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1.小明这次作文,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大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内容适合老师作评语的一项是()A.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B.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C. 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D.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未名湖旖旎风光烘托出一种宽松的境界。

宽松是思维最松软的沃土,也是自信和力量的体现。

①宽松使人心态平和、凝神静思。

②有了松才不感到心理上的压力,才好自由探讨,才能依据事实得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科学结论。

③松是做学问的前提。

④有了松才能摆脱束缚,避免僵化,开拓创新,永葆学术青春。

A. ①②④③B. ③②④①C. ①③④②D. ②④③①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3.按要求填空。

______ ,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写梦里与妻子相见,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效果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韩愈《师说》中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构成对比的“古之圣人”对待从师态度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闻角[唐]章孝标边秋画角①怨金微②,半夜对吹惊贼围。

塞雁绕空秋不下,胡云著草冻还飞。

关头老马嘶看月,碛里疲兵泪湿衣。

馀韵袅空何处尽,戍天寥落晓星稀。

【注】①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表面有彩绘;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②金微:山名,即今阿尔泰山。

下列对本诗题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羁旅B.咏史C.边塞D.咏物对本诗评价适合的一项是______ 。

A.慷慨激昂B.雄奇瑰丽C.平实质朴D.深沉悲壮本诗围绕“闻角”展开,层层渲染,步步推进,请对这一写法加以赏析。

黄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黄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黄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11分)1. (4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

B . 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C . 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D . 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2. (2分) (2015高二上·永昌期中) 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A . 重阳节元宵节春节七夕节端午节B . 春节重阳节元宵节冬至清明C . 重阳节春节元宵节七夕节冬至D . 元宵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3. (2分) (2017高三上·徐州期中) 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A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 . 欲知别后思今夕,溪水东流是寸心。

4. (3分) (2017高三上·海安期中)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 . 《三国演义》故事起始阶段,刘备、关羽、张飞虽有英雄气度,能转战四方,但由于缺少具有宏观战略眼光的智谋之士,未能成就大业。

B . 《红楼梦》中,平儿心地善良,处事得体慎重。

2020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0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0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2)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写梦里与妻子相见,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构成对比的“古之圣人”对待从师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这次作文,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大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内容适合..老师作评语的一项是()。

(2分)A.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B.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C.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D.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未名湖旖旎风光烘托出一种宽松的境界。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宽松是思维最松软的沃土,也是自信和力量的体现。

①宽松使人心态平和、凝神静思。

②有了松才不感到心理上的压力,才好自由探讨,才能依据事实得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科学结论。

③松是做学问的前提。

④有了松才能摆脱束缚,避免僵化,开拓创新,永葆学术青春。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事实与价值①今天的知识人都知道“这是银元”是个事实判断,“银元是好东西”是个价值判断。

我们有时的确需要区分事实与价值,但不宜把事实和价值截然分开。

②要弄清楚事实和价值的关系,不妨从“事实”和“事情”的区别说起。

我们总是从静态说到事实的,事情却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

我们说发生了一起恶性事件,事情正在起变化,事情的经过一波三折,事情终于过去了。

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1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完成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昌龄《___________》)(2)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3)孔子在《卫灵公》中认为“志士仁人”面对“仁”时,要有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诗句不能体现“天地为庐”宇宙观的一项是()。

(2分)谢灵运《山居赋》里有“抗北顶以葺馆,瞰南峰以启轩。

罗曾崖于户里,列镜澜于窗前”之句,写出网罗天地于门户,饮吸山川于胸怀的空间意识。

中国诗人多爱从窗户庭阶,词人尤爱丛帘,屏、栏干、镜以吐纳世界景物。

这种移远就近,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天地为庐”的宇宙观已经成为我们的特色了。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减)A.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

B.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2)根据下文内容,选择最符合前后文逻辑关系的一项是()。

(3分)在某种程度上,电影及其内蕴的技术和视效,已经成为当代哲学思考存在、时间与空间以及真实虚构与信仰等关键概念的重要基点。

中国生产的不少系列电影暨视效大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在郭帆和《流浪地球》出现了,路阳和《刺杀小说家》也出现了,中国电影的技术和视效开始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思考虚拟现实及其哲学命题。

(节选自北青艺评·李道新《当技术和视效想思考》,有删改)①不仅很难令人真心认同其虚构的“人物”和“现实”②虽然也在忙于创造系列和建构宇宙③特别是在叙事与情感等方面多年存在的痛疾④但世界观的幼稚或价值观的敷衍⑤而且完全无法将其跟中国电影的“技术”和“哲学”联系在一起⑥以及急功近利带来的技术破绽或视效缺陷A.①⑤⑥③②④B.③①②⑥④⑤C.④②①⑥③⑤D.②④⑥③①⑤【答案】1.(5分)(1)孤城遥望玉门关从军行(2)却是旧时相识(3)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021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2021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最新】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新艺术丰子恺①世间盛传“新艺术”这个名词,浅虑的人,就在现在的新艺术与过去的旧艺术之间划了一条不可超越的界限,以为过去的都是无用的废物了。

其实并不如此。

艺术的分新旧,是仅就其表面而说的。

艺术的表面跟了时代而逐渐变相,现在的为新,过去的为旧;但“艺术的心”是永远不变的,这犹如人的服装因了各时代的制度而改样,或为古装,或为时装;但衣服里面的肉体是不变的。

脱去了衣服,古人与今人都是同样的人,无所谓古今。

同理,不拘泥其表面,而接触其内部的精神,艺术也是不变的,无所谓新艺术与旧艺术的。

②“艺术的心”不变,故艺术可说是“常新的”。

③大画家,是从自然获得深刻的灵感,而成就其为大画家的。

□□各人获得的情形不同,□□其表现的艺术样式也不同,□□绘画上就有种种的画派。

伟大广博的自然,具有种种方面。

从自然的形象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写实派”;从自然的色彩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印象派”;从自然的构成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了“表现派”。

各派时代不同,表现异样;但在对于自然的灵感这一点上,各派画家是相同的。

④现今的艺术界中,流行着表现派的画风。

有一班青年的艺人,以为表现主义是二十世纪的特产,这才适合于二十世纪新青年的精神;于是大家做了塞尚与马蒂斯的崇拜者。

提起笔来,就在画布上飞舞线条,夸弄主观,以为非此便不新,非新便不是二十世纪的青年艺术家了。

这是浅见。

他们没有完备健全的“艺术的心”,他们所见的是艺术的表面。

他们的艺术,犹如一个服装时髦而体格不健全的人。

这人无论如何讲究服装,终于妆不出好看的模样来。

反之,若先有了强健丰满的体格,则无论着何种服装,都有精神,正不必拘泥于老式与时髦了。

⑤这所谓体格,在艺术上便是“艺术的心”。

2020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

2020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

2020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2)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写梦里与妻子相见,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构成对比的“古之圣人”对待从师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这次作文,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大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内容适合..老师作评语的一项是()。

(2分)A.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B.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C.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D.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未名湖旖旎风光烘托出一种宽松的境界。

宽松是思维最松软的沃土,也是自信和力量的体现。

①宽松使人心态平和、凝神静思。

②有了松才不感到心理上的压力,才好自由探讨,才能依据事实得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科学结论。

③松是做学问的前提。

④有了松才能摆脱束缚,避免僵化,开拓创新,永葆学术青春。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答案】1.(1)衣带渐宽终不悔(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3)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2.(1)D (2)B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事实与价值①今天的知识人都知道“这是银元”是个事实判断,“银元是好东西”是个价值判断,我们有时的确需要区分事实与价值,但不宜把事实和价值截然分开。

②要弄清楚事实和价值的关系,不妨从“事实”和“事情”的区别说起。

我们总是从静态说到事实的,事情却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

我们说发生了一起恶性事件,事情正在起变化,事情的经过一波三折,事情终于过去了。

上海模考题真题-黄浦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测试题

上海模考题真题-黄浦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测试题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学员编号:年级:高三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学科组长签名及日期教务长签名及日期课题黄浦区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测试题授课时间:年月日备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考点及考试要求教学内容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说园(节选)(1)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入寻味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细看才像。

九狮山亦然。

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竟寓鸳鸯之意。

奈何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惟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如做着大广告,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风景。

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

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梅园、网师园,都可顾名思义,园内的特色是白皮松、梅、水。

尽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

亭榭之额真是赏景的说明书。

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人临其境,即无荷风,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思。

而对联文字之隽永,书法之美妙。

更令人一唱三叹,徘徊不已。

镇江焦山顶的别峰庵,为郑板桥读书处,小斋三间,一庭花树,门联写着“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

游者见到,顿觉心怀舒畅,亲切地感到景物宜人,博得人人称好,游罢个个传诵。

至于匾额,有砖刻、石刻,联屏有板对、竹对、板屏、大理石屏,外加石刻书条石,皆少用画面,比具体的形象来得曲折耐味。

其所以不用装裱的屏联,因园林建筑多敞口,有损纸质,额对露天者用砖石,室内者用竹木,皆因地制宜而安排。

住宅之厅堂斋室,悬挂装裱字画,可增加内部光线及音响效果,使居者有明朗清静之感,有与无,情况大不相同。

当时宣纸规格、装裱大小皆有一定,乃根据建筑尺度而定。

(2)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

曲直自如。

画家讲画树,要无一笔不曲,斯理至当。

曲桥、曲径、曲廊,本来在交通意义上,是由一点到另一点而设置的。

4-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上海市各区语文二模题目分类-说明文阅读-答案

4-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上海市各区语文二模题目分类-说明文阅读-答案

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上海市各区语文二模题目分类四、现代文阅读(说明文)答案目录【黄浦区】 (1)喵星人的“野猫心” (1)【崇明区】 (2)“黑科技”为“双十一”快递提速 (2)【宝山区】 (2)座次移转 (2)【浦东区】 (2)从“尔滨”存冰有道看科技保温妙招 (2)【长宁区】 (3)想保暖真不是靠硬堆层数 (3)【虹口区】 (3)名山不在高 (3)【金山区】 (3)故宫斗拱的力与美 (3)【静安区】 (4)满天繁星中,哪一颗是华夏先民“岁首星” (4)【闵行区】 (4)辣椒的魔力 (4)【普陀区】 (5)林茶互生人地和谐 (5)【青浦区】 (5)科学认识晴空颠簸 (5)【松江区】 (5)原来大脑“不睡觉” (5)【徐汇区】 (5)数爪子,真的能区分龙和蟒吗? (5)【黄浦区】喵星人的“野猫心”(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5分)11.(6分。

各3分)⑴家猫和野猫具有同样的野性。

⑶猫没有被人类驯化,反倒学会了与人相处。

12.(3分)D113.(6分)第⑨段说明猫会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人的同情和喜爱,更好地解释了前文猫虽然保持着野性,但为了食物,它们还是愿意与人相处(3分);也解释了野性十足的猫让人爱怜的原因,进一步说明猫没有被人驯化,回答了第⑦段的问题,为第⑩段提供依据(3分)。

【崇明区】“黑科技”为“双十一”快递提速(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6分)11.(4分)快递公司快递员12.(1)(6分)①智能AR眼镜助力快速正确分拣出库②包裹分析系统助力破损检测及时止损(2)(3分)三大科技在快递中的运用是按照从快递分拣出库,到快递站点包裹破损检测,再到快递员配送,是按照主要快递物流环节来写,这些环节之间存在先后顺序,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所以不能互换。

13.(3分)C【宝山区】座次移转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6分)10. (2分)C11.(6分)(1)“外”座常常是上菜的位置,坐在外侧的人有时还要兼职店小二(2分)(2)亲疏尊卑(1分)(3)平等(1分)圆桌没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不分正位、侧位,削去了人与人之间的贵贱高低(2分)12. (3分)B13.(5分)⑨⑩(1分),此段文字说明了“圆桌会议”的起源以及开创性的意义(创造了理想公平的世界)(2分);进一步说明第⑨段圆桌彰显平等原则(或承接第⑨段最后一句说明国际国内的一些谈判使用“圆桌会议”这一方式)(1分),也与第⑩段“宋江最终没有成为亚瑟王”相呼应(或也说明了第⑩段“宋江最终没有成为亚瑟王”的原因)(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浦区2013年高考模拟考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新艺术丰子恺①世间盛传“新艺术”这个名词,浅虑的人,就在现在的新艺术与过去的旧艺术之间划了一条不可超越的界限,以为过去的都是无用的废物了。

其实并不如此。

艺术的分新旧,是仅就其表面而说的。

艺术的表面跟了时代而逐渐变相,现在的为新,过去的为旧;但“艺术的心”是永远不变的,这犹如人的服装因了各时代的制度而改样,或为古装,或为时装;但衣服里面的肉体是不变的。

脱去了衣服,古人与今人都是同样的人,无所谓古今。

同理,不拘泥其表面,而接触其内部的精神,艺术也是不变的,无所谓新艺术与旧艺术的。

②“艺术的心”不变,故艺术可说是“常新的”。

③大画家,是从自然获得深刻的灵感,而成就其为大画家的。

□□各人获得的情形不同,□□其表现的艺术样式也不同,□□绘画上就有种种的画派。

伟大广博的自然,具有种种方面。

从自然的形象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写实派”;从自然的色彩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印象派”;从自然的构成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了“表现派”。

各派时代不同,表现异样;但在对于自然的灵感这一点上,各派画家是相同的。

④现今的艺术界中,流行着表现派的画风。

有一班青年的艺人,以为表现主义是二十世纪的特产,这才适合于二十世纪新青年的精神;于是大家做了塞尚与马蒂斯的崇拜者。

提起笔来,就在画布上飞舞线条,夸弄主观,以为非此便不新,非新便不是二十世纪的青年艺术家了。

这是浅见。

他们没有完备健全的“艺术的心”,他们所见的是艺术的表面。

他们的艺术,犹如一个服装时髦而体格不健全的人。

这人无论如何讲究服装,终于妆不出好看的模样来。

反之,若先有了强健丰满的体格,则无论着何种服装,都有精神,正不必拘泥于老式与时髦了。

⑤这所谓体格,在艺术上便是“艺术的心”。

何谓“艺术的心”简言之,就是前述的“灵感”。

⑥艺术创作的时候,必先从某自然中获得一种灵感,然后从事表现。

全无何等灵感而动手刻画描写,其工作不成为艺术,而仅为匠人之事。

倘学画的人只知多描,学诗的人只知多作,而皆闲却了用心用眼的功夫,其事业便舍本而逐末,而事倍功半了。

在艺术创作上,灵感为主,而表现为从;即观察为主,而描写为从;亦即眼为主而手为从。

故勤描写生,不如多观自然;勤调平仄,不如多读书籍。

胸襟既广,眼力既高,手笔自然会进步而超越起来。

所以古人学画,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训话。

可知艺术完全是心灵的事业,不是技巧的功夫。

西洋有格言道:“凡艺术是技术;但仅乎技术,不是艺术。

”⑦仅乎技术不是艺术,即必须在技术上再加一种他物,然后成为艺术。

这他物便是“艺术的心”。

有技术而没有“艺术的心”,不能成为艺术;有“艺术的心”而没有技术,亦不能成为艺术。

但两者比较起来,在“人生”的意义上,后者远胜于前者了。

因为有“艺术的心”而没有技术的人,虽然未尝描画吟诗,但其人必有芬芳悱恻之怀,光明磊落之心,而为可敬可爱之人。

若反之,有技术而没有艺术的心,则其人不啻一架无情的机械了。

于此可知“艺术的心”的可贵。

⑧日本已故文学家夏目漱石在其《旅宿》中有这样的话:“诗思不落纸,而铿锵之音,起于胸中。

丹青不向画架涂抹,而五彩绚烂,自映心眼。

但能如是观看所处之世,而在灵台方寸之镜箱中摄取浇季溷浊之俗世之清丽之影,足矣,故无声之诗人虽无一句,无色的画家虽无尺缣,但其能如是观看人生,其能解脱烦恼,其能如是出入于清净界,以及其能建此不同不二之乾坤,其能扫荡我利私欲之羁绊——较千金之子、万乘之君、一切俗界之宠儿为幸福也。

”⑨这里所谓“解脱烦恼”、“出入于清净界”、“建此不同不二之乾坤”、“扫荡我利私欲”诸点,皆“艺术的心”所独到的境地。

艺术的高贵的超现实性,即在于此。

高尚的艺术,所以能千古不朽而“常新”者,正为其具有这高贵的超现实性的原故。

⑩故研究艺术,宜先开拓胸境,培植这“艺术的心”。

心广则眼自明净,于是尘俗的世间,在你眼中常见其为新鲜的现象;而一切艺术,在你也能见其“常新”的不朽性,而无所谓新艺术与旧艺术的分别了。

1.“艺术的心”在文中的意思和表现的特点分别是和。

(2分)2.依据文章的意思,填入第③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然而而且因此B.如果那么所以C.假使那么于是D.但是因而所以3.简析第④段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

(3分)4.对“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凡艺术作品,是以技术为支撑的。

B.画家只有技术,其作品不一定是艺术。

C.“艺术的心”是由技术到艺术的桥梁。

D.在“人生”的意义上,“艺术的心”比技术重要。

5.第⑧段作者引述夏目漱石的话是为了。

(2分)6.结合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述“无所谓新艺术与旧艺术的分别”的。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2分)离我太远了,皮兰冯骥才①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地方从来没听人说过,去了之后却永难忘怀,这个地方就是皮兰。

②对我来说,它实在太远;我在“远东”,它藏在地球西边亚得里亚海最上端那个海湾,好像掖在欧洲的胳肢窝里,皮兰就在这天涯海角似的地方。

③这个只有四千多人的小小的中世纪的古城,密集着层层叠叠两三层的小楼,全是雪白的墙和砖红色的尖顶。

如果艳阳高照,白墙更白;一场雨后,红顶瓦变为深红——再给湛蓝、深郁和辽阔的大海一衬,色彩分外独特又鲜艳。

这时,偶尔飞来几只极黑的乌鸦,醒目地落在屋顶或烟突上。

如此的景象,叫谁看了不醉?④皮兰就像大地鲜亮的舌尖,伸进大海,舔弄着无穷而清凉的碧涛。

⑤走进皮兰,不像进什么名城,心理上会有意无意做点准备。

在皮兰海边散着步,边走边看海上的美景,不经意就走到它城中心的广场上。

欧洲的广场无论大小,四周的建筑都是城市的门面。

皮兰的门面可没有花团锦簇般的大厦,一律是墙面斑驳甚至是破损的老楼,然而它们简朴、素雅、沉静,像中世纪的农夫农妇、工匠市民平和地站在那里;铺满广场的石板石钉早已磨得光亮,像铁的;一些长长的石条凳围着广场放了一圈,人们三三两两坐在上边消闲,一看便知是本城的百姓;两个女孩儿坐在那里逗狗;一位老妇人抱着婴儿晒太阳,旁边坐着个老头,舒舒服服打着瞌睡;一群男子在下棋,其中一个中年男人穿着很漂亮的海员制服,帽檐却斜着。

年轻的父亲在教他的孩子学步,孩子乍着胳膊摇摇晃晃走在前边,父亲笑呵呵跟在后边,走着走着,情不自禁地和孩子走的姿态一样了。

⑥皮兰湾很静,适合扬帆出海,这里有桅樯如林的小码头。

皮兰的海水比矿泉水还干净;海边的岩石上常常会悠闲地躺着一些沐日的泳装女子,粗粝的石块和光嫩的皮肤强烈地对比着;海鸥们常常在海面上自在地飞掠盘旋。

⑦偶尔能看到一两个背包的旅行者站在旁边贪婪地拍照。

⑧皮兰的地标是在城中鹤立鸡群般高高耸起的尖顶的钟楼,它叫人想到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钟楼,只是更简约更古朴一些。

皮兰历史上曾属威尼斯王国管辖。

广场立着一块石头旗桩,上边刻着的年号是1466,它是威尼斯王国时代的遗物吧。

在威尼斯统治的漫长的五百年里,它骨子里已浸入太多意大利人的气息与气质。

尤其是对历史的态度。

街头巷尾处处可以看到历史的见证。

一棵与一根石柱死死缠成一体的古藤,东一块西一块有刻痕的建筑残石,多半已经锈烂在土里的铁锚……没人去动它们。

让它们以历史的原状存在。

城中还有些中世纪的残垣断壁,更是地面上的文物。

用不着标明“文保单位”,也被人们当做“沉默的老者”备受尊崇地活在人间。

比如一座中世纪的修道院,早已荒芜,仅存中庭,只有一些残损的雕像或兽头放在廊子上,其他空空如也;人们把庭院打扫干净,却任由野草丛生,播放一些古典音乐——用音乐唤起的想象与情感装满它。

这不是意大利人擅长做的事吗⑨没有人去拙劣地添油加醋,或者去涂脂抹粉“打造”它。

历史是不需要加工的。

⑩无形的音乐是一种灵魂。

古典音乐是历史的灵魂,皮兰人用它来轻轻唤醒历史。

早在17世纪这里诞生了作曲家和小提琴家塔替尼。

皮兰人在塔替尼去世二百年时,仍然怀念他,以他为荣,便制作一尊雕像放在广场的中心。

真正的雕像都是为了一种精神,不是城市广告。

最深厚的皮兰还是在城中往复回绕的哥特式的老街老巷里。

今天的皮兰没有为了“扩大旅游经济”而去放大街道尺度。

老墙老屋老门老窗一切依旧,房中的生活设施却正在“现代化”。

他们依旧在窗口伸出杆子晾晒衣服,依旧在窗框上挂满花盆,让五颜六色的花朵镶在阳光射入室内的地方;然而,钻进一些地下室地洞似的小门,里边艺术家工作室的照明、通讯与生活设施却十分现代。

这些艺术品店很少出售千篇一律乏味的旅游商品,多是艺术家富于个性的创造。

他们尊重历史,却又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是一个劲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上拼命挤奶。

这样的文化才是真正活着的。

只可惜它离我太远了,皮兰。

7.第③段作者是怎样描写古城景物的(3分)8.辨析第⑤段画线句不同语序的表达效果。

(2分)(1)原句:走进皮兰,不像进什么名城,心理上会有意无意做点准备。

(2)改句:走进皮兰,心理上会有意无意做点准备,不像进什么名城。

9.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和第⑦段。

(3分)10.联系上下文,对第⑧段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6分)A.对简约古朴钟楼的生动形象描写,引发了对威尼斯统治时期的遥想。

B.借助对广场上旗桩的描绘,感受皮兰人骨子里的意大利气息和气质。

C.运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石柱古藤、建筑碎石、生锈铁锚的原状存在。

D.由皮兰“沉默的老者”备受崇敬活在人间,反思中国对文物的态度。

E.“用音乐唤起的想象与情感装满它”,呈现皮兰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F.优美形象的语言,富有理性的思辨,充分感受皮兰真正活着的文化。

11.第段画线句的含义和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是。

(3分)1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末段加以评析。

(5分)(三)默写。

(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白露为霜。

(《诗经·国风·秦风》)(2)虎鼓瑟兮鸾回车,。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4),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5)景翳翳以将入,。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孟子》二章)(7),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8),满川风雨看潮生。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

(8分)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梅尧臣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

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

飘英尚有游蜂恋,着子①唯应谷鸟知。

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

注释:①着子:结子,这里指果实。

14.与标题中“披谢”相呼应的词语是。

(1分)15.简析画线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的用意。

(3分)16.从虚实相生的角度,赏析颔联和颈联,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