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素养提升练习: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素养提升 有人说“战争是人类文明交融与发展的一把双刃
剑”,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战争与文明的交流:
扩张战争充满着暴力和灾难,战争既对各地区文 明有破坏性作用,也打破了区域间相对闭塞的状态, 促进了文明的交融。战争与和平交往,是古代文明 交往的重要形式(补充到课本)
结合第一子母概括古代文明有哪几种类型?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课标要求: 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 的早期联系。
本课导入
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 方式之一。公元前333年,马其顿 国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 世在叙利亚北部伊苏斯决战。此后, 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征战,最终灭亡 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希腊到 印度的广大地区,希腊文化随之东 传。这幅图是1世纪意大利庞贝城 壁画,反映的是伊苏斯战役的情景。
公元前4世纪晚期
伊朗高原、小亚细亚、埃及、 两河流域 、巴尔干半岛北部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1)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制 (1)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
度,宣扬君权神授
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
(2)地方实行行省制
集政治、军事等大权于一身
(3)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 (2)地方实行行省制
系和税收系统
(3)推广希腊文化
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域相互连接起来,促进 了大国的兴起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奴隶制帝国的兴起源于文明的区域性扩展, 它的发展又进一步扩张了农耕文明区。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根据课本第二子目内容并结合所学,梳理古代世界大帝国的概况。
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建立 时间 疆域 范围
统治 概况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1.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一场持续了两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殖民运动,建立了一系列独立于母邦的殖民城邦。
这些新建立的殖民城邦中的成员可以平均分配殖民地的土地,共同参与新城邦的管理。
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A.确立了希腊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B.导致了城邦制度的建立C.刺激希腊本土城邦的社会变革D.推动小农经济的复苏2.据史料记载,波斯帝国时期,有许多希腊人来到波斯,他们之中既有医生、学者、工匠,也有失意的政治家。
波斯历代国王喜用希腊医生为御医,希腊工匠在波斯秉承国王的意旨,采用希腊风格和东方审美观,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
这反映了当时()A.相互学习、多元一体B.创立制度、彼此借鉴C.人口流动、融合发展D.依据大河、农耕为主3.公元前241年,西西里省成立,行省总督在财政上只起监督作用,具体事务由罗马国家派去的财务官负责;当地居民-般案件的审判权由西西里的城市法庭掌握;同时还设立了专门审理控诉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
西西里省的设立A.实现了权力的相互制约平衡B.推动了罗马民主政治的建立C.提供了有效治理地方的经验D.巩固了罗马帝国的扩张成果3.公元前7世纪,大量希腊人到达埃及,学到了古埃及的雕刻技术,最初的雕像带有浓厚的埃及风格。
除雕刻外,古希腊人开始广泛将石头作为建筑材料。
该材料体现当时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A.技术传播B.经贸往来C.制度研讨D.思想交流5.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
”这说明大流士一世( ) A.宣扬君权神授B.实行依法治国C.实行专制制度D.积极对外扩张6.“随着他的东征,希腊的雕塑和建筑不断地出现在东方的很多城市,同时这些地区的思想也影响了希腊,东方的科学知识也随着战争源源不断地传人希腊,尤其是天文学和数学极大地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
”材料旨在强调()A.波斯帝国扩张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B.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C.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D.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7.2世纪的一位演说家对罗马城作了如下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测试(wd无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测试(wd无答案)一、单选题(★★) 1 . 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
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
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
上述材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A.是一次掠夺性战争B.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D.是一次正义性战争(★★) 2 . 古代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用武力方式向外扩展,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
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B.文明开化的程度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D.经济形态的影响(★★) 3 . 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贪婪的侵路者”“文化的爱好者”等。
“他“是A.汉谟拉比B.大流士C.凯撒大帝D.亚历山大(★★) 4 . 下面是读书活动中一段关于“罗马帝国”的笔记,笔记中所能反映的信息是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A.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B.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C.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D.帝国源于爱琴海区域(★★) 5 . “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
……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
”材料旨在说明A.世界文明的多样性B.希腊文明的包容性C.东方文明的先进性D.希腊文明的民族性(★★) 6 . “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既不是互不关联的也不是彼此独立的。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练习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一、选择题1.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
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拜占廷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B.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亚历山大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D.拜占廷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2.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A.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B.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限制交流D.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3.古代的非洲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与世界主要文明基本隔绝,在外部交流缺乏的背景下,长期孤立发展,仍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下列关于古代非洲文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B.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地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C.西非居民班图人驯养了牛D.西非居民班图人掌握了冶铁技术4.阿育王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属于()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5.“—带一路”战略成为社会热点。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佛教传入中国、丝绸之路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文明的冲突与融合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6.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64年的罗马史是一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史。
这一时期()A.罗马法学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B.罗马法学不断完善并高度成熟C.平民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空前提高D.罗马帝国的社会矛盾逐渐缓和7.古代罗马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关系是()A.万民法是以公民法为前提和基础的B.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全盘否定C.两者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并行法律D.公民法和万民法的适用范围相同8.下列图表为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断,横线空白处应填写()A.工业文明时代B.古代爱琴海文明C.两河流域文明D.古代罗马文明9.《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样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并禁止无限制的自由报复,在很多情形中用罚金和赔偿替换同态复仇。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同步练习(wd无答案)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同步练习(wd无答案)一、单选题(★) 1 .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以拘禁债务人,“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
”该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A.注重维护贵族利益B.强调保护私有财产C.具有人文关怀色彩D.倾向照顾弱势群体(★★) 2 . 罗马法规定,债权人获得的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
这表明罗马法A.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主要调节公民间的债务纠纷C.促进了罗马资本主义的发展D.体现了公平理性的立法理念(★★) 3 . 罗马法的法律体系形成的主要过程是A.《十二铜表法》—习惯法—《民法大全》B.《十二铜表法》—习惯法—万民法—《民法大全》C.习惯法—《万民法》—《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D.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民法大全》(★★) 4 . 17、18世纪,西欧出现了学习罗马法的热潮;19世纪初,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这说明罗马法A.是欧洲近代历史上比较完备的法典B.保障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的进行C.为欧洲资本主义提供了立法的范本D.成为推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武器(★) 5 . 在早期罗马法中,家长权占据重要地位,家长对其家属享有生杀予夺、财产控制、婚姻同意等权利。
但到了特拉雅努斯帝时(公元2世纪)禁止虐待子女,家长对家属的责罚权,重罚必须经法院判决。
查士丁尼统治时,家长权已缩小在极狭小的范围内。
罗马法的这一变化A.深受自然法精神的影响B.促使家庭人员之间日趋平等C.体现了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差异D.适应了帝国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大(★) 6 . 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曾说:“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
”这说明当时罗马A.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B.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法律具有平等的约束力D.法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7 . 公元前448年,一位罗马贵族将自己的遗产以遗嘱的方式留给了自己的士兵。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和文明的交流学案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学习目标定位】1古代文明扩展的表现、方式、条件、影响。
2、古代世界的帝国的主要统治措施、特点、共同点、影响。
3、古代文明交流的总趋势、表现、重要方式。
【核心逻辑线索】古代世界文明:各文明古国的扩展 -------- 形成大帝国--------- 交流(局部)【知识与思考】、古代文明的扩展(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扩展、古代世界的帝国统治 特点继承地方特色; 君主专制王权至上; 君权神授;从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全面加强 对地方的统治;波斯人的统治管理。
继承旧帝国制度;君权神授; 君主专制;马其顿和希腊人统治; 注重希腊文化君主制度,但带有 疋的民主 色彩;注重法律统治,法律健全; 后期注重用宗教统治,逐渐建 立起政教合一共同本质上是奴隶制帝国;君主专制;地方行省制度;缺之理性的治国思想;建立在军事征伐扩张之上;地跨亚欧非辽阔;民族众多、成分复杂;走向 衰亡公兀前4世纪末,被马其顿火亡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 希腊化国家4世纪末帝国分裂,5世纪后 期(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扩张 影响扩张给被征服者带来深重灾难;进一步扩张了农耕文明区;促进古代世界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或促进各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学练思考:1、古代世界帝国思考1:据上述地图和所学知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之间有何相似之处?(6分)图1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 图2公元前4世纪末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图32世纪初的罗马帝国①都通过征服和扩张建立庞大帝国;②疆域都包括地中海东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③都实行行省制度等。
思考2:据图片和所学,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先后崛起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何作用?(4分)①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先后崛起进一步扩张了农耕文明区;②促进古代世界各地区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或促进各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学练思考:2古代世界大国修建大通道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
统编版 历史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和文明的交流 word版配套习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化交流配套习题(解析版)第一部分基础达标1.古代希腊人进行海外殖民,主要是()A.为了解决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的矛盾B.掠夺广阔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C.因为古希腊人有侵略扩张的历史传统D.对外极力推广古希腊的城邦民主政治,且土地贫瘠,这种生存压力迫使希腊人进行海外殖民扩张,故A项正确。
2.埃及新王国时期与西亚的大国赫梯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双方争夺的焦点地区是()A.叙利亚B.西亚的两河流域C.小亚细亚的一部分D.地中海北部地区,即叙利亚地区,故A项正确。
3.公元前8世纪左右,先后击败了古巴比伦和赫梯,并以两河流域为核心继续对外扩张的古代帝国是()A.埃及新王国B.亚述帝国C.波斯帝国D.罗马帝国,故A项错误;亚述帝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并在此基础上一度征服了埃及,故B项正确;波斯帝国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罗马帝国兴起于公元前1世纪,时间均与题干不符,故C、D两项均错误。
4.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进行改革,让各行省的总督、将军、司税收的大员三权分立,各自对国王负责。
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A.官员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B.便于国王加强对官员控制C.适应不同地区风俗的需要D.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让各行省的总督、将军、司税收的大员三权分立,各自对国王负责”可知,这一做法是通过官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来达到便于国王加强对官员控制的目的,故B项正确。
5.公元前4世纪晚期,灭亡波斯帝国的国家是()A.赫梯帝国B.埃及C.亚述D.马其顿王国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灭亡波斯。
6.“希腊化时代”指的是希腊文化传统超越本土向更广阔的世界传播的时代。
推动“希腊化时代”出现的重要事件是()A.伯里克利改革B.希波战争结束C.罗马帝国形成D.亚历山大征服战争希腊化时代”指的是希腊文化广泛传播的时代,促成希腊文化广泛传播的是亚历山大征服战争,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一、选择题1.公元前4世纪前后,通过暴力方式,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这一时期担当希腊文化传播“使者”的是()A.罗马帝国B.罗马共和国C.波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2.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帝国。
其中,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一度成为其“内海”,与中国汉朝处于同一时期的是()A.罗马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波斯帝国D.孔雀帝国3.“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个西方谚语可以转译为成语“入乡随俗”。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该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A.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B.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C.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D.罗马文化渗入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4.古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
那么古罗马出现中国的丝绸最早可能是在中国的哪一时期()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5.罗马诗人贺拉斯曾说:“被征服者希腊反而战胜了征服者罗马,使粗野的拉丁民族迈向文明开化。
”其意在表明()A.罗马并未实现对希腊的征服B.希腊文化影响了罗马C.罗马征服希腊是错误的选择D.军事征服无助于文化的发展6.图1为公元前7—前6世纪的希腊雕刻,图2为古代埃及公元前3千纪后期的雕刻。
观察两幅图片,可以推知()A.古代的雕刻艺术具有多元化特征B.古代希腊借鉴了埃及的雕刻艺术C.埃及的艺术风格完全被希腊继承D.埃及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主要源头7.古罗马是一个喜好战斗的民族,古罗马斗兽场就是为了满足那些喜好观看各种竞技的奴隶主而诞生的,参赛的双方不仅仅是奴隶对奴隶,还有奴隶对各种野兽,如果奴隶能够侥幸取胜,或许会一时声名远扬,但是一旦失败,几乎是没有活路的。
这反映了()A.罗马帝国的扩张具有历史必然性B.古罗马奴隶制下奴隶地位的悲惨C.古罗马社会的阶级矛盾难以调和D.罗马帝国的强大源于奴隶制繁荣8.古代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A.行省B.城邦国家C.神庙D.军事帝国9.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在叙利亚北部伊苏斯决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一、选择题
1.英国考古学家哈佛菲尔德说道:“有言道希腊教人为人,而罗马开化人类,这就是帝国的功业;而其采取的形式则是罗马化。
”这里对“罗马化”理解准确的
是()
A.先进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
B.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相比具有开创性
C.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存在一定继承性
D.罗马文化以其先进的法律影响世界
2.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③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3.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其扩展受到了()
A.地理环境的制约
B.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文明的吸引
C.民族交融的影响
D.统治者个人因素的引导
4.公元前6世纪,在伊朗高原兴起的帝国是()
A.赫梯帝国
B.亚述帝国
C.波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5.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率兵攻入埃及。
在其统治埃及期间,他曾模仿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日神阿蒙之子。
其做法旨在()
A.弘扬埃及的传统文化
B.利用埃及的信仰巩固自身统治
C.彰显对外战争的合法性
D.拉拢埃及贵族阶层以提升威望
6.罗马诗人贺拉斯曾说:“被征服者希腊反而战胜了征服者罗马,使粗野的拉丁民族迈向文明开化。
”其意在表明()
A.罗马并未实现对希腊的征服
B.希腊文化影响了罗马
C.罗马征服希腊是错误的选择
D.军事征服无助于文化的发展
7.奴隶制帝国的兴起源于文明的区域扩展。
埃及文明鼎盛时期,势力曾达到的流域是()
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D.恒河流域
8.下图反映了波斯帝国时期被征服者向统治者纳贡的情景。
尽管波斯发行了官方货币,但民众缴纳的主要是实物,包括粮食、牲畜和各种土特产。
这实质上反映了()
A.奴隶制政权的残酷掠夺
B.帝国境内商品经济的发达
C.战争频繁影响货币流通
D.统治者腐朽追求物质享受
9.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在叙利亚北部伊苏斯决战。
此后,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征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希腊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有利于()
A.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B.希腊文化的推广和东传
C.罗马帝国的兴起与扩张D.印度佛教的广泛传播
10.孔雀帝国君王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在统一了印度全境后,及时调整政策,宣扬仁爱与慈悲,主张宗教宽容,倡导非暴力。
这一政策 ()
A.推动了宗教世俗化
B.便利了佛教的传播
C.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D.体现了儒家仁爱观
11.在罗马的扩张过程中,被征服地区的军民俘虏成为奴隶的主要来源。
据史家李维记载,早在公元前396年罗马攻陷台伯河以北的维爱城时,执政官加米耳就曾把当地的自由居民贩卖为奴。
这一记载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
A.罗马奴隶制的发展
B.罗马帝国的建立
C.奴隶生活的悲惨
D.罗马军队的强大
12.英国考古学家哈佛菲尔德说道:“有言道希腊教人为人,而罗马开化人类,这就是帝国的功业;而其采取的形式则是罗马化。
”对材料中“罗马化”理解准确的是()。
A.先进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B.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相比具有开创性
C.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存在一定的继承性
D.罗马文化以其先进的法律影响世界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班超遣掾甘英穷临西海而还。
皆前世所不至,《山经》所未详,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
材料二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中印半岛海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以上材料均摘自《后汉书》
(1)材料一中班超派甘英“穷临西海”的目的何在?结果如何?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共同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希腊和罗马对世界的影响不同,而罗马帝国却是实现了帝国文化的罗马化,即世界化,故A正确;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都有一定的开创性,但希腊文化更具开创性和独特性,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继承关系,故C错误;罗马帝国对世界的影响并非其先进的法律,而是广泛的罗马文化,故D错误。
2.B
【解析】
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取代罗马共和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所以公元前27-395年是罗马帝国时期。
答案为B。
3.A
【解析】
由于尼罗河南部高山深谷的阻隔,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
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4.C
【解析】
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的波斯不断对外扩张,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5.B
【解析】
亚历山大“自称是日神阿蒙之子”的主要目的是拉拢埃及的社会各阶层,利用埃及人的宗教信仰来维系自身的统治。
6.B
【解析】
贺拉斯的话实际上是对希腊文化的赞颂。
征服希腊后,罗马人继承了希腊的文化遗产,使罗马人克服了“粗野”,进一步实现文明开化。
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7.B
【解析】
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
埃及文明鼎盛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故选B项。
8.C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被征服者纳贡缴纳的是实物,而非官方发行的货币,这说明当时的货币难以被认可,究其原因则是战争频繁,政局动荡,故C项正确。
9.B
【解析】
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故选B项。
10.B
【解析】
材料中“宣扬仁爱与慈悲,主张宗教宽容,倡导非暴力”的信息体现出阿育王推行文化宽容政策,而这一文化环境,自然有利于包括佛教在内的各种宗教的传播与发展,故B项正确。
“世俗化”“活跃……思想”由材料不能得出,排除A、C两项;从阿育王在位时间看,当时中国尚未与印度半岛进行交流,谈不上儒学对阿育王政策产生了影响,故D项与史实不符。
11.A
【解析】
材料中“扩张过程中,被征服地区的军民俘虏成为奴隶的主要来源”的信息表明,罗马的扩张把大量被征服地区的军民转化为奴隶,从而推动了当时罗马奴隶制的发展,故A项正确。
B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2.A
【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希腊和罗马对世界的影响不同,但罗马帝国实现了帝国文化的罗马化,即世界化,故A项正确;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都有一定的开创性,但希腊文化更具有开创性和独特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继承关系,故C项错误;罗马帝国对世界
的影响并非其先进的法律,而是更为广泛的罗马文化,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1)目的:出使大秦,与欧洲直接沟通往来。
结果:甘英受阻波斯湾,但了解了沿途的风土人情,奠定了中西交往的基础。
(2)汉朝和大秦都迫切希望直接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