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酒酿造工艺及白酒配方:勾调中常见口感问题

合集下载

酿酒及勾兑勾调常见问题

酿酒及勾兑勾调常见问题

酿酒及勾兑勾调常见问题一、白酒饮后上头、头疼白酒饮后上头、头痛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一般主要是由于白酒中的醛、酮类、甲醇、杂醇油等物质含量过高及酸酯比例不协调等因素引起的,例如杂醇油进入人体后分解很慢,所以杂醇油含量多的时候,人喝酒易上头,国外称杂醇油为恶醉之本,一般来说“好酒不上头”,上头的不是好酒。

白酒上头、头痛一般主要影响因素有:1白酒中的醛类物质含量过高容易上头。

2白酒中的杂醇油含量过高容易上头。

3外加香料组合配比不协调。

4选用基酒、调味酒不好等等容易上头。

5卫生指标超标,也容易上头。

6酸、酯平衡方面不协调导致上头、头痛。

二、白酒饮后口干引起白酒口干的主要原因有:1酒中乙醛、杂醇油含量过高。

2酸酯比例不协调。

3卫生指标超标。

4外加香料及酒精质量不过关。

解决措施:1. 酒勾兑成型后适当延长贮存期。

2. 降低白酒中杂醇油的含量。

3. 适当延长作调味酒的酒头贮存期。

4. 保证正常的发酵工艺过程。

5. 生产过程严格卫生管理。

6. 尽量选用发酵生产的香精香料。

三、白酒中有白色絮状沉淀物白酒中有时会出现乳白色絮状沉淀物。

白酒中这种乳白色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和棕榈酸乙酯。

这些物质的来源主要是酒在发酵过程中由于酯化作用所产生的。

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这些酯类物质在酒中的溶解度降低,就出现饱和现象所析出的白色结晶,而形成沉淀物。

当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白酒沉淀物便会消失。

四、白酒雾状失光白酒中有时会出现乳白色酒体即像雾状一样的沉淀物。

白酒中这种乳白色沉淀物主要是酒中含高沸点的物质引起。

如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和棕榈酸乙酯等等。

这些物质的来源主要是酒在发酵过程中由于酯化作用所产生的。

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这些酯类物质在酒中的溶解度降低,就出现饱和现象析出白色结晶而形成沉淀物。

当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白酒沉淀物便会消失。

要使白酒中沉淀物消失,一般方法为:1)过滤法;2)稀释法;3)降解法。

如白酒的贮量大,可放置较温暖的库房贮存;如数量少,可将酒置于60?的水中温热后轻轻摇动即可溶解。

小麦发酵酿酒步骤

小麦发酵酿酒步骤

小麦发酵酿酒步骤引言小麦是一种常见的谷物,在酿酒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小麦酿酒通常包括发酵过程,通过发酵可以将小麦中的淀粉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本文将介绍小麦发酵酿酒的步骤,以帮助酿酒爱好者了解和掌握这一过程。

步骤一:面糊准备酿酒的第一步是准备面糊,以提供充足的淀粉供发酵过程使用。

以下是制作面糊的步骤:1.将小麦磨粉:使用石磨或者磨碎机将小麦磨成细粉,并确保杂质得到去除。

2.加水制作面糊:将适量的水加入小麦粉中,搅拌均匀,直到形成浓稠的面糊。

步骤二:面糊糖化在面糊准备好后,需要进行面糊的糖化过程,将淀粉转化为可被酵母菌分解的糖类。

以下是面糊糖化的步骤:1.温度调节:将面糊加热至适宜的温度,通常在50-70摄氏度之间,以促进酶的活性。

2.添加酵母:将适量的酵母添加到面糊中,并充分搅拌均匀。

3.保持恒温:将面糊置于恒温环境中,维持适宜的温度,以便酵母能够有效地进行糖化反应。

步骤三:发酵当面糊完成糖化后,开始进行发酵过程。

发酵是将面糊中的糖分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以下是发酵的步骤:1.增加酵母数量:在面糊中添加适量的酵母,以增加发酵速度和效果。

2.保持适宜温度:将面糊置于适宜的温度环境,通常在20-25摄氏度之间,酵母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能够最佳地进行发酵。

3.发酵时间:根据具体的小麦酿酒配方和要求,在适宜温度下,酵母将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发酵过程。

步骤四:酒液分离当发酵完成后,小麦酿酒液中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接下来需要进行酒液分离处理以获得酿造完成的酒液。

以下是分离的步骤:1.澄清剂添加:将适量的澄清剂加入酒液中,搅拌均匀,以帮助沉淀固体颗粒。

2.静置:酒液置于容器中静置一段时间,使得固体颗粒沉淀到容器底部。

3.分离液体:将沉淀的固体颗粒和浑浊的液体分离,可通过过滤或者离心机等方法进行。

步骤五:二次发酵分离处理后,酒液还需要进行二次发酵,以进一步提高酒精含量和改善口感。

以下是二次发酵的步骤:1.封闭容器:将酒液置于密封容器中,以阻止二氧化碳的逸出,并促进酒液中二次发酵反应的进行。

生料酒酿造工艺及白酒配方:酿造、勾调常见问题(酒质、品评、口感、储存、老熟等勾调问题)

生料酒酿造工艺及白酒配方:酿造、勾调常见问题(酒质、品评、口感、储存、老熟等勾调问题)

生料酒酿造工艺及白酒配方:酿造、勾调常见问题(酒质、品评、口感、储存、老熟等勾调问题)生料酒酿造工艺及白酒配方酿造、勾调常见问题汇编【酒质、品评、口感、储存、老熟等勾调问题】1、生料白酒有苦味怎么办,一般用高粱做酒或多或少都有点苦味。

但苦味在白酒香味中所占的比量微小,就是说白酒入口后微有一点苦味,但这种苦味在喉部应很快消失,不能长期停留。

如长期停留者即不是好酒。

为了避免酒中苦味物质过多,应采取如下的措施:不要用霉变腐败的原料酿酒,要控制酒曲的用量,发酵时要密封不漏气,控制发酵温度不能过高,尤其在蒸馏时不能采用大火、大气等等。

2、生料白酒为何不香,固态法生产清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使用不同的大曲、麸曲、等。

浓香型大曲酒,单粮或者采用多种粮食,偏高温大曲发酵,窖池都是使用很多年的老窖泥窖池,对于酿酒有益的微生物种群非常多,加上其工艺的特殊性,所以固态法白酒都比较香。

生料(杂味带入)发酵,水泥池或者发酵桶,(不利于微生物栖息)只是加入糖化酶、干酵母,很难生成香味物质。

发酵期很短,没有生产酸的时间,就没有酯化的机会。

3、生料酒曲酿酒可不可行,味道能不能多样, 生料酿酒因其本身工艺原因,白酒品质一般,如果口感要达到传统白酒的质量水平,现在的状况下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在发酵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来达到改善酒质,使之能够向更好一点的方向发展。

4、生料液态白酒酿制以及勾兑调味技术,所谓生料液态白酒酿造技术就是原料不需要进行蒸煮,直接把原料粉碎,液态发酵,液态蒸馏提取白酒。

这种白酒因为工艺决定了其产品质量不高,需要后期进行勾兑和调味,才能得到市场以及消费者的喜欢。

白酒的勾兑和调味,是一门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这种方法对勾兑工艺要求很高,新手不建议尝试。

它涉及到各种香型白酒的酒体以及骨架成份,各种微量成份的配比关系,几十种白酒风味物质的特性等等,都需要比较熟悉和熟练的掌握,才能运用自如。

如果想学习白酒的勾兑和调味,四川省天府名优酒研究中心常年开设有各种香型白酒的勾兑与调味培训班。

小麦酿酒方法和步骤

小麦酿酒方法和步骤

小麦酿酒方法和步骤小麦酿酒是一种古老的酿酒方式,主要使用小麦粉和酵母来进行发酵。

下面是小麦酿酒的步骤和方法。

1. 酿酒材料的准备:- 小麦麦芽:首先需要准备好小麦麦芽。

可以在麦店购买,或者自己用麦子进行发芽和烘干制作。

- 麦芽磨碎:将小麦麦芽放入磨碎机中进行碾磨,使其成为麦芽糊。

- 烧水:在大锅中烧开适量的水,用于酿酒过程中的灌装和漂洗。

2. 小麦糊的制作:- 将磨碎好的小麦麦芽糊放入大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烧开水。

水的量要保持小麦糊能够完全浸泡和混合均匀为宜。

- 将小麦糊搅拌均匀,使水和小麦粉充分混合。

- 将小麦糊密封好,放置在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地方,让小麦糊进行发酵。

发酵时间一般为2-3天,发酵过程中需定期搅拌一次。

3. 发酵过程:- 确保发酵容器的卫生,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和发酵。

- 发酵时,酵母菌会分解小麦糊中的淀粉和碳水化合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 可以在发酵过程中进行观察和测试,以确定发酵是否正常进行。

正常发酵的小麦糊会起泡,并散发出酵母特有的香味。

4. 过滤:- 当小麦糊发酵完成后,需要将其过滤掉固体颗粒,只保留液体。

- 可以使用纱布或过滤纸将小麦糊过滤,去除固体颗粒。

- 过滤后的液体即为小麦酒的原料。

5. 发酵和储存:- 将过滤后的小麦液放入发酵桶或密封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酵母。

酵母的种类和添加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来确定。

- 注意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继续进行发酵过程。

一般发酵时间为1-2周,具体时间取决于发酵温度和酵母菌的种类。

- 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容器内部的压力增加,为防止发酵液外溢,需要使用气锁或避免气体进入的封口方法。

- 发酵后,将小麦酒倒入适合储存的容器,封存密封好,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进行储存。

6. 熟成:- 小麦酒熟成的时间因个人口味和酿酒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情况下,小麦酒熟成时间为2-4周,也可以更长时间。

- 熟成过程中,小麦酒会慢慢变得更加醇厚和口感更好。

小麦酒的制作方法

小麦酒的制作方法

小麦酒的制作方法家庭自制酒一般选择的是水果做为原料,也就是葡萄酒等,而小麦酒则需要更麻烦的程序发,所以家庭制作并不简单。

小麦酒的制作方法中,有很多步骤是比较复杂的,没有足够的经验可能都做不成。

小麦酒的制作是需要拌曲、发酵等过程,每个工序都比较复杂,大家可详细了解一下。

酿酒工艺流程:原料浸泡初蒸焖粮复蒸摊凉加曲发酵蒸馏成品酒。

注意事项:选料:首先选择无杂质,无霉变,无中蛀,无污染、颗粒饱满的粮食,将粮食浸泡12个小时,让其充分的吸收水分,这样能缩短我们的蒸粮时间,蒸粮:然后用蒸锅,或者蒸酒器的锅蒸粮食,中途时要打开锅盖洒凉水,让粮食再次吸收水分,更能充分的煮熟透,小麦蒸粮为3小时左右.煮料要求,小麦必须蒸、煮开花开裂,目的是为了酒曲更能充分糖化,提升酒质量.小麦酒的制作过程:一、拌曲:1.拌曲前先准备点冷开水,以备粮食蒸的太干而补水分2.蒸熟后然后用耙子把粮食摊开,风扇次凉(25-30度,因为曲是一种菌,适合在20到30°中生存,所以温度不能太高)二、加酒曲,边翻动边撒酒曲,尽量让每个地方都均匀。

粮食(干粮食)1斤小麦3-4克新工艺曲。

酒曲添加注意事项:1.必须均匀2.量一定要标准,不要少量3.温度高按最少添加量加,温度低按最高添加量加)三、封装:容器建议用陶瓷系列,玻璃系列,不锈钢系列,熟胶桶(不能选生胶桶)四、发酵密封:分为全密封和半密封:这里半密封是指,(夏天天气热的时候,1-6天用的是半密封,怕酒醅里面的温度太高,影响酒曲的发酵)。

全密封是指(冬天天气冷的时候,怕酒醅里面的温度太低了,影响面的活力)。

五、温度在20度-30度时正常发酵8-10天即可发酵完成。

发酵完毕判断:1.时间温度判断法:温度控制在20-30度一般8到10天左右,温度控制在30-35度发酵7天,可蒸馏,最好多放两天更彻底。

2.排气判断法:如果采用液态法发酵,不再冒泡表示发酵结束。

3.听觉判断法:发酵旺盛时(耳朵近听)可以听到发酵的气泡声,吱吱的小泡爆破声,随着发酵时间,生意逐渐减弱,直到听不到声音,表示发酵结束。

小麦酿酒工艺流程

小麦酿酒工艺流程

小麦酿酒工艺流程小麦酿酒是一种古老且复杂的工艺,由于其特殊的发酵过程和精细的操作要求,成品酒味道独特且受到人们的喜爱。

下面将介绍一下小麦酿酒的工艺流程。

首先,选择优质的小麦种子作为原料。

这些小麦种子必须经过精选,保证其完整性和新鲜度,以获得最佳的发酵效果和口感。

接下来,将小麦经过清洗、破碎和研磨等处理。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杂质和不良的颗粒,破碎则是为了增加水分和发酵的表面积,有利于酵母的生长和发酵。

随后,将破碎的小麦加入水中进行烹饪。

烹饪的目的是释放小麦中的淀粉,并使其变为可发酵的糖分。

烹饪的时间和温度需要精确控制,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烹饪后,将小麦中的淀粉和糖分经过糖化和酵母接种等步骤进行发酵。

糖化是将淀粉分解为可发酵的糖分的过程,这一步需要加入糖化酶来帮助淀粉分解。

酵母接种则是加入适量的酵母菌来进行发酵,酵母菌会将糖分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发酵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和氧气的供应等因素,确保酵母菌能够正常进行生长和发酵。

一般来说,发酵过程需要几天到几个星期的时间,取决于酿造的酒的种类和口感要求。

发酵结束后,需要进行过滤和熟化等步骤。

过滤的目的是去除酒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使酒变得清澈透明。

熟化则是将酒存放在特定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和处理,使其口感更加柔和和丰富。

最后,经过熟化的酒经过壳滴定和调配等步骤,即可装瓶上市。

壳滴定是为了调整酒的酸度和口感,而调配则是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和口味喜好来进行配方的调整。

综上所述,小麦酿酒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艺,需要严格控制每一个步骤和参数,才能获得最佳的品质和口感。

只有经过精心的筛选原料、精确的加工和科学的管理,才能酿造出美味可口的小麦酒。

白酒中常见口感的问题

白酒中常见口感的问题

白酒中常见口感的问题一、酒中有苦味酒体出现苦味主要是:1.由过量的高级醇、琥珀酸、少量的单宁、较多的糠醛和酚类化合物引起。

2.在发酵过程中由氨基酸分解脱氨而生成的杂醇油是苦的,当适量时它可以成为酒香、酒味主要成分,丰富香气及口感。

但过量则成为苦涩之源。

其中正丁醇极苦、正丙醇有苦味、异戊醇甜中带苦。

3.酒中糠醛也有严重的焦苦味,当白酒生产工艺不正常时,酵母菌和乳酸菌共同作用生成丙烯醛,丙烯醛有极强的持续性苦味。

4.还有些白酒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变质的粮食、糠壳、酒曲、配糟等等,在酿造发酵过程中产生脂肪酸、二肽氨基酸等苦味物质,使酒体甜中带苦、回味返苦。

5.还有就是水质,很多酒厂忽略,没经过处理的水中含有大量的碱金属盐类、硫酸盐类他们大多数是苦的,在酿造、配制酒时把苦味带入酒中。

二、酒中有涩味涩味产生的原理是通过麻痹味觉神经使舌头的粘膜蛋白凝固产生收敛性作用,使味觉感到涩味口腔有不滑润感。

白酒中出现涩味主要缘故原由是:因为有过量的乳酸及其酯类、单宁、木质素以及其分解的酸类化合物(阿魏酸、丁香酸、丁香醛、糠醛、杂醇油等,其中异丁醇、异戊醇涩味较重)。

三、酒中现水味酒体中出现水味较重的现象主要原因是:1.在白酒酿造过程中食粮蒸煮、糊化、糖化不好,在蒸酒过程中没有做到按质接酒、量质并坛。

接酒是中后段酒接的过多,酒度较低,酒味较淡而引发。

2.在白酒调配时配方设计不合理,酯、酸、醇、醛、酮等之间的量比关系不好,特别是酒体和谐成分比例不恰当,致使酒体寡淡、水味重。

4、酒味短、淡酒体中出现味短的现象主要原因是:1.在白酒酿造过程中粮食蒸煮、糊化、糖化不好,在蒸酒过程中没有做到按质接酒、量质并坛。

接酒是中后段酒接的过多,酒度较低,酒味较淡。

同时白酒发酵其长短也与酒味长短有关系,时间越短其酒味就越淡、味就短。

2.在白酒调配时配方设计不合理,酯、酸、醇、醛、酮等之间的量比关系不好,特别是酒体和谐成分比例不恰当,致使酒体寡淡、味短。

小麦酒的酿制方法

小麦酒的酿制方法

小麦酒的酿制方法
1.将小麦淘洗干净,泡在水中3小时左右,然后用滤网过滤掉水。

2.将泡好的小麦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加热到水沸腾,再转小火煮30分钟。

3.将小麦和煮好的水倒入发酵桶中,加入白糖,搅拌均匀。

4.待混合物冷却到30℃左右时,加入啤酒酵母,再次搅拌均匀。

5.将发酵桶盖好,放置在温度在18-20℃的室内进行发酵,时间为7-10天。

6.发酵完成后,将小麦酒倒入干净的瓶子中,放置在温度为10℃左右的地方陈放2-3天即可饮用。

小麦酒酿制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酿制过程中要注意卫生,以免污染发酵。

2.啤酒酵母的加入量要适中,过多会导致小麦酒口感较重。

3.发酵桶的盖子要紧闭,以免空气进入影响酒质。

小麦酒饮用时,可以加入柠檬汁、蜂蜜等调味品,口感更佳。

但要注意饮用量,不要过度饮用。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酒酿造工艺及白酒配方
勾调中常见口感问题
一、酒中有苦味
酒体出现苦味主要原因是:
1.由过量的高级醇、琥珀酸、少量的单宁、较多的糠醛和酚类化合物引起。

2.在发酵过程中由氨基酸分解脱氨而生成的杂醇油是苦的,当适量时它可以成为酒香、酒味主要成分,丰富香气及口感。

但过量则成为苦涩之源。

其中正丁醇极苦、正丙醇有苦味、异戊醇甜中带苦。

3.酒中糠醛也有严重的焦苦味,当白酒生产工艺不正常时,酵母菌和乳酸菌共同作用生成丙烯醛,丙烯醛有极强的持续性苦味。

4.还有些白酒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变质的粮食、糠壳、酒曲、配糟等等,在酿造发酵过程中产生脂肪酸、二肽氨基酸等苦味物质,使酒体甜中带苦、回味返苦。

5.还有就是水质,很多酒厂忽略,没经过处理的水中含有大量的碱金属盐类、硫酸盐类他们大多数是苦的,在酿造、配制酒时把苦味带入酒中。

二、酒中有涩味
涩味产生的原理是通过麻痹味觉神经使舌头的粘膜蛋白凝固产生收敛性作用,使味觉感到涩味口腔有不滑润感。

白酒中出现涩味主要原因是:
有过量的乳酸及其酯类、单宁、木质素以及其分解的酸类化合物(阿魏酸、丁香酸、丁香醛、糠醛、杂醇油等,其中异丁醇、异戊醇涩味较重)。

三、酒中现水味
酒体中出现水味较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在白酒酿造过程中粮食蒸煮、糊化、糖化不好,在蒸酒过程中没
有做到按质接酒、量质并坛。

接酒是中后段酒接的过多,酒度较低,酒味较淡而引起。

2.在白酒调配时配方设计不合理,酯、酸、醇、醛、酮等之间的量比关系不好,特别是酒体协调成分比例不恰当,致使酒体寡淡、水味重。

四、酒味短、淡
酒体中出现味短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1.在白酒酿造过程中粮食蒸煮、糊化、糖化不好,在蒸酒过程中没有做到按质接酒、量质并坛。

接酒是中后段酒接的过多,酒度较低,酒味较淡。

同时白酒发酵其长短也与酒味长短有关系,时间越短其酒味就越淡、味就短。

2.在白酒调配时配方设计不合理,酯、酸、醇、醛、酮等之间的量比关系不好,特别是酒体协调成分比例不恰当,致使酒体寡淡、味短。

五、酒体腻口
白酒出现酒体腻口的主要原因是:
1.酒中甜味总停留在舌面或者舌根部不消失(长时间滞留)给人味觉一种不愉快的发腻感觉。

2.白酒酿造出来大部分都有些苦涩味,有些酒厂人为添加冰糖、甘油、蛋白糖、糖精、甜蜜素等等,加入酒中后形成混合的甜苦味道,为了除去苦加大甜味剂用量,酒就腻口了。

六、入口燥、爆、辣
在白酒中辣味不属于味觉,是刺激鼻腔和口腔黏膜的一种痛觉。

酒中的冲、爆、辣味要适度、适当,酒喝起来有劲、够味儿。

太辣、太爆、太冲酒就不好喝了。

其主要原因是:
1.酒体协调度不够,某些成分含量过高而引起。

2.一般情况白酒入口冲辣、爆燥主要来自醛类,极微量的醛类与酒精相遇即形成辣味。

像糠醛、甘油醛、乙缩醛、乙醛等都很辣。

3.未经储存的新酒一般都入口冲辣、爆燥,这是因为新酒中低级醛类含量较高;储存时间短还没来得及挥发或者缔合而引起。

七、酒劲不够
白酒是一种嗜好品,喝起来既能烘托气氛又能满足人们解乏、抗疲劳等需求。

于是白酒必须要有一定的劲儿才够味道,不然就平淡无味了。

酒劲一般是指酒味道大、酒体饱满、浓厚。

相反酒劲不够大可能是酒中原浆酒质量不好、含量过低、部分协调成分及复杂微量成分偏低引起。

八、酒现酸味
白酒中酸味十分重要,它与白酒的香味物质组成白酒独特的芳香。

如酸味成分含量过大酒体就显得粗糙,酒体发酸。

引起的主要原因是:1.在酿造过程中工艺条件控制不好,如杂菌感染、使用霉变糟醅、踩窖不紧、密封不严、窖池管理不好等等因素引起。

2.在量质接酒过程中,没有做到边接边尝;把中后段酸度较高的酒接入酒中。

致使酒体出现酸味。

3.在勾调组合过程中由于配方设计不合理,酸酯比例不协调,致使调出的酒酸味过重。

4.一般低度酒在调配时为了保证酒质口感不平淡酸度都较高,在长期储存过程中酯要水解为酸,使酒中酸度又增大,酒体出现酸味。

九、酒刺喉
一般情况白酒喝起来刺喉的主要原因是:
1.酒体酯、酸、醇、醛、酮不协调,特别是醛类物质,极微量的醛类与酒精相遇即形成辣味。

像糠醛、甘油醛、乙缩醛、乙醛等都很辣。

2.未经储存的新酒一般都入口冲辣否刺喉,这是因为新酒中低级醛类含量较高;储存时间短还没来得及挥发或者缔合而引起的。

十、饮后上脸快
白酒上脸快一般主要影响因素有:
1.白酒中的醛类物质含量过高容易上脸;
2.白酒中的杂醇油含量过高容易上脸;
3.外加香料组合配比不协调、选用基酒、调味酒不好等容易上脸;
4.卫生指标超标,也容易上头,酸、酯平衡方面不协调导致上脸。

十一、饮酒烧心
白酒入口烧心主要原因有:
1.由于酯类、醛类偏高,酯类一般较燥辣、当酸酯比例协调时酒体较绵柔。

酯高酸低的酒一定烧心。

2.极微量的醛类与酒精相遇即形成辣味。

像糠醛、甘油醛、乙缩醛、乙醛等都很辣。

3.未经储存的高度(60°以上的酒)新酒一般都入口冲辣、爆躁,这是因为新酒中低级醛类含量较高;储存时间短还没来得及挥发或者缔合而引起的。

十二、酒闷人
白酒讲究平衡,如阴阳八卦一样相生相克,只有平衡的酒喝起来才舒适愉悦。

酒闷人的主要原因是:
1.白酒中愉悦的香、味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

香气没挥发出来味感没体现出来。

致使酒香不愉悦、口感不舒适。

2.酒体中如果酯类偏低、醛类偏低均会出现香气不愉悦。

酒中酸类、醇类偏高会抑制酯香的挥发,酒体也会发闷。

十三、酒不顺喉
酒不顺喉在低档酒中经常出现,主要原因是:
1.用生料酿造出的酒,其酒质生闷不好喝,酒不顺喉。

2.酿造过程中原料处理不好、杂质过重、配糟霉变、发酵杂菌感染、窖池管理不好等等因素导致酿造出来的酒风格不典型、口感较粗燥、闻香不愉悦等等问题,酒就不顺喉了。

3.在勾调过程中配方设计不合理,选用酒精、基酒、调味酒不当,使用酒用香精香料含量低、杂质高等等不符合标准的原辅料均可造成酒质不好,酒不顺喉。

十四、酒喝起来不舒服
在平常喝酒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酒喝起来不愉悦(不舒服)主要原因是:
1.某些原料烧出的酒不好喝、如薯干酒、甜菜酒、用生料酿造出的酒,其酒质生闷、味杂、味怪、不好喝,酒喝起来不舒服。

2.酿造过程中原料处理不好、杂质过重、配糟霉变、发酵杂菌感染、窖池管理不好等等因素导致酿造出来的酒风格不典型、口感较粗燥、闻香不愉悦等等问题。

酒喝起来不舒服。

3.在勾调过程中配方设计很不合理,选用酒精、基酒、调味酒不当,使用酒用香精香料含量低、杂质高等等不符合标准的原辅料均可造成酒质不好,酒喝起来不舒服。

十五、酒不爽净
白酒一般要求闻香舒适、口感绵柔爽净;但很多酒喝起来不爽净,其主要原因是:
1.某些原料酿造出的酒不好喝、如薯干酒、甜菜酒、用生料酿造出的酒,其酒质生闷、味杂、味怪、不好喝,酒喝起来不爽净。

2.酿造过程中原料处理不好、杂质过重、配糟霉变、发酵杂菌感染、窖池管理不好等等因素导致酿造出来的酒风格不典型、口感较粗燥、闻香不愉悦等等问题。

酒喝起来不爽净。

3.白酒在勾调过程中配方设计很不合理,选用酒精、基酒、调味酒不当,使用酒用香精香料含量低、杂质高等等不符合标准的原辅料均可造成酒质不好,酒喝起来不爽净。

十六、酒入口较平淡
入口较平淡的酒体主要原因是:
1.在白酒酿造过程中粮食蒸煮、糊化、糖化不好,在蒸酒过程中没有做到按质接酒、量质并坛。

2.接酒是中后段酒接的过多,酒度较低,酒味较淡。

同时白酒发酵其长短也与酒味长短有关系,时间越短其酒味就越淡、味就短。

3.在白酒调配时配方设计不合理,酯、酸、醇、醛、酮等之间的量比关系不好,特别是酒体协调成分比例不恰当,致使酒体寡淡、味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