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宁夏石嘴山市第八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无答案)

5.2.2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宁夏石嘴山市第八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无答案)
5.2.2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宁夏石嘴山市第八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无答案)

a C

B

石嘴山市第八中学数学“导、学、练、评、批”学案式教学模式

年级:七年级下 课型:新授课 备课人:马少军 七年级备课组 时间:3月9日 学生姓名 家长签字:

5.2.2平行线的判定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能说出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

2.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提高作图能力和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经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探究过程.

学习难点:用几何语言描述有关平行线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引入定义

1.教师通过实物展台投影作业本的横格,请学生观察横格线是否相交?然后总结平行线的定义。

二、平行线定义,表示法

1.结合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行线的认识:

平行线是同一 的两条直线。在定义中注意三个方面① ② ③ 特别注意:直线a 与b 是平行线,记作“ ”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或 。

三、作图探究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论

1.在转动教具木条b 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 与a 平行?

2.用直线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已知:直线a,点B,点C. (1)过点B 画直线a 的平行线,能画条

(2)过点C 画直线a 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 的平行线平行吗?

3.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推论.

(1)平行公理:

(2)画平行线的步骤一 ,二 ,三 ,四 ,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直线不相交则平行

B.两直线不平行则相交

C.若两条线段平行,则它们不相交

D.若两条线段不相交,则它们平行

2、过A 点分别画直线a 和直线b 的平行线。

四、精讲精练

例1:如图所示,在∠AOB 的内部有一点P,已知∠AOB=60°

(1)过点P 作PC∥OA,PD∥OB;

(2)量出∠CPD 的度数,说出它与∠AOB 的关系。

2.探索平行公理的推论.

简单应用.(教师讲解)折纸

3、如图①和②,在每一步推理后面的括号内填上理由.解:( )

∵AB ∥CD ,EF ∥CD ,∴AB ∥EF (________).

( 2 )∵AB ∥CD ,过点 F 画EF ∥AB (________),

∴EF ∥CD (________).

五、讲解例题

例2:一幅透明的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把三角尺的每条边看成线段,请根据图形解答下列问题:

(1)找出图中一对互相平行的线段,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找出图中一对互相垂直的线段,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3)找出图中的一个钝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用符号把它们表示出来,并求出它们的度数.(不包括直角尺自身所成的角)

六、对应练习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P是AB的中点,过P点作AD的平行线交DC于Q点。

(1)线段PQ与BC平行吗?为什么?

(2)测量并回答:DQ与CQ是否相等?

(3)通过测量并判断:1/2(AD+BC)=PQ是否成立?

七、达标测评

一、判断题.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平行, 那么它与另一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

学以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存在哪些问题?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易达彼思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知识回顾 写出下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用该符号语言表示:如图,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例4. 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由∠C=∠2,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2)由∠2=∠3,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3)由∠C+∠D=180°,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注:(1)要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首先要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 (2)判定方法是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的。 知识点4: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推论 (一)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1、定义: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如图所示,a//b,A是直线上任意一点,,垂足为B,则线段AB的长即是两平行线、间的距离。若在直线上任找一点,过作,垂足为D,则线段CD的长也是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由此可见: 2、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例4.如图,AB⊥EF于点B,CD⊥EF于点D,∠1=∠2. (1)请说明AB∥CD的理由 (2)试问BM与DN是否平行?为什么? 二、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点1:平行线的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如图所示,AB∥CD,有∠1=∠2. 格式:∵AB∥CD(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例1.如图,已知a∥b,∠1=65°,则∠2的度数为() A.65° B.125° C.115° D.25° 知识点2:平行线的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格式:如图所示,AB∥CD,有∠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说明:∵AB∥CD(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2=∠3 例2.如图,点B是△ADC的边AD的延长线上一点,DE∥AC,若∠C=50°, ∠BDE=60°,则∠CDB的度数等于() A.70° B.100° C.110° D.120° 知识点3:平行线的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格式:如图所示,∵AB∥CD(已知). ∴∠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例3.如图,若AB∥DE,BC∥FE,则∠E+∠B= . 注: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内错角相等,都是平行线特有的性质,且不可忽略前提条件“两直线平行”,不要看到同位角或内错角,就认为是相等的。 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人教版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

1.2 平行线的判定(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会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培养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平行线判定方法一的发现过程,体验数学语言进行推理的简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用数学实验得出几何规律的重要性与合理性。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几何的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复习:你会用直尺和三角板推画平行线吗?请画一画。 2.学生画好后,教师出示图1,并提问:在推画平行线的过程中, 有哪些量保持不变? l 1 l1 l 2 l2 图 1 通过对平行 线画法形成过 程的复习,为学 习新课打好基 础。 合作探究获取结论1.讨论:(1)上面的画法可以看作是哪一种图形变换? (2)在画图过程中,什么角保持不变? (3)把图中的直线l1、l2看成被AB所截,则l1和l2的 位置有什么关系? (4)你能用数学语言叙述上面的结论吗? 2.在学生讨论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小结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 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就 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复习旧知 识,为学习新 知识作好准 备。 培养学生合 作交流的意识, 并在合作交流 中形成对知识 的认识。 教学环节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合作探究获取结论3.练习:看图2,完成填空。 (1)如图1(1)所示,若a⊥c,b⊥c,则∠1=∠2=900,所以 ∥。 (2)如图1(2)所示,若∠1=∠,则AB∥CD。 及时巩固所 学知识,加强应 用。 讲练结合放飞思维1.讲解课本例1(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然后教师解题)。 分析:要判定l1与l2是否平行,只要考虑∠1是否与∠3相等。 由条件知∠1=450,为此只要确定∠3是否为450即可。 引申:当∠3与哪个角相等时,你也可以判定l1∥l2? 2.补充讲解例2:如图3所示,点D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已知 BE平分∠ABD,∠C=620,∠ABD=1240,则BE∥AC吗?请说明理 由。 3.练习: (1)图4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B=600,∠1=1200,AB 与CD平行吗?AD与BC平行吗?为什么? (2)完成课本中的“想一想”。 进一步深化 对“同位角相 等,两直线平 行”的理解,培 养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 加强应用,巩 固新知。 小结作业升华提高1.小结:(1)在本节课的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 (2)如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2.作业:(1)课本中的习题2。 (2)《作业本》(2)。 加深对知识 的理解,促进学 生对学习进行 反思。 【教学反思】

七年级平行线的判定及证明

平行线的判定及证明

二、典型例题: 知识点二: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例1 如图1,根据图形将过程补充完整。 ①∵∠1 =_____(已知) ∴AB∥CE()②∵∠1+_____=180度(已知) ∴CD∥BF()③∵∠1 +∠5 =180度(已知)

∴_____∥_____() ④∵∠4 +_____=180度(已知) ∴CE∥AB() 例2:已知∠3=45 °,∠1与∠2互余,求证:AB图1所示,下列条件中, 能判断AB∥CD的是( ) A.∠BAD=∠BCD B.∠1=∠2; C.∠3=∠4 D.∠BAC=∠ACD 2.如图2所示,如果∠D=∠EFC,那么( ) ∥BC ∥BC ∥DC ∥EF 3.如图3所示,能判断AB∥CE的条件是( ) A.∠A=∠ACE B.∠A=∠ECD C.∠B=∠BCA D.∠B=∠ACE 4.如图4,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1=∠5; ②∠1=∠7;③∠4+∠7=180°;④∠2=∠6. 其中能说明a∥b的条件序号有几个( ) 个个个个 5、如图5: ①∠1和∠2是____和____被_____截得的________; ②____和____被______所截,∠1和∠B是_______角; ③____和____被_____所截,∠EFC和∠C是_______角. 6、如图所示,已知直线EF和AB,CD分别相交于K,H,且EG⊥AB,∠CHF=600

,∠E=30°,试说明AB∥CD. 7、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e,且∠1=∠2,∠3+∠4=180°,求证:a∥c。 8、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OE平分∠AOC,OF平分∠BOD, 求证:E、O、F在一条直线上。 证明:∵OE平分∠AOC,OF平分∠BOD ∴∠1= ,∠4= ∵直线AB、CD交于点O ∴∠AOC=∠BOD () ∴∠1=∠ ∵∠AOB为平角 ∴∠2+∠3+∠4=180° ∴ =180°(等量代换) 即∠EOF=180° ∴E、O、F在一条直线上()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经典题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经典题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如图所示,同位角共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在同一平面内,有8条互不重合的直线,l1,l2,l3…l8,若l1⊥l2,l2∥l3,l3⊥l4,l4∥l5… 6.如图所示,AC⊥BC,DE⊥BC,CD⊥AB,∠ACD=40°,则∠BDE等于()

8.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11.如图所示,BE∥DF,DE∥BC,图中相等的角共有() 13.如图所示,DE∥BC,DC∥FG,则图中相等的同位角共有() 14.如图所示,AD∥EF∥BC,AC平分∠BCD,图中和α相等的角有() 15.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

16.把直线a 沿水平方向平移4cm ,平移后的像为直线b ,则直线a 与直线b 之间的距离为 17. (2009?宁德)在下列四个汽车标志图案中,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的图案是 18.(2004?烟台) 4根火柴棒摆成如图所示的象形“口”字,平移火柴棒后,原图形变成的象形文字是( )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9.已知∠α和∠β的两边互相平行,且∠α=60°,则∠β= _________ . 20.(2004?西宁)如图,AD∥EG∥BC,AC∥EF,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含∠1)有 _________ 个;若∠1=50°,则∠AHG= _________ 度.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21.(2009?永州)如图,直线a 、b 分别被直线c 、b 所截,如果∠1=∠2,那么∠3+∠4= _________ 度.直线a 、b 分别被直线c 、b 所截. 22.(2010?抚顺)如图所示,已知a∥b,∠1=28°,∠2=25°,则∠3= _________ 度. 23.如图,已知BO 平分∠CBA,CO 平分∠ACB,MN∥BC,且过点O ,若AB=12,AC=14,则△AMN 的周长是 _________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同步练习(含答案)

5.2.2平行线的判定 关键问答 ①由平行线的定义来判定平行线,在什么地方不便操作? 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1.①图5-2-10是我们学过的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示意图,画图原理是() 图5-2-10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②用两块相同的三角尺按如图5-2-11所示的方式作平行线AB和CD,能解释其中道理的依据是() 图5-2-11 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如图5-2-12,工人师傅在工程施工中,需在同一平面内弯制一个变形管道ABCD,使其拐角∠ABC=150°,∠BCD=30°,则() 图5-2-12 A.AB∥BC B.BC∥CD C.AB∥CD D.AB与CD相交 命题点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热度:94%] 4.如图5-2-13,直线a与直线b相交于点A,与直线c相交于点B,∠1=120°,∠2=45°.若使直线b与直线c平行,则可将直线b绕点A逆时针旋转() 图5-2-13 A.15°B.30°C.45°D.60°

5.③已知∠1=∠2,下列能判定AB∥CD的是() 图5-2-14 方法点拨 ③先判断∠1,∠2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再确定两角位于被截直线之间还是同旁,在截线同侧还是异侧. 6.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7.如图5-2-15,PE⊥MN,QF⊥MN,∠1=∠2,直线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图5-2-15 命题点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热度:94%] 8.④如图5-2-16,已知∠1=∠2,那么() 图5-2-16 A.AB∥CD,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AD∥BC,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AB∥CD,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AD∥BC,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题突破 ④分析∠1,∠2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得到的,是一对什么位置关系的角. 9.⑤如图5-2-17,点A在直线DE上,当∠BAC=________°时,DE∥BC. 图5-2-17 方法点拨 ⑤求角时,先看能否将其转化成已知角的和与差,这时的标志是其与已知角有公共顶点和公共边;再看所求角与已知角是不是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习题精选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 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 2.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 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 3.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 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 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 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 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 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8.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 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难题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4.已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为40°,那么另一角是 度. 9.如图,已知∠l+∠2=180°,∠3=∠B,试判断∠AED 与∠ACB 的大小关系,并对结论进行证明. 13.如图,已知21//l l ,AB ⊥1l ,∠ABC=130°,则∠α= . 14.如图,直线AB ∥CD ,∠E FA=30°,∠FGH=90°,∠HM N=30°,∠CNP = 50°,则∠G HM 的大小是 . 16.如图,若AB ∥CD ,则( ). A .∠1=∠2+∠3 B.∠1=∠3一∠2 C.∠1+∠2+∠3=180° ∠l 一∠2十∠3=180° 17.如图,AB ∥CD∥EF,EH⊥CD 于H,则∠BA C+∠ACE +∠CEH 等于( ). A .180° B .270° C . 360° D. 450 例2 如图,某人从A 点出发,每前进10米,就向右转18°,再前进10米,又向右转18°,这样下去,他第一次回到 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了________米. 变式训练: 1. 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 如果第一次拐的角∠A 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 是150°, 第三次拐的角是∠C ,这时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 A C A A 1 A 2 18o 18o

平行,则∠C= . 22.如图,已知射线CB∥OA,∠C=∠OAB=100°,E、F在CB上,且满足∠FOB=∠AOB,OE平分∠COF. (1)求∠EOB的度数. (2)若平行移动AB,那么∠OBC:∠OFC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变 化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 (3)在平行移动AB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OEC=∠OBA?若存在,求出其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 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例3 如图,将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A′处,已知∠1+∠2=100°, 求∠A的度数. 变式训练:1.如图, 已知:∠1=∠2,∠3=∠4,∠5=∠6. 求证: AD∥BC. 2.已知CD⊥AB于D,EF⊥AB于F, ∠DGC=105°,∠BCG=75°,求∠1+∠2的度数. A D B C 1 2 A E A B C D E F 2 3 1 4 5 6 B C A E G 2 1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培优经典题(1)

(第1题) O A B C D E (第2题) C D (第3题) D E D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培优经典题(1) 知识要点: ① 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性质; ② “三线八角”的相关概念,垂线、平行线的相关概念;相关几何语言的运用; ③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平行线的性质; ④ 构造平行线,构造截线与平行线相交. 基础训练: 1. 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且∠AOD +∠BOC =220°, OE 平分∠BOD . 求∠COE . 2. 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 求∠BOD . 3. 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 则∠1+∠2+∠3 =______ . 4. 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 (1)若∠1+∠2 =70°,则∠4 =______ ;

(第5题) E D (第7题)O A B C D F E (第6题) O A B C D E F B D A (2)若∠3 -∠2 =70°,则∠1 =______ ; (3)若∠4 :∠2 =7:3,则∠1 =______ . 5. 如图,直线AB 、CD 、EF 交于点O ,∠1比∠2的3倍 大10°,∠AOD =110°. 求∠AOE . 6. 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OE ⊥AB , OF ⊥CD .若∠EOD =3∠BOD . 求∠EOF . 7. 如图,已知直线AB 、CD 交于点O , OE ⊥AB , 垂足为O ,OF 平分∠AOC ,∠AOF :∠AOD =2:5. 求∠EOC .

C B 8. 如图,已知AD ⊥BD ,BC ⊥CD ,AB =3cm ,BC =1cm . 则BD 的取值范围是 . 经典题型: 1. (1) O 为平面上一点,过O 在这个平面上引2005条不同的直线l 1,l 2,l 3,…,l 2005,则可形成______对以 O 为顶点的对顶角. (山东省聊城市竞赛题) (2) 若平面上4条直线两两相交,且无三线共点,则一共有______对同旁内角. (第17届江苏省竞赛题) 2. 如图,已知AD ∥EG ∥BC ,AC ∥EF ,则图中 与∠1相等的角有( )对. A .4 B. 5 C. 6 D. 7 (西 宁市中 考题) 3. 如图,在△ABC 中,CE ⊥AB 于E ,DF ⊥AB 于F ,AC ∥ED , CE 是∠ACB 的平分线. 求证:∠EDF =∠BDF . (天津市竞赛题)

人教版平行线的判定条件

七 年级数学导学案课题 平行线判定方法一、二 主备人 课时 时间 学习 目标 1、通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 2、能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来推理判定2. 3、学会推理的方法. 重点 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难点 简单推理能力的培养 导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二、导学 (一)、自学13页思考及14页第一段: 判定方法1:同位角 ,两直线平行。 51∠=∠ ∴ a ∥ b( 同位角相等, 反馈练习: 两直线平行) 1、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满足a ⊥b , a ⊥c, 则b 与c 的位置关系是 。 2、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4 5 A 、 ∠2=∠5 ∴ a ∥ b 1 4 B 、 ∠3=∠4 ∴ a ∥ b C 、 ∠1=∠3 ∴ c ∥ d 3 2 3 D 、 ∠2=∠3 ∴ c ∥ d (二)、自学14页思考: 判定方法2: 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精讲点拔 1. 如图,直线a//b 的条件是( )。 A. ∠1=∠3 B. ∠2=∠3 a b c 321 a b c 87654 321 c d a b

C. ∠1=∠2 D. ∠1+∠2=180° 2.已知: ∠3=∠4, 则( )。 A.DC ∥AB B.AD ∥BC 且AB ∥DC C.都不平行 D.AD ∥BC 3.如图,若∠A 与( )互补,可判定AB ∥CD 。 A.∠B B.∠C C.∠D D.以上都不是 4、如图:若1∠与2∠互补,2∠与4∠互补,则( ) A 、d ∥c B 、 a ∥b C 、 a ∥ c D 、 b ∥c 四、学习小结 总结直线平行的条件 学习体会: 1、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 学后反思 达标检测 五、当堂检测(拓展延伸) 4 32 1c b a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 一、填空 1.如图1若∠A=∠3,则 ∥ ;若∠2=∠E ,则 ∥ ;若∠ A +∠ = 180°,则 ∥ . 2.同一平面内若a⊥c,b⊥c,则a b . 3.如图2,写出一个能判定直线a ∥b 的条件: . 4.在四边形ABCD 中,∠A +∠B = 180°,则 ∥ ( ). 5.如图3,若∠1 +∠2 = 180°,则 ∥ 。 6.如图4,∠1、∠2、∠3、∠4、∠5中, 同位角有 内错角有 ; 同旁内角有 . 7.如图5,填空并在括号中填理由: (1)由∠ABD =∠CDB 得 ∥ ( ); (2)由∠CAD =∠ACB 得 ∥ ( ); (3)由∠CBA +∠BAD = 180°得 ∥ ( ) 8.如图6,尽可能多地写出直线l 1∥l 2的条件: . 9.如图7,尽可能地写出能判定AB∥CD 的条件来: . 10.如图8,推理填空: (1)∵∠A =∠ (已知),∴AC∥ED( ); (2)∵∠2 =∠ (已知),∴AC∥ED( ); (3)∵∠A +∠ = 180°(已知),∴AB∥FD( ); (4)∵∠2 +∠ = 180°(已知),∴AC∥ED( ) 11.如图③ ∵∠1=∠2,∴______∥_____( )。 ∵∠2=∠3∴_______∥________( )。 13.如图⑤ ∠B=∠D=∠E ,那么图形中的平行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⑥ ∵ AB ⊥BD ,CD ⊥BD (已知) ∴ ∠B = 180° ∠D = 180° ∴∠B= ∠D A C B 4 1 2 3 5 图4 a b c d 1 2 3 图3 A B C E D 1 2 3 图1 图2 4 3 2 1 5 a b 1 2 3 A F C D B E 图8 A D C B O 图5 图6 5 1 2 4 3 l 1 l 2 图7 5 4 3 2 1 A D C B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题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 2. 如图,AD ⊥BC 于点D ,EF ⊥BC 于点F ,EF 交AB 于点G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E ,且∠1=∠2.AD 平分∠BAC 吗?说说你的理由. C E 1 2 A B C D F G E

3. 如图,若AB ∥CD ,∠1=∠2,则∠E =∠F ,为什么? 4、如图,将纸片△ABC 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 ′处,已知∠1+∠2=100°, 求 ∠A 的度数. 5、如图,直线AC ∥BD ,连结AB ,直线AC ,BD 及线段AB 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 落在某个部分时,连结P A ,PB ,构成∠P AC ,∠APB ,∠PBD 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 (1)当动点P 落在第①部分时,试说明:∠APB =∠P AC +∠PBD . (2)当动点P 落在第②部分时,∠APB =∠P AC +∠PBD 是否成立? (3)当动点P 落在第③部分时,请全面探究∠P AC ,∠APB , ∠PBD 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 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 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说明. 1 2 A B C D E F A D B C 1 2 A E

一、能力提升 1. 如图,已知∠ABC +∠ACB =110°,BO 、CO 分别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EF 过O 与BC 平行,则∠BOC = . 2. 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EFB =65°, 则∠AED ′的度数为 . 3. 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 . 4.如图,已知∠1+∠2=180°,∠A=∠C,AD 平分∠BDF.求证:BC 平分∠DBE. B 1 2 F D E C A 5、如图,已知∠ABD 和∠BDC 的平分线交于E ,BE 交CD 于点F ,∠1 +∠2 = 90°. 求证:(1)AB ∥CD ; (2)∠2 +∠3 = 90°. 6、如图,已知AB ∥CD ,∠BAE =30°,∠DCE =60°,EF 、EG 三等分∠AEC . (1)求∠AEF 的度数; (2)求证:EF ∥AB . E G D C F A B 1 2 3 E D B C′ F C D ′ A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C 1 2 3 A B D F E

宁夏石嘴山市旅游概况

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北部,东临黄河,西依贺兰山,是一座崛起于山水之间的新兴工业城市。成立于1960年,现辖大武口、石嘴山、石炭井三个城市区和平罗、惠农、陶乐三个县。有汉、回、臧、蒙等23个民族,全市总人口为68万,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0.3%。总面积4454平方公里,是宁夏的第二城市。石嘴山市境内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贺兰山北部发现的早期岩画中就有石器时代特有的动物和古代先民牧猎生活的形象。自秦、汉在宁夏平原开始引黄河灌溉以来,市境内长期为中原农耕区与北方牧区的过渡地带及交通要冲。在近代,石嘴山以其水陆交通之便利,长期为黄河上游重要的货物集散地。1949年9月底,境内三县解放。1956年石嘴山被国家列为“一五”期间10个新建厂矿区之一,开始以煤炭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1960年1月,国务院决定设立石嘴山市,1960年2月24日成立石嘴山市(地级)。1972年银北地区成立,管辖平罗、陶乐、贺兰三个县和大武口、石嘴山、石炭井、石嘴山郊区四个区,地区设大武口。1975年12月5日将银北地区改为石嘴山市(地级),市址仍设大武口,现辖平罗、惠农、陶乐三县和大武口、石嘴山、石炭井三区。石嘴山市风景名胜点多面广,独具特色。贺兰山岩画已发现2000余幅,题材多为动物、人形。市境现存明代古长城遗迹4处,其中旧北长城错断现象成为国内外地质、地震学者的考察热点。北武当山寿佛寺始建于明代,以佛教为主,佛道两教合一,藏传佛教在此也有一定影响。平罗玉皇阁是宁夏著名的道教寺院,始建于清朝。沙湖旅游区是国家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集江南水乡与塞外风光于一湖。西夏省嵬城遗址、贺兰山石刻塔、平罗姚伏田州古塔、石嘴山清真大寺、森林公园、三湖水上公园也是值得一游的旅游景点。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拔高训练题讲解学习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拔高训练题 1.如图1,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 C 的位置.若 ∠EFB =65°,则'AED 等于__________. 2. 如图2,AD ∥EF ,EF ∥BC ,且EG ∥AC .那么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包括∠1)的个 数是__________. 3. 如图3,AB ∥CD ,直线AB ,CD 与直线l 相交于点E ,F ,EG 平分∠AEF ,FH 平分 ∠EFD ,则GE 与FH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 (1) (2) (3) 4.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且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 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 ) A .30°和150° B .42°和138° C .都等于10° D .42°和138°或都等于10° 5.如图4,点E 在CA 延长线上,DE 、AB 交于点F ,且∠BDE =∠AEF ,∠B =∠C , ∠EFA 比∠FDC 的余角小10°,P 为线段DC 上一动点,Q 为PC 上一点,且满足∠FQP = ∠QFP ,FM 为∠EFP 的平分线.则下列结论:①AB ∥CD ,②FQ 平分∠AFP ,③∠B +∠E =140°,④∠QFM 的角度为定值.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数 A .1 B .2 C .3 D . 4 (4) (5) 6.如图5,AB ∥EF ,EF ∥CD ,EG 平分∠BEF ,∠B +∠BED +∠D =192°, ∠B -∠D =24°,求∠GEF. 7. 已知:如图6,AD ⊥BC 于点D ,EG ⊥BC 于点G ,∠E =∠3. 求证:AD 平分∠BAC . (6)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79777解析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一) 【知识要点】 一.余角和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称这两个角互余. ∵αβ+= 90o ∴αβ与互为余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称这两个角互补. ∵αβ+= 180o ∴αβ与互为补角 二.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三.对顶角的性质: 对角相等. 四.“三线八角” :1、同位角 2、内错角 3、同旁内角 五.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4、同平行于一条条直线平行. 5、同垂直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六.平行线的性质: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3.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典型例题】 一、余角和补角 例1. 如图所示, 互余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补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1. 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的 1 3 还少20o,则这个角为_____________。 2. 如图所示,已知∠AOB 与∠COB 为补角,OD 是∠AOB 的角平分线,OE 在∠BOC 内,∠BO=1 2 ∠EOC, ∠DOE=72o, 求∠EOC 的度数。 二、“三线八角” 例2 (1) 如图,哪些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E D C B A O A B C D E F 1 2 3 4 5 6 7 8 2 3

(2) 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和∠3是同位角 B. ∠1∠5是同角 C. ∠1和∠2是内角 D. ∠5和∠6是内错角 (3)如图,⊿ABC 中,DE 分别交B 、A 于D 和E,则图中共有 同位角 对,内错角 对,同旁内角 。 三、平行线的判定 例3如右图 ① ∵ ∠1=∠2 ∴ _____∥_____, ( ) ② ∵ ∠2=_____ ∴ ____∥____,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 ∵∠3+∠4=180o ∴ ____∥_____, ( ) ∴ AC ∥FG , ( ) 变式训练:1.如图, ∵ ∠1=∠B ∴ ∥_____, ( ) ∵ ∠1/∠2 ∴ _____∥_____, ( ) ∵ ∠B +_____=180o, ∴ AB ∥EF ( ) 例4. 如图,已知AE 、CE 分别平分∠BAC 和∠ACD, ∠1和∠2互余,求AB ∥CD , A B C D G 1 3 2 C A B E D 1 A B C D E F 1 2 3 1 2 3 4 5 7 6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习题

《平行线的判定》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平行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若a ∥b ,b ∥c ,则a 与c 不相交.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 A .平行或相交 B .垂直或相交 C .垂直或平行 D .平行、垂直或相交 3.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 ∥CD 的是( ) 34 D C B A 21 A .∠BAD =∠BCD B .∠1=∠2 C .∠3=∠4 D .∠BAC =∠ACD 4.如图所示,如果∠D =∠EFC ,那么( ) F E D C B A A .AD ∥BC B .EF ∥BC C .AB ∥DC D .AD ∥EF 5.如图所示,能判断AB ∥CE 的条件是( )

E D C A A .∠A =∠ACE B .∠A =∠ECD C .∠B =∠BCA D .∠B =∠ACE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同位角不一定相等 B .内错角都相等 C .同旁内角可能相等 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7.不相邻的两个直角,如果它们有一边在同一直线上,那么另一边相互( ) A .平行 B .垂直 C .平行或垂直 D .平行或垂直或相交 8、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且只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是(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9.如图所示,已知直线EF 和AB ,CD 分别相交于K ,H ,且EG ⊥AB ,∠C HF =60°,∠E =30°,试说明AB ∥CD . G H K F E D C B A 10.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 ,b ,c ,d ,e ,且∠1=∠2,∠3+∠4=180°,则a 与c 平行吗?为什么?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1)教案人教版

平行线的判定(1) 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基本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推理过程。 2、学习简单的推理论证说理的方法。 3、通过简单的推理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的习惯和方法,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平行线判定方法1的推理过程及几何解题的基本格式 教学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叙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3,借助图形用数学语言表达。 2、对顶角相等是成立的,反过来“相等的角是对顶角”也成立吗? 那么我们知道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成立的,反过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否还成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1、观察。P64教材的观察学生动手量一量,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2、探究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成立的,反过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否还成立呢? 如下图,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即 ∠END=∠EMB,那么AB与CD平行吗? 过N作直线m平行于AB,则 ∠ENG=∠EMB,由于∠END=∠EMB m G因此,∠ENG=∠END,从而 直线m与CD重合,因此CD ∥AB。 图a 图b 判定方法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对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新知应用 P64的例1如图,已知∠1+∠2=180°,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分析:如果要得到平行,只要证明∠2=∠3就可以了。 解:因为∠2与∠1的补角,而∠3是∠1的补角,所以 ∠2=∠3,从而AB∥CD(有一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专题练习

1 D F C B A 2 E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专题 一、推理填空题 1.已知:如图,DE ∥BC ,∠ADE =∠EFC ,将说明∠1=∠2成立的理由填写完整. 解:∵ DE ∥BC ( ) ∴∠ADE =_______( ) ∵∠ADE =∠EFC ( ) ∴_______=_______ ( ) ∴DB ∥EF ( ) ∴∠1=∠2( ) 2.已知:如图所示,∠1=∠2,∠A =∠ 3.求证:AC ∥DE 证明:∵∠1=∠2( ) ∴AB ∥____( ) ∴∠A =∠4( ) 又∵∠A =∠3( ) ∴∠3=____( ) ∴AC ∥DE ( ) 3.已知:如图,∠ABC =∠ADC ,BF 、DE 分别平分∠ABC 与∠ADC .且∠1=∠3.求证:AB ∥DC . 证明:∵∠ABC =∠ADC , .2 1 21ADC ABC ∠=∠∴( ) 又∵BF 、DE 分别平分∠ABC 与∠ADC , .2 1 2,211ADC ABC ∠=∠∠= ∠∴ ( ) ∴∠______=∠______.( ) ∵∠1=∠3,( ) ∴∠2=∠______.(等量代换) 43 21 A B C E

∴______∥______.( ) 二、证明题 4.如图,AB ∥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 =37o,求∠D 的度数. 5.如图,已知AB ∥CD ,∠1=100°,∠2=120°,求∠α的度数。 6.如图,CD AB //,AE 平分BAD ∠,CD 与AE 相交于F ,E CFE ∠=∠。求证:BC AD //。 7.如图,CD ∥AB ,∠DCB=70°,∠CBF=20°,∠EFB=130°,问直线EF 与AB 有怎 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A B C D E α21 F E D C B A 2 1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七年级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练习题带答案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练习 2013.3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____ [ ] A.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D.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如图,可以得到DE∥BC的条件是______ [ ] (2题)(3题)(5题) A.∠ACB=∠BAC B.∠ABC+∠BAE=180° C.∠ACB+∠BAD=180° D.∠ACB=∠BAD 3.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1)∠1=∠2, (2)∠3=∠6, (3)∠4+∠7=180°, (4)∠5+∠8=180°, 其中能判定a∥b的条件是_________[ ] A.(1)(3) B.(2)(4) C.(1)(3)(4) D.(1)(2)(3)(4) 4.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________[ ] 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4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5.如图,如果∠1=∠2,那么下面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 ] A.AD∥BC B.AB∥CD C.∠3=∠4 D.∠A=∠C

6.如图,a∥b,a、b被c所截,得到∠1=∠2的依据是()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6题) (8题) (9题) 7.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b、c、d,若a∥b,a⊥c,b⊥d,则直线c、d的位置关系为()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相交 D.无法确定 8.如图,AB∥CD,那么() A.∠1=∠4 B.∠1=∠3 C.∠2=∠3 D.∠1=∠5 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下列各式不一定正确的是() A.∠1+∠2=180° B.∠2+∠3=180° C.∠3+∠4=180° D.∠2+∠4=180° 10.如图,AD∥BC,∠B=30°,DB平分∠ADE,则∠DEC的度数为() A.30° B.60° C.90° D.120° (10题)( 11题) 二、填空题 11.如图,由下列条件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根据. (1)∠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BC+∠C=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同旁内角的度数之比为3∶2,差为36°,那么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13.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________.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地质、环境、地形等概况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地质、环境、地形等概况 1992年9月市政府批准成立“宁夏石嘴山河滨经济开发区”,1997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名称为“宁夏石嘴山河滨工业园区”,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核准后更名为“宁夏石嘴山工业园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采用片状布局,规划建设了电力产业园、冶金产业园、煤化工产业园、特钢产业园、PVC产业园、生物化工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等工业小区。 (一)地理位臵 石嘴山工业园区位于黄河以西、贺兰山以东、宁蒙交界以南区域。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北端,位于东经106°13′---106°59′,北纬38°40′—39°23′之间,东西宽约1-6 公里,南北长约41公里。包兰铁路、109国道、201省道、京藏高速公路等四条交通干线贯通全境,和内蒙乌海、宁夏灵武两个煤炭富集区的辐射半径不足100公里。 (二)工程地质 石嘴山市位于银川地堑式断陷盆地的北端。第四纪以来新构造活动仍然频繁,主要断裂有贺兰山东麓的汝箕沟-大武口-王泉沟断裂及大武口东部的芦花台隐伏大断裂等。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使盆地西侧的贺兰山巍峨屹立,主要出

露第四系基岩,构造裂隙十分发育而银川断陷盆地则相对下降,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堆积物,大武口区沉积物厚达近千米。据银川断陷盆地物探推测,惠农区的断裂有:南北向的惠农火车站西、下营子至永红、礼和西三条;东西向的尾闸、下营子、西永固至永江三条,上述断裂所切割地层为第三系及石炭、二叠系。受断裂控制,该区基底及地面均呈相对隆起状态致使石嘴山火车站以北面坡度骤然趋平缓。淄博工业园区拟建项目区域为贺兰山冲积洪积而成。 1、地表基本上是石砾堆积,有效土层少,厚度30-60厘米,土壤质地偏沙。 2、砂砾:广泛分布,最大厚度5米,承载力特征值fak=328KPa。 3、粗砂层:以夹层或透镜体形式分布于沙砾中,灰褐色,稍湿,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fak=325KPa 4、角砾层:以夹层或透镜体形式分布于砂砾中,灰褐色,稍湿,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fak=340KPa。 (三)水文地质 主要河流,黄河:在石嘴山市境内长146公里,黄河自南从平罗县南端进入本市到惠农区出境,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01亿m3/年(1957—1980年),洪峰期均值流量为3440m3/秒,枯水期均值流量为491m3/秒(1943—1977年),输沙量0.953亿吨/年(1967—1977年),矿化度0.424克/升(19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