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

合集下载

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深度好文)

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深度好文)

苏格拉底说:“没有审视过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人活着,需要穿衣吃饭,也需要运动休息,更需要思考。

有思想,有灵魂的人生才是无悔的。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相同,就是同一个父母生下的孩子也会在以后的岁月里变得不尽相同。

有差别,社会才会变得色彩斑斓、五颜六色。

有比较,才会有差距,才会有改变的愿望与动力。

人生有些东西是先天的,注定无法改变,就像出生一样。

唯一能做的是后天的努力,先天的差距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缩小。

只要你愿意。

起点低,不是你的错。

但不努力,则是你的问题,怨不了别人。

如果本来起点已低,后天再不努力,差距自会越来越大,永远无法弥补。

人活着,也不全是要超越别人。

因为你也永远不可能超越所有人,强中还有强中手。

努力战胜自我,超越自己,才是真正的胜利,真正的成功。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哪怕今天只是比昨天有了一点点细小的进步,也是值得肯定,值得庆贺。

因为你已不再是昨日的你,假以时日,坚持不懈努力下去,总有一天,你会让自己惊叹,让别人刮目相看。

人活着能力很重要,但心态更重要。

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

探讨“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探讨“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之死
雅典的统治者断定:苏格拉底不仅是一个讨 厌鬼,而且已经成为他们政治安全的一个威胁。 所以他们捏造一些罪名指控苏格拉底,让其遭受 审判。事实上,苏格拉底可以向法庭求取同情或 者缴纳一笔赎金,以流亡罪之名脱身,这样他就 能安全地离开雅典而不至于成为殉道者。但是, 他不选择托辞或者道歉来为自己辩护。他坚决认 为,他没有做错什么,而现在他已经70岁了,雅 典应该考虑给他一笔养老金而不是以死相逼。最 后,苏格拉底迫使政府采取行动将他判处死刑。 即使在这时,他仍可以在朋友的帮助下逃离监狱 ,但是他留下来了,并且喝下狱卒给他的毒酒。 因此他成为哲学上第一个殉道者。
❖:
苏格拉底之生
生于公元前469年的希腊雅典城邦,终 其一生为了雅典并且是在雅典度过的,他曾 在军中服役,后来在政府中任职。苏格拉底 年轻时,研究过先前几个世纪以来许多创造 性的思想家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但是他不久 就确信:最重要和最使人困惑的主题,是人 类自身的境况。他发展了这种实践,即走进 雅典的公共广场和运动场,去诱导、激励、 指引他的市民同胞们讨论:人应该如何生活 。
祥林嫂之死 青蛙之死
——没有审察大环境
总结
在苏格拉底的时代,古希腊人还没 明确把认识论、价值观分化开来,所谓 “知性即德性”。即认为人应该审察自 己和世界,只要/只有他清楚地审察自己 (认识你自己)、认识了“善”,那他 就会/才会自觉地完成自己的责任、做个 有德性的人,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才 值得一过。
审视:
【基本解释】指仔细地看,反复分析,推敲 。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 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 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 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 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 ;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掏米,米下了锅,要 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口看,只见豆撒得一 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 去一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 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桂着一只他的 小鞋。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他 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 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 她接着但是呜咽 ,说不出成句的话来。

专题阅读小结:审视自我和人生

专题阅读小结:审视自我和人生
一、针对文章细节设疑、提炼观点 二、针对文章主题设疑、提炼观点
针对文章细节设疑、提炼观点1
原文:柏拉图太有文学才华,记述中难免有 虚构的成分。他大约早就开始记录老师的言 论,据说有一次朗读给苏格拉底听,苏格拉 底听罢说道:“我的天,这个年轻人给我编 了多少故事!”
设疑:传记、语录等为什么不能完全再现当 事人意图?
审视自我和人生
“未经审视的人生没有价值。”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简介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 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 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 “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 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
设疑及观点提炼小结
如何进行省察? 省察途径有:
一、凭借逻辑和理性质疑自己的行为和想法,以 确认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否是理性的。
二、凭借价值观与道德,就是说凭借自己的道德 或者价值观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想法。
拓展阅读:
1、白岩松:信仰缺失下的迷茫 2、信仰缺失的时代,我们有什么? 3、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作业
1、做“审视自己与人生”素材专题 2、分享自己通过逻辑、理性、价值观、道德
观点提炼:先知往往孤独。
针对文章主题设疑、提炼观点4
原文:他们更希望的结果毋宁是迫使苏格拉 底屈服,向大家认错,今后不再聚众谈论哲 学,城邦从此清静。
设疑:当你的思想与大众相违,你的坚持还 有意义吗?
观点提炼:没有思想的叛逆就没思想的进步
如何理解“未经审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1) 相信如果我们真地要过美好而幸福的生活,就 应该对人生中的各种选择和决定进行诘问、检查和 批判。未经审视的生活昏昏噩噩,既没有尊严,也 不光荣。

苏格拉底: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审视自我和人生被称为欧洲哲学源头的希腊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话“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意谓这样的生活不是通过世俗的物质的方式,而是要透过理性,审视人的生命的终极需求,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而这样的生活态度,在历经岁月的洗礼后,正逐渐被世人认同。

哲学背景◆第一阶段(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是从古希腊哲学的产生起到智者活动时期止。

这是早期的希腊哲学,人们通常称之为苏格拉底前的哲学。

在这一时期里,古希腊的先哲们主要把精力集中在对宇宙万物自然的探讨,为此,人们称这些哲人为自然哲学家。

随即,智者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中心从神转到人,这是对宗教,也就是对神的绝对的挑战。

在这一阶段中,哲学对于宗教,当然涉及到神,起到了积极的破坏作用。

◆第二阶段(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4世纪40年代)是从苏格拉底始经过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

这一时期,古希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已逐渐从殖民地区转入希腊本土,当时雅典就成为哲学活动的中心了。

对这一历史阶段,学人们称之为古典时代。

哲学背景◆“死别的时候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而你们去活。

哪一个更好,唯有神知道。

”◆他,自称牛虻、知识的“助产婆”,并以此为荣。

最终被雅典民主派以毒害雅典青年子弟等罪名起诉,并于公元前339年饮鸠而亡。

这一年,苏格拉底七十岁。

中国人说,七十岁乃是古稀之年——中国人为能够活到七十岁而自豪、珍重,但苏格拉底在审判中则拒绝为自己生命的存活而求情。

在法庭上,他的言辞被学生柏拉图记了下来(《申辩》),然后,我们知道,他说过:“未经审查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先看从古希腊原文到英文的译法: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Socrates, in Plato, Dialogues, Apology [Life] 其他译法还有: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for a human being. For man, the unexamined life is, indeed, not worth living.“unexamined”的中文意思重点在于:自我反思,自我批判。

苏格拉底的名言(通用15篇)

苏格拉底的名言(通用15篇)

苏格拉底的名言(通用15篇)苏格拉底的名言11、在死亡的门前,我们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它的重要性。

2、有理智的教育和培养能带来益处,而失去理智将带来危害。

3、清闲是一切财富中最难得的。

4、深入你的内心,认识你自己!5、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6、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7、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8、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

9、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10、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

11、坏人活着是为了吃与喝,而好人却是为了活着才吃与喝。

12、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13、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14、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15、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

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

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16、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17、所以,哲学家们终其一生在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带着我们保护灵魂,追求更加完满的自我。

18、我们的需要是越少,我们越近似上帝。

19、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20、假如你问我该不该结婚,我会回答你:无论如何,你都会后悔的。

21、告诉我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22、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23、命运是机会的影子。

24、对作家来说,写得少是这样的有害,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

25、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26、女人的纯正饰物是美德,不是服装。

27、我不只是雅典的公民,我也是世界的公民。

28、许多赛跑的人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几步。

29、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

30、任何确实的实验都说明,任何一种生理或心理的疾病都能靠吃素和喝纯水而减轻病情。

探讨“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探讨“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探讨“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是一个复杂而短暂的旅程,每个人都有一天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刻。

在这有限的生命中,我们有责任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然而,很多人过着毫无目标和意义的生活,他们没有仔细思考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我坚信,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首先,审视人生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

人们往往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引导,随波逐流地生活。

然而,只有通过审视和反思,我们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

审视人生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激情,给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和目标,我们无法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动力,过着迷茫和空虚的日子。

其次,审视人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很多人往往对自己的弱点视而不见或逃避。

然而,只有通过审视和接受自己的不足,我们才能进一步成长和改善。

审视人生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需要努力改进的方面,并寻找到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没有审视人生,我们将陷入自我欺骗和停滞不前的状态,无法实现自己的潜力和发展。

再次,审视人生可以带来更深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人们往往把幸福感寄托在物质财富和外在成就上,而忽略了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然而,只有通过审视人生,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渴望,寻找到真正带来幸福感的事物和经历。

审视人生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天的时光,享受生活中的小幸福和美好。

没有审视人生,我们将过着匆忙而不满的日子,错失了许多快乐和机遇。

最后,审视人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人类是社交动物,我们与他人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通过审视人生,我们可以反思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和贡献,思考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审视人生可以让我们明白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和责任,激励我们为更大的价值和目标而努力。

没有审视人生,我们将过着自私和狭隘的日子,忽视他人的需要和社会问题。

总之,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有关于苏格拉底的励志名言精选

有关于苏格拉底的励志名言精选

有关于苏格拉底的励志名言精选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有关于苏格拉底的励志名言,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有关于苏格拉底的励志名言1、深入你的内心,认识你自己!2、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3、只期盼少许,才能接近最高的幸福。

4、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

5、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6、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7、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8、想起来,我还欠某人一只雄鸡未还。

9、未经反思自省的人生不值得活。

10、我所有的智慧就在于我知道我没有智慧。

11、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12、男人活着全靠健忘,女人活着全靠牢记。

13、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14、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

15、命运是机会的影子。

16、男人靠健忘活着,女人靠牢记活着。

17、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18、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

19、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20、许多赛跑的人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几步。

21、告诉我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22、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

23、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24、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

25、逆境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

26、清闲是一切财富中最难得的。

27、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28、我不只是雅典的公民,我也是世界的公民。

29、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

30、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穷。

31、爱情犹如麦地里采麦穗,弄不好就会空手而归。

32、女人的纯正饰物是美德,不是服装。

33、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34、谦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

35、如果我能忍受了自己的老婆,也就能忍受任何人了!36、坏人活着是为了吃与喝,而好人却是为了活着才吃与喝。

37、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2020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演讲稿)

2020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演讲稿)

2020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2020四川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四川满分作文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学弟学妹,你们好:这是即将毕业的高三学长写给你们的一封信。

岁月匆匆恍如白驹过隙,印象里我仿佛昨天刚刚进入学校,还在懵懂地期盼未来三年的时光将如何展开,但猛一抬头却发现自己将要奔赴高考的战场。

我知道你们一定与那时的我一样,满身伤痕地走出中考的硝烟,又要毫不犹豫地跳入题山卷海。

有时,一道数学题让我们尝尽曹孟德华容道中的一波三折;一篇语文阅读让我们感叹关云长败走麦城的时乖运蹇;一套完形填空让我们嗟呀六出祁山却壮志难酬……这时的你们,不知道是否会突然停下手中的笔,看着阳光在笔尖上闪烁,反问自己:日复一日,这一切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记得在夏日的一个午后,我也曾这样反问自己。

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那天课上学到的《俄狄浦斯王》。

面对斯芬克斯之谜,面对到底是什么动物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的提问,只有俄狄浦斯毫不犹豫地说出"人"这个答案。

可见我们认识自己是非常难的。

但纵使像俄狄浦斯这样对"人"的特征了如指掌,恐怕我们也和他一样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

由此可见,认识到自己的命运、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可谓难上加难。

这也是雅典神庙中德尔斐神谕"认识你自己"能够成为千百年来哲人追寻的终极目标的原因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周濂周濂:1974年12月生于浙江。

先后获得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05年1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任教。

著有《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等。

除了学术外,周濂还热衷体育,入选过北大篮球校队,自称为北大篮球界二流顶尖高手。

在足球上,他是巴西和曼联的球迷。

在没有英雄的时代里,怎么做一个人,一个不犬儒、不苟且、不绝望、独立、宽容、理性的乐观主义者在给周濂拍照的时候,他选择站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的《雅典学院》复制品前。

《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名作。

画面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古希腊圣贤,站在高耸的穹顶下论辩。

周濂相信这些哲学家比我们更加直接地面对这个活生生的世界,这种直接的经验对抽象思考刺激明显。

后世的哲学家因为专业化的趋势导致其钻到专业的圈子里,用行话去表达只有“一小撮”人可以理解的观念。

他不希望自己是这样的“一小撮”,他喜欢苏格拉底式的知识分子。

“苏格拉底自知其无知,于是在他发问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他比别人抢先掌握真理,他带着疑惑,与被提问者一起去追问反思探讨这个问题。

”他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个受过专业训练的思想导游,“我告诉你这边风景很好,你也可以反驳我说这些风景不好,我们相互辩驳,最后达成一种可深可浅的相互理解。

”他的新书《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是“思想导游”的范本。

这本书成了最近人文社科类的畅销书。

这出乎他的意料,他原本预计卖一两万册就到顶了,没料到受众面甚广。

这得益于过去几年中,优秀的公共写作者抬高了阅读水位,帮助读者成长。

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微博的兴起,各种公共事务不断在读者面前“裸奔”,大家的困惑越来越多,希望寻找个中答案。

有读者觉得周濂的文章有些绕,似乎各种观点都想有所触及,试图在不同的理论甚至相互矛盾的观点之间建立桥梁。

这样的写作方式会让一些人觉得不够畅快,因为他们可能需要非常痛快地扔出一个答案或者立场来。

但周濂始终觉得,立场最后是要给出来的,但在给出立场之前,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学会了解自己的对立面,“我自己是尽可能地在两种或者更多种矛盾的观念之间找到相互的可通达性。

所谓思想,就是在不同的理论之间开辟出道路来,不让它们成为孤岛。

”周濂在不同的层面上对自己有不同的立场定位。

政治上,他是自由主义者;文化上,他是保守主义者;经济上,他是罗尔斯主义者。

他希望自己尽可能地做一个思想的杂食动物,保持思想的“花心”,尽可能接触不同的主义和理论。

他的思想体系形成,深受1990年代末的思潮影响。

彼时,自由主义与新左派开始了论争。

他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了怀疑——他觉得自己从小到大都不缺乏自我怀疑的精神,小时候在《读者文摘》上看过一句“跳出来看自己”,那是他担心被集体无意识裹挟的开始。

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的消息传来后,周濂在北大参加了3天的游行。

第一天,他走在队伍里面,会有鸡皮疙瘩乱起的感觉,大家喊口号时,他觉得自己的声音被吞没了。

第二天,他喊口号不会有那么强的不适感。

第三天,他喊口号时,会觉得激动,他跟集体的情绪产生了共振。

“当我产生这种感觉的时候,内心感到了恐惧。

这有点像电影《浪潮》里的情形。

”当时,给了他感官上刺激的还有话剧《切·格瓦拉》。

在他眼里,这部话剧传达的结论是:只有革命是不朽的——历史决定论者永远坚信历史将终结在何处。

这让他产生了生理上的反感。

他开始写文章,用自己的哲学思考介入自由主义与新左派的论争。

而最初,作为文艺青年的他便是希望通过哲学帮助自己的写作。

高二时,他读到一位女生的文章,这位女生非常喜欢写作,但报考的是哲学系,她认为通过哲学是进入文学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这启发了他,于是他在高考填志愿时也这么干了。

上了北大哲学系后,周濂发现同班同学中,只有6个人第一志愿填的是哲学系。

他的本科同学中,如今做哲学研究的只有两个人,其他人都已转行。

我告诉周濂,我们家乡好多年没人考上北大了,前两年终于有人考上,但因为只能读哲学系,这个学生放弃了。

周濂认为这很正常。

“自古至今,哲学都不是显学,都不是热门。

”他上课时经常给学生打比方,苏格拉底说他是雅典城邦的牛虻,他要不断刺激懒惰的马前进。

如果哲学家是牛虻的话,就不可能有太多的人当哲学家。

“你想想,一匹马身上全是牛虻将是很恐怖的事情。

”在现实中,更多的人不是争做牛虻,而是逃避牛虻。

周濂在跟学生接触时,非常真切地体会到,有的人害怕承担自由与理性的责任。

“自由主义其实是强者的伦理学,因为自由主义要求你自主选择人生,并且有勇气承担自主选择带来的责任,甚至是负面的后果。

”而许多人并不想身负此生命之重,他们只是希望一路脚不落地、足不沾尘地走过人生。

话剧《切·格瓦拉》曾让周濂产生生理上的反感周濂在其微博签名上留下了一句话: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

这句话,同样来自他所尊崇的苏格拉底。

语词的问题人物周刊:你提到,希望通过改变语词的秩序去改变现实的秩序。

如何做到?周濂:从哲学角度说,我们是借助概念和语言进入这个世界的,语言是我们存在的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只有挣脱旧有的话语习惯,才有可能进入不一样的世界。

比如,我们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深抓”、“猛干”、“形势”、“任务”、“阶级敌人”等等这些话语,由此也构成了我们眼中的世界。

过去几年中,很多写作者试图改变这种旧有的话语方式,当然见效是很慢的,因为我们不断地看到微博上在重复出现那些旧有语言。

通过改变语词秩序去改变现实秩序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它也可能是一种最根本性的改变,否则如果我们只是改变了外在的制度,而我们的思维方式还是停留在过去的话,你会成为你所反对的那个人。

除魔者最后成了魔本身,我们似乎一直走不出这个怪圈。

人物周刊:语词的改变是因还是果呢?周濂:既是因又是果。

在理论上纠缠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

我写过一篇文章《“不就是”与“又怎样”》,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特别习惯性的表达,你甚至没有意识到这种表述的伤害性,一句“不就是”就消解一切理论差异,一句“又怎样”则让所有行动都没有价值,这些说法极易引发普通人的共鸣,在日常对话中有意识地慎用乃至不用这类表述,也许就是改变我们的失败主义和犬儒主义态度第一步。

人物周刊:很多人还没意识到犬儒主义的危害。

周濂:犬儒主义在古希腊是不错的哲学形态,我通过弃绝现世的生活达到内心的宁静,它更多是一种人生哲学的表述。

但发展到今天变为一种非常负面的情绪,愤世嫉俗、自以为看透一切,但实际是以非常功利主义和现世主义的方式去加入这种政治的游戏,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状态。

有些学者认为,现代的犬儒主义是极权主义造就的一种人格,这种人格会以共谋帮凶的方式去维持极权的运转。

犬儒主义者最大的表征就是对于身边任何试图为了正义、真理去奋斗的人报以冷嘲热讽的态度,认为你们只是跟我们一样的人,你们只是在装逼,你们也是为了个人私利,这种态度可以很有效地帮助极权主义者维护他们的统治,因为它把所有人都拉到最不堪的境地,而极权主义者可以在上面看你们内斗。

维持上位者的团结,确保下位者的分裂,这是古今中外政治统治的不二法则。

人物周刊:很多人喜欢质疑别人做事的动机,而动机其实很难下判断。

周濂:没错,凡事质问动机是我们几十年来最基本的一个思维范式。

但是在公共辩论中,我认为最好要恪守《罗伯特议事规则》的规定:“不许质疑动机——不能以道德的名义去怀疑别人的动机。

”这是因为动机是不可证实的,它也许是人生最隐秘最复杂的东西之一。

一个人做某件事情可能是基于很多动机,他人完全不能判断哪个动机占据主导地位。

比如说天桥上的乞丐,我给他5块钱,也许是出于纯粹的怜悯心,也许是因为联想起类似的家庭苦难,也许是女朋友在身边我要表现的很慷慨,他人根本无从判断哪个动机为主哪个动机为辅,事实上你自己也许都不清楚。

凡事追问动机还会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它会导致对道德纯粹性的苛求,会认为只有出于纯粹的道德动机的行为才是有道德价值的,这种高标准的道德主义考虑很可能导致压迫性的后果。

“文革”期间就是这样,所谓“狠斗私字一闪念”,这种道德恐怖主义的恶果我们并不陌生。

奇怪的是,现在仍有许多人还在沿袭这个逻辑。

有时候我甚至认为这是人类根深蒂固的一种思维、惯性或是陋习,就是用一套价值观去看待和评判这个世界,并且坚信这套价值观就是真理,我们从来都缺乏倾听他人的愿望,也没有这个能力。

但我始终觉得,当你用某个标准要求别人的时候也要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道德要求的对象首先是自己而不是他人。

改革的问题人物周刊:我们如何让改变发生?周濂:与其去幻想一个政治开明人士突然像按机关一样地改变整个体制,不如踏踏实实地去做你身边的事情。

做律师,就做你该做的事情,维持法制,匡扶正义;做教师,就培养学生自由思想的能力、独立的人格;做记者,用良心去报道这个社会事实;做医生,就救死扶伤,不收红包;做警察,就维持秩序,但不为虎作伥。

我觉得如果每一个个体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依照职位本身的要求去做好自己,我相信这个世界就会好很多。

我们当然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体制当中,有时候这个体制的逻辑如此强大,以至于我们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会按照它的逻辑在走。

但另一方面我觉得,还是有很多松动空间,有一些可能让你去过你想过的生活、做你想做的事情。

人物周刊:你是乐观的吗?周濂:我觉得我是一个偷偷摸摸的乐观主义者。

人们很容易就会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或虚无主义者,但我总在想,既然这样的立场如此容易达到,那就意味着它不具有挑战性,或者说没有太多的价值。

人应该去做不那么容易做的事情,这样的人生才有挑战性。

我之所以说自己是一个偷偷摸摸的乐观主义者,还基于我刚刚反复谈到的,我相信现在观念的水平在抬高,人民的这种自我认知,以及他们对于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的那种认知模式也在转变,比如说纳税人意识、问责意识以及权利意识的觉醒,等等。

公共知识分子的问题人物周刊:公共知识分子开始是一个新鲜词,现在基本上成了骂人的话。

周濂:提出公共知识分子这个概念,目的就是为了撬动铁板一块的局面。

撬动的方式我现在能想到的至少有两种:首先,公共知识分子始终是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一种声音,他以批判的形态出现,在理所当然的观念体系中打入怀疑的楔子;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我认为公共知识分子不等同于政治知识分子,所谓“公共”是介于“国家”与“个体”的维度,它意味着要在公权力主导的政治空间和个体所珍视的私人生活之间去拓展一个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和政治空间在某种意义上是在互相争夺的,公共空间能拓展多广,政治空间就被压缩到多小。

所以在我的理解中,虽然政治空间和公共空间存在着重叠性,但是政治的更多是和公权力相关,而公共空间则包括公民自组织的一些内容,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大,比如小区的业委会,各种NGO,乃至乡村的图书馆建设,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