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组接原则
镜头组接原则

3.表现独特纪实性 长镜头也有表现情绪和主题思想的艺术表现作用。
二、空镜头 (一)界定
在电影里是指没有人物的镜头。 在电视教育片中主要是指没有具体的主体的镜头。
(二)作用 1.介绍情节背景 空镜头可以用来表明主体活动所在的地点、环境、时间 等因素。
2.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在空镜头中虽然没有人物的出现,但是画面中的景象 往往具有某种深刻的象征意义,耐人寻味。
2.景别差别不大时,必须改变摄像机的机位。
否则也会产生跳动,好像一个连续镜头从中间被截去了 一段一样。而对于不同画面主体的镜头,无论是相同景别 ,还是不同景别,都可以组接在一起。
3.同机位、同景别的画面是不能直接相接的。 因为表现同一环境里的同一对象,景别又相同,其画面 内容没有多少变化,这样连接没有多少意义。如果是在不 同的环境里,则出现变把戏式的环境跳动感。
3.切换作用 给观众一段转换思维的时间,把对前段的思考渐渐停 止,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段内容。
一、符合观众逻辑
1.要符合观众的生活逻辑 事物的运动状态有必然的发展规律。人们在生活中也习 惯按这一发展规律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
2.要符合观众的思维逻辑 观众习惯于在相邻的事物间建立某种联系,如因果关 系、对应关系、冲突关系、平行关系等。 前后两镜头不同的景别、角度、画面内容,都会引起观 众思维的变化。
Hale Waihona Puke 2.静接静 “静”指的是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的镜头。这里的“静” 有三种含义:其一,是画面本身是固定的镜头;其二,是 画面主体是静止的;其三,是运动镜头起幅和落幅的静止 画面。这个“静”,并不只是镜头画面的绝对静止,只是 要求在镜头切换的前后,画面没有太大的动感就可以了。 静接静是指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的两镜头组接。静接静和 动接动一样,都是利用画面内在节奏的一致性衔接。静接 静同样有两种形式:一是画面内主体的静接静。如停车场 里静止的汽车接静止的轮胎。另一种形式是画面外的静接 静,如固定镜头接固定镜头。
镜头的基本组接原则

镜头的基本组接原则一、镜头的基本组接原则镜头的组接要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认识规律,因此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镜头的组接要合乎逻辑镜头的组接不是随意的。
必须合乎逻辑、合乎事物发展的逻辑,合乎生活的习惯,合乎认识和思想的逻辑。
事物的运动状态有必然的发展规律。
人们也习惯按这一发展规律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
(二)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拍摄下来的镜头,在进行组接时,就能使镜头中主体物的位置、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合乎人们的观察规律。
否则,就会出现方向性混乱。
为了避免,在拍摄时必须遵守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即在处理两个以上人物的动作方向及相互间的交流时,人物中间有一条无形的线,谓之“轴线”。
摄像机若跳过轴线到另一边,拍摄的镜头组接后,就会破坏空间的统一感,造成方向性的错误。
(三)景别的过渡要自然、合理表现同一拍摄对象的两两个相邻镜头组接得合理、顺畅、不跳动,须遵守以下三条规则:1、景别必须有明显的变化,否则将产生画面的明显跳动。
2、景别差别不大时,必须改变摄像机的机位。
否则也会产生跳动,好象一个连续镜头从中间被截去了一段一样。
3、不能同景别相接。
(四)动接动,静接静动接动——动指的是画面内主体的运动;静接静——静指的是画面主体的静和画面本身是固定的镜头。
该镜头组接原则是利用画面内在节奏的一致性衔接,这样就不会觉得突然。
(五)光线、色调的过渡要自然。
二、连续构成和对列构成1、连续构成:相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系列镜头,一般表现的是同一主体的动作。
主要用对被摄对象进行解析,并利用视角、视距的变化,对内容进行选择、突出和强调。
特点:(1)每个镜头表现主体动作的一部分,镜头与镜头之间在形体、动作、语言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承接性;(2)一般情况下,顺序不能颠倒,也不能任意抽去一个镜头。
(3)通常用于叙事手法。
①连续构成中的镜头组接:(1)根据动作的变化确定剪接点;(2)镜头转换处要有显著的视距变化;(3)镜头转换处要有显著的视角变化②动作轴线规律(1)动作轴线也称为假想或想象轴线,就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对象之间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定的、无形的线。
镜头组接原则

机位相同时,景别必须要有明显的变化,否则将产生画 面主体的跳动。但是,也会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为了营 造某种特定的情绪气氛,或表现某种特定含义时,也会将 相同景别的镜头反复组接起来,这样可以造成一种积累的 效果。
2.景别差别不大时,必须改变摄像机的机位。
3.切换作用 给观众一段转换思维的时间,把对前段的思考渐渐停
止,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段内容。
一、符合观众逻辑
1.要符合观众的生活逻辑
事物的运动状态有必然的发展规律。人们在生活中也习 惯按这一发展规律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
2.要符合观众的思维逻辑 观众习惯于在相邻的事物间建立某种联系,如因果关
系、对应关系、冲突关系、平行关系等。 前后两镜头不同的景别、角度、画面内容,都会引起观
止,将注意力转移到下气氛,烘托感情 1.要符合观众的生活逻辑
静接静是指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的两镜头组接。
时在间空上 镜小头于中3虽0然秒没在,有需人空要物进的镜行出剪现头接,的但中镜是头画虽。面中然的景没象 有人物的出现,但是画面中的景象
其二,是画面主体是静止的;
四、动静相接
1.动接动 “动”指的是视觉上有明显动感的镜头,既包括画面内主 体的运动,也包括画面外的运动。我们按照“动”的内容将 所谓的“动接动”分为三类:一类是画面内主体的动接动, 如运动汽车→运动火车→运动的自行车;另一个是画面外 的动接动,如移镜头→推镜头;第三类是画面内主体的运 动与画面外运动的组接。这种组接的前提是画面内主体的 运动与镜头的运动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镜头的运动正 代表着画面内主体运动的运动趋势,或是镜头的运动是画 面内主体运动所造成的结果。
2.方向轴线(匹配视觉线规则)
镜头组接原则

场面调度
㈠轴线
镜头调度: 人物调度:
。 :某个事物和他运动或朝向间有一条无形的直线叫轴线
轴线
㈡ 轴线规律
银幕空间
前后组接的两个相邻镜头,摄像机必须保持在轴线的同侧。这样的几个镜头 才可保证组接起来后,该事物的运动方向或朝向是一 致的,否则会反向运动。这 种规律叫轴线规律。
㈢ 轴线的变化
⑴轴线不变 行走着的人 二人对话
而在影视故事中,如果表现从悲伤场面进入欢快的场面,大的色调变化是 可以的,但也会通过声画结合的技巧,使这种突变更自然和缓和。
作业:
• 课后作业《镜头组接测试题》。 • 观摩影片段落,体会镜结束时动作轴线来选取下一个镜头的 拍摄角度。
⑶轴线交错变化
当主体交替变化时,轴线并非单一的一条, 而是相互交错的,拍摄时必须按主体各自的 轴线来选择拍摄角度。
2?
1 2?
按前一个镜头结束时动作轴线来选取下一个镜头的拍摄角度。
5 2
4 3
1
当主体交替变化时,轴线并非单一的一条,而是相互交错的,拍摄 时必须按主体各自的轴线来选择拍摄角度。
镜
头
组 接
原
的则
一、合乎逻辑 镜头的组接必须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逻辑.
离座上洗手间 刚出芽的水仙
回到座位坐下 换水
端着饮料笑谈 长出花苞的水仙
发展变化的事物,前后镜头组接时,中间要有一个镜头来表现这种变化。
猎人举枪朝天空开枪
飞鸟应声落下 狐狸倒地
二、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
⑶ 同一主体、同一角度、同一景别时 同环境,不同主体,变戏法。
相同环境组接无意义
四、动静结合自然 ⑴ 动+动
当镜头运动方向和速度保持一致或相似时,会在视觉 上产生连贯运动的美感。(北京人在纽约的片头)
镜头组接8大匹配原则

镜头组接8大匹配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像记录已走进千家万户,如婚礼摄像、儿童摄像。
拍摄也许大家一学就会,但怎样把拍摄的画面连贯的组接起来?学会了镜头组接的简单应用你也可作出漂亮的影片来。
接下来给大家交流一下,如何来进行镜头组接,它都要遵循些什么原则?1.与不同景别镜头相匹配镜头长短是指连续拍摄的由很多画幅组成的画面,对被摄场景的气氛和表现效果影响极大。
过长的镜头使人感受到拖拉乏味,过短的镜头看不清画面。
所以不管是固定拍摄的镜头,还是运动拍摄的镜头,都应恰到好处地掌握镜头长度,通常根据下列依据确定镜头长度。
组接中对景别的变换并没有一个成文的法则,一般主要根据内容需要考虑叙述清晰,表意准确,视觉流畅。
例如,在描写事件过程中为了达到层次清楚,常用不同景别的镜头来表达,一般中景、近景和全景、特写和远景的镜头约各占1/3。
为了达到画面平稳流畅,既要避免用相同景别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又要使正常时景别变化不宜太大。
同时,远视距景别中的主体动作部分要多留一些画面(约占2/3),近视距景别中主体动作部分的画面可少留一些(约占1/3),防止产生视觉跳动感。
为了渲染某种特定的情绪气氛,可使用特写一远景或远景一特写的两极镜头组接等。
另外,景别不同所含的内容多少也不同,要看清一个画面所需的时间自然也就不一样。
对固定镜头来说,看清一个全景镜头至少约需6s,中景至少要3s,近景约1s,特写1.5~1.8s。
当然一个镜头的实际长短要根据内容、节奏、光照条件、动作快慢、景物复杂程度的需要灵活掌握。
2.与画面主体的位置相匹配描述只有一个方向(沿水平横向或斜线横向)运动的主体,在前后画面中应保持运动方向一致。
描述由相反横向斜线组成环形运动的一个主体,在前后画面中应设有明显标志的参照物,暗示主体运动的方向。
而当两个相反方向的主体相向运动时,可用交替出现的方式来描述双方即将相遇的情景,同时可让主体画面分别越来越清晰,画面长度越来越短,以加强冲突的气氛。
简述镜头组接的原则

简述镜头组接的原则
镜头组接是指在电影、电视剧、广告等影视作品中,将一系列不同镜头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以产生连贯、生动、感人的效果。
下面是简述镜头组接的原则:
1. 景别:景别是指摄像机所处的平面或角度,通过不同的景别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常用的景别包括中景、近景、特写、全景等。
2. 镜头运动:镜头运动是指摄像机的运动和角度变化,通过镜头的运动来增强电影或电视剧的视觉效果。
常用的镜头运动包括摇移、推、拉、静音等。
3. 声音效果:声音效果是指电影中配乐和音效的运用,通过声音的叠加和配合来增强电影的感染力。
4. 色彩效果:色彩效果是指电影中色彩的运用,通过色彩的对比和配合来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
5. 剪辑节奏:剪辑节奏是指电影中镜头之间的切换和衔接,通过剪辑的节奏来增强电影的节奏感和情感效果。
6. 演员表演:演员表演是电影或电视剧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增强电影或电视剧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效果。
以上是简述镜头组接的原则,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拍摄中,这些原则不是绝对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
此外,不同的电影或电视剧类型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来制定相应的拍摄策略。
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则

⑤ 实例:《黄土地》主人公出场
B、后退式句子
①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 ②为了突出重点,用特写指导兴趣点强调出来,造成先声夺 人的效果。使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再向外扩展,逐步 展示全貌。 ③是一种比较吸引观众的叙述方法。 ④也要注意变形运用。 C、环形句子
可以是先表现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又逐步变为低沉(前进+
中景
中近景
(三)中景: 1. 画面表现:表现人物膝部发上的活动情形,能给人物表演以自 由活动的空间,同时人物又不会因此与周围气氛、活动地点脱 节。但人物整形象和环境空间降到了次要的地位,它更注重具 体的动作和情节。又可分为中景和中近景(人物半身:如开会 发言、两人交流感情) 2. 作用: ① 用作叙事性段落的描写镜头 ② 用以表现被摄主体的结构特征。
动作展现的环境。这种空间的构成要求能够通过局部空间组合表现事物 的全貌,真实自然,符合剧情和规定情境。 2、心理空间的营造 心理空间是心像化和情感化的画面影像空间,它不再是客观物质世 界的真实再现,也不仅仅是剧情展开的环境空间,而是人物的内心活动 和情感世界的物化形式。心理空间的画面,虽然只是空镜头,却能发挥 积极的写意作用,对于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境,刻画人物性格, 抒发情感情绪具有特殊的功效。
(二)电视的时间形态 1、时间的延伸 2、时间的压缩影片《公民凯恩》(49分钟处) 3、时间的冻结实例《泰坦尼克号》2小时21分处 4、时间的颠倒: 《泰坦尼克号》14分处、18分50秒处,20分处 5、时间的变速:镜头的变速处理只是一种外化的表意形式,它与 蒙太奇的处理存在一定的区别,它的叙述手法和节奏与通过剪
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则与技巧
第一节 画面组接的逻辑性
一、生活逻辑与思维逻辑
镜头组接的8个基本原则

镜头组接的8个基本原则镜头组接是电影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让电影更加连贯、流畅,同时也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内涵和情感。
以下是镜头组接的8个基本原则。
一、连续性原则连续性原则是指在不同的镜头之间要有一定的连续性,使得观众可以很自然地接受画面变化。
这种连续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比如说相机移动、角度变化等等。
二、节奏感原则节奏感原则是指在镜头组接中要有一定的节奏感,使得整个电影看起来更加流畅和有趣。
这种节奏感可以通过调整镜头切换的速度和频率来实现。
三、逻辑性原则逻辑性原则是指在不同的镜头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中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这种逻辑关系可以通过场景转换、人物动作等方式来实现。
四、对比效果原则对比效果原则是指在不同的镜头之间要有一定的对比效果,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这种对比效果可以通过色彩、光影等方面的变化来实现。
五、重复效果原则重复效果原则是指在不同的镜头之间要有一定的重复效果,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记住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
这种重复效果可以通过场景、人物动作等方式来实现。
六、转换效果原则转换效果原则是指在不同的镜头之间要有一定的转换效果,使得画面更加流畅和自然。
这种转换效果可以通过相机移动、角度变化等方式来实现。
七、情感表达原则情感表达原则是指在镜头组接中要有一定的情感表达,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影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这种情感表达可以通过人物动作、音乐等方式来实现。
八、视觉冲击力原则视觉冲击力原则是指在镜头组接中要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使得画面更加震撼和有趣。
这种视觉冲击力可以通过特殊拍摄技巧、剪辑手法等方式来实现。
总结:以上就是镜头组接的8个基本原则,它们能够让电影制作更加专业、精彩,同时也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的情感和内涵。
在实际制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原则,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编辑 | 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则
1 画面内容的逻辑性
二、镜头组接的基本关系 层次关系 呼应关系 平等关系 并列关系 对比关系 隐喻关系 因果关系 意外关系
12
电视编辑 | 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则
2 动作衔接的连贯性
第二节 动作衔接的连贯性 一、表征电视动作参数 速度:包括被摄体运动的速度、镜头运动的速度和镜头转换
16
电视编辑 | 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则
2 动作衔接的连贯性
运用:一组被摄主切除起幅、落幅部分相接。
注意: – 一组运动镜头组接时,第一个镜头就保留起幅,最后 一个镜头保留落幅。 – 相邻的两个镜头的运动方向最好一致。如果要改变运 动方向,上一个镜头应保留落幅,下一个镜头保留一 点落幅。 – 上下镜头的运动速度比较接近,保持运动节奏和谐一 致。
观众欣赏电视片时的思维逻辑。它可以充分调动观众的欣赏 情趣,引导观众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 。
思维逻辑也叫画面组接的联系性,是指前一个镜头和下一 个镜头侧重内容上的有机联系。一个场景或镜头里的动作总 有完结的时候,下一个该接什么呢?接内容上有逻辑联系的 镜头。
马尔丹“每个镜头必须为下一个镜头做好准备,去触发并 左右下一个镜头。都必须含有一下镜头能够满足的答复(例 如看到什么?)或完成动作(例如一个动作姿态或运动的结 果)的那个元素。
1
长沙学院 中文与新闻传播系 主讲:易为
电视编辑
第 四 章 镜头组接技巧
本章学习内容
第一节 画面内容的逻辑性 第二节 动作衔接的连贯性 第三节 空间组合的方向性 第四节 景别与角度的和谐性 第五节 影调与色调的统一性 重点:掌握镜头组接的原则,并能够准确的把握无技巧
镜头组接的剪辑点以及能够处理跳轴镜头。
2
电视编辑 | 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则
1 画面内容的逻辑性
第一节 画面内容的逻辑性 电视编辑的首要任务:完成准确的叙事与表意。 镜头转换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在转换过程中使人的
视觉注意力感到自然、流畅,也就是说,不要产生视觉的 间断感和跳跃感。要做到镜头组接使观众视觉注意力感到 自然,保持视觉上的流畅、连贯,所以在剪接中要遵守基 本的规律和匹配原则。
15
电视编辑 | 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则
2 动作衔接的连贯性
2、动接动 可以是通过两个以上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镜头组接来表 现同一主体的运动,也可以是两个主体运动的组接。 例如 (1)跑动的汽车。 (2)蹬着自行车快速通过人群。 这两个镜头组接起来就能收到顺畅的效果,但运动的速 度和方向不能差别太大。
5
电视编辑 | 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则
1 画面内容的逻辑性
举例
离座上洗手间 刚出芽的水仙
回到座位坐下 换水
端着饮料笑谈 长出花苞的水仙
发展变化的事物,前后镜头组接时,中间要有一个镜头来 表现这种变化。
猎人举枪朝天空开枪
飞鸟应声落下 狐狸倒地
6
电视编辑 | 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则
1 画面内容的逻辑性
(二)思维逻辑 逻辑思维是指人们观看电视节目时的心理活动规律,亦即
4
电视编辑 | 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则
1 画面内容的逻辑性
生活逻辑
–生活逻辑是指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生活逻辑也叫画面组接的连续性,画面的组接主要是按
照事件进展的过程来衔接的。 如与外宾会谈时:
» 主人在门口与客人握手的场景; » 宾主会谈及随从人员陪同的小全景; » 主人讲话的中近景; » 客人讲话的中近景; » 会谈场面延伸至记者席的大全景。
的频率。同时这三个因素作用于人的心理感受还与景别大 小有关。 方向:镜头中被摄对象或运动镜头的动向,它是观众判断动 作连续性的依据。 动势:是被摄体或镜头运动的倾向性,剪辑中动势的判断成 为确保动作连贯的主要手段。
13
电视编辑 | 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则
2 动作衔接的连贯性
“静”:主体静止的固定镜头画面(运动镜头的起幅、落幅 也相当于“静”的画面)
镜头的组接必须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们的生活 习惯和思维逻辑。
3
电视编辑 | 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则
1 画面内容的逻辑性
一、生活逻辑与思维逻辑
(一)生活逻辑:是指事物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编辑要尽可能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进程和认识过程,确保
镜头编排次序上正确的逻辑关系。当然,在现实逻辑中,事 物的发展不仅在纵向上呈现出时空变化,而且在横向上也与 其他事物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我们全面认识 事物的基础,也是镜头转换的逻辑依据。因此,镜头连接必 然以事物之间的现实的生活关联为基准。
“动”:主体运动的固定镜头画面或运动镜头画面。 固定镜头:摄像机的机位、镜头光轴、镜头焦距都不变情 况下,拍摄的画面。
14
电视编辑 | 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则
2 动作衔接的连贯性
二、运动组接的原则 (一)动接动 1、 “动”是指视觉上有明显动感的镜头,“动接动”是指 视觉上有明显动感的镜头组接的方法,也就是运动的主体接 运动的主体。
7
电视编辑 | 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则
1 画面内容的逻辑性
举例: 观众观看节目时,从心理上感受到连贯通顺。 推门朝里看→房间内的情景 牧童把手指放在嘴里吹了一声口哨→奔跑的羊群 钟声响起,眼镜男抬头朝上看→墙上的钟指针指 向2点。 思维连接法 漫山遍野红杜鹃→红旗;蜡烛→老师;沉思的目 光→回忆
8
电视编辑 | 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则
主客观镜头的转换并不意味着思维逻辑的全部,凡是与人 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特点相吻合的镜头转换都应当是合理的 。
连续性和联系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也就是 说画面的造型因素和主体动作总是在或隐或现地表现着戏 剧动作内容,而戏剧内容的展示又依赖于画面的造型因素 。因此在具体剪辑实践中,这两个方面总是随着影视片内 容变化面时有侧重。经过剪辑后,每个镜头的主体(指人 和物)动作与情节的发展是否连贯、完整,主要取决于镜 头组接的连续性与联系性处理得是否恰当。
1 画面内容的逻辑性
对于一些影片,镜头的组接并不是随意的。镜头的 组接必须合乎逻辑,如果组接不合理的话,让人看起 来就不知所云。 例如:第一组镜头
9
第二组镜头
电视编辑 | 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则
1 画面内容的逻辑性
箭射向了观众, 让人产生歧义
10
电视编辑 | 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则
1 画面内容的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