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木作技术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建筑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它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了许多特殊的工艺和构造方法,以实现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美观。

下面将从构造原理、材料选择和技术特点等方面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

首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以榫卯结构为主要形式。

榫卯结构是在木材上雕刻出凸出和凹进的零件,通过零件间的榫头和卯榫来连接木材。

这种结构形式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使整体更加坚固耐用。

另外,榫卯结构还能够减小木材与木材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力,提高了木结构的抗震性能。

其次,中国古建筑中使用的木材多为松木、柏木等耐腐木材。

这些木材具有轻巧、柔软、耐腐蚀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木结构建筑。

此外,由于这些木材含有丰富的树脂和香气成分,对于防虫防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这些木材在经过特殊的处理和加工后,可以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并保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寿命。

最后,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

一是注重结构的平衡和均衡。

在设计和搭建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结构设计,使木结构能够更好地承受自身重量和外部荷载,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安全性。

二是讲究材料的质量和选用。

在选择木材时,要注重挑选原料优良、纹理清晰、不易开裂变形的木材,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美观程度。

三是重视装饰和雕刻。

在木结构的处理中,会加入丰富的装饰和雕刻元素,以丰富建筑物的艺术感和文化氛围。

总之,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榫卯结构为主要形式,采用耐腐木材作为主要材料,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和装饰风格。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风貌。

在今天,虽然现代建筑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是中国建筑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建营造技艺八大作标准

古建营造技艺八大作标准

古建营造技艺八大作标准
古建营造技艺中的“八大作”是指古建筑营造过程中的八个主要工种,包括:
1. 木雕作:主要负责古建筑中的木雕部分,如门窗格扇、梁枋、神龛等。

2. 石雕作:主要负责古建筑中的石雕部分,如石基、石碑、石狮子等。

3. 砖雕作:主要负责古建筑中的砖雕部分,如砖雕门楼、墙面装饰等。

4. 彩绘作:主要负责古建筑中的彩绘部分,如木梁枋、吊顶、门窗等表面的彩绘装饰。

5. 瓦作:主要负责古建筑中的屋面部分,如屋顶的铺设、琉璃瓦的安装等。

6. 泥木作:主要负责古建筑的基础部分,如墙体、地面、台基等。

7. 雕刻作:主要负责古建筑中的雕刻部分,如砖雕、石雕、木雕等。

8. 焊接作:主要负责古建筑中的铁质部分,如铁铃、铁链、铁马等。

这八大作是古建筑营造过程中的基础工种,每个工种都有其特定的技艺和标准。

古代建筑中的构造和装饰技术

古代建筑中的构造和装饰技术

古代建筑中的构造和装饰技术一、木结构建筑1.榫卯结构: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连接方式,通过凸出和凹入的部位相互吻合,达到紧密连接的效果。

2.柱梁体系:古代建筑中,柱子与梁枋相互连接,形成承重体系,支撑整个建筑的重量。

3.斗拱:位于柱头和梁枋之间的结构,既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又可以分担梁枋的承重力。

4.屋顶结构:包括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等,具有通风、遮阳、防水等功能。

二、砖石结构建筑1.砖石砌筑:使用砖石材料进行砌筑,具有较高的承重能力和防火性能。

2.拱券结构:利用砖石券砌成拱形结构,常用于桥梁、隧道等建筑中。

3.砖石塔: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建造的塔类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三、建筑装饰技术1.彩绘:在建筑表面绘制各种图案和颜色的装饰画,具有美化建筑、防腐防虫等功能。

2.雕刻:在木材、石材等材料上雕刻出各种图案和形象,增加建筑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3.砖雕:利用砖材料进行雕刻,多用于建筑的墙体、门楼等部位。

4.木雕:在木材上雕刻出各种图案和形象,应用于建筑的梁柱、家具等部位。

5.石雕:在石材上雕刻出各种图案和形象,常用于建筑的基座、柱子等部位。

6.琉璃装饰:使用琉璃材料制作的各种装饰品,如琉璃瓦、琉璃砖、琉璃构件等,用于建筑的屋顶、墙面等部位。

四、建筑材料1.木材:古代建筑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较好的承重性能和可加工性。

2.砖石:古代建筑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较高的承重能力和防火性能。

3.瓦:用于建筑屋顶的覆盖材料,具有防水、隔热等功能。

4.琉璃:一种有色玻璃材料,用于建筑装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5.铁:用于建筑结构的连接件和装饰品,如铁钉、铁链等。

五、建筑布局与规划1.庭院式布局:古代建筑中常见的布局形式,以庭院为中心,围绕庭院布置建筑。

2.轴线对称布局:建筑群按照中轴线进行对称布局,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3.建筑群布局:由多个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关系进行布局。

4.园林布局:古代园林建筑中的布局,注重自然和谐、山水景观的营造。

古建筑木结构做法与工艺

古建筑木结构做法与工艺

古建筑木结构做法与工艺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其独特的木结构建筑风格是古建筑的主要特色之一。

在古代建筑中,木材是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而木结构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至今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本文将介绍古建筑木结构做法与工艺。

一、木结构建筑的分类1. 木构架建筑木构架建筑是一种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古代建筑。

它的主要特点是由横梁、竖柱和榫卯连接而成,构成木质框架。

这种建筑结构形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常见,早在商代时期就已经出现。

如今,木构架建筑已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

2. 斗拱建筑斗拱建筑是一种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它的特点是采用木制斗拱作为支撑结构。

斗拱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非常流行,主要用于宫殿、庙宇、楼阁等大型建筑。

3. 横梁式建筑横梁式建筑是一种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它的特点是采用横梁作为支撑结构。

这种建筑结构形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非常常见,多用于房屋和建筑物的搭建。

二、木结构建筑的做法1. 选材在制作木结构建筑时,首先要选择好的材料。

一般来说,选材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树种、木材的年轮、木材的含水率以及木材的质量等。

2. 制材在选好材料后,需要将原木进行加工。

制材是将原木进行裁剪、切割、修整等过程,将木材制成适合建筑的构件。

制材需要使用一些专用工具,如电锯、手锯、刨子等。

3. 接口加工接口加工是指将制材后的木材进行加工,使其能够与其他木材连接起来。

接口加工需要使用一些专用工具,如锯、刨子、凿子等。

接口加工是构筑木结构建筑的关键步骤,需要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严谨的工艺。

4. 组装组装是指将加工好的木材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为木结构建筑。

组装需要在一个平整的地面上进行,并且需要使用大量的工具和辅助设备,如吊车、电动葫芦、脚手架等。

三、木结构建筑的工艺1. 榫卯技术榫卯技术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一种技术,它是将木材通过榫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

榫卯技术需要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严谨的工艺,因为每个榫卯都必须精确的制作出来,以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古建木作施工技术交底(DOC)

古建木作施工技术交底(DOC)

古建木作施工技术交底古建木作施工技术是一门古代传统手艺,是在古建筑中进行木质结构施工的技术。

该技术传承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建筑风格,其操作流程、技术要求和工艺特点都具有相当的独特性。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古建木作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一、古建木作施工的基础古建木作的施工流程主要包括木材的选择、加工、构件的加工和组装。

在这些基本步骤中,对木材的质量要求较高,所选用的材料应当具有耐腐性、强度高、水分含量低等特点,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1. 木材的选择在古建木作施工中,选用的木材必须符合以下要求:•木材应当选择质地优良、松紧适度、纹理结构均匀的实木材料;•木材的纹理应当与所需的构件形状相匹配;•木材应当经过充分干燥处理,其水分含量不应超过10%;2. 木材的加工选用适当的机械设备进行木材的切割、成型和加工,才能使木材达到理想的形状和尺寸。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加工难度大的木材要先进行加工、优先选择原木形状和尺寸与所需构件形状和尺寸相近的材质,这样可以减少加工材料过程中的损耗和浪费。

3. 构件加工在构件加工之前,需要先对构件进行设计和测量,然后按照设计图进行加工。

实际操作中,应先对重要的构件进行试块制作,以便验证所设计的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实际要求。

二、古建木作施工辅助工具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适当的辅助工具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古建木作施工过程中常用的辅助工具:1. 斧子斧子可以用来切削和修整木材,特殊形状的斧子还可以用来切或割出复杂的形状。

不同种类的斧子在施工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2. 锯子锯子可用来切割木材,对于比较硬的木材,可以使用电动锯进行加工和处理。

3. 刨子刨子可用来刨平和修整木材表面,以得到光滑平整的表面。

同时,也可以通过刨子调整木材的厚度和尺寸。

4. 手工钻手工钻是一种较早期使用的工具,它可以在木材上钻出孔洞或者开口。

5. 木锤木锤可以用来敲打木材,以更好地固定构件,而且其造型落实为从中间向两边逐渐扩大的椭圆形,以符合手掌紧握手的握姿要求。

中国建筑史大木作、小木作

中国建筑史大木作、小木作
统建筑的代表。
大木作的分类
总结词
大木作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根据建筑规模可分为宫殿建筑、寺庙建筑等;根据建筑功能可 分为住宅、园林等。
详细描述
根据建筑规模和功能的不同,大木作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照建筑规模可以分为宫殿建筑、寺庙建筑、民居建筑 等;按照建筑功能可以分为住宅、园林、商业建筑等。不同类型的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都有不同的特点,体现了 大木作技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现代建筑大木作、小木作应用案例分析
总结词
现代建筑中大木作、小木作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其 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和环保价值。
详细描述
现代建筑中大木作、小木作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如 大型场馆、商业中心、住宅等建筑中都有应用。这些建 筑中的大木作、小木作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如提供结构 支撑、装饰美化等,还具有艺术价值和环保价值。通过 巧妙的设计和施工,现代建筑中的大木作、小木作可以 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 的破坏和污染。
使用材料的比较
材料选择
大木作主要使用大型的木材,如松木、 楠木等,要求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 观;小木作则多使用木材、竹子、藤 条等细小材料,要求材料质地轻巧、 易于加工。
材料利用
大木作在材料利用上要求尽可能减少 浪费,注重材料的合理利用和加工; 小木作则更注重材料的装饰性和美观 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材料的使 用效率。
大木作通常用于构建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如梁、柱、斗拱等,强调整体的稳定 性和承重能力;小木作则主要用于室内装修和细部装饰,如门窗、隔断、挂落 等,注重美观和细节处理。
功能
大木作承载着建筑物的承重和支撑功能,对于建筑的整体安全至关重要;小木 作则更多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为室内空间提供舒适和美观 的环境。

古建木作工程施工工艺

古建木作工程施工工艺

古建木作工程施工工艺木材选择古建木作工程施工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木材。

在选择木材时,需要考虑其质量、材质、纹理和颜色等因素。

优质的木材应具有坚固耐用、不易变形、不易虫蛀的特点。

同时,还需要根据古建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木材品种。

木材处理选定合适的木材后,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处理木材的目的是消除木材内部的张力,防止木材变形和开裂。

常见的木材处理方法包括干燥处理和防腐处理。

干燥处理可以通过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的方式进行。

防腐处理则可以使用化学防腐剂或天然防腐剂进行,以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

木材加工在木材处理完成后,需要对木材进行加工。

木材加工的目的是使其符合古建的设计和构造要求。

常见的木材加工方式包括锯切、雕刻和打磨等。

锯切可以通过传统手工工具或机械设备进行,以获得所需的尺寸和形状。

雕刻则需要由熟练的工匠使用雕刻刀具将木材雕刻成各种花纹和图案。

最后,还需要对木材进行打磨,以获得光滑的表面。

木材安装完成木材加工后,即可进行木材的安装工作。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根据古建的结构和设计要求,确保木材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安装时需要注意木材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接缝处理,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牢固性和美观性。

木材保养古建木作工程施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木材的保养工作。

木材保养的目的是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并保持其原有的美观和功能。

常见的木材保养方式包括定期清洁、涂刷保护剂和防止阳光暴晒等。

以上是古建木作工程施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通过选择合适的木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加工、正确安装和保养,可以保证古建木作工程的质量和寿命。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施工工艺的顺利进行。

古建园林工程施工技术

古建园林工程施工技术

古建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古建园林工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建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是对古建筑和园林景观进行建设的技术方法。

在古建园林工程中,施工技术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传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古建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一、古建筑施工技术古建筑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大木作、小木作、砖石作、瓦作、油漆作等几个方面。

1.大木作:大木作是古建筑的基础部分,主要包括立柱、梁、枋、檩等结构。

施工时需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确保尺寸准确、安装稳固。

在选材方面,要选择纹理清晰、质地坚韧的木料,以保证建筑的耐久性。

2.小木作:小木作包括门、窗、隔扇、屏风等部件。

小木作施工要求精细,线条流畅,刀法熟练。

在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功能和美观,使二者相得益彰。

3.砖石作:砖石作是古建筑的墙体、地面、基座等部分。

施工时要注意石材的选用和搭配,确保建筑的整体美观。

砖石作的砌筑要坚固平整,灰缝均匀。

4.瓦作:瓦作是古建筑屋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琉璃瓦、青瓦等。

瓦作施工要求瓦片平整、色泽一致,屋脊、翘角等部位要线条流畅,造型美观。

5.油漆作:油漆作是对古建筑进行美化、防腐、防虫处理的技术。

施工时要选用优质油漆,注意涂层的均匀和丰满,避免出现流淌、皱皮等现象。

二、园林景观施工技术园林景观施工技术包括地形处理、绿化、水景、园路等方面。

1.地形处理:根据园林设计要求,对地形进行挖填、堆坡等处理,使园林景观达到自然、和谐的效果。

2.绿化:绿化是园林景观的核心部分,包括种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

绿化施工要遵循生物学和生态学原理,注重植物的搭配和空间布局,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

3.水景:水景是园林景观的灵魂,包括水池、溪流、瀑布等。

水景施工要注重水质的处理和水循环利用,创造出生动自然的水景效果。

4.园路:园路是连接园林景观各个部分的交通线路。

园路施工要求路面平整、线条流畅,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总之,古建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是对古建筑和园林景观进行建设的技术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木作技术1、古建筑的柱子的高度与直径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柱高与面阔也有一定比例。

(1)小式建筑,如七檩或六檩小式,明间面阔与柱高的比例为10:8。

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1:1。

五檩、四檩小式建筑,面阔与柱高之比为10:7。

另一种说法是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0:1,想想很多地是变通的,是活的,没有完全的定式,因此都可。

2、收分:中国古代的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类短柱外,任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径的圆柱体,而是根部略粗,顶部略细,这种作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

柱子做出收分,即稳定又轻巧。

小式建筑收分的大小一般为柱高的1/100,(柱高为3米,收分为3厘米,假定柱根直径为27厘米,柱头收分后直径为24厘米)。

大式建筑柱子的收分规定为1/1000。

3、侧角:为了加强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古建筑最外一圈的柱子的下脚通常要向外侧移出一定的尺寸,使外檐柱子的上端略向侧倾斜,这种作法称为“侧脚”或“掰升”。

清代建筑柱子的侧脚尺寸与收分尺寸基本相同,即“溜多少,升多少”。

(外檐的柱脚中线按原设计尺寸向外侧移出柱高的1/100(或7/1000)并将移出后的位置作为柱子下脚的中轴线,而柱头的位置仍保持原位不动,这样就出现了柱根、柱头两个平面位置)柱子侧脚是在原设计尺寸的基础上将柱根向外侧移动。

3、榫卯:榫卯连接是中国古建木结构的一大特点,中华匠人在对木、等器具的架构中运用了榫卯。

榫卯的种类很多,应用在不同的位置叫法和作法也不同:(1)、固定垂直构件的管脚榫、套顶榫、夹脚榫腰子榫卯;(2)、垂直构件与水平构件连接的馒头榫、燕尾榫、箍头榫、透榫、半透榫、大进小出榫;(3)、水平构件相交时用的:燕尾榫、刻半榫、卡腰榫、正交桁碗;(4)、水平与倾斜构件重叠做稳固作用的:栽销榫、穿销榫;(5)、水平与倾斜构件半叠时用的斜交桁碗、扒梁刻榫、刻半压掌榫;(6)、门扇用:银锭扣、穿带、抄手带、裁口、龙凤榫;(7)、斜交支撑构件的搭掌榫;……榫卯的应用是古人在使用木材的过程中逐步优化发展起来的,今天的梁架结构更是千年的优化中脱颖而出的,榫卯的优点是拉结、稳固、防震抗震。

缺点(相对与现建):某些榫卯形式伤及木理,消弱了构件的良好应变和应力,因此木材的选料要精致,这点在封建统治下的官式建筑中尤为重要。

但是今天的仿建中就没有那么的约束力了。

这就是仿建的缺失吧!4、上出:无斗拱大式或小式建筑上檐出尺寸定为檐柱高的3/10。

其中2份为檐椽出头,一份为飞椽出头。

5、步架、举架:相邻两檩中到中的水平距离称为步架。

举架为两檩中到中的垂直距离除以相应的步架长度所得的系数。

一般小式五檩房:檐步五举,脊步七举。

(举高:一般为相邻两檩的底面(平水)之间垂直距离来计算)5.1举架(补):举架是中国建筑带坡屋顶的房屋用之屋顶坡度的定法是有一定制度的。

相邻两桁檩中至中协垂直距离称为举的高度。

举的高度与步架的长度之比即为举架(即屋面坡度)。

工程做法中有五、六、六五、七五、九举等名称,是指举架高与步架长度之比为十分之五、六、六五、七五、九等的意思。

一般的屋面坡度其比例为一常数,整个屋面轮廓形成具有一定坡度的直线,而古建工程的举架,在每个步架均不相同。

由檐步至脊步逐步增加,使整个屋面轮廊形成一下缓,上急的曲线。

举架的缓急以房屋进深的大小和檩数多少而定。

一般檐步为五举(即五举拿头)。

飞檐为三五举。

以上各步,如为五檩则脊步为六五、七举,如为七檩则金步六五举、脊步八举。

如为九檩则下金为六五举,上金步为七五举,脊步为九举。

如为十一檩则下金为六举,中金为六五举,上金为七五举,脊步为九举。

或由设计人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必须隔举)。

最上一举有时在九举之上还加一平水。

平水高度即各桁檩下的垫板高度,有斗拱的大式大木平水为四斗口、无斗拱者按檩径或檩径的十分之八,如建筑物较高举架太小或檩数少,在建筑物近处不易看见屋脊,也可将平水加大。

6、上檐出:檐头挑出由飞椽前端至檐柱中的水平距离称上檐出。

大式带斗拱上檐出由挑檐桁中至飞椽前端为21斗口,再加斗拱拽架即为总平出。

无斗拱小式大木的上檐出按柱高的十分之三定。

其檐椽出挑为上檐出的三分之二、飞椽为三分之一,如重檐大式的上檐出为在下檐出的尺寸上再加两斗口为“吐水(出水)”。

7、梁:梁的功能是承受由上面桁檩传下的屋顶的重量,再向下传到柱上,主要的梁多支承在前后檐柱、金柱上,廓步在金柱与檐柱之间,另有次要的短梁,大式中叫挑尖梁、抱头梁,小式中叫插金柁,这短梁承受屋檐上面的重量。

并在金柱与檐柱之间起联结作用。

廊深加大时,挑尖梁上还可以再加一根瓜柱,即童柱,一架梁和一根檩,组成一组梁架,下梁叫双步梁,上梁叫单步梁。

双步梁除起联结作用之外,也承受荷载。

挑尖梁和抱头梁的下边,还有一条较小的只起联结作用的梁,与挑尖梁及抱头梁上下垂直,在挑尖梁下的叫挑尖随梁或穿插枋,在角檐柱和角交金柱间的叫做斜穿插枋。

主要的梁架两端放在前后檐柱上,若带有廊子就放在前后金柱上。

梁的长短及架梁随着进深定。

几架梁即几步架在这根梁的步架位上,栽两根短柱(即瓜柱)或用柁墩支上一根较短的梁或在再往上支成梁架。

小式做法中最下一根最长的梁称为大柁,较短的一根称二柁,最短一根称三柁。

大式做法则按梁架所负桁或檩子的总数目或柁梁步架的多少称七架梁、五架梁或三架梁。

每层梁的两端均做出桁檩椀以承托桁或檩。

另外还有四架梁、六架梁,这种双数的梁架多没有屋脊,脊部而多用过陇,做成圆弧形叫卷棚式、也叫元宝脊。

卷棚式顶部的梁叫月梁(即顶梁)月梁上的瓜柱为荷叶墩瓜柱。

8、桁檩、枋、垫板、角梁的构造权衡尺度:桁檩放在各梁头上、上承椽子,大式大木在檐头正心枋上的桁叫正心桁,在正心桁外边挑檐枋上的桁叫挑檐桁。

小式大木在正心桁部位上为檐檩,没有挑檐桁在屋脊上的是脊桁(或脊檩)、在金柱(老檐)或重檐童柱,叫金桁或叫金檩,在脊桁(檩)与老檐金桁或正心桁之间的都是金桁(檩),若有多数的金桁(檩)则以上、中、下别之。

在每条桁(檩)下,与桁(檩)平行的,有垫板或枋。

正心桁与挑檐桁下有正心枋、挑檐枋、金桁檩下有金垫板和金枋。

金枋是左右两架梁头下瓜柱间的联系材、其上皮与瓜柱上皮平。

在桁檩下、枋子上的空当就是垫板,即所谓平水,就是梁头下皮至桁檩下皮之高度。

脊桁檩下有脊垫板和脊枋是脊瓜柱之间的联系材。

一、垫板:长按桁檩长,高按平水高,厚按高的1/3。

二、挑檐桁:长按面阔一头加榫。

如作搭角外加一桁径再加拽架若干为长。

径3个斗口。

“径”是上金盘至下桁底为径,在放八卦线时必须注意加径。

三、正心桁:长同挑檐桁。

径为四个半斗口。

径的尺寸要求同上。

四、金(檩)脊桁:长按面阔。

如有推山,外加出稍。

径按檐柱径或按柱径的十一分之十,径同上要求。

五、扶脊木:长、径同脊桁檩。

六、脊桩:是用在脊上,安装正吻、正脊筒用。

每一件脊筒用一根脊桩。

长按扶脊木径一径、脊桁檩径的1/4,再加正脊高8/10定长、宽按脊桁檩的1/3,厚按宽的2/3。

注:正脊筒高按檐柱高的2/10。

七、老角梁:长按檐步架,并加平出檐的2/3再加冲即二椽径,后加一个半檩径,如有斗拱再加拽架,用1.414加斜,再用一一二加斜定长。

高按三椽径或四个半斗口,厚二椽径或三个斗口。

八、仔角梁:重叠在老角梁上的梁为仔角梁,长按老角梁长,前加(平出檐的1/3,再加冲一椽径用一O六加斜,再用1.414加斜)再加套兽榫定长,高厚同老角梁。

九、由戗:长按金步架计算,按步架用1.414加斜再加举架高加斜定长,高厚同角梁。

注:举架高加斜按举架加斜法计算。

9、椽望及其他权衡尺度:椽子有圆的、的两种,安放在桁檩与桁檩之间,向与桁檩成正角。

以承受屋顶的望板、泥灰背和瓦面。

安在最上一排与脊檩扶脊木相交的叫脑椽,如卷棚式顶部是双脊桁檩时称为罗锅椽或顶椽。

在各金桁檩上的椽子都称花架椽。

因步架有九架、七架而步架有上、中、下金之分,椽子亦因地位而称下、中、上花架椽之别,最下一步(即檐头)的椽子称为檐椽,该椽一端放在金桁檩上(如重檐下层檐椽放在承椽枋上)一端伸出檐桁檩以外,檐椽的外上端,多有一排飞头。

檐桁以外挑出的檐椽和飞头称为平出。

在檐桁檩上与桁檩平行,紧放在桁檩上面(即金盘)设有椽椀,椽椀是一块木板按着椽子排列的疏密、在上面做成一排圆洞,使椽子穿过,以免左右移动。

在带廊子的金檩上做闯中板,在脊桁檩上用一断面成六角形的扶脊木,扶脊木前后向下两斜面上也做成一排圆洞(即椽窝)以承受脑椽用。

檐椽的下端即檐椽头的上面用小连檐将各椽头连住。

从小连檐往里钉望板,顺着檐椽的位置弹上墨线为飞头椽线,钉飞檐椽位,(即飞头)。

在飞檐椽上面钉上檐。

在每两根飞椽之间,并在小连檐上用一块小木板把飞椽空当封住,叫做闸当板,如果小连檐与闸当板连做时,而叫里口木,在檐上钉瓦口。

10、补其他尺寸:翼角:建筑物四个转角处的檐头翘起部位称为翼角,是由老角梁、仔角梁、翼角檐椽、翼角翘飞椽等构件组成。

檐椽:长按檐步架2/3平出檐,按五举一一二加斜,再加半椽径即长,径按檩径的1/3或一个半斗口。

飞椽(即飞头):长按檐平出的1/3为飞头头部,按三五举一零六加斜,再加三尾(尾按头部尺寸,一头为一尾)即长,按椽径或椽径的十分之九五。

踏脚木:用在歇山的山面檐椽上,踏着檐椽的上面。

长按前后金桁中至中,加三个檩径即长。

高为檩径一份,厚为高的8/10。

草架柱:安在踏脚木上面承托山花板及博缝板。

长按踏脚木上皮至檩中为长。

高厚按踏脚木高厚各一半。

穿梁:安在草架柱上。

长按前坡与后坡步架的檩与檩中,外加两檩径为长,高厚同草架柱。

棋枋板:高按棋枋上皮至承椽枋下皮。

宽按面阔,厚按高的1/10。

承椽枋:长按面阔、高按斜椽径三点三径,厚按高的8/10。

(又法:高按金柱径,厚按高的8/l0。

)围脊板:高按承椽枋上皮至大额枋下皮,宽按面阔,厚按高的1/l0。

(又法:高按琉璃瓦件定高(七样瓦件高一尺,每大一样即加高四寸)。

宽按建筑物长计。

厚按高的1/10。

)连檐:檐、长按通面阔。

高厚同椽径,为了看檐头雄伟,可将檐加高(按高的1/10)。

小连檐:长按檐,高按望板厚的1.2倍为高,宽按一椽径。

瓦口:长同檐、高按下件定高,宽按高的3/10。

闯中板:长按面阔、高按椽径斜面,厚按高的1/10。

椽椀:长按面阔,高按椽径一份半,厚按高的2/10。

博缝板:长按椽长,外加榫即长。

宽按檩径二份,厚按椽径一份或一斗口。

11、举架加斜法:二五举一○;三举一○四:三五举一○六;四举一○八;四五举一一;五举一一二;五五举一一四;六举一一七;六五举一一九;七举一二二;七五举一二五;八举一二八;八五举一三一;九举一三五;九五举一三八;十举一四一。

12、大木结构的四种基本形式:庑殿、硬山、悬山、歇山(1)庑殿:庑殿是屋顶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的建筑物,它共有五脊。

因为面阔长于进深,所以前后两坡相交而成一条正脊,左右两山坡同前后坡相交而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可称为五脊殿、四阿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