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著作选读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实践指导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这一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思想体系。

《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于1848年首次出版。

这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主张,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开篇之作。

《共产党宣言》主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指出了通往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

《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

这部著作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运行规律和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

《资本论》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走向具有重要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的一部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这部著作主要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问题,揭示了意识形态对社会现实的反作用,分析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历史性。

《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面貌和精神斗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结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简要介绍了几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思想体系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反映,只有通过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课程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课程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课程推荐参考书目一、基本著作类: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 《列宁选集》(1-4卷)(同上)3. 《毛泽东文集》(1-5卷)4. 《邓小平文选》(1-3卷)5.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6. 胡锦涛总书记的有关报告和讲话、十七大以来的中央文件等二、传记类:7. (德)梅林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8. 《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9. (法)科尔纽著:《马克思恩格斯传》(1-3卷)(三联书店1980年版)10. (英)伊赛.伯林著:《马克思传》(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0年版)11. 《邓小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12. 刘建军:《马克思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3. 拉宾:《马克思的青年时代》,三联书店1982年版三、研究性论著类:(一)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的有关经典文献和著述1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中文第一版,下同)。

15.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16.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另见《费尔巴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手稿新译中文版),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7. 马克思:《致安年柯夫》(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76页。

18.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19.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下册)。

20. 列宁:《哲学笔记》(1914-1916年),《列宁全集》第55卷(中文第2版)。

21. 张奎良主编:《跨世纪的回响——马克思学说的精粹及其现代意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目录[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目录[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目录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年8月)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3.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1910年12月23日)4.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年3月)5.列宁:《卡尔·马克思》(节选)(1914年11月)6.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1845-1846年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1908年2-10月4.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1915年5.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6.毛泽东:《矛盾论》1937年8月7.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3月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节选)2.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 (节选)3.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节选)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1月5.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节选) 1920年月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2.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节选) 1952年2月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4.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5.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6.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7.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节选) 1979.38.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6月合计26篇。

政治学必读书目

政治学必读书目

政治学必读书目政治学推荐阅读书目1、《理想国》/柏拉图商务印书馆2、《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商务印书馆3、利维坦》霍布斯商务印书馆4、《政府论》(下)洛克商务印书馆5、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商务印书馆6、《社会契约论》卢梭商务印书馆7、《联邦党人文集》汉密尔顿等商务印书馆8、《法国革命论》柏克商务印书馆9、《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贡斯当商务印书馆10、《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商务印书馆11、《论自由》密尔商务印书馆12、《代议制政府》[英]J.S密尔著商务印书馆13、《法哲学原理》黑格尔商务印书馆14、《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韦伯商务印书馆15、《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三联书店16、《正义论》罗尔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7、《欧洲政治思想史》[意大利] 萨尔沃,马斯泰罗内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8、《自由主义》李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陕西人民出版社20、《当代欧洲政治思想》[意大利] 萨尔沃,马斯泰罗内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1、《政治哲学史》(上、下)[美] 约翰施特劳斯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2、《政治学说史》(上、下)[美] 萨拜因商务印书馆23、《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主流》李小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24、《比较现代化》[美]西里尔•E•布莱克编上海译文出版社25、《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美]道格拉斯•C•诺思上海人民出版社26、《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美]塞缪尔,亨廷顿三联出版社27、《国家兴衰探源》[美]曼库尔.;奥尔森商务印书馆28、《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美]戴维•伊斯顿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29、《政治体系》戴维•伊斯顿商务印书馆199330、《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美]加里布埃尔.阿尔蒙德;小鲍威尔商务印书馆31、《现代政治分析》[美]罗伯特.达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32、《公民文化——五国政治态度与民主》[美]加里布埃尔;阿尔蒙德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33、《当代政治理论》[德]克劳斯•冯•柏伊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34、《政治社会学》[美]安东尼•奥罗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35、《政治学手册》(上、下)[美]格林斯坦和波尔斯比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36、《政治人》[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37、《集体行动的逻辑》[美]曼瑟尔•奥尔森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8、《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上海三联书店39、《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美]詹姆.布坎南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40、《同意的计算》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1、《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舆论》戴维•B•杜鲁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42、《自由秩序原理》(上、下)[英]费里德利希.;冯;;哈耶克三联书店1997年版43、《政治学研究方法举隅》[美]贝蒂.H.齐斯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44、《政治学的视野与方法》阿兰.艾萨克浙江人民出版社45、《民主与市场》[美]亚当.普沃斯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6、《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美]哈罗得.拉斯韦尔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47、《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德]罗伯特.米歇尔斯天津人民出版社48、《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美]威廉姆.A.尼斯坎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49、《比较政治学理论》[美]罗纳德•H•奇尔科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50、《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美)巴林顿.;摩尔华夏出版社51、《东方专制主义》(美)卡尔•魏特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2、《帝国的政治体系》艾森斯塔得贵州人民出版社53、《难以抉择》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著华夏出版社198954、《民主的危机》米歇尔.克罗齐、塞缪尔.亨廷顿、绵贯让治著求实出版社198955、《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56、《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S库恩福建人民出版社57、《财产与自由》(美)詹姆斯.布坎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8、《政治科学》[美]罗斯金等著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59、《比较政治学》[美]迈耶等著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60、《民族与国家》宁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61、《民族国家与国际秩序—西方政治现代化的路》郭少棠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62、《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美]阿尔蒙德、鲍威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63、《公民文化》[美]阿尔蒙德、维巴著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64、《论民主》[美]罗伯特•A•达尔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65、《民主的模式》[英]戴维•赫尔德著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66、《一致与冲突》[美]李普塞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67、《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美]塞缪尔•亨廷顿著上海三联书店199868、《政治体制》[日]山口定著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69、《政党》[日]冈泽宪芙著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70、《民主的嘲讽》[美]戴伊、齐格勒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71、《两种人:官僚与政客》[美]阿伯巴奇、普特南、罗克曼著求实出版社1990年版72、《西方世界的兴起》(美)D.;诺思华夏出版社73、《民主新论》(美)乔.萨托利东方出版社74、《复和共和制的政治理论》(美)奥斯特罗姆上海三联出版社75、《通往奴役之路》(英)哈耶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6、《欧洲民主史》(意)马斯泰罗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77、《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二卷)(英)卡尔.;波普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8、《公共选择理论》(美)丹尼斯.;缪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9、《民主理论的前言》(美)达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80、《自由与繁荣的国度》(美)米瑟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1、《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美)福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2、《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朱学勤上海三联出版社83、《致命的自负》(英)哈耶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4、《古典自由主义与自由至上主义》(英)巴利上海人民出版社85、《政治与行政》[美]F.J.古德诺著华夏出版社86、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奥斯特罗姆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87、《变动中的民主》(日)猪口孝等吉林人民出版社88、《多头政体》以及Polyarchy英文版(美)达尔商务印书馆89、《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导言和第七章)第二卷(序言)[美]沃勒斯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90、《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美]斯梅尔塞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91、《社会研究方法》(上,下)[美]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92、《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3、《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刘泽华三联书店1987年版94、《当代中国政府过程》朱光磊著天津人民出版社95、《比较政治分析》王沪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96、《政府与市场》曹沛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97、《政党与政府》郭定平著浙江人民出版社98、《国内政府间关系》林尚立著浙江人民出版社99、《政府权能理论》施雪华著浙江人民出版100、《当代中国政府体系》陈红太著华文出版社101、《政府创新》刘靖华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2、《危机管理》薛澜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03、《政治改革与政府创新》谢庆奎著中信出版社104、《政府学概论》谢庆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5、《改革政府》[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06、《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美]斯蒂格里茨等著中国物资出版社107、《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美]B.;盖伊.;彼得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08、《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管理卷) 刘靖华,姜宪利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9、《现代化新论》罗荣渠北京大学出版社110、《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董辅仍经济科学出版社111、《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12、《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13、《中国的过渡经济学》盛洪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14、《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15、《中国政治发展与多党合作制度》萧超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16、《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中,下册)刘泽华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17、《中国思想通史》(多卷本)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人民出版社118、《中国政治思想史》萧公权著台湾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19、《中国哲学史新编》(多卷本)冯友兰著人民出版社120、《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著中国书店121、《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著商务印书馆新版122、《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陈哲夫等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123、《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评要》高军等主编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124、《二十世纪思想史》陈哲夫等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25、《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三册)李泽厚著东方出版社126、《儒教与道教》(德)马克斯.韦伯江苏人民出版社127、《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28、《现代精神与儒学传统》杜维明三联书店129、《中国:传统与变革》费正清江苏人民出版社130、《文献通考》(元)马端临中华书局131、《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著三联书店132、《中国制度史》吕思勉中华书局版133、《中国制度通史》(第一卷)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134、《士大夫政治演出史稿》阎步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35、《中国古代政府机构设置沿革》袁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36、《比较宪法》王士杰,钱端升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非商务版)137、《现代化新论》罗荣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38、《比较政治经济学理论》(美)奇尔科特社科文献出版社139、《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剖析》吴大英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

政治学必读

政治学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必读书目:《政治学》必读书目1、《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商务印书馆2、《政府论》约翰·洛克,商务印书馆3、《社会契约论》让·雅克·卢梭,商务印书馆4、《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商务印书馆5、《民主新论》乔.萨托利东方出版社6、《论民主》科恩商务印书馆 199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读书目:1、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纲》,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3、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4、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必读书目1、《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5、《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6、《中国改革开放史》,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必读书目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秉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2,《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张耀灿主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3,《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李辽宁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4,《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罗国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5,《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赵康太等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6,《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张耀灿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必读书目1、《哲学通论》孙正聿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2、《哲学导论》王德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3、《卡尔·马克思传》,戴维·麦克莱伦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张汝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思想录》,帕思卡尔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马克思主义原著经典选读》必读书目1、马克思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3、《神圣家族》4、《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5、《德意志意识形态》6、《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西方哲学史》必读书目1、《西方哲学史》(英国)罗素著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822、《万物简史》(美国)比尔·布来森著接力出版社 20053、《梦的解析》(奥地利)弗洛伊德著作家出版社19864、《古希腊哲学史纲》(德国)E·策勒尔著山东人民出版社5、《尼采传——一个特立独行者的一生》(法国)丹尼尔·哈列维著贵州人民出版社6、《康德三批判书》(德国)伊曼诺尔·康德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逻辑学》必读书目1、《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马哲参考文献及必读书目

马哲参考文献及必读书目

马哲参考文献及必读书目参考文献及必读书目序号著作或期刊名作者或出版社必读或选读1.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必读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马克思必读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必读4.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必读5.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必读6.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必读7.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必读8.法兰西内战马克思必读9.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必读10.1857-1858年经济手稿(序言、导言)马克思必读11.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必读12.反杜林论?哲学篇恩格斯必读13.自然辩证法恩格斯必读14.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必读15.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必读16.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马克思、恩格斯必读17.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列宁必读18.哲学笔记列宁必读19.国家与革命列宁必读20.帝国主义论列宁必读21.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必读22.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必读23.《历史和阶级意识》卢卡奇必读24.《狱中札记》葛兰西必读25.《启蒙辩证法》霍克海默、阿多诺必读26.《保卫马克思》阿尔都塞必读27.《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选读28.《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哈贝马斯选读29.《理想国》柏拉图选读30.《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卢梭选读31.《法哲学原理》黑格尔选读32.《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选读3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选读34.《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波普选读35.《正义论》(前三章)罗尔斯选读36.《致命的自负》哈耶克选读37.《民主新论》萨托利选读注:必读书目考核方式为读书报告。

政治学必读书目

政治学必读书目

政治学必读书目一、入门书1、国内一般教材(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大学用书),及罗斯金等的教材《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3、米若格:《当代学术入门:政治学》4、达尔:《现代政治分析》5、奥勒姆:《政治社会学导论——对政治实体的社会剖析》6、刘军宁:《保守主义》7、俞可平:《社群主义》、《政治与政治学》8、张静:《法团主义》9、徐迅:《民族主义》10、李强:《自由主义》11、徐大同等《西方政治思想史》12、毛寿龙:《政治社会学》13、中国《宪法》14、美国《宪法》15、《联合国人权宣言》16、《政治学方法论举隅》17、斯蒂芬·范埃弗拉《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二、提高性著作以政治学经典著作(商务馆的丛书)及其他专题研究著作为主。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典著作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列宁选集》3、《毛泽东选集》4、《邓小平文选》(二)国外政治学名著1、柏拉图:《理想国》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3、马基雅弗利:《君主论》4、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5、阿特森纳、斯蒂格利茨:《公共经济学》6、艾萨克:《政治学:范围与方法》7、布坎南:《民主财政论》8、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9、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10、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上、下卷)11、蒂德:《政治思维:永恒的困惑》12、古尔德:《现代政治思想》13、古丁、克林格曼:《政治科学新手册》(上、下卷),三联书店14、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15、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16、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17、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18、康芒斯:《制度经济学》19、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20、链鲍德威等:《公共部门经济学》21、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22、卢梭:《社会契约论》23、罗尔斯:《正义论》24、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25、洛克:《政府论》26、马斯泰罗内:《当代欧洲政治思想》27、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28、马斯泰罗内:《欧洲民主史(从孟德斯鸠到凯尔森)》2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30、密尔:《代议制政府》31、密尔:《论自由》32、缪勒:《公共选择理论》33、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34、齐尔科特:《比较政治学理论》35、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下)36、萨托利:《民主新论》37、戈登:《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38、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39、韦伯:《经济与社会》40、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41、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42、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43、赫尔德:《民主的模式》44、戴雪:《英宪精义》45、詹宁斯:《法与宪法》46、路易斯·亨金:《宪法与权利》47、詹姆斯·布赖斯:《现代民治政体》48、马丁·怀特:《权力政治》49、亚当·斯威夫特:《政治哲学导论》(三)中国政治研究著作1、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2、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3、费孝通:《乡土中国》4、汤森等:《中国政治》5、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6、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7、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8、杨海蛟:《新中国政治学50年》9、朱光磊:《当代中国政治过程》10、肖唐镖等:《村治中的宗族》11、肖唐镖等:《多维视角中的村民直选》12、肖唐镖等:《中国乡村报告——政府行为与乡村建设研究》13、宋玉波:《民主宪政比较研究》14、宋玉波:《比较政治制度》15、罗兴佐:《治水: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16、严继荣:《发展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的概念与理论》17、胡水军:《法律的政治分析》三、外文原著1、政治学经典选读,北大西学影印丛书,2003.2、Burnard E. Brown, Comparative politic:notes and readings(比较政治学读本),北大出版社,2003.3、Larry Alexander, constitutionalism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宪政的哲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更多的外文原著将提供复印件。

最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心得体会3篇

最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心得体会3篇

这些天读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这本书在培养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提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所选篇目力求突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

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正是由于马克思的主义的传播,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相继出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伟大举措。

马克思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创立新哲学的过程中站在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上,坚持了彻底的辩证法,从而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给“批判“以正确的规定,说明了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他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理论探索的一生就是反思的一生,他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新哲学过程中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主观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哲学以及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三次伟大的决裂。

纵观马克思的一生理论活动,他曾对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文化成果进行过两次的大综合。

第一次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时期,马克思在扬弃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等理论学过程中,创立了唯物史观;第二次是在马克思的晚年,马克思在研究认人类学的过程中,反思自己以往的理论,写下了大量的人类学笔记及有关论著,对唯物史观做出重大发展。

黑格尔在谈到如何研究哲学时有一个一场精彩的名言——哲学就是哲学史,这是因为,真理是过程,任何真理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一个从片面到比较全面,从不深刻到比较深刻,从相对真理到道绝对真理的渐进历史过程。

我们作为新一代莘莘学子,必须把实现人生价值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著作选读一、名词解释1、小农伦理:在农业社会里,人们被局限在狭小的生产和生活范围内,进行小规模的生产劳动时所形成的一些道德观念和道德习惯。

2、“卡夫丁峡谷”(1)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

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

(2)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马克思“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是指:由古代原始公社演变而来的俄国农村公社,由于保存了土地公有制,在俄国社会给予必要垫款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同时存在为它提供集体劳动的一切条件的情况下,有可能绕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某些阶段以及所导致的经济危机,而选择另一条继续向前发展的道路。

这样就可以避免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所经受的波折和灾难。

“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则是指:俄国的农村公社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生产阶段。

这既不是马克思的本意,也是根本行不通的。

“卡夫丁峡谷”思想的本意是制度内跳跃而非制度间跨越,应该理解为“跳跃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3、血缘婚:又称“血族婚”或“血缘家庭”,指同一血缘家族内同辈男女间的集团婚,但禁止不同辈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婚姻关系。

4、斯考切波:“国家的潜在自主性”国家不能简单看作是利益竞争的公共舞台、竞争性力量的裁判或支配阶级的工具,它是一种具有自身运行逻辑与利益的自主结构,具有追求自己偏好和利益的性质。

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来贯彻自己的意志,不一定与社会支配阶级融为一体并维护其利益。

这是因为,国家是一种依赖于从社会中提取资源并进行分配的组织。

一旦资源被提取出来,这些资源所投向的目标可能会偏离现存支配阶级的利益,并用来强化国家自身的自主性。

二、简答题(一)《共产党宣言》1、写作背景(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统治的确立;(2)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阶级斗争;(3)马恩从事理论研究与理论斗争;(4)实践斗争。

2、主要内容(1)资产者和无产者①论述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

②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③无产阶级的伟大的世界历史使命(2)无产者和共产党人①党的性质、策略原则:政党不对立、利益无不同、原则不特殊②目的: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③驳斥资产阶级在共产党人要消灭私有制问题上的污蔑④驳斥资产阶级在精神产品的占有与生产方面的攻击:消灭家庭、公妻制、取消祖国与民族⑤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途径与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①对反动的社会主义的批判第一,封建的社会主义。

第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第三,德国的社会主义②对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批判③对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评价(4)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共产党人“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作”3、当代理论价值(1)透视经济全球化的经典文献。

启示:①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我们只能主动适应和积极参与,而不能袖手旁观或畏缩不前。

②对我国的生产关系进行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需要。

③打破过去求安稳的习惯与惰性,培养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与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视人的自由发展的理论依据。

启示:①社会主义的性质要求我们重视人的自由与发展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

②保障公民行使各项自由权利,限制个人、政府、官员对公民权利的侵害。

(二)巴黎公社为了克服旧政府的弊端在政权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对中国的有何启示?措施:1、铲除旧的、工人阶级的压迫机器,并防范自身的代表与官吏,以避免使社会的公仆变为主人。

(1)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的一切职位交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可随时撤换。

(2)所有公务员,无论职位高低,都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最高薪金6000法郎;取消一切特权和公务津贴。

2、公社是一个实干的而非议会式的机构,既是行政机关,又是立法机关。

3、取消常备军;警察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工具4、4月16日,公社对停工的工厂进行登记,并制定计划:把这些工厂的原有工人联合成合作社,并把这些合作社做成一个大的联社。

5、废止面包工人的夜工,取消职业介绍所,封闭当铺,拆毁专为处死路易十六赎罪而建的小教堂。

启示:巴黎公社的政权建设所体现出的民主选举制、罢免制、议行合一制、群众监督制,对于我国政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坚持以人为本巴黎公社是一个工人阶级当家作主、掌握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新型政权, 它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处处彰显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2、完善社会管理巴黎公社在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同时, 建立起新的社会管理体制, 这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维护社会稳定。

3、重视改善民生尽管巴黎公社存在的时间不长, 各方面的改革也不尽完善, 但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 公社重视解决人民的基本生活问题, 在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尝试解决教育、就业、分配等关系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问题(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1、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的。

哥白尼的“日心说”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能量守恒、细胞学说、进化论2、社会科学的三大成果第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19世纪初。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贡献:交换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肯定了剩余价值的存在,分析了它的具体形式——利润、利息、地租;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并非国家的政治权力,它信奉经济自由主义,推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第二,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是康德,其贡献在于肯定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同时错误地认为,在人的认识中存在着先验的起源。

后来,黑格尔提出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命题。

费尔巴哈的唯物论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第三,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托马斯•莫尔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摩莱里、马布利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圣西门、傅里叶、欧文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正是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的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前提。

(四)两大发现如何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1、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的历史观基础上。

第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从而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根本途径是阶级斗争。

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而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

2、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第一,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的特殊性质,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第二,揭示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

第三,指出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

(五)人类婚姻家庭的发展形态与特征婚姻家族产生之前有一个“杂交”阶段,即以群为单位,只讲男女,不分辈分,具有明显的动物属性。

从这种杂乱的性关系的原始状态中,大概很早就发展出了以下几种家族形式”,即人类婚姻家族四个形态及其发展序列。

1、血缘婚家族(1)血缘婚又称“血族婚”或“血缘家庭”,指同一血缘家族内同辈男女间的集团婚,但禁止不同辈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婚姻关系。

(5)血缘婚形成的群落是血缘家族,在血缘家族阶段,还没有产生氏族,是原始群向氏族公社过渡时期的婚姻家庭形态之一。

(3)这种婚姻形态最原始,大概产生于蒙昧时代直立时期的猿人,当时还未有性别分工,狩猎采集结合于一体,生产活动按年龄分群进行,一群人在一起生产和生活,是群内通婚的必然条件。

(4)这种婚姻的典型式样是:一群兄弟与一群姐妹之间互为共夫或共妻,子女自然为集群共有,子女则“知母不知父”。

男人过着多妻生活,同样女人也过着多夫生活。

2、普那路亚家庭(1)原始社会群婚家庭形式之一,旧石器晚期。

它从血缘家庭发展而来。

“普那路亚”系夏威夷语punalua的音译,意即“亲密的朋友”或“亲密的伙伴”。

“普那路亚家庭”由摩尔根命名,并把它作为群婚家庭的典型。

实行外婚制的群婚家庭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婚姻家庭形式。

(2)普那路亚家庭的特点是,若干同胞的、旁系的或血统较远的一群姐妹,与其他集团的一群男子互相集体通婚,丈夫们互称“普那路亚”;同样,若干同胞的、旁系的或血统较远的一群兄弟,与其他集团的一群女子互相集体通婚,妻子们也互称“普那路亚”。

由这种婚姻关系产生的家庭形式,称为普那路亚家庭。

但双方都排除了自己的同胞兄弟和同胞姐妹。

在这种家庭中,由于进行非固定对偶的群婚,必然是男子多妻,女子多夫。

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氏族制度即由普那路亚家庭发展而来。

3、对偶家庭(1)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家庭形式,由普那路亚家庭发展而来。

新石器时期,不同氏族的成年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实行由一男一女组成配偶,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一种婚姻形式。

对偶婚为一种两相情愿、不受约束而稍有固定的成对同居形式。

从多偶婚(伙婚)向单偶婚过渡的一种形式;所生子女属母亲所有。

(2)对偶婚特点是:结合短暂而不牢固,男女双方仍分别属于自的氏族,没有独占和固定的同居生活,也没有独立的庭经济,婚姻关系很容易由任何一方所撕破。

对偶家庭的发展,从人类原始社会时期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发展到知母又知父,为后来的父系氏族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这是人类婚姻家庭史上的又一进步4、一夫一妻制家庭(1)基础是一男一女的婚姻,并排斥与外人同居;后者成为这种制度的根本要素。

它是建立在丈夫的统治基础上的,男子获得经济支配权,从夫居;其明显的目的是生育确凿无疑地出自一定父亲的子女;确定出自一定的父亲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子女将来要以亲生的继承人的资格继承其父的财产。

(2)与对偶制的不同:婚姻关系要牢固得多,这种关系不能由双方随意解除。

但由于是父系氏族发展的产物,在初期,只有丈夫可以解除婚姻,破坏夫妻忠诚是丈夫的权利。

(3)这完完全全是文明社会的家庭,因此,它基本上是近代的产物。

这种家庭形态还建立了一套独立的亲属制度。

(六)国家的特征1、按地区来划分国民,而氏族以血缘关系来确定成员。

按地区来划分就意味着允许公民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实现他们的公共权利和义务,不管他们属于哪一个部落或氏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