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最新消息-事业单位20XX工资调整

合集下载

2020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的调整方案

2020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的调整方案

2020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的调整方案关于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面向2020年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和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社会人员公开招考。

应届毕业生指2020年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含2020年、2020年办理暂缓就业手续的毕业生);社会人员指除应届毕业生外,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人员。

对于学制为2年半或提前修满学分,于2020年底或2020年初毕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视为应届毕业生;港澳学习、国外留学归来人员,报名时毕业未满1年的,视为应届毕业生,已满1年的视为社会人员。

港澳学习、国外留学归来人员,须取得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并有我驻外使领馆开具的证明材料。

在这方面,多项改革已有部署。

比如养老改革。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是养老并轨“一个统五个同步”基本思路中最吸引眼球的一条。

在推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适当提高基本工资标准,以尽可能使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个人缴费后的当期收入不降低,为顺利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创造条件,是此轮工资调整的主要特点之一。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决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调整基本工资标准的办法从2020年10月1日起,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同时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

调整后,职务工资标准由现行的340元至4000元分别提高到510元至5250元;级别工资各级别起点标准由现行的290元至3020元分别提高到810元至6135元,其他各级别工资档次标准相应提高(调整后的工资标准见附表1)。

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后,规范津贴补贴标准相应减少(各职务层次减少额度见附表3),严格按纳入基本工资后剩余的额度执行。

在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同时,适当调整机关工人技术等级(岗位)工资标准,同事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技术等级(岗位)工资(调整后的工资标准见附表2)。

2020事业单位涨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

2020事业单位涨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

2020事业单位涨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事业单位是指从事社会公益服务业务的非营利社会团体、组织。

服务内容包括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

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

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事业单位包括一些有公务员工作的单位,是国家机构的分支。

7月13日消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13日说,按照工作计划,今年将会拿出延迟退休方案,但还需要履行审批程序,然后适时向社会公布。

这项政策有三方面原则:第小步慢走,逐步到位;第区分对待,分步实施;第事先预告,做好公示。

那么今年事业单位涨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是怎样的呢?(一)正常增加薪级工资从2020年7月1日起,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并从第二年的1月起执行。

(二)岗位变动人员工资调整办法工作人员岗位变动后,从变动的下月起执行新聘岗位的工资标准。

岗位工资按新聘岗位确定,薪级工资按以下办法确定:由较低等级的岗位聘用到较高等级的岗位,原薪级工资低于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执行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第二年不再正常增加薪级工资;原薪级工资达到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薪级工资不变。

三等:河北、湖南、云南、山西、福建、河南、湖南等省份,这些省虽然经济不是太发达,但每次涨工资,国家都给予拨款帮助,平均月收入应该在1200元左右。

对于《条例》中提出的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人社部方面对外的解释是,《条例》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就已经开始给事业单位人员涨工资,是外界对《条例》的误读、误传,但前述人社部专家给出的分析是,现在事业单位涨工资已经有了法规保障,只是涨工资的时间要等到更具体的政策出台之后。

由较高等级的岗位调整到较低等级的岗位,薪级工资不变。

在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之间变动的,薪级工资按新聘岗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重新确定。

2024年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机关事业工资调整方案

2024年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机关事业工资调整方案

2024年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机关事业工资调整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

然而,在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中,工资水平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我们需要对机关事业工资进行调整。

二、调整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工资调整应该根据岗位的重要性和贡献,以及员工的实际表现来确定,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2. 基本工资提高原则:为了确保每个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我们将基本工资提高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3. 绩效奖励原则:员工应该根据工作表现和成果获得相应的绩效奖励,以激励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和能力。

4. 灵活调整原则:鉴于不同区域和行业的工资水平存在差异,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保持工资的合理水平。

三、调整方案1. 基本工资调整为了确保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我们决定将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工资提高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具体的调整范围将根据不同的岗位和地区进行差异化调整,以反映不同岗位和地区的实际情况。

2. 绩效奖励调整为了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并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将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估体系。

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和工作成果,将给予相应的绩效奖励。

绩效奖励的具体数额将根据岗位的重要性和贡献,以及员工的实际表现来确定。

3. 工龄补贴调整为了激励员工长期稳定地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我们将对工龄补贴进行调整。

具体的调整方案将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和实际贡献来确定。

工龄补贴将逐年递增,并与基本工资和绩效奖励挂钩。

4. 岗位津贴调整为了反映不同岗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我们将对岗位津贴进行调整。

岗位津贴的具体数额将根据岗位的重要性和贡献来确定,以确保员工的薪资水平与其工作的重要程度相匹配。

5. 特殊补贴调整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员工,比如在高风险岗位工作的员工或者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员工,我们将给予相应的特殊补贴,以体现其特殊贡献和劳动条件。

2023年关于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1500字

2023年关于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1500字

2023年关于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1500字实施方案:关于2023年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一、背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积极性,我国决定在2023年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进行调整。

二、调整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调整基本工资标准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遵循市场化、公正透明、因地制宜的原则,确保各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适度提高。

2. 绩效考核导向原则:调整基本工资标准需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根据工作人员的表现、贡献和业绩进行合理评价,对优秀人才给予适当奖励,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3. 可持续发展原则:调整基本工资标准不应过高,需考虑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调整不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三、调整范围和对象1. 调整范围:本次调整方案适用于所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普通员工等各个层级和职位。

2. 调整对象:对于绩效考核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将重点考虑其基本工资标准的提高。

四、调整方式和程序1. 调整方式: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调整方式包括统一组织调整和因地制宜调整两种方式。

(1)统一组织调整:依据全国范围内综合考虑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统一制定适用于所有事业单位的基本工资标准调整方案。

(2)因地制宜调整: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基本工资标准。

2. 调整程序:(1)制定调整方案:由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调整方案,充分考虑相关政策、法规和社会影响等因素。

(2)公示和征求意见:将调整方案向社会公开,接受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意见。

(3)评估和审批:对调整方案进行评估,确保调整方案符合相关要求和政策,并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

(4)公布和实施:将最终确定的调整方案予以公布,并在2023年起正式实施。

2023年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

2023年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

2023年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尊敬的领导、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报告是关于2023年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的建议。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为了更好地激励和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干劲,我们需要对工资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

以下是我对2023年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的建议:一、工资调整方式1. 综合考虑工资调整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国家宏观经济状况、所在行业的发展状况、职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难易程度等。

通过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制定出合理、公平的工资调整方案。

2. 薪酬结构优化要优化薪酬结构,让工资更加体现工作贡献和能力水平。

可以适度提高基本工资,增加工作绩效奖励和绩效调整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激励力度。

同时,还可以完善津贴、补贴等福利待遇,提高工作人员的生活水平。

3. 工资透明公开工资的调整应该透明公开,工作人员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工资的构成和调整原因。

可以通过内部通知、工资条等方式向员工公示工资调整方案,提高员工对工资调整的满意度和认同感。

二、工资调整的对象和范围1. 重点支持部门和岗位根据各个事业单位的发展计划和发展重点,可以对部分部门和岗位进行特别支持。

这些部门和岗位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应当给予一定的工资调整空间,以激励工作人员更加努力地工作。

2. 差别化调整不同岗位和职级的工资应该差别化调整,根据工作的重要性、难易程度和市场竞争力等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对性质不同、难易程度各异的岗位和职级给予相应的工资调整。

三、调整幅度的确定1. 经济状况和预算能力工资调整幅度应该综合考虑国家的经济状况和事业单位的预算能力。

在经济情况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度提高工资调整幅度;在经济情况不稳定或预算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度控制工资调整幅度。

2. 要素供求关系要考虑到市场上对不同岗位的需求和供应关系,对市场需求量大、供应量相对较少的岗位进行适度提高工资调整幅度,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这些岗位,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

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
一、引言
鉴于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优化事业单位工资分配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现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工资调整方案。
二、调整原则
1.合法合规:确保调整方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公平合理:体现工资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激励员工提升工作效能。
(2)工作质量:占绩效工资的XX%,根据工作质量评价结果,按得分高低进行分配。
(3)工作效率:占绩效工资的XX%,根据工作效率评价结果,按得分高低进行分配。
3.岗位工资:根据岗位评价结果,合理调整岗位工资标准,具体标准如下:
(1)管理岗位:每人每月XXX元。
(2)专业技术岗位:每人每月XXX元。
(3)工勤岗位:每人每月XXX元。
二、基本原则
1.合法合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确保工资调整方案的合法性、合规性。
2.公平合理原则:充分体现工资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激励工作人员发挥潜力,提高工作效率。
3.激励导向原则:强化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引导工作人员积极投身工作,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4.稳定有序原则:确保工资调整过程的稳定、有序,兼顾单位发展和员工利益,维护单位和谐稳定。
3.岗位工资:依据岗位特点、责任及强度,合理调整岗位工资标准。
4.年功工资:根据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调整年功工资标准。
五、调整标准及方法
1.基本工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基本工资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XXX元。
2.绩效工资:
-工作业绩:占绩效工资的XX%,根据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按得分高低分配。
-工作质量:占绩效工资的XX%,依据工作质量评价结果,按得分高低分配。

事业单位工资调整

事业单位工资调整

事业单位工资调整2023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一、基本工资:1、岗位工资: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设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10个等级)和工勤技能岗位(设5个等级),每个岗位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

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二、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

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

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三、津贴补贴:1、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主要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

对艰苦边远地区根据发展变化情况,每5年评估调整一次。

2、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对在苦、脏、累、险及其它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国家统一制订特殊岗位津贴的项目、标准和实施范围。

四其它工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单位:元/月2023事业单位工资标准表职称岗位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标准薪级标准薪级标准薪级标准薪级标准薪级标准正高级一级2800 18014 273 27 61340 1064 53 1720 二级1900 291 15 295 28 643 41 110954 1785 三级1630 3 102 16 317 29 673 42 1154 55 1850四级1420 4113 17 341 30 703 43 1199 56 1920 副高级五级1180 5 125 18 365 31 735 44 1244 57 1990 六级1040 6137 19 391 32 767 45 1289 58 2060 七级930 7 151 20417 33 799 46 1334 59 2130 中级八级780 8 165 21 44334 834 47 1384 60 2200 九级730 9 181 22 471 35 86948 1434 61 2280 十级680 10 197 23 499 36 904 49 148462 2360 初级十一级620 11 215 24 527 37 944 50 1534 632440 十二级590 12 233 25 555 38 984 51 1590 64 2520 员级十三级5501325326583391024521655652600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说明:各专业技术岗位的起点薪级分别为:一级岗位39级,二至四级岗位25级,五至七级岗位16级,八至十级岗位9级,十一至十二级岗位5级,十三级岗位1级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说明:各管理岗位的起点薪级分别为:一级岗位46级,二级岗位39级,三级岗位31级,四级岗位26级,五级岗位21级,六级岗位17级,七级岗位12级,八级岗位8级,九级岗位4级,十级岗位1级。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最新消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到位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最新消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到位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最新消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到位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最新消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到位8月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相继到位,“变脸”后工资条新鲜出炉.随之启动的养老金并轨,让全国上下近4000万人经历了个人缴费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变化】“出现‘增不抵缴’,发放临时性补贴,确保月增资额100”37岁的杨洋本科毕业后,已经在区属和市属机关工作了15年.此次调薪是他入职以来经历第三次大规模工资变动.杨洋目前税前月工资6000元左右,涨薪后增加700多元,但由于每月新增加缴纳养老保险近800元,所以出现“增不抵缴”、月收入反而少几十元的情况.“为照顾我们,特意为像我这样月增资额小于100元的工作人员发放每月临时性补贴,确保每人每月最低增资额度100元.等到随着级别和工龄的增长,我的增资额度大于100元时,临时性补贴就停止发放了.”同样拿到“临时性补贴”还有基层工作人员苗悦.她翻出上个月的工资条,对比后发现基本工资一下子飞涨1044元.不过,津贴补贴同时降了330元,再加上新增的养老保险个人缴费841元,“根据政策,我还有一笔227元的临时性补贴,刚好涨100元.”“十个月补发10767,补扣9770,实际每月多出99.7”在基层工作的陈丹,刚拿到长长的工资条时,惊喜地看到增资额补发一栏中多出十个月补发的10767元,再往下看,补扣养老保险一项9770元,“其实补了997元,实际每月多出99.7元.”陈丹说,“只要不比原来少,我就知足了.”在事业单位工作赵欣在工资条上发现了罕见的五位数,“以为都是要发到手的,人事部门很快就发来通知,说这是集中补的钱,让把工资卡里预留足够的金额,等着接下来再一并扣除,扣完以后,实际涨幅平均下来大概一百来块.”“‘洗理费’、‘书报费’消失,归到基本工资里”仔细研究完最近两个月的工资条,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近十年的林涛发现,除了钱数上变化外,工资构成也大不相同,“之前工资条上有十几个项目,现在只剩下四项了,除了基本工资,就是工龄工资、餐补和交通补助,很清爽.原来那些零零碎碎的‘洗理费’、‘书报费’等项目一概消失,都被归到了基本工资里.”面对类似的项目“瘦身”,事业单位新人韩雪并不感到意外,“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像‘洗理费’、‘书报费’这种早就过时了,‘包干结余’更是从来没搞明白是个什么意思.看上去那么多项,其实很鸡肋,倒不如打包放到正常工资里,也省得因为这些引来体制内‘高福利’的质疑声.”“细则尚未出台,现暂按一定标准预扣个人缴费部分”此次薪酬调整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改革同时进行,“扣养老金”成为不少人工资条上新面孔.对杨洋来说,每月多拿百十块并不重要,他真正关心的是并轨后的养老金.“十年以内即将退休的还按老制度,新人则按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但我们这样工作了十多年,还不知道退休是会按哪个来.”陈丹上个月看到一份“各层级调标月增资额及养老保险扣缴额度”的表格,“按那个表格,我平均扣养老保险应该是667元,这个月补扣的数发下来一看,要扣977元,多出将近50%,具体跟什么有关,我也搞不懂.”从山东、上海等已公布的地方养老金并轨实施办法来看,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界定标准并未统一,而北京在这方面仍处于摸索阶段.林雪在北京某三甲医院从事了三年的行政工作,前不久接到的单位通知中,她被告知“因养老保险及职业年金缴费相关细则尚未出台,现暂按一定标准预扣个人缴费部分,待国家相关部门养老保险及职业年金缴费工作具体经办后,再做调整.”而根据岗位工资级别,她在本月工资条上首次看到了480元的预扣养老保险及职业年金.在唐璐的工资条上,职业年金还没来“报到”,涨幅陡然翻番的养老金让她有些心疼,“虽说等退休了这些钱还是自己的,可只要是眼下不能拿到手里的,总归觉得不真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最新消息|事业单位20XX工资调整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最新消息|事业单位20XX工资调整
篇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现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自20XX年7月1日起实施,请认真贯彻执行。

f2[1][1][ja/
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
改革的精神,改革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构建和谐的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仅关系事业单位广大干
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而且与其它各项配套改革密切相关,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
央、国务院的要求,加强领导,统一认识,精心组织实施。

要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及其实施办法,严肃组织人事和财经纪律,一律不得突破国家政策。

同时,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家正确认识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切实解决好本地区和本部门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改革工作的平稳顺利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篇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事业单位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适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改革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宏观调控机制,逐步实现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改革的原则
(一)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二)适应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和岗位管理的要求,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

(三)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坚持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

(五)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

二、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建立岗位绩效工作制度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营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置10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设置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不同等级的岗位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附表一至三)。

工作人员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
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

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附表一至三)。

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起点薪级。

工作人员根据工作表现、资历和所聘岗位等因素确定薪级,执行相应的薪级工资标准。

3.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

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

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现行年终一次性奖金,将一个月基本工资的额度以及地区附加津贴纳入绩效工资。

4.津贴补贴。

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分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主要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补偿。

艰苦边远地区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

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所
需经费,属于财政支付的,由中央财政负担。

特殊岗位津贴补贴主要体现对事业单位苦、脏、累、险及其他特殊岗位工作人员的政策倾斜。

国家对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实行统一管理。

(二)实行工资分类管理。

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其功能、职责和资源配置等不间情况,实行工资分类管理。

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绩效工资根据单位类型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

(三)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1.正常增加薪级工资。

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对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每年正常增加一级薪级工资。

2.岗位变动调整工资。

工作人员岗位变动后,按新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工资标准。

3.调整基本工资标准。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

4.调整津贴补贴标准。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及调控收入分配关系的需
要,适时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标准。

(四)完善高层次人才和单位主要领导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1.完善高层次人才分配激励机制。

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力度,继续实行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建立重要人才国家投保制度,采取一次性重奖以及协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办法,逐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分配激励机制。

2.建立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逐步建立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多种分配形式,规范分配程序,合理确定收入水平,加强对
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的监督管理。

(五)健全收入分配宏现调控机制。

实行工资分级管理,明确中央、地方和部门的管理权限,完善收入分配调控政策,规范工资收入支付方式,加强工资收入支付管理,建立统分结合、权责清晰、运转协调、监督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纳入调控范围。

加强监督检查,健全纪律惩戒措施,维护国家收入分配政策的严肃性。

三、相关政策
(一)新聘用人员工资待遇。

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本科(含获得双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及以下毕业生,实行一年见习期,
并执行见习期工资;长学制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见习期工资待遇可适当提高。

见习期工资执行期满后,岗位工资按所聘职位确定,薪级工资按转正定级的标准执行。

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和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不实行见习期。

在明确岗位前,执行初期工资;明确岗位后,岗位工资按所聘岗位确定,薪级工资按转正定级的标准执行。

到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作的大
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定级时薪级工资适当高定。

其他新聘用人员工资待遇,由聘用单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

(二)部分行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

地质、测绘、交通、海洋、水产、民航等行业事业单位中野外、水上作业工作人员以及飞行人员的工资标准另行制定.
体育运动员仍实行体育津贴奖金侧度,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三)离退休人员待遇。

截至20XX年6月30日已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不实行新的收入分配制度,适当增加离退休费。

这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离退休的人员,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相应调整离退休费计发办法。

四、经费来源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所需经费,按单位类型不同,分别由财政和事业单位负担。

由财政负担的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和单位隶属关系,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负担。

对中西部地区,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具体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五、改革实施时间
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20XX年7月l日
起实施。

六、组织领导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广大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切实负起责任,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执行政策,严肃工作纪律。

按照党中央、国
务院要求,各级纪检、组织、监察、财政、人事、审计等部门共同做好管理和监督工作,凡违反政策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领导者责任。

同时,要切实做好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平稳实施。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