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讲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1]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讲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1]](https://img.taocdn.com/s3/m/fa915e9c783e0912a3162ab4.png)
第十五页,共18页。
【解析】本题考查(kǎochá)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从时间信息 “1857年”可以判断之后新兴的产业应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产业,故选B。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业,在当时是旧 产业。而C、D两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业,排除。
第六页,共18页。
(4)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5)给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社会。有些人尤其是青少年沉 迷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还有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 (wénhuà)和有害信息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6)全球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也日益加剧,造成世界 更加动荡不安。
第七页,共18页。
取代(qǔdài)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他所描述的现
象反映了( )
A
A.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B.垄断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
D.国家全面干预科学研究
第十一页,共18页。
【解析】第一次技术革命生产经验起到主导作用。工具 机和蒸汽机的发明(fāmíng)主要是靠工匠的技艺和经验 的积累,科学原理只起到辅助作用。而电力技术革命, 各种电力技术主要都是在电磁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产生 的,都是以科学理论的突破为前导。
B.人口爆炸性增长
A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第十三页,共18页。
【解析】审题时应该注意时间,1750年后的两个世纪后,即 1950年。与古代相比,工业文明在方方面面都出现巨大的变 化,不能为古希腊人所理解。B项人口问题无法体现材料“什 么都不认识,什么都不理解”;C项错在时间,经济( jīngjì)全 球化加速在20世纪90年代而非50年代;D项过于单一,国际 交往问题无法体现材料“什么都不认识,什么都不理解”。故 答案为A。
高三历史《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同点
1.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同点
1.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同点
1.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第一次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 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第三次科技革命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⑶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在现 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趋 势: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 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学科间的 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 向发展。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同点
前提 资本 技术 自然 科学 取得 突破 性进 展 市场 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 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 初步形 成,扩大 了商品的 需求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资本 主义 制度 在世 界范 围内 确立
资本积 累和对 殖民地 的肆意 掠夺积 累了大 量资金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前提和条件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同点
3.都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同点
3.都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 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同点
3.都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 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科技革命,最终形成世界资本 主义殖民体系;
【创新设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学案 人民版

学案37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标要求] 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背景(1)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18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______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2.过程(1)18世纪60年代,瓦特制成了单动式蒸汽机。
(2)18世纪80年代,瓦特制成了联动式蒸汽机。
(3)19世纪三四十年代,________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
3.意义(1)使人类进入______时代。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3)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__________。
(4)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二、电气革命出现1.过程(1)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__________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电力开始带动机器。
(3)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日趋成熟。
2.意义(1)使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称为______革命。
(2)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生产力,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3)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______组织的形成。
(4)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1.产生与发展: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作用(1)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________社会开始出现。
(2)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历史备课教案范文

一、教案简介1.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与普及2.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内燃机和化学工业的兴起3. 第三次工业革命: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突破4. 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5. 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和互联网等重要的科技发明及其历史背景。
2. 认识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科技发明的原理及其历史意义。
2.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和互联网等重要科技发明的发展历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科技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蒸汽机的发明与普及教学要点:蒸汽机的原理及其发明背景;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蒸汽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第二节: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内燃机和化学工业的兴起教学要点:电力的发现和应用;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3. 第三节:第三次工业革命: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突破教学要点: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通讯技术的革新;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
4. 第四节: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教学要点: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互联网技术的关键突破;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
5. 第五节: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要点:科技进步对生产力的提升;科技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与问题。
六、教学内容6. 第六节: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教学要点:信息技术的定义及其发展;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过程;融合后的影响,例如电子商务的兴起。
7. 第七节:移动互联网与智能设备的普及教学要点: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原理及其发展;智能设备种类及其功能;移动互联网与智能设备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8. 第八节:大数据与的崛起教学要点:大数据的定义及其应用领域;的原理及其发展;大数据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背景 (1)、早期蒸汽机无法广泛使用
(2)、工业革命开始后,纺织业发展的需要
2、瓦特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
瓦特(1736-1819)是世界公认的蒸汽机发明家。18 世纪60年代,瓦特制成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 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80年代,又制造了 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机构,使往返的直线运动 转变为旋转运动。他的蒸汽机除了用作提水外,还 可以带动车、织布机等,能够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
爱迪生(1847—1931),美国著名发明大王,一 生完成了2000多种发明.从他用16岁发明自动 定时发报机算起,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发明, 其中包括电灯、留声机、发报机、电影、蓄电 池、打字机、水泥等。
1、互联网的诞生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虽然它是一个几层楼高的庞然大物,耗资巨大且功能 不够完善,但它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随后计 算机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电子管、 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 代。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 的发展,为互联网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材料三、伏特,意大利物理学家,发明第一块电池,伏 特作为电压单位,就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伏特发现, 把任何潮湿物体放在两个不同金属之间都会产生电流, 这一发现直接导致伏特在一年后发明了“伏特电池”,
这是世界上第一块电池
材料四、西门子是德国著名电学工程师。他对 皮克希发电机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完成了发电 机实用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发明。1867年他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实际可用的大功率发电机。
20世纪60年代,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处 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加紧了对信息科学技 术的研究和开发,直接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第11讲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精练)(解析版)

A.帆船
B.蒸汽机车
C.飞机
D.汽车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女演员 1830 年搭乘的“最高速度一每小时 30 英里(48 公里)……它的 运动也十分平稳”的新式交通工具是蒸汽机车,故 B 正确;帆船不是新式交通工具,故 A 错误;飞机发明 是在 1903 年,故 C 错误;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 D 错误。
6.(2016·海南卷)自 1962 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丁三代。即操纵型
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一轮复习·备战高考
2021 年高考·考点扫描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答案】D
【答案】D
【解析】第一阶段从图中可以看出是在原始社会时期,A 项不符合;第二阶段人类可以制作简单的工具, 应该是农业经济居主导,B 项错;第三阶段可以看出使用机械工具,应该是在工业革命后,加速人口的自 然流动,C 项错;第四阶段可以看出有了电脑,人类应该进入“信息时代”,进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产 业兴起即以服务业为主,故 D 正确。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中 “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说明知识与 科技的紧密结合性,这种现象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本题选择 D 项。A 牛顿经典力学是第一次 工业革命理论基础;B 是经典力学建立的基础;C 是运用经典力学原理,仍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2021 年高考·考点扫描
『高考一轮·考点扫描』
『真题剖析·逐一击破』
一轮复习·备战高考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历史备课教案范文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工业革命的起源1.1 目标:了解工业革命的起源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2 内容: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纺织业的机械化铁路和航运的发展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和环境的影响1.3 教学活动:观看工业革命相关视频分组讨论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实地考察博物馆或工业遗址第二章:蒸汽机的改进与发展2.1 目标:了解蒸汽机的改进及其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2.2 内容:瓦特蒸汽机的改进蒸汽机在纺织业和矿业的应用蒸汽机车和蒸汽船的发明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影响2.3 教学活动:制作蒸汽机模型并进行演示小组研究蒸汽机车和蒸汽船的历史第三章:纺织业的机械化3.1 目标:了解纺织业的机械化过程及其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3.2 内容:纺纱机的发明和改进织布机的发明和改进纺织业的机械化对劳动市场的变化纺织业机械化对全球贸易的影响3.3 教学活动:参观纺织博物馆或纺织厂观看纺织机工作的视频分析纺织业机械化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第四章:铁路和航运的发展4.1 目标:了解铁路和航运的发展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4.2 内容:蒸汽机车和铁路系统的发明蒸汽船的发明和应用铁路和航运对运输效率的提升铁路和航运对城市化和工业布局的影响4.3 教学活动:制作铁路和航运模型并进行演示小组研究铁路和航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参观铁路博物馆或航运遗址第五章: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和环境的影响5.1 目标:了解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和环境的影响。
5.2 内容:工业革命引起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和环境污染的关系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意识的兴起5.3 教学活动:观看工业革命对城市和环境影响的视频分析城市化和环境问题的案例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第六章: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技术革新6.1 目标:理解内燃机的发明及其对工业社会的深远影响。
6.2 内容:内燃机的原理和发明内燃机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内燃机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内燃机与能源转换的进步6.3 教学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内燃机模型观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演示视频讨论内燃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第七章:电力的发现和应用7.1 目标:掌握电力在工业革命中的重要角色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课时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 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述影响
20
世纪交通信号灯重
1903 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 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
第二课时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循着线索·理一理]
ppt精选
1
ppt精选
2
ppt精选
3
[由表及里·想一想] 1.为什么说瓦特制成蒸汽机不是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紧密 结合的产物? [提示] 瓦特制成蒸汽机是在早期蒸汽机基础上改良完成 的,因此不是依靠某种先进科学理论,而是依靠经验进行改良而 制成的,因此不是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③都是对前人探究成果的总结与升华
①主要在英国完成,代表人 ①多国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异
物是瓦特 ②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代表人物是爱迪生 ②在科学理论基础上发明产生
③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使人类进入电力时代
ppt精选
9
探究点二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已考史料·命出新意]…
史料 (摘自 2012 年全国卷 T40)1868 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
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
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 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
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城市面貌和人们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一)电脑与网络技术的发明
1.电子计算机研制和应用: :1946年美国,用于计 算炮弹弹道。
电子计算机经历了 、 、 和 四个发 展阶段,第五代新型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
2、意义: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
一 、“蒸汽时代”的到来 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㈡棉纺织技术的创新 ㈢瓦特改良蒸汽机 1、 原因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的需要。
和条件 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瓦特改良蒸汽机:18世纪80年代
3、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一 、“蒸汽时代”的到
来
使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四)、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 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自然力到蒸汽 2)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蒸汽轮船、蒸汽机车 3)促使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极大地提
19世纪以来的技术革命
指导意见
万能原动机与“蒸汽机时代”(瓦特)
技 术 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电气时代” 革 (法拉第、西门子、格拉姆、爱迪生等) 命
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
一 、“蒸汽时代”的到来 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8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9世纪中后期 ㈡棉纺织技术的创新 1、发明: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人力“珍妮机”
高了社会生产力; 4)生产关系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
级和无产阶级 5)世界格局: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
展,列强加紧在世界范围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初步形成 6)在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化进程开始,
用煤作燃料的蒸汽机是否能完全满足工业 发展的需要呢?它有没有弊端?
19世纪的欧洲
陈列在英国伦敦 科学博物馆内的瓦特 制成的第一台蒸汽机。
讨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 经济 • 工作 • 生活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二)互联网的积极影响
(1)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 步伐;
(2)改变工作方式,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工 作效率,增加乐趣;
(3)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扩大交往,网上购物网络聊天等。
互联网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三)面临的问题
(1)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2)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主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优势传输 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例 如:克林顿宣称:“当21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美国 的敌人已将战场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
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
且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如数据处理、设计实
验、自动控制、经营管理、信息传播、情报检索、 通讯联络、教学科研、广泛用于生产、办公、军事 等各个领域,走进家庭。
2.互联网的产生:1969年,90年代普及
互联网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1993年中国人开始接触 互联网,到2005年上网人数突破亿人,07年全球达到了 13.5亿.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
据材料分析,李约瑟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存在问题提出 了哪些疑问?
材料一: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 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 “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 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 瓦·博尔吉乌斯》)
(3)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上虚拟 世界,同时互联网上有害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 健康成长。
时间 10—15世纪
16世纪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欧洲
时间
中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远洋航海技术
宋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
元
划时代发展
明前期 远洋航海技术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18至19世纪中叶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明后期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清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瓦特蒸汽机
清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 并且只有原始型和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情确立是这样,那么中国 人又怎么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 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 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 世纪之间 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在理论和几何方法 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为什么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的涌现?中国的这些发现和发明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 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经被证明是形成 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 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从另一方面说,又是 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 容易得到应用?
体积过于庞大,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二 、电气革命的出现
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20世纪初
㈡电力的发明
⑴1831年(英)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 电机的理论原理
(2)1867年(德)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3)1873年(比)格拉姆制成最早具有商品价 值的直流电动机
(4)1882年(美)爱迪生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二 、电气革命的出现
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㈡电力的发明 (三)影响
(三)影响
1)电力使工业获得比蒸汽机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推 动电力工业和电气设备工业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2)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飞机、汽车
3)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4)生产关系: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 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材料二: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 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 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