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介绍

合集下载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最新进展综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最新进展综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最新进展综述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最新进展综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城市的建设,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应用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综述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的最新进展,涵盖农业、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健康监测、智能家居以及物流运输等领域。

在农业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在农作物监测、土壤监测和灌溉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无线传感器节点的部署,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包括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参数的监测。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这些数据可以传输到中央服务器上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进而为农民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环境监测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大气污染、水质、土壤质量等环境参数。

无线传感器节点通过不同传感器模块对环境参数进行采集,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分析环境变化趋势,制定环境保护措施,保障大气、水资源和土壤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例如,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对水库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以确保饮用水安全。

在智能交通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可以实现交通流量监测、交通信号优化和智能停车管理等功能。

通过在交通路口部署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采集车辆数量、速度等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输到交通管理中心。

通过对交通数据的分析,可以优化交通信号灯的配时,减缓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还可以实现智能停车管理,通过传感器节点检测道路上空余停车位信息,为驾驶员提供实时的停车导航和停车位查询服务。

在健康监测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可以用于疾病监测、老年人健康管理等方面。

通过佩戴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心率、血压、体温等生理参数,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输到医疗机构或家庭监护中心。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帮助健康管理人员和医生及时发现疾病风险和健康异常情况,提供精准的健康干预措施。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是一种由多个分布式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

这些节点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传输信息,并且能够感知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

WSN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本文将从农业、医疗、环境监测和智能交通等方面介绍WSN的应用。

一、农业应用WSN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例如,农民可以在农田中布置传感器节点,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农民确定农田的灌溉和施肥时间,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WSN还可以用于农业机械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医疗应用在医疗领域,WSN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上。

患者可以佩戴身体感应器,监测心率、血压和体温等生理参数。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WSN传输到医疗中心,医生可以实时监控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做出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WSN还可以在疫情爆发时快速搭建临时医疗网络,实现疫情监测和信息共享。

三、环境监测应用由于WSN能够实时感知环境参数,因此在环境监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可以利用WSN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帮助环保部门及时采取减排和治理措施。

同时,WSN还可以监测水源、森林和动物迁徙等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为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智能交通应用WSN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车辆安全和交通管理方面。

通过在交通信号灯、路灯和道路上布置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道路交通状况和车辆行驶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交通信号的优化调度,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性。

此外,WSN还可以用于车辆定位和导航系统,提供实时的导航和交通信息,提升驾驶体验和道路交通安全。

综上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医疗、环境监测和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WSN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及其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网络技术(Wireless sensor network)已经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它可以被用于农业、环境、医疗、军事、交通等各种业务和领域,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一、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一种分散控制、分布式系统的新型技术,包含了无线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等多种科技手段。

它通过无线传感器节点来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传输等任务,以实现对于物理世界的感知,从而辅助我们的生产、生活等方面。

一般而言,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感知层、通信层、网络层。

其中感知层是由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用于采集并处理外界的信号;通信层是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网络层则负责对节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汇聚,并将数据传输到用户端。

相比于传统感知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网络范围大: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可以覆盖范围非常广,从个人的办公室到整个城市都可以实现网络连接。

2. 处理能力强: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有独特的数据处理能力,在数据采集和传输上有很高的效率,能实时处理复杂的数据。

3. 结构模块化: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由多个节点构成的分散控制系统,在实现联网的情况下,这些节点能够适应整个系统的性能。

4. 自组建能力强: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可以自组建成一个节点网络,基本上不需要人为干预;同时,系统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来灵活配置节点数量、布置方式和连接方式。

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作为一个生产生活领域,农业生产对运用现代科技领域的需求比较高,随着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 物联网农业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物联网技术是应用于农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构建物联网农业系统,可实现对于农业生产的全面自动化。

物联网农业系统可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土壤的温度、湿度、大气气体成分和光照条件等重要参数,从而进行自动控制灌溉、施肥和杀虫处理等步骤,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数量。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是一种新兴的信息通信技术,它在短距离内构建无线网络,利用传感器节点进行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

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WSN技术在农业、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医疗、工业控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介绍WSN技术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特点、应用及未来展望。

概念与发展历程WSN是由大量的微型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自组织网络,用于对物理环境和特定目标进行无线监测、控制和反馈。

WSN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起,当时美国国防部对无线传感器的需求日益增加,有关方面开始探索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理论和实践。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传感器技术公司(Sensor Technologies)开始推出一些小型、低功耗的无线传感器,这标志着WSN技术开始向商业化发展。

进入21世纪后,WSN技术方兴未艾,许多学者和企业开始积极研究和推广WSN技术,连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如LEACH(低能耗自适应簇层协议)协议、TinyOS(一个基于分布式操作系统的WSN平台)等等。

近年来,WSN技术的应用初始化,越来越广泛,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多。

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低成本。

由于无线传感器节点规模小、硬件简单等原因,WSN技术的成本较低。

另外,WSN还具有灵活的配置和动态的部署、高容错性和自组织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实时性好等特点。

这些优点为WSN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可行性。

应用WSN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表现抢眼,下面将对其中几个领域进行简要介绍。

一、农业领域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此系统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用于监测土壤湿度、温度、湿度、气压、光照等环境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性的基础信息,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此外,WSN技术还可用于智能化的农耕机械自动化控制等方面。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介绍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介绍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式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用于收集、处理和传输环境中的信息。

它是物联网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具有感知、通信和计算能力。

这些节点可以感知环境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给其他节点或基站。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节点通信:无线传感器节点之间通过无线信号进行通信,可以采用无线电波、红外线等不同的通信方式。

节点之间可以进行直接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节点进行中转。

2. 路由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通常是分布在广阔的区域内,节点之间的通信需要经过多跳传输。

为了有效地传输数据,需要设计合适的路由协议,使数据能够通过最优的路径传输到目的节点。

3. 能量管理:无线传感器节点通常由电池供电,能源是限制无线传感器网络寿命的重要因素。

因此,节点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能量管理策略,如休眠、功率控制等,以延长网络的寿命。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场景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1. 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如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等。

通过部署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环境中的各种参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物流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物流管理,如货物追踪、温湿度监测等。

通过在货物上部署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货物的位置和状态,提高物流的效率和安全性。

3. 农业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农业监测,如土壤湿度监测、气象监测等。

通过在农田中部署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

4. 健康监护: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健康监护,如老人健康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监测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应用与优化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应用与优化
DOCS SMART CREATE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应用与优 化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WSN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数据中心
• 传感器节点:包含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无线通信模块 • 汇聚节点:包含数据处理单元、无线通信模块和有线通信接口 • 数据中心:包含数据库、数据处理软件和用户界面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一种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自组织网络
• 传感器节点:负责数据采集和处理和传输 • 汇聚节点:负责接收和处理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 • 数据中心:负责存储、分析和处理传感器网络收集的数据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05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可扩展性与自适应性问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可扩展性和自适应性问题是指网 络在节点数量增加和环境影响下的性能变化
• 可扩展性:随着传感器节点数量的增 加,网络应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 自适应性:网络应能根据环境参数的 变化自动调整参数和策略,提高网络的 适应性和稳定性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协议包括MAC协议、路由协议和数据传输协议等 • MAC协议:负责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如CSMA/CA、TDMA和FDMA等 • 路由协议:负责传感器节点与汇聚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选择,如Dijkstra、LEACH和PEGASIS等 • 数据传输协议:负责传感器节点与汇聚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如HTTP、CoAP和MQTT等
• 数据融合技术包括基于时间、空间和概率的数据融合方法等 • 基于时间的数据融合:通过对同一传感器节点在不同时间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基于空间的数据融合:通过对不同传感器节点在相同时间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提高数据的覆盖范围和准确性 • 基于概率的数据融合:通过对不同传感器节点的数据进行概率加权融合,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技术综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技术综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技术综述摘要:传感器被越来越多地布置到实际的网络环境中,用于实现某些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成为了科学研究领域最前沿的课题之一,引起了工业界和学术界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通过总结相关方面的工作,综述在不同领域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际应用,并对具体应用的一些重要特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值得继续研究的方面。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随着微机电系统的迅速发展,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得以实现,一块小小的芯片可以传递逻辑指令,感知现实世界,乃至做出反应。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这一由大量具有片上微处理能力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引起了工业界和学术界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传统的传感器网络通常由两种节点:传感器节点(sensor)和接收器节点(sink)组成。

传感器节点负责对事件的感知和数据包的传输;接收器节点则是数据传输的目标节点,一般具有人机交互界面,并可以接入其它类型的网络体系。

传感器网络以其低成本、低功耗的特点,在军事、环境监测、医疗健康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对大量现有无线传感器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节点移动性、节点互联方式、网络数据规模、网络分层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值得继续研究的方面,为挖掘传感器网络新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目前常见的无线网络包括移动通信网、无线局域网、蓝牙网络、ad hoc网络等,与这些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以下特点:(1)硬件资源有限。

节点由于受价格、体积和功耗的限制,其计算能力、程序空间和内存空间比普通的计算机功能要弱很多。

这一点决定了在节点操作系统设计中,协议层次不能太复杂。

(2)电源容量有限。

网络节点由电池供电,电池的容量一般不是很大。

任何技术和协议的使用都要以节能为前提。

(3)自组织。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由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自组织且具有大规模分布性的网络系统。

其节点可以用于感知环境或者采集数据,通过网络将数据传回中心节点,实现环境监测、数据采集、控制等功能。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1. 环境监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空气、水质污染的严重性日益加剧,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用于环境监测。

比如,在城市的公园、广场等场所布置一些传感器节点,实时监测空气中的PM2.5、CO2等污染物,通过网络将数据传回中心节点,及时预警、保护市民健康。

2. 智能家居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领域。

我们可以通过人体传感器节点将家中人员的行动轨迹、起居习惯等数据采集下来,作为智能设备的参考,从而实现智能应用的更加个性化和高效化。

3. 工业自动化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中,通过感知原材料供应、生产设备状态等信息,及时处理数据,调整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能,降低生产成本。

4. 农业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精准农业。

如在田地中布置传感器节点,感知土地植被的生长情况、温湿度等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实现精准灌溉、肥料施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5. 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可以用于个人消费设备、智能家居、工业控制、领域监测等。

各种设备通过传感器节点实现信息的采集与传输,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工业生产效能。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优势1. 低成本无线传感器节点的成本较低,可以降低网络整体成本,提高应用范围和普及度。

2. 系统灵活由于无线传感器节点的低成本和小规模,可以很容易地增加或减少节点的数量,实现对系统的灵活控制与管理。

3. 能源自主由于传感器节点体积小,通常适用的电池也比较小,可以通过能量自主技术和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实现长时间运行,避免了频繁更换电池的繁琐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部或附近的大量廉价的、具有通信、感测及计算能力的微型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构成的“智能”测控网络[1][2]。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农业、环境监测、医疗卫生、工业、智能交通、建筑物监测、空间探索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应用价值,被认为是未来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全球未来四大高技术产业之一。

目前,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都已开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

本文主要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和制约因素进行介绍。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传感器节点可以完成环境监测、目标发现、位置识别或控制其他设备的功能;此外还具有路由、转发、融合、存储其他节点信息等功能。

网关负责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通信,实现两种网络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发送控制命令到传感器网络内部节点,以及传送节点的信息到服务器。

服务器用于接收监测区域的数据,用户可远程访问服务器,从而获得监测区域内监测目标的状态以及节点和设备的工作情况。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自组织。

传感器网络系统的节点具有自动组网的功能,节点间能够相互通信协调工作。

(2)多跳路由。

节点受通信距离、功率控制或节能的限制,当节点无法与网关直接通信时,需要由其他节点转发完成数据的传输,因此网络数据传输路由是多跳的。

(3)动态网络拓扑。

在某些特殊的应用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移动的,传感器节点可能会因能量消耗完或其他故障而终止工作,这些因素都会使网络拓扑发生变化。

(4)节点资源有限。

节点微型化要求和有限的能量导致了节点硬件资源的有限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现状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与具体的应用环境密切相关,因此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存在性能不同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3]。

军事领域应用在军事应用领域,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实现监测敌军区域内的兵力和装备、实时监视战场状况、定位目标物、监测核攻击或者生物化学攻击等。

美国军方研究的用于军事侦查的NSOF(Networked Sensors for the Objective Force)系统[4]是美国军方目前研究的未来战斗系统的一部分,能够收集侦查区域的情报信息并将此信息及时地传送给战术互联网。

系统由大约100个静态传感器和用于接入战术互联网的指挥控制节点C2(command and control)构成,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2005年,美国军方采用Crossbow公司节点构建了枪声定位系统[5],节点部署于目标建筑物周围,系统能够有效地自组织构成监测网络,监测突发事件(如枪声、爆炸等)的发生,为救护、反恐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美国科学应用国际公司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构建了一个电子防御系统[5],为美国军方提供军事防御和情报信息。

系统采用多个微型磁力计传感器节点来探测监测区域中是否有人携带枪支、是否有车辆行驶,同时,系统利用声音传感器节点监测车辆或者人群的移动方向。

环境监测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环境监测,能够完成传统系统无法完成的任务。

环境监测应用领域包括:植物生长环境、动物的活动环境、生化监测、精准农业监测、森林火灾监测、洪水监测等。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利用传感器网络监控大鸭岛(Great Duck Island)的生态环境[6],在岛上部署30个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采用Berkeley大学的Mica mote[7]节点,包括监测环境所需的温度、光强、湿度、大气压力等多种传感器。

系统采用分簇的网络结构,传感器节点采集的环境参数传输到簇首(网关),然后通过传输网络、基站、Internet网络传输数据到数据库中。

用户或管理员可以通过Internet远程访问监测区域。

加州大学在南加利福尼亚San Jacinto山建立了可扩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8],主要监测局部环境条件下小气候和植物甚至动物的生态模式。

监测区域(25公顷)分为100多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包含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节点,该区域的网关负责传输数据到基站,系统由多个网关,经由传输网络到Internet互联网。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利用部署于一颗高70m的红杉树上的无线传感器系统来监测其生存环境[9],节点间距2m,监测周围空气温度、湿度、太阳光强(光合作用)等变化。

文献[10]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监测牧场中牛的活动,目的是防止两头牛相互争斗。

系统中节点是动态的,因此要求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模式和高数据速率。

在印度西部多山区域监测泥石流部署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11],目的是在灾难发生前预测泥石流的发生,采用大规模、低成本的节点构成网络,每隔预定的时间发送一次山体状况的最新数据。

Intel公司利用Crossbow公司的Mote系列节点在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个葡萄园中部署了监测其环境微小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12]。

建筑结构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用于监测建筑物的健康状况,不仅成本低廉,而且能解决传统监测布线复杂、线路老化、易受损坏等问题。

斯坦福大学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建筑物监测系统[13],采用基于分簇结构的两层网络系统。

传感器节点由EVK915模块和ADXL210加速度传感器构成,簇首节点由Proxim RangelLAN2无线调制器和EVK915连接而成。

南加州大学的一种监测建筑物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NETSHM[14],该系统除了监测建筑物的健康状况外,并且能够定位出建筑物受损伤的位置。

系统部署于Los Angeles的The Four Seasons大楼内。

系统采用分簇结构,采用Mica-Z系列节点。

医疗卫生应用加利福尼亚大学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人体健康监测平台CustMed[15],采用可佩戴的传感器节点,传感器类型包括压力、皮肤反应、伸缩、压电薄膜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节点采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Crossbow公司生产的dot-mote节点,通过放在口袋里的PC机可以方便直观地查看人体当前的情况。

纽约Stony Brook大学针对当前社会老龄化的问题提出了监测老年人生理状况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Health Tracker 2000),除了监测用户的生理信息外,还可以在生命发生危险的情况下及时通报其身体情况和位置信息。

节点采用Crossbow公司的MICA2和MICA2DOT系列节点,采用温度、脉搏、呼吸、血氧水平等类型传感器。

智能交通应用图3所示为上海市重点科技研发计划中的智能交通监测系统[17],采用声音、图像、视频、温度、湿度等传感器,节点部署于十字路口周围,部署于车辆上的节点还包括GPS全球定位设备。

重点强调了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包括耗能、网络动态安全、网络规模、数据管理融合、数据传输模式等。

1995年,美国交通部提出了到2025年全面投入使用的“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规划”。

该计划利用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配合GPS定位系统等资源,除了使所有车辆都能保持在高效低耗的最佳运行状态、自动保持车距外,还能推荐最佳行使路线,对潜在的故障可以发出警告。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速公路交通监控系统,节点采用图像传感器,在能见度低、路面结冰等情况下,能够实现对高速路段的有效监控。

除了上述提到的应用领域外,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智能家居、仓库物流管理、空间海洋探索等领域。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制约因素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制约因素:(1)成本: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成本是制约其大规模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需根据具体应用的要求均衡成本、数据精度及能量供应时间。

(2)能耗:大部分的应用领域需要网络采用一次性独立供电系统,因此要求网络工作能耗低,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这是扩大应用的重要因素。

(3)微型化:在某些领域中,要求节点的体积微型化,对目标本身不产生任何影响,或者不被发现以完成特殊的任务。

(4)定位性能:目标定位的精确度和硬件资源、网络规模、周围环境、锚点个数等因素有关,目标定位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5)移动性:在某些特定应用中,节点或网关需要移动,导致在网络快速自组上存在困难,该因素也是影响其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

(6)硬件安全:在某些特殊环境应用中,例如海洋、化学污染区、水流中、动物身上等,对节点的硬件要求很高,需防止受外界的破坏、腐蚀等。

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际应用的因素很多,而且也与应用场景有关,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克服这些因素,使网络可以应用到更多的领域。

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通信协议(1)物理层通信协议:研究传感器网络的传输媒体、频段选择、调制方式等。

(2)数据链路层协议:研究网络拓扑、信道接入方式,拓扑包括平面结构、分层结构、混合结构以及Mesh结构,信道接入包括固定分配、随机竞争方式或以上两者的混合方式。

(3)网络层协议:即路由协议的研究,路由协议分为平面和集群两种,平面协议节点地位平等,简单易扩展,但缺乏管理;集群路由即分簇为簇首和簇成员,便于管理和维护,研究的热点是集成两种路由方式的优点。

(4)传输层协议:研究提供网络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错误恢复机制。

网络管理(1)能量管理:研究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基础上,控制节点的能耗、均衡网络的能量消耗以及动态调制射频功率和电压。

(2)安全管理: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节点认证、处理干扰信息、攻击信息等。

应用层支撑技术(1)时间同步:针对网络时间同步要求较高情况的应用,例如基于TDMA的MAC协议和特殊敏感时间监测应用,要求网络时间同步。

(2)定位技术:针对节点定位要求较高情况的应用,基于少数已知节点的位置,研究以最少的硬件资源、最低的成本和能耗定位节点位置的技术。

硬件资源(1)微型化:基于特定应用的要求,研究微型化的节点。

(2)低成本:在不影响节点性能情况下,研究降低节点硬件的成本。

(3)新型电源:研究太阳能电源及其他大容量可再生电源,解决制约传感器网络发展应用的能耗问题。

本文主要就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广泛应用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其在各个领域应用的典型实例,总结了当前制约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际应用的因素及目前的研究热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最终将成为联系信息世界和客观物理世界的接口,从而人类可以通过传感器网络获知客观物理世界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措施。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网关和服务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