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5.9《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2)

合集下载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案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案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案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第2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桃花园里的人家──西递西递名称的由来、船形构造、历史发展和敬爱堂。

西递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的原因。

徽商致富后回到故里大兴土木的原因及影响。

问题探究。

徽商由于其传统的经营理念注定了衰落的命运。

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宏村的仿牛形特征;历史发展;承志堂。

宏村为什么被称为是“科学和诗意完美结合”的古村落。

徽派雕刻作品题材所体现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意义。

利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加强教学效果。

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吸取的精华。

巧夺天工的村落水系皖南民居村落水系的特点;宏村人工水系形成过程及其作用。

西递、宏村的水系是如何体现人居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的。

了解我们身边的建筑中保护和破坏环境的例子。

概括、归纳和再现西递、宏村的水系特征。

人类应该善待地球、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徽派建筑的主要成就;木雕和石雕的代表作品。

“三雕”作为徽派建筑艺术主要成就的原因。

概括徽州雕刻艺术的发展历史。

利用“学思之窗”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徽派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西递和宏村村落水系的特点、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

难点西递和宏村是如何体现人居和环境的完美结合的以及徽派建筑所体现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主要介绍了西递和宏村这两个皖南农村民居的典型代表。

本首先分别从总体上概述了它们的特点,用“桃花园里的人家”和“中国画里的乡村”来描述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与协调;然后再从村落水系和徽派建筑艺术两个最典型的角度加以剖析它们的人文价值所在。

其中村落水系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妙的共生,而徽派建筑艺术则是从它的三个最主要的成就加以介绍。

第一目“桃花园里的人家──西递”本目主要从环境、构造和历史三个方面介绍了西递的概况,然后又选取了西递古民居的典范敬爱堂作为例子,详细地说明了徽派古民居的建筑特点。

高中历史选修6笔记第5单元第9课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高中历史选修6笔记第5单元第9课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第9课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一桃花源里人家-西递
1.西递村地点:安徽南部黑多(yi )县桃花源盆地东南角的开阔谷地上
2.是以血缘关系发展起来的胡氏宗族村落
3.至今保留着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村落中央是现存最大祠堂:敬爱堂
●民居都是粉墙青瓦,布局结构精巧,装饰精美,文化内涵深
二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
1.宏村地点:位于安徽南部黑多(yi )县桃花源盆地北缘
2.特点:层楼叠院,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3.承志堂是徽州古民居中建筑规模最大,雕刻艺术成就最高的古建筑
三巧夺天工的村落水系
1.村民注意对水的利用和保护,或利用天然水系,或建造人工水系
2.西递村缘溪而建,溪水流经许多人家门口
3.宏村的人工水系被誉为中华一绝:不仅解决了生产和生活用水,还营造了空灵的意境
四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
1.徽派建筑的特点:夹溪筑屋,粉墙青瓦马头墙
2.徽派古建筑的三绝:民居,祠堂,牌坊
3.徽派三雕:木雕、砖雕、石雕。

第9课: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第9课: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蔚为壮观。
古牌坊
古民居
古祠堂
四、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 1、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
(1)徽派建筑的择地特点: 夹溪筑屋;
(2)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 粉壁青瓦马头墙;
(3)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的载体: 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
实体中,这就是人们称道的徽派古建筑中的“三 绝”。
徽派建筑的“三雕”──砖雕、石雕、木雕, 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
——《三维》P68
二、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 1、宏村的概况: (1)宏村的基本风貌: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 合”的村落。整个村落仿牛形而建,处处是景,步步入 画。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2)宏村的历史发展: 南宋时汪氏祖先到宏村定居,明代有外出经商致富的族 人开始兴建,清代继续营建后留下了今天的宏村。 (3)宏村的村落布局: 宏村背靠黄山的余脉雷刚山。形成一个“枕山,环水, 面屏”的幽美环境。全村以乐叙堂为中心营建民宅、园 林,牌坊等。 (4)民居: 整座住宅,以天井为中心展开布局,形成二进,三进和 四合的多种形式,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A
石 雕
B
砖 雕
C 木雕
“徽州三雕”——砖雕 西递砖雕门楼
“徽州三雕”——木雕 宏村承志堂木雕《唐肃宗宴官图》
“徽州三雕”——石雕 西递村胡文光刺史牌坊
本课测评3: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是什么?以西 递、宏村为例,说说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
答案提示: 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是粉壁青瓦马头墙。 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木雕、砖雕和 石雕上,被人们称为是徽派古建筑的“三绝”。 如徽派木雕艺术精品宏村承志堂的《唐肃宗宴 官图》,徽州各家的门楼都以精美的砖雕为主, 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楼则是徽派石雕艺术 的代表作。

5.9【教学设计】《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人教)

5.9【教学设计】《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人教)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材分析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

在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了解和考察世界文化遗产,有助于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也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地位。

本节以安徽古村落为例,了解中国绚丽多彩的古民居,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介绍了西递、宏村这两个皖南古民居的典型代表。

教材首先分别从整体上概述了它们的特点,然后从村落水系和徽派建筑艺术两个最典型的角度剖析它们的人文价值所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绚丽多彩的皖南古民居。

2、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图片、录像、文字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2、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3、突出三个结合: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思想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悟皖南古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

2、学习和借鉴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明成果。

3、引导学生提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和措施。

重视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特有功能,关注学生情感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西递、宏村村落水系的特点;徽派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西递、宏村是如何体现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完美结合的;徽派建筑所体现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一张图片引出今天的主题“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6 第五单元 第9课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名师课件—集体备课】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6 第五单元 第9课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名师课件—集体备课】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 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 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 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 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 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 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 存。
针对性练习
材料一: 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 物。……徽州一府六县的方志中,常会对徽商巨 贾的资本投向有如下记载:在家乡修祠堂、建园 第,重楼宏丽。
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 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 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 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 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 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 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 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 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 鱼池。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 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 松鹤堂、碧园等。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西递、宏村的基本风貌和建筑特征分别是 什么?它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题关键
西递的仿船形、宏村牛形的基本风貌和 建筑特征所体现的人文价值。
答案提示
西递的整个村落仿船形而建,宏村则像 一头昂首奋蹄的大水牛。
西递整个村落仿船形而建,以一条纵向 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 以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具有很高的 审美情趣。
徽 派巧 建夺 筑天 艺工 术的 的村 杰落 出水 成系 就
— —
桃 中花 国园 画里 里的 的人 乡家 村
西 宏递 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西递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的原因。 2、宏村为什么被称为是“科学和诗意完美 结合”的古村落。 3、“三雕”作为徽派建筑艺术主要成就的 原因,并概括徽州雕刻艺术的发展历史。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六《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六《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六《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归纳总结皖南古村落的特点和魅力2.了解皖南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3.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文化探究和历史分析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皖南古村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村落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文化探究和历史分析。

三、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1.导入:通过讨论“皖南古村落”这一话题,引发学生对皖南地区文化的兴趣。

2.教师介绍:讲解皖南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为后续文化探究打下基础。

3.2 学习过程1.讲解:讲解皖南古村落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如宏村、西递、黄山村等。

2.文化探究: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古村落的文化内涵,通过讨论、分析古建筑和居民生活,了解古村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历史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文化探究和历史分析,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历史研究方法和技能。

4.总结:总结皖南古村落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四、评估与反思1.评估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评估学生对皖南古村落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情况。

2.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对文化内涵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加强对历史研究方法和技能的训练。

同时,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活动设计,增强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反思选项:A实施该教学方案,让我从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和拓展。

一方面,通过准备课前资料和导入方式的设计,引导学生进入课堂,通过问题导向的探讨,让学生对皖南地区的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历史分析等方式,深入探究皖南古村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技能。

同时,在评估与反思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的表现和思考能力在不断提高,他们逐渐发现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性,通过网络和书籍等渠道深入学习和了解更多的知识。

最新版高中历史 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学案 人教部编版选修6

最新版高中历史 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7课时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学案 人教部编版选修6

第7课时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学考报告】考点一西递、宏村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c)1.西递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1)历史:是血缘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胡氏家族村落。

①唐末五代时,西递村的始祖胡昌翼还居住在婺源的考水。

②北宋时,胡氏五世祖胡士良举家迁到西递,耕读并举,逐渐繁衍壮大。

③到了明代,开始有西递人外出经商,逐渐成为徽商劲旅。

④17世纪中期的二十四世祖胡贯三成为江南六大富商之一。

胡氏家族外出经商致富的人开始回村,大兴土木,建造豪华的宅院、园林、书院、祠堂和牌坊。

⑤19世纪初,全村共有600余座宅院、13座牌坊、90余口水井、99条街巷和祠堂等,呈现“三千烟灶九千丁”的繁盛景象。

⑥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座,祠堂3座,牌坊1座,并保留正街、横路街、后溪街和40多条巷弄以及特有的青石板路。

(2)特点①从空中鸟瞰,呈船形状,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②从布局看,以敬爱堂为中心,以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向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③从基本风貌看,至今仍保留了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所以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2.宏村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1)历史①南宋时,汪氏祖先到宏村定居。

②明代,外出经商致富的族人开始兴建。

③清代,继续营建后留下了今天的宏村。

(2)特点①村落仿牛形而建,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形成一个“枕山、环水、画屏”的环境,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②整座住宅,以天井为中心,形成二进、三进和四合等多种形式的建筑布局,街巷系统形似方格网。

③古民居讲究布局和富丽堂皇的装饰等,民居大门均建有八字形门楼。

思维拓展西递和宏村在整体上保存着明清社会村落的面貌,体现了人、建筑物、自然环境三者关系的和谐。

要点西递、宏村古村落史料一西递、宏村史料二游览西递、宏村,住在宏村村内的松鹤堂。

住在古民居内,虽方便更深入地了解徽州文化,但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郁结在心头。

松鹤堂的主人把古民居改造成现代化的小旅馆,完全破坏了古民居的内部结构。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9课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材料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9课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材料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9课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桃花源里人家──西递1.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的价值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

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西递、宏村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是特色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解读】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认为皖南古村落“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它们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是特色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

这个评价,极为概括地点出了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的突出价值之所在。

2.徽商〔材料一〕明清时期,徽商作为一支重要商帮,活跃在大江南北、黄河两岸。

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商能力之强、从贾人数之多,在商界首屈一指。

明代万历时人谢肇在《五杂俎》中曾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新安是徽州的古名,山右为山西的别称。

谢氏将徽商与晋商称为商界两大劲旅,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

所谓徽商,是指明清时期徽州府籍的商帮集团。

明清时期的徽州府下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六个县。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但形成一个商帮集团,则在明成化、弘治年间①。

明嘉靖②以后直至清朝的乾隆、嘉庆时期③,徽商达于极盛。

清末,随着封建社会步入穷途末路,徽商也走向衰落;其间虽亦出现过个别令人刮目的“红顶商人”,但就整体而言,徽商已不能挽回其“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命运了。

──张海鹏、张海瀛主编《中国十大商帮》,第440页〔材料二〕徽州古建的称绝于天下,古村落的繁盛,与明清时期徽州的纵横四海有关。

徽州向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生存环境的逼仄,大批中原士民的涌入,尤其是南宋建都临安之后,徽州的人口陡增,据统计,南宋时人口约五十万人,元代增至八十二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中历史 5.9《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绚丽多彩的皖南古民居。

2、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图片、录像、文字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2、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3、突出三个结合: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思想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皖南古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

2、学习和借鉴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明成果。

3、引导学生提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和措施。

重视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特有功能,关注学生情感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西递、宏村村落水系的特点;徽派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难点西递、宏村是如何体现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完美结合的;徽派建筑所体现的深厚的文化内涵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多角度多层面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式自主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师生互动,共同享受学习成果;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教学设计思路立足课标,根据学情,整合教材,打破教材原有的结构体系,按照游览的时空顺序,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远眺、近看、纵观、透视四个角度,全面、具体、深入、细致地了解、欣赏、感受、品味西递、宏村。

在每一个视角中,又分为了解、体验和探究、感悟两个层次。

这样,纵横交错,经纬结合,形成系统的网状知识结构。

视角了解体验探究感悟远眺从宏观上了解西递、宏村村落选址、布局的特点概貌:“桃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的乡村”选址:依山傍水布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天人合一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近看感受徽派建筑艺术的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建之精结构:粉墙青瓦马头墙装饰:精湛三雕砖木石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纵观追溯皖南古村落形成的经济文化源头探究皖南古村落形成的经济基础、文化基础透视细细品味皖南古民居的每一个细节,感受它深厚的文化内涵探讨文化与徽商之间的关系:贾而好儒探讨文化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协调一致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展望结合现实,以史为鉴探讨文物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教学过程(一)课前铺垫Flash动画:西递、宏村精美图片6张循环滚动播放,配乐《流水行云》。

设计意图:“细微之处见功夫”,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包括课前等待时间和课件模版的设计。

Flash动画紧扣课题“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创设清新典雅的美的意境,在上课之前,就让学生感觉到一股清新典雅之风扑面而来。

在课件模版的设计上,也注重细节,紧扣“清新典雅”,以白色为底,上下各有一条窄窄的遮幅,配以淡蓝色的皖南乡村山水画,模版的右下侧配以“世界文化遗产”图标。

让“清新典雅”的美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过程之中,时时处处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营造清新典雅的课堂氛围。

(二)导入新课提起安徽,你首先想到的最有名的自然风光是什么呢?(黄山)其实,黄山不仅以其雄奇峻美闻名天下,而且还以其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享誉四方。

如果说黄山是大自然以其鬼斧神工恩赐人类的一份厚重礼物,那么黄山脚下黟县的西递、宏村则是徽州先民巧夺天工造福后人的无价之宝。

2000年11月,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9月,西递、宏村又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

两个普普通通的皖南古村落,为什么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呢?西递、宏村到底有什么迷人的魅力呢?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力求达到“凝神、起兴、点题、得法”的目的。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长白山→黄山→西递、宏村,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在上课伊始,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同时,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三)正课讲授,师生互动1、远眺首先,让我们远眺西递、宏村,从宏观上了解西递、宏村,了解它的选址、村落布局的特点。

幻灯片:西递、宏村图片设问:西递、宏村都有一个美丽的别称,分别是什么?缘何而得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形成对西递、宏村的初步印象,教师补充图片,总结、深化,加深学生对西递、宏村概貌的印象。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从空中俯瞰西递、宏村。

幻灯片:西递、宏村鸟瞰图设问:通过俯瞰西递、宏村,你能看出西递、宏村的选址有什么特点吗?古代徽州人一般都选择什么样的地点建设村落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西递、宏村正是依山傍水,“山为骨架,水为血脉”。

设计意图:通过西递、宏村鸟瞰图,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印象,便于学生了解西递、宏村选址的特点。

过渡:水是建筑永恒的主题,徽州人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宏村的牛形人工水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的结合”,下面,我们就以此为例,仔细品味一下宏村的人工水系有什么特点?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哪些方面体现了“诗意”?播放录像片断《宏村人工水系》(3′38″)【讨论】宏村人工水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的结合”。

它的科学价值何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诗意?体现了古人怎样的指导思想?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古时候建设村落虽然不象现在这样有完整详尽的规划方案,但是,西递、宏村的选址和村落布局尤其是宏村的牛形人工水系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人居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不可分割、密切相连的,两者之间完全可以协调一致,融合为一。

设计意图:“巧夺天工的人工水系”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学生仅靠阅读教材难以准确把握、理解,从《探索与发现——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十一):皖南古村落》中选取一段录像,使学生对宏村牛形人工水系的形成原因、历史沿革、设计思路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为学生理解“天人合一”的科学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式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其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2、近看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远眺西递、宏村,一起从宏观上了解了西递、宏村选址和村落布局的特点,品味了它的科学价值,感受了西递、宏村整体的美,朦胧的美,但远眺有点象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失之真切、直观。

下面让我们换一个视角,近看西递、宏村,一起感受徽派建筑艺术的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建之精。

展示徽派建筑艺术图片设问:通过对刚才图片的欣赏,谁能说一说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它的色彩、它的形状与其它地区的建筑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是粉墙青瓦马头墙。

粉墙青瓦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会产生一种宁静祥和的效果。

马头墙又叫封火墙,顾名思义,主要是为了防止一户失火,殃及邻居。

为了美观,起垫飞翘,完若昂首晴空的马头,所以又称马头墙。

马头墙高低错落,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过渡:皖南古民居不但气势宏伟,结构巧妙,而且细部的雕刻也美不胜收。

木雕、石雕、砖雕一起并称徽州“三雕”,“三雕”艺术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至今焕发着异彩。

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录像欣赏一下。

播放录像片断《徽州“三雕”》(2′05″)设计意图:“徽派建筑艺术的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建之精”因专业化、学术化色彩过浓,学生一时难以把握。

因此,应根据课标要求,适当控制难度,淡化专业色彩,通过录像、图片等生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易于掌握。

重在让学生欣赏、了解,为后面挖掘徽派建筑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奠定基础。

【历史探究】材料一:徽州的地理环境是“七山二水一分田”。

材料二:“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这是明清时期徽州的一句俗语,指徽州男子十三四岁就得外出去当学徒做生意了。

材料三:“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材料四:据统计,自宋朝至清末,徽州籍进士累计近2000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类的佳话并不少见。

自古以来,徽州名人辈出,素有“东南邹鲁”、“程朱阕里”的美誉。

请思考:1、根据材料一,在封建社会,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那徽州人为什么还把经商作为主业呢?2、根据材料二、三,你认为徽州人从事商业,是不是心甘情愿?那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实现人生梦想的途径是什么呢?3、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徽州人读书、经商、做官三者之间的关系。

4、徽商和皖南古民居浓郁的文化色彩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先读书,后经商,边经商,边读书,使徽商比一般的商人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和经营策略,因此“徽商”号称“儒商”。

徽商常常资助家人、同乡读书、科考,营造了浓厚的读书的氛围。

徽州人寒窗苦读,金榜题名,出仕为官,激励了更多的同乡、族人纷纷效仿。

徽州人考取功名后知恩图报,庇护徽商,这样一来,官商结合,使徽商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顺。

徽商虽然家财万贯但地位地下,未能金榜题名是他们心中永远的遗憾,他们对读书、做官念念不忘,对儒家文化倍加推崇,因此我们说徽州人“贾而好儒,贾儒结合”。

读书、经商、做官关系图人、自然、文化关系图 (图略)有人说,建筑是浓缩的历史和文化。

的确如此,在建筑房屋的过程中,徽商很自然地把自己的理念把自己所推崇的儒家思想把自己的文化积累和生活情趣巧妙地渗透到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为徽州建筑打上了深深的徽商的烙印、儒家思想的烙印。

徽州建筑因而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协调一致,融合为一,浑然天成。

设计意图: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形象直观的示意图的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4、透视过渡:下面,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西递、宏村,细细品味皖南古民居的每一个细节,感受它深厚的文化内涵。

【想一想猜一猜】透过楹联、木雕、天井、古匾看徽商,细细品味徽派建筑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

读书、经商、做官关系图人、自然、文化关系图(图略)读书、经商、做官关系图人、自然、文化关系图(图略)1、天井:设问:在徽州民居中,整个屋顶的屋瓦以靠天井的一边最低,瓦沿的四周有类似水槽的设计,贴墙直通地面上的下水道,使水不至于流到别人家里。

你知道这样的设计反映了徽商的一种什么观念吗?2、木雕:设问:是西递村大夫第的一副门扇木雕“梅花冰裂图”,主人在建造时煞费苦心,你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寓意吗?3、楹联:设问:这是西递村瑞玉庭中的一副楹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快乐每从辛苦得”中的“快”字少了一点,而“辛”字又多了一横,“便宜多自吃亏来”中的“多”字少了一点,而“亏”字又多了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