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文学篇-神话传说)
5-幼儿故事

幼儿故事与幼儿童话的区别
• 回忆与“诚实”有关的故事。(《手捧 空花盆的孩子》,《诚实的孩子》, 《皇帝的新装》,《木偶奇遇记》, 《诚实节是怎样来的》等) • 讨论:这些故事里,哪些是童话?为什 么?其它的具有和童话什么不一样的特 点?
• 《皇帝的新装》,《木偶奇遇记》是童 话,因为它们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其 它的偏重写实,是幼儿故事。
四、语言质朴,口语性强 马光复 《瓜瓜吃瓜》 ------浅显、形象,口语化
第四节 幼儿故事的种类
一、幼儿生活故事
• 以现实的幼儿为主要角色,以他们的日 常生活和活动为题材的幼儿故事。
幼儿生活故事的作用: • P8.托尔斯泰的《谢谢你》 • 1.品语言:简炼、直白 • 2.品情节:线索单一,故事简单 • 3.主题:以小见大,主题浅显——做错事 情要勇于承认,这样还是会获得父母的原 谅甚至是表扬。 • 4.教育意义:鼓励说真话的孩子,正面引 导说谎的孩子
2.构思巧 强调能让人去起来耳目一新 (结合p40《错在哪里》——一句“错就 错在什么也没做”。顿时令作品的主题 上升了一个层次)
3.谐趣浓 简而言之就是要有趣。趣味从何来,从 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动作、趣事中 来,这就决定了创作者要善于观察幼儿, 后期再加上自己的创作,最后就成就了 一篇充满趣味的幼儿生活故事
• 总结:通过分析两篇幼儿生活故事,可 以看出幼儿生活故事包含了做人的基本 思想道德、行为规范,教导儿童要有同 情心、正义感等等,从而令幼儿从故事 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第二个作用)
• 二、幼儿动物故事 动物故事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故事。 一类是通过动物的行动、生活特点 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生动有 趣地介绍各种动物的特征、习性 等的故事。 另一类是借动物形象,间接地反映 人类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体现人们对真与假、善与恶、 美与丑的爱憎分明的观点。《骄 傲的大公鸡》《黄鼠狼给鸡拜年》 •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 黄鼠狼永远 是阴险狡诈、居心不良的坏东西. 隐喻生活中那些不安好心的人
古代神话故事精选(5篇)

【导语】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常态性现象。
是⽂学体裁的⼀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头讲述,已经发⽣事,或者想象故事。
下⾯是整理分享的古代神话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古代神话故事:天庭哑⽔ 上古的时候,世界上所有的⽣物都会说话,包括⼈有⼈话,狗有狗话,鸟有鸟话,⼤树有⼤树的语⾔,红花有红花的对话,野兽有野兽的交流,就连那蟋蟀和蝌蚪,蜘蛛与蚊⾍,也都有他们的语⾔呢! 这个世界乱糟糟的,被语⾔充斥着,好像⼀锅粥,震得天神们的⽿朵嗡嗡响,纷纷闹起灾来。
⼤帝见到这种情况,觉得很不好,很不像话,他只想要⼀种东西会说话。
但谁不该说话呢?谁该说话呢? 这就使天帝很为难。
他想来想去,结果想出⼀个办法来。
⼀天,天帝下达命令,叫下界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包括草⽊、飞禽、⾛兽、鱼虾、昆⾍等,都到⼀个地⽅去喝仙⽔,喝了会说话的⽔就可以继续说话,喝了不会说话的哑⽔就再也不能说话了。
天帝想啊,这样⼀来,也以免⼤家争执,怪我天帝不公平。
谁喝了会说话的⽔那就是修来的福分,要是喝错了,那也是命运注定了。
果然,⼤家听了都很满意,但谁也不知道哪⼀种仙⽔是说话的⽔。
聪叫的百灵鸟想要去打问⼀下消息,它飞到了许多⼤神跟前,亮开嗓⼦给他们唱歌,以博得他们的欢⼼,但是它们费了⼒⽓,⼀点消息也没探听出来,这它才知道了,天机是不可泄露的! 约定喝⽔的这⼀天到了。
这似乎是⼀个神圣的⽇⼦,⼀个决定下界万物命运的⽇⼦,许多⽣物在这⼀天⾮常激动,也有些⽣物却⾮常悲哀,因为喝到会说话的⽔,这种机遇是很⼩的,天帝存⼼要让下界⼀种⽣物会说话,这不是很悲哀的么? 这⼀天,⼭川绿野,湖泊河道,都变得匆匆忙忙的,好像是⼀群饥饿的野狼去抢⼀只烧熟的兔⼦。
地上所有的⽣物都向天帝指定的⽅向赶去。
为了先喝到说话的⽔,它们都争先恐后,担⼼说话的⽔会被先去的喝完了。
所有的动物都⾛了,那些植物⾛不了,在原地急得摇头晃脑直哼哼。
女娲造人神话传说事迹(精选6篇)

女娲造人神话传说事迹(精选6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用到神话故事的地方还是很多的,神话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不同的文明或者民族都有自己所理解的神话含义。
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吗?下面的6篇女娲造人神话传说事迹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女娲造人的故事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女娲造人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篇一混沌之初,天地已开,世间万物都一片勃然之势,日月星辰,山川河木,鸟兽虫鱼都各司其职,扮演者自己的角色,但是其中缺少了一个较大的因素,那就是没有人。
所以世间很是凄凉落寞之感。
这时候出现了女娲,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女娲行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看着一切欣欣向荣但是总是少点什么。
一日她在湖边看见了倒影中的自己,自己笑倒影也笑,自己生气倒影也随其变化而变化,这给了女娲启示,想到世间万物什么都有了,就是缺少像自己这样的生物。
于是女娲抓起一把黄泥然后和水,在其巧夺天工的'捏造下,捏成了一个小孩模样,女娲将泥人放在地上,这个泥娃就活了,嘴里还喊着妈妈两个字。
女娲很惊讶也很开心,这个美丽聪明的生物是出自自己这手,于是女娲日以继夜的开始了造人计划,她累了就躺下睡会醒来就继续工作,但是天下之大凭借一人之手怎么能行呢,于是女娲想了一个办法。
女娲找来一根藤蔓,然后将藤蔓裹上黄泥,将藤蔓对着天空一挥洒,黄泥就掉落在地上,幻化成人形,这种方法效率增加了很多,不久整个大地上都是人类了。
女娲想到人会死,于是将这些人分成了男人和女人,让他们担起了繁衍生命的工作。
这就是女娲造人的故事。
女娲造人读书笔记篇二今天,我读了《女娲造人》这个传说故事。
知道了很多有趣的传说。
这个传说里面讲了一位美丽善良和爱百姓的好神仙,名叫女娲。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都有来了,但是女娲娘娘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一天,女娲娘娘了来到水池旁,看见水里的自己影子,觉得很有意思。
于是她便坐在水池旁,抓起一团黄泥,按照自己的模样,捏了个小娃娃,不一会儿,这个小娃娃会走,会说话,十分可爱,女娲娘娘就称这个娃娃叫“人”。
神话传说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神话传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和艺术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神话传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文将结合神话传说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期提高神话传说教学效果。
二、教学实践回顾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掌握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2. 教学内容(1)神话传说的概念及特点(2)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3)神话传说的艺术价值3.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神话传说的概念、特点及艺术价值。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阅读法:让学生阅读神话传说作品,提高阅读兴趣。
三、教学实践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了解神话传说的概念、特点及艺术价值,掌握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2. 教学内容安排(1)教学内容丰富,但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2)教学过程中,对神话传说作品的分析不够深入,未能充分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
3. 教学方法运用(1)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依赖讲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讨论法: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未能充分发挥讨论的作用。
(3)阅读法:在阅读环节,教师未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四、改进措施1. 优化教学内容(1)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将神话传说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2)深入挖掘神话传说作品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欣赏作品。
2. 改进教学方法(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3)注重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3. 提高自身素养(1)不断学习神话传说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关注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讲解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讲解民间文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间文学概述一、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二、民间文学的性质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一)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
1、民间文学是一种单纯朴素的文学样式2、民间文学是一种表演性的文学样式。
民间文学的表演性有两点本质性的含义:一是民间文学是一种活态的、立体性的文艺现象。
二是民间文学是与特定环境中的民众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文艺现象,其意义往往并不限于作品本身所能展示的那些内容。
(二)民间文学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三、民间文学的研究现状1.英国: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
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英国研究民间文学的主要方法,早期是将民间文学看作原始文化遗留物的进化论方法,后期是将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发生着作用的社会现象的功能方法。
2、芬兰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
国际民俗学家协会、国际民间叙事研究协会和北欧民俗协会的会址都在芬兰。
历史地理学派,也称为芬兰学派。
按照芬兰学派的方法编撰的主民民间文学工具书AT分类法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3、德国:格林兄弟对民间故事采录出版以及对神话的研究;缪勒创立的太阳神话学派,本非提出的流传学派。
4、俄国: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学派,以“自生说”来解释故事主题的起源,以“外来说”来解释故事情节的起源,认为主题可以自生,情节可以借用。
1928年,普罗普出版《民间故事形态学》归纳出两个最基本的叙事因素:“功能”和“行动范围”5、日本:柳田国男研究“口承文艺”。
提出“重出立证法”,研究民间故事反复出现那些情节,分析其基本核心与变化的部分。
提出“方言周圈论”,认为距离文化发达城市越远,方言和民俗也就保存越多。
5-幼儿故事汇总

• 总结:通过分析两篇幼儿生活故事,可 以看出幼儿生活故事包含了做人的基本 思想道德、行为规范,教导儿童要有同 情心、正义感等等,从而令幼儿从故事 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第二个作用)
• 二、幼儿动物故事 动物故事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故事。 一类是通过动物的行动、生活特点 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生动有 趣地介绍各种动物的特征、习性 等的故事。 另一类是借动物形象,间接地反映 人类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体现人们对真与假、善与恶、 美与丑的爱憎分明的观点。《骄 傲的大公鸡》《黄鼠狼给鸡拜年》 •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 黄鼠狼永远 是阴险狡诈、居心不良的坏东西. 隐喻生活中那些不安好心的人
第二节 幼儿故事的作用
一、开发幼儿智力 (一)有利于训练幼儿的语言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幼儿记忆能力 (三)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二、丰富幼儿知识 (一)能丰富幼儿的自然认知 (二)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社会认知 (三)能丰富幼儿的文化认知
三、陶冶幼儿情感
(一)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情操 (二)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三)可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四、语言质朴,口语性强 马光复 《瓜瓜吃瓜》 ------浅显、形象,口语化
第四节 幼儿故事的种类
一、幼儿生活故事
• 以现实的幼儿为主要角色,以他们的日 常生活和活动为题材的幼儿故事。
幼儿生活故事的作用: • P8.托尔斯泰的《谢谢你》 • 1.品语言:简炼、直白 • 2.品情节:线索单一,故事简单 • 3.主题:以小见大,主题浅显——做错事 情要勇于承认,这样还是会获得父母的原 谅甚至是表扬。 • 4.教育意义:鼓励说真话的孩子,正面引 导说谎的孩子
有一次,妈妈快下班的时候,天下起雨来。小奇正跟 小朋友打三毛球,他赶紧放下球拍,说:“我给妈妈送雨 伞去。”小奇拿了一把伞,跑到公共汽车站那儿,等妈妈 回来。等了一辆又一辆,妈妈还没回来。 风,大起来了。 雨,密起来了。 小奇动也不动,等着等着,每来一辆车,就睁大眼睛瞧 着车门。等到第七辆,车门开了,妈妈从车上跳了下来。 “妈妈!”小奇跳起来,高声叫着:“雨伞,给你!” 妈 妈接过伞,高兴地笑了。她打起伞,拉过小奇来,说: “好孩子,快回家。” 这时,妈妈忽然发现小奇的头发和身上都有点湿,而 雨伞却是干的。她奇怪地问:“刚才,你为什么不打伞?” 小奇说:“伞是给你的。” 妈妈说:“你不能打着伞等我?傻孩子!” 小奇又抓着头皮说:“我光想着给妈妈送伞,忘了自 己被雨淋了” 小朋友,你说小奇傻不傻呢?
第五章古代印度神话

3.地上诸神: 火神阿耆尼 ,酒神苏摩
4.与这三类神为敌的是妖魔,包括阿修罗、 夜叉和罗刹。
二、史诗时期的神话
(一)史诗作者
第五章 古代印度神话
第一节 古代印度文化
1.地理位置
古代印度的版图包括现在的南亚次大 陆,即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 南亚八国的领土,还有今天缅甸的一部分, 次大陆的北部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 西北面有塔尔沙漠。
因分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区,故又称 “五印度”、“五天竺”,他们称自己为 “赡部洲”或“婆罗多国”,中国古籍称 之为“身毒”、“天竺”、“贤豆”等。
(三)《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题意:
“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
事”。
“酥酪中的醍醐,医
《 摩
药中的长生酒,水中的
诃
海洋,四足兽中的牛”。
婆 罗
一部能征服敌人、占
多 》
领土地的“胜利之歌”。
中 译
“史诗中的史诗”。
本
三部分内容
一是史诗中心故事——婆罗多后裔俱卢族与 般度族之间的战争;
二是许多插话,有200个左右,主要出现在 《初篇》和《森林篇》;
三是关于政治、法制、哲学、宗教风俗和道 德规范等非文学性诗体著述,是说教内容,主要 出现在《毗湿摩篇》、《和平篇》和《教诫篇》, 其中的《薄伽梵歌》最重要,出现在第六篇即史 诗的核心《毗湿摩篇》中。
基本结构与情节
10万颂,分为18篇: (1)初始篇; (2)大会篇; (3)森林篇; (4)毗罗吒篇;(5)备战篇; (6)毗湿摩篇; (7)德罗纳篇;(8)迦尔纳篇;(9)沙利耶篇; (10)夜袭篇; (11)妇女篇; (12)和平篇; (13)教诫篇; (14)马祭篇; (15)林居篇; (16)杵战篇; (17)远行篇; (18)升天篇。 史诗后面附有《诃利世系》,故有时称为第19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定义:上古神话,从本质上说,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1.现存资料显示,甲骨卜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书面散文。
2.《尚书》是最早的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总集。
第三章《诗经》1.名解诗三百:《诗经》收诗305篇,大多始于西汉初年,终于春秋中叶,主要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陆续出现的诗歌作品。
赋比兴:朱熹《诗集传》中界定最为简明。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的运用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风雅颂:乃音乐分类。
“风”即歌调乐调,特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即曲风乐歌。
“雅”是西周王朝都城及王畿地区音乐。
“颂”《诗经》中多为祭祀活动中用乐或配舞之歌。
诗六义:《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包括六个概念,两个问题。
“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诗经内容:(1)《周颂》中的祭祖诗崇事先祖以加强宗脉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多伴随宗庙祭仪而创作和使用。
(2)《大雅》中的周族“史诗”以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历史,反映了从周始祖后稷出生到武王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
(3)农事牧猎诗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应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典礼宴饮诗(5)怨刺诗和讽刺诗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朝纲废弛,社会动荡,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出现了,这种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
(6)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写征战、徭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从总体上看,战争徭役诗,大多表现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7)《国风》中的婚恋诗3.艺术特点:写实与“诗言志”①叙事或含有较多叙事成分的诗体上,以简朴质直的写实方式,陈述了田猎郊游,日常劳作乃至居食婚姻生活的过程或片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神话的意义
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它紧密伴随着人们 的劳动和生活,形成了一种道德舆论。
神话是民间文学中最富于幻想的形式,是人类童年时代 的产物。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或者是半人半神,它以这种群 像为焦点,反映了原始人类生活情景和思想感情。
神话作为原始时期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意识形态具有重 要的历史价值。
14
女娲、伏羲造人的故事
《太平御览》卷七 八引《风俗通义》
俗说天地开辟,未 有人民,女娲抟黄 土作人。剧务,力 不暇供,乃引绳絙 (gēng )泥中, 举以为人。故富贵 者,黄土人也;贫 贱凡庸者,絙人也。
15
(唐)李冗《独异志》
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 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 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 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 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 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 散。”于是烟即合。其妹即来 就兄,乃结草为扇 ,以障其面。
22
五、民间传说
(一)概念
民间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 历史事迹和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 故事,可以说是劳动人民“口传的历史”。
23
(二)艺术特色
1、在故事情节上具有“传奇性”; 2、具有社会因素和现实因素。往往具有一定历史背景,其故事 依附于历史或实有的事物; 3、故事发展往往以偶然、巧合、“超人间”的情节作为转变契 机,以此来反映生活本质,表达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4、传说中塑造人物总是和故事情节紧密联系的,人物的思想感 情总是通过行动来叙述,很少静止; 5、传说刻画人物大都采用粗线条的手法,强调人物思想性格的 一个方面,因此形象单纯明朗,比较突出。
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yà yǔ) 、 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ī) 、修 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 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 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 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 喜,置尧以为天子 ,于是天下广狭、 险易、远近始有道里。
19
5、战争神话
黄帝擒蚩尤 共工怒触不周山 刑天舞干戚
30
31
白蛇传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 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 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 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 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 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 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 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 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 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 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 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
④有一条贯穿其中的基本线索。这种线索“在早期是主神的生殖行为和 ‘神族的血统’,到晚期则体现为某种抽象的观念。”
21
各民族的神话尤其是体系神话发展是不平衡的,造成这 种不平衡的原因很多,但从神话发展实际看,一般对前者的文明化、逻辑化。
据考证:《山海经·海经》为古蜀人所辑,而袁珂先生却断定《山海 经》的作者是战国初年或中年的楚国或楚地人。据考证:《山海经》 经过漫长的口头流传,由大禹、伯益带往中原。该书主要部分成书于 西周之前
12
三、神话的分类
1、创世神话 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 烛龙之神 帝俊妻生日月
13
2、始祖神话
女娲、伏羲造人 玄鸟生商 后稷诞生
6
二、先秦文学 先秦是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 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它是整个华夏古文明的起始。 先秦文学:原始社会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奴隶社会的乐 舞结合的诗歌、封建萌芽时期的散文楚辞和寓言。
7
神话传说
8 一、神话的产生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的知识很少,对一些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如:狂风暴雨、电闪雷 鸣、烈日干旱等)和社会现象(如:部族间的战争等)不能理解,人经常处于被动的受外在力量支配的 地位。处于人类童年时期的原始人,认为这都是由于神灵的控制的结果。如果人们生活中遇到暴雨、狂 风、干旱、洪水等,原始人就认为是风神、雨神、日神、河神发怒对人类的惩罚;反之,如果遇到风调 雨顺的丰收之年,原始人有会认为是这些神灵对人类的福佑。于是,他们就借助于想象、幻想来形容神、 解释神。如中国古代风神飞廉是“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纹”;旱神女魃住在南方,长二三尺, 袒身,秃头,目在顶上,走行如风,……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瘟神西王母住在西方的洞穴中, “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簪)”。 为什么风神是鹿身雀头呢?因为风刮起来速度快, 又常漫天而来,而鹿跑的快,雀(即鸟)飞得高;旱神女魃之所以住在南方,是因为南方气候炎热,之 所以袒身,是因为热而不能穿衣;瘟神西王母之所以西方,是因为太阳从西而落,人在日落后就要睡觉-假死,而西风萧杀时万物凋零草木枯萎,又容易令人想到死。由此可见,神是人创造的,而神话是“人 在幻想中经过不自觉艺术方式梭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是人根据自己的现实经验以幻想和想象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作的解释中产生的。
第 五
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篇
章
中华传 文 统化
2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文学发展历史 2、知晓上古神话与传说 3、知道神话传说的分类
神话与传说的分类
难点:
神话传说人物代表的精 神内涵
目
录
第一节 神话传说
传文 统化
4
一、中国文学史分期
1、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至1919) 先秦文学 秦汉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东汉建安年代至隋统一) 隋唐五代文学 宋代文学 元代文学 明代文学 清代文学(1644至1840) 近代文学(1840至1919)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 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 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 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 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 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 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 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 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 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 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
29
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 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 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 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 就死去了。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 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 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 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 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 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 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24
(三)分类
人物传说 鲁班、包公、中国的四大著名传说、……
史事传说 梁山泊、杨家将、义和团、……
地方风物传说 台湾高山族日月潭的传说、蒙古族马头琴的传说、傣族泼水
节的传说……
25
26
牛郎织女的传说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牛郎织女 的相识是老牛的牵线。一天,几个仙女下凡洗澡。老牛(老牛之前是神仙)叫牛郎去偷织女的衣服,因此织女留下来 和牛郎结为夫妇。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 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 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 “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 下,腾云而去。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 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 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 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 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 “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 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 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 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 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会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