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质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土方系数计算

土方系数计算

土方系数计算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土石方换算(2008-01-10 20:23:47)转载标签:杂谈总结了一下;一般挖方是天然密实方,填方是压实方,借方一般都是普通土,天然密实方。

若借调的话,要乘以系数0.87.松土要乘0.80;硬土要乘0.92。

比如:新定额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路基土、石方工程中,考虑了天然密实方和压实方之间的换算系数,由于这一系数的采用,在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的计算及调配时,就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即不应简单地按断面方量进行调配。

因路基土石方的工程量,挖方按天然密实体积计算,填方按压实后的体积计算,因此,当以填方压实体积为工程量,采用以天然密实方为计算单位时,所采用的定额应乘以规定的换算系数。

对定额章说明中的系数,其中运输栏目在定额章说明中规定,适用于人工挖运土方的增运定额和机动翻斗车、手扶拖拉机运输土方、自卸汽车运输土方的定额。

这一系数包括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增加的费用,因定额中土、石方工程项目定额水平均是在路基断面处施工的情况下编制的,其工效水平较取土场集中取土为低。

对于借土情况,采用定额中的项目计算其挖装时,以其人工机械消耗完全可以把包括损耗部分在内的土方数量完成,但对于运输来说,两种情况没有太大差别,同样考虑途中损耗的因素,增加其人工、机械台班的费用。

定额章说明规定系数的采用举例说明如下:对某路线(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取其中一段进行分析,设其挖方数量为1000m3 ,其中松方为200 m3,普通土为600 m3,硬土为200 m3;填方数量为1200 m3;本断面挖方可利用数量为900 m3,其中松土100 m3,普通土600 m3,硬土200 m3;可调入本段的远运利用方量为200 m3天然方(按普通土计)。

对上面的数量,可做如下分析:本桩利用方:100/1.23+600/1.16+200/1.09=782 m3(压实方)远运利用方:200/1.16=172 m3(压实方)借方:1200-782-172=246 m3(压实方)弃方:100 m3(天然方)上面这些数量套用定额的情况如下:挖方:按土质分类,分别套用相应的挖方定额,定额单位为天然密实方。

土方虚方实方计算公式

土方虚方实方计算公式

土方虚方实方计算公式
土方量、虚方量和实方量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计算量。

土方量指挖方或填方的体积,虚方量指土方中空洞或中间留白部分的体积,实方量指填方中无空洞的体积。

下面是土方虚方实方的计算公式:
1.计算土方量公式:
土方量 = (挖方面积 x 深度) x 计算系数
其中,计算系数是根据不同的土质、场地等因素确定的。

2.计算虚方量公式:
虚方量 = 洞壁面积 x 厚度
其中,洞壁面积是指空洞或中间留白部分的内侧面积。

3.计算实方量公式:
实方量 = (填方面积 x 厚度) x 填筑率
填筑率是指填方中空隙部分的体积与实际填筑部分的体积之比。

以上是土方虚方实方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计算,以便正确估算工程量和成本。

- 1 -。

土力学

土力学
IP ω L-ω P ②液性指数: 用途:根据其值大小判定土的软硬状态(表1-4) 。 【讨论】液性指数是否会出现 IL>1.0和IL<0的情况? 【例 1-3】某砂土试样,通过试验测定土粒相对密度Gs=2.7,含水量 ω =9.43%, 天然天然密度ρ=1.66/㎝3。已知砂样牌最密实状态时称得干砂质量 ms1=1.62 ㎏,牌最疏松状态时称得干砂质量 ms2=1.45 ㎏。 试求此砂土的相对密度Dr,并判 断砂土所处的密实状态。 解题思路: ①先利用三个基本指标求出天然孔隙比e ②土最密实时有最大干密度ρdmax和最小孔隙比 emin,土最疏松时有最小干密
土质土力学讲义
2011 年 10 月
绪论 一、土力学学科的重要性 土是地壳岩石经受强烈风化的产物, 是各种矿物颗粒的集合体, 由固体颗粒、 水、和空气三相组成。 土力学学科研究和解决工程中两大类问题:
⎧土体稳定问题 ⎨ ⎩土体变形问题
【工程实例】 二、本课程的主要特点、内容及学习建议
第一章土的物质组成和结构
ρd = ms V ρ sat = m s + Vv ρ ω V
Sr =
Vω × 100% Vv
, (kg/m³) 。
干密度——单位体积中土粒的质量: , (kg/m³) 。 γ 干重度——单位体积中土粒的重量: d =ρdg, (kN/m³) 。 有效重度(浮重度)
γ′= m s g − Vs γ ω V
⎧ 筛分法— — d ≥ 0.075 mm ⎨ 比重计法— — d ≺ 0.075mm ⎩
试验成果——颗粒级配曲线 【课堂讨论】为什么土的级配曲线用半对数坐标? ⑶ 级配曲线的特点: 半对数坐标
⎧ 纵坐标-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含量(%) ⎨ 横坐标-对数坐标-土粒粒径(mm ) ⎩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计算公式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计算公式
1.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表
内摩擦角 内聚力 Ф(度) CkPa
1.1三轴抗剪强度计算
Mb
Md
MC
基础底面 以下土体 的重度γ
基础底面 以上土体 的加权重
度γm
3.06 15.60 0.05 1.18 3.40 20.00 19.40
内摩擦角 Ф(度)
0.00 2.00 4.00
承载力系数Mb、Md、Mc取值表
征值
(m) hr(m) f(kPa) ζ
ur(m) Rt(kPa)
0.1
8
300
0.8 0.314 603.186
砂浆与岩石的粘结强度特征值(kPa)
岩石类别 软岩 较软岩 硬质岩 经验系数ζ对于永久锚杆取
特征值 小于200 200--400 400--600
0.8,临时锚杆取1.0
未经深宽 修正的承 载力特征
挡土墙抗滑移稳定性计算及抗倾覆稳定性计算
挡土墙每 延米自重
挡土墙基 底底倾角
挡土墙背 的倾角
土对挡土 墙背的摩
擦角
土对挡土 墙基底的 摩擦系数
土压力作 用点距墙 踵的高度
挡墙重心 距墙趾的 水平距离
G(kPa) α0(o)
α(o)
δ(o)
800
8
75
20
u
z(m)
x0(m)
0.35
3
2
主动土压 力
Eat
Ks大于等于1.30为稳定性好.Fs Xf
Zf
大于等于1.6为稳定性好. m
m
0.696152 2.454045
(计算表中蓝色数字为需要输入
出结果)
载力特征值计算
基础以上 土体加权

土质边坡破坏模式与稳定性计算公式

土质边坡破坏模式与稳定性计算公式

1、对于粘聚力为零的砂性均质 土边坡,发生滑坡破坏时,表现为 平面滑动,破坏面在截面上为一条 通过坡脚的直线;对于存在粘聚力 的粘性均质土边坡,则表现为圆弧 面滑动,破坏面在截面上为通过坡 脚的圆弧
2、黄土边坡坡体破坏形式主 要为滑坡和崩塌。滑坡或崩塌的形 成与边坡原始坡度有关:对于小于 50°的不稳定边坡,其破坏模式主 要是滑坡;51°~70°的不稳定边 坡破坏模式以滑坡为主,并伴有崩 塌;当边坡大于70°时,基本不发 生滑坡,主要破坏模式为崩塌。
沿圆弧形滑动面 滑移
岩土体沿莫一弱 面或朝向坡外的结构面 整体向下滑移
剪切-滑移。人工开挖增大坡角, 或地表水入渗使内摩擦角和内聚力降低, 达到临界值沿圆弧形滑动面滑移
拉裂、剪切-滑移。层面或贯通性 结构面形成滑动面,结构面临空,坡脚 岩层被切断或坡脚岩层挤压剪切
坍塌
坡体松弛带内的岩土由于震动、或侧 向卸荷、与坡面加载以及四季中时干时湿等 使松弛带内岩土的结合密实度在不断变化而 塌坡,塌至与其相适应的斜率为止
主要特征
影响稳定的主要 因素
可能的主要变形模式
以粘粒为主,一般干时坚硬, 1.矿物成分,特别 1.裂隙性粘土常沿光滑裂隙
粘 遇水膨胀崩解。某些粘土具 是亲水、膨胀、溶滤 面形成滑面,含膨胀性亲水矿
性 大孔隙性(如山西南部的粘土),性矿物含量;
物粘土易产生滑坡,巨厚层半
土 某些粘土甚坚固(如南方网纹 2.节理裂隙的发育 成岩粘土高边坡因坡脚蠕变可
② 、坡度:坡度对边坡的稳定 性影响最大,边坡的稳定系数 随坡度增大呈幂函数减小,坡 度小于50 ° 时变化较大,大于 50 °变化趋缓。随着坡度的增 大,坡体位移与剪应变急剧增 加,发生突变,由此可将其视 为坡体即将发生破坏的判据;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地基承载力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地基的强度、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

它的计算是土木建筑设计概念中的基础部分,对于安全结构设计至关重要。

为了确定支撑地基的能力和稳定性,必须计算出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是一种考虑复杂土壤系统中地基受力问题,通常是基于地基土质性质、地基土壤体积厚度、地基承载力和其他参数的建筑概念。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常用公式如下:(1)根据咯芬-朗达尔地质处理的公式:F = C Nc A B其中:F:地基承载力C:地基土壤体积厚度Nc:基础抗压强度系数A:基础横截面积B:地基土质等级系数(2)根据印多夫-施密特地质处理的公式:F=C Nc A B× (1+e sinθ)其中:e:地基土质坡度角θ:地基土质坡度角该公式比第一个公式多考虑地基土质坡度角影响,可以计算出更准确的地基承载力。

另外,在计算地基承载力时,还需要考虑地基土壤体积厚度、基础抗压强度系数、基础横截面积和地基土质等级系数等因素。

首先,需要对地基进行测量,以确定地基土壤体积厚度。

其次,通常根据地域地质环境,分类推断基础抗压强度系数。

然后确定基础横截面积,最后确定地基土质等级系数。

如果考虑到坡度等因素,也可以按照上述公式计算,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在实际施工中,计算和测量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此外,还有地基土质环境、地基土质坡度角、地基承载力等众多因素大大影响着地基的承载能力。

因此,确保安全施工,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结合具体项目情况,采用合理的测量方法,进行精确的计算,才能使地基承载力达到理想结果。

总之,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大大提高了施工工程的安全水平,确保了建筑的安全稳定。

建议在施工之前,结合具体地质环境,分析计算准确的地基承载力,确保施工安全稳定。

基坑土方计算公式

基坑土方计算公式

基坑土方计算公式
1.基坑土方计算的基本原理:
2.基坑土方计算的公式
(1)基坑截面形状的计算公式:
基坑的截面形状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会有多种,常见的有梯形、矩形和圆形等。

以下是常见截面形状的计算公式:
-梯形截面的土方体积计算公式:
土方体积=(A1+A2)*L/2-B*H
其中,A1和A2分别为上底和下底的面积,L为基坑的长度,B为底边宽度的差值,H为高度。

-矩形截面的土方体积计算公式:
土方体积=A*L
其中,A为基坑的底面积,L为基坑的长度。

-圆形截面的土方体积计算公式:
土方体积=π*(R^2-r^2)*L
其中,R为外半径,r为内半径,L为基坑的长度。

(2)基坑土方计算的均匀补土和高度超盖的计算方法:
-均匀补土的计算方法:
如果需要在基坑中进行均匀补土,则补土的体积可以按照下面的公式
进行计算。

补土体积=(B+2Hn)*Ln*LM
其中,B为底边宽度的差值,Hn为补土的高度差,Ln为补土的长度,LM为补土的宽度。

-高度超盖的计算方法:
如果超出原有地面高度,则超盖的土方体积可以按照下面的公式进行
计算。

超盖土方体积=(B+H)*L
其中,B为底边宽度的差值,H为超盖的高度,L为基坑的长度。

以上公式适用于基本的基坑土方计算,但实际工程中可能还需要考虑
其他因素,例如倾斜墙的计算、特殊土质的处理等。

因此,在具体的基坑
土方计算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
修正。

土的含水率计算公式

土的含水率计算公式

土的含水率计算公式简介土的含水率是指土壤中含有的水分的百分比,它是土壤水分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的含水率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土壤的物理性质。

在土壤科学和农业生产中,准确计算土壤的含水率对于水分管理和土壤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两种常用的土壤含水率计算公式。

一、质量法质量法是通过测量土壤中含水量的质量来计算土壤的含水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质量法计算公式其中, - W表示土壤的含水率(%) - Ws表示土壤含水量的质量(g) - Wd表示土壤干重的质量(g)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将其干燥至一定质量后,可以用天平测量土壤干重Wd。

然后,将土壤样品与一定质量的水混合,在室温下进行静置,待土壤与水充分混合后的总质量为Ws。

将上述数值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得到土壤的含水率。

二、容积法容积法是通过测量土壤中含水量的容积来计算土壤的含水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容积法计算公式其中, - θ表示土壤的含水率(%) - Vw表示土壤中的水的体积(cm³) - Vt表示土壤样品的总体积(cm³)首先,采集土壤样品,并将其放入容器中。

然后,在常温下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并充分混合土壤和水。

测量混合后的土壤与水的总体积Vt,并记录为Vt。

接下来,将容器放置一段时间,待土壤与水充分分离后,测量分离后的水的体积Vw。

将上述数值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得到土壤的含水率。

三、比较与选择质量法和容积法是两种常用的计算土壤含水率的方法,它们各有优缺点。

质量法需要将土壤样品干燥至一定质量,然后进行加水混合,操作较为繁琐。

但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测量土壤的含水率,并且不受土壤中固体颗粒的影响。

容积法则相对简单,只需进行容积的测量和混合,但不适用于粘性较大的土壤样品。

因此,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含水率的计算。

结论土壤的含水率计算是土壤科学和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内容,准确测量土壤的含水率对于水分管理和土壤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2.1 土壤侵蚀评价指标因变量的确定
判断土壤侵蚀的指标和术语很多,但大多从侵蚀程度和分布面积两个方面来反映土壤侵蚀的状况。

土壤侵蚀强度是指地壳土壤在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等作用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

土壤侵蚀强度是定量的表示和衡量某区域土壤侵蚀数量的多少和侵蚀的强烈程度,一般通过调查研究和长期定位观测得到,它是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保持措施布置、设计的重要依据。

本论文中土壤侵蚀面积是按照国家《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规定的轻度侵蚀等级以上的水蚀面积之和。

对于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性的判别应该从水土流失强度和水土流失程度两个方面来反映,本研究是以县(区)行政单元来进行的,因此在评价这个尺度上的区域水土流失时,考虑的是该县级行政单元的平均土壤侵蚀强度。

为了定量的反映各县级行政区土壤侵蚀严重性,本研究参考李智广定义的土壤侵蚀严重指数概念,既能全面反映县域的土壤侵蚀面积,还能区别反映各级土壤侵蚀强度,是一个综合指数。

计算方法如下(李智广等,2006): I= M i ×A i
6i=1A 1≤i≤6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
字。

-1)
式中:I 为土壤侵蚀严重指数;M i 为某一侵蚀强度等级权重;A i 为第i 级强度侵蚀面积;i 为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其取值为1~6之间的整数,分别对应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剧烈侵蚀六个等级;A i 为各级强度水土流失面积的总和,即A=Σ6
i=1 A i 。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 土壤侵蚀强度等级、模数中值与权重
Table 4-1 Classification for degree of soil erosion, modulus mid-value and weight 级别
平均侵蚀模数 [t/(km 2·a)] 模数中值[t/(km 2·a)] 权重指标M i 微度
<200,<500,<1000 250 0 轻度
200,500,1000~2500 1250 1.5 中度
2500~5000 3750 3 强烈
5000~8000 6500 6 极强烈
8000~15000 11500 12 剧烈 >15000 22500 24
有关权重M i 的确定,是为了反映某级侵蚀强度对土壤侵蚀严重指数的“贡献”,参考《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水蚀各类强度界定,用
各等级强度侵蚀模数中值作为权重M i 的基本数值。

为了扩大差异,突出反映不同强度侵蚀的严重性,在此中值的基础上,采用等比数列,确定相应侵蚀强度等级在土壤侵蚀严重指数计算中的M i 。

由于微度侵蚀的侵蚀模数相对较小,其流失量小于土壤容许流失量,在实际生产中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故将其权重指标确定为0。

各级侵蚀强度等级权重确定如下表4-1所示。

本研究确立了三个因变量指标:
土壤侵蚀严重指数SECI (Y1)——代表该县(区)土壤侵蚀严重性的综合指标,该指标综合衡量一个县(区)土壤侵蚀的严重程度。

土壤侵蚀面积SEArea (Y2)——代表该县(区)轻度侵蚀等级以上的水蚀面积之和与该县(区)的总面积的比例;该指标衡量一个县(区)土壤侵蚀分布范围的大小。

土壤侵蚀平均模数SEIndens (Y3)——计算方法为取代表该县(区)轻度侵蚀等级以上侵蚀模数的中值,乘以对应等级的面积,再求和,得到该区域土壤侵蚀总模数,利用总的土壤侵蚀模数除以该县(区)轻度以上等级土壤侵蚀总面积,得到该区域受侵蚀范围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

Mavg= M i ×
A i n i=2A 2≤i≤6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
式的文字。

-2)
A i 为第i 等级面积,M i 为第i 等级侵蚀强度范围的中值,M i ×A i 为第i 等级估计的总侵蚀量(i 从2到6),求和得5个等级的侵蚀总量,A=Σ6
i=2 A i 为轻度等
级以上侵蚀等级的总面积,总侵蚀量除以总面积即可得该县(区)平均侵蚀模数。

该指标主要衡量一个县(区)土壤侵蚀总体强度的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