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中年期心理发展

合集下载

第七章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男性更年期
1、男性在从中年到老年的转变时也会经历一段不平 常的时期, 常的时期,目前称为中老年男子雄激素部分缺乏 综合症。 综合症。 很难准确判断男性更年期 的确切时间。 2、很难准确判断男性更年期 的确切时间。 有的人对更年期毫无察觉,多能平稳度过;有的人 有的人对更年期毫无察觉,多能平稳度过; 则因为机体的调节、平衡和适应能力差, 则因为机体的调节、平衡和适应能力差,会因雄 激素减少而表现出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 一系列症状。 一系列症状。
(二)中年期自我发展的特点
成年期自我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代表自我发展的一种水平。 成年期自我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代表自我发展的一种水平。 1、遵奉者水平:按规则行事,如果违反了规则就会产生自责,有强 、遵奉者水平:按规则行事,如果违反了规则就会产生自责, 烈的社会归属感。中年期少数人处于该水平。 烈的社会归属感。中年期少数人处于该水平。 2、公平水平:将社会的、外在的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规则、有自己确 、公平水平:将社会的、外在的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规则、 定理想和目标、形成了自我评价的标准。 定理想和目标、形成了自我评价的标准。 3、自主水平:能承认并接受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自主水平:能承认并接受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在人际关系方面能认识到既要尊重个人的独立性, 在人际关系方面能认识到既要尊重个人的独立性,也要看到人之 间的依赖性。 间的依赖性。 4、整合水平:不仅能正视矛盾和冲突,还会积极地解决;善于放弃 、整合水平:不仅能正视矛盾和冲突,还会积极地解决; 那些不能实现的目标而进行新的选择。这是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 那些不能实现的目标而进行新的选择。这是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
第二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成年中期心理系统特点
与生物系统单向衰变不同,中年人的 心理能力出现一定的复杂性。中年人在知、 情、意等方面,都表现的更为成熟、稳定。
KINGSOFT
一、感知觉
1、人的心理展过程中, 感知觉出现最早,也最 先开始衰退 2、中年前期人的感觉比较灵敏 和稳定,中年后期各种感觉能 力都开始减退 3、40岁后,视敏度和视觉感 受性逐渐下降,听觉阈限也 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
晶体智力 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 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储存为基础的能力
流体智力 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 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 别图形关系等。
认知发展
流体 智力
固体智 力
一般智 力水平
中年人认知倾向于社会情景的理解和实际运 用,意义识别能力不断提升,是辩证的、相 对的、实用的思维模式,整体表现不低于成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成年中期是指35岁-60岁,是人生发展 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人最富有生产力的时 期。在这一时期,个体生理、心理均处于比 较稳定的状态,而多重的社会角色决定了这 个时期个体有别于其他年龄段的心理特点。
《人到中年》
目录
01 感知觉
02 记忆
03
思维
04 情感和意志
四、情感与意志
情感——深沉而富于力度 情绪——比较稳定 意志——更为成熟
本节小结
本次课程介绍了中年期的心理发展。中年期心理发展的主 要特点是成熟与稳定,但在不同的心理过程中,发展水平差异 很大。感知觉衰退较早,记忆侧重点发生明显改变,晶体智力 继续上升,液体智力缓慢下降,智力技能保持相对稳定,实用 智力不断增长,情感与意志成熟稳定。

心里咨询培训师心理学培训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心里咨询培训师心理学培训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第三单元
老年期认知变化
一、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p287) 视觉减退 听力下降 味、嗅、皮肤觉迟钝 二、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 记忆衰退的年龄趋势 记忆衰退的特点 主要记忆障碍
一、做好心理准备 二、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 三、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
四、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 五、夫妻恩爱、家庭和谐 六、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
4 4
适应学说认为 老年期的主要变化是人际关系的
变化
以个体化为重点的老化理论
遗传学说
行为老化学说
以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老化说理论
疏离学说
适应学说
第二单元

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
老年丧失期的观点(p286)
– 随机体衰老而衰退 – 单向前进 – 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

老年毕生发展观
– 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 – 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也有差异 – 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结合而成 – 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 –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多种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




(1)精神情绪的变化。容易烦躁、易怒、精神压 抑,多疑、不合群、孤独。 (2)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心悸、恐惧不安、 呼吸不畅、兴奋过度、眩晕、耳鸣、食欲不振、便 秘等。 (3)疲劳。睡眠减少、疲乏无力、对生活缺乏兴 趣等 (4)性机能降低,性欲减退。
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 两种智力的发展趋势: 青年期,随年龄 的增长而提高; 成人期,流态智力开始下降,晶态智力保持相对稳定; 老年期,流态智力开始下降,晶态智力仍呈上升趋势;
研究意义: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四、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克服困难,完善自己)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智慧性
2、辩证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二、中年期的智力发展 1、液态智力——加工处理信息和问题解决的基本
过程的能力。
2、晶态智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
智力,也称文化知识智力。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中年期又称成年期,指35-60岁之间.更年
期在50岁左右.
重点内容:
1.中年期的年龄特征
2.记忆力的发展变化 3.创造力的发展 4.自我意识与人格的变化 5.中年期的职业发展
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更年期
更年期: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 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明显改变的时期。 50岁左 右。

女性更年期:妇女的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 全消失的时期,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 (45——55) 男性更年期:性器官开始萎缩,性功能从旺盛 到衰减的时期.

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
一、中年转换期(重新建立新系统)
二、是人生的特殊时期(社会影响力、子女教育)
三、在家庭中的角色(上有老下有小)
100
作出第一项重大发明的人数
做出重大发明的项数
第四单元 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水平(卢文格) 1、尊奉者水平(服从规则) 2、公平水平(规则内化于己) 3、自主水平(容忍矛盾冲突) 4、整合水平 (正视矛盾,解决冲突,调整目标) 影响自我发展水平的因素——年龄、受教育
水平、认知发展水平。
三、创造力的发展
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在青年期达到最高峰 人文领域则在中年或老年期出现
表:诺贝尔奖金奖获得者的年龄统计

心理咨询师考试《发展心理学》课件

心理咨询师考试《发展心理学》课件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希望品质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意志品质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目标品质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 混乱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能力品质 诚实品质 爱的品质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 恶感
关心品质
智慧、贤明品质
20
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与外动 力的关系
7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遗传和环境:遗传决定论(高尔顿)、环境决定论(华 生)、共同作用论、交互作用论。心理发展的动因,本 质问题 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过程 内动力和外动力:内动力:新需要和现水平的矛盾;外 动力:环境与教育。 “关键期”问题: 印刻(劳伦兹)→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不可弥补) →敏感期(错过这一时期,也可弥补,但比较困难)→ 最佳学习期限(维果斯基)
16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
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经验: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10个石子) 社会环境 平衡化
17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
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 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需要具 体内容支持的运算图式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关注假言命题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9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年龄阶段
婴儿前期 婴儿后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少年期 成年早期 成年中期 成年后期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35-60岁)一、中年期的更年期更年期就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阶段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显著发生改变的时期。

更年期年龄在50岁左右,又称“第二青春期”。

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在45-55岁,通常沿袭8-12年。

二、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认知和重新认识1、中年转换期莱文森把人生的40-60岁划分为中年期,他指出中年转换期(40-45岁),中年高峰期(55-60岁)。

他非常强调转折时期,人们会改变建立起来的东西,重新建立新的系统。

经历转折后,进入比较稳定的时期,会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个人优势。

2、中年期就是人生的特定时期中年期的发展任务主要源于个人内在的变化、社会的压力以及个人的价值观、性别、态度倾向等方面(哈维格斯特)。

也是社会对个体提出要求最大最多的时期。

3、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古德尔: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育青少年子女,照料老年父母,保护家庭人与自然)4、中年期就是充满著挑战的人生阶段(部分人发生中年危机现象,将经历身心疲倦、主观体会痛苦的的阶段)三、中年期的认知发展(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通常特点1.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智慧性2.中年期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二)中年期智力的发展1.早期对中老年智力发展趋势的观点20世纪50年代前,韦克斯勒认为,智力随年龄衰退是整个有机体普遍衰老过程的一部分。

2.特殊智力学说:20世纪50年代后,卡特尔,将智力划分为:液态智力:加工处置信息和问题化解的基本过程的能力。

随其神经系统的发展明朗而发展变化的。

晶态智力:掌控社会文化经验而赢得的能力。

又称文化科学知识智力。

这两种智力在青年期都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成人阶段,液态智力开始下降,出现衰退的趋势;而晶态智力一直保持相对的稳定,并随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在中老年期呈一定的上升趋势。

四、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1.关于自我的概念①自我是人格的核心。

②自我是第一“组织者”。

7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7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三、职业的发展
中年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 中年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艾里克森)。 (艾里克森)。 繁衍——不仅指生育后代,更指事业的发展。 不仅指生育后代,更指事业的发展。 繁衍 不仅指生育后代
中年人的职业发展主要表现在: 中年人的职业发展主要表现在:
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中年期达到最高峰 工作绩效:对于依靠体力和反应速度的工作, 工作绩效:对于依靠体力和反应速度的工作, 工作绩效开始下降;对于依靠认知技能的工作 工作绩效开始下降; 则一直都保持在很高的水准。 ,则一直都保持在很高的水准。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工作稳定,生活和工作压力减轻, 工作稳定,生活和工作压力减轻,对自 我的看法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满意的变化。 我的看法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满意的变化。 积极的 的变化
人格的变化 二、人格的变化
内省日趋明显; 内省日趋明显; 性别角色日趋整合:男女同化(完美人格); 性别角色日趋整合:男女同化(完美人格); 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女性更年期与男性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指从妇女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 全消失的时期,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 全消失的时期,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 男性更年期:性器官开始萎缩, 男性更年期:性器官开始萎缩,性功能由旺盛 到衰减的变化时期。 到衰减的变化时期。
第二节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感知觉变化 记忆的发展变化 创造力的发展
第七章 中年期的 心理发展
生理变化 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心理卫生
第一节
中年期的生理变化
身体变化 更年期
35、40-60、65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7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与认识
转换期 特殊期 角色多元 充满挑战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卡特尔把智力的构成区分为流体智力 和晶体智力两大类
流体智力是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 的;晶体智力是指的创造力在青年 期达到高峰,而人文科学领域的创造 高峰是在中年期甚至老年期。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1. 中年期的更年期 2.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与认识 3.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4. 中年期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更年期
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 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约在50岁左右。是人生进入衰 老过程的起点,同时又可称为“第二个青春期”。
第四单元 中年期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
内省日趋明显 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为人处事日趋圆通
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1、单选题
真题分享
晶体智力的发展模式表现为( ) A、在成人阶段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B、在成人阶段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C、在成人阶段不上升也不下降
D、倒U型曲线
2、单选题 流体智力( ) A、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 B、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
C、更能反映人的聪明程度
D、核心是空间想象力
3、多选题 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 ( ) (A)内省日趋明显 (B)男性更加男性化.女性更加女性化 (C)为人处世日趋圆滑 (D)心理防御机制运用得越来越少
4、单选题 中年期人格“男女同化”是指( )。 (A) 一种变态的人格 (B) 一种不成熟的人格 (C)男人更加男性化,女人更加女性化 (D)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35-60岁
第一单元中年期的更年期
1、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

更年期的年龄在50岁左右,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同时又称为第二个青春期。

2、女性更年期:指妇女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消失的时期,也就是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由生理内分泌改变因素引起,同时又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3、男性更年期:性器官开始萎缩,性功能由旺盛到衰减的变化过程。

主要表现:
①性功能降低;②伴有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③精神状态和情绪时常变化。

第二单元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一、中年转换期:
莱文森把人生的40岁60岁划分为中年期。

在中年转换期,个体开始评价自己的生活,如果发现在自己的希望无法实现时,便会对工作、婚姻、信仰和理想进行修正,以获得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平衡。

经历转折后,进入比较稳定的时期,这时期会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个人优势。

二、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
中年期的发展任务主要源于个人内在的变化、社会的压力以及个人的价值观、性别、态度倾向等方面(哈维格期特)。

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它不仅是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社会向个体提出要求最多、最大的时期。

在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是培育子女,使他们成为有责任心的人和幸福的人;维持好与配偶的和谐关系。

在工作中,面对工作压力必须达到保持职业活动的满意水平。

在社会中,必须接受和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

三、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古德尔基于临床的观察,从个体和家庭关系的角度来建构自己的理论。

他认为中年人最重要的任务是教育青少年子女,照顾老年父母,维护家庭和谐。

四、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中年期面临家庭、工作和社会的压力。

第三单元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
中年期的成熟和智慧,使他们在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一种具有相对性、变通性、实用性的思维形式。

拉勃威维夫提出的实用性的思维形式,就是指成年人思维的进一步发展的特点,他指出在成人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时,那种严格的逻辑推理形式往往会表现出局限性和呆板性。

(二)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青少年形式逻辑思维居主导地位,中年期的思维活动成熟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形式逻辑思维具有严格的规律性,面辩证逻辑思维具有非常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并不是所有的中年人都能达到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导的思维水平。

成人年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发展都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甚至有的人终身都缺少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二、中年期的智力发展:
(一)早期对中老年期智力发展趋势的观点
韦克斯勒认为“智力随年龄而衰退是整个有机体普遍衰老过程的一部分”(二)特殊智力学说
卡特尔提出成人智力的两种基本形式: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它们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

液态智力:是指加工处理信息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的能力。

它是随神经系统的发展、成熟而发展变化的,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

晶态智力(文化知识智力):是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青年时期这二种智力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成人阶段,液态智力开始下降,出现衰退的趋势,而晶态智力的发展一直保持相对的稳定,并随经济和知识的积累,在中老年期仍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

第四单元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概念:
第一,自我是人格的核心。

第二,自我是第一“组织者”。

自我具有整合能力,对道德、价值、目的和思想过程进行整合。

第三,自我的改变意味着个体的思想、价值,道德、目标等组织方式的改变。

第四,自我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水平:
成年期的自我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代表自我发展的一种水平。

1、遵奉者水平:遵奉者就是按规则行事,个体的行为服从于社会规则,如果违反了社会规则,就会产生自责感。

这是由于处在这个水平的个体具有强烈的社会归属需要。

中年期只有少数人处于这一水平。

2、公平水平:处于这一水平的个体,已经能将社会的、外在的规则内化为个体自己的规则,即规则内化于己;个体具有自己确定的理想和自己设立的目标;形成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发展了自我反省思想;开始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但思想认识具有二元性,倾向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地区分为对立的两极,如要么具有独立性,要么具有依赖性。

3、自主水平:这一水平的突出特点是,能承认并接受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并表现出高度的容忍性。

如认识到在自我评价与社会规则之间、个人需要与他人需要之间,不会总是和谐一致,会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在人际关系方面,能认识到既要充分尊重个人的独立性,也要看到人之间的相互的依赖性。

4、整合水平:不仅能正视内部矛盾和冲突,还会积极地去解决这些冲突,他们善于放弃那些不能实现的目标,而进行新的选择。

这是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

(三)影响自我发展水平的因素:①年龄因素;②受教育水平;③认知发展水平。

二、中年期的人格特征:
(一)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
(二)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
1.内省日趋明显
按荣格的理论,从青年期到老年期,人格由年轻的外倾变得越来越内倾,即中年人不再像年轻人那样容易冲动、敢想敢干,而是把关注的焦点投向内心世界。

2.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在面临挫折或冲突时,更多地采用幽默、升华、利他主义等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而很少采用否认、歪曲、退行等消极防御机制。

3.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三)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中年男性在原告男性人格的基础上逐渐表现出温柔、敏感、体贴等女性特
点,而中年女性则逐渐表现出果断、大度、主动等男性特点,即出现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的变化趋向,这种“男女同化”的人格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完美人格”。

“男女同化”的人格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完美人格”。

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
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模式的阐述,控制理论认为,控制是人类发展的中心主题,人的行为控制系统分为两类:
初级控制:人类通过改造环境而控制环境的企图,是创造性的适应环境的行为系统;
次级控制:人类透过改变自己以顺应环境的企图,是被动适应环境的行为系统。

初级控制是人的根本愿望,初级和次级控制常常交织在一起。

成年期初级控制水平稳定,次级控制水平的策略发展,如:自我价值的积极再评价、自我保护归因以及目标和激励水平的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