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汇对比翻译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翻译中英汉词汇意义比较

浅谈翻译中英汉词汇意义比较

浅谈翻译中英汉词汇意义比较龚蒙1乔春梅1王洋1龚磊21.商丘学院;2.浙江金华【摘要】翻译的方法、技巧和理论是建立在语言对比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在英汉两种语言的翻译实践中,十分有必要对比这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相异之处,掌握它们的特点。

从翻译的角度来讲,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词汇、句子、修辞、逻辑思维和表达方式。

本文主要从词汇的意义方面来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进行比较。

【关键词】英语汉语翻译词汇意义对比在语言学习中,词法和句法的学习在语言学习中有很大的意义。

人们只有先学会了单个词才有可能选词造句,进而学会句法。

而英汉两种语言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首先反映在词汇上,与翻译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词意、词性和词的音律和节奏等。

一、词意相符或基本相符众所周知,人类生活在共同的生态和历史环境中,人的感官功能、基本心理过程和思维结构大体相当。

因此,除了语言的特定语义构成环境参照以外,还有一个更广泛的共同的一般语义构成环境。

所以不同语言间必然存在词义相符的关系。

有些词语在没有特指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只具备指称意义。

例如:house房子room房间lake湖泊sunshine阳关汉语中有些词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同时兼备。

如在汉语中我们提到“鹦鹉”人们想到的是它模仿人说话的特殊能力,有“人云亦云、鹦鹉学舌”的贬义,这与英语如出一辙。

那本书的作者没有自己的观点,书里都是人云亦云的东西。

Thatbook,whoseauthordoesn’tseemtohavehisownviewpoint,isfullofparrot-learnedknowledge.值得注意的是在寻找词意相符的对应词语时,容易找到貌似对应的假对应词语,如英语中的“eatone’swords”意思是收回某人所说的话,和汉语里的“食言”意_______义不同;又如英语里的farmer与peasant和汉语中的“农民”并不相符。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各方面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篇1浅谈英汉文字差异对比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印欧语系,两种语言的文字个成体系、个具特征,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多不同之处。

两种语言无论是语言特点、书写形式,还是构词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主要进行英汉字词的差异性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汉字词差异性对比文字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础。

同母语学习一样,我们学习英语依然从字词着手,然后学句子乃至篇章。

在两种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把两种语言做比较。

比较是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我们可以对两种语言词汇有更深入的认识,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英语,还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汉语。

提到词汇,英语和汉语中有不同的表达。

在英语中,只有一词word,而在汉语中有两个关于词汇的名词:字和词。

那么这三个术语word、字、词之间有什么对应的关系?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英语中的词由字母构成,word与词对应。

汉语的词由汉字构成,现代汉语中的单字大约相当于词素(morphme),它们是汉语的基本语言单位。

本文就是针对英汉文字、字词进行分析。

一、英汉语文字差异英语是线性一维的,写读英文是编码、解码的过程。

字母从前往后,依次排序就构成词。

词与词之间需用一空格隔开,才能使其明了。

汉语是二维的(纸面上的最大维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

汉字是典型的方块字,每个字无论笔画多少,字本身的大小都不变,因此看起来紧凑美观[1]。

相对于英语的前后排序来说,汉字的上下左右,都可能存在,比较复杂,汉字字与字之间完全独立书写时无需其他符号分隔。

世界上的文字可大致分为三类:表形文字(图画文字)、表意文字(音意结合文字)、表音文字(拼音文字),表意文字是从表形文字发展起来的。

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

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

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作者:毛莉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从英、汉语词汇意义的对比分析入手,详细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词汇意义对应的四种情况,并给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词汇对比翻译根据《韦氏新世界词典》,词语的意义可以分为两大类:①所指意义、字面意义(denotation);②内涵意义、隐含意义(connotation)。

语言中的许多词语,往往既有所指意义,又有内涵意义;或者说,既有字面意义,又有隐含意义。

从意义对应的角度看,英、汉两种语言的词语存在以下四种情况:1.基本对应例如,汉语的“纸”对应英语中的“paper”,英语中的“steel”对应汉语中的“钢”。

2.没有对应词汇(词语对应缺省)例如,汉语中的“阴”、“阳”、“太极”、“八卦”、“武术”、“气功”等,在英语中就没有相对应的词语。

3.部分对应一些词语在两种语言中的语义范围不同;一些词语在一种语言中有内涵意义,在另一种语言里则没有内涵意义;一些词语所指意义或字面意义相同,内涵意义或隐含意义却大相径庭。

例如:“sister”一词在英语中的语义范围就大于汉语中的“姐姐”或“妹妹”。

汉语中“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的内涵意义、“鸳鸯”象征“恩爱”或“白头到老”的内涵意义在英语中就没有。

汉语“气管炎”的内涵意义,英语“tracheitis”就没有。

汉语的“梨”由于同“离”字谐音,有“离别”的隐含意义;而英语中的“pear”就没有这一层联想意义。

汉语中的“红”和英语中的“red”字面意义相同,内涵意义却大不相同:中国人往往用“红”象征“幸运”、“昌盛”、“幸福”,“红颜”、“红粉”喻指美丽的女子,“红楼”指闺房;而英语中的“red”表示“极端危险”、“紧急”、“愤怒”等,如“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red alert”(紧急警报),“see red”(发怒、冒火)。

英语中“owl”、“bat”、“old dog”、“west wind”、“yellow”同汉语中“猫头鹰”、“蝙蝠”、“老狗”、“西风”、“黄色”等词语的隐含意义也大为不同。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2019年文档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2019年文档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2019年文档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随着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各种形态接触,一个民族语言中的某些形式传至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于是就产生了外来词,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成为语言词汇变化的重要因素。

叶斯帕森说,“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绝对纯洁的,我们也找不出一个没有吸收外来词的民族。

”萨丕尔也曾指出, 由于交际的需要, 使说一种语言的人们直接或间接和那些邻近的或文化优越的语言说者发生接触。

然而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

1 汉字吸收外来词的主要方式汉字既有表意功能,又有表音功能。

因此,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

因为现代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文字”。

外来词有音译词、意译词、音意兼译词和直接借用四种主要形式。

通过音译借用吸收,语音和语义全部借自外族词,例如,“罗曼蒂克”,这四个字内部并无一定的语义关系,它只是音译了英语(romantic)。

音译是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英语翻译过来,这种被译音了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是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

再如:歇斯底里(hysteric)、幽默(humor)、布丁(pudding)、康乃馨(carnation)、马赛克(mosaic)、扑克(poker)、马拉松(Marathon)等。

通过意译改造融合。

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

例如,“传真(fax)”、“安乐死(euthanasia)”、工会(trade union)、篮球(basketball)等。

通过音意兼译。

用汉字记录外来词的读音的同时也用汉字的意义表示其意义。

如:奔驰(bonze)、香波(shampoo)、蹦极跳(bungee)。

也可采用半部分音译,半部分意译,如:呼拉圈(hula-hoop)、绷带(bandage)、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水上芭蕾 (water ballet)、奶昔 (milk shake)等。

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及对翻译学习的影响

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及对翻译学习的影响

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及对翻译学习的影响摘要:语言学习难在翻译,翻译学习难在掌握语言之间的差异。

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就成为英汉互译的最大障碍。

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特别是了解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不同之处,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译文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词汇;语言差异;翻译学习一、引言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风貌和信仰的总体。

”作为语言基本要素的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反映。

文化的核心在于语言,语言的核心在于词汇。

汉语和英语虽然分属不同语系,特点迥异,但是都拥有大量的、丰富的词汇。

对比英汉语言,人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的词汇是对立词语,并且这两种语言的语法功能和句法结构也有很多的类似或接近的地方。

这些成为了英汉翻译的语言基础。

但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了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

这种影响使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就成为翻译活动中的最大障碍。

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语言的差异,特别是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翻译的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1.英汉语言在词形和词性上的差异语言中单个词的语法归类称为该词的词性。

英语词汇可以通过自身形态的变化引起自身词性的变化,这就使得英语的构词法有着灵活性和多样性的优势。

例如:英语的名词通过添加词缀可以变成动词或形容词;动词通过添加词缀也可以变成名词或是形容词等。

英语构词法中词汇的变化大部分都是通过词汇本身形态的变化而产生的。

英语的这一特性使英语具有强大的派生能力,许多的词都是由其它词通过词形的变化派生而来的。

其中在英语词汇中变化最多的是英语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

比如:通过对动词形态的改变,动词就会产生人称、时态、语态、情态以及非谓语(不定式、分词)的词性变化;也会产生词类的变化。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与翻译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与翻译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与翻译作者:王秋晓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9年第10期内容摘要: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作为一种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词汇既是构成句子、段落乃至篇章的基础,也是语言这个庞大的系统耐以生存的支柱。

英语和汉语都含有丰富的词汇。

符号作为语言的载体,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被赋予含义的符号才能够在交际中使用,这样语言就转化为了信息,而语言的含义就是语义。

本文从英汉词汇语义现象出发,通过对英汉词汇语义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并试图找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为英汉词汇互译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词汇语义对比翻译策略一.引言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陈原先生曾说过:“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思想和生活的变化。

作为人们表达的基础,词汇载录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信息,直接或间接地映射它所积淀的独特的文化蕴涵(陈原,1980)。

”在英汉词汇的对比研究中,语义对等的词汇并不鲜见,这使得英汉两种语言互译后,分别为以英语和汉语为母语的读者大体都能理解对方的语言所传达的含义。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思维模式和风俗习惯等不同而导致的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也存在着大量语义不对等的词汇,这就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因此,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与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英汉词汇语义对比意义是什么?千百年来,语言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出现了人类、出现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需要、出现了用于交流的语言符号之后,才有了所谓的意义。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将意指作用中用以表示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语言符号称为能指,而把语言符号所表示的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称为所指,所指也就是意指作用所要表达的意义。

这说明,用来指意的东西(符号)和符号所指的东西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词汇是一套系统的符号,是符号蕴含的意义(语义)的载体。

19世纪,欧洲的比较学派研究了世界上近一百种语言,发现有些语言的某些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之间有对应关系和相似之处。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翻译

三、汉英词汇视点差异
汉英两民族在思维上差异,表现在语言思维视点上也有 差异——从不同的思维视角来看待同一事物 。其具体差 异如下: 1.汉英修饰词的转换 A. 有时英语修饰词与汉语相反的情况: 抢险车 a breakdown lorry (不等于 a lorry that has broken down) 防暴警察 riot police (即 anti-riot police) 消防队 a fire brigade 打九折 a 10 percent discount 寒衣 warm clothes 候机室 the departure lounge
汉语词义的模糊性有其优点,有利于词汇的组合与 灵活运用,但在英译时,由于汉英在形象与喻义、所指 与内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稍不注意便可能导致语义不 准确。
1.形象与喻义 形象与喻义
如: (1).现在的问题时抓“落实”,以确保已出台的政 策措施全部到位。 从字面上看,英语的“抓”, “出台”, “到位”都不合此 上下文,这是汉语的形象表达,在译文中要用“使生 效”、“实行”和“执行”才能将英语实际意义表达出 来呢? To ensur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es and measures already introduced, the question now is how to bring them into effect.
自学 teacher himself (a self-taught student)
E. 观察事物的角度或联想意义不一样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着眼于人所在的位置 随手关门——着眼于手 lie on one ‘ s back ; lie on one ’ a stomach -一以后背为准; 仰卧;伏卧一一以面向为准 胆小如鼠 as timid as a rabbit ; 蠢得像猪 a s stupid as a goose 雨后春笋 be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 F.词语的排列顺序不同 前后back and forth 新旧old and new 冷热hot and cold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英汉两种语言分属印欧语西系和汉藏语系,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下载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下载篇1论英汉语言的对比及转换摘要:现代社会中西方国家交流和合作日益紧密,语言的沟通尤为重要,这就涉及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但是把英语转化成汉语并不仅仅是靠简单的语法和词汇转换。

本文通过研究和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其背后代表的文化背景和思维特征,旨在更好地转换这两种语言,达到更好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英汉转换文化对比一、英汉语言转换目的及标准(一)语言转换的目的现代社会各种高科技手段使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上的交流和规模,频率和速度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巴别塔现象”――各国人们之间语言不通――则成为一个无可回避的障碍。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而翻译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交流,消除不同语言之间的障碍。

因而翻译这项活动也日益重要。

(二)语言转换的标准翻译的标准有很多名家先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曾经提出“信、达、雅”之说受到普遍的认同,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及语言学家林语堂也提出过好的翻译应做到“音美,意美,神美,气美,形美”。

英国的翻译家泰勒提出了翻译三原则:(1)要将原作的意思全部转移到译文上来;(2)译文应当具备原作的风格和文体;(3)疑问和原作要同样的流畅。

国际译联的《翻译工作者章程》指出:“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准确表现原作的思想与形式。

”但这些标准都有着共同点,忠实准确、通顺流畅和风格得体可以说是所有标准的共核。

二、英汉语言对比(一)主语与主题中国传统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施事主体可以蕴含在行为事件的主观表现中。

因此在句子构造中,汉语并不把主语看成必要的成分,多为无主语而重主题的形式。

而英语则是注重主语的语言,造句离不开主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摘要:英译汉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因此时比英汉语言的异同,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比,重视难译的地方,认真研究同一思想内容如何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关键词:词义;搭配;词序;文化差异;英汉翻译对比英汉词汇现象主要从词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方面、文化差异等方面来看它们的对应情况以及对应的程度,并在使用中看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词的意义方面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在遣词造句上必然遇到英语和母语(汉语)之间的关系问题。

英语和汉语在语义上有三种对应关系:完全对应、部分对应、缺乏对应。

1.完全对应英汉词语在意义上存在完全对应关系。

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在汉语中完全可以找到对应的词来表达。

它们的意义在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等。

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有名词、术语等一些事物的名称。

例如:the us state department美国国务院computational lingoistics计算语言学the pacific ocean太平洋2.部分对应一个概念,在两种语言中,局部处于一个平面上,但更多的局部,却处在两个平面上。

我们经常对英语这种多平面体系缺乏足够的认识。

试举introduce和“介绍”一例来剖析:let mcintro-dueemyself(请让我自我介绍)。

这个局部概念上,intreduce 和“介绍”处在一个平面上,是对应的。

因为“介绍”的意思是“从中沟通,使双方相识”;introduce的意思是cause to be acquainted,两者的内涵吻合在一个平面上。

问题在于英语的introduce与汉语的“介绍”两者并不完全对应,这就为我们造成了困难。

例如“市、县官员向他介绍了它们的机构对塌方事件进行联合调查的进展情况”。

hewas briefed bycity andcounty officials0ntheprogressofthejointinvestigationbytheiragencies intothe cave-in.此句中的“介绍”就不能用introduce,因为在这一情景中,英语概念的内涵不是一般化的“从中沟通,使双方相识”,而是具体化的to give detailed information to而表达这一特定的内涵,用动词brief比较普通。

又如:“服务员介绍菜单上最美味的佳肴是炸鸡”。

the writer recommended fried chicken as the best dish onthe menu。

此句中的“介绍”也不能用introduce。

因为在这一情景中,英语概念的内涵不是一般化的“从中沟通,使双方相识”,而是具体化的suggest favorably或present as worthy of acceptance,而确切反映这一内涵的是recommend。

又如:he is apttoin troducene wideasin to the business.他敏于在企业中引进新的思想。

tobacco was introduced into europe from america.烟草是由美洲传人欧洲的。

dressing designers introduce newfashions each year.服装设计师每年都推出新的款式。

以上例子说明,英汉之间,有些词的词义虽有局部的对应,但在总体上,两者之间却不存在在词面上的等值。

3.缺乏对应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目前在汉语里还找不到最后确定的对应词来表达,这主要是英语中的一些新词,包括专有名词、术语以及一些反映英美社会特殊风气及事物的词。

例如:mascon(nlgss concentration)表示月球表层下高密度的物质聚积beddo一种多用途的床overkill核弹超过军事目的的)过度杀伤力,现又用来表示宣传活动等方面不必要的过度行为英语中有许多词一词多义,其所表示的各个意义,分别与汉语中几个不同的词或词组对应,如soft这个词,在不同的搭配里有不同的意思。

例如:soft goods纺织品softmusic轻柔的音乐soft job轻松而待遇优厚的工作soft drink不含酒精的饮料除此之外,还具有其他词义。

例如:a soft aboveground launching site无坚固掩体的地面发射基地the record has been considered soft ever since it wa5 set last may.自从五月创造了这个记录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很容易被打破的。

marijuanais usuallyregardedas asoftdrag.大麻通常被看作是软性(毒性较轻的)麻醉毒品。

我们知道多义词的具体意义,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

因此我们在翻译时要抓住整个搭配的意思,而不是简单地将单个词的意思叠加起来。

4.注意发展动态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语言也在发展,英汉对应关系也在发展。

例如,看到“情况”一词,一般会立刻想到“situation”但native speakem除situation外,也常常用其他词。

例如:let’sdiscuss some of the parameters of the problem.让我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各方面的情况。

此处parameters指各个方面(aspects),即有关情况。

又如:intodav’s nanosecond elimtae.onemisstep can me anaquick nosedive.今天的情况,瞬息万变,一步失着,可能顷刻间兵败山倒、全盘皆输。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left its deep impact on the texture ofsociety.中国的经济发展对社会情况的影响十分深刻。

因此在英汉对应关系的处理上,我们要注意这一关系中动态的一面。

二、词的搭配能力方面词语搭配很多时候都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搭配模式的差异不仅仅是个词汇使用上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对事物不同的描述方式。

搭配模式的不同反映了不同民族对某种特定表达方式和语言构成的偏好。

英汉词在意义上存在不完全对应关系上。

这种不完全对应关系不仅表现在词的多义现象的参差交错,而且表现在同一义项的内涵差异上,词的搭配所要研究的是词与词的一种横向组合关系,即词的同现关系(co-occurrence relationship)。

我们说英汉词与词之间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词的搭配能力方面往往有差异。

以英语动词to cut为例,to cut wheat割麦子tocut cake切蛋糕t0 cut finger-nails剪(或修)指甲由此可见,英语to cut的搭配能力很广,可以用于麦子。

蛋糕,指甲,而汉语中就需要分别用“割”,“切”,“剪”,“修”等来搭配。

为了使译文语言规范,译者有必要注意这种差异,译文中词的搭配必须符合汉语习惯。

例如:some americans pop across the border simply to fuel up on lavour fuelmexi can food and beer.译文:一些美国人越过国界线,只是为了吃点可口的墨西哥食物,喝点墨西哥啤酒。

原文中fuel up on原意“加油水”,可以和food搭配,也可以和beer搭配,但译成汉语时分别译成“吃点”和“喝点”。

从修辞方面说,英汉词在横向组合关系上,即词语的搭配方面还存在另一种差异。

那就是在对待“同义反复”(tautology)问题上的差异,汉语词语的搭配往往使用“同义反复”;而英语词义搭配通常避免“同义反复”。

例如go to church lopray and worship是“同义反复”因为go或attend to church本身就是“去(教堂)做礼拜”,church is also used torofer to the religious services that are heldina church.所以避免“同义反复”的译文大致有3种(1)go to church(2)go to the churchtopray(3)pray and worship in the church.三、词序方面英汉句子中主要成分主、谓、宾或表语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

但是各种定语的位置和各种状语的次序在英、汉语中则有异有同,变化较多,所以英、汉词序的比较,主要是指定语、状语位置异同的比较。

英语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前面,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也大体如此。

有时英语中也有后置的,但在汉语里一般都前置。

如果原文中名词前的定语过多,译文中则不完全前置,因为汉语不习惯在名词前用过多的定语,尤其是在口语里。

例如:a little,yeuow,ragged,1ame,unshaven beggar 一个要饭的,身材短小,面黄肌瘦,衣衫,瘸腿,满脸短。

(后置)英语中修饰名词的短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但间或也有放在后面的,视汉语的习惯而定。

例如:abuildingproject ofhigh-rise apartment houses(后置)一个多层公寓大楼的建筑项目(前置)a candidate with litde chance of success(后置)一个当选希望极微的候选人(前置)英语中单词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其他状语时,常放在所修饰的形容词或状语的前面,这一点与汉语相同。

例如:he is very busy at the moment(前置)他此时很忙。

(前置)英语中单词状语修饰动词时,一般放在动词之后,而在汉语里则一般放在动词之前。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d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后置)现代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

(前置)英语中表示程度的状语在修饰状语时可前置,而在汉语中一般都前置。

heworks hard enough.(后置)他工作够努力了。

(前置)英语中短语状语可放在被所修饰的动词之前或后,译成汉语时,大多数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但也有放在后面的,视汉语的习惯而定。

witha bag of to ysand books,we walkedacross the garden.(前置)我们提着一口袋玩具和书籍穿过花园。

(前置)he oarneimo the room,followed by some students.(后置)他走进房间,后面跟着一些学生。

(后置)四、注意文化差异一种文化特有的搭配往往不为另一种文化的读者所熟悉,翻译这种搭配时将不可避免地引起信息的增加或减少,否则目标语读者就无法准确或很好地理解这种搭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