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
《磁场》教案-最新公开课

《磁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及地磁场的南、北极.二、能力目标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三、德育目标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磁场、磁感线、地磁场●教学难点磁场和磁感线的认识.●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条形、蹄形磁体,铁、钴、镍片,铁屑,钢针,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微机,大头针,铁架台,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有些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自己准备),小磁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磁体的许多磁现象,下面我们把磁针拿到一个磁体的附近,它会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先猜猜,再做,最后讨论,说出结论.同学们通过猜和做后,热烈地讨论,可能提出“场”(预习结果,可学生说不清什么叫场).[生甲]小磁针偏转,不再指南北了.[生乙]拿开磁体,小磁针恢复了原来的指向.[生丙]小磁针受到了磁体的吸引力.[生丁]小磁针受到了磁场力的作用.[师]两位同学一位说小磁针受到磁体的吸引力,一位说小磁针受到磁场的力的作用,到底是哪个?小磁针和磁体并未接触.我们看屏幕(用微机展示关于磁场的课件,在磁场周围时隐时现一些小人,小人都说:“我们是场,是我对磁针发生了作用,但你们看不见,摸不着我.”)我们知道了“场”.那么,虽然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却可以根据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认识它,能举出例子吗?学生们在讨论:[生甲](通过讨论)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生乙]电流使灯丝发光.[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场,谁来说什么是磁场?[生甲]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物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二)磁场[板书]1.磁场[板书][师]现在我们把条形磁体用布包上,判断它的磁极.[生甲]把条形磁体悬挂起来,指南的是南极,指北的是北极.[生乙]拿小磁针靠近条形磁铁的一端,与小磁针北极相吸的是南极,另一端是北极.[师]同学们的办法很好,那么我们把小磁针放到磁体周围将会是什么样?学生们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周围,观察并讨论.[生甲]小磁针不指南北,指不同的方向.[师]从实验中我们感觉磁场好像很复杂,看投影[课本图—6],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在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那点磁场的方向,那么,我们可以在磁场中放入许多小磁针,它们的分布情况和北极所指的方向就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出磁场的分布情况,我们用铁屑代替小磁针来做做看.说出你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生甲]在一块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一些铁屑,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上,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生乙]观察到铁屑在磁场的作用下转动,最后有规则地排列成一条条曲线.[师]铁屑的分布情况可以显示磁场的分布情况,因此我们可以仿照铁屑的分布情况,在磁体的周围画一些曲线,用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的情况,科学家把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你们思考讨论一下,磁感线是什么?怎样理解它?2.磁感线(magnetic induction line)[板书][生甲](讨论得出)在磁体周围画一些带箭头的曲线,使任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该点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它们可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生乙]磁感线只是帮助我们描述磁场,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生丙]磁感线在磁体周围的整个空间里.[生丁]磁感线实际不存在,而磁场存在.[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说明同学们真正理解了磁感线.既然可以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磁场又有方向,那么我们看课本图—7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的磁场分布,说出磁感线应该从N极指向S极,还是应该相反?并标出图—8.[磁场方向是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它总是从磁体N极出发到磁体S极]教师巡回检查学生们标的情况.[师]同学们都标出来了.我们认识了磁场并知道磁场的方向和用磁感线描述磁场分布情况.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生甲]为什么指南针能指南北?[生乙]地理的南极和北极是不是在我们指的南北方?[生丙]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一致吗?[师]要想知道这些我们来看屏幕(展示课件,显示地磁场的存在和地磁感线的指向及分布,说明地磁场的情况,并介绍地磁场的有关史料),看完后回答上述问题.[生甲]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地磁场.[生乙]地磁场的形状跟条形磁体的磁场很相似.[生丙]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生丁]地磁场使小磁针指南北.[生戊]地磁场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所以小磁针南极指南、北极指北.(三)地磁场(geomagnetic field)[板书][师]磁有磁性,地球有磁性我们都知道了,可生活中有些磁性材料,如磁卡、录音带、钢、铁,它们原本没有磁性,它们在磁体与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磁化.(四)磁化(magnetization)[板书]三、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磁体、磁极、磁场、磁感线和地磁场.四、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参考答案:1.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发到S极,磁场方向是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2.地球上指南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是地理的北方;地球的地磁北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因为磁体周围磁场方向总是从N极到S极,因此图—9的下端是地磁北极,上端是地磁南极.而指南针静止时,N极总是指向北方,指南针N极指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相同.因此,图—9的下端是地磁北极,它应该位于地理南极附近.3.指北的那端是N极.这个实验难点是按扣在针尖上的平衡问题.也可以把经过磁化的铁钉(或缝衣针等物体)放在小块塑料泡沫(或小纸船)里,让它浮在水面上,铁钉一定是指向南北方向.4.磁体的应用有很多,如磁钉、磁性门吸、铅笔盒、擦外层玻璃用的刷子等等.五、板书设计磁场1.磁场2.磁感线3、地磁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磁现象 磁场》电与磁(第2课时磁场)

当堂测评
1.[2019·河北承德]如图所示,一条形磁铁周围放着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甲、
乙、丙、丁,这四根磁针静止时 N 极指向画错的是(磁针的黑端表示 N 极)( C )
A.甲
B.乙
C.丙
D.丁
2.[2018·江苏苏州]在探究蹄形磁体周围磁场的实验中,老师将玻璃板平放在 磁体上,并均匀地撒上一层铁屑,轻敲玻璃板,铁屑就会有序地排列起来,如图。 对实验中有关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
7.[2018·江苏淮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司南是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一种指南针, 如图甲所示,它由青铜盘和磁勺组成,磁勺放置在光滑青铜盘的中心,可以自由 转动。古文《论衡·是应篇》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司南 的作用,放在地上,它的勺柄静止时指向南方。磁勺能够指示方向,是利用了地 磁场对磁勺的作用。
6.[2018·广东广州]将缝衣针磁化后,与其他器材组成图 1 所示的小指南针, 当它静止下来后,针尖指北,如图 1,则针尖是 N 极,请在图 2 中标出地磁场的 磁极以及磁感线方向。
【解析】 缝衣针磁化后可以看作为小磁针,静止时,N 极应指向地磁南极(即 地理北极),所以针尖是小磁针的 N 极;磁感线从地磁北极出发,指向地磁南极, 且小磁针静止时 N 极的指向与经过该点的磁感线方向一致,如图所示。
A.磁体周围的磁场是真实存在的 B.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而虚拟的封闭曲线 C.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D.地面上的指南针 N 极总是指向地理的南极
【解析】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是真实存在的,故 A 说法正确;磁感线 是为了形象描述磁场的分布而引入的物理模型,是虚拟的封闭曲线,故 B 说法正 确;根据奥斯特实验可知,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故 C 说法正确;地球是一 个大磁体,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相反,所以指南针静止时,指南针的 N 极指向地磁的南极即地理的北极,故 D 说法错误。选 D。
《磁场 磁感线》PPT课件

三、安培定则
直线电流
新知讲解
三、安培定则
直线电流
(立体)图
横截面(俯视)图
纵截面(平视)图
新知讲解
三、安培定则
直线电流
安培定则:
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
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新知讲解
三、安培定则
环形电流
新知讲解
三、安培定则
环形电流
安培定则:
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 说明:__________
。
新知讲解
一、电和磁的联系
实验二:磁体对电流的作用力
导体棒由静止变为运动
实验证明:磁体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新知讲解
一、电和磁的联系
实验三:电流对电流的作用力
通电导体棒相互吸引(排斥)
实验证明:电流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新知讲解
一、电和磁的联系
磁体
电流
电流
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轴线上磁
感线的方向。
典例探究
如图,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磁针的N极指向哪里?
典例探究
如图,一束带电粒子沿水平方向平行的飞过磁针上方时,磁针的N极向纸
内偏转,则这束带电离子可能是(
A.向右飞行的正粒子束
B.向左飞行的正离子束
C.向右飞行的负粒子束
南
北
_____极和____
同名磁极相互_____
极 排斥
排斥
同种电荷相互_____
吸引
异种电荷相互_____
吸引
异名磁极相互_____
新知讲解
一、电和磁的联系
高中物理磁场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磁场知识点总结
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是指物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理现象,具有磁性的物体会在其周围形成磁场。
磁场的表示:磁场可以用磁力线来表示,磁力线是从磁南极指向磁北极的曲线。
磁场的性质:
磁场是无源的,即不存在磁单极子。
磁场是有方向的,磁力线的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
磁场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磁场的产生:
电流产生磁场:通过电流流过导线时,会在导线周围产生磁场,其方向由右手螺旋定则确定。
磁化产生磁场:某些物质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可以磁化,形成磁体,产生磁场。
磁场的力学效应:
洛伦兹力:磁场中的带电粒子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其大小和方向由洛伦兹力公式确定。
磁场对导线的作用力: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会受到磁场的作用力,其大小和方向由洛伦兹力公式确定。
磁场的应用:
电磁感应:磁场的变化可以引起电磁感应现象,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磁共振:磁场的作用可以使原子核发生共振现象,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医学技术。
磁力对物体的作用:磁场可以对磁性物体产生吸引或排斥力,应用于电磁铁、磁悬浮等技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3册 《磁场 磁感线》课后习题

磁场磁感线1.(北京高考)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进一步研究表明,地球周围地磁场的磁感线分布示意如图。
结合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场的南、北极不重合B.地球内部也存在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C.地球表面任意位置的地磁场方向都与地面平行D.地磁场对射向地球赤道的带电宇宙射线粒子有力的作用C [由“常微偏东,不全南也”和题图知,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场的南、北极不重合,地磁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因此地球内部也存在磁场,故选项A、B的说法正确。
从题图中磁感线的分布可以看出,在地球表面某些位置(如南极、北极附近)磁感线不与地面平行,故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
宇宙射线粒子带有电荷,在射向地球赤道时,运动方向与地磁场方向不平行,因此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故选项D 的说法正确。
]2.在地球赤道上空有一小磁针处于水平静止状态,突然发现小磁针N极向东偏转,由此可知( )A.一定是小磁针正东方向有一条形磁铁的N极靠近小磁针B.一定是小磁针正东方向有一条形磁铁的S极靠近小磁针C.可能是小磁针正上方有电子流自南向北通过D.可能是小磁针正上方有电子流自北向南水平通过C [掌握小磁针的N极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同,S极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下列关于磁感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磁感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B.磁场中任意两条磁感线均不可相交C.铁屑在磁场中的分布所形成的曲线就是磁感线D.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指向磁体的S极AB [对磁感线概念的理解和磁感线特点的掌握是关键。
]。
九年级物理《磁现象 磁场》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磁现象磁场》说课稿
本节课的学法是以实践为主导,通过实验演示来归纳总结物理观点和规律。
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师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如“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同时,对于生活中常见的记录磁信息的物品,教师通过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较弱,有些探究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四、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包括磁体的吸铁性、指向性、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磁感线和地磁场等。
其中,重点是初步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磁体的吸铁性和指向性。
难点则是理解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磁感线。
通过实验演示和归纳总结,让学生深入理解磁现象和磁场的本质,并认识到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说教学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了解磁体的吸铁性、指向性、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磁感线和地磁场等知识。
同时,学生能够初步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并理解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磁感线。
通过实践操作和归纳总结,学生能够掌握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视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物理必修三 13.1《磁场 磁感线》

13.1磁场磁感应线一、教材分析《磁场磁感应线》是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三章第1节的内容。
全文以“指南针”导入,按“电和磁的联系”、“磁场”、“磁感线”、“安培定则”等4个部分的顺序编写,对本节的深入分析为下面几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样编写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比较简单的磁体的磁场出发,通过和电进行对比,引入“如何从定性的角度用磁感线对磁场进行描述”。
通过用铁粉的分布认识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之后,能依次类推,顺畅地认识电流产生的磁场。
二、学情分析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对磁场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又由于前面学习了电学的有关知识,因此在学习磁场知识时会比较容易的接受。
但是在学习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以及相关的几个特殊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时会感到一定的困难,教材给了有关的插图,在“媒体资料”中,提供了相关的磁感线分布的三维动画,教师可以参考使用,有助于学生对磁感线空间形象的准确把握。
三、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了解磁场的产生和磁现象。
2.理解磁场的方向性,知道用磁感线反映磁场的方向。
3.掌握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产生磁场的磁感线空间分布情况。
4.掌握安培定则,并能用安培定则熟练地判定电流、以及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二)科学思维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三)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2.通过实验,知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的磁场分布情况,并会用磁感线近似描绘它们的磁场。
3.通过实验,知道通电直导线、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1.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力的作用和方向性。
2.掌握安培定则及常见几种磁场的磁感线分布。
五、教学难点磁场的空间分布与磁感线的对应联系。
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向同学们展示图片,其中指南针、电磁炉、磁悬浮列车和银行卡都和磁现象有关系。
高中物理《磁场和磁感线》教学设计

《磁场和磁感线》教学设计学科:物理年级:高二年级【教学内容】《磁场和磁感线》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课程必修3模块“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主题下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磁场和磁感线两部分。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内容要求为:“能列举磁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发展。
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学业要求为:“能用磁感线模型分析磁场中比较简单的问题,并得出结论。
在分析和论证过程中,能使用证据说明自己的观点。
”【教材分析】教材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更深刻的思考,并进一步强化“场”的研究方法。
本节有大量的物理学史内容,体现了重要的科学思想方法,是丰富的科学方法和人文教育结合的好素材。
可以结合演示实验,对初中知识复习概括并从科学与人文两个角度提升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磁感线、几种常见的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是基本的重要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物理模型在人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由于磁感线的分布不是平面的,而是空间的,应该通过演示实验来加深认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和相互作用观等物理观念,并能用这些观念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磁现象和磁场的相关知识,对磁相互作用有了初步认识。
在以往学习中经历过质点、点电荷、电场线等物理模型的建构过程,他们已经具备选用恰当的模型解决问题的经验,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并用来分析常见的物理问题,获得解释和结论。
但是很多磁现象是比较抽象的,大部分学生知道电与磁之间是有联系的,但是不能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电与磁的关系。
“场”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理解“场是一种物质”是从了解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思维过程,到上升“描述事物本质属性”的高度,因而存在一定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知道磁的应用。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经历实验观察、总结类比的过程。
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初步
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2、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材分析
磁场这个概念,是本章学习内容的基础,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
磁感线是人类设计的用来描述磁场的,磁场的基本元素都用它表述出来了,这是本章后续学习的基础。
因此,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如何认识磁场的存在,明确引入磁感线的实际意义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磁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磁铁能吸引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上。
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声、光、热想象的学习,过渡到直接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现象的学习,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的。
学生对于转换法,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还很不熟悉,真正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本节内容学生学习的最大困难:一是利用转换法,通过对放入磁场中的多个小磁针的受力情况来认识磁场;二是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教学策略设计
由于学生最擅长的是形象思维,但是,对于物理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归纳总结,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过程。
为了很好的帮学生将这两个思维过程进行衔接过渡,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对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进行回顾:空气流动形成的风使小树弯腰,电流通过白炽灯灯丝使其发光,让学生理解转换法的实质: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通过它对其它物质产生的效应,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的认识该种物质的科学研究方法。
对磁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同样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认识它。
2、创设情景:磁铁使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变化,不同位置的指向不同。
引导学生利用转换法来认识磁场的客观存在和磁场是有方向的。
3、对光线这种物理模型进行分析:用带箭头的射线来描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以常见的点光源白炽灯为例,在黑板上画出白炽灯周围的光线分布情况,向四周发散,向学生说明箭头的指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射线的疏密表示出了光的强弱,离白炽灯越远,射线越稀疏,光越弱,白炽灯周围本来没有带箭头的射线,这是为了研究光的性质,让人类的知识能够通过纸质的文字图片传承下去,根据光的现象和性质进行抽象,而人为的画上去的,这就是建立物理模型——光线。
同样
也可以给磁场建立物理模型,让人类对磁场的认识也可以通过纸质的图片文字传承给后人。
4、创设情景:利用磁感线平面演示模型和立体演示模型演示条形磁铁和蹄型磁铁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引导学生从每个小磁针的排列情况,抽象出物理模型——磁感线,虚线上的每一个虚点就好像是每一个小磁针,根据磁场方向的规定画上箭头,和光线类比,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磁铁的两级磁感线密集,磁场也强,对小磁针等磁体的引力或者是斥力就强;离磁铁越远,磁感线越稀疏,磁场越弱,对小磁针等磁体的引力或者是斥力就弱,并现场演示。
教学过程设计
1、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钉。
提问: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让铁钉移动?引导学生分析磁铁的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磁场,吸引铁钉就是通过磁场这种特殊的物质进行的。
2、采用教学策略设计一,引导学生分析怎样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想象。
风——小树弯腰的程度和方向;电流——白炽灯发光的强弱;温度——液柱的长度;磁场——小磁针受力后的指向。
3、创设情景一:放一圈较大的小磁针,学生观察它们的指向,然后在它们的中间放入条形磁铁,观察它们的指向,拿走磁铁后再观察指向。
引导学生分析:磁场的客观存在;不同位置小磁针的指向不同,说明磁场是有方向的,磁场中不同的地方磁场方向不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小磁针指向不同的方向;最后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那点的磁场方向。
4、采用教学策略三,以物理模型——光线的建立过程为例,向学生传授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从复杂的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最本质的东西,物理模型是怎样描述物理规律的。
5、创设情景二:利用磁感线平面演示模型和立体演示模型演示条形磁铁和蹄型磁铁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杂乱无章排列的微小铁块,被磁铁磁化后成为许多个小磁针,这些小磁针在大磁铁周围的磁场中受到磁力的作用,排列的非常有规律,我们把这些小磁针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每一个虚点就好像一个小磁针,这样的曲线就叫磁感线。
和光线类比,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磁感线这种物理模型是怎样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强弱的。
6、学生练习:观察教材图9.2-3,讨论教材想想议议
7、地磁场。
提问:磁针受力转动是磁场作用的结果,那么磁针在世界各地都能够指南北又是谁的磁场在施加力的作用呢?得出概念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
学生观察地磁场的分布情况。
说明宋代的沈括最早发现磁偏角。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8、教学评价:见下面的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检测题:(1、2、3题见物理课堂练习册)
1、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为改点的磁场方向。
B、地理的北极就是地磁场的北极。
C、地球的磁场叫地磁场。
D、磁感线只是用来描述磁场的一些假象曲线。
2、下列关于磁感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由小铁屑形成的。
B、磁场中有许多曲线,这些曲线叫磁感线。
C、小磁针在磁感线上才受力,在两天磁感线之间不受力。
D、磁感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磁场的分布而假想出来的,实际并不存在。
3、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北极在地理,地磁的南极在地理
,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理的极出来,回到地理的极。
海龟、鸽子等动物就是靠导航的。
4、教材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一题,画磁场中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方向。
5、教材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第四题,列举一些应用磁体的实例,并说明好处。
评价反馈矫正方法:
第一、二、三题让学生集体回答,然后进行矫正;第四题让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画图做,让下面的学生帮忙矫正;第五题学生讨论举手作答。
教学反思
1、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对学生科学研究方法:转换法、物理模型法的教学,注重培养了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物理规律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将初高中物理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很好的衔接起来了。
2、本教学设计没有用眼花缭乱的多媒体动画代替课堂演示实验,创设的物理情景是学生能真实感受和看得见的。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对已有知识的分析,结合物理情景,自然过渡到对新知识的分析,留给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时间很充足,是一节返璞归真的物理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3、本教学设计中对光线和磁感线物理模型的说明和类比是原创性的教学策略,虽然对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的强弱进行了加深,但是学生通过类比和实验验证是可以理解的。
4、本教学设计中的教学评价,充分利用了教材和免费的课堂作业资源,选择了五道题,灵活应用多种评价反馈矫正方法,在大约10分钟的时间里,对本节课进行了有效评价。
没有表演课中常见的另外印制的评价题,在教学实践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