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八景
汴京八景汴京八景简介汴京八景详解(图)

汴京八景汴京八景简介汴京八景详解(图) 文章来源:“汴京”,即开封市,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2700多年的历史。
北宋首都东京汴梁(今开封市),又称汴京,因汴河贯通京城而得名,也是我国四大京城中的东京。
汴京八景是当年著名的风景,由于黄河历次泛滥,把开封淹没,至今,汴京八景多已被埋没在地层。
下面为您讲解“汴京八景”的故事。
一、汴京八景简介开封号称七朝古都,先后有战国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朝末年的建都之地。
其中北宋在此建都168年,历经9代皇帝,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古都开封,名胜古迹众多,“汴京八景”是古都名胜的精华。
早在明代《明成化河南总志》一书中对“汴京八景”就有记载。
即:“艮岳行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熏风,百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开宝晨钟。
”随着历史的变迁,明人李濂又重新编写“汴京八景”:“相国霜钟、繁台春晓、铁塔行云、金池过雨、州桥明月、大河涛声、汴水秋风、隋堤烟柳。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撰修《祥符县志》时,把“汴京八景”中的“大河涛声”删去,增添了“梁园雪霁”,把“金池过雨”改为“金池夜雨”,把“汴水秋风”改为“汴水秋声”,把“繁台春晓”改为“繁台春色”,修改过的“汴京八景”一直流传至今。
二、汴京八景详解1、相国霜钟相国,即开封大相国寺,霜钟指的是寺院里的铜钟。
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中心,是开封市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大相国寺系北宋皇家寺院,寺内有钟楼两座,后毁于兵火水患,现已重新复建,现钟楼内悬铜铸大钟一口,为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所铸。
高8尺,重5000多公斤。
钟上铸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16字铭文。
当时每日四更寺钟即鸣,人们闻钟声就纷纷起床上朝入市,投入一天新的生活。
虽经风、雨、霜、雪从不间断。
特别是每逢深秋菊黄霜落季节,猛叩铜钟,钟楼上便传出阵阵雄浑洪亮的钟声,声震全城。
故有“相国霜钟”之称。
2、繁台春色繁(读:pó)台,位于开封城东南,禹王台公园的西侧。
杞县八大景

浅谈杞县八大景——2012年6月应杞县电视台邀请讲杞县八大景张俊昌观众同志们,大家好!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杞县的历史文化八大景。
八大景起源于北宋时期,当时,东京汴梁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宋迪,把汴京城最美好的景观,画了八幅画,号称八大景。
从宋朝以后下至县郡,上至京城,纷纷效仿,各地一般都有八大景。
汴京城的八大景繁台春色、铁塔行云、金池夜雨、州桥明月、梁园雪霁、汴水秋声、隋堤烟柳、相国霜钟。
在明朝时候,我们杞县文人墨客也组织了八大景,我们杞县的八大景原先是组织的十四景,在十四景的基础上罗列出了八大景,咱杞县的十四景是外黄牧笛、伊庙灵桑、圉镇谯歌、葛店帘飞、杞县钟声、汴河春渔、芹宫铎韵、观音胜景、富岗鹤唳、黄河远眺、禹祠瑞草、神井甘泉、二郦并墓、上宋联芳。
在这十四景的基础上,后来经过筛选升华,有组织了八大景。
咱们杞县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人文景观,所以这八大景,县城里有四景,县城外边有四景,县城里面的四景是辰楼春霁、西岗挺翠、南溪流云、河桥官柳,县城外空桑夜雨、圉城夜月、高阳晚渡、双塔秋风。
下面对八大景逐一介绍。
第一景辰楼春霁八大景之首就是辰楼春霁。
辰楼,就是“抚辰楼”,就是现在的县政府大门。
抚辰楼建于元朝时候,杞县的知县孙柟栋以五万缗楮币购买县民史某‘岑楼’一座,五万缗楮币在元朝时候,“缗”就是穿铜钱的绳,古代时候钱的单位有一串、一贯、一吊,五万缗也就是五万串。
当时孙知县买回来“岑楼”,当时不叫抚辰楼。
在楼上高悬两个字“齐政”,叫“齐政楼”,就是齐心协力的“奇”,政权的“政”。
到了明朝杞县的知县朱尚文加以扩修,又将“钟”和“鼓”置在楼之上,又叫钟鼓楼。
杞县的文人墨客在春天雨过天晴登上这座楼,吟诗作对,把酒当月,举目欣赏四周的景色。
抚辰楼,“抚”是抚摸的意思,“辰”是星辰。
就是登上这座楼用手就可以抚摸到天上的星辰,形容这座楼极高,在现在看来抚辰楼看上去并不算高,因为周围的楼房比它还高,但是在古代周围的参照物都是低矮破旧的茅草屋,所以抚辰楼显得高大雄伟了,抚辰楼楼顶是宫殿形式,砖瓦木质结构,飞檐枓栱,四角挂铃,歇山明柱,拱门座中,门楣上方刻着“杞县人民政府”六个大字,这几个大字是新中国成立后杞县第二任县长曲书城亲笔书写,在在七十年代楼上高悬着四个字:“杞人胜天”。
古代水利工程--汴水运河

古代水利工程--汴水运河汴河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极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大运河的重要一段,而它的荣枯又与开封的盛衰紧密相连。
兴起--鸿沟的开凿与大梁的建都汴河的前身乃战国时的鸿沟。
鸿沟是战国时期陆续开凿成功的,是当时中原大规模的水利工程。
公元前364年,梁惠王欲称霸诸侯,从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开封市)。
迁都后两次兴工开凿运河:公元前360年,魏国曾在黄河圃田(今中牟县西)间开凿一条大沟,引黄河水入圃田,又从圃田开凿运河用于农田灌溉;公元前339年,魏国又从大梁城的北部开凿大沟引圃田水灌溉农田,这就是鸿沟最早开凿的一段。
鸿沟的主干,以魏都大梁为中心,从今荥阳县以北,和济水一起分黄河水东流,经过魏都大梁,折向东南再经过陈的旧都(今淮阳县),在今商丘附近注入颍水,而颍水下流注入淮河。
另有丹水成为鸿沟的分支,从大梁东流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注入泗水;睢水从大梁以南自鸿沟分出东流,经过宋都睢阳(今商丘市东),经安徽宿县,江苏睢宁县以北,注入泗水;■(此字是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岁字)水也在大梁以南从鸿沟分出向东南流,经过蕲(今安徽宿县南)而流入淮水。
这样以大梁为中心,就构成了济、汝、淮、泗之间的水运交通网。
大梁凭借优越的水利交通条件,初步显露出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成为“诸侯辐辏”的魏国国都。
魏国灭亡后,鸿沟不断遭到毁弃,秦汉南北朝之际,这里先后出现过沙水、蔡水、汴水、官渡水、莨荡渠等名称的河流,尽管这些河流并不是一个河床,可走向都是自开封附近或南或东,大体上都是东南走向,流入淮河。
开封可以说是黄河、淮河两大水系的一个联结点。
地位--汴河的沿革及历史地位《禹贡半月刊》载《隋运河考》指出:“《史记.秦本记》中记载,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
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河南通志.河防考二》:“河沟者,鸿沟也。
《水经注》:阴沟本莨荡渠,在浚仪县(开封市)北,自王贲断故渠引水东南以灌大梁,谓之梁沟,于是水出县南,而不经其北,遂自梁沟为莨荡渠,亦曰鸿沟。
北宋东京汴梁不夜城:盛大而欢愉的城池

[键入文字]
北宋东京汴梁不夜城:盛大而欢愉的城池
北宋给人冲击最大的不是宋词,那仅是继唐诗以后新的诗歌式样。
真正令宋人兴奋的是他们的城市生活,那是一种商业化城市生活,一种快活、享乐、放纵的农耕文明的城市生活。
汴梁不夜城
一切都开始于北宋的东京——又名汴梁城,其位置在今天的河南开封。
它大约成规模于后周,在公元1127 年为金国占领。
从今天复原的地图上看:汴梁城是一座矩形城,由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城相套,非常整齐,甚至超过唐长安城。
宫城即皇城,南北长900 米,东西宽200 米;内城即旧城,南北长2900 米,东西宽2600 米;外城,即新城,南北长5800 米,东西宽4800 米。
整座城池如同一个硕大无朋三重相套的方盒子,一个车龙马水人来人往的巨大的容器。
这个巨大的容器的出现,是中国城池史上的一个大转折,因为它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城市,是中国第一座文艺复兴的不夜城。
南渡后的宋人,是很怀念北宋东京汴梁城的。
原因不是别的,正是这座城市唤起了他们的城市意识。
以至于后来,他们不在乎江山是谁家的,只要城市是他们的。
北宋初期,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 年)重新确立户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区别开来,将城市居民列为坊郭户;并在全国范围内按城市(镇
市)居民财产状况分为十等。
而在之前的隋、唐,坊和市是分别设置的。
坊是居民区,市是商品交易区,二者不能夹杂,不遵守这样的城市居住管理的则要受到处罚。
北宋时期打破里坊制,这种城市商业化进程的推进逐渐形成了城市的时尚生活方式与市民的消
费观念。
开封八景领略大宋时代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开封八景领略大宋时代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开封八景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名胜之一,位于河南省的开封市。
这些景点承载着大宋时代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繁荣与美丽。
以下将以描绘每个景点的方式,为您带来开封八景的真实风貌。
1. 清明上河图-江上钓叟清明上河图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绘画之一,描绘了北宋时期开封城中繁忙的市井生活。
其中的一个场景是“江上钓叟”,展现了一位老人默默钓鱼的情景。
这幅图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开封城的湖泊与自然风光。
2. 花鸟市场-花鸟鱼虫开封的花鸟市场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花卉、鸟类及其他小动物。
这些奇妙的生物为开封的城市景观增添了浓厚的自然氛围。
3. 龙亭风景区-双塔照影龙亭是开封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也是一处能够将大自然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地方。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双塔照影的美景,两座高耸的塔在平静的池水中倒映出虚实交错的景象,恍若置身于仙境之中。
4. 云梯山-四面森翠云梯山是开封的一座名山,也是八景之一。
观云梯山最美的景点便是四面森翠,山势雄伟,树木葱茏,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登上山顶,远眺开封城区,更能感受到大宋时代的壮丽景色。
5. 大相国寺-西岳显圣大相国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也是大宋时期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便是“西岳显圣”。
这座寺庙旁的巨大岩石上有着颇具特色的雕刻,展现了佛教的精神内涵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6. 天坛-祈年殿天坛是一座古老的祭祀建筑,位于开封城郊的祭天园内。
其中最重要的景点是祈年殿,以供奉“祭天祈年”的仪式而建。
站在祈年殿前,您可以深刻感受到大宋时代人们虔诚向天祈愿的场面,以及周围的悠然自得的自然风光。
7. 滑稽人-全真掌门滑稽人是一种古老的戏曲表演形式,属于大宋时期的民间艺术。
开封的滑稽人非常有名,尤其是那位被誉为“全真掌门”的角色。
观看滑稽人的表演,您可以欣赏到大宋时期的人文风情,感受到人们对戏剧的极度热爱。
开封汴梁八景景点介绍

开封汴梁八景景点介绍
开封汴梁八景是古城开封的八大名胜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闻名。
以下是对这些景点的简要介绍:
1. 天下第一会:位于开封城东门外,是北宋皇室举办宴会的地方。
这里的建筑宏伟壮丽,堪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
2. 万里长江横渡:这是一座横跨千年的古桥,位于开封城内潢河上。
桥身雄伟壮观,桥下的河水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十分美丽。
3. 战国七雄:这是位于开封城南的一座园林景区,以描绘了中国战国时期历史场景的景点而闻名。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博大精深。
4. 针砭之地:这是位于开封城西部的一座名胜区,以其古老的医学文化而著名。
游客可以参观到许多古代针灸医书和器械。
5. 义本理一庭:这是位于开封城内的一座庭院,是宋代学者程颢、程颐的居所。
庭院内有古树参天,环境幽雅,是品味古代文化的好地方。
6. 西湖渔歌:这是位于开封城西的一处湖泊风景区,湖上有许多渔船,同时也有美丽的荷花和绿树。
7. 田横九曲:这是位于开封城东的一条曲径,径途中有许多稻田和村庄,犹如一副中国乡村景象的画卷。
8. 吕洞宾问礼:这是位于开封城北的一座庙宇,是供奉中国道教传说中的吕洞宾的地方。
庙宇内有吕洞宾的塑像和祭祀仪式。
以上就是开封汴梁八景的简要介绍,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适合游客欣赏。
汴梁八景介绍

汴梁八景介绍
第六景丨汴水秋声:汴水,即汴河,是隋朝凿大运河的一段,是东西横穿东京城的一条主要河
流,后被黄河水患淹没。汴河遗址现被埋在市中心的街道、楼房之下了。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河 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至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宋人张择端画的 《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描绘了当年汴水壮丽迷人、火热繁忙的景象。北宋时期汴河上舟船如织,日夜不停,是汇 集京城的交通命脉。汴河两岸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城镇林立。每当深秋季节,汴水猛涨,碧波千顷,宛如银链, 阵阵秋风吹来,波涌浪卷,芦花似雪,波击风鸣,水声清越。水面上的波纹宛如银镜上的浮花,分外好看,给人以 美的享受。故有“汴水秋声”的美称。
汴梁八景介绍
第三景丨金池夜雨:原系北宋时四大皇家园林之一,是水上游戏、演兵的场所,位于开封市西郊
演武庄一带,因黄河淹没,已不存在,现在开封开发区金明大道广场西南侧重新复建。 金明池周围九里三十步,中有仙桥,桥面三虹,朱漆阑楯,下排雁柱,中央隆兴,谓之骆驼峰,若飞虹之状。桥头 有五殿相连的宝津楼,位于水中央,重殿玉宇,雄楼杰阁,奇花异石,珍禽怪兽,船坞码头、战船龙舟,样样齐全 。每年三月,金明池春意盎然,桃红似锦,柳绿如烟,花间粉蝶,树上黄鹂,京城居民倾城而出,到金明池郊游。 金明池内还遍植莲藕,每逢阴雨绵绵之夜,人们多爱到此地听雨打荷叶的声音。雨过天晴万物清新,更有一番新气 象,故有“金池夜雨”之称。
汴梁八景介绍
第五景丨梁园雪霁:系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子刘武于大梁,在吹台修筑亭苑,名曰梁园,位于开
封城东南,明朝时建禹王庙,现已辟为旅游胜地禹王台公园。梁孝王刘武喜好招揽文人谋士,如西汉时期的大文学 家司马相如,辞赋家枚乘等都经常跟梁孝王一起吟诗作赋,吹弹歌舞。为了满足这些文人墨客游玩的喜爱,修建了 梁园。新建的梁园,殿廊亭楼,参差错落,珍禽怪石,典雅的建筑、名贵的花木,组成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人 们用“秀莫秀于梁园,奇莫奇于吹台”的俗语形容梁园。尤其是到了冬天,白雪覆盖,万树着银,翠玉相映。当风雪 停、云雾散,太阳初升时,梁园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景色更加迷人。故有“梁园雪霁”之称
中外城市建设史往年考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1.翻译《斯干》其中的5句,中国古代建筑原则。
见翻译。
原则:坚固,实用,美观,环境起兴,生生不息,向天法地。
1 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2 独特的单体造型 3 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4 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5 写意的山水园景2.说文解字“城”“市”,并解释在现代城市中的发展(引申?)这个记得不是很清楚。
城市包括“城”与“市”双重意义:“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
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
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
3.是常考的《考工记》那几句的翻译,并画示意图。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 商朝的三个城市。
填空4.给了8个大概的地图,写城市名称。
(下面给了可供选择的城市名称)今天的有,燕下都、淹城、唐朝洛阳、山东临淄、鲁国曲阜、邺南城、平江府、南宋?(这个不记得了) 1、燕下都2、赵邯郸内城(城)外城(廓) 燕下都3、齐临淄(山东淄城)4、曲阜鲁城5、郑朝故城(河南新郑)6、淹城(江苏常州)7、楚都郢(荆州)纪南城唐朝洛阳邺南城平江府/城 5、画出唐长安、宋汴梁的简图,并简单介绍,叙述两者之间的差异。
唐长安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整齐划一,严格东西对称。
①皇城紧附宫成之南,承天门大街(亦称天街)把皇城分为东西两半,所有建筑物也以它为中心东西对称布设。
②外郭城是一大长方形,周长36.7千米,面积84平方千米,完全采取棋盘式对称布局。
城内东西 14条大街,南北 11条大街,把全城分割成大小不等的里坊,“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正是这种情况的真实描绘 ③唐长安城内经济活动的淄河系 水 齐临淄郑韩故都赵邯郸中心就是东西两市,也完全按照东西对称的格局布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封名胜“汴京八景”“汴京”,即河南省开封市,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2700多年的历史。
曾是战国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朝末年的建都之地,号称七朝古都。
其中北宋在此建都168年,历经9代皇帝,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古都开封,名胜古迹众多,“汴京八景”是古都名胜的精华。
1、繁台春色繁(读:婆)台,位于开封城东南,禹王台公园的西侧。
那里原是一座长约百米自然形成的宽阔高台,因附近原来居住姓繁的居民,故称为繁台。
早在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在此曾修建了一座寺院,叫天清寺。
元末毁于兵火。
清初重建,称为国相寺,于1927年废毁,现仅存一座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的繁塔,是开封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
北宋时期,每当清明时节,繁台之上春来早,桃李争春,杨柳依依,晴云碧树,殿宇峥嵘,京城居民郊游踏青,担酒携食而来,饮酒赋诗,看舞听戏,赏花观草,烧香拜佛,人们尽情地享受春天的美景。
北宋诗人石曼卿春游时写诗云“台高地回出天半,了见皇都十里春”。
赞美在繁台春游时,还能欣赏北宋皇都春天的景色。
“繁台春色”也由此而得名。
2、铁塔行云铁塔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的一座铁色琉璃砖塔,俗称铁塔。
位于开封市城内东北隅,今日的旅游胜地铁塔公园。
铁塔原系北宋开宝寺内存放佛舍利的宝塔,塔身为等边八角十三层,高55.88米,通体遍砌铁色琉璃釉面砖,砖面图案有佛像、飞天、乐伎、降龙、麒麟、花卉等50多钟。
塔身挺拔、装饰华丽,犹如一根擎天柱,拔地刺空,风姿峻然。
白云轻轻擦顶而过,悬铃在空中叮当作响,站在塔下仰望塔顶,可见塔顶青天,腰缠白云,景致壮观。
塔身内砌旋梯登道,可拾阶盘旋而上,直登塔顶。
当登到第5层时,可以看到开封市内街景,登到第7层时看到郊外农田和护城大堤,登到第9层便可看到黄河如带,登到第12层直接云霄,顿觉祥云缠身,和风扑面,犹若步入太空幻境,故有“铁塔行云”之称。
3、金池夜雨金池即金明池,原系北宋时四大皇家园林之一,是水上游戏、演兵的场所。
又名西池、教池,位于宋代东京顺天门外,遗址在今开封市城西的南郑门口村西北、土城村西南和吕庄以东和西蔡屯东南一带。
金明池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原供演习水军之用。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幸其池,阅习水战。
政和年间,宋徽宗于池内建殿宇,为皇帝春游和观看水戏的地方。
金明池周长九里三十步,池形方整,四周有围墙,设门多座,西北角为进水口,池北后门外,即汴河西水门。
正南门为棂星门,南与琼林苑的宝津楼相对,门内彩楼对峙。
在其门内自南岸至池中心,有一巨型拱桥──仙桥,长数百步,桥面宽阔。
桥有三拱“朱漆栏盾,下排雁柱”,中央隆起,如飞虹状,称为“骆驼虹”。
桥尽处,建有一组殿堂,称为五殿,是皇帝游乐期间的起居处。
北岸遥对五殿,建有一“奥屋”,又名龙奥,是停放大龙舟处。
仙桥以北近东岸处,有面北的临水殿,是赐宴群臣的地方。
每年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开放,允许百姓进入游览。
沿岸“垂杨蘸水,烟草铺堤”,东岸临时搭盖彩棚,百姓在此看水戏。
西岸环境幽静,游人多临岸垂钓。
宋画《金明池夺标图》是描述当时在此赛船夺标的生动写照,描绘了宋汴梁皇家园林内赛船场景。
北宋诗人梅尧臣、王安石和司马光等均有咏赞金明池的诗篇。
金明池园林风光明媚,建筑瑰丽,到明代还是“开封八景”之一,称为“金池过雨”。
明崇祯十五年(1642)大水后,池园湮没。
现在开封开发区金明大道广场西南侧重新复建。
4、州桥明月州桥是北宋时期东京城内横跨汴河、贯通皇城的一座石桥,遗址在今开封市中山路中段,大纸坊街东口至小纸坊街东口之间,明朝末年因水患桥被淤埋在现地平面以下6米处左右。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州桥,正名天汉桥,正对于大内御街。
其桥与相国寺桥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过。
其柱皆青石为之,石梁石榫楯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牙、水兽、飞云之状。
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
”可见州桥是一座镌刻精美、构造坚固的石平桥,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
桥下汴水奔流,桥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两岸店铺酒楼繁荣,笙歌连成一片。
站在桥头南望朱雀门,北望皇宫宣德楼,中间是天街。
《水浒传》里杨志卖刀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州桥也是当时汴河上13座桥中最壮观的一座。
每当月明之夜,“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晴空月正,登桥观月的人群,纷至沓来,熙熙攘攘。
人们俯瞰河面,银月波泛泛,皎月沉底。
故被誉为“州桥明月”。
5、梁园雪霁梁园,又称兔园,系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子刘武于大梁,在吹台修筑亭苑,名曰梁园,位于开封城东南,明朝时建禹王庙,现已辟为旅游胜地禹王台公园。
梁孝王刘武喜好招揽文人谋士,如西汉时期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辞赋家枚乘等都经常跟梁孝王一起吟诗作赋,吹弹歌舞。
为了满足这些文人墨客游玩的喜爱,修建了梁园。
新建的梁园,殿廊亭楼,参差错落,珍禽怪石,典雅的建筑、名贵的花木,组成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
人们用“秀莫秀于梁园,奇莫奇于吹台”的俗语形容梁园。
尤其是到了冬天,白雪覆盖,万树着银,翠玉相映。
当风雪停、云雾散,太阳初升时,梁园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景色更加迷人。
故有“梁园雪霁”之称。
6、汴水秋声汴水,即汴河,是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一段,是东西横穿东京城的一条主要河流,后被黄河水患淹没。
汴河遗址现被埋在市中心的街道、楼房之下了。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至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
”宋人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描绘了当年汴水壮丽迷人、火热繁忙的景象。
北宋时期汴河上舟船如织,日夜不停,是汇集京城的交通命脉。
汴河两岸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城镇林立。
每当深秋季节,汴水猛涨,碧波千顷,宛如银链,阵阵秋风吹来,波涌浪卷,芦花似雪,波击风鸣,水声清越。
水面上的波纹宛如银镜上的浮花,分外好看,给人以美的享受。
故有“汴水秋声”的美称。
7、隋堤烟柳隋堤,即汴河之堤。
因是隋炀帝时开通的运河,沿河筑堤故名隋堤。
明末水患河毁堤亡。
现从开封通往睢县、宁陵、商丘到永城去的公路路基就是当时的隋堤。
汴河隋堤不仅是贯穿全国南北交通运输的大动脉,也是景色秀丽的游览胜地。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隋堤柳》诗中写到:“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赞美汴河隋堤的胜景。
当年隋堤之上盛植杨柳,叠翠成行,风吹柳絮,腾起似烟。
每当清晨,登堤遥望,但见晓雾蒙蒙,翠柳被笼罩在淡淡烟雾之中,苍翠欲滴,仿佛半含烟雾半含愁,景致格外妩媚,是一幅绝妙的柳色迷离的风景画。
故而被誉为“隋堤烟柳”。
8、相国霜钟相国,即开封市大相国寺,霜钟指的是寺院里的铜钟。
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中心,是开封市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大相国寺系北宋皇家寺院,寺内有钟楼两座,后毁于兵火水患,现已重新复建,现钟楼内悬铜铸大钟一口,为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所铸。
高8尺,重5000多公斤。
钟上铸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16字铭文。
当时每日四更寺钟即鸣,人们闻钟声就纷纷起床上朝入市,投入一天新的生活。
虽经风、雨、霜、雪从不间断。
特别是每逢深秋菊黄霜落季节,猛叩铜钟,钟楼上便传出阵阵雄浑洪亮的钟声,声震全城。
故有“相国霜钟”之称。
二、唐诗、宋词1、《登鹳雀楼》王焕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释: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
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此诗不仅刻画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且写出了登高远望的襟怀。
向西远看,夕阳贴着高山落下,黄河滚滚流向大海。
要想看到千里之远,就得再登上一层高楼。
后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生活哲理,成为不朽的名句。
2、《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释:及时的好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就飘飘洒洒地下起来,催发植物生长。
春雨伴着春风悄悄地在夜晚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春天的植物。
乡间小径与天空一片昏暗,唯有江边船上的一点渔火若隐若现,显得格外明亮。
待到天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2、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解释: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