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让员工爱上自己的工作

合集下载

读稻盛和夫《干法》有感

读稻盛和夫《干法》有感

读稻盛和夫《干法》有感读稻盛和夫《干法》有感读稻盛和夫《干法》有感1不能选择工作,就选择爱上你现在的工作。

我在稻盛先生的原话上有所改动,原话是“不能选择工作,就爱上你现在的工作”。

稻盛先生以其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不好的工作,只有不好好工作的人。

大多数时候,我们没办法去选择我们喜欢的工作,那就把现在的工作变成自己喜欢的吧。

做起来可不简单,这就得改变自己的思维。

但这更是我们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似乎每个人都懂,但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

稻盛先生给我们的这句话不仅仅是说努力的问题,实质是说一种工作态度的问题。

在工作上认真实干,一年五年十年地坚持下去,稻盛先生所付出的“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是长此以往的坚持,以量的积累,等待质的飞跃。

不是“最佳”,而是“完美”。

完美是一种永不止步的追求精神,它超越了“最佳”的局限。

“最佳”是相对而言的,即使低水平中也有最佳,“完美”是绝对的,它没有层次的限制。

追求完美是稻盛先生的法宝,也该是我们工作中的追求目标。

人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能力是先天的,热情是后天的,思维则是能培养的。

稻盛先生的人生成功方程式计算出了我们的将来。

各个变量的范围有我们自己的行动来确定,等式的左边会是怎样,全靠我们一步步将他勾勒。

读《干法》,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干法。

我的人生=爱上我的工作×我的努力×我的能力。

首先我得爱上我的那工作,把工作当作一场永远不完结的爱情。

接着就要努力工作,付出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将这份努力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在对待这份爱情似的工作上,要追求完美,在追求完美中享受爱情。

读稻盛和夫《干法》有感2稻盛和夫先生的工作观就是认为工作效率,或者说工作的结果,不是取决于人的能力高低,而更多取决于人的态度问题。

因此他给出了一个公式: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从该公式可以看到:热情和能力的效应大致相当。

稻盛和夫:调动员工积极性的7个关键

稻盛和夫:调动员工积极性的7个关键

稻盛和夫:调动员工积极性的7个关键
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七个关键
经营企业的过程中,重要的就是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经营者无论如何努力,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如果希望公司不断发展,就需要有志同道合的员工。

•1. 把员工当做经营伙伴
•要把员工当做能与自己同心同德、同甘共苦的“伙伴”,把他们看成一同分担经营责任的“共同经营者”。

•2. 让员工发自内心地拥护你、佩服你
•经营者要使员工发自内心地拥护、佩服你这个社长,无论怎样都愿意跟随你,而你必须要使他们幸福。

•3. 阐述工作的意义
•员工如果能发现自己工作的意义,就会热情高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4. 树立远大目标
•如果大家共同拥有美好的愿景,都具备“希望这样”的强烈愿望,那么,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超越一切障碍,朝着梦想实现的方向前进。

•5. 明确使命
•能够让员工的积极性持久而不动摇的就是“使命”。

明确公司的
使命和目的,并与员工们共同拥有。

•6. 不断讲述哲学
•“为了实现崇高的企业目的,我准备以这样的思维方式、以这样的哲学来经营企业”,必须向员工们讲这样的话并与他们共有。

•7. 提高自己的心性
•经营者一定要学习正确的哲学,努力拓展自己的器量。

节选自《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七个关键:稻盛和夫经营问答》。

稻盛和夫: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真是智慧之言

稻盛和夫: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真是智慧之言

稻盛和夫: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真是智慧之言好好活,就得好好干。

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

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

——稻盛和夫人生的目的就是塑造人格,提升心性,获得灵魂的价值。

而不是在名声、财产、地位中苦苦挣扎。

1、精于一业:一门深入,探究到底,才能一通百通!只有把精力倾注于一个领域,钻研透彻,才能达至真理,理解森罗万象。

比如一名工匠,长期专注于工作,掌握了精湛的技术,即使谈论人生,他也能讲出精辟的见解。

另外,经过修行提升了人格的僧人,即使论及其他领域的话题,他也能说出深刻的道理。

还有园艺师、作家、艺术家等,凡是精通一艺一技者,他们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涵养。

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进入公司,做了一段时间觉得枯燥的工作以后,就心生疑惑:“只干这么简单的工作能有出息吗?”他们会提出:“希望让我干点儿别的工作。

”这就错了。

知识广而浅,等于什么都不懂。

只有一门深入,探究到底,才能一通百通。

这是因为在一切事物的深处,都隐藏着驾驭一切的真理。

究明一个事物,就能理解一切事物。

请大家牢记这一点。

2、日日创新:以不断地思考让业务升级!踏上工作岗位,一开始就得到称心如意的好工作,这是不太可能的。

首先,对于分配给自己的工作,要抱积极开朗、诚实认真的态度,坚韧不拔,坚持到底,决不可半途而废。

因为只有经历千辛万苦,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人,才能够触及到普遍性的伟大真理。

但是,并不是说,把最初的工作当成终生的事业,一味忍耐着干下去就行。

在全力以赴的同时,必须经常思考:“这么做行不行,那么做好不好”,不可千篇一律,以与昨天相同的方法、相同的思路去做相同的事情。

即使是小事情,也要每天反思,“这么做行吗?”不断改进。

对于所有的事情都要问一问“这么做行吗?”反反复复,长此以往,就会取得卓越的进步。

学到了基础知识以后,就要靠自己动脑筋,花工夫去钻研改进,这就是创造。

我认为,在人生中,没有每天每日的新的创造,个人就不会进步,更不可能成为具备人格魅力的人。

总结稻盛和夫《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七个关键》

总结稻盛和夫《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七个关键》

总结稻盛和夫《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七个关键》稻盛和夫,两家世界五百强的缔造者,八十岁时临危受命,接手宣布破产的日本航空,仅用两年多时间,日航重新上市。

他说我给日航带来两样东西,一是“京瓷哲学”,一是“阿米巴”。

稻盛和夫在书中说到自己的寄望:“我衷心祈愿有更多的人理解真正的领导力是什么,并掌握正确的领导方式,把组织搞活,引导团队成长发展”NO1.“把员工当做经营伙伴”员工仅仅是为了一份工资而交换自己劳动力的企业,是没有办法发展壮大的。

在录用员工的那一刻起,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就要表达“我依靠你了”这样的信息,这是构筑公司内部正确人际关系和点燃员工激情的第一步。

NO2.“让员工从内心爱戴你、迷恋你”刚创立的京瓷,是一个名牌毕业的大学生根本瞧不起的街道工厂,创办不久还上演了核心员工集体要求加薪的“逼宫”大戏。

稻盛和夫是怎样让员工死心塌地地跟随着京瓷一起披荆斩棘、成长为世界第一的呢?让员工到哪儿都追随你,“必须让他们获得幸福”,这是一起经营者的责任。

经营者要“乐于自我牺牲”,比所有员工更努力、更拼命;下班以后,自掏腰包来犒劳员工,体现对部下的关爱体量。

NO3.“阐述工作的意义”向员工反复阐述工作的意义,即使是平凡的工作,也要看到它背后的意义。

尤其在大公司,很多岗位其实是在做循环往复的工作,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员工对重复的工作感到厌倦,失去热情和干劲。

作为管理者要见员工之所不见,把他们看不到的东西告诉他们,向他们揭示工作岗位的意义和重要性。

例如一名宜家的普通店员可能只认为:我的工作就是日复一日地把客人翻乱的物品重新码放整齐。

但是作为管理者需要告诉他们:陈列的工作是把公司统一的美学理念落地,没有你们一遍又一遍的精心整理,公司的理念就只能成为理念,陈列物品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就是在帮助公司与顾客建立联系,把我们的理念传达给顾客,让更多的顾客爱上我们的品牌,这是多细致入微又重要的事啊!每个希望发展壮大的公司都雄心勃勃地定立了自己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但很多“愿景使命价值观”到最后成了新员工手册或墙上的一句话。

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

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

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1一口气把《干法》也读完了,再一次感受稻盛先生“敬天爱人”的思想,也再一次被作者严谨、勤勉的工作态度所激励,中文版以稻盛的“我的劳动观”开篇,作者指出二战后日本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但人们却丧失了最重要的价值观,好的社会风气逐渐淡薄,长此下去日本将国将不国,因此作者执笔直书将劳动、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及方法告诉年轻的一代。

书中的这些价值观和劳动观是作者70余年的切身体会。

一开始作者就问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了什么而工作?大部分人认为是为了吃饭获取报酬。

难道拼命的工作,仅仅是为了吃饭吗?作者认为,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

工作是锻炼人性,磨练心志的修行。

在此,先将书中一些句子摘录如下:1. 发自内心并用格斗的气魄,以积极的态度认真面对自己的工作。

2. 冬天越寒冷,樱花就开得越烂漫。

人也是一样,不体验痛苦和烦恼,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就不会抓住真正的幸福。

3. 纵使是自不量力的梦想,还是要在胸中牢牢立下这个目标,并向同仁展示这个目标。

这一点非常重要。

为什么?因为人本来就具备使梦想成真的巨大的潜力。

4. 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为“非凡”。

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的积累”,如此而已。

5. 今天一天努力干吧,以今天一天的勤奋就一定能看清明天。

这个月努力干吧,以这一个月的勤奋就一定能看清下个月。

今年一年努力干吧,以今年一年的勤奋就一定能看清明年。

6. 人的能力有无限伸展的可能。

坚信这一点,面向未来,描绘自己人生的理想。

7. 人的能力绝不是一成不变的。

始终要把跨栏的高度设置在比现有能力高两三成的高度。

8. “已经不行了”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当项目遇上难以克服的困难,认为“已经不行了”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开始的起点。

9. 苦难和成功都是考验。

苦难不会没完没了,当然幸运也不会永远持续。

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这比什么都重要。

10. 所谓技术创新,所谓发明创造,就像没有指南针的小船航行于漆黑的大海之上。

学习稻盛和夫精华

学习稻盛和夫精华

稻盛和夫的工作理念: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每一天都竭尽全力、拼命工作,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事情。

同时,如果要让人生幸福美满,那么每一天都认真干活是先决条件。

想成功地经营企业,前提条件就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换句话说,就是要勤奋工作。

做不到这一点,企业经营的成功,人生的成功,都是空中楼阁。

不愿勤奋工作,只想轻松舒服,那么企业当然经营不好,美好的人生也无法实现。

只要拼命工作,企业经营就能顺畅。

不管那个年代,不管怎样的不景气,只要拼命工作,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不存在第二条通向成功之路。

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世界上不存在更高明的经营诀窍。

成功有许多方法,但在我看来,抛弃“竭尽全力,拼命工作”这一条,就不可能有什么成功。

1敬天爱人敬奉天理,关爱众人。

“天”就是道理、规律,就是自然之理、人间正道,也就是天道,即正确的做人之道。

合乎道理、规律,按照事物的本性,依循自然之理、人间正道,即为“敬天”。

而人都是自己的同胞,以仁慈之心,摈弃一己私欲,体恤他人,持“利他”之心就是“爱人”。

利他者自利。

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利他经营”,这个“他”是指客户,广义的客户包括顾客、员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

私心了无若要成就大事,必须抛弃一己之私,以无私之心投入事业。

实践“利他哲学”,经营者的克己和自律是关键,“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堂堂正正做事,与行天地自然之道一样,不可夹杂半点私心。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必须保持公平之心,走光明大道,广纳贤才让忠实励行职务的人执掌政权,这样做就是替天行道。

同时,一旦发现比自己更为胜任的人物,就应该立即让贤。

只爱自己,就是说,只要对自己有利就好,对别人如何不去考虑,这种利己的思想,是做人的大忌。

治学不精,事业无成,有过不改,居功骄傲,所有这些,都由爱己过度而生,都绝不可为。

稻盛和夫的判断基准(经营的原理原则):作为人,何为正确以好坏、善恶作为基准,去判断一切事物。

热爱工作京瓷哲学读后感

热爱工作京瓷哲学读后感

热爱工作京瓷哲学读后感读了京瓷哲学之后,真的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对工作这件事儿有了全新的看法。

京瓷哲学里强调热爱工作,这在以前我可能觉得就是句鸡汤话。

但是仔细琢磨后,发现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就像稻盛和夫先生说的,当你真正热爱工作的时候,工作就不再是那种每天为了挣钱、被迫去做的苦差事。

我想起来自己以前上班,那状态就像是背着重重的壳的蜗牛,慢悠悠又不情愿。

早上起床就开始发愁,一天都在盼着下班。

可是京瓷哲学里讲的那些故事和道理告诉我,这就是没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儿,没真正热爱起来。

你看那些在京瓷干得热火朝天的员工,人家把工作当成了自己的宝贝,一点点改进、一点点创新。

就好比一个厨师,要是只把做饭当成糊口的手段,那做出来的菜可能就是普普通通,可要是热爱烹饪,每道菜都像是在创作艺术品,用心去选食材,精心调配调料,那做出来的味道肯定不一般。

我还发现,热爱工作能让一个人的耐心变得超强。

以前我做一些稍微复杂点的工作任务,没一会儿就不耐烦了,心里各种抱怨。

但那些热爱工作的人,面对困难就像勇士面对挑战一样兴奋。

他们会想尽办法去解决,这个过程中不仅把工作完成得漂亮,自己还能学到好多新东西。

这就像玩游戏,要是你热爱这个游戏,遇到难打的关卡,你不会轻易放弃,而是绞尽脑汁去通关,通关之后那成就感是满满的。

而且啊,热爱工作还能让身边的人也变得积极起来。

在京瓷里面,我想肯定是一群热爱工作的人相互影响,就像一群小火苗聚在一起,变成了熊熊大火。

一个充满热情的员工,他的积极态度会传染给周围的同事,大家一起努力,工作氛围超级棒。

这比那种一潭死水,每个人都在敷衍的工作环境强太多了。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要真正做到热爱工作,得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

就像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给自己打打气,告诉自己今天的工作充满了乐趣和机会。

从那些小的工作任务做起,把每一个小任务都当成一个小挑战,完成之后给自己一点小奖励,慢慢地培养起对工作的热爱。

京瓷哲学里的热爱工作这一点,真的是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工作态度的前路。

幸福工作法稻盛和夫读后感

幸福工作法稻盛和夫读后感

幸福工作法稻盛和夫读后感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工作的感觉就像是在雾里走路,迷迷糊糊的。

有时候觉得工作就是为了赚钱,累得像条狗还不知道为啥。

但是稻盛和夫老爷子一开口,就像是给我脑袋上开了个天窗,透进了好多明亮的光。

他说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这可有点难为人了,就像让我立刻爱上每天都要面对的那些枯燥文件一样。

可是细想一下,还真有道理。

他把工作当成一种修行,这想法太酷了。

就好比我们是游戏里的角色,工作就是一个个任务,每完成一个任务,我们就能升级,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装备。

如果带着这种心态,工作中的那些小麻烦就像是游戏里的小怪兽,打败它们还挺有成就感的呢。

书中提到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也让我印象深刻。

这就像是一场比赛,大家都在赛道上跑,你要是想赢,或者至少想要跑到前面一点,那肯定得比别人更拼啊。

这里的努力可不是盲目地埋头苦干。

就像做菜,不是一股脑把所有调料都倒进去就行,得有方法、有节奏。

合理安排时间,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才能让努力变得更有价值。

还有,稻盛和夫强调的积极心态。

我发现我以前就像个怨妇一样,一遇到工作上的问题就开始抱怨。

“这个任务怎么这么难啊”“同事怎么不配合啊”,满满的负能量。

但是按照老爷子说的,换个角度看问题,困难其实就是成长的机会。

比如说,客户给了个超级难搞的要求,这时候不应该抱怨,而是要想“哇,这是个让我展示自己能力的好机会,要是搞定了,我可就又厉害了”。

这种积极心态就像魔法一样,能把那些让人头疼的工作变得有趣起来。

从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来讲,他倡导的真诚待人也非常重要。

以前我觉得职场上都是勾心斗角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但读完书后,我觉得真诚才是大杀器。

就像大家都在黑暗里摸索,你真诚地伸出手,别人肯定也能感受到你的善意。

大家一起合作,互相帮助,这样的工作氛围多好啊,就像一群小伙伴一起冒险,而不是互相使绊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盛和夫:让员工爱上自己的工作文:杨继雄正如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其《干法》一书中所述,现在,逃避工作、厌恶工作,甚至痛恨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据盖洛普公司的调查显示,竟有高达77%的美国人“痛恨”自己的工作!而在我们身边,不想去公司上班的“星期一综合症”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厌恶工作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工作却又是“在人的一生之中,所占时间、精力最多的事情”。

如果工作得很烦恼、很痛苦,甚至达到“痛恨”的地步,那么,人的生活质量怎能会高?这一辈子怎能过得幸福?所以,非常有必要对“越来越多人逃避工作、厌恶工作,甚至痛恨工作”的原因做一番深刻透彻的分析;更有必要对“如何才能喜欢上自己的工作、爱上自己的工作”做一番富有可行性的思考和探索。

在《干法》一书中,稻盛和夫对上述两个问题都给出了自己明确的答案。

虽然他的答案及思考更多是基于日本的经济及人文环境,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理解他思想的内涵和本质。

因此,笔者将稻盛和夫的答案做一整理,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分享给更多想做好工作、爱上工作的人。

人们为何厌恶工作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逃避工作、厌恶工作,甚至痛恨工作?茌稻盛和夫看来,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人们拥有逃避工作的经济基础,二是受西方“劳动乃苦役”观念的影响。

人们拥有逃避工作的经济基础第一大原因是纯粹客观方面的原因,即“这是一个物质富裕的时代,人们拥有逃避工作的经济基础”。

稻盛和夫认为,在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年轻人没有生存压力,靠父母庇护、靠打零工、靠领失业金等等,就能够活得不赖,这是越来越多年轻人能够逃避工作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前提。

这个原因让稻盛和夫不禁感叹顺境之“恶”与逆境之“善”。

他回忆当年物质匮乏的环境是如何“迫使”日本人民养成“流汗工作、热衷工作”的美德的。

而且,正是这种美德,使日本能够在二战的废墟中迅速崛起,以小小的岛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而如今,日本崛起了,物质富裕了,但促使日压崛起和物质富裕的“热爱劳动”的美德,却日渐丧失了。

受西方“劳动乃苦役”观念的影响第二个原因是半客观半主观的原因,即“日本人的工作观,受到美国人工作观的不良影响”。

稻盛和夫认为,“过去的日本人,不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总是从早到晚辛勤地工作;他们认为,工作虽然辛苦,但却能带来充实感、喜悦感和自豪感。

因为他们认为,劳动是既能获取生活食粮,又能磨炼技能和心志的修行;他们把劳动看作是自我实现、完善人格的‘精进’的道场。

”也就是说,“当时,多数日本人曾经抱有这种有深度的、正确的劳动观。

”而对于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的劳动观,稻盛和夫把其总结为“劳动乃是苦役”、“劳动是被逼无奈的必要之恶”,而且他认为这种“以劳动为恶”的劳动观,在西方近现代文明的思想源头中就已经深深扎根,比如在<圣经》一开头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中就表达得十分清楚: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祖先,因为偷吃了上帝禁食的果实,被赶出伊甸乐园。

原来在乐园里他们不需要劳动,但遭到放逐之后,为了得到食物,他们不得不怀着痛苦的心情开始劳作。

可见,在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里,人类是为了抵赎自己的“原罪”,才不得不接受“劳动”这种“惩罚”。

于是,在信奉《圣经》的欧美人的意识里,劳动就成了一种负面的、否定的形象。

因此,稻盛和夫这样总结,随着日本社会逐步西化,日本人曾经抱有的“认为劳动能够给人带来充实感、喜悦感和自豪感的,有深度的,正确的劳动观”,正在西方劳动观的深刻影响下逐步丧失,越来越多的日本人也和美国人一样,把劳动看作是“无可奈何的必要之恶”,也认为劳动是“一项纯粹为了谋生的苦差事”,也开始逃避劳动、厌恶劳动,甚至痛恨劳动。

爱上工作“三步走”怎样才能喜欢上、爱上自己的工作呢?对于这个问题,稻盛和夫结合自己的工作心路历程,提出了“爱上工作”的即:第一步,从“厌恶”到“喜欢”;第二步,从“喜欢”到“深爱”;第三步,从“深爱”到“天职和使命”。

从“厌恶”到“喜欢”稻盛和夫认为,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人们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一个人能够一开始就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概率实在太小,“恐怕不足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所以,大多数人初出茅庐,都不得不从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开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到底该怎么办?稻盛和夫以其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必须从“厌恶工作”发展到“喜欢工作”,而且,“厌恶工作”也“完全可以”发展成“喜欢工作”!那么,“厌恶工作”怎样才能发展成“喜欢工作”呢?以下就是稻盛和夫这种转变的心路历程:“在大学里我专攻的是当时最热门的有机化学,但是我想去的公司不肯录用我,所以我不得已才就职于一家生产绝缘陶瓷、属于无机化学领域的企业。

而且,进入这家企业之后我才知道,这是一家内部纷争严重、拖欠员工工资、员工会‘连老婆都娶不到’的公司。

“在这家不得已进入的、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的企业里,我从事的也是一份被分配的、不得不做的工作——研究新型陶瓷;这个领域在当时还是一个未知的世界,缺乏可靠的研究资料。

另外,公司很穷,没有什么像样的实验设备;而且也没有上司或前辈指导我的工作,只有我一个人孤独摸索。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要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实在不容易!但是辞职转行又没有成功,我只有留在这里。

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办呢?是继续满腹牢骚、怨天尤人、情绪低落吗?“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心态——倾注全力先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再说!现在看来,这个决定就是为了‘喜欢工作’所做努力的开始吧。

在‘倾注全力先把工作做好再说’心态的指引下,我把锅碗瓢盆和铺盖全都搬进实验室,吃、睡、工作全在实验室,开始了一心一意的埋头工作。

“在这一心一意的埋头工作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我居然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果,周围人们对我的评价也越来越高,最重要的是我的内心感觉越来越充实、越来越自信,原先令我牢骚满腹、对人生都产生困惑的工作,现在却让我开始内心喜悦,并对人生充满信心了!我的工作和人生从此进入良性循环!”所以,使得稻盛和夫对工作从“厌恶”发展到“真心喜欢”的关键,是“倾注全力先把工作做好再说”的工作心态和“一心一意地埋头工作”的工作状态。

随后,为了巩固和强化自己对工作的“喜欢”,稻盛和夫还通过培养“一颗善被感动的心”,通过千方百计“在工作中寻找快乐”,来给“喜欢”注入新的动力。

他说:“对此,我的经验是,当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快乐;当工作成果受到别人的肯定时,就要诚挚地表示感谢。

继而将这种喜悦和感动作为精神动力,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这是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中快乐工作、顽强生活的最好方法,也是我不渝的信念!”从“喜欢”到“深爱”在“真心喜欢”上自己的工作之后,稻盛和夫在工作中进一步领悟到,需要认识到“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并“把产品当作自己的孩子”,做到“抱着孩子睡觉,倾听孩子的哭泣”,才能“爱上”自己的工作,培养出对工作和产品的真挚、深沉的爱情!首先,需要认识到“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

不能把工作和自己分开,认为“工作就是工作,自己就是自己”;必须认识到“工作和自己密不可分”,工作是自己心灵、人格、智慧以及人生境界的外现。

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心灵、人格和智慧,达到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就一定会做什么样的工作、采用什么样的工作方法、表现出什么样的工作状态。

出色的人一定会完成出色的工作,出色的工作也一定只有出色的人才能完成;伟大的人一定会成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也一定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成就!所以,要爱上工作,首先就必须认识到“工作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工作”,自己与工作本来就合而为一!其次,必须“把产品当作自己的孩子”。

必须认识到“自己生产的产品就是自己孕育、抚养的孩子”,必须温柔细致地呵护、培养它们。

走进生产现场就像走进产房和教室:一定不能让自己生产的产品残次、不合格,就像一走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先天残疾;一定要把自己设计的产品研发完善、制造完美,就像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抚养成人、培育优异。

对待产品一定要爱护、细心到“能够抱着它们睡觉,能够倾听到它们的心声”。

发现了不合格产品,就像听到了自己孩子的“哭泣声”,必须深入追问“这个孩子什么地方疼痛才哭泣呢?它哪里受伤了呢?”……稻盛和夫认为,只有对自己的工作和产品注入了如此真挚、深沉的感情,才能表明自己对工作的情感就已经上升到了“爱情”。

从“深爱”到“天职和使命”把工作和事业作为自己的“天职和使命”是稻盛和夫所推崇和倡导的工作的最高境界。

所谓‘天职和使命”意识,需要清醒、深刻、透彻地认识到:自己不仅(天生)最适合”做某项事业,而且(天生)最应该”做某项事业!“(天生)最适合”强调的是个人的兴趣和能力,它能够最终分地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潜能;“(天生)最应该”强调的是个人对全体价值的选择,是人类使命、历史传承、时代课题和人生意义四者的交集,它不仅能够最充分的激励鞭策自己,而且能够最有效的号召和团结志同道合的同仁,成为共同事业的宗旨和旗帜。

所以,只有非常确定地找到自己“最适合”做与“最应该”做的事业,并且能够使这两者合而为一,才算是真正怀抱有“天职和使命”。

稻盛和夫认为,把工作当成自己的“天职和使命”人,不仅一定会“喜欢”自己的工作、一定会“深爱”自己的工作,而且一定还会有以下两个鲜明的特征:其一,把事业当成自己的“天职和使命”的人,必定是一个“自燃型”的人。

根据对待工作的主动程度和投入程度,稻盛和夫把人分为三种:不燃型、可燃型、自然型。

“自己主动干这干那”而把工作当成了自己的“天职和使”的人,因为对劳动的目的和意义具有深刻透彻的认识,对自己的事业持有明确坚定的目标,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意义抱有强烈深沉的愿景,所以,他们也不需要任何外力的监督、管理其次,把工作当成自己的“天职和使命”的人,必定是一个勇于在“漩涡中心”工作的人。

稻盛和夫以“宛如一股上升的气流自平地涌起,将全体人员卷入,带动整个组织一起行动”来形容这种能够制造漩涡,并勇于在漩涡中心工作的人。

他发现,这样的人不但会“自己主动干这干那”,而且会“自己主动召集众人商议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自己主动带领众人有声有色地干起来”。

而具有“天职和使命”意识的人,因为能够深刻透彻地认识到劳动对人的价值和意义,能够深刻透彻地认识到自己的事业所负有的“人类使命、历史传承、时代课题和人生意义”,所以,他们对自己的事业往往抱有大义、忘我的目标和愿景。

能够明确坚定地树起极富感召力的事业宗旨和大义旗帜,能够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因此,他们不但能够使“自己为了大义事业熊熊燃烧”,而且能够“强烈地吸引和团结周围的人,一起为了大义事业熊熊燃烧”。

所以,怀抱“天职和使命”的人,必定是能够制造漩涡,并勇于在漩涡中心工作的人。

总之,在《干法》一书中,稻盛和夫不但明确指出“为钱工作”、“以劳动为苦役”的工作观是“越来越多人逃避工作、厌恶工作,甚至痛恨工作”的主要原因,而且详细介绍了从“厌恶工作”发展到“喜欢工作”、从“喜欢工作”发展到“深爱工作”、从“深爱工作”发展到以自己的工作为“天职和使命”的三个步骤和具体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