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关系
第三章__国际分工

23
(1)垂直型国际分工
垂直型国际分工: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 国家(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
从历史上看,19世纪形成的国际分工是一种垂直 型的国际分工。当时英国等少数国家是工业国,绝 大多数不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农业国,工 业先进国家按自己的需要强迫落后的农业国进行分 工,形成工业国支配农业国,农业国依附工业国的 国际分工格局。迄今为止,工业发达国家从发展中 国家进口原料而向其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情况依然存 在,垂直型的国际分工仍然是工业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之间的一种重要的分工形式。
二战以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对国际分工的 发展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公司的兴 起不仅使商品交换市场不断扩大,同时还推动 了国际分工向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
17
五、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影响IDL的参与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现 代化,特别是高效率的运输工具的出现和物 流产业的兴起,商品交换的空间距离正日益 缩小、运输时间不断缩短、运输费用大大减 少,推动了分工的国际化进程。
(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其在IDL中地位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三)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IDL的形式、广度与深度 (四)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IDL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高新技术产品:“火星探测器”,“载人航天飞船”
15
三、人口与生产规模:影响参与IDL的张力
各国人口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为国际贸易和 国际分工提供了必要性。资源丰富,人口稀少 的国家往往侧重于发展农业、牧业、矿产等产 业;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和地区则 更偏重于对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扶持。
特别是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上期的“地理 大发现”和殖民地开拓,开拓了市场,促进了手 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过渡,资本进入原始积累 时期。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第二次国际分工(18世纪 世纪70 2. 第二次国际分工(18世纪70 年代—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60年代 年代 19世纪60年代)
主要事件: 主要事件: 第一次科技革命 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工业国使用机器生产工业品与 农业国仍用封建时代工具生产粮 食和工业原料之间的国际分工
第三次国际分工( 19世纪 世纪70 3. 第三次国际分工( 19世纪70 年代—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40年代 年代 20世纪40年代)
2. 社会经济条件
(1)科技水平 (2)生产力发展水平 (3)国内市场规模与经济结构 (4)人口数量与质量
3. 文化与宗教影响
4. 上层建筑的影响
(1)国家政府利用上层建筑的作用,通过 国家政府利用上层建筑的作用, 经济力量、暴力手段、 经济力量、暴力手段、签订不平等条约 等来形成对自己有利的国际分工格局; 等来形成对自己有利的国际分工格局; (2)国家政府采取封锁、禁运、断绝经济 国家政府采取封锁、禁运、 贸易关系等手段,人为地割断一国与其 贸易关系等手段, 他国家的经济联系, 他国家的经济联系,从而使其在国际分 工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 工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
主要事件: 主要事件: (1)第二次科技革命 (2)资本输出占据统治地位 (3)世界多边贸易的发展 (4)世界货币的形成 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 之间、 之间、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 生产国之间的分工不断加深
第四次国际分工(20世纪50年 世纪50 4. 第四次国际分工(20世纪50年 代至今) 代至今)
第一章 国际分工与 国际贸易
一、国际分工与国 际贸易的关系
1.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开展的基础 2. 国际分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贸易形 态和方向
三章节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国民经济 内部分工超越国界,向国外延伸发展的结果,是 产生国际贸易和形成世界市场的基础。
国际分工是历史、 经济的范畴
二、国际分工的产生与演变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1. 国际分工的过程伴随着野蛮的掠夺 2. 分工主体是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特殊分工 3. 对强迫参与分工的另一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不 仅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甚至是倒退或毁灭
1.分工的中心由原来英国扩大为英、法、德、
日、美等一组发达国家为工交换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4.加重了殖民地国家经济发展的两种依赖性
5.形成了相互依赖的世界市场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以后)
1.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型分工占主导地位 2.国际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 3.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 4.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加强 5.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 6.跨国公司内部的网络化国际分工体系逐步形成 7.“大脑——手脚”型国际分工成为潮流
三、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一)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 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地、水流、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等等。
(二)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 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和形式
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科学技术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第二节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分工与国 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1. 国际分工为国际贸易提供交换的物质基础 2. 国际分工的优越性会吸引各国主动参与国际 贸易 3. 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
资料-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2.1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分工,通常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分工,即各类社会成员在社会物质生产领域中专门从事不同的活动。
当社会分工超出国家界限而形成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就发展成为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社会经济条件,其中包括各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内市场的大小、人口的多寡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等;二是自然条件,其中包括气候、土壤、资源、国土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等。
其中,社会经济条件是国际分工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因为尽管自然条件是发生国际分工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社会经济条件的作用,自然条件并不能自动地生成国际分工。
1不仅如此,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还能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甚至改变自然条件的表现。
国际分工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并处于不断演化的发展过程之中。
从历史上看,16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第一阶段。
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叶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地开拓,大大扩大了销售市场,并促进了手工业生产向工场手工业生产的过渡,使工业和产量迅速增长。
那时,西欧殖民者因暴力手段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掠夺,他们开矿山、建立甘蔗、印度兰、烟草等种植园,发展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为世界市场生产的农场制度,形成了以宗主国生产工业品和殖民地生产甘蔗、烟草等农业品为特点的早期国际分工。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是国际分工发展的第二阶段。
在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推动下,英国等少数国家垄断了先进的工业部门的生产,并把落后的农业部门的生产转移到海外。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落后国家的农民被迫为世界市场生产原料和粮食,并变为先进国家工业品的消费者。
这样,原来在一国范围内的城市与农村,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之间的分工,就逐渐演变成世界城市与农村的分离与对立,演变成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与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业国之间的分工。
这种国际分工格局可以称为垂直一体化模式的国际分工。
四.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五.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导论: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
1) 按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技术水平和 工业发展情况的差异来分类 1.垂直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 2.水平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 3.混合型国际分工 2) 按照分工是在产业之间还是产业内部分 1.产业间国际分工 2.产业内国际分工
导论: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定义 是国与国之间在可交易性货物与服务的生产与提供方面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 国家界限的产物。 两个基本条件:1.社会经济条件 2.自然条件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而国际贸易和国际市 场是国际分工的具体表现。
导论: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15世纪末-18世纪60年代) 地理大发现,殖民地开拓 2.形成阶段(18世纪后期-19世纪60年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使生产力提高(英、法) 3.发展阶段(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电机等广泛应用(英、美、德) 4.进一步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近现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新兴工业部门诞生 5.深化发展阶段(当代) 跨国公司和区域性经济集团成为组织当代国际分工的主要 形式
导论: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四、国际分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①各国可通过国际分工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 ②可以节约全世界的劳动时间,提高社会生产力,生产出更多的使用价值; ③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国际贸易的增长。 消极作用:
①国际分工使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经济的单一化和依附性;
②国际分工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受到剥削和控制。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它对参加国际分工的各国经济以及整个国际经济关系与世界经济格局都有影响。
(一)国际分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二)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区分布。
外销员考试: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也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对象,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
(三)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比例,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之比,通常以其在世界出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转自:/bjyk/73.html它可以反映有关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
国际分工的发展影响着国际商品结构的变化。
首先,随着战前垂直型分工为主到战后水平型分工的发展,国际贸易总量中也由以初级产品的比重为最大转变为战后的工业制成品超过初级产品。
其次,战前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战后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增长,初级产品的比重不断下降。
再次,工业内部、公司内部贸易额大幅度增加,中间性机械产品在整个工业制成品贸易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
最后,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得到迅速发展。
(四)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
国际分工使各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在互利贸易中增进各国的福利。
(五)国际分工的发展使世界经济生活不断国际化。
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六)国际分工的发展使贸易方式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是全球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分工指的是不同国家按照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分工合作,形成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资源配置和利益最大化。
国际贸易秩序是指各国之间进行贸易的规则和机制,包括贸易政策、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在过去,国际分工主要以农产品和原材料的贸易为主导,发达国家通常占据高附加值的产业。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推进,国际分工逐渐深化和扩大,不同国家逐渐形成“产业分工链”,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
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也与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在冷战时期,国际贸易受到政治的干扰,东西方之间形成了两个分离的贸易系统。
冷战结束后,全球市场逐渐开放,贸易保护主义得到遏制,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国际贸易秩序。
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秩序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变化。
全球价值链的重组和转移,导致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新调整。
一些传统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则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冲击,各国出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国际贸易体系的稳定和公平。
数字经济和跨境电商的兴起,给国际贸易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全球贸易秩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规范。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方面,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全球形势的变化和新兴经济的崛起,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秩序需要不断适应和调整,以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只有通过合作和共赢,才能实现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秩序的良性演变。
论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及影响

(二)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 从国际分工发展的过程表明,在国际分工处于中心 地区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也占据着主导地位。从18世
百业论丛
纪到19世纪末,英国一直处于国际分工中心国家地位, 它在资本主义世界对外贸易中一直独占鳌头。随着其他
投资与创业
2016.5
的提高和作用的加强,产业内部、公司内部贸易增加.中 间性机械产品在整个机械工业制品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
高,在各主要发达国家制成品贸易中约占70%以上。(4) 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在近年来,特别是在发达国
家有了迅速的发展。服务贸易在各发达国家对外贸易中 占很大比例。世界服务贸易额从1967年的700---900亿 美元剧增到1997年12950亿美元。 (五)国际分工影响各个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 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不仅取决于它的工
于两种条件:一种是社会经济条件,其中包括各国的科学
技术水平、生产力的发展的水平、国内市场的大小、人口 的多少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另一种是自然条件,其中
包括气候、土壤、资源禀赋、国土面积的大小和地理位置
等。而国际分工的性质则是由国际生产关系所制约的。 (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决定性因素 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都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 的,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决定作用首先表现在科 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上。迄今为止出现的三次科学技 术革命,都深刻改变了许多生产领域,不断地改善生产技 术、工艺过程和生产过程.使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随之出 现变革。
生产力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第二个表现是.生产力 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就处于领先位置。历史 上,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使其
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在国际分工中便居于主导地位。这 是因为生产力发展程度高的国家,技术水平也就高,而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市场结构
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包含: 一是国际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流动方向 二是参与贸易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状 况 二、使国际贸易中的市场结构不断优化
3、贸易方式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促使国际贸易方式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贸易方式 包销、定销、代
理、易货贸易
现代的贸易方式
补偿贸易、加工贸易、 许可贸易、 电子贸易 或无纸贸易
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1国际贸易是联结国际分工的纽带 国际贸易是联结国际分工的纽带 2国际贸易的规模和速度制约这国际 国际贸易的规模和速度制约这国际 分工的发展 3国际贸易引导国际分工的发展方向 国际贸易引导国际分工的发展方向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互为条件,互相制约。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互为条件,互相制约。 国际分工具有决定性,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国际分工具有决定性,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Page 12
谢谢观赏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讨论组成员: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基本含义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Page 2
Page 3
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 发展到一定水后, 发展到一定水后, 国民经济内部分工 超越国界, 超越国界,向国外 延伸发展的结果。 延伸发展的结果。
4、贸易利益
四、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各国总体利益增加, 各国总体利益增加,但分配不均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利益的根本来源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5地区分布: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地区分布: 决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6地理方向:各国外贸地理方向与其分工的程 地理方向: 度成正方向变化
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 各国之间货物和服 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分工是历史、 经济的范畴
Page 4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
贸易利益
4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 易的影响
3
贸易方式
地理方向
6
5
地区分布
1、发展速度
一、国际分工加快了国 际贸易的发展速 度 1. 国际分工为国际贸易提供交换的物质基础 2. 国际分工的优越性会吸引各国主动参与国际贸 易 3. 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