镜头技巧及组接方法
镜头组接或转场的基本技巧

镜头组接或转场的基本技巧镜头组接或转场是电影制作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它可以增强观众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镜头组接和转场的基本技巧。
一、剪接类型1. 交叉剪接:将两个或多个场景之间来回切换,可以展现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甚至不同主题的对比。
2. 剪贴剪接:将多个短片段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用于展现时间推移和事件的发展。
3. 映像剪接:通过形象、意象或符号的关联来剪辑,加深观众对故事的理解与感知。
4. 平行剪接:同时剪辑两个或多个情节,使它们彼此呼应或对比。
二、镜头组接1. 延续剪接:将两个或多个镜头进行组合,使之宛如无缝连接。
2. 前后呼应:前一个镜头的中心物体或动作在后一个镜头中有所呼应。
3. 重复剪接:相同或相似的镜头在不同位置或时间点多次出现,加强情感、节奏或故事重点。
4. 转变人物:利用镜头组接切换不同角色的表情或动作,突显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
三、转场1. 切入:将新的镜头快速切入到前一个镜头中,有时带有剧烈的感官刺激,用以突出某种或某些特殊感受。
2. 淡入淡出:将新的镜头逐渐出现或消失,柔和过渡,用于平缓切换情节或时间。
3. 滑入滑出:通过左右或上下的滑动效果,将新的镜头替代旧的镜头,使观众感到流畅而连贯。
4. 隐隐约约:在两个镜头之间,使用模糊或不完全展现的效果,增加神秘感或悬念。
四、节奏和韵律感1. 快速剪辑:通过快速剪辑和频繁切换镜头,加快故事节奏,营造紧张、紧急或激烈的氛围。
2. 慢速剪辑:通过放慢剪辑节奏,延长单个镜头的时长,营造静谧、悠闲或沉思的氛围。
3. 节奏变化:在影片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同节奏的剪辑和组接,使影片整体有起伏和变化,增强观众的注意力和情绪感受。
以上是镜头组接和转场的一些基本技巧,当然在实践和掌握基本技巧之后,也可以根据具体情节和导演的意图进行更加创意和个性化的运用。
电影制作是一门艺术,通过合理运用剪辑和组接技巧,能够更好地表达故事和情感,引导观众理解和体验。
镜头组接方法

镜头组接方法无论是什么风格的企业宣传片,都是由一系列的镜头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组接起来的。
这些镜头所以能够延续下来,使观众能从企业宣传片中看出它们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那是因为镜头的发展和变化要服从一定的规律。
(1)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
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
不符合逻辑观众就看不懂。
影视制作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即思维逻辑选用哪些镜头,怎么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2)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发展不宜过分剧烈,否则就不容易连接起来。
相反,“景”的变化不大,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
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景”的发展变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循序渐进地变换不同视觉距离的镜头,可以造成顺畅的连接,形成了各种蒙太奇句型。
前进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指景物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
用来表现由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
后退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示有高昂到低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表现由细节到扩展到全部。
环行句型: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
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或者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
表现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转向低沉。
在镜头组接的时候,如果遇到同一机位,同景别又是同一主体的画面是不能组接的。
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景物变化小,一副副画面看起来雷同,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镜头不停地重复。
在另一方面这种机位、景物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只要画面中的景物稍有一变化,就会在人的视觉中产生跳动或者好像一个长镜头断了好多次,有“拉洋片”、“走马灯”的感觉,破坏了企业宣传片画面的连续性。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把这些镜头从头开始重拍以外(这对于镜头量少的节目片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其他同机位、同景物的时间持续长的影视片来说,采用重拍的方法就显得浪费时间和财力了。
镜头的组接方法

美术、影视制作、广告制
作,栏目包装,广播电影电视艺术或相关专业毕业。
3、岗位要求
熟练应用如下软件:3ds max/ maya、after effects、photoshop、premiere (or final cut)、illustrator
联系人:王晓清
联系电话:025-86367612, 025-86367610
邮箱:wangzhan4@sina.c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景物镜头组接:在两个镜头之间借助景物镜头作为过度,其中有以景为主,物为陪衬的镜头,可以展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景物风貌,也表示时间和季节的变换,又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在另一方面,是以物为主,景为陪衬的镜头,这种镜头往往作为镜头转换的手段。
(12)声音转场:用解说词转场,这个技巧一般在科教片中比较常见。用画外音和画内音互相交替转场,像一些电话场景的表现。
(13)多屏画面转场:这种技巧有多画屏、多画面、多画格和多银幕等多种叫法,是近代影片影视艺术的新手法。把银幕或者屏幕一分为多,可以使双重或多重的情节齐头并进,大大的压缩了时间。
一、节目包装后期人员
1、岗位描述
负责我台频道包装及影视广告制作,协助部门完成其它后期制作任务。
2、专业要求
1、岗位描述
负责我台新闻制播网和节目制作网的日常维护、数据库管理、基本硬件维护,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熟悉电视台业务流程,能够对新媒体应用和开发提出合理可行的改进建议。
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严谨缜密的工作习惯,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三、薪酬待遇
1、按照国家规定签订聘用合同。
2、办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及医疗保险,缴纳公积金。
镜头组接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什么影视节目,都是由一系列的镜头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组接起来的。
这些镜头所以能够延续下来,使观众能从影片中看出它们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那是因为镜头的开展和变化要服从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里做详细的表达。
〔1〕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
不符合逻辑观众就看不懂。
做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在这个根底上我们才能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即思维逻辑选用哪些镜头,怎么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2〕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开展不宜过分剧烈,否那么就不容易连接起来。
相反,“景〞的变化不大,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
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景〞的开展变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循序渐进地变换不同视觉距离的镜头,可以造成顺畅的连接,形成了各种蒙太奇句型。
前进式句型:这种表达句型是指景物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
用来表现由消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开展。
后退式句型:这种表达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示有高昂到消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表现由细节到扩展到全部。
环行句型: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
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或者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
表现情绪由消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转向消沉。
这类的句型一般在影视故事片中较为常用。
在镜头组接的时候,如果遇到同一机位,同景别又是同一主体的画面是不能组接的。
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景物变化小,一副副画面看起来雷同,接在一起好似同一镜头不停地重复。
在另一方面这种机位、景物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只要画面中的景物稍有一变化,就会在人的视觉中产生跳动或者好似一个长镜头断了好屡次,有“拉洋片〞、“走马灯〞的感觉,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把这些镜头从头开场重拍以外〔这对于镜头量少的节目片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其他同机位、同景物的时间持续长的影视片来说,采用重拍的方法就显得浪费时间和财力了。
镜头组接技巧

▪ 色彩也有着不同的寓意:
红色:热情、兴奋、坚强、愤怒、残暴、血腥、骚乱 绿色:春天、生命、新生、鲜活、茁壮 黄色:阳光、活泼、光辉、明亮、欢悦 蓝色:优雅、安逸、沉静、阴冷、幽灵 黑色:肃穆、庄严、忧郁、死亡、恐惧 白色:纯洁、和平、高尚、寒冷、脆弱
11
《英雄》:以色彩作为情节区分的标志 ▪ 无名和秦王的对峙,主色调是黑(无名的黑衣、秦王的黑
▪ 错觉法一般使用于武打片、动作片、枪战片、惊险片中的 武斗场面。
34
3.5 无附加技巧的镜头连接——“切”
▪ “切”,是“切换”的简称,它的含义是镜头画面的直接 变换。凡是两个镜头直接衔接在一,就叫做“切”。切 换的过程是不可见的,在一瞬间,一个画面就被另一个画 面替代了。
6
1. 形态和位置
▪ 主体的外部形态(如人或物的动态、形态)、线条走向、 景物轮廓等,是影响视觉连贯的重要因素。上下镜头连接 时,主体形态相同或相似则视觉流畅,因此,常用相似造 型或同类物体的组接。
7
利用造型特征来连接镜头,要注意以下问题。 (1)画面中的主体,是注意的中心。 (2)谈话的双方要各保持在画面的同一区域。 (3)不同主体的连接,也要使主体尽量保持在画面的同一
▪ 分解法常用来编辑人物的走路、起坐、开关门窗、喝水、 穿衣等,编辑时要把这些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动作组接 起来,编辑点应选在动作变换瞬间的暂停处:上镜头必须 将瞬间的停顿处全部保留,下个镜头从主体动作的第一帧 用起。
32
(2)省略法
▪ 与分解法不同的是,省略法着眼于动作片段的组合,其间 省略了部分动作过程,依靠有利的转换时机使被省略过的 动作组合仍然能够建立起完整连贯的印象。 省略法一般 包括两种处理方式:
镜头技巧及组接方法PPT课件

景别的划分, 就是运用电视的表现手法,根据表现内容的需
要来表现对象的大小、远近。
由远到近的组合形式,和画面越来越高涨的情 节发展相辅相成,适用于表现愈益高涨的情绪;
由近到远的组合形式,适于表现愈益宁静、深远 或低沉的情绪,并可把观众的视线由细部引向整体。
第32页/共137页
方式一
第33页/共137页
摇镜头是摇摄的产物,是常见的镜头运动 形式。在各类运动摄影中应用最广泛,出现 次数最频繁,与其它运动形式交融最为密切。
第43页/共137页
摇镜头的分类:
水平摇(横摇):左摇、右摇 按摇的方向: 垂直摇(竖摇):仰摇、俯摇
斜摇 扇形摇(<180°) 按摇的角度: 半圆形摇(相当于180°左右) 圆形摇(相当于360°的摇) 慢摇 中速摇 按摇的速度: 快摇 极快的摇(甩) 间歇摇(打点摇)
方式二
景别变换的作用: 利用摄影机镜头代替人的眼睛,利用景别变换,对
观众进行场面调度。 景别的变化,不宜过分剧烈, 利用主观镜头或人物动作,可以剧烈地转换景别。
第34页/共137页
全景出气氛,特写出情绪, 中景是表现人物交流特别好的景别, 近景是侧重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景别。
关键是景别的选择与确定。
第44页/共137页
水平方向的摇(横摇) 左摇(Pan Left) 右摇(Pan Right)
竖直方向的摇(纵摇) 仰摇(Tilt Up) 俯摇(Tilt Down)
带来仰角度和俯角度拍摄的 画面效果。 不可多用,忽上忽下, 视线上下移动,应注意避免
第45页/共137页
1、慢摇(常速摇) 摇的速度比人眼观察事物的速度慢些。
词
第6页/共137页
镜头的类别与作用
视听语言——剪辑总结

视听语言——剪辑剪辑的概念:影片拍摄完成后,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带,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于银幕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结构完整、内容连贯、含义明确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影片。
一、镜头组接剪辑技巧变格剪辑剪辑技法之一。
剪辑者为达到剧情的特殊需要,在组接画面素材的过程中对动作和时间空间所作的超乎常规的变格处理,造成对戏剧动作的强调、夸张和时间空间的放大或缩小。
是渲染情绪和气氛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直接影响影片的节奏。
变格方法有:1.摄影机以常规速度拍摄,但是导演和剪辑师为了突出渲染某一场戏的特殊气氛和戏剧效果,而用剪辑手段拉长或缩短某一事件或某一悬念的发生、发展直至结局的时间过程和空间距离,用以加强观众对所发生的事件的印象。
苏联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敖德萨阶梯”一场就是成功运用这一手段的典范;2.为了突出某一人物的情绪和动作的强度而在剪辑过程中剪掉某些动作过程。
如影片《蓝色的花》里伊汝相妞妞砍柴的戏,原素材人物对话间的停顿过长,剪辑根据画面伊汝抓柴、整柴、提柴、放柴几个步骤,只取伊汝抓柴放柴的动作,剪掉了动作的过程部分,使人物动作流畅,并表现出这场戏应有的情绪和节奏。
分剪剪辑技法之一。
将一个镜头剪成几段,分别在几个地方使用。
有时是因为所需要的画面素材不够,但已无法补拍,不得不把一个镜头分作几次使用;有时是有意重复使用某一镜头,以表现。
某一人物的情思和追忆;有时是为了强调某一画面所特有的象征性含义以发人深思;有时是为了造成首尾呼应,从而在艺术结构上给人以严谨而完整的感觉。
如果分别在几处使用的同样画面的镜头是按剧作结构和导演构思事先拍摄好的,则不属于分剪技法之列。
挖剪剪辑技法之一。
解决某个镜头内,在拍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遗憾和不足而采取类似医学上外科手术切除的办法,来抠掉诸如某一多余的表演过程、某一过长的停顿,以及由于摄影机运动过程中某一推拉摇移动作与演员表演配合不准等必须剔除的画面段落的技术措施。
镜头组接原则与技巧

镜头组接原则与技巧一部影片是由许多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组接在一起,从而阐释或叙述某件事情的发生和发展的技巧。
赶紧一起来看看下面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镜头组接原则与技巧,看完本文也许你的疑问就有答案了。
一、镜头的组接原则镜头组接要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认识规律,因此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镜头的组接要合乎逻辑镜头的组接不是随意的。
上面已谈过熟睡的小孩、铅笔和香烟三个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不知所云。
镜头组接必须合乎逻辑,要合乎事物发展的逻辑,要合乎生活的习惯,要合乎认识和思想的逻辑。
事物的运动状态有必然的发展规律。
人们也习惯按这一发展规律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
比如,老师在投影器上放上一张投影片,学生必将想看清在银幕』:出现什么图像;运动员拉开弓箭,观众下一步必想知道中靶的情况如何。
有一个片子是拍摄某游乐场的情况,有射箭、跑马、骑骆驼……等,拍摄者拍下了不少精彩镜头,但在编辑时却忽视了镜头组按的原则,在拉弓射箭的镜头之后,却按上一个跑马的镜头。
人们看后还有点担心射出的箭是否射中奔跑中的马。
类似的镜头组按,还导致出现了一桩“现行反革命”案。
在““””初期,电视台播出了一则民兵训练的新闻片,在民兵射击的镜头之后,接着是民兵在人民大会堂开会的镜头。
“造反派”就抓着这一点说院是将枪口刘准毛主席射击,是对毛主席有刻骨仇恨,包括台长在内部被打成现行反革命。
尽管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反革命,后来也平反了,但从镜头组接的逻辑推理上他们确是错的。
所以镜头的组接不能随意,必须合乎逻辑。
(二)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拍摄下来的镜头,在进行组接时,就能使镜头中主体物的位置、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合乎人们的观察规律。
否则,就会出现方向性混乱。
如拍摄踢足球,甲队是射左方球门,乙队是射右方球门,若有一台摄像机从相反方向拍摄,看上去就变成甲队也射右方自己防守的球门了。
又如有三个人站在一边向目标物射击,拍第一人是向右射击,拍第二个人时,机位被调到另一边,于是从画面上看起来是向左射击,第三个人又是向右射击,这样,组接以后的屏幕效果便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特写, 能在繁杂的环境中强调主体; 能将人物细致的表情和某一瞬间的
心灵信息传达给观众,常用来细腻地刻划人物 性格,表现其情绪;
用来突出某一物体细部的特征,揭 示其含义;
鉴于其空间感不强,运用比较灵活, 常用于转场时的过渡画面。
“特写镜头不仅是人脸空间上和我们距离缩短 了,而且它可以超越空间,进入另一个领域, 精神领域,或叫做心灵领域。”
方式一 方式二
景别变换的作用: 利用摄影机镜头代替人的眼睛,利用景别变换,对
观众进行场面调度。
景别的变化,不宜过分剧烈, 利用主观镜头或人物动作,可以剧烈地转换景别。
全景出气氛,特写出情绪, 中景是表现人物交流特别好的景别, 近景是侧重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景别。
关键是景别的选择与确定。
全景中的主体,
应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 内容中心
结构中心
在全景中,有了明显的作为内容中 心和结构中心的主体,应成为画面的视觉中 心。
全景往往是拍摄一场戏的总角度,它制约 着正场戏中分切镜头的光线、影调、色调、人 物方向和位置,使之衔接。
使用全景时, 1、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 2、注意表达主体富有特征的轮廓线条和
* 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造成不同的节 奏。
景别的划分, 就是运用电视的表现手法,根据表现内容的需
要来表现对象的大小、远近。
由远到近的组合形式,和画面越来越高涨的情 节发展相辅相成,适用于表现愈益高涨的情绪;
由近到远的组合形式,适于表现愈益宁静、深远 或低沉的情绪,并可把观众的视线由细部引向整体。
镜头的类别:
根据视觉距离…… 根据摄像机镜头的运动方式…… 根据表现方法…… 根据拍摄方向…… 根据拍摄高度…… 根据镜头的时间长短…… “空镜头”
(一)景别的区分与作用
景别:画面包括的风景、人物范围大小的区别 (源于照相) 即:屏幕上包括的视觉范围。
影响景别大小的因素: (1)摄像机与被摄主体间的距离 (2)摄像机光学镜头焦距
分镜头稿本: 依据文字稿本分出一个个可供拍摄的
镜头,然后将分镜头的内容写在专用的表 格上,成为可供拍摄、录制的稿本。
不是对文字稿本的图解和翻译,而是在文字 稿本的基础上进行影视语言的再创造。
分镜头稿本格式:
镜机 景 技 时 画 解 音 音 备 号号 别 巧 间 面 说 响 乐 注
词
镜头的类别与作用
视距最近的景别 表示物体的局部和细部。
表现: —— 人物的表情、情绪 (表现人的头部、眼睛) —— 物体的关键部分和位置 (起形象放大、内容深化、强化本质
的作用) 特写给人以强烈、集中和突出的印象,
能强烈地刺激人的视觉和心理。
特写是影视中刻画人物、描写细节的独 特手段,是影视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因素之 一。
CCTV《对话》
中景为人眼正常看的情况,在片中常用 作叙事性描写。
中景是表现人物交流特别好的景别。 (姿态、手势、部分环境)
对中景的处理要求:
场面调度富于变化; 构图新颖优美。
场面调度——人物调度 镜头调度
近景
被摄主体的主要部分出现的画面(表示 成年人胸部以上的电视画面)
又称:胸景、胸镜
CCTV《对话》
巴拉兹《电影美学》
景别,意味着一种叙述方式和画面的结构方式。
景别的选择与创作目的: —— 不同景别在片中的作用不同。
* 景别的选择和变化是电视画面构图的重要因素之一。 创作者根据电视片的内容、目的和观众的视觉心理来
确定景别。把本质的、重要的、能够引起观众注意的画面保留在镜 头的视野中,排除一切次要的、甚至是多余的部分,有利于明确地 表达主题。
远景
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 由远景所提供的视野宽广,景深悠
远,能包括广大的空间。
远景在作品中的主要任务是: 1、介绍典型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
2、创造某种特定的气氛等
远景的选用制约着镜头的长度,因为必须给观众留 有足够的时间去看清画面的内容。
使用远景时要注意:
1、拍摄时要注意整体结构; 2、注意表现空间深度; 3、由于电视屏幕所限,一般应少用远景。
类比:文章:词 句子 段落 文章 影片:镜头 镜头组 段落 影片
分镜头:
是要将文字稿本上描述的画面意义分 成若干个镜头,并将它们组成镜头组表现文 字稿本的内容。
例:“一个小孩在马路上捡到了一分钱,把钱交给 了民警叔叔。”
1、 全景,小孩在路上边蹦边跑,突然停下,低头; 2、 近景,小孩低头看; 3、 特写,马路上的一分钱硬币; 4、 中景,小孩弯腰下蹲拾钱; 5、 全景,小孩向前跑去; 6、 近景,小孩将钱交给了民警叔叔。
主体形状(使被摄主体外轮廓线条表现完 整);
3、注意前景、背景及周围环境与主体的 呼应关系;
4、实拍时,应先拍全景。
中景
主体大部分出现的画面。以主体富有表现 力的部分为主。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的 电视画面,能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形体动作和 情绪交流。
(1)展示人物动作和情绪(展示人物间感情 交流) (2)展示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 关系(展示位置关系)
全景(又称 定位镜头)
主体全部出现在画面上,并包含一定的环 境。 全景视野较为广阔,但又有一定的范围, 能展示比较完整的场景,可以展示人物动作、 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运用全景来表现事物,往往重的是环境的 渲染和烘托。
利用全景,可以: (1)确定人物、事物的空间关系; (2)利于表现人和事物的动势; (3)作过场镜头,起叙事作用。
第3节 镜头技巧及组接方法
分镜头与分镜头稿本的格式
镜头: 摄像机从开始拍摄直到停止拍摄之间所 拍下的连续画面 。
镜头组: 由几个不同
例1:
(1) 一学生在座位上 (2) 凝视着前方。(中景) (3) 教师在讲台的黑板前板书。(全景) (4) 学生在笔记本鞋子。(近景)
近景用于细致地描写人物精神和物体的主 要特征。
表现人物时,以突出人物面部神情或质感为目的, 着重于细腻地描写人的表情和细微动作,展示人物的 心理活动,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事件中,容易产生交流。
近景常用于表现人物容貌、神态、衣着、 仪表,清晰地展示操作过程。
表现物体时,着重其外部的纹理结构——质感;
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