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百家争鸣”课件 岳麓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
(效劳)。
世异则事异,事异
则备变。
孙 膑
兵家代表人物 ——孙武、 孙膑
孙 武今 《人 孙出 子版 兵的 法 》
孙膑与田忌赛马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无懈可击、兵贵 神速、料敌制胜、置之死地而后生、首 尾相应、以逸待劳、同舟共济…… ——《孙子兵法》中的成语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以德治国” ——儒家的“仁政” • “以法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 •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孔子的教育思想 平等博爱、反对战争 ——墨家的兼爱、非攻 •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道家的顺应自然
爱人
反对苛政 以德治国
厩(马 圈)焚。子退 朝,曰:“伤 人乎?”不问 马。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孝(长辈) 基础 亲亲 慈(晚辈) 悌(同辈)

方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联合国总部大 厦的壁画《己 所不欲,勿施 于人》
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下列书籍与孔子无关的是 ( D ) A.《诗经》 C.《春秋》 B.《论语》 D.《道德经》
2.下列历史人物中,生活于春秋时 代的是( C )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
3、为了更有利于电视栏目的创新和提高收 视率,电视台要“穿越”招聘一批栏目主 持人,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入围的是谁?并 说明理由。 ①孔子 ②庄子 ③ 孙武 ④韩非 子 ⑤墨子 《人与自然》---- ② 《法治空间》---- ④ 《军事天地》---- ③ 《爱心事件》---- ⑤ 《教育论坛》---- ①
无敌焉。
民为贵,社稷次 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之,君为轻。

岳麓版七上第二单元第11课+百家争鸣(共17张PPT)

岳麓版七上第二单元第11课+百家争鸣(共17张PPT)
前置小研究
岳麓版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1.生平简介:孔子名
,春秋晚期
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
要地位。
国人。孔子是 上享有重
2.思想主张
(1)主张人们
,反对

(2)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
3.文化成就
(1)整理了《 》等书。
(2)根据鲁国史籍编订了《
》。
(3)其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成《
》一书。
4.教育成就:
这一故事反映 了孔子的什么 思想?
岳麓版
二、合作探究
岳麓版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生平
思想主张
思想主张
核心思想


岳麓版
人们相互爱护
要有爱心、
互相尊重、 体贴他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反对暴政,为政以德
要体察民情、 爱惜民力、 “苛政猛于虎” 反对苛政
孔子说:“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它体现了 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 为这句话对吗?
思想主张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兼并战争
“制天命而用之”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道家 庄子 痛恨社会不合理现象;乐天安命
法家 韩非 主张改革;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兵家 孙膑 强调战前准备;论述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
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岳麓版
某频道增设了一些栏目:《人与自然》 《法制世界》《军事天地》《爱心花园》 《教育论坛》,需要一些主持人。如果孔 子、墨子、庄子、韩非、孙武都来应聘, 你认为应该如何安排他们的工作?为什么?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改革;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孙武 春秋 “避实击虚”;“知己知彼” 兵家

第11课 百家争鸣[岳麓版] PPT课件

第11课 百家争鸣[岳麓版] PPT课件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有人比喻孔子是微博的开创 者,你能猜猜这是为什么 (⊙_⊙)吗?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因材施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避实击虚、知己知彼
强调战前准备;论述以少 胜多的作战方法
孙武
孙膑
孔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老道子家
庄子
孙膑兵家
墨家
墨子
孙武
法家
韩非子
孔子
孟子
老子
墨子 韩非子
荀子
பைடு நூலகம்
庄子
面对班级里的不交作业、自习课说 话、上课交头接耳、乱扔垃圾等现象, 你在“思想超市”中选取哪家的思想 来进行管理?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快使用干将剑, 哼哼哈Hi。
快使用莫邪剑, 哼哼哈Hi。
春秋末出圣人, 风生水起。
战国时大变革,!
孔子
孔子,名丘。 春秋晚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畅想天地 孔子倡导的 “仁”有什么作用? 谈谈你的看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感谢你的到来与聆听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继续努力
Thanks for listening, this course is expected to bring you value and help
事物都包含对立的两方面,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
《庄子》书影
鄙夷权贵,主张顺其

初中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1课百家争鸣》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N007

初中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1课百家争鸣》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N007

5、现在世界上存在霸权主义,仔细想一下,如果 战国诸子中有人来到现代,谁会第一个指责霸权 主义( C ) A、孔子 B、韩非 C、墨子 D、庄子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材料二:“民为贵,君为轻。” ——《孟子· 尽心 下》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学派的观点?这一学派 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二、再现历史
课本剧:招贤纳士
三、联系现实
思考讨论:你们班上有同学违反纪律, 如上课讲小话,做小动作,乱扔纸屑 等等,你能不能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 解决这个问题呢?
四、快乐闯关、巩固知识
1、在故宫养心殿正中高挂着雍正帝御 书的“中正仁和”的匾额,他是在告诫 自己与子孙:做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 和谐。这体现了春秋时期哪一学派的思 想( B ) A、道家 B、儒家 C、兵家 D、法家
一、基础知识扫描
简介: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方面:思想核心是“仁” 孔 子 政治主张:主张人们相互爱护,反对暴政。 文化成就: ①整理了《诗经》等书。 ②编订了《春秋》。 ③孔子的言行,被其弟子整理 成《论语》一书。
1、“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孔子说:“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 想? 2、“仁”对于国君、对于百姓、对于父 母兄弟、对于朋友又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呢?
2、鄙视权贵,批判和嘲笑当时“窃钩者诛,窃 国者为诸侯”不合理现象的是( D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庄子 3、中央电视台正在举办挑战主持人节目,假如 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适合担当 《法制时空》栏目主持人的是( B ) A、孟子 B、韩非 C、墨子 D、庄子
4、论述了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的著 作是( B ) 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C、《论语》 D、《春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PPT课件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PPT课件
阅读下列材料: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 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知识归纳: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
主要思想
孟子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 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 意义,影响深远。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足食…民信之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 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维护社会稳定: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
阅读下列材料:
天行有常,不为尧 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 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荀子》
材料反映了荀子的什么思想?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等
知识归纳:
荀子
主要 思想
政治:主张“仁义” , “君舟民 水”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 用之”等唯物思想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儒欲也家。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道知善家之为善,斯
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法义而家丧其国,
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第11课《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七年级上)

第11课《百家争鸣》课件(岳麓版七年级上)
第 11 课
春秋战国时 期我国在科技文 艺方面取得了哪 些成就?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生平
思想主张
文化成就 教育成就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 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 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 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 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 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送过内乱,从宋国 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 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 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于 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 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 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 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孔子极为聪明好学, 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 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升高九尺三寸(今1.9米 以上),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 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 豪。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 (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 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 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 (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 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 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 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孔子执政仅三个月,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 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 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 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 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 是设置送鲁哀公美女良马从而让鲁国国君沉溺与酒色中这样卑鄙的计 谋,以此挤走道德至圣的孔子。孔子离开鲁国后周游列国,虽然大多 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由于孔子坚持的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 近利的“霸道”不相符合,历经十四载不得重用。于是孔子与公元前 484年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 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可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 号。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的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 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 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 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 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 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 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 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百家争鸣ppt11 岳麓版课件

百家争鸣ppt11 岳麓版课件

孟子,名轲,战国
中期邹国人,他曾受 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 正宗。一生以教书为 主,也曾游说于各诸 侯国。晚年著书立说, 他的言论被整理成 《孟子》一书。
2、孟子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施仁政 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1)“仁” 基本内涵是什么?“爱人”(人与人的关系) (2)怎样实现“爱人”?遵循“忠恕”之道 (3)分析“仁”的实质是什么?通过内修,形成美德。 (4)“仁”的思想提出有什么意义?
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阅读材料,理解“礼”的思想。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
复礼,天下归仁焉。”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
领域
主要内容
思 想 学 说
政治 思想
“仁”(核心)和“礼 ”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为政以德”
教育 有教无类、全面发展 思想
创办私学; 文化贡献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回归历孔子史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
张。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礼乐制度“为政以德”的 主张,没有人接受。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 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 用他。孔子在列国奔波了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 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 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 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 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 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 表自己的见解。
知识·梳理 儒家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仁、礼 清静无为 法治 兼爱、非攻

岳麓版历史七上第11课《百家争鸣》ppt课件3

岳麓版历史七上第11课《百家争鸣》ppt课件3

④韩非子: 1、(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用严刑重罚进行有效统治。 2、提倡(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以“法”治国。 3、他还主张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治国方略也应跟着(改 革)。 ⑤孙武与孙膑: 孙武:春秋晚期的杰出军事家,写出了(《 孙子兵法》)强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孙武后代):写成了(《孙膑兵法》) 百家争鸣的意义: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 会)的发展,各派之间相互争论、批评,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 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墨子 名翟(dí )
孟子名轲
庄子名周
韩非子(法家)
孙武(兵家)
三、学而时习
1、请将下列思想家同与之相对应的思想流派用线连接。 老子 儒家 孔子 兵家 墨子 道家 韩非子 墨家 孙武 法家 2、老子李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下列选项中,最能体 现其代表思想精华的是( D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讲学图
(三)百家争鸣
(1)背景:到了(战国)时期,为了应对更加剧烈的社会变 革,士人们大胆思索,相互论辩,形成了众多的思想流派, 被称为(“诸子百家”)他们之间的思想论争被后世称为(“百 家争鸣”) (2)人物及主张: ①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非攻”(“兼爱”)反 对(不义战争),主张选举(贤能),提倡(节约)。 ②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发扬了孔子关于 (“仁”)的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观点。他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服人,争取民心。他主张 人要善养天赋的善良本性,先义后利,倡导(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 ③庄子:(道家)的代表,他提倡人应(乐天知命)顺应自 然,追求精神自由,统治者要(无为而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苛政猛于虎也!”
提出 德治
考虑人民的利益,因民之所利 而利之”。
重视对个人和社会的教化。
孔门七十二贤人,分别来自十个诸侯国。孔门弟子三千,家庭出身各不相同。
有教无类
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
教育方法
冉求和仲由先后问孔子: 一听到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回答仲由说:有父 兄在,怎能一听到就行动呢? 又回答冉求说:听到了就行 动。
本题为开放型试题。注意战国时期兼并 战争更加激烈、各国君主追求富国强兵 的时代背景。
再见
无为而无不为。
二、孔子及其学说 1.孔子生平 2.“仁”的思想 3.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春秋》 《诗经》 《论语》(弟子辑编)
爱人
反对苛政 以德治国
厩(马圈) 焚。子退朝, 曰:“伤人 乎?”不问马。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孝(长辈)
基础
亲亲
悌(同辈)
——《孙子兵法》中的成语
心忧天下 关注社会 研究现实 济世救民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下列书籍与孔子无关的是
(D)
A.《诗经》 C.《春秋》
B.《论语》 D.《道德经》
2.下列历史人物中,生活于春秋时
代的是( C )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学派的思想 家周游列国,希望能将自己的学说付诸 实践,真正济世救民。如果你是战国时 期某一诸侯国的国君,你会采纳哪一学 派的主张?为什么?

庖 丁 解 牛
法家代表人物 ——韩非
故治民无常,唯法为 治。
事在四方,要(权力) 在中央。圣人(君主) 执要,四方来效(效 劳)。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 备变。
孙 膑
兵家代表人物
——孙武、
孙膑
法孙 》武今
《人 孙出 子版 兵的
孙膑与田忌赛马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无懈可击、兵贵 神速、料敌制胜、置之死地而后生、首 尾相应、以逸待劳、同舟共济……
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诸子百家及其主张 3.历史影响
经济发展 社会变革
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
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开
创兴办私学私之学风兴,盛改变了 学在官府文化发展
的局面。
齐国设立
学宫,燕国筑
黄金大台国,争秦国霸 下求招贤揽令人,吸才
引各派学者前来讲学、著书、辩论治
公西华见回答不一样, 就问孔子这是什么道理。
孔子回答道:冉求遇事 谦逊谨慎,所以我鼓励他果 断大胆;仲由好勇过人,因 此我希望他约束自我。
——《论语·先进》
学 度习

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方 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国之术。
联系战国时期 的时代背景分 析,为什么 会出现百家 争鸣的 局面?
非攻 兼爱
墨家代表人物 ——墨子
节用 尚贤
国君好仁,天下 无敌焉。
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道家代表人物 ——庄子
治 乐天知命
者个
人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一、老子及其主张
1.老子生平 2.老子的思想 3.政治主张
孔子问礼于老子
老 子 著 《 道 德 经 》
选自蔡志忠漫画
前后相随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美之为美 丑 斯恶也。
草木之生也柔脆
柔 弱 胜 刚 强
选自蔡志忠漫画
树强则折
至驰天 坚骋下
天之 下至 之柔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慈(晚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方法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联合国总部大 厦的壁画《己 所不欲,勿施 于人》
大纽 厦约
联 合 国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
哭于墓者而哀……曰:“然!
反对 苛政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 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
也?”

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