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
怀宁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怀宁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怀宁县作为中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文化资源保护不力怀宁县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却存在着文化资源保护不力的问题。
一些古建筑、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不到位,导致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流失。
2. 缺乏系统化的开发规划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系统化的开发规划,导致资源开发的混乱和不协调。
一些开发项目缺乏长远规划,没有考虑到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3. 意识形态多元化带来的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给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些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同感减弱,甚至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影响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4. 缺乏专业人才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专业人才的支撑,导致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首先需要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当地的古建筑、遗址等文化遗产,确保其得到合理的保存和利用。
3. 积极引导意识形态面对意识形态多元化带来的挑战,需要积极引导当地居民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同感。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增强当地居民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同感和情感联系,从而促进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4. 培养专业人才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通过加强人才培训,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参与到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中,为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怀宁县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需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也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视,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怀宁县的红色文化资源一定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为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怀宁县作文

怀宁县作文
怀宁县,它是一座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千古名镇,是安徽省毗邻太湖的一座历史名城。
怀宁县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丹青池塘的深厚文化底蕴,还有龙脊梁的古老文化,彰显着怀宁庄重的古城风貌。
怀宁县的大气磅礴,充满着神秘色彩,令人流连忘返。
怀宁县的历史悠久,自古就屹立在安徽省的东南角。
怀宁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实录”、唐宋时期的“拙政园”以及近代“普德文化”等众多历史对象。
当地的千古古迹和文物古迹,如蔡侯殿、禹祠、辛亥革命纪念碑以及“火葬”等都记录着历史的足迹。
怀宁县独具特色的汉唐古文化,历史文化融入了这里的民间文化,如集结万江、人山人海、舞龙灯等,反映出怀宁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
怀宁县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它拥有柳林碧水、渔船点点、竹林密密这样的景色,以及息烽山、仙溪拱桥等景点。
毛囊山、桃花潭、少陵山、仙鹤洞以及龙脊梁、欧庄古镇等景点,均保护完好,它们是怀宁历史文化的最大象征。
怀宁县不仅有如此众多的历史文化景点,而且一直致力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以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打造出一个宁静、舒适、环境优美的旅游胜地。
这里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精彩的文化活动,如书法展览、民俗文物展、中华美食文化节等,丰富了来往游客的游览体验。
怀宁县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古老和现代完美融合,让人们受到灵感,激发思维,以及对文化的尊重。
怀宁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为探索和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怀宁县不仅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更是安徽省拥有千年历史文化的瑰宝。
怀宁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怀宁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怀宁县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怀宁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怀宁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许多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展示,造成资源浪费。
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效益并不高,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上,缺乏创新和多元化的开发方式。
由于保护措施不够到位,红色文化资源的破坏和流失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资源的传承和永续利用。
针对以上问题,怀宁县需要加大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提升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多元价值,拓展资源的利用领域;怀宁县还需建立健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机制,加强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相信怀宁县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能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怀宁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可能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以期为更好地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揭示出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不足、开发效益不高以及保护不到位等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在加大红色文化资源宣传力度、挖掘多元价值、建立保护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提议,为怀宁县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目的在于促进怀宁县红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红色文化事业的繁荣,为加强乡村振兴,提升怀宁县的文化软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贡献力量。
2. 正文2.1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具有革命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资源。
怀宁县作为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革命遗址、纪念馆、革命文物等。
怀宁旅游景点

怀宁旅游景点怀宁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是安徽省地理中心城市之一。
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历史悠久,旅游景点丰富多彩,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以下为您介绍几个值得一去的怀宁旅游景点。
1. 怀宁古城怀宁古城位于怀宁县城中心,是怀宁县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四周都是古色古香的民居,整座城墙呈方形。
城墙有四门,以及东、南、西、北四条街道,为明清时期的古城遗址,历经大大小小的战役而不倒,现存城门、城楼、城墙、护城河等古建筑。
2. 龙泉山龙泉山地处怀宁、枞阳和太和三县交界处,是安徽省著名的风景区。
龙泉山是一座大型静态巨脉动态系统,是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的自然地质公园。
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脉,茂密的林木,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动植物。
3. 披山古道披山古道位于怀宁县披山镇,是一条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开放式文化景区,秀美壮观,历史文化悠久。
披山古道是前往两淮地区的重要通道,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中共闽赣边区与安徽地区的红军主力的基地之一。
4. 神女湖神女湖依山傍水,位于怀宁县披山镇和横渡桥镇交界处。
这里山清水秀、景色优美,湖中中再现其中有游艇、浮桥,距离湖岸几米处展开一幅美妙的生态画卷。
此外,大量的花草树木为这里增添了无尽的生机和美丽。
5. 坑口朝天岭风景区坑口朝天岭风景区位于怀宁县两淮碧桂园旁,是一个以休闲、娱乐、度假为主题的综合性旅游景点。
这里山水相依、湖光山色。
夜晚来到这里,可以在山头欣赏美妙的星空,感受自然之美。
6. 峨冠山峨冠山位于怀宁县南部,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里传承着有着千百年历史的禅宗文化,是禅学与禅演交流的重要场所。
怀宁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各种文化和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如果你想体验新鲜感,那就快来怀宁走一走吧!。
怀宁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怀宁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怀宁县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怀宁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整合保护不力、文化产业价值低、宣传推广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强资源整合和保护、提升文化产业价值、加强文化宣传和推广等对策。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对策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怀宁县红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我们相信怀宁县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怀宁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对策、资源整合、文化产业、文化宣传、展望、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怀宁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一座具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区。
这里有许多革命先烈留下的纪念馆、纪念碑和纪念园,以及许多革命历史遗迹,如隐居洞、游击根据地等。
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怀宁县的历史记忆,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传承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群众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怀宁县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资源整合不够,保护措施不够到位,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宣传推广力度不足等问题频现。
怀宁县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保护,提升文化产业的价值,加强文化宣传和推广,以更好地利用这些宝贵资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问题意义怀宁县的红色文化资源反映了当地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奋斗和牺牲精神,是对革命先烈的纪念和铭记。
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不仅仅是一种历史文物,更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感,对于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怀宁县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繁荣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红色文化也是一种特色文化,具有独特的商业价值,对于开拓文化产业新的发展空间,提升当地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怀宁古县城——悠久历史

怀宁古县城——悠久历史怀宁县位于中国安徽省的中部,素有“黄山之麓、皖南明珠”之称。
作为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怀宁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怀宁古县城,它是怀宁县最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也是游客们探索当地文化的重要场所。
怀宁古县城始建于南宋大观年间,距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城址、严谨的城墙和精美的古建筑而闻名。
古县城占地广阔,宛如一个城市的缩影,分为内城和外城两大部分。
内城是当年的行政中心,有官府、礼堂、商铺等,外城则有居民区和市集。
内外城的分隔采用了高大的城墙和深沟,形成了坚实的防御体系。
古县城的城墙是其最醒目的特征之一。
城墙由青石和青灰砖建造而成,高大而坚固,周长近八公里。
城墙上设有城楼和望楼,楼上豪华的装饰彰显了过去的繁荣。
登上城楼,可以俯瞰整个县城的美景,远处是一片片青山和翠绿的田野,近处是错落有致的古建筑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文明中。
在古县城内,保存着许多精美的古建筑,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县城门楼。
县城门楼是城市的正门,它宽阔高大,透露着庄重和威严。
门楼上刻有精美的雕刻和对联,展示了古人对社会秩序和家国情怀的追求。
古县城中还有许多古街和古巷,这些古街和古巷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是怀宁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在这些古街上,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街市中,可以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气息。
古街上的建筑主要是明清时期的楼房,他们保持着原始的样子,彰显了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怀宁古县城也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闻名。
在古县城内,有许多历史上的名人出生和活动过。
比如李青莲,她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表现了当时女性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在古县城内还有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过,这些事件也成为了怀宁县宝贵的历史遗产。
通过怀宁古县城的游览,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壮丽,还可以深刻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古县城作为怀宁县最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它承载了怀宁县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怀宁县

怀宁概况安徽省怀宁县位于皖西南交通要塞,东临安庆,南枕长江,境内独秀山与大龙山遥相竞奇.国土面积1276KM2,辖20个乡镇,人口69万.早在七十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东晋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晋安帝复位,取“永怀安宁”之意,立县曰“怀宁”。
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怀宁县城随安庆府迁至宜城(今安庆市),府县同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宁移至安庆府,省、府、县同城而治,史称“首府首县”。
1950年,县城迁至石牌镇。
2002年1月,由石牌镇迁至高河镇。
怀宁人杰地灵,俊才辈出,四海闻名。
在这片土地上,曾孕育了“千年一人”清代书法大师邓石如、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和现代著名诗人海子等盖世英才。
东汉古诗《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小吏港(今小市镇),至今仍保存着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墓等遗迹。
怀宁素称“戏曲之乡”,是被誉为京剧之父的徽剧和全国地方剧种之首的黄梅戏的发祥地,历史上名伶辈出,有“梨园佳弟子,无石(石牌)不成班”之誉。
地理资源怀宁地处郯-庐大断裂和沿江挤压破碎带之间,属长江中下游铜铁沉矿带,矿藏丰富,金属矿有铜、铁、金、银、钼、钴、铅、锌等,非金属矿有水泥石灰岩、白水泥石灰岩、大理石、白云石、硅灰石、玻璃石英岩、电石石灰岩、温石棉、磨石、含钾岩石、石墨、重晶石、玻璃硅质原料等,能源矿产有烟煤、无烟煤、石煤等,化工原料矿有硫铁矿等。
矿泉已发现70多处,多为低钠含锶或含可溶性硅酸矿泉水。
不少矿种藏量大、品位高,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依托资源兴办的工业有建材、建筑、采矿、化工、机械等。
水产资源水面面积9779公顷,其中可养水面7820公顷。
境内有四大水系五大湖泊:皖河、珠流河、高河、大沙河水系和白洋湖、三鸦寺湖、石门湖、冶塘湖、七里湖、八里湖。
人工水库73座,另有太湖花凉亭水库怀宁灌区。
经济价值较高、养殖较多的鱼种有鲲、鲢、鳊、鲤、鲫、鳙、鲚、鳜鱼、蟮等,珍贵鱼种有中华鲟、白鲟、鲥鱼、麦鱼等,还有白鳍豚及龟、鳖、虾、蟹、蚌、螺等。
我的家乡——怀宁

人文
怀宁人杰地灵,俊才辈出, 四海闻名。在这片土地上,曾 孕育了“千年一人”清代书法 大师邓石如、中国共产党创始 人之一陈独秀、中国“两弹元 勋”邓稼先和现代著名诗人海 子等盖世英才。东汉长诗《孔 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小吏 港(今小市镇),至今仍保存 着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墓等遗 迹。怀宁素称“戏曲之乡”, 是被誉为京剧之父的徽剧和全 国地方剧种之首的黄梅戏的发 祥地,历史上名伶辈出,有 “梨园佳弟子,无石(石牌镇) 不成班”之誉。
.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我的家乡---怀宁
怀宁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 长江下游北岸。东临安庆市区, 西与潜山县、太湖县相连,北 隔大沙河与桐城市相望。总面 积1350平方千米,总人口69万 人,辖15个镇、5个乡。怀宁 县处沿江平原与皖西山区接壤 地带。境内兼有低山丘陵和平 原沙洲。皖河纳岳西、潜山、 太湖南流诸水,横贯本县南部 入长江,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 候,年均气温16.3℃,年降水 量1 294毫米。矿藏有铜、银、 铅、锌、大理石、石灰岩等。
凄美爱情故事
怀宁,因《孔雀 东南飞》故事发生在 此而闻名于世,至今 还保留着焦刘二人的 合葬墓。园区现有孔 雀台、孔雀坟、望雀 亭、兰芝桥等与焦刘 爱情故事息息相关的 名胜古迹,占地面积 近500亩。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力西书员 潜 具怀动小力小布中价州 中、》会 力 投宁力城百城了小体召 小霍,发 中 资县中市强市 城系开年 城山我布 小 再小百”” 市研的 市、省了 城 次城强、、年科究中月 百入怀 日市 进市”““度学成国 强围宁 中百 入百、全全“发果中日 县“、年小强 强“国国全展发小至 市中南《城” ”全最中国高布城日 ”国陵中市行 年四国具小十峰暨市, 。最、小经列 度项最投城佳论第科在 具繁城济。 “测具资市节坛五学江 投昌市发 全评区潜综约上届发苏 资、绿展 国结域力合型,中展常 潜肥皮委 最果带中实中发国评 , 200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宁县
怀宁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前沿。
东靠安庆市,西邻天柱山,南连望江,北接桐城。
县域面积1276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241个村(社区),人口69万。
怀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20—7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方热土上居住劳作,繁衍生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原始文明。
目前境内已发现旧石器文化遗存12处,各类各时代文化遗址130处。
自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建县以来,怀宁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南宋景定元年(1260)怀宁县城随安庆府迁至宜城(今安庆市),府、县同城而治长达690余年;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宁移至安庆府,省、府、县同城达190年,史称怀宁为安徽的“首府首县”。
1998年,国务院批准怀宁县人民政府驻地由石牌镇迁至高河镇。
2002年1月,怀宁县政府领导机关迁址高河。
县城变迁
怀宁山川秀美,地理位置显赫,境内有由北向南的崇山峻岭,两侧为平岗及水网交错的复杂地形,能攻能守,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怀宁县城屡经变迁,自东晋建县以来,县城搬迁足有十余次之多,成为安徽乃至中国历史上奇特的“迁城现象”。
首址梅城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始置怀宁县时,县治
梅城(今潜山县梅城),为原汉皖县地。
在设怀宁县的同时,又于汉庐江郡的南部另设晋熙郡,下辖怀宁、新冶、南楼烦和阴安4县,晋熙郡治亦设于梅城,郡、县同城而治。
此后,尽管州、郡屡经变更,但州、郡治所均在怀宁县城。
直至南宋嘉定十年(1217)第一次搬迁之前,怀宁县城(今潜山县梅城)一直为州、郡、府治所在地。
移治皖口怀宁县城的第一次变迁,是南宋嘉定十年(1217)四月。
当时,金军南下破光州(今河南潢川),为防金军入侵,安庆知府黄干奏请朝廷,在“盛唐湾宜城渡之阴”(今安庆市)建筑新城,安庆府由梅城搬迁至此,以备战守。
同年,怀宁县治亦同时移至皖口(今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
迁治宜城怀宁县城的第二次变迁,是南宋景定元年(1260)三月。
为防御蒙古军,沿江制置大使马光祖复筑宜城,怀宁县治随安庆府从皖口迁宜城附郭,从此府、县同城,地域全属怀宁县,一直延续到清末。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宁移治安庆府,自此安庆为安徽省治,怀宁县城亦省垣所在,省、府、县同城而治。
定治石牌怀宁县城的第三次变迁,可谓反反复复。
1938年,日军入侵安庆,县治由安庆先后迁至三桥、石牌,抗战胜利后,又由石牌迁回安庆。
1949年4月23日,安庆解放,以怀宁县城及下属4镇再建安庆市,怀宁县治又相继迁驻洪铺、石牌。
1950年5月撤销市建置,市区划归怀宁县,成立
怀宁县城关区,县政府又由石牌迁来安庆。
10月7日恢复安庆市,怀宁县城于12月11日迁出安庆,定治石牌迁驻高河怀宁县城的第四次变迁,是世纪之交。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怀宁县人民政府驻地由石牌镇迁至高河镇。
2002年1月,怀宁县城实现整体搬迁。
人文景观
怀宁,钟灵毓秀,物华天宝。
境内“为众山之祖”的独秀山与天柱山遥相竞奇,孤峰兀立,笑傲天穹,堪称一绝。
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文化园也坐落于怀宁,园内有孔雀台、焦刘墓等大量历史遗迹;怀宁还有乾隆牡丹、安徽龟化石遗址、王家山新石器遗址等诸多人文景观;其中省级文物“金鸡碑”,被誉为古代戏剧的活化石,中国电影界“金鸡奖”由此得名。
怀宁,人杰地灵,俊才辈出。
明代有被誉为“文武双雄”的文状元刘若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王来聘;清代有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一人”的书法篆刻大师邓石如,近现代有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一大”到“五大”总书记陈独秀、“一代完人”王星拱,当代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麦地诗人”海子等。
怀宁是戏曲之乡、教育之乡、文化之乡,是“京剧之父”徽剧的发源地,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全国地方剧种之首——黄梅戏的发源地,我国“长诗之圣”、千古爱情绝唱《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