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昭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加强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胡叶
【期刊名称】《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0()S1
【总页数】3页(P65-67)
【关键词】创新精神;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活动;创造性人才;宿舍管理
【作者】胡叶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探究——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支持系统研究》 [J], 刘爱辰
2.改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新课标为理念探索与实施语文教学高中历史新课改之我见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讲授中如何渗透物理方法教育关于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探索改变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学案教学的实践总结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浅析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J], 郭仁娟
3.以丝绸文化为背景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轮素质教育综合[J],
4.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实践研究 [J], 刘畅
5.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实践研究 [J], 任远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胡昭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创新实践经验总结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同样,进入高中的学习是对初中学习的一个延伸,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生物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那么,生物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在过去一年的教学中,针对素质教育创新实践形式方面,总结经验如下:一、确立创新观念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
要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然而,多年来普遍存在着“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一节课里,老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沉闷地听,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评价一节课效果好坏,主要是看这节课老师是否把知识完完全全地传授给了学生,却很少认真地思考过学生是不是在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老师们的教学观,也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现代科学表明,创造性人皆有之,只不过是有人得以发挥,有的人仍处于开发的阶段而已。
对于学生来说,创新主要是指创造性的学习,即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产生新设想、新方法、新成果的学习。
教师要改变那种把教学仅仅当作传授书本知识的狭隘眼界,真正把教学当作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
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湖州师范学院细胞工程研究所为例

研究所 将该校本科 生 的管理纳入 日常管 理工作 中, 进入
Ab ta t T ec ne t o r t ea din v t nc p blyo olg td nsweeito u e sr c h o tnsf pa i n n o ai a a it fc l esu e t c c o i e r nrd cd,ies rso ut aigpa t ea din v t n cp bly n aue c li t rci n o ai a a it f v n c n o i o olg td nsweep tfr r fc l e s e t e u r u owad,po rse n dahe e e t n tewok o ut aigp atc n n o ainc p blso cleesu e t rgessa c ivr nsi h e r fc lv t i n rciea din vto a a it f ol td nswee1I- i g r 3a x lzd,whc r a i tt c o e l e gnei fHu h u ta h r olg o x mpe. ve ihweetkn i i g ns ut f 1 n ie rn o g zo ec esc l efrea l e Ke r s C l g td ns;P a t ea d in v t n cp blt;Ree rh pa om y wo d ol e su e t e rci n n o ai a a ii c o y sac lf r
U[ j t l ( stt o el nier g Sho f i cees uhuTahr Cl g , uh u hj n 100 U L e a I tue f l E g ei , co1 f Si ni C n n oLe n ,H zo eces ol e H zo ,Z ei g330 ) e a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胡素萍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胡素萍摘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想让同学们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学生巩固好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创新,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并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教学,拓展学生思维模式。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创新意识思考创新是民族灵魂之本,是国家发展的动力[1]。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地开展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受到教育教学中的足够重视。
根据新课标要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我国人口数量庞大,社会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其他能力[2]。
小學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又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科目,学好数学知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基于此,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习能力。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经验对关于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与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行了思考,做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表述。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3]。
在这个一创造力为主的时代,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代表着国家的实力,我国的未来大批的创新型人才。
其次,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阶段,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十分注重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小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地创新来提升自身学习能力与综合能力。
再次,数学知识在小学各项学科中比较抽象,也是基础性学科,逻辑性强且灵活多变,可以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思考的灵活性,强化思维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教学中数学是培养学生独创性意识的极佳学科。
最后,学生有了良好的创新意识,如同创业者有了创业精神与商业头脑,可以很好地开展自己的事业,如同技术娴熟、技艺精湛的厨师,可以做出可口的饭菜。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研究

力 。大 学生创新精神 和创新 能力的培养涉及高校教 育教学 的各个 方面 。 作为对大学 生进行世界 观、 人生观 和价值 观教 育 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 既具有培养大学生创 新精神 和创新 能力的可能性 , 也具 有现实性 。 一、 在 思想政 治理论课 中培养 大学生创 新精神和 创新 能力的可能性
针对性。 第二 , 要加强对学生基本素质 、 思想 、 学习等情况
的 了解 和研究 . 结合 高职 院校 育人 特 点 和培 养模 式 , 尽 快
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头脑。 二是要
增 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 学内容的实用性 。在思 政课 教学 内
编纂 出一套 符合 高 职院校 学生 特点 的全 国统编 思 政课 教
虑基本 理论 和马克 思主义立 场 、 观点 、 方 法的 掌握 与运用 , 两者不可有所偏 废 。 其次 , 在 教学 内容 的组 织上 , 应 把理 论 联 系实 际 的知
要求 思政课教学 内容一定要 反映我国新时期这一 最突 出的 标 志和马克思主义这一 最重要理论成果 。
最后 , 教学 内容 要突 出重点性 , 增强 实用性 。 鉴 于高职 教 育 的实践 性 、 职业性特 色 , 重在培 养学 生的实 践能力 、 职 业 能力且学制短 的实 际情况 , 要求精 简 、 整合思 政课 教学 内
教改 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研究
.
裴建伟
4 5 4 0 0 0 )
( 河南理 大学万方科技 学院 , 河南 焦作
摘
要: 在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培养 大学 生的创 新精神和创 新能力 既具 有可 能性 , 也具 有现 实性 。 在 高校 思 想政 治
中职政治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程 明霞 河北 省 阳原 县职 业 技术教 育 中心 , 河北 石 家庄 0 7 5 8 0 0
摘 要 :2 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 ,在这 日新月异的时代里 ,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的人 才。课 堂教 学是 实 施教育创新和教学创新 的主 渠道和主 阵地 。构建 充满活力的课堂,在课堂 中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学会质疑 ,勇于实践和 探 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 中职 思想政 治课 的重要 内容。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发现和解 决新 问题、提 出新设想 、 创造新事物 、开拓新生活的能力 。2 1 世纪是创新 的世纪 ,在 这 日新 月异的时代里 ,需要的是具有创新 思维、创新素质 、 创新能力 的人才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创新和教学创新 的主 渠道和主阵地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 的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 积极主动地发展 ,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充分挖掘 学生 的个性潜 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因此,培养 中职 学 生 的创新能力 ,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 出的要求,是素质教 育 的重要 内容 。那么 ,在 中职 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怎样培养 学生 的创 新 能力 呢 ? 1创设情境 ,激发 兴趣 ,鼓 励质 疑
2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发 散思维是 指一种沿 着各 种不 同方 向、不 同角度 的全方 位 立体 思考 ,是 从各个不 同方面 寻求多种答案 的思维形式 。 具有开放性、广 阔性 的特 点,它是对某 一问题 ,从不 同的角 度 ,不同的侧 面去观察、思考 、想 象,寻找解决 问题 的多种 方法、方案 或者 假说 的一种思维方 式。实践证 明,在教学过 程 中,围绕 问题进行发散 思维 ,既有利于打破墨 守成规 的思 维模式 , 能用 前所 未有 的新 知觉去认 识事 物, 提 出新的创见 , 具有多 向性和跨越性 的优势 ,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 知识 分 析 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如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飞行 的成 功 这一事件 ,我要求学生分别从经济常识 、政 治常 识和哲学常 识 的不 同角度去分析说 明 ,绝大 多数 学生能从经济 上说 明, 这一事 件对人类开发太 空资源具有深 远意义 ;从政 治上看 , 对于进一步提升我 国的国际地位 ,增强我 国的经济实力、科 技 实力 、国防实力和 民族凝聚力 ,鼓舞全国各族人 民紧密 团 结在党 中央周 围,不断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 向前 进 ,具有重大而深远 的意义 ;从哲学的角度看 ,再次证 明世 界 是客观存在 的物质世界 ,从类能发挥 主观能动性运用规律 认 识和 改造 世界。发散 思维是一种新 的能力,它 需要我们在 实践中不断探索,加 强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 。 3现代 化教学手段的有效结合 现代化 教学手段具有 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 ,能将形 象 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 ,增 强教学的吸引力、感 染 力,能使抽 象的道理 形象化。因此 ,教师在教学 中应 多用 录 音、 录像、 幻灯 片等 多媒体直观材料 , 充分调动学生 的感 官, 使教学更 生动形象 ,学生 的积极性得 到更 大的发挥 。此外 , 教师应教会 学生使用 网络 远程技术来 收集 资料 、整理 数据 , 培养其发现 问题、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4 实践性是 中职思想政治课 的一大特 点 组织学生到实践 中去学 习,其重要 意义在于通过实践培 养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 的能力 、从事 社会 活动 的能力 以及创造 能力 。通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可 以培 养学生广 泛的兴趣 和 爱好 ,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 ,驱使他 们去观察、思考和研 究,进一步培养学生 的主体 意识和创新 意识 。 教师 的职 责不仅仅是传播知识 的种子 ,而是在于启迪唤 醒学生 的创新精神 ,使 得这棵种子 发芽、成长 。教无定法 , 我们应积极探 索、勇于实践 ,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 ,以适应 知识经济 时代和社会经济 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 1 ] 付新敏. 在 中职政治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J ] . 小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报告(材控1003班)

武汉科技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社会调查报告书题目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报告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 1003 班姓名冉奥阳学号 201002131115姓名陈旭霞学号201002131083姓名何浩学号201001122021姓名蒙国茂学号201002131100姓名黄悅江学号201002131109姓名梁希学号201002131110武汉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目录一、引语 (3)二、调查概况 (4)1.调查对象介绍 (4)2.调查方式介绍 (4)3.困难及其解决 (4)4.调查误差分析 (4)5.调查结果展示 (5)三、调查分析 (9)1.数据直观分析 (9)2.数据交叉分析 (10)3.疑难采访分析 (10)4.问题改善建议 (11)四、结语 (13)附录调查问卷 (14)引语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对于大学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这是创新与实践带来的成果。
从社会背景来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了当今社会的迫切需要。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将成为他们谋求工作的重要必备条件。
加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全面贯彻了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同样也是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的需要。
因此,我们小组开展了关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以下是我们报告的相关内容。
调查概况1.调查对象介绍我们小组所做的是有关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由于其涉及广大高校学生,所以我们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大学生。
2.调查方式介绍本小组首先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了各高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信息,然后我们对其进行了思考、分析,根据问卷得来的分析结果,我们就一些费解的调查问题采访武汉科技大学相应的在校大学生,希望得出尽量全面的调查结果。
3.困难及其解决由于前期筹备有欠谨慎,导致性别比和年级比失衡。
优化电子电器专业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弄得很难看 , 完全焊不出录像 中焊得的光滑均匀的焊点 。怎样才能焊 出
漂亮的焊点 呢?他们的心里就有 了一股强烈的求知欲。这时 ,我就详细
地跟他们讲述焊好导线的关键 。首先要 刮干净线头 ,否则焊锡就不能焊
到导线上。然后要对导线上锡 ,使线头包上一层焊锡后才能进行导线 的
焊接 。 导线搭焊时一定要把导线 固定好,否则焊完后焊 口不平影响美观,
的大好机会 。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对专业无兴趣 , 影 响以后对各专业课 的 学习 , 这是造成目前某些专业课成绩不理想 的主 要 原因。 教学心理学指出人的各种活动是一定 的动机所引起 ,并指向于一定 的目 标 的。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心理动因( 内 部动力) , 是个体发动和维 持 自身行动 的一种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
“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的教学 目 标 的定位 :是根据职业技术教育 的任务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的中等技术人才 ,要求培养的学 生不仅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技巧 ,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智力和创
造 的能力。 ( 一 )掌握知识 与技 能
趣。就拿焊接实习来说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掌握课本要求 的焊接
优化 电子电器专业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黄兆鹏 南宁机 电工程 学校 广西 崇左
5 3 2 2 0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摘 要】教 学方 法是指在教学过程 中师生双方为实现 一定教 学 目的,完成一定教 学任 务而采取 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直
接关 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教 学效率的 高低和教育 目的的实现。实践证 明,科学地 选择和使 用教 学方法 能够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 性、主动性 ,激发 学生的 学. - j - 兴趣和求知欲 望;能在 不加 重学生 负担 的情 况下,全面完成教学的任务。 【 关键词 】教 学方法 学 习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T MI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9 — 4 0 6 7 ( 2 0 1 3 ) 0 9 — 1 7 0 — 0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创新实践经验总结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同样,进入高中的学习是对初中学习的一个延伸,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生物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那么,生物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在过去一年的教学中,针对素质教育创新实践形式方面,总结经验如下:
一、确立创新观念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
要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然而,多年来普遍存在着“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一节课里,老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沉闷地听,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评价一节课效果好坏,主要是看这节课老师是否把知识完完全全地传授给了学生,却很少认真地思考过学生是不是在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老师们的教学观,也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现代科学表明,创造性人皆有之,只不过是有人得以发挥,有的人仍处于开发的阶段而已。
对于学生来说,创新主要是指创造性的学习,即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产生新设想、新方法、新成果的学习。
教师要改变那种把教学仅仅当作传授书本知识的狭隘眼界,真正把教学当作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
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具体地讲,就是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要求我们在思想观念上进行深刻的变革。
简而言之,只有在教师形成共识,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施才得到根本保证。
二、营造创新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生物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学生生物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
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
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
扩展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三、培养创新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
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
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生物知识比赛、实验大赛等
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生物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生物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利用生物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生物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语文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文学家的故事,既可以了解语文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四、创新教学内容
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就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要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和尊重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实际开放,能反映学生的不同需求,而不应是教材的机械重复。
要使教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探索知识奥秘的工具,就要活用教材,使教材为学生的创新服务。
l.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调整、删减或重组教材内容。
2.充实教学内容。
其一,密切生物与生活的联系,教学中力求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适当选取和补充一些学生实际生活中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兴趣。
比如据身边的例子,通过这些素材,使学生充分感受至到生物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实践意识。
其二,加入一些有一定弹性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发展,给学生的创新提供空间。
其三,适当安排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内容。
生物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运用,教育中要加强实践活动内容。
通过实践,既可以使抽象的生物知识具体化,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3.突破教材练习“理想化、标准化”的限制,设计的练习要富于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性、独创性。
4.实现作业内容的开放。
改变布置作业的传统做法,比如利用生物知识进行丰富生活的论文撰写等提高学生将生物与生活的结合度。
一学年的工作已经结束,素质教育的工作也在悄无声息中以“润物细无声”的状态影响着班里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同时,更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将总结的经验丰富到实践中,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