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爱情故事的分析
历史趣谈揭秘西汉才女卓文君为何会被司马相如抛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西汉才女卓文君为何会被司马相如抛弃导语:卓文君是西汉时期有名的大才女!被封为中古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还是一位美貌如花的女子。
她不仅擅长音律喜欢弹卓文君是西汉时期有名的大才女!被封为中古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还是一位美貌如花的女子。
她不仅擅长音律喜欢弹琴,在文学上也很有文采,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才女卓文君吧。
才女卓文君生活在西汉时期的一个富商家庭,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
十六岁的时候她就嫁了人,生活美满幸福,可是后来丈夫不幸去世孤单的卓文君只能回到娘家居住。
一次偶然的机会文君认识了来卓家做客的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弹奏了一曲《凤求凰》博得了文君的爱慕。
两人一见如故,决定私奔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后来就有了卓文君与夫君一起卖酒谋生的故事了,卓文君果然是一个置钱财于身外的奇女子,她不慕名利与一无所有的司马相如开了一家小酒馆以此谋生。
这对才子佳人就这样相互扶持。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彻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他的才华得到了刘彻的欣赏,于是把他封为侍从官留在自己身边从此锦衣玉食风光无限。
发达后的司马相如马上就有了另寻新欢的想法,他写了一首十三字的书信与卓文君断绝关系。
卓文君是聪明的,一首《怨郎诗》让司马相如惊觉文君的才华是如此之大,最终她成功挽回了丈夫的心。
在那个黑暗的封建社会卓文君大胆的追求自己的爱情。
俗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是小编却认为卓文的“才”就是她的“德”啊!卓文君怨郎诗卓文君与夫君司马相如之间的爱情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可是他们的生活常识分享。
浅谈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

浅谈司马相如与卓⽂君的爱情浅论司马相如与卓⽂君的爱情————相如为何曾有休妻之意摘要:司马相如是⼀个俊雅倜傥的风流才⼦,他仪表堂堂、风度潇洒、多才多艺。
他以⼀曲《凤求凰》琴挑卓⽂君,暗⽰⾃⼰对卓⽂君⽆限的倾慕和热烈得追求,并最终赢得这位美⼥的芳⼼,⽽卓⽂君也背着⽗亲,与司马相如私⾃出奔,只为了和他长相厮守。
他俩在婚后度过了⼀段神仙眷侣的⽇⼦,⽇⼦虽然很清贫,却也豪情不减、吟诗做乐。
可是为什么后来在司马相如的才⽓受到汉武帝的重视并加以重⽤后,司马相如会写下令⼈不解的休妻纳妾书呢?⽽⼜看卓⽂君这位才思敏捷的美⼥是怎样⾯对和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的,最后赢得丈夫回⼼转意并与⾃⼰⼀起安居林泉的。
关键词:司马相如休妻卓⽂君《⽩头吟》我的家乡素来有“嘉陵江第⼀桑梓,司马相如故⾥”的美誉。
现在就让我来讲述家乡⽂化名⼈司马相如与卓⽂君的爱情故事。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是汉代著名的辞赋家。
他从⼩喜欢读书,也学过剑术,他因为景仰战国时代的蔺相如,所以改名为相如。
卓⽂君,⼀个家世显赫,美丽聪明,精诗⽂,善弹琴的⼥⼦。
她和司马相如的结合,是中国历史上的⼀段佳话。
⼈⼈都道是郎才⼥貌,可是事实并不是这么完美的,司马相如在⾃⼰功成名就之时,还是想要休掉和⾃⼰多年来同⽢共苦的⽂君的。
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这其中⼜是什么缘由呢?让我们来共同探索。
司马相如在梁王死之后,失去了依靠,只得回到⽼家。
可是由于家贫,⽆法维持⽣活,受到冷嘲热讽,真是世态炎凉。
幸好还有⼀个好友王吉,在临邛当县令。
司马相如来到了临邛,恰巧那⾥的富豪卓王孙备了宴席请客。
县令王吉和司马相如⼀起参加了宴会。
司马相如事先瞧见⼀位影影倬倬的⼥⼦躲在⽵帘后听琴,知道是卓⽂君。
就当场弹起⼀曲《凤求凰》,通过琴声,向卓⽂君表达了⾃⼰的求爱之情。
卓⽂君被司马相如吸引,⼀见钟情。
于是在⼀天夜⾥,背着⽗亲,私⾃去找司马相如。
他们⼀起回到成都,结了婚。
正当司马相如和卓⽂君沉浸在甜蜜的新婚⽇⼦⾥,卓王孙却暴跳如雷,发誓不给⽂君钱财。
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故事

“文君当垆,相如涤器”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爱情故事,发生在中国的四川省。
故事的主人公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两位都是中国古代的才子佳人。
卓文君是个聪明美丽的女子,她精通琴棋书画,尤其是诗词歌赋。
她的父亲是当地的富商,为她和她的兄弟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
然而,她的婚姻并不幸福。
她的丈夫去世后,她回到娘家,成为了一名寡妇。
与此同时,司马相如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在都江堰的一个酒肆里当佣工。
他的工作是洗涤酒器,因此“涤器”就成了他的绰号。
尽管他的生活很贫困,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
一天,卓文君听说司马相如有卓越的文才,便悄悄地来到都江堰,亲自探访他。
当她看到司马相如的贫困生活时,不禁为他感到惋惜。
她决定帮助他,于是她向父亲借了一笔钱,帮助司马相如从贫困中解脱出来。
司马相如感激不已,他决定以身相许,报答卓文君的恩情。
他们一起回到了卓文君的家,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卓文君的父亲并不喜欢司马相如,他觉得司马相如是个穷小子,不配娶他的女儿。
他试图阻止他们的婚姻,但卓文君坚决要和司马相如在一起。
最终,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所有人,包括卓文君的父亲。
他承认了他们的婚姻,并给予了他们一份丰厚的嫁妆。
从此以后,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一起研究诗词歌赋,一起经营家业。
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勇气和坚持。
他们面对困难时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和解决。
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历史趣谈司马相如的心是如何被妻子卓文君挽回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司马相如的心是如何被妻子卓文君挽回的
导语:说起司马相如,小编相信大家并不会觉得陌生,这位才子,不仅写的一首好诗,更曾经是朝中的要臣,权倾一时。
但是司马相如原来也是一个穷小子
说起司马相如,小编相信大家并不会觉得陌生,这位才子,不仅写的一首好诗,更曾经是朝中的要臣,权倾一时。
但是司马相如原来也是一个穷小子,他所得的成就与妻子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司马相如曾经却有意抛弃他的妻子。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司马相如抛弃卓文君前是这样的,据悉,司马相如家庭十分贫困,所以即使司马相如有再好的文采和满腔的政治抱负,却始终得不到赏识。
后来双亲去世,他记住在友人王县令家中。
卓文君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富翁,当时她父亲为了巴结王县令,于是宴请其到家中做客。
而司马相如就是这样和他的妻子认识的。
虽然郎有情,妾有意,但是卓文君的父亲怎么舍得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穷小子。
得不到父亲的同意,卓文君一气之下其私奔,将自己之前的东西卖掉,做起了小生意。
后来父亲还是心软了,将司马相如与女儿接回家中。
据悉,后来汉朝换了皇帝,司马相如靠老丈人和友人的帮助,终于如愿进了官场,得到了当朝的重用,一时春风得意。
而此时的司马相如有些飘飘然了,竟觉得卓文君配不上自己,有了抛弃妻子,另娶他人的想法,于是便写了一首诗派人送给妻子。
看到这首诗的卓文君心痛不已,给丈夫回了一首诗。
司马相如读到诗之后,深感惭愧,觉得自己对不起妻子。
于是便将妻子接到宫中。
司马相如虽有抛弃卓文君之意,但好在及时回头,令人欣慰。
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的信
生活常识分享。
是爱情,仍是骗局,新解卓文君与司马相如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在中国戏剧史上是一个传奇,很多后世的年轻人都把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之间的爱情奉若教科书般的经典爱情。
明代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在《古今杂剧.卓文君私奔相如》特别提到了卓文君为了爱情和司马相如私奔的情节,让后世人超级钦佩。
而清人舒位《瓶笙馆修箫谱》中有《卓女当垆》一剧,说卓文君认可和司马相如过穷困的生活,承包酒垆,随夫卖酒,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可是,历史和戏剧是有差距的,戏剧是要靠票房说话的,若是观众不能同意的话,再真实的戏剧也是失败的。
而我一再说过,本人的书不是讲戏剧的书,而是一本彻完全底的历史书,而历史书的最大作用是想尽可能的告知大家,历史的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而且还想让大家跟我一路试探,真相背后的寓意是什么样的?司马相如其人很多人都以为司马相如很穷,其实并非是如此。
司马相如,字长卿,四川成都人。
他年少时是一个比较上进的青年,虽然家中富裕,可是他不养尊处优,而是好念书,也爱击剑,是个文武全才的人,可是唯一的不足是他有点口吃(《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口吃而善著书。
”)。
他一开始的名字比较不靠谱叫犬子,很多人都以为这是父母怕他有灾给他取得奶名,因为中国人有传统,给孩子取个贱名容易成活。
其实不然,狗是五畜之一,在汉代时是一种招人喜爱的动物,取那个名字是长辈很怜爱司马相如的意思。
而司马犬子同志,显然不喜欢那个名字,他有个偶像,就是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物归原主,渑池会,将相和的故事深深地刺激了司马犬子,他立志要当了蔺相如那样的人,所以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司马相如。
而富裕的司马家给孩子买了个郎官当,后来在汉景帝做了个武骑常侍,这是个六百石俸禄的位置,不过那个工作并非轻松,要“常侍从格猛兽”,相当于汉景帝的保镖。
汉代时的皇帝大部份都好狩猎,都喜欢和猛兽格斗,所以能给汉景帝当保镖,可见司马相如并非柔弱之人,而是个武艺高强的人。
而且那个职业是个比较有前途的职业,纵观大汉王朝的历史,很多丞相并非正统的士人,而是皇帝身旁的下人,驾车的当上丞相的就有好几位。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

——《百家讲坛》王立群教授《百家讲坛》,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讲述史记汉武帝之《情变之谜》时,正式翻案司马相如爱情佳话,指司马相如对卓文君劫财又劫色,引发观众争论。
卓文君被劫财又劫色?对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直被人乐此不疲传颂的美好爱情,王立群教授认为,他们并非后世人们追求爱情自由的典型代表。
他以《史记》、《汉书》一些从未被关注的细节记录为佐证,指司马相如对卓文君追求是有预谋的劫才又劫色。
司马相如追求卓文君不只在民间被传为“凤求凰”佳话,成都人甚至封司马为“情圣”,与“诗圣”杜甫相提并论,以彰显其情感的伟大。
但王立群指出,司马迁《史记》和《汉书》,证明司马相如当时是用计骗取卓文君。
王立群认为,司马相如主子去世,辞官返故乡成都,家境贫寒,投奔临邛县令王吉,并制订财色两得的妙计。
县令王吉佯装恭敬,天天拜访相如,相如托病不见,王吉更显恭敬。
消息被人传扬,当地首富卓王孙中计,备宴款待两人,司马相如假装不愿去,席间弹奏《凤求凰》。
卓文君闻歌被打动,与其私奔,因生活窘迫,卓文君当垆卖酒,卓王孙没办法,只得送重金给他们。
此后司马相如生活安定。
以史书细节为翻案佐证虽然与民间传颂的佳话观点不同,但王立群教授认为,史书不细读以至历史被误读。
“历史真实的问题,谁也无法掩盖,真实发生的是第一历史,史书记载的是第二历史,主讲人只有深刻了解第二历史史书,才能更真实地还原第一历史。
”王立群正是通过《史记》和《汉书》细微的文字差异,佐证他还原的历史观点——“司马相如对卓文君劫才又劫色。
”不过说到底,这也只是王立群教授的一家之言,对于千古流传下来的《凤求凰》的故事,一表达了中国人民反抗封建婚嫁礼教的情绪,二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希冀。
对于传统典故,不宜仅以捕风捉影的史书遗留来“妄加揣测”。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王教授以史书点滴的记录为依凭,加以自己的观点对历史典故进行新的解读,其精神值得赞扬,但不应对不明之事进行全盘否定,尤其是典故,这就有违初衷了。
从《史记》探究司马相如的爱情阴谋

从《史记》探究司马相如的爱情阴谋摘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鲁迅先生对其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为司马相如在《史记》中立传,司马相如被誉为“汉赋四大家”之首,在文坛的地位举足轻重。
他还因为爱情故事被人誉为“情圣”。
但是真实的历史真的如此吗?这段姻缘,究竟是才子佳人的一见钟情,还是一场细思极恐的阴谋呢?本文通过《史记》等文献对这段史实进行分析,试图还原历史真相。
关键词:司马相如;卓文君;爱情阴谋;历史真相一、《史记》中的琴挑文君剖析1.王吉相邀《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但是县令王吉与他是好友,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于是司马相如来到临邛。
但是从县令王吉给他安排的第一个住所就让人疑惑不已。
《史记》记载:“相如往,舍都亭。
”都亭就是都邑中的传舍。
秦法中记载,十里一亭,郡县治所则置都亭。
既然是友人相邀,为什么不把他请到家里做客呢?不仅县令王吉没有解决这个不方便,还“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
”无疑给司马相如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按理来说,面对这样的礼遇,司马相如应该同样礼貌对待之,但是“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王吉以谦恭尊敬的态度天天去看望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后来一律谢绝。
司马相如越是谢绝,王吉越是恭敬,天天造访。
“缪为恭敬”体现了王吉的姿态,为什么要装出这副毕恭毕敬的姿态呢?显然这是为了做给外人看。
2.谢病拒往文章记载:“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
”临邛县有两位富商很想见识一下县令的贵客,“令有贵客,为具召之。
”,于是备下酒席,等待着司马相如的到来。
但是“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
”,在这里,司马相如又再次称病,这是文中第三次称病。
司马迁在文章开头就写司马相如以生病为由辞去官职,后来又以病推掉了王吉的相见,现在又如法炮制,而且司马相如学击剑,又担任武骑常侍,所以这个病,推脱之意大于真实情况。
相如窃玉的典故

相如窃玉的典故
相如窃玉,也称为“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爱情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才子司马相如和美女卓文君之间的爱情故事,其中“相如窃玉”是其中一个著名的情节。
据传说,司马相如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文人,但他的家庭很贫穷,生活很困难。
卓文君是一个富家千金,但她却对司马相如的才华深深折服,两人私下交往,并计划私奔。
但是,两人的私奔计划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司马相如并没有足够的钱。
为了实现他们的计划,司马相如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决定去偷卓文君家的玉器。
最终,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成功地实现了他们的计划,私奔了他乡。
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和勇气的赞赏,也表达了对财富和地位的反思和批判。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存在争议,但它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是巨大的,被广泛地传颂和传承,成为了中国文学和爱情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的分析云宗子爱情是一个常谈不衰的话题,而且似乎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从人类产生到现在一直在变化发展着。
同时也通过神话传说,戏剧,小说,诗词等各种不同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它的魅力,而且不同的角色可以给它穿上不同的外衣。
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它对我来说却毫无意义,也许是我情商太低,也一直不愿去了解它,知道最近听百家讲坛时听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才对这玩意儿有点好奇。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佳话,也是中国古代爱情的佳话,很具有典型性。
下面我们就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谈谈我个人对这个话题的理解。
首先先大致了解一下他们的爱情故事。
当官场失意的司马相如回到老家四川成都发现家里穷的叮当响时,收到了在临邛县做县令的好友王吉的邀请,于是这位相如兄二话没说就打道临邛县去沾老朋友的光,嘿你还别说这一去还真让他给出尽了风头。
首先安排他住到当时只有政府要员才有资格住的国营星级酒店,整天给他吃香的喝辣的王吉还每天要去拜访一下司马相如。
把司马兄养的白白胖胖,终于这位司马兄与王吉老兄沆瀣一气了。
他们听说这临邛县有很多富豪,卓王孙与程郑两家最为有名,于是二人决定吃他们一下。
但是没有机会怎么办呢?二人苦思冥想终于有办法了,二人打算联合起来演一出双簧。
于是相如老兄便假装不愿见王吉王县令。
但是王吉还是每天去看他,他越不想见王吉越爱往他家跑。
结果这王县长整天去探望一个不愿见他的人的消息就在临邛县传开了。
大家都好奇这是个什么人,我们的县令都这么三番五次的去见他他还不见。
当然作为地方富豪的卓王孙和郑程自然也就有耳闻了。
二人商量着要以请客的名义会会这位神秘人物,于是摆了好几桌丰盛的宴席请了好多陪客,结果倒好这位神秘人物尽然以生病为托词不愿普赴宴。
二人有点尴尬,这时坐着等候的王吉王县长突然站起来对大家说:“我去请他。
”于是王吉就到了司马相如的住处,请来司马相如。
宴会到一半的时候,王县令对司马相如说:“听说你琴弹得不错,要不你就露两手让大家开开眼界。
”这司马相如还假装推辞不肯弹,但是最后由于王吉和众人的哀求于是弹奏了一曲当时乃至后世都有名的流行情曲《凤求凰》这一弹满座皆惊。
这还不算,更重要的是这琴声被帘子内的卓家新寡的小姐卓文君听到了,这位卓大小姐就忍不住隔着帘子头看了一眼,结果一看就被司马相如给电倒了。
晚上就偷偷摸摸地去找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没想到他们的计划这么快就奏效了,这一弹竟然弹到了一个美女。
于是二话没说卷铺盖走人。
这在当时可是犯法的,没有经过国家相关婚姻法,也没有家长大人的同意,于是卓王孙可气坏了没想到赔了酒席又舍女,心一狠干脆什么都不给那俩混蛋,心里想连老子都不放眼里。
于是一分一厘钱财也没给他们,但是这两个家伙什么都不管,一路狂奔火速赶到成都。
就这样这个穷酸的草根成员司马相如就泡到了白富美的卓家千金卓文君。
但是这只是故事的开始,考验还在后头。
当二人回到司马相如的成都老家以后卓文君才知道这小子穷,家里啥都没有,但是卓文君并没有闹也没有玩抹脖子、喝药、挂房梁之类的游戏。
而是选择和这位穷鬼共同生活。
于是二人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走在了一起。
过了一段时间日子实在是没法过了,有一天可能是什么特殊日子,两个人突然想喝点酒但是又拿不出钱。
则么办呢?两个人想来想去就想到了把卓文君的貂皮大衣给拿出去当了,然后才换了点酒。
喝着喝着卓文君突然是嚎啕大哭。
她哭着对司马相如说:“你看我们俩过的这是什么日子,不如我们回我们临邛,到哪里再想想办法。
”司马相如一想也好反正那边有你老爸。
于是就痛痛快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二人又来到了临邛。
但是又不敢跟亲人开口要钱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但是还得生活啊,然后他们就想到了在临邛开个小酒馆。
两个人掏了掏腰包钱袋子都几乎是空的。
最后只好决定把载着他们南奔北跑的那辆马车给买了凑了点钱算是租了间小屋开了个酒馆。
司马相如打杂做工,卓文君也就当起了迎宾员兼服务员。
就这样二人在临邛开起了酒馆。
这位卓文君小姐在临邛可是大有名气,司马相如由于拐走了卓大富豪家的女儿也是赫赫有名。
结果,他们二人在临邛开酒馆的消息很快就在全县传开了。
不就这话就传到了卓王孙的耳朵里,卓王孙既羞又怒。
还是不想给他们财物,同族中有人就劝他说:“你这么大名声让女儿在外面买酒这恐怕不太好吗?况且女儿现在已经跟了司马相如你也不可能从司马相相如手里把她给抢回来。
也就是说不管怎么说他们可都是你的女儿女婿了。
这件事要是闹大的话可对你不利,不如给他门点儿钱让他们回去好好过日子。
”卓王孙一想“也对啊,我还得做生意呢,索性给他们些钱财让他们滚蛋,我也眼不见心不烦。
”于是就给了他们以前钱财和仆人让他们马上走。
于是两个人又回到了成都,后来司马相如这小子竟然走运了,他以前写的一篇文章《子虚赋》竟然到了汉武帝手中,汉武帝读后大加赞赏。
就诏他去做官。
卓文君不但没有阻拦他反而在经济,思想上大力支持他。
就这样他又一次走上了仕途。
后来这位司马兄也像其他的王公大臣一样飞黄腾达了就想找几个美女解闷,于是生了包二奶的想法并写了这么一封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位司马夫人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明白了丈夫的用意于是就回了一封:“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流水,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不过还好这小子还没到后世陈世美的份上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
后来由于自身身体方面的原因和汉武帝只把他看做一个文学侍从不重用他。
于是这家伙一撂挑子撅起屁股走了。
决定不再跟汉武帝这个最大的国企老板完了。
决定回成都和老婆孩子一起享天伦之乐。
这样这位司马兄又回到了成都,开始了平民生活。
可是没想到啊,这天有不测风云,这家伙竟得了糖尿病。
没多久就找阎王爷报到去了。
这就是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大致的的爱情历程,也是鼎鼎大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生命的终结。
讲述完了他们的爱情历程接下来我们看看他们爱情的特点。
一,两人的相互欣赏,尤其是卓文君对司马相如的欣赏。
当他透过帘子看到司马相如时就对这位全县人传扬的司马相如给征服了,对他已是倾慕不已。
这可以说是他们的之间能生出爱情火花的前提。
当然这也应该是所有爱情开始的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卓文君连夜去找司马相如,也是在这个前提下二人私奔。
同时司马相如如果不欣赏卓文君他也不会违反社会规则以自己的名声为代价与卓文君私奔。
二,能够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当卓文君跟着司马相如跑到成都时才发现这小子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穷得多。
有时候温饱都成问题。
但是卓文君并没有大发雷霆,也没有埋怨,更没有觉得自己被这小子骗了而要求分手。
相反而是与司马相如一起承担起料理家庭的工作而且他做的往往比司马相如多。
及时到后面想喝点酒而无钱买酒时也没有过多的怨恨。
后来还是她提出回临邛以及开酒馆这样的对策。
这如果放在当下那个女孩子被那个男孩子带回家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竟然吃了上顿没下顿,更谈不上什么宝马奔驰,高楼大厦情况就很难说了。
三,生活在现实中,两个人虽然是才子佳人的典范,但是两人都很实在,都知道自己的处境,于是在衣食无着落的时候能够放下大才子与千金小姐富二代的身段去做当事人认为最低贱的职业谋生。
四,相互理解,这一点应当是维持二人爱情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卓文君提出回临邛开店也是他考虑到司马相如的颜面问题。
当后来司马相如接到汉武帝的这个全国最大的董事长的聘书时卓文君不但没有阻拦反而在各方面大力支持他。
当然如果是他们刚回成都的那段时间倒还算合情合理。
但当时的他们虽比不上富豪也称得上小康了。
这就是说他们没有必要去挣那一官半职。
因为这一去不知恨何年何月才能共剪西窗烛。
而且汉武帝这个董事长可不好伺候整不好就让司马相如肩膀上的那颗酸枣挪挪地方。
但是卓文君知道这是丈夫的志向,应该支持他。
同时司马相如也很理解卓文君在他场如意后打算纳妾,他并没有一声不肯地去做而是写信试探妻子,但妻子表示出不满后他马上刹车。
五,尽力维护自己的爱情,这应是其爱情能够长久的关键。
一个人得到一样东西很难,但能够始终不渝的去维持它却很难,但是这两个家伙做到了。
虽没白头偕老但也很不错了。
六,保持相互的独立性,这里面我们看不到那一方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
我想这些应当是他们的爱情故事能够传唱千古的原因中比较重要的因素。
当然这只是本人观点。
对比上述爱情故事我倒觉得今天年轻人的爱情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开始海誓山盟。
一旦不想玩了那咋就拜拜。
看见对方更那个异性朋友走得近一些就认为是背叛了自己,就觉得犯了天大的错误,女方可能哭哭啼啼大发牢骚,难得可能唉声叹气气冲脑门。
甚至可能从那次起两个人做背向运动,于是越来越远,最后对不起拜拜我们不适合,有些人甚至已经结了婚了孩子都有了还要离婚。
这些情形当事人可能觉得是太在乎对方了,其实让局外人看有点滑稽。
你也不想想你是谁你有资格限制别的生活,限制别人的自由吗?现在的孩子连父母家人的话都当耳边风,别说你是他的男(女)朋友。
这在法理上都难以说通。
也许因为思想保守的缘故,这些观点具有落后性,但本人还是崇尚古人的爱情观。
最后“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