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它是针对城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二元分隔状况提出来的。城乡一体化不是变相的“劫富济贫”不能以减缓城市发展速度、降低城市发展层次为代价。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改善城乡关系这无论对于城市还是对于乡村都是十分重要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在改善城乡关系的过程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始终应当是核心、动力和基础。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包括:发展战略一体化、经济发展一体化、商品市场一体化、经济活动网络化、利益分配合理化等。有学者将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范围扩大到户籍管理、住房、食品供应、就业、教育、医疗等更大的领域。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融合的过程。也有学者将这种城乡融合扩展到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空间等各个方面将城乡一体化看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城市和乡村将成为一个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城乡一体化不论作为一种手段一种过程还是一种结果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趋向、必然选择。

城乡一体化早在19世纪中期就成为西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改革开放后我国历史上城乡隔离发展所造成的各种经济社会矛盾日益表面化城乡一体化逐步受到重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已于90年代中前期开展了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系统地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策略与方案对领导决策和管理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内地宝鸡等城市也进行了城乡一体化战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建国五十多年的投资建设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加快了太原工业化的进程形成了较为雄厚的重工业基础。在工业化的强大带动作用下城市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城市化水平接近70%已形成大都市雏形。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太原市已开始呈现出人口、产业向外扩张的离心城市化特征这表明城市的区域中心地位在加强城市发展进入极化与扩散并重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城乡关系日益密切原有的城乡分离、甚至对立的状况将逐步得到转变建立呈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利益共享的共荣互动关系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任务。1998年太原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来的3个城区和2个郊区调整为现在的6个“城乡一体化新区”各辖区中既有城区又有郊区。其目的是从行政上加强城市与郊区的经济联系充分发挥城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心作用。去年太原市政府又提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率先发

展”的新战略未来太原市中心区的经济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扩散作用越来越明显。这些为突破和改进城乡二元结构协调城乡经济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本课题在国内外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基础上重点对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对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太原市城乡关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提升太原市作为省域中心城市的地位通过城乡关系的改善和密切更好地发挥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一、城乡关系现状??

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二元结构问题提出的。简单讲城乡关系就是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但在研究中考虑到城乡之间的联系必须对二者做出界定。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关系取决于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状况如城乡之间经济要素的流动性、通达性等。在我国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行政体制因素对城乡关系的影响相当深刻同一行政区划单元内由于行政上存在隶属关系联系经济联系较为密切。不同行政单元之间经济联系则相对较为松散。

城乡关系研究范围的确定既要考虑经济联系的强弱又要考虑行政地区范围的影响。在本项课题研究中城市是指太原市市区即建成区部分。乡村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指太原市行政辖区范围内的乡村部分即近郊(现6个城市辖区的郊区部分)和远郊(市辖

县、市);考虑到太原市大都市区发展已形成雏形另一个层面系指城市腹地即北面忻州、南面晋中等受中心市区影响明显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部分地区即太原市都市圈。

2000年太原市市区(6个辖区)年末常住人口达到233.2万人占全市的75.6%而各项经济指标(第一产业增加值除外见上表)在全市所占比重均超过了80%其中财政总收入(含地方和中央)、各项存贷款余额、邮电业务总量等均占到90%以上表明市区经济的核心地位十分突出(见表1)同时也是全省半数以上的科研机构。太原市是华北铁路交通枢纽之一通过石太、太焦、同蒲、京原等铁路与省内外保持便捷联系太古岚地方铁路加强了市区与古交的联系。公路以市区为中心通过八条主干线辐射全省同时也是山西省“大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的节点。太原武宿机场是全省唯一的4D级干线机场现已开通72条航线及至香港的定期包机航线通航城市达到50个。近年来太原市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东山过境高速公路、“一桥两路”、长风大街、机场路、城市出口、城市客运站及城市次干路、支路的建设和改造大大改善城市交通网络条件使城市路网结构和布局逐步走向合理化。太原电网是联系山西省北部、南部、东南部电网的枢纽也是省网的负荷中心。全市居民人均用电量204.8千瓦小时居全国各城市第五位。城市煤气、热力生产与供应设施发展较快城市气化普及率已达86%城市集中供热也正在积极扩展。由此可见太原市在市域乃至省域范围内的核心地位十分明显并且通过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

建成区与近郊、远郊以至省内其它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将更加便捷。?

(一)城乡关系发展阶段的划分?

太原市城乡关系的演变与我国建国后实行的宏观发展政策密切相关。80年代以前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政策、改革开放后的城市与乡村二元工业化发展政策、90年代后的市场化发展战略等都对太原市的城乡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太原市因其自然资源赋存条件的特殊性以及国家劳动地域分工任务的约束性城乡关系特征显得更具典型性和阶段性。?

太原市城乡关系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城乡隔离发展阶段。与全国一样超前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模式以及十分严格的城乡户籍政策基本上阻塞了应有的城乡联系通道和方式总体上隔绝了正常的城乡发展关系。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建设“工矿基地”和“生产性城市”而乡村以农补工不但要承担对工业化的投入还要负责供应城市人口的粮食、蔬菜和副食品。城市建设、工业发展难以顾及农村和农业的需求甚至还有城市剥夺农村和工业剥夺农业的现象城乡关系完全处于分离甚至对立状态。?

第二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初城乡自主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首先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后兴办了大量的以资源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及其初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极大地刺激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太原市郊区及辖县的经济面貌。可

以说这一时期农村的发展是依靠其自身的力量发展起来的极少获得来自城市的支持。此间太原市作为能源基地的中心城市得到国家大量的资金投入能源、重化工工业发展较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也形成了超重型和资源型经济体系。其他经济功能特别是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组织和管理职能未能得到相应的发育和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局限性很强。因此这一阶段太原市城乡之间形成了自主发展、相对独立的关系不仅城乡之间产业关联性薄弱而且还存在对资源、土地、环境、市场和其他经济要素的不良竞争。这种城乡二元发展的状态既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和高效使用更不利于市域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和产业发展层次的提升妨碍了中心市区和郊区乡村的共同、协调发展。?

第三阶段90年代以来城乡关系调整发展阶段。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步伐加快城乡发展的制度障碍趋于弱化我国逐步告别短缺经济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的时代基本结束。以增加供给为主导目标的传统开发模式被以区域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代替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城市发展层次不够、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发展则面临着技术层次低、规模不经济、环境恶化、增长乏力等一系列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已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重新认识和调整城乡关系使两者由对立、分离逐步走向协调、融合成为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太原的城乡关系得到一定的改善经济联系逐步加强城市发

展开始呈现出扩散的特征城市化地域扩展明显以太原市建成区为核心的都市圈雏形已基本形成标志着城乡关系正由隔离向融合逐步过渡和转变。?

(二)城乡现状的关系特征?

1.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

太原市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特征表现在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太原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在“有水快流”原则指导下以采掘和初加工为主的乡镇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建立起具有显著资源型经济特征的农村工业体系。资源型产业是一种依赖大规模动用资源的基础性产业产业带动作用较弱且在区际贸易体系中处于依附地位。城乡工业化的二元投资格局不仅造成了城乡之间在资源利用、占有市场等方面对立而且产业上相互之间缺乏分工协作使得城乡优势难以得到正常发挥无法形成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局面。也就是说目前太原市城乡二元结构首先表现在经济的二元结构上并支配着城乡其他关系的二元性特征。?

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也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乡工业化的二元性必然导致城市化的二元结构。太原市区城市化主要地表现为外延式地域扩展城市的职能、发展层次和极化效益未能得到合理的拓展。太原的郊区和邻近的乡村地区乡镇企业规模偏小、空间布局分散农村工业化对乡村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足加之长期以来户籍管理的限制以及我国特有的“自下而上型”城市化道路的导向小城镇发育进程不快集聚功能较弱。上述两个方面都

影响和限制了太原城市化的一体化发展使城市化呈现出异质性、二元性的特点。?

长期以来郊区在产业选择、布局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法规等方面均没有纳入城乡一体化统一管理的轨道。郊区自身也存在很多生态问题诸如乡镇企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土地不合理利用、村落布局混乱等。特别是位于城市外围的城乡结合部人流、物流、信息流、能量流高度密集生态环境治理上又属于城区和郊区均不便管理的地段具有城市和郊区“双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城乡之间污染扩散与生态净化脱节。乡村地区由于采煤、炼焦、炼铁、造纸等污染型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式发展同样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破坏了乡村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近十几年随着太原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人口以及城市设施继续集中城市的生产与消费功能日益增强导致城市用水、用电量增大废气、废水排放量增多城市绿地和规划绿地不断被蚕食城市生态功能日益衰退生态问题十分严重(近一两年这一情况有所遏制和好转但尚未形成根本好转的机制和态势)。在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过程中实施“退二进三”战略通过搬迁污染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工业环境但由于环境管理和技术改造方面的原因出现了污染转移的问题郊区和邻近的乡村地区生产、生活废物排放量增多郊区作为中心城市的“绿肺”及生态系统的“还原器”的功能持续退化。可见城市、乡村以及城郊地区之间

的生态关系模糊生态分工不明生态结构亟待进行重新整合和重大调整。?

此外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城乡在基础设施方面也存在二元化现象对城乡一体化建设极为不利。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缺乏广域交通体系的观念受行政区划分割大型区域性交通基础建设的协调性与一体化程度仍较低;大型动力供应设施如输变电设施、煤气、燃气的生产与输配设施和热力生产供应设施建设中区域联合、共建共享以及城乡一体化考虑不够导致郊区城镇、乡村地区规划建设中追求自成系统的倾向严重。城乡各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造成相互影响和越界污染;分散建设水源和供水设施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城市给排水管网建设自成体系小城镇、农村及“城中村”给排水设施与管网建设滞后城乡之间反差极大。?

2.中心城市发展层次不高?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在城乡关系中城市与乡村具有相互依存的特点乡村是城市的腹地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支撑和基础作用城市则在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这种中心地位不仅体现在城市经济规模大、技术层次高更重要的是城市的经济功能完善且对城乡关系的影响作用大如城市具有带动作用强大的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集中有大量的金融、保险、生产服务等经济核心部门。目前太原市中心市区传统服务业比重仍然很大新兴服务业规模偏小空间集聚也很不足经济枢纽

功能亟待加强。同时资源型经济特征以及城乡工业同构现象造成城乡经济分工不明确、产业联系偏少城市无法通过密切的横向、纵向及旁侧产业联系对城乡经济发展发挥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3.城乡联系的渠道不畅通?

城乡一体化就是要通过各类经济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合理与高效配置达到城乡共同发展的目的。经济要素流动的通达与顺畅有赖于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以及城镇体系的完善。

就太原而言二元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了城乡之间的自主发展格局。资源型经济的固有特点造成城乡之间依靠各自的“体外循环”完成从投资、生产、企业管理、技术开发到市场拓展、销售的整个经济运行过程再加上产业结构的趋同与刚性使得经济要素在产业间的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难于实现。

从道理上讲各级城镇的正常发育以及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有助于城镇发挥中心作用、带动城乡经济的发展。目前太原城镇体系建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大城市、小辖区”。太原市由于城市辖区较小造成城市腹地狭小这样既限制了城市产业拓展的空间妨碍了高耗能重型产业(同时也是污染型产业)的转移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以及资本的内聚和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城乡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太原城镇体系的另一大问题就是“大城区、小郊区”。城区特别是原有三城区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密集造成诸如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而郊县

卫星城镇和各类城镇发展缓慢没有形成明显的集聚效应和经济规模。?

4.各类功能的空间布局不合理?

这一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大量“城中村”的存在和中心城区生态功能空间的缺失两个方面。“城中村”的最形象说法就是“城市中的农村”它虽然与城市社区或广大农村社区有同一之处但差别与特点是相当明显的。“城中村”在土地、户籍、人口、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农村属性和在地域空间和经济功能上的城市属性形成了自身发展的二元、两难性和矛盾性难以真正纳入城市社区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之中与城市社区“貌合而神离”与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不协调、不和谐。在太原市建成区范围内存在的75个“城中村”与城市街道犬牙交错致使市区用地边界不清管理混乱城市总体布局调整的难度较大严重地妨碍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全面实施。

城市的生态空间是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它对城市生态环境级的维护和改善、生产和生活废物的排泄等都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在太原市的城市建设和扩展过程中过于关注生产功能的加强忽视城市生态功能的保护和强化表现在空间上就是城市的绿色空间布局不断被蚕食难以形成绿地系统和生态功能体系。在城市发展过程______原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市中心区人口更加密集。城市建设用地一再突破控制指标尤其是大量绿地和规划

绿地被侵占修建各种建筑、修建住宅。其恶果是现代化的城市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绿色空间导致生态环境功能的严重失调。??

二、城乡一体化的思路??

(一)总体思路?

针对太原市城乡关系现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最终实现城乡关系的融合和整体协调发展则是长期的奋斗目标。太原市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以城乡发展统一规划为指导努力改善城乡经济分工积极调整城乡经济布局着力协调城乡经济关系统筹建设城乡综合生态系统、城乡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网络化和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关系的转型和整合发展。?

目前太原市城乡之间的联系有越来越密切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市场联系深化和中心市区污染企业以及其他工业企业的外迁。企业外迁实质上是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地域空间扩展和城市规模扩大的体现也是城市空间分布格局和土地利用形式变动的结果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城市化必将推动城乡一体化但是仅仅依靠这一过程是远不足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还需要直接切入城乡分离的要害从城市、乡村以及中间环节三方面着手。因此解决太原市城乡相关问题首先要进行城乡发展统一规划将整合城乡关系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其次针对城乡工业发展中分工不够明确的问题整合城乡各类资源重新确立城乡经济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

增长方式实现城乡经济的转型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增强城乡经济实力。?

鉴于长期以来城乡生态环境欠账较多且问题严重的现实同时考虑到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着手进行生态一体化的建设;城乡统一市场建设是城乡关系整合的核心工作决定着各类经济要素流动的活跃程度以及使用效率必须消除条块分割、地区封锁使城乡市场由传统的二元化市场区向相互依赖且等级分明的一体化网络系统转变;建设完善通畅、高速便捷的基础设施网络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城市化的地域推进、经济要素的高效利用、生态环境的整治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加大建设力度并适度超前发展将深刻改变城乡关系格局;太原市城乡关系发展变化的历程表明体制的变革深刻地影响着城乡关系的演化建立有利于城乡关系改善和融合的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和市场体制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二)战略要点?

根据城乡关系演变的阶段太原市目前正处在城乡关系由隔离走向融合的调整时期城乡二元特征仍然十分突出实现城乡一体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做出巨大的努力。针对经济发展现状综合确定太原市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要点是:平等、协调、融合、发展。?

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是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是针对重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城乡不平等现象提出的。就是要改变旧的城乡关

系将城市和乡村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城乡一体化市场的建立和基础设施网络化的建设赋予城市和乡村同等的发展机会有助于充分发挥城乡各自的优势比如太原市区的经济、文化、政治核心的优势太原市近郊、远郊及相邻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等实现经济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快捷流动进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协调是指在城乡平等的前提下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分工协作整合发展并在空间上有序分布城市和乡村走向互动发展。就太原的实际情况来看城乡协调应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要本着发挥优势的原则城乡在产业上应当各有侧重明确分工并通过增进产业联系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城乡生态功能的分工无论对城市还是对乡村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城乡生态的一体化建设能够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并提高生态还原功能有效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三基础设施的城乡协调将极大地提高经济要素流动的通达性和顺畅性也可保证城乡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融合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状态是城乡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未来太原市城乡关系发展的方向。融合并不是消除城乡差别是指在保留城市和乡村两种人类聚落形态的前提下城市与乡村相互渗透组成关系密切、彼此功能互补、利益共享的城市-乡村复合系统。这一系统是在保持城市和乡村特色的前提下不同自然要素、经济要素和空间因素的优化组合。融合是指以一体化的交通体系

和基础设施体系为支撑的城乡之间相互依赖、合作密切、结构合理的发展关系。?

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和最终目标。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乡村在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基础作用乡村的发展也需要城市在产业、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带动效应。城乡关系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城市和乡村为了寻求自身发展而走过的曲折道路。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城乡经济流通的各种障碍实现各类经济要素在城乡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并以平等、高效的方式推动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综合对策?

1.加强制度体系创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制度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保障。针对现有制度的状况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设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体系。打破城乡分割的现状建立城乡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进行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等的规划工作统一进行要素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整治;加大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力度消除城乡人口流动的制度障碍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和集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和相关制度改革提高城乡间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经济要素流动的自由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带动城乡经济的发展;创新和改革城乡土地管理制度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土地交易市场的发育引导城市土地集约配置提高土地开发效益;建立城乡一体化工业生产和行业管理体系组建跨城乡、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形成

利益集团共同体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重新组合和利益再分配;废除或修订传统计划体制下妨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关制度、法规、条例和政策使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制轨道。?

2.重视城乡一体化规划实现城乡各类资源的整合?

太原市行政区划调整对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正面影响初步显现城市空间扩展步伐加快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然而要真正实现城市与郊区以及外围地区城乡一体化不可能仅仅依靠调整行政区划的办法。事实上行政区划变动所带来的对城乡关系的改变恰恰表明必须重视城乡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发展改变过去那种就城论城、就乡论乡的城乡分割型的规划建设做法把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居民点、工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尤其要重视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促使城乡职能一体化与空间一体化有机结合起来。?

3.加快市场化进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必须加快太原市改革开放的步伐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型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市场。在城乡统一市场建设中要打破城乡、地区和所有制界限建设包括商品市场、各类要素市场在内的综合市场体系并规范市场行为实现工农衔接、城乡衔接以及农户与市场衔接实现经济要素向利益最大化的产业部门、空间区位的自由流动保证资源配置效率的高效性。基于目前太原市经济结构和经济水平现状市场建设的重点是建立城乡统

一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统一管理城乡就业加速劳动力的流动满足城乡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其他要素的流动提供人力保证。?

4.强化城市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城市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一定要防止“城乡地位对等化”的倾向。城乡关系的平等并不是城乡地位的同等要始终明确城市在城乡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带动作用并且应当强化城市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城市的这一作用。目前太原市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工业化扩散阶段城市地域迅速扩展亟待提升城市发展层次。一方面要切实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强化非生产性职能扩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的规模;对传统商贸业进行改造提高发展档次扩大发展规模;加强工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工业化的高度化发展。另一方面发挥文教科研优势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有力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此同时引导广大科技人员转变观念密切科研院所与乡村地区的联系为乡镇工业和农业提供技术帮助加快技术的扩散并在实践中增强技术力量。??

三、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既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它是一个明确分工、相互促进、双向发展过程其目标就是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形成各有侧重、有机组合的区域经济整体。城乡一体化不是空间的均衡化而是一个有效聚集、有机疏散、高度协作的最优空间网络系统。?

(一)城乡经济关系现状和问题?

1.城乡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任何区域都是在不断立足自我优势、认识比较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和培育竞争优势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不仅如此太原市城乡关系中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基础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与充分的发挥。受能源基地建设影响城乡产业结构都呈现出初级化、重型化、低级化的特点。太原市市区是全省经济、文化中心省内核心地位相当突出。但目前来看城市产业结构转换滞后、城市经济功能发育不全。从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旅游资源、熟练劳动力、人才资源、市场条件、技术水平、产业基础、投资环境等方面看在省内乃至国内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或潜在优势但目前还没有成为支持和带动市区以至周围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的动力。?

太原市乡村地域较广清徐、古交、阳曲和娄烦等市县的经济发展更多地受到“资源决定论”的深刻影响农村工业存在着生产方式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技术设备陈旧、规模偏小、低水平重复建设等诸多问题城市化滞后非农化、工业生产单一化和产业竞争力弱的现象十分突出。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水平较高、邻近中心市区、面对城市消费市场是其突出的比较优势而这些优势未能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发挥。?

2.城乡之间相互支持不够?

中心城市是市域经济活动的核心。城市系统是一个依靠一系列网络系统连接而成的综合体包括交通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

统、商品流通系统、金融系统、社会经济管理系统等。中心市区就位于各个系统和各条线路构成的市域系统的结点上。城市凭借自己的行政、经济、文化、交通地位组织市域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将它与周围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自己的腹地。反过来中心城市也依靠腹地的资源、市场、劳动力等要素支持自己的发展。如果中心城市与腹地的各种网络系统能够畅通和高效运转的话中心城市便能够得到迅速发展并带动市域整体发展同时形成城乡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太原市商贸业历史悠久但规模与影响与省会城市的地位并不相称。中心城市综合职能体系建设滞后生产性功能过重管理、组织、创新、服务功能发育不足妨碍了城市对乡村和区域的带动与辐射作用。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制约了城市与腹地之间的功能联系双方没有形成彼此依赖、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难以共建和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3.城乡之间经济关系松散?

从太原的产业结构上看近20年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壮大打破了城市代表工业、农村代表农业的传统产业分工格局。但太原市特定的资源赋存条件和特殊的经济发展道路使得乡镇工业与城市工业出现了严重的同构现象。城乡工业都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只是在产业规模、技术层次、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资源型产业的特点又决定了这两类地区的工业经济联系都以区外为主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十分微弱。而且彼此之间为了各自的利

益还出现了争抢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环境压力剧增。目前太原市城乡经济联系以乡村向城市提供农副产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心市区为乡村提供商贸及文教服务为主要形式城市与乡村地区经济技术联系不够密切尚未形成产业互补的合理分工格局。?

(二)经济一体化的途径?

目前太原市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差还相当大这种状况对城乡之间的分工协作与共同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当务之急是扩大乡村经济总量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调整城乡分工加强经济联系密切城乡关系塑造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互动发展关系机制。为此需要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城市化进程继续强化城市综合功能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建立和完善一体化的城乡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1.完善和强化中心市区经济职能?

长期以来太原市以生产功能为主的发展策略导致城市功能发育不全城市化质量不高。经济组织和管理职能不强金融、保险等新型服务业规模偏小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与调控作用偏弱。商贸功能规模和等级有待升级文化教育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结合还很不够产学研分离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是乡村地区比较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技术层次较低的乡镇工业另一方面却是研究成果束之高阁、科研技术人员无用武之地。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实践中,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问题也凸显出来,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城乡一体化内涵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 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阐述,但总体感觉深度不够,对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够清晰,很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明确。这些误区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误区一: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化。城市化发端于19世纪中上叶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是由于工业化引起的人口自发迁移到城市,是由工业“积聚效应”引起的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的人口集中过程。城市化是工业化和产业分工的结果。而城乡一体化是指统筹城乡这两个系统的经济社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不是忽视城市与乡村在空间发展和经济基础上的区别,盲目地把农民转非变为市民,把农村变为城市,不是简单地提高了“城市化率”就代表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这种认识不仅曲解了城市化,更

曲解了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必然会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简单地等同于城乡一体化。 误区二:城乡一体化就是新农村建设。纵观当前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措施、报道,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简单的城市反哺农村,在物质和资金上给农村大力支持,帮助农村修路盖楼,解决农民子女教育、生活、出行等就是在搞城乡一体化,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文件、措施稍加改动就变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文件、措施,这显然是片面的。城乡一体化与建设新农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城乡一体化包涵新农村建设,是整体和局部。城乡一体化发展了,新农村建设也必然发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得好,必定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者的区别在于,城乡一体化是更高层面更大范畴的旨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而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是“乡”,基本不包括“城”,主要是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要低于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乡”,应该通过提升“乡”的地位、作用,逐步打破分割壁垒,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分工优化,协调发展,而不能用新农村建设代替城乡一体化。 误区三: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这个观点主要体现为

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它是针对城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二元分隔状况提出来的。城乡一体化不是变相的“劫富济贫”不能以减缓城市发展速度、降低城市发展层次为代价。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改善城乡关系这无论对于城市还是对于乡村都是十分重要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在改善城乡关系的过程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始终应当是核心、动力和基础。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包括:发展战略一体化、经济发展一体化、商品市场一体化、经济活动网络化、利益分配合理化等。有学者将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范围扩大到户籍管理、住房、食品供应、就业、教育、医疗等更大的领域。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融合的过程。也有学者将这种城乡融合扩展到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空间等各个方面将城乡一体化看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城市和乡村将成为一个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城乡一体化不论作为一种手段一种过程还是一种结果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趋向、必然选择。

城乡一体化早在19世纪中期就成为西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改革开放后我国历史上城乡隔离发展所造成的各种经济社会矛盾日益表面化城乡一体化逐步受到重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已于90年代中前期开展了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系统地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策略与方案对领导决策和管理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内地宝鸡等城市也进行了城乡一体化战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建国五十多年的投资建设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加快了太原工业化的进程形成了较为雄厚的重工业基础。在工业化的强大带动作用下城市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城市化水平接近70%已形成大都市雏形。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太原市已开始呈现出人口、产业向外扩张的离心城市化特征这表明城市的区域中心地位在加强城市发展进入极化与扩散并重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城乡关系日益密切原有的城乡分离、甚至对立的状况将逐步得到转变建立呈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利益共享的共荣互动关系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任务。1998年太原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来的3个城区和2个郊区调整为现在的6个“城乡一体化新区”各辖区中既有城区又有郊区。其目的是从行政上加强城市与郊区的经济联系充分发挥城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心作用。去年太原市政府又提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率先发

城乡一体化问题探讨

城乡一体化问题探讨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审视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来的战略目标。其实质就是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统筹加以解决,逐步建立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市场互动、产业互补、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这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认真总结国内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验和教训 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国家和地区能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比较好地处理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例如,欧盟推行发展中小城市策略,促进城乡结合协调发展。日本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带动周边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的创新都市圈。但是也有一些国家,由于战略不当、措施不力,没有能够很好地处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凸现的问题,导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失衡,甚至造成矛盾激化,引发社会冲突,例如巴西,近500万原农村家庭无地可耕,他们不断开展夺地斗争,形成全国性的无地农民运动,从而使得农村暴力活动日益加剧。这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城乡一体化工作健康推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国内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来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各地的经验可以概括为: (一)城乡统一规划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在统一规划中,要明确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有效整合城乡资源,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城乡发展基础,把广大农村纳入城市规划范围,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延伸到农村、社会服务设施配套到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1、城乡一体化的含义、重要性、目的、意义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宏观因素,城乡分离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的隔离,造成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两极分化的局面,从而产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而后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起来,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保证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生态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厉以林认为:城乡一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工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工作或经营企业。还有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

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的过程。总之,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1、城乡一体化过程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镇化水平既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和相当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滞后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十分突出。但是,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却在曲折中逐渐提高。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我国城镇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 一、1949年—1978年城乡不协调发展格局 1949年以来,结合自身国情,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户籍制度把农民和土地绑在一起,城乡之间缺少市场联系,城乡二元化开始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化三改”,优先发展重工业,强化了城乡二元化,而后随着工业发展的快速推进,导致了城乡差距逐步拉大,加剧了城乡不协调发展。 二、1979年—1989年城乡一体化起步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阶

城乡一体化理论

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与思考 内容提要:文章通过介绍中外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认识,综合已有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自己对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为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思考 一、国外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探讨 1.马恩列斯有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论述 马克思指出,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他在185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乡村城市化”这一理论。恩格斯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概念的人。他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只是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表现”……“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224页)恩格斯认为实现城乡融合就是:工人和农民之间阶级差别的消失,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消失,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消失以及大家共同享受福利。 斯大林认为:“这不是说,城市乡村之间对立的消灭,应当引导到‘大城市的毁灭’。不仅大城市不会毁灭,并且还要出现新的大城市,它们是文化最发达的中心,它们不仅是大工业的中心,而且是农产品加工和一切食品工业部门强大发展的中心。这种情况将促进全国文化的繁荣,将使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斯大林选集》下卷第558页)由此可以看出,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标志。 2.现代学者的理论认识 在英文和法文的城市科学资料中,没有“城乡一体化”的词语,比较相近的是“城乡融合(和解)”(Urban-rural composition)。其含意是指自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制造业从原先的大都会向较小的村落或尚未工业化的地区转移,从而形成城市和乡村相混合的新型区域。 在城市学和城市规划学界,最早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的是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他于1898年出版了《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再版时改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他在书中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他在序言中说:“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进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霍华德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它

城乡一体化问题与探讨

城乡一体化问题与探讨 【内容摘要】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经济和社会结构不断转化的过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的二元结构,必然向城乡一元的现代化结构转变,这就是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它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近年来我国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讨论做一综述,以期推动关于这一问题讨论的深入。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问题探讨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①,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城乡一体化的概述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城乡差距非但没有缩小,而且正在逐步拉大。造成我国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最直接原因是,长期以来政府运用政策和制度手段,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间接的原因是,在国家人为政策性干预下,城乡居民在税负、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没有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尤其是始于1958年的以城乡分割为特点的户籍制度,不仅在身份上强化了城乡的先天差别,造成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权益保障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而且加剧了城乡结构的失衡,使城乡差别制度化②。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结构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综合国力明显提高,2005年全国人均GDP达到1700多美元,农业总产值在GDP中的比重由28.1%下降为12.5%,农业劳动力在总就业中的比例由70%以上下降为46%,城镇化率由17.9%提高为43.0%。这些

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zz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zz市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和zz中心城区第三板块的重大机遇,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着力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2012年,我市城镇化率达50.4%,高于zz市平均水平2.47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zz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如下: 一、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的现代城镇体系 围绕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目标,大力实施“4+8”组团发展战略。“4”即首阳新区、南部宜居区、城市建成区、产城一体化推进区“四大城市组团”建设;“8”即8个镇区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引领发展。我市根据城镇化建设需要,及时编制各乡(镇、区)及市区总体规划,合理安排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及开发时序,引导城镇有序发展;科学编制南部宜居区、首阳新区、产业集聚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标准打造城市新区。二是产城互动,协调发展。城镇化发展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也离不开工业化的推动。我市充分结合各乡(镇、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在城镇体系中的定位分工,逐一对其产业进行科学布局规划,形成以现代生态观光农业、针纺业、机械加工业、轻工业为主的“一镇一特色、镇镇有产业”的产业格局,促进了传统产业的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三是组团规划,集约发展。紧紧围绕zz作为zz中心城区“三板块”

之一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城市组团规划,确定了“4+8”的城市发展框架,明确了城市功能和发展方向,避免了“摊大饼”式的粗放蔓延,实现了城市集约节约发展。四是强化审批监管,规范建设行为。严格城镇公交、道路、学校、医院、通信、公园绿地等项目选址及审批,确保公共基础设施早落地、早投用。强化城中村建设行为管理,严厉打击规划区外建设、改变用途、挤占道路等私搭乱建行为,引导城中村向城市建设转变。五是强化资源保护,坚守文化底线。结合城市规划,划定规划紫线,对二里头、南兆域、商城遗址、汉魏故城、邙山陵墓群等文物片区实施重点保护。同时,积极规划建设洛河公园、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首阳山森林公园等公共绿地项目,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二、依托城市四大组团建设推进城镇化 围绕新型城镇化和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目标,加快“四大城市组团”建设,相继引进了浙江广厦、河南建业、杭州励精三大区域合作项目,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 (一)与浙江广厦集团合作,推进首阳新区建设。创新政企联合模式,与浙江广厦集团合作,开发建设首阳新区,核心建设区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0万人。2012年,启动了浙江大厦、公安指挥中心、中州路、府佑路、汉魏路、新阳路等12个项目,总投资38亿元;今年启动了信用联社金融服务中心、邮政大厦、永宁路、府佐路、夏都路等公建、路桥、景观、配套、社区等24个项目,总投资32亿元;2014年,计划完善首阳新区其他路网,启动市民广场、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截至

浅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青岛农业大学 《区域经济学》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学生专业班级农村区域发展(合作经济) 学生姓名(学号) 完成时间年月号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一)课题背景 (2) (二)研究目的 (2) (三)研究方法 (2) (四)文件综述 (2)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 (4) (一)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 (4) (二)、目标的一致性 (6) 二、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性 (6) (一)、收入差距加大,给国家稳定带来隐患 (6) (二)、种植收益低,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6) 三、区域城镇体系建设 (7) 四、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8) (一) 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 (8) (二)开发自然资源 (8) (三)完善经济运行机制 (9) (四)调节各种经济活动 (9) (五)做好扶贫工作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浅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专业班级:农村区域发展(合作经济)2012级1班 指导教师:韩春花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城镇化发展城乡壁垒

前言 (一)课题背景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针对我国二元结构阻碍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来的战略要求,其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北省也响应号召,积极开始了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并且取得了巨大进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阻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城乡一体化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有以下观点:其中认为最早提出这个概念是在19世纪西方列强侵占之时,尽管催生出了诸如上海、广州等畸形繁荣的近代大都市,但城市生活方式却未能传播到乡村,城市精神始终未能在中国大地萌发滋长。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城市化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因为在此之后,城市才大规模地发展起来。还有一种观点比较折中:从城市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城市化的过程。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城市化是从近代开始的,因此,城市学对城市化问题的研究,重点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的城市化。 (二)研究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我国已经由传统农业国逐步演变为工业国,城乡建设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何打破城乡壁垒、消灭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实质上就是如何在体制上和实践上取得突破、统筹发展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20世纪80年代国内就已经提出并开始研究城乡一体化问题。在实证研究方面,许多文献都对城乡差距及城市化与城乡差距的相关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本文是对城乡一体化问题进行的论述,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和评述,指出中国目前城乡一体化的程度及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对策和展望。并且从城乡一体化发展来展开对城乡统筹和城镇化区域发展的研究 (四)文件综述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_0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市政给排水论文 实施水务统一管理,是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目标。本文就论述了水务一体化的含义及其优越性,并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水务及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一)、水务的含义 水务是指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所有涉水事务。水务主要包括:水资源、城乡防洪、灌溉、城乡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涉水事务。 目前我国使用的水务的概念有别于水务公司的服务形式,也不同于把分别由建设、交通、环保部门分别进行管理的城市防洪、城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航运等方面的事务简单地水利的管理范畴,而应该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涉水事务。 (二)、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指水务管理所涉及的各项职能和各个环节之间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即对区域的防洪、排涝、供水、需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地下水回灌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统一配置、统一调渡、统一管理。也就是说由一个部门对水质和水量负责。 二、水务一体化的优越性 (一)、理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证。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对区域的防洪、排涝、蓄水、供水、排水、节水、水资源的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收利用等实行统一管理,改革“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促进了城镇的防洪与排水工程建设。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既可以从区域上统盘考虑防洪与排水,也可以根据有偿使用的原则,解决部分工程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促进城镇防洪排水工程的建设。 (三)、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产业。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使水利从以防汛抗旱为主的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向同时兼顾城乡供水、旅游、养殖和排水治污等经营性产业发展,以促进水利基础产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 (四)、强化了水行政执法工作。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强化水行政执法工作,丰富水行政执法的内容。切实解决以前由于是多个部门管水形成的困难,如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费征集制度等实施都可迎刃而解。 三、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一)、改革认识不到位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地区改革的主动性和深度不够,有些地区改革进展较慢,而在已经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地区,也可能存在着改革目标不明确,改革浮于形式的问题,改革后工作思路和工作内容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调研报告 篇一:浅谈如何做好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工作 浅谈如何提高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数据质量 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是国家统计工作的重大改革举措之一。是为了整合住户调查资源,建立统计指标规范、抽样科学严谨、手段高效便捷、调查扎实可靠、发布公开透明的住户调查新体系,准确完整地反映全体居民收入、支出以及家庭就业、消费、住房等情况,客观揭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及其变化,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制定民生改善政策提供可靠科学依据。具体工作中难点较多,存在的问题较为复杂,有共性的问题,也存在个别现象。如何提高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数据质量,使一体化调查工作更加规范,收集到更加准确可靠的调查数据,我认为领导、组织、协调就是调查工作的重中之重。调查队的每项工作,都和地方政府密不可分,如何能圆满地完成国家和自治区的调查任务,与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有很大关系,如何能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呢?这就要求单位经常与地方政府

保持联系,广泛宣传统计法,依法调查,增强国家调查意识;多沟通,多参加县上的活动。提升单位的影响力。现就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城乡一体化调查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对指标解释掌握不准。城乡一体化调查编码工作需要我们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要经常学习调查方案、指标解释。对每笔帐要看清楚,归类要准确。不然就造成某类产品人为扩大,某类产品缩小等现象。 (二)杜绝疙瘩帐。城市住户、农村住户最大的通病就是记疙瘩帐。例如:记账户把食品、穿着、药品等混记;蔬菜与用品混记;还有就是一次出去购买的东西一笔入账等现象,有金额不记计量单位。造成数据不准,不能准确反映当时购买商品的价格,对数据分析造成误区。 (三)家庭收支填报不全。具体负责记账的家庭成员,对我们的记账要求理解的不到位,我们经常讲,天天讲,但在记账过程中,还是有疏漏。我们要求调查是以每个家庭为单位,要记每个家庭成员的收支流水帐,但实际记账过程中,记账人员往往以自己的为主,其他成员为辅,有时忽视了其他成员的流水帐。 (四)漏记帐现象严重。我们的记帐户在记帐过程中,没能养成天天记帐的习惯,一般都是三五天记一次,在记账中常常是记大漏小,造成原始数据失真。

探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探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 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叙述了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必须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解决问题 一、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 1、进入21世纪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明显加快。据测算,到 2005年,我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已经达到50,进入中期的后半阶段,还有包括陕西、青海等部分地区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明显 加快。 2、财政收入增加很快,财政规模迅速扩大。“九五”期间(1996—2000)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16.49%,“十五”期间(2001—2005)年均增长20.43%,“十一五”的头3年(2006—2008)年均增长21.81%。这一时期,我国财政收入远远高 于1979—2008年年均增长14.2%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伴随工业化的加速推进, 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扩大得很快。我国财政收入突破1万亿元用了50年时间(1999年为11444亿元),突破1万亿元后,增加到2万亿元用了4年的时间,由2万亿元增加到3万亿元用了2年时间,由3万亿元增加到5万亿元也只用了 2年时间,由5万亿元增加到6万亿元,只用了1年的时间。 3、财政支农资金快速增长,规模扩大。国家开始对“三农”进行大规模投入,对“三农”进行全面补偿。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种粮直补、良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 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此外,国家还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的 投资。据财政部提供的资料,2000年后,财政用于支农的资金绝对数增长很快,2000年只有1231.54亿元,2005年达到2450.31亿元,增长近2倍。“十五”期间,支农资金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4.9%,比“九五”时期加快1.6个百分点。2006年 财政的支农资金达到3517亿元,2007年和2008年分别达到4318亿元和5955.5 亿元,2009年又达到7253.1亿元。“十一五”前4年达到21043.6亿元,超过前 50年支农资金的总和。 4、全面取消了农业税。进入21世纪后,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我国逐步 由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工业和为工业服务的现代 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农业提供的财政收入比重大大降低,农业税占全国财政 收入的比重已经从1950年的近40%降到2000年的3%左右。这表明,全面取消 农业税对财政收入已不再构成重大影响。为此,在逐步减轻农民负担的基础上,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以及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减轻农民负担500 亿元左右,使7亿多农民受益。这标志着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农民缴纳“皇粮国税”历史的终结。 5、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 发展加。2005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了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之后,中央政治局、国务院都先后专题研究了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问题。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都一致强调,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上事实说明,我国经济社会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

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反思及策略研究

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反思及策略研究 城乡一体化战略则可以概括为: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现阶段重点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引导资源要素流向农村繁荣农村经济缓解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其进行反思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一、我国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较大城乡之间的差距还表现在第一产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之上。农村经济以农为主其他产业很不发达。而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劳动生产率很低。我们用就业人员的人均产值来代表劳动生产率利用 2005 年2009 年的数据进行粗略估算可以得出非农产业综合劳动生产率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例如2005 年为 5.9:12009 年为 5.3:1但前者依然是后者的五倍以上分别从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比较来看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是第一产业的六倍以上2009 年为 6.1:1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虽然低于第二产业的但也接近第一产业的五倍2009 年为4.7:1。二城乡劳动力素质存在较大差异 1979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受教育程度是衡量人力资本的最主要指标。从以我国目前的统计

数据来看由于农村优质人才大量流出城乡人力资本存在巨 大差异。 2009 年为例农渔牧林业就业人员中小学及未上过学的就业人员比例高达 45.2远远高于住宿和餐饮业13.1、制造业14、批发零售业12.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6.3、房地产业8.8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只占 0.45低于制造业8.6等更远远低于金融业59.7。三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巨大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在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从总量上看2010 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 241415 亿元而同期农村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城镇的六分之一仅为36725 亿元并且绝对值差距在不断扩大从增速上来看2010 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 24.5农村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速度为 19.7低于城镇近五个百分点。四城乡土地资源收益差距较大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土地资源分配是一种事实上的“以乡补城”农民在土地资源利用开发中获得的收入少之又少。在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下政府获得的大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和经费主要依靠从农民手中征地卖地所得。有报告指出2009 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达 1.5 万亿元。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地价大幅升值但土地收入分配却存在诸多不合 理严重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有研究显示土地用途转变增值的权益分配中地方政府大约得 6070村集体组织得 2580失地农民只得 510甚至更少。城市土地、住房已基本实现市场化但政府对农村的土地、住房市场化仍然存在诸多限制与顾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精编版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 几年来,为适应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市适时地启动了“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规划工作,完成了曹家营村、赵家营村、武银福村、甲尔坝村和陈户窑村等部分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哈业脑包镇域总体规划》、《新城镇镇域总体规划》、《兴胜镇镇域总体规划》、《麻池镇镇域规划》、《昆区南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二道沙河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村镇规划改造和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使村镇建设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5年4月开始,根据自治区政府要求,我局开展了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对规划区内村镇现状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依据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包头市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各区、乡(镇)撤乡并镇工作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思路,以及村庄经济和区位条件,将城市规划区内147个村庄和2个农场在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划定了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三个区域,并明确了三个区域的范围及规划编制标准,即城中村:269平方公里,就地城市化,按城市社区标准进行规划;城边村:296平方公里,按其实际情况除部分城市化外,其余的按村镇标准进行规划;城郊村:320平方

公里,全部按照村镇标准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四区改造建设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先后完成了昆区、九原区15个村庄的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并于2006年2月份通过了自治区专家组评审,2006年7月份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该规划。 2007年,指导各旗县区完成了包头市首批100个新农村、新牧区试点村庄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撤乡并镇工作的完成,指导九原区完成了五镇一苏木的乡镇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达茂旗、固阳城关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2、加快建设步伐 按照改造规划要求,近几年我们主要完成了下述建设任务,1998年完成了曹家营村、赵家营村搬迁任务;2001年完成了武银福村改造工作;2004年完成了兴胜花园小区建设;2005年完成了甲尔坝4期改造工程、陈户村一期改造工程和卜尔汉图新村建设;2006年,完成建设的有南海子新村、陈户村二期工程、当铺窑新村等8个村庄;2007年,开始进行的有和平村、王大汉新村、臭水井村、昌福窑、井卜石等城中村改造建设工作。 3、制定法规、规范,严格规划管理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在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为保证各类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在规划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更好的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要

城乡一体化问题探讨范文什么叫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问题探讨范文什么叫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 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 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对于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应该废除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废除现行的人口流动管制。 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有的学者仅讨论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可称为“城乡工业一体化”。 经济学界则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现代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参考: 市委书记金湘军向全市干部推荐的《城乡一体化:成都的科学发展之路》一书,从媒体的视角全面、真实反映了成都市xx-xx年统筹城乡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深刻思考,体现了成都人的改革气魄和创新精神,也为我们学习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进而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加快推进玉林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成功范式。在学习本书的过程中,本人还学习研究了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___》、《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___》及一系列配套政策。[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还有许多制约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值得探讨?在分析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 关键词:中国城乡一体化;现状;问题;对策 Actuality,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of Rural-urba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rural-urban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was imbued with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opportunity in China, but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to be studied.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actuality of rural-urba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main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an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ural-urban integration in China; actuality; problem; countermeasure 城乡一体化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1]?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城乡关系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遏制,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城乡面貌反差较大,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为此,需要进一步探索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即我国的城乡关系能否达到一体化状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乡一体化,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围绕上述问题,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关于城乡一体化认识的研究;二是关于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三是关于城乡一体化模式的研究?相关学者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学科的特点,丰富和深化了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现结合大量相关统计资料,在分析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 1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形成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格局,这是党中央在正确把握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呈现出如下特征? 1.1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城乡环卫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乡环卫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城中村垃圾死 角问题、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问题、居民环保意识较差等,积极寻找解决对策,譬如:提升居民环保意识,加强资金投入等,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促使我国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关键词:城乡环卫一体化;问题;对策 引言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全面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环境质量的 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 注的内容,也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城乡环卫一体化能够有效提升环保力度,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当前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城中村和市场垃圾死角问题 部分村居环境卫生往往是经过整治后情况好转,不久再出现反弹,反弹之后 再整治的过程。在最新排查出的多处垃圾死角所在村居表现尤为明显。偷倒、乱 倒建筑垃圾一直是监管难题,垃圾大多来自周边建筑工地和装修单位,为图省钱 不经过正规渠道清运。这种行为多发生在夜间,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此给监管 带来诸多的不便。另外,生活垃圾死角成因主要还是因为保洁人员和设备的缺失 或者数量严重不足。按照城乡环卫一体化配备标准,各村居每200名常住人口配 备一名保洁员,每10~15住户设置一个垃圾桶。事实上,部分村居未达到这个 标准。 1.2资金长期投入不够 现阶段,个别居民环卫管理制度不严谨,运转机制效果较差,难以起到监管 保洁员的作用,总体来说,居民执行力较差。同时,调查发现,资金不到位是导 致垃圾死角等城乡环卫一体化问题的重要原因,在资金投入方面,居民的积极性 明显不足。城乡环卫一体化是项长期工程,一次性投入远远不够。作为村居,在 资金投入上要建立远期规划意识,保洁设施费用和保洁员工资作为固定投入,除 此之外,还要做好长期成本投入的预留。据介绍,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资金主 要以财政拨款、各街道办事处和下属村居自筹资金为主,财政部门的拨款占大部分。目前情况来看,政府在环卫清运设备财政支持力度上相对较小。推进城乡环 卫一体化应该有稳定的财政拨款做基础,作为街道办及下属村居也应积极投入。 1.3村镇居民的环卫意识比较淡薄 民众的参与程度是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环卫工 作一般都是政府组织和主导的,民众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较低。而且,大部 分农民环卫意识较为薄弱,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 在农村,垃圾桶丢失和损坏现象非常普遍,以某街道办事处为例,2个村新配置 了大约200个垃圾桶,截止目前,共丢失了大约100多个垃圾桶,虽然也采取了 一些措施,但垃圾桶丢失现象依然存在,不仅如此,垃圾桶的毁损现象也很严重,特别是到了冬季,农村居民蜂窝煤灰的投放使垃圾桶损坏现象非常严重,另外农 村居民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宣传教育和引 导工作不够全面深入、农村传统的生活习惯及人力、资金条件有限等多方面原因,所以对农民进行环境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卫意识是做好城乡环卫 一体化的前提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