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拼命工作是上天赋予的使命
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

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干法》作者是日本作家稻盛和夫。
内容主要是真切、深刻地揭示了工作的意义,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性和从容笑对人生,付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干法》读后感,欢迎借鉴!《干法》读后感1 一、《干法》这本书是一本励志体的哲学书《干法》这本书书中贯穿的一个故事,是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轨迹,由一个濒临倒闭企业的研发人员,最后通过不断努力走到人生巅峰的励志故事。
稻盛和夫先生不能不说是一个活着的传奇。
在整本书中,“天道酬勤”“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敬天爱人”“奉献”的人生观,在书中无不时刻映现。
感悟人生,知道做人的道理,知道“三尺以上有神明”,怀着对天地苍生的敬畏,不轻言放弃,把人生逆境当成最“欢喜”的修炼,奋斗再奋斗,才能换来不一样的人生。
二、钟爱一生的工作不是找到的,而是爱到的。
如何喜欢自己的工作,年轻人总认为,我必须去寻找,经过不断的磨合后,才能发现到它,与它相伴一生,这更像爱情与婚姻。
我认为这句话本身没有错,的确,“君子好逑”的工作与伴侣是每个人的向往,但世人的欲望,更愿意憧憬诗与远方的妙丽,往往忽视了身边的美景。
立足于当下,让一颗浮躁的心,回到它原来的地方,用心重新观察身边的美景,你有可能发现,原来它没有这么讨厌,当你尝试爱它的时候,慢慢你会发现,它也有你一样的情怀,用不同的方式来“爱”你,让你努力与拼搏,变成被爱的幸福。
当爱充满你的生活后,你的人生将彻底改变。
三、要不断给自己树立准确的目标工作与人生一样,都是在不断超越中实现价值,每个人其实都是愿意给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树立一个目标的,这个目标是否正确,这个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很多人做到最后,只能把目标变为一个美好的憧憬。
这就是树立目标的常见错误。
准确的目标如何把控,如何能将目标转换为最终的行为结果呢?大家还记得周五分享的那个行为公式吗?B=MAT,大家不妨用这个公式认真套一套,静心而观,你会发现其实这个公式可以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与西方的唯物方法论可以有效结合。
六项精进—稻盛和夫

六项精进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努力专研,比谁都刻苦。
而且锲而不舍,持续不断,精益求精。
有闲工夫发牢骚,不如前进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2、要谦虚,不要骄傲“谦受益”是中国古话,谦虚的心能唤来幸福,还能提升心性。
骄傲招人讨厌,给人带来懈怠和失败。
才能是上天所赐,将自己的才能用于为“公”是第一义,用来为“私”是第二义,这是谦虚这一美德的本质所在。
3、要每天反省每天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集中精神,直视自我,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没有卑怯的举止,将动摇的心镇定下来,真挚的反省,有错即改。
4、活着,就要感谢滴水之恩不忘相报。
活着,就已经是幸福。
“感谢之心”像地下水一样,滋润着我道德观的根基。
只要活着,就要感谢。
5、积善行、思利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与人为善,言行之间留意关爱别人。
真正为对方好,才是大善。
6、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不要烦恼,不要焦躁,不要总是忿忿不平。
人生本来就是波澜万丈,活着就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
决不能被它们击垮,绝不能逃避,正面面对,硬着头皮顶住,不忘初衷,努力做好该做的事。
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ﻫ每一天都竭尽全力、拼命工作。
想拥有美好的人生,前提条件就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做不到这一点,企业经营的成功,人生的成功,都是空中楼阁。
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不存在第二条通向成功之路。
ﻫ为什么要“拼命工作”呢?第一,自然界存在的前提,就是一切生命都拼命求生存。
这是自然界生存的规律,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也必须认认真真、竭尽全力。
第二,只要喜欢你的工作,再努力也不觉其苦,拼命工作是辛苦的事情,辛苦的事情要一天天持续下去,必须有个条件,那就是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
第三,全力投入工作就会产生创意。
当你每天都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低效的、漫不经心的现象就会消失。
不管是谁,只要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要进入拼命努力的状态,他就会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就会寻思更好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第四,拼命工作可以磨练灵魂。
稻盛和夫:你只管努力,神灵自有安排

稻盛和夫:你只管努力,神灵自有安排不要甘心做一个普通人,用自己的努力去冲破常规的界限。
每当与困难正面对峙,要试着把自己逼到极限,要努力到神灵出手相助的地步。
这样的精神状态能够击破'认为不可能’的成见,催生独创性的成果。
要从打破常规做起稻盛和夫说:“一个人,能够被大多数的人知晓,是因为这个人与大多数人不一样。
”世界上有很多努力拼搏的人,在这些拼搏的人当中,有的人会取得成功,而有的人则会面临失败。
但是那些失败的人,也曾真切地付出过努力,为何就没有取得成功呢?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成功也是需要运气的”,但是稻盛和夫却表明,即便是付出过同样的努力,成功与失败之间也还是隔着一层纱帐的,这层纱帐薄如纸,却如同放在了强弩之末的利箭面前,让人难以刺破。
这层纱帐,便是努力基础上的坚持。
我们在前进的时候都会遇到一堵墙,这是一个决定成败的障碍,失败者看到这堵墙之后,便想当然地认定这是一个无法跨越的沟壑。
又或者说,他们尽力了,但终究还是没有成功。
究其原因,不是已经竭尽全力,而是在困境面前早已经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无法跨越——这是常识。
因此,“这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便成为一个惯性思维。
稻盛和夫说:“既然去做一个任务,那就坚持做下去,即便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欠缺的往往就是一股'不成功便不放弃’的毅力和勇气。
我们普遍形成的'惯性思维’最能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先入为主’的思维要尽量避免。
学会打破常规,用整体性思维和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才是取得成功的秘密武器。
”打破常规,也是一种思维创造性的体现。
在商业领域,不论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普通的员工,大多数人都意识到了思维变革的重要性,他们也想突破一些东西,从而获得进步。
但是当真正走到这一步的时候,由于“规矩”思维定式的影响,反而迟迟不敢迈出这一步。
退缩的原因,除了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还在于太过在意世俗的眼光。
稻盛和夫说:“这个世上从来就不缺乏墨守成规的人,他们也会有一些新奇的点子和一些自认为'异想天开’的念头,但是这些可能发展成为突破性思维的点子和念头在他们脑海中存在的时间并不长。
稻盛和夫--拼命工作可以磨炼灵魂

稻盛和夫:拼命工作可以磨炼灵魂所谓磨炼心灵或者磨炼灵魂,换言之,就是提升人格,丰富人性,塑造美好的人性。
也就是塑造一颗诚恳的、优雅的、充满关爱的心。
为了磨炼灵魂,首先需要的是拼命工作。
拼命工作对磨炼灵魂最为有效。
(摘要)当你每天都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低效的、漫不经心的现象就会消失。
不管是谁,只要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要进入拼命努力的状态,他就会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就会寻思更好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拼命工作的同时又能思考如何改进工作,那么你的每一天都会充满创意。
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
这样不断琢磨,反复思索,就会生出好想法,产生有益的启迪。
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能耐,但是,在每天努力工作的同时,我会开动脑筋,孜孜以求,推敲更好的工作方法,为了增加销售,还有没有更好的促销方案呢?为了提高效率,还有没有更好的生产方式呢?这样不断钻研的结果,往往会出现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进展。
京瓷公司能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就是我们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结果。
不竭尽全力,不专心工作,就谈不上创造发明。
马马虎虎、一知半解,吊儿郎当,在这种消极的状态下,即使你想寻找好的工作方法,创意也出不来。
你不辞辛劳,拼命努力,殚精竭虑,苦思冥想,仍然一筹莫展,这时候,就会感动上帝,上帝就会可怜你,给予你新的启示。
真挚、认真、不懈地努力,走投无路也不言放弃。
上帝看到我这么努力,这么执着,便不嫌我愚笨,慷慨赐予我新的智慧、新的灵感、新的启示。
我想,上帝之所以赐予我原本没有的、了不起的想法和智慧,乃是一种报应,是我拼命努力的结果。
看看世界上那些伟大的发明家,那些开发出划时代的新产品、新技术的人们,我们就会发现,他们都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他们在辛勤工作、苦苦思索中获得灵感。
懒惰获得成功,投机取巧带来发明创造,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人。
从这个事实看,我坚信,竭尽全力、做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一定会给我们的事业和人生带来丰厚的回报。
从稻盛和夫《干法》探索智慧教师幸福工作的真谛

224作者简介:潘娜(1981-),女,安徽天长人,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文学。
从稻盛和夫《干法》探索智慧教师幸福工作的真谛潘娜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摘要:稻盛和夫是日本的经营四圣之一,是日本著名企业家和哲学家。
本文通过解读《干法》一书,从工作的真正意义、出色工作的秘诀、人生观的方程式、智慧教师的幸福工作法和教育教学的幸福思维方式这五个方面探索稻盛和夫独特的幸福观,指出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有的幸福思维方式。
工作为我们提供人生修炼的场所,维系着生命,人生活着的全部意义正在于此,“始终工作、奋斗不息”。
关键词:稻盛和夫;干法;幸福工作;智慧教师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市,与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和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并称为日本的“经营四圣”,也是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
他是日本著名企业家和哲学家。
他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世界500强)。
52岁创办KDDI(日本第二大通信公司)(世界500强)。
78岁时,日本航空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稻盛和夫在盛邀下接掌亏损企业日航CEO 。
另一方面,1984年他担任了稻盛财团的理事长,同时设“京都奖”。
这个国际奖表彰了每年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
除此以外,他是62家(包括海外9家)聚集6, 600多位社长的经营塾——“盛和塾”的塾长,为培育年轻的经营人才呕心沥血。
稻盛和夫的《干法》这本书得到社会各方的赞誉。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海尔集团主席张瑞敏、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大力推荐。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刘东华社长这么评价:这是一本“不合时宜的书”。
人们越来越追求轻松挣钱,哪怕得过且过的生活状态。
这是一本切中时弊的书,需要扭转年轻人憎恶工作的倾向。
这是一本泄露天机的书,真正了解工作的意义等于掌握了人生意义的“金钥匙”。
[1]一、工作的真正意义很多人认为工作的真正意义是获得生活食粮。
稻盛和夫认真拼命的工作读后感

稻盛和夫认真拼命的工作读后感稻盛和夫这老头儿,可真是把工作这件事儿琢磨透了。
读他关于认真拼命工作的那些话,就像被人在脑袋上敲了一闷棍,突然就清醒了不少。
咱先说说他那种对工作的态度。
他把工作当成了一种使命似的,可不是咱们平常那种“为了挣钱,不得不上班”的想法。
他是真的全身心投入进去,就像一个战士冲进了战场,眼里只有胜利,他的胜利就是把工作干到极致。
我就想啊,我平时工作的时候,那可差远了。
有时候稍微加会儿班就觉得自己特委屈,看看人家稻盛和夫,那才叫真正的敬业。
他说认真拼命工作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这可真不是瞎忽悠。
你想啊,当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的时候,你就会不断地去学习新东西,去克服各种困难。
就像爬山一样,你要是想爬到山顶,就得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走,这个过程中你肯定会变得越来越强壮,越来越有能力。
而且在工作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之后,那种成就感是没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我有一次就偶然特别认真地做了一个项目,结果成功之后,那感觉就像自己突然变成了超级英雄,自信心一下子就爆棚了。
这时候就明白稻盛和夫说的真没错,认真工作的时候,你得到的可不仅仅是工资,还有自己的成长。
还有就是他那种拼命的劲儿。
我觉得他肯定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永动机,永远都在运转。
咱们现在很多人工作的时候,总是想着偷个懒,能少干一点是一点。
可人家稻盛和夫呢,就像拧紧了的发条,不停地在工作里创造价值。
这让我意识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那只是我们自己以为的。
真正的努力是像稻盛和夫那样,把自己的潜力都挖掘出来,不留一点余地。
不过呢,我也在想,他这种拼命工作的方式是不是有点太“狠”了。
毕竟我们也要生活,也要有自己的休闲时间。
但是再仔细一琢磨,他可能是想告诉我们,在该工作的时候,就要拿出那种拼命的精神,而不是在工作的时候还想着玩,玩的时候又担心工作没做好。
这就是一种专注,一种把工作和生活都能处理好的智慧。
读完他的这些观点,我就觉得自己像是得到了一本秘籍。
拼命工作是一切生命的意义

稻盛:拼命工作是一切生命的义务2011-9-5 8:32:00 稻盛和夫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认真地、拼命地工作“六项精进”中率先登场的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在经营十二条中,我也向大家强调了“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一条。
在“六项精进”之中,我将其列在第一位。
在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一条。
就是说,每一天都竭尽全力、拼命工作,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事情。
同时,如果要让人生幸福美满,那么每一天都认真干活是先决条件。
想拥有美好的人生,想成功地经营企业,前提条件就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换句话说,就是要勤奋工作。
做不到这一点,企业经营的成功,人生的成功,都是空中楼阁。
不愿勤奋工作,只想轻松舒服,那么企业当然经营不好,美好的人生也无法实现。
说得极端一点,只要拼命工作,企业经营就能顺畅。
刚才曾提到,今年也许不景气,但不管哪个年代,不管怎样的不景气,只要拼命工作,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人们常说,经营战略最重要,经营战术不可少。
但是,我认为,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不存在第二条通向成功之路。
回首往事,在我27岁的时候,成立了“京瓷”公司,我开始经营企业。
当时,我连经营的“经”字都不识,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公司倒闭,不能让支持我、出钱帮我成立公司的人遭殃。
为此,我拼命地工作,常常从清晨干到深夜12点,甚至1点、2点,我就这样日以继夜地工作,努力再努力。
明年是京瓷创立50周年。
回想过去,虽然过70岁之后努力程度不如从前了,但在这50年里,我一贯勤奋工作。
因为这种勤奋才有“京瓷”今天的辉煌。
从这点来看,也证明我上述观点没有错。
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世界上不存在更高明的经营诀窍。
企业家、学者、研究员、艺术家,不管哪行哪业,他们能取得出色的成绩,都是竭尽全力、埋头工作的结果。
我常想起我的舅舅和舅妈。
从满洲回国时,他们身无一文,战争结束后,他们在鹿儿岛做起了蔬菜生意。
舅舅的文化程度不过小学毕业,他每天拉着大板车做买卖。
稻盛和夫的10句话

稻盛和夫的10句话稻盛和夫,那可是企业界的传奇人物啊。
他说的话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唠唠他的10句话。
第一句话:“工作即修行。
”我有个朋友小李,他之前可讨厌工作了,每天都在抱怨,感觉上班就像上刑一样。
我就跟他讲了稻盛和夫这句话。
我就问他:“你看啊,你每天在那愁眉苦脸,工作也没少干,为啥不换个想法呢?把工作当成一种修行,就像和尚念经,那是在磨练自己的心性啊。
”小李一开始还不信,后来试着改变态度。
嘿,你猜怎么着?他不再觉得工作那么痛苦了,反而能从工作里找到成就感,就像在黑暗中突然找到了出口。
这工作啊,一旦当成修行,就不是单纯的挣钱手段了,那是自我提升的途径呢。
第二句:“敬天爱人。
”这四个字听起来就很有深度。
我邻居张大爷,他是个小商店老板。
他这人啊,对顾客那叫一个好,不管顾客买多买少,他都客客气气的。
我就跟他说:“大爷,您这就是敬天爱人啊。
”他还不明白呢。
我就解释说:“这天啊,就像是一种规则,一种道德准则,您尊重这个规则,然后用爱心对待每一个人,您看您生意不也越来越好嘛。
”张大爷听了,直点头。
就像大树敬畏天地,然后用枝叶为人们遮荫一样,我们敬畏世间的准则,用爱对待他人,自己也会收获很多呢。
第三句:“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我有个同学小王,大学毕业找工作,找来找去都不满意,不是嫌这个累,就是嫌那个工资低。
我就跟他说:“你不能总是挑啊,你看稻盛和夫都说了,要么找个喜欢的工作,要么让自己喜欢上现有的工作。
你这样挑来挑去,最后啥也得不到。
”他说:“可是我真的不喜欢那些工作啊。
”我就说:“你都没好好去做,怎么知道不喜欢呢?你先试着去投入,就像你玩游戏一样投入,说不定就喜欢上了呢。
”他听了我的话,开始认真对待工作,现在啊,他可算是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
第四句:“乐观地设想、悲观地计划、愉快地执行。
”我表哥创业的时候,就是一头热,只想着美好的前景,啥计划都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盛和夫:拼命工作是上天赋予的使命稻盛和夫借用松下幸之助的故事,告诫经营者们心中一定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意识”,然后“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经营者必须自觉地意识到拼命工作是上天赋予自己的使命。
以下是稻盛和夫杭州演讲全文实录:我是刚才承蒙介绍的稻盛。
由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主办的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杭州报告会有这么多的中国企业家参加,还有许多日本盛和塾的塾生参加,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还要感谢从2010年开始,我就想在这个经营哲学报告会上,为筹办这次大会付出极大努力的杭州盛和塾的朋友们。
系统地讲解我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法,这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经营实践中,我亲身体悟的心得。
从北京报告会讲解《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开头,在青岛讲了《经营十二条》,在广州讲了《阿米巴经营》,在大连讲了《京瓷会计学》,在重庆讲了《领导人的资质》,去年在成都又以《企业治理的要诀》为题,讲述了如何激励员工的问题。
通过这些讲演,我强调了在企业经营中哲学的重要性,企业经营的原理原则,讲述了有关企业管理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架构,还讲述了企业的领导人以及员工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应该发挥的作用。
在这一系列讲演之后,今天我想以“干法”为题,谈一谈执掌企业之舵的领导人即经营者应该如何工作的问题。
自己尽可能轻松,驱使员工卖命,借此赚大钱、发大财,这样的经营者大有人在。
还有,创办新型风险企业,通过上市一攫千金,然后年纪轻轻就退出江湖,休闲享乐。
这样来定位人生目的的经营者,不论哪个国家都为数不少。
我认为,如果像这样,只把赚钱和享乐当作人生目的,那么,从结果来说,经营者自己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企业也不可能持续成长发展。
社会总是期待经营者具备更为高尚的人生目的。
迄今为止我在中国的讲演中所论述的经营的原理原则,经营管理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架构,能不能正确地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事实践的经营者的干法,或者说取决于经营者的工作目的到底是什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让在座各位,作为经营者,能成大器、做大事,我觉得也有必要请大家重新认识工作的意义。
那么,经营者具体应该怎么工作?还有,经营者究竟为什么而工作?我想按着这个顺序讲下去。
首先,理所当然,经营者必须将他的事业引向成功。
无论是创建风险企业,还是继承原有的事业,让事业走上轨道,促使它成长发展,乃是经营者的第一要务。
这个出发点,就是要抱着“无论如何也要让事业成功”这种强烈的愿望去工作,在这一点上做到极致。
这种强烈的“意识”类似于格斗时必须具备的“斗争性”。
缺乏这种“斗争性”的人,首先就不适合当经营者。
相反,只要具备这种“意识”,哪怕资金、技术、人才不足,都可以靠热情和执着的信念加以弥补,就可以让事业获得成功。
大家或许认为,仅仅依靠“意识”,事业不可能成功。
然而,在“意识”里秘藏着巨大的力量。
一般认为,逻辑演绎、推理推论,构思战略,就是说使用头脑“思考”最重要。
心中“意识”到什么,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但是我相信,心中的“意识”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用头脑进行的思考。
在我们的人生中,“意识”所具备的强大的力量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意识”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根源和基础。
证明这一点的,就是现代文明社会所走过的历程。
原始的人类采摘树上的果实,捉鱼捕兽,依靠采撷狩猎的生活方式与大自然共生。
此后,大概在一万年之前,人类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生产手段,借此种植谷物,饲养家畜,以供食用,由此进入农耕畜牧的时代。
在采撷狩猎的时代,人类仅靠自身的意志无法生存,但依靠农耕畜牧,人类开始摆脱自然的束缚,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下去。
尔后,距今约250年前,英国发起了所谓产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让人类掌握了驱动力。
从这个时候开始,发明创造接二连三,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缭乱。
这才构筑了如此壮观、如此富裕的现代文明社会。
而这一切只用了短短的250年的时间。
就是说,现在的这个文明社会发端于产业革命,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的发达。
那么,科学技术为什么能如此发达呢?不用说,其本源就是我们人类原来就具备的“意识”。
“想这么干”、“如果有这个东西那就方便了”、“如果有这种可能性就太好了”,这一类“意识”、“念头”,会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浮现。
比如,迄今为止我们都是步行或者奔跑,那么有没有更加快速、更加方便的移动方法呢?“很想乘坐新式的交通工具”,这类“意识”、“念头”会像梦一样在我们的心中升起。
这如梦般的“意识”会转变成强烈的动机,然后会付诸于实践,人们开始着手制作新的交通工具。
首先用头脑构思,接着努力试作,然后再思考,深入地思考,不断钻研改进,经过反复的失败,最后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
有人设计制造了自行车;有人发明了蒸汽机车、后来演变为电车;有人发明了汽车;有人造出了飞机。
发明创造某种东西,在具体实施时,必须用头脑思考,必须进行研究。
但其发端却是突然在心中浮现的“念头”。
一般说来,“念头”这东西往往受到轻视。
常听人说:“不要凭念头、不要凭心血来潮说事”。
但实际上,这个“念头”才是最重要的,现代科学技术,一切发明创造的起源,都发端于这个“念头”。
这在企业经营中也完全一样,经营者心中的强烈的“念头”就可能变为现实。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首先你必须得这么想!”就是说愿望非常重要。
我年轻时就从松下幸之助先生那里学到了这一条。
京瓷创业时,在企业经营上我是外行,我很想从成功的企业家那里学到经营的秘诀。
当时正好拿到了松下幸之助先生讲演会的邀请书。
我很迫切地想知道,被世人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先生究竟是用什么思想经营企业的?我提出申请,满怀期待,赶赴讲演会场。
当天因工作关系我迟到了,我在会场的最后面一排,站立着听讲。
“经营企业在景气好的时候,不要以为景气会一直好下去,要考虑到经济会出现不景气,在资金有余裕时要做好储备。
就是要像蓄水的水库一样,经营企业要为不景气时做准备。
”松下先生讲的主题是:大量降雨,如果任其流入江河,就会引起洪水泛滥,招致大水灾。
所以先要让河水流入水库,然后按需要放水,这样不仅可以遏止洪水,干旱时还可以防止河水断流,这样就有效地使用了雨水。
这种治水的思维方式应用到企业经营上,就是所谓“水库式经营”。
讲演结束松下先生开始回答听众的问题。
后排有人举手提问:“您所说的水库式经营,就是经营必须有余裕、有储备,我们都明白,松下先生就是不说,我们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也都懂得这一点,也都这么想,但正因为做不到,我们才感觉苦恼。
究竟怎么做经营才能有余裕?如果不教给我们具体的方法,我们不满意,不好办。
”提问中夹杂着抗议的味道。
那一刻,松下先生脸上露出了非常困惑的神情,沉默片刻,他轻声地自言自语,只说了一句话:“不!你不想可不行啊!”然后又保持沉默,听众以为松下答非所问,所以哄堂大笑。
当时的情景我记忆犹新。
但是,就在那一瞬间,我感觉犹如电流通过我的全身。
“你不想可不行啊!”松下先生嘟囔似的说出的这句话中,包含了万种思量,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你不想可不行啊!”这句话,松下先生想传递的意思是:“你说你也想让自己的经营有余裕,但怎么做经营才能有余裕,方法千差万别,你的公司一定有适合你公司的做法,因此我没法教你,但经营企业绝对要有余裕,你自己必须认真去想,这个‘想’才是一切的开始”。
就是说,“如果可以的话就好了!”凭这种程度的、轻浮的想法或愿望,要达成高目标,要实现远大理想是根本不可能的。
经营要有余裕,你是不是发自内心、真正这么想?这是关键。
如果你真心这么想,你就会千方百计、拼命思考具体的办法,水库就一定能建成。
松下先生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前面已说过,“无论如何非如此不可”,人如果强烈地祈愿,那么他这种“意识”一定会化作行动,他就会自然而然的朝着这种意愿实现的方向去努力。
当然,这种“意识”必须非常强烈。
不是漫不经心,而是“不管怎样、无论如何都要这么干!”“非如此不可!”,必须是这种强烈的意念支配的愿望和梦想。
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其前提就是要具备这种强烈而持久的愿望。
抱有了这种强烈的愿望,接着就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一条了。
努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
另外,如果问:“你努力了吗?”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回答:“是的,我努力了”。
但是,普通程度的努力不管你如何持续,你也不过是付出了与普通人一样的努力,你只是做了理所当然的事。
这样的话,成功是没有把握的。
只有付出不同寻常的、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才可期待获得巨大的成果。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句话非常关键。
在工作中想要做成某件事情,就要不惜付出无穷无尽的努力。
不肯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却想获得很大的成功,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么说,人们就难免误解,好像“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一件特别的事,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做出无限度的努力似乎是一味苛刻的要求我们自己。
但事情决非如此。
放眼自然界,不管什么动物、什么植物,不在拼命求生存的物种并不存在。
只有我们人类才会心怀邪念,贪图享乐。
初春时分,我在京都的自家附近散步。
在城墙的石缝中有嫩草出土,走近细看,石块和石块的缝隙之间,只有一点点泥土,但就在这少得可怜的土壤中,草儿拼命吸取春天的阳光雨露,萌生出它的嫩芽。
此后,春季只短短的持续几周,抢在这期间,草儿接受阳光的恩泽,匆匆地长叶、开花、结籽。
如果不这样,等到夏天来临,石壁在灼热的阳光曝晒下,温度急速上升,草儿就会枯死。
所以赶在酷暑到来之前,草儿必须竭尽全力、拼命生长,以便留下子孙,然后枯萎。
在柏油马路的缝隙中长出的、连名字也不为人知的杂草,它们的命运也一样。
在水分极端缺乏的、地狱般炎热的环境中,各种各样的杂草都挣扎着拼命求生,希望比别的杂草获得更多的阳光,以便长得更大些,为此,它们拼命扩展草叶,伸展草茎,为生存而竞争。
不是为了击败对手而拼命,而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而拼命努力。
自然界原本就是这么形成的,不拼命求生的植物绝不存在,不努力的草类无法生存。
动物也一样,如果不拼命求生存必将灭绝,此乃是自然界的铁则。
只有我们人类,谈到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拼命工作”,反而觉得很特别,很难接受。
这不对!不仅是为了获得成功必须勤奋努力,就是为了生存也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这乃是自然的法则。
为什么自然或者上天会按照这种法则来创造世界呢?别的生物“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上天赋予的本能。
但是我们人类却必须依靠自己觉悟,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我认为,特别是我们经营者,必须自觉地意识到拼命工作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
这与“经营者为什么而工作”这一根本性的问题相关连。
因此,接下来我就想论述关于经营者工作目的这一问题。
当我还是一个青年经营者的时候,我一边“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做工作,一边又觉得充当我这样的角色很是吃亏。
越是全身心投入工作、越是光明正大地经营企业,越觉得不划算,像我这样的、付出和收获不相称的工作世上恐怕没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