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地表径流和雨水控制的策略和景观技术方法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利用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利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染和水资源的短缺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的收集利用成为一项重要措施,不仅可以减轻城市排水压力,而且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雨水收集的方式主要有地面径流收集和屋面雨水收集两种方式。
地面径流收集是利用城市地面的人行道、广场、绿地等开放空间,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作为灌溉用水或者直接加入城市自然水体中。
屋面雨水收集是利用城市建筑屋面的防水层、排水系统等结构,将屋顶雨水通过管道、沟槽等设施收集到水箱中,经过处理后作为建筑内部、绿化带及其它非饮用场地的供水。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利用的具体方式应该根据景观设计的需要和场地的特点来灵活选用。
例如,在绿地的设计中应该加强雨水收集设施的设置,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带的灌溉,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城市排水量,改善城市环境。
在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将屋面雨水收集到建筑内部,用于卫生洗浴、灭火消防等领域,同时可以降低建筑物的用水成本。
在雨水收集利用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工作。
首先,需要对收集的雨水进行沉淀和过滤处理,将悬浮物和微生物等杂质去除。
然后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保证水质达到可以使用的标准。
最后,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例如为灌溉用水进行更加严格的过滤,以防止对植物造成伤害。
总之,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利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可以在消除水资源短缺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于具有创新意义和前瞻性的雨水绿色利用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也应当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重视。
结合景观设计来实现对地表径流的控制设计

现代物业Modern Property Management– 67 –一、地表径流的基本过程(一)产流——汇流当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主要有三种去向,一是变成水蒸汽返回大气,二是下渗到土壤中变为地下水,三是沿着有一定坡度的斜坡形成漫流,流经冲沟、小溪、河流,最后汇入海洋,第三种就是地表径流。
[1]简单的来讲,大气降水到地面,没有下渗的地表水汇聚在一起,流入江河的过程就叫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形成的基本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阶段,即产流阶段和汇流阶段。
产流包含了水源产生及漫流形成的过程。
产流阶段,即是降雨损失一部分成为净雨的一个过程,也就是由多元到单元的一个过程。
汇流阶段,顾名思义是将产流阶段所收集的径流汇集到一起。
汇流阶段也就是一个由散到合的一个过程。
(二)影响因素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直接引起地表径流的降雨等气候因素,影响地表径流动态过程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土壤的物理性质及人类活动等。
[2]其中,降雨和土地利用对径流的影响最为显著。
1.降雨。
降雨是地表径流产生的起源。
降雨的动态特征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较大,包括前期雨量的积累、降雨量的大小、降雨的强度及降雨的持续时间等。
[3]一般来讲,在一定条件下, 当降雨量越大时, 产生的地表径流量越大。
而在实际的情况上,我们会发现降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是多维的、复杂的。
一定数据表明降雨量增加程度的不同,平均地表径流深度的增加也不同。
2.土地利用。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的活动,硬质铺装在不断地增加,从而导致绿地、湿地等对城市起到养护作用的用地面积减少,削弱了水分的下渗能力,增加了城市地表径流的径流系数,从而使城市对地表径流的控制愈加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一定强度以上的降雨,城市就很容易发生内涝和非点源污染等严峻的环境问题。
[4]二、地表径流的控制设计(一)基本方法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最常用的对地表径流进行控制设计的载体是园林绿地。
设计通常结合各类景观设施,充分考虑地表径流流动的动态过程,依据场地本身特点及其用途来进行景观设施的有序布局。
建筑节水灌溉系统优化景观绿化的创新技术措施

建筑节水灌溉系统优化景观绿化的创新技术措施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节水灌溉系统目前已成为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在城市景观绿化中,如何通过创新技术措施来提高节水效率,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建筑节水灌溉系统优化景观绿化的创新技术措施,以期能够为实践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利用雨水收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节水灌溉系统优化措施,它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将其用于景观绿化的灌溉。
在建筑顶面或场地中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屋顶安装雨篦、雨水收集桶或地下雨水收集池等,将雨水储存起来。
当需要灌溉时,可以将储存的雨水通过泵站或重力供给给景观绿化系统。
这种技术可有效减少城市雨水径流量,增加地面透水性,同时节约了自来水的使用,实现了节水的目的。
二、灌溉系统智能化控制技术灌溉系统智能化控制技术是指通过感应器、控制器和自动化设备等实现对灌溉系统的智能化监测和调控。
该技术采用传感器来感知土壤含水量、气象条件等数据,将这些数据传输给智能化控制器。
控制器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并依据事先设定的灌溉水量和频率要求,自动地控制灌溉系统的启停和水量调节。
通过灵活地调控灌溉,可以更加准确地使用水资源,避免水分的过量浪费。
三、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在土壤中埋设滴灌管,以滴水的方式进行灌溉。
滴灌管将水源通过微孔滴水器以缓慢均匀的方式滴入土壤中,在实现绿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浪费。
相比于传统的远射式喷头灌溉,滴灌技术在节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将节水率提高30%至70%。
此外,滴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土壤的结皮和水分淋溶现象,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更加适宜的环境。
四、土壤水分传感技术土壤水分传感技术是利用传感器来实时感知和检测土壤水分含量的技术。
将土壤水分传感器布置在景观绿化的根系区,监测土壤的水分情况。
当土壤水分达到一定的阈值时,传感器会自动触发灌溉系统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水分的恒定。
常用的地表径流和雨水控制的策略和景观技术方法

Stormwater management
地表径流和雨水管理
城市水环境规划设计的驱动力:
• 自然资源的短缺 • 推动水质改善 • 减少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 • 向可持续发展城市靠拢
优势:
• 较低成本获得环境和社会效益 • 减少基础设施成本 • 开放空间的功能化使用 • 创造更好的环境和亲水性设计
Stormwater management
颗粒物、油脂和石油类 重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 磷和氮等营养物质 病毒、细菌等
• 这些污染物被带到排水沟和河流中,影响地表水质及水生物的正常生长 • “初期雨水”通常带有空气和地面上80%的污染物质,污染物浓度很高,有时甚至比污水还脏 • 通过和利用景观来收集和处理有污染的地表径流,能获得生态与景观结合的积极社会效益
恢复植被增加种植多样性,创造截 面纵深,需50-80米的种植横截面创 造正常的河岸廊道的生态环境
增加城区河段沿岸的透水性,河岸设计可 以结合多样性的径流控制系统如雨水花园, 草沟,渗水池,滞水池以及潜流人工湿地, 使相关设计连成径流雨水处理系统。尽量 让雨水径流所携污染物在汇入何家沟之前 被景观缓冲带截留。
住宅小区
草沟
蓄水缸
雨水花园
河道
Run Off Water System
多样性的雨水收集系统
蓄水池
透水铺装
雨水花园
景观种植 雨水花园 草沟 地表径流
WASTEWATER management 污水管理 (湿地处理污水提供了多样性的水景设计机遇,每一 个功能性的水池都可以给予设计在空间上无限的可能)
夏秋
BOD5 表流式 冬春
45000 35000
7 7
6
0.9 0.75 4.2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雨水控制利用研究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雨水控制利用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人口数量增长迅猛,各项事业建设过程中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导致城市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
城市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同时,城市建筑面积的扩大,又给城市降水的自然下渗造成巨大影响,城市面临着洪涝灾害的威胁。
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设计过程中将雨水的控制利用问题考虑在内并通过科学的手段予以实现,可以对城市雨水活动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实现打造城市水景观和补充城市水资源的双重目标。
本文分析了城市景观设计中雨水控制利用的重要意义和实际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雨水控制利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城市景观;景观规划设计;雨水控制利用一、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雨水控制利用的意义(一)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将雨水的控制利用与园林景观相结合,一方面可以通过景观的合理设计对雨水进行蓄留、去污,有效促进区域场地的生态恢复,最终实现整个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功能恢复、循环流动和自我修复;另一方面园林景观将城市降水带回自然雨水路径,这个过程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局部小气候乃至净化空气等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
(二)缓解城市园林经济压力将雨水的控制利用与园林景观相结合可以降低排放到市政管网的总雨水量,减轻雨水管网排水压力,从而缩减了因排水设施老化带来的建设和维护费用。
将收集来的雨水进行再利用能够节约城市淡水资源,减少异地引流所带来的工程费用。
此外,利用雨水打造的水景观,融艺术价值与场所体验于一体,极大地提升了公园品质和周边土地价值。
(三)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结合雨水管理的园林景观所打造的各种水景可满足人们对优雅生活环境的需求,使人们的节水意识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增强,转变对雨水的态度。
同时,随着人们对城市水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雨水进行合理控制利用的园林景观建设会成为一个新兴产业,而产业的发展会带来许多新的岗位,这就为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帮助。
景观及绿化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景观及绿化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一、景观规划方案:1.确定景观区域:根据工程规划确定景观区域,包括公共绿地、河道绿地、道路绿化带等。
2.确定景观主题和风格:结合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确定景观主题和风格,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
3.确定景观元素:选取适合工程区域的植物、建筑、装饰物等景观元素,形成合理的景观布局。
二、绿化设计方案:1.选择适宜植物:根据工程区域的气候、土壤、光照等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花卉等。
2.合理布局:根据工程区域的功能和需求,合理布局植物,保持景观的连贯性和景观元素的协调性。
3.科学养护:根据植物的特性和生长需求,制定科学养护方案,包括浇水、修剪、施肥等措施,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三、排水系统建设方案:1.排水系统设计:根据工程区域的地形、土壤条件等,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雨水收集池等设施。
2.施工材料选择:选择耐腐蚀、耐磨损的材料,确保排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3.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合理布置排水管道,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性。
4.应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设立临时排水措施,避免因施工造成的排水不畅等问题。
四、绿化给排水工程的技术措施:1.土壤改良:对于土质条件较差的区域,进行土壤改良,提高植物的生长条件。
2.灌溉技术:选择合适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
3.植物搭配:合理搭配植物,既能美化环境,又能互相补充养分,提高绿化效果。
4.雨水利用: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用于植物的浇灌,减少城市排水压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5.绿化养护:定期对绿化设施进行养护,包括修剪、除草、施肥等,保持绿化的整洁和美观。
以上是景观及绿化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的基本内容。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良好的效果。
园林排水的特点和防止地表径流措施

园林排水的特点和防止地表径流措施一、园林排水特点(1)主要是排除雨水或少量生活污水(2)园林中地形起伏多变,有利于地面水的排除(3)园林中大多有水体,雨水可就近排入水体(4)园林可采用多种方式排水,不同地段可根据其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排水方式;(5)排水设施应尽量结合造景(6)排水的同时还要考虑土壤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以利植物生长,干旱地区尤应注意保水。
二、园林排水的主要方式——地面排水公园中除地表径流,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即:地面排水、沟渠排水和管道排水,三者之间以地面排水最为经济。
现以几种常见排水量相近的排水设施的造价做一比较。
设以管道的造价为100%,则石砌明沟约为58%,砖砌明沟约为68%,砖砌加盖明沟约为279%,而土明沟只2%。
于此可见利用地面排水的经济性了。
在我国,大部分公园绿地都采用地面排水为主,沟渠和管道排水为辅的综合排水方式。
如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广州动物园、上海复兴岛公园等。
复兴岛公园完全采用地面和浅明沟排水,不仅经济实用,便于维修,而且景观自然。
地面排水的方式可归结为五个字,即:拦、阻、蓄、分、导。
拦——把地表水拦截于园地或某布局之外。
阻——在径流的路线上设置障碍物挡水,达到肖力降速以减少冲刷的作用。
蓄——蓄包含两方面意义,一是采取措施使土壤多蓄水;一是利用地表洼处或池塘蓄水。
这对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地尤其重要。
分——用山石建筑墙体等将大鼓的地表径流分成多股细流,以减少危害导——把多余的地表水会造成危害的地表径流利用地面、明沟、道路边沟或地下管及时排放到园内的水体会雨水管渠中去。
三、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地面的措施造成地表冲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表径流的流速过大,冲蚀了地表土层造成的。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竖向设计(1)注意控制地面坡度,使之不致过陡,有些地段如较大坡度不可避免,应另采取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2)同一坡度的坡面不宜延续过长,应该有起有伏,使之地表径流不致一冲到底,形成大流速的径流。
园林排水的特点和防止地表径流措施

园林排水的特点和防止地表径流措施下面是给大家带来关于园林排水的特点和防止地表径流措施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一、园林排水特点(1)主要是排除雨水或少量生活污水(2)园林中地形起伏多变,有利于地面水的排除(3)园林中大多有水体,雨水可就近排入水体(4)园林可采用多种方式排水,不同地段可根据其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排水方式;(5)排水设施应尽量结合造景(6)排水的同时还要考虑土壤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以利植物生长,干旱地区尤应注意保水。
二、园林排水的主要方式——地面排水公园中除地表径流,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即:地面排水、沟渠排水和管道排水,三者之间以地面排水最为经济。
现以几种常见排水量相近的排水设施的造价做一比较。
设以管道的造价为100%,则石砌明沟约为58%,砖砌明沟约为68%,砖砌加盖明沟约为279%,而土明沟只2%。
于此可见利用地面排水的经济性了。
在我国,大部分公园绿地都采用地面排水为主,沟渠和管道排水为辅的综合排水方式。
如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广州动物园、上海复兴岛公园等。
复兴岛公园完全采用地面和浅明沟排水,不仅经济实用,便于维修,而且景观自然。
地面排水的方式可归结为五个字,即:拦、阻、蓄、分、导。
拦——把地表水拦截于园地或某布局之外。
阻——在径流的路线上设置障碍物挡水,达到肖力降速以减少冲刷的作用。
蓄——蓄包含两方面意义,一是采取措施使土壤多蓄水;一是利用地表洼处或池塘蓄水。
这对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地尤其重要。
分——用山石建筑墙体等将大鼓的地表径流分成多股细流,以减少危害。
导——把多余的地表水会造成危害的地表径流利用地面、明沟、道路边沟或地下管及时排放到园内的水体会雨水管渠中去。
三、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地面的措施造成地表冲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表径流的流速过大,冲蚀了地表土层造成的。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竖向设计(1)注意控制地面坡度,使之不致过陡,有些地段如较大坡度不可避免,应另采取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坡草地或透水性铺 装有利于延缓径流汇 入河道的速度
植物,能够同时承受 潮湿干旱的乡土物种
溢流系统
沉降后的雨水可以通 过管道排入河道或者 进入人工湿地生境再 次净化
细沙或砾石层,进一 步沉降径流随带的污 染物质
溢流 B
入流 A
入流径流 处理后的雨水
Stormwater management 雨水管理(理想化城市尺度的雨水径流结构)
颗粒物、油脂和石油类 重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 磷和氮等营养物质 病毒、细菌等
• 这些污染物被带到排水沟和河流中,影响地表水质及水生物的正常生长 • “初期雨水”通常带有空气和地面上80%的污染物质,污染物浓度很高,有时甚至比污水还脏 • 通过和利用景观来收集和处理有污染的地表径流,能获得生态与景观结合的积极社会效益
地表径流和雨水管理
城市水环境规划设计的类型:
• 草沟 • 雨水花园 • 湿地 • 屋顶花园 • 滞留池 • 蓄水池 / 罐 • 透水铺装 • 雨水下渗 • 沉淀池 /砂滤池
Stormwater management
雨水管理 (雨水花园工作原理)
Stormwater management
雨水管理 (雨水花园工作原理)
夏秋
BOD5 表流式 冬春
45000 35000
7 7
6
0.9 0.75 4.2
5.8
6
0.8 0.75 5.8
WASTEWATER management 污水管理 (理想化的湿地污水处理结构)
住宅小区
优质杂排水
黑水
中水厂
污水厂
潜流式 湿地
表流式 湿地
河道
何家沟径流整治初步构想与策略
首先必须控制截面上的点污染源 (污水排放管道等,哈尔滨市政似乎已经有类似规划) 如果河床已被重金属污染且用生态技术不可逆,需更新基地河床。
前池
潜流式湿地
表流式湿地
后池
处理水源
污水处理厂 出水
计算 因子
湿地 类型
季节
夏秋
BOD5 潜流式 冬春
每天 进水量
m3/d 45000
35000
进水 因子浓度
mg/L 12
11
出水 因子浓度
mg/L
深度 空隙 m度
7
1.2湿地面积 ha
计算 确定
4.5 4.7
4.7
潜流式湿地 出水
恢复植被增加种植多样性,创造截 面纵深,需50-80米的种植横截面创 造正常的河岸廊道的生态环境
增加城区河段沿岸的透水性,河岸设计可 以结合多样性的径流控制系统如雨水花园, 草沟,渗水池,滞水池以及潜流人工湿地, 使相关设计连成径流雨水处理系统。尽量 让雨水径流所携污染物在汇入何家沟之前 被景观缓冲带截留。
住宅小区
草沟
蓄水缸
雨水花园
河道
Run Off Water System
多样性的雨水收集系统
蓄水池
透水铺装
雨水花园
景观种植 雨水花园 草沟 地表径流
WASTEWATER management 污水管理 (湿地处理污水提供了多样性的水景设计机遇,每一 个功能性的水池都可以给予设计在空间上无限的可能)
Stormwater management
地表径流和雨水管理
城市水环境规划设计的驱动力:
• 自然资源的短缺 • 推动水质改善 • 减少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 • 向可持续发展城市靠拢
优势:
• 较低成本获得环境和社会效益 • 减少基础设施成本 • 开放空间的功能化使用 • 创造更好的环境和亲水性设计
Stormwater management
Stormwater management
地表径流和雨水管理
自然水量平衡
城市水量平衡
基于 LID 低影响设计) 水量平衡
Stormwater management
地表径流和雨水管理
暴雨水质
• 城市不透水面增加,引起暴雨径流量增大 • 聚集在硬质表面的污染物在下雨时被冲走 • 雨水水质污染主要来自集水区,如:
可以与两岸适量增加农业景观带以及经过设计的表流 湿地,此地位于何家沟的中上游,靠近哈南,城市化 影响比较弱,植被较完整,水位也应相对较低,表流 湿地可以滞留和处理上游的径流,减少上游向下的水 量,使之有序地排向下游,进一步减轻下游可能的雨 洪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