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课件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概论教材PPT资料讲解

4
第1章 社会保障概述
掌握社会保障 的含义
熟悉社会保障的 原则和特点
懂得社会保 障的模式
学习目标
掌握社会保 障的作用
5
1.1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1.1.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1. 1601年英国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萌芽
2. 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布《工伤保险 法》、1889年颁布《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建立
的创建工作,具体我们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3.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社会
保险制度的整体框架,
7
1.2社会保障的概念
1.2.1.社会保障的含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 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 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 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 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 活质量。
即使学生掌握实用的岗位操作技能,又能够培 养学生对社会保障理论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
社会保障工 作基础
课
程
社会保障
结
实务
构
社会保障争 议处理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章 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第三章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第四章 保险市场风险 第五章 养老保险 第六章 医疗保险 第七章 工伤保险 第八章 失业保险 第九章 生育保险 第十章 社会优抚 第十一章 社会福利 第十二章 社会救助与补充保障 4 第十三章 社会保障的办理程序 第十四章 社会保障争议处理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 抚恤、养老、就业安置等待遇和服务的保障制度。主 要包括抚恤制度、优待制度、安置制度、优抚社会化 服务。
第1章 社会保障概述
掌握社会保障 的含义
熟悉社会保障的 原则和特点
懂得社会保 障的模式
学习目标
掌握社会保 障的作用
5
1.1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1.1.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1. 1601年英国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萌芽
2. 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布《工伤保险 法》、1889年颁布《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建立
的创建工作,具体我们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3.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社会
保险制度的整体框架,
7
1.2社会保障的概念
1.2.1.社会保障的含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 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 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 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 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 活质量。
即使学生掌握实用的岗位操作技能,又能够培 养学生对社会保障理论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
社会保障工 作基础
课
程
社会保障
结
实务
构
社会保障争 议处理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章 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第三章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第四章 保险市场风险 第五章 养老保险 第六章 医疗保险 第七章 工伤保险 第八章 失业保险 第九章 生育保险 第十章 社会优抚 第十一章 社会福利 第十二章 社会救助与补充保障 4 第十三章 社会保障的办理程序 第十四章 社会保障争议处理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 抚恤、养老、就业安置等待遇和服务的保障制度。主 要包括抚恤制度、优待制度、安置制度、优抚社会化 服务。
社会保障概论(课堂PPT)

✓ 经济保障
✓ 服务保障 ✓ 精神保障
7
社会保障概论
二、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与理论框架
LHR
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
✓ 首先,是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问题。 ✓ 其次,是社会保障的政策理论问题。 ✓ 最后,是社会保障的管理理论问题。
8
社会保障概论
三、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
LHR
目标:
1. 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2. 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LHR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 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的项目结 构及运行机制等。换言之,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依 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系统, 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以 及各种具有互助共济功能的社会化保障机制共同编 织成的“社会安全网”。
✓ 国外学者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 港台地区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 内地学者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6
社会保障概论
一、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
LHR
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 利三大部分,还有面向军人的独立保障系统,以及其他补充 性的社会保障措施。从层次上划分,则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 如下三个层次:
LHR
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
社会保障
经济因素
道德因素
政治因素
社会因素
16
二、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
社会保障概论
LHR
1.慈善事业时代: ✓ 宗教慈善事业 ✓ 官办慈善事业 ✓ 民办慈善事业
2.济贫制度的出现与发展:
✓ 《济贫法》的颁布与济贫制度的确立 ✓ 济贫制度的发展
17
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 服务保障 ✓ 精神保障
7
社会保障概论
二、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与理论框架
LHR
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
✓ 首先,是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问题。 ✓ 其次,是社会保障的政策理论问题。 ✓ 最后,是社会保障的管理理论问题。
8
社会保障概论
三、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
LHR
目标:
1. 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2. 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LHR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 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的项目结 构及运行机制等。换言之,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依 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系统, 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以 及各种具有互助共济功能的社会化保障机制共同编 织成的“社会安全网”。
✓ 国外学者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 港台地区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 内地学者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6
社会保障概论
一、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
LHR
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 利三大部分,还有面向军人的独立保障系统,以及其他补充 性的社会保障措施。从层次上划分,则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 如下三个层次:
LHR
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
社会保障
经济因素
道德因素
政治因素
社会因素
16
二、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
社会保障概论
LHR
1.慈善事业时代: ✓ 宗教慈善事业 ✓ 官办慈善事业 ✓ 民办慈善事业
2.济贫制度的出现与发展:
✓ 《济贫法》的颁布与济贫制度的确立 ✓ 济贫制度的发展
17
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级社保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_PPT幻灯片

教材结构
基本理论篇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3章 社会保障理论 • 第4章 社会保障水平 • 第5章 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 • 第6章 社会保障基金
制度实践篇
• 第7章 社会保险制度 • 第8章 养老保险 • 第9章 医疗保险 • 第10章 失业保险 • 第11章 工伤保险 • 第12章 生育保险 • 第13章 社会福利 • 第14章 社会救助 • 第15章 其他社会保障 • 第16章 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
工作。
辽东学院 张春光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和外延
辽东学院
(一)国际社会对社会保障内涵的解释 1、《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2、德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德国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主要是基于德国社会市场经
济理论, 将社会保障理解为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社会保
障旨在使竞争中失败的人不致遭参考书目
辽东学院
辽东学院 张春光
主要参考书目
辽东学院
辽东学院 张春光
辽东学院
辽东学院 张春光
辽东学院
辽东学院 张春光
第一章 绪 论
辽东学院
【教学目的】了解社会保障的内涵和外延, 理
解社会保障的学科属性与理论框架,掌握社
会保障的目标和功能,熟悉社会保障的特征
和原则,能够正确把握社会保障与其他分配
瑞典:社会保障为低收入家庭支起保护伞
瑞典“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是瑞典社民
党政府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在消除贫富差距和稳定社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为低收入家庭支起了保护伞。
辽东学院 张春光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和外延
辽东学院
(一)国际社会对社会保障内涵的解释
基本理论篇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3章 社会保障理论 • 第4章 社会保障水平 • 第5章 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 • 第6章 社会保障基金
制度实践篇
• 第7章 社会保险制度 • 第8章 养老保险 • 第9章 医疗保险 • 第10章 失业保险 • 第11章 工伤保险 • 第12章 生育保险 • 第13章 社会福利 • 第14章 社会救助 • 第15章 其他社会保障 • 第16章 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
工作。
辽东学院 张春光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和外延
辽东学院
(一)国际社会对社会保障内涵的解释 1、《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2、德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德国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主要是基于德国社会市场经
济理论, 将社会保障理解为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社会保
障旨在使竞争中失败的人不致遭参考书目
辽东学院
辽东学院 张春光
主要参考书目
辽东学院
辽东学院 张春光
辽东学院
辽东学院 张春光
辽东学院
辽东学院 张春光
第一章 绪 论
辽东学院
【教学目的】了解社会保障的内涵和外延, 理
解社会保障的学科属性与理论框架,掌握社
会保障的目标和功能,熟悉社会保障的特征
和原则,能够正确把握社会保障与其他分配
瑞典:社会保障为低收入家庭支起保护伞
瑞典“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是瑞典社民
党政府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在消除贫富差距和稳定社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为低收入家庭支起了保护伞。
辽东学院 张春光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和外延
辽东学院
(一)国际社会对社会保障内涵的解释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研究内容
对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如何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分配后的资源如何组织运行?
如何实现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和增值?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
一、社会保障的内涵 “社会保障”源于英文“Social Security”一词,又译为“社会安全”。
发展历史:
01
最初萌芽
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 贫法》
选择性
普遍性
选择性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
在我国,1993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保障制度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并明确指出:“建立多层次的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 储蓄积累保障。”
归纳起来,社会保障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方面,社会保险是社会 保障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
比较项目 保障对象
权利义务关系
表1-1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的比较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劳动者(国民)
无法维持生活的人
全体社会成员
部分义务对应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 法》。由于它简明、概要、表 达准确,被国际劳工组织接受,
一直沿用至今。
03
制度出现
1938年,新西兰通过一项法案, 把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的所有 单项法规合并在一起,称为社
会保障制度。
04
现代概念的出现
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 《费城宣言》正式使用“社会 保障”概念,逐渐形成现代意
(6)互济性。互济性体现在社会保障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上。社会 救助和社会福利的资金,来自劳动者为社会剩余劳动所提供的资金,体 现了劳动者对非劳动者无偿援助,其互济性十分明显。
社会保障概述 PPT

其三,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 段,需要政府以制定各种法律措施的形式直接 参与,使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和巩固。
社会保障是国家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 分配的基础上,通过立法保证全体社会 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达到调适人们社 会关系的一种制度。
一、强制性; 二、社会性; 三、互济性; 四、福利性; 五、公平性。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立法范畴不同; 基本属性不同; 资金来源不同; 对象和作用不同; 管理体制不同。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别
强制加入 非营利性 社会效益有限 依法实施的政府行为 接受国民监督 不低于基本生活水平 重视社会的公平性 根据法定权给付 部分积累式 对经济变动抵抗力强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养老保险 第四章 医疗社会保险 第五章 失业社会保险 第六章 工伤社会保险 第七章 生育社会保险 第八章 社会救助 第九章 社会福利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体系和功能
(1)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是全体社会成员;
(2)社会成员在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方面具 有社会性;
(3)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具有社会性。
三、互济性
互济性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互相接济。 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图:
总收入=满足自己及家庭成员基本生活的费 用+社会积累
四、福利性
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福利事业,不以赢利为目的:
社会保障的目标和作用,最终也在于促进社会 公平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体系和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体系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一系列 社会保障项目所构成的体系的总和。
社会保障是国家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 分配的基础上,通过立法保证全体社会 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达到调适人们社 会关系的一种制度。
一、强制性; 二、社会性; 三、互济性; 四、福利性; 五、公平性。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立法范畴不同; 基本属性不同; 资金来源不同; 对象和作用不同; 管理体制不同。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别
强制加入 非营利性 社会效益有限 依法实施的政府行为 接受国民监督 不低于基本生活水平 重视社会的公平性 根据法定权给付 部分积累式 对经济变动抵抗力强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养老保险 第四章 医疗社会保险 第五章 失业社会保险 第六章 工伤社会保险 第七章 生育社会保险 第八章 社会救助 第九章 社会福利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体系和功能
(1)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是全体社会成员;
(2)社会成员在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方面具 有社会性;
(3)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具有社会性。
三、互济性
互济性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互相接济。 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图:
总收入=满足自己及家庭成员基本生活的费 用+社会积累
四、福利性
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福利事业,不以赢利为目的:
社会保障的目标和作用,最终也在于促进社会 公平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体系和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体系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一系列 社会保障项目所构成的体系的总和。
电子课件社会保障理论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

社会保障理论(第四版)
栏1-1 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养老保险、社会福利制度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三项制度,其中社会保险又分养老、医 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主要险种。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看,中国人称之为社会保障的制度, 欧洲国家称之为福利制度(social welfare system)。在欧洲,福利的项目更为广泛,各种普享的家庭 津贴、义务教育、住房津贴等等,不一而足。 美国《社会保障法案》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与中国现行的制度大体相同。但近几十年来,研 究领域中,学者们约定俗成地将“社会福利”限于对弱势群体、问题群体(吸毒者等等)方面的制度 或政策;而将养老社会保险等同于社会保障,南美邻国也沿用美国的用法。 近些年大量文献中使用的Social security Privatization一词,翻译成中文应为养老社会保险私有化, 西欧国家称养老社会保险为公共退休金计划(public pension plans),当西欧学者也参与养老社会保 险制度改革时,也有用social security 替代 public pension 的情况,读者务必以文献中的内容来决定 社会保障的内涵。 以上几个概念的误用,特别是养老社会保险私有化与社会保障私有化的混淆,已经造成理论上的混乱。
社会保障支出(卫生支出除外)
公共卫生支出
总的社会保障支出
占GDP的百分比
GDP
简单
人口
加权
平均
加权
占GDP的百分比
GDP
社会保障 制度的 管理主体
• 社会保障制度管理的主体是依法运行社会保障制度、政策的机构和部门。 •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几乎涉及全体人口的福利,所以不太可能建
社会保障概论 第一章

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障 医疗保险:为居民提供医疗保障 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员提供经济保障
工伤保险:为工伤人员提供经济保障 生育保险:为女性提供生育保障 社会救助:为贫困人员提供经济援助
社会优抚
优抚对象:军人、 警察、消防员等特 殊职业人员
优抚方式:提供医 疗、住房、教育等 福利待遇
优抚目的:保障特 殊职业人员的生活 、工作、健康等权 益
管理机构:由政府设立的社会 保险机构负责管理
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
特点:个人账户制强制储蓄 优点:个人账户独立资金安全 缺点:资金流动性差投资收益低 代表国家:新加坡、智利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特点:由国家主导强制性参保
覆盖范围: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 伤、生育等
资金来源:主要由雇主和雇员缴纳政府 提供补贴
应对措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加强医疗保障促进老年人就业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社 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与城乡统筹发展
社会保障是城乡统 筹发展的重要组成 部分
城乡统筹发展需要 社会保障的支撑和 保障
社会保障可以促进 城乡统筹发展的公 平性和可持续性
城乡统筹发展需要 社会保障的协调和 整合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起源:社会保 障起源于古代 社会如古代中
国的“养济 院”、欧洲的 “济贫院”等
早期发展:19 世纪末欧洲国 家开始建立社 会保障制度如 英国的“社会 保险法”、德 国的“社会保
险法”等
20世纪初美国 开始建立社会
保障制度如 “社会保障 法”、“医疗 保险法”等
《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

• 人老了:80岁以上都发补贴 – 凡年满80至89岁的老人,每年发放300元长寿补贴,90至99岁的老人每年 发放800元,100岁老人发放3600元补贴。
• 去世了:居委会将慰问吊唁 – 家里有亲人去世,由居住地社区居委会携带价值200元的“离世慰问包” 精选课件–pp-t -----2010年11月10日《京华时报4 》4
精选课件ppt
总资产净值限额 187,000元(1) 252,000元(1) 330,000元(1) 384,000元(1) 428,000元 463,000元 494,000元 518,000元 572,000元 616,000元
17
17
无亲属关系之高龄人士入息及总资产净值限额
申请人数 2人 3人 4人
人口,18个行政区域 ,
1104 平方公里。截至2010
年9月30日,香港公屋住房
大概有73万套,超过200万
人租住其中,约占香港总人
口的1/3。
精选课件ppt
14 14
2010年9月1日生效
地区
市区 沙田/荃湾/青衣/葵涌 大埔/将军澳/马鞍山 粉岑/上水/东涌 天水围/元朗/屯门 离岛
建议最高租金(元/ 平方米)
法国
如果超过两个孩子,那么每增加一个孩子,每月要增加
162.25欧元。
如果雇佣保姆照顾小于六岁的
孩子,且收入低于一定标准,
每个孩子每月可享受65.46到
199.78欧元。 孩子长到11岁
时,每月补助再增加30.62欧
元, 16岁时,每月再追 加54
欧元,直到孩子找 到工作止。
精选课件ppt
29 29
99
(一)社会福利概述
5、社会福利的基本内容 • 医疗卫生福利
• 去世了:居委会将慰问吊唁 – 家里有亲人去世,由居住地社区居委会携带价值200元的“离世慰问包” 精选课件–pp-t -----2010年11月10日《京华时报4 》4
精选课件ppt
总资产净值限额 187,000元(1) 252,000元(1) 330,000元(1) 384,000元(1) 428,000元 463,000元 494,000元 518,000元 572,000元 616,000元
17
17
无亲属关系之高龄人士入息及总资产净值限额
申请人数 2人 3人 4人
人口,18个行政区域 ,
1104 平方公里。截至2010
年9月30日,香港公屋住房
大概有73万套,超过200万
人租住其中,约占香港总人
口的1/3。
精选课件ppt
14 14
2010年9月1日生效
地区
市区 沙田/荃湾/青衣/葵涌 大埔/将军澳/马鞍山 粉岑/上水/东涌 天水围/元朗/屯门 离岛
建议最高租金(元/ 平方米)
法国
如果超过两个孩子,那么每增加一个孩子,每月要增加
162.25欧元。
如果雇佣保姆照顾小于六岁的
孩子,且收入低于一定标准,
每个孩子每月可享受65.46到
199.78欧元。 孩子长到11岁
时,每月补助再增加30.62欧
元, 16岁时,每月再追 加54
欧元,直到孩子找 到工作止。
精选课件ppt
29 29
99
(一)社会福利概述
5、社会福利的基本内容 • 医疗卫生福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客观性,人人可能遇到,包括短期风险如 疾病;周期风险如失业;长期风险如养老和失能
(3)突发性,如灾难性事件 (4)损害性,危及基本生活安全
3. 社会风险的保障模式
(1)社会保险
国家立法强制雇主和雇员等参保和缴费,建立 社会风险储备基金、理赔合同与收支平衡机制,以 保证劳动者及家庭成员基本生活安全的制度安排。
• 从内涵到外延准确给出社会保障的定义和特征,避免将社会保障仅仅 理解为公民权利,忽略公民自我保障和社会互济的义务。
• 瞄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劳动价值剩余与再分配、社会公平与社会 发展”的社会保障思想和理论建树,继而研究后续福利经济学与社会 保障理论的发展;
• 系统归纳从社会风险共识到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与改革的社会背景和主 要问题,如20世纪70-80年代以后的积极老龄化问题与养老金制度改 革实践;
• 文献综述:社会保障是工业化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 早期社会保障思想是重要文献;中外古代的赈济思想 仅为渊源;中国社会保障理论要延申至近期党政文件
• 社会保障:基本原则、功能和本质;各项制度的特征 和内容;保障体系与架构
第一节 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
1. 社会风险及其种类 定义:工业经济的不确定性事件导致人人可能
• 部分排他性,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的人是受益 人,对于没有参保缴费的人群具有排他性,也称 “俱乐部”。
(2)非竞争性和竞争性同在 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公共产品产出水平下,增
加一个人的消费该产品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 加,即消费者人数增加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等于零
(3)非拒绝性和拒绝性同在 国家基本保障计划也称法定计划。在法律规定范
(2)社会救助
国家对那些因社会、自然、经济、个人生理和 心理等原因而造成生活困难,以致无法正常生存的 公民基于资金或物质帮助,使其克服困难、摆脱困 境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
(3)社会福利 国家和社会根据需要与可能,通过一定的形式
向人民提供普惠型物质利益的制度安排。
(4)雇主福利
国家依法约束(大棒)和以税优政策(胡罗卜)激 励雇主为其雇员举办福利计划,作为国家基本保障 制度的补充。
(5)自储公助
国家以税优政策激励个人建立养老金、医疗储 蓄账户,作为国家基本保障制度的补充。
其中(4)和(5)均属于有法律约束的合格计划。
第二节 社会保障基本原则和特征
基本原则: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102号公约还规定了社会保障 制度建设的评价指标: • 风险覆盖率,即指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覆盖7大社
• 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定量分析、国际比较等
课程设置
绪论【2-4课时】 • 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上篇 社会保障总论【10-16课时】 1.社会保障概述 下篇 社会保障分论【20-28课时】 2.产生及其发展 6. 社会风险与保障 3.社会保障模式 7. 健康风险与保障 4.法治及其管理 8. 职业风险与保障 5. 社会保障水平 9. 老残风险与保障
会风险的情况 • 应保人群覆盖率,即指面临7大风险威胁的人群是
否进入社会保障范围。人的一生均可能遇到疾病 风险,因此医疗保险应当覆盖全体国民 • 最低保障待遇,即指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的待遇,如养老金替代率为退休前工资的45%
本质特征:
1.公共性与准公共性
• 非排他性,是公共产品的特征之一,即指不排斥 任何社会成员享有这种产品和服务的可能性。
上篇
社会保障总论ຫໍສະໝຸດ 主要内容本篇基于社会风险定义与特征给出社会保障制度安 排的理论基础和体系架构 • 社会保障概述:国民基本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导致的
损害甚至死亡,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保障的提出
• 社会保障制度 • 社会保障模式 • 社会保障水平 • 社会保障治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 基于社会风险定义与特征给出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和体系架 构。社会保障概述:国民基本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导致的损害甚至 死亡,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保障的提出。
• 适时把握互联网社会的社会保障改革趋势和规律,特别是针对人口流 动、灵活就业、岗位更替的改革。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论
基本内容和教学目标
• 社会风险:基于国际劳工组织102号《社会保障(最低 标准)公约》及此后的《建议书》提出的7大社会风险 与特征,阐述生有所育、住有所居、病有所医、伤有 所疗、失业有所帮、老残有所养、灾难有所救的社会 保障目标。
围内的公民和外籍就业人员都必须参保和履行缴纳 保险税(费)的义务,即典型的非拒绝性。但是, 通常对个体就业人员说“可以”参保,也可以拒绝 见《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
遇到且危及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可能。 种类: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
标准)公约》和后期《建议书》将社会风险定义为 生育、疾病、伤残、失业、养老、灾难以及后来的 居住,由此形成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及其管理服务 体系。
2. 社会风险的基本特征 (1)不确定性,包括不可预测事件,如疾病;
相对可预测事件,如失业
学科定位与学习方法
• 学科属性:综合性、应用型交叉科学,涉及马恩社会主义 原则、福利经济学、经济社会法治、金融医疗和互联网技 术等,除社会保障院系,相关学科应当研究社会保障问题
• 研究对象:社会风险的定义、类别、特征及其抵御社会风 险的制度安排、服务体系和评价机制
• 授课内容:社会保障学科体系包括保障对象、保障模式与 水平、制度建设与改革、管理与服务、法制与法治等
• 尊重历史客观描述社会保障思想渊源和理论形成过程 ,进而指导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流派和模式
• 按照1952年国际劳动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 约》[102号],以及后期《建议书》就社会风险的共识 ,构建社会保障的课程架构,做到客观、清晰且具有 逻辑性
• 充分发挥课题组专家特长,引入经济、法律、数理分 析的方法论,从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两个维度打造课 程体系,为相关专业研究社会保障问题奠定基础
社会保障概论
绪论
编者语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是社会保 障早期最重要的理论
社会保障是国家抵御工业经济下社会风险 和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与服务体系
社会风险、制度安排、服务体系及其理论 基础和相关方法论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教材编写宗旨
• 尊重马恩关于社会保障的原始文献,避免牵强的嵌入 马克思主义
(3)突发性,如灾难性事件 (4)损害性,危及基本生活安全
3. 社会风险的保障模式
(1)社会保险
国家立法强制雇主和雇员等参保和缴费,建立 社会风险储备基金、理赔合同与收支平衡机制,以 保证劳动者及家庭成员基本生活安全的制度安排。
• 从内涵到外延准确给出社会保障的定义和特征,避免将社会保障仅仅 理解为公民权利,忽略公民自我保障和社会互济的义务。
• 瞄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劳动价值剩余与再分配、社会公平与社会 发展”的社会保障思想和理论建树,继而研究后续福利经济学与社会 保障理论的发展;
• 系统归纳从社会风险共识到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与改革的社会背景和主 要问题,如20世纪70-80年代以后的积极老龄化问题与养老金制度改 革实践;
• 文献综述:社会保障是工业化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 早期社会保障思想是重要文献;中外古代的赈济思想 仅为渊源;中国社会保障理论要延申至近期党政文件
• 社会保障:基本原则、功能和本质;各项制度的特征 和内容;保障体系与架构
第一节 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
1. 社会风险及其种类 定义:工业经济的不确定性事件导致人人可能
• 部分排他性,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的人是受益 人,对于没有参保缴费的人群具有排他性,也称 “俱乐部”。
(2)非竞争性和竞争性同在 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公共产品产出水平下,增
加一个人的消费该产品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 加,即消费者人数增加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等于零
(3)非拒绝性和拒绝性同在 国家基本保障计划也称法定计划。在法律规定范
(2)社会救助
国家对那些因社会、自然、经济、个人生理和 心理等原因而造成生活困难,以致无法正常生存的 公民基于资金或物质帮助,使其克服困难、摆脱困 境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
(3)社会福利 国家和社会根据需要与可能,通过一定的形式
向人民提供普惠型物质利益的制度安排。
(4)雇主福利
国家依法约束(大棒)和以税优政策(胡罗卜)激 励雇主为其雇员举办福利计划,作为国家基本保障 制度的补充。
(5)自储公助
国家以税优政策激励个人建立养老金、医疗储 蓄账户,作为国家基本保障制度的补充。
其中(4)和(5)均属于有法律约束的合格计划。
第二节 社会保障基本原则和特征
基本原则: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102号公约还规定了社会保障 制度建设的评价指标: • 风险覆盖率,即指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覆盖7大社
• 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定量分析、国际比较等
课程设置
绪论【2-4课时】 • 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上篇 社会保障总论【10-16课时】 1.社会保障概述 下篇 社会保障分论【20-28课时】 2.产生及其发展 6. 社会风险与保障 3.社会保障模式 7. 健康风险与保障 4.法治及其管理 8. 职业风险与保障 5. 社会保障水平 9. 老残风险与保障
会风险的情况 • 应保人群覆盖率,即指面临7大风险威胁的人群是
否进入社会保障范围。人的一生均可能遇到疾病 风险,因此医疗保险应当覆盖全体国民 • 最低保障待遇,即指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的待遇,如养老金替代率为退休前工资的45%
本质特征:
1.公共性与准公共性
• 非排他性,是公共产品的特征之一,即指不排斥 任何社会成员享有这种产品和服务的可能性。
上篇
社会保障总论ຫໍສະໝຸດ 主要内容本篇基于社会风险定义与特征给出社会保障制度安 排的理论基础和体系架构 • 社会保障概述:国民基本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导致的
损害甚至死亡,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保障的提出
• 社会保障制度 • 社会保障模式 • 社会保障水平 • 社会保障治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 基于社会风险定义与特征给出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和体系架 构。社会保障概述:国民基本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导致的损害甚至 死亡,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保障的提出。
• 适时把握互联网社会的社会保障改革趋势和规律,特别是针对人口流 动、灵活就业、岗位更替的改革。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论
基本内容和教学目标
• 社会风险:基于国际劳工组织102号《社会保障(最低 标准)公约》及此后的《建议书》提出的7大社会风险 与特征,阐述生有所育、住有所居、病有所医、伤有 所疗、失业有所帮、老残有所养、灾难有所救的社会 保障目标。
围内的公民和外籍就业人员都必须参保和履行缴纳 保险税(费)的义务,即典型的非拒绝性。但是, 通常对个体就业人员说“可以”参保,也可以拒绝 见《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
遇到且危及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可能。 种类: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
标准)公约》和后期《建议书》将社会风险定义为 生育、疾病、伤残、失业、养老、灾难以及后来的 居住,由此形成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及其管理服务 体系。
2. 社会风险的基本特征 (1)不确定性,包括不可预测事件,如疾病;
相对可预测事件,如失业
学科定位与学习方法
• 学科属性:综合性、应用型交叉科学,涉及马恩社会主义 原则、福利经济学、经济社会法治、金融医疗和互联网技 术等,除社会保障院系,相关学科应当研究社会保障问题
• 研究对象:社会风险的定义、类别、特征及其抵御社会风 险的制度安排、服务体系和评价机制
• 授课内容:社会保障学科体系包括保障对象、保障模式与 水平、制度建设与改革、管理与服务、法制与法治等
• 尊重历史客观描述社会保障思想渊源和理论形成过程 ,进而指导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流派和模式
• 按照1952年国际劳动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 约》[102号],以及后期《建议书》就社会风险的共识 ,构建社会保障的课程架构,做到客观、清晰且具有 逻辑性
• 充分发挥课题组专家特长,引入经济、法律、数理分 析的方法论,从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两个维度打造课 程体系,为相关专业研究社会保障问题奠定基础
社会保障概论
绪论
编者语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是社会保 障早期最重要的理论
社会保障是国家抵御工业经济下社会风险 和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与服务体系
社会风险、制度安排、服务体系及其理论 基础和相关方法论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教材编写宗旨
• 尊重马恩关于社会保障的原始文献,避免牵强的嵌入 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