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合集下载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教育心理学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教育心理学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育心理学1、不平衡性青春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与儿童的外界获得时期相对应的内部获得时期。

在这一时期,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

也就是说,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

例如,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

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

意志品质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

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

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另外,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有人说,青少年既不是一切显露无遗、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看不见内部结构的“黑箱”,而是一个以模糊不定、动荡多变为主要特征的“灰箱”。

3、自主性青春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即心理上的断乳期。

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

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

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

发展心理学青少年期

发展心理学青少年期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与政策建议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 体系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 务的组织和提供,包括心理咨询、心 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
优化家庭与学校环境
家长和教师应当为青少年创造一个积 极、和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促进他 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 式
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艺术和社 交活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 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发展心理学的未来趋势
跨文化与国际化研究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发展的差 异与共性,为青少年心理发展提供更 为广泛的视野。
科技与新媒体的影响
研究新媒体对青少年认知、情感和行 为方面的影响,探讨如何在信息化社 会中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积极心理学取向
关注青少年积极品质与幸福感的提升 ,研究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自尊、自信 和积极情绪等心理品质。
研究方法与技术的改进
结合多学科领域
创新研究方法
发展心理学应与其他学科如神 经科学、遗传学、社会学等相 结合,以全面揭示青少年心理 发展的规律。
运用纵向研究、跨文化比较研 究、实验心理学等方法,探讨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社会因素等影响。
定量与定性方法结 合
通过定量研究对大规模样本进 行分析,同时也需要运用定性 方法深入了解青少年的内心世 界,以获得更为丰富和深入的 研究结果。
学校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期的学校教育目标也发生了转 变,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包括创新能力 、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等 方面。
学校环境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重要影 响,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教育氛围可以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良的环境 则可能导致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和心理 问题。

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发展教育PPT课件

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发展教育PPT课件

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
社交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提供心理发展 教育支持
提供心理发展教育支持
提供正面的身体认知 建立积极的情绪管理技能
提供心理发展教育支持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青春期心理问 题的预防与处

青春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持系统
青春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处理
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发展 教育PPT课件
目录 引言 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 提供心理发展教育支持 青春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处理 关注青春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总结
引言
引言
什么是青春期心理发展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意义
引言
青春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理解青春期心 理变化
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
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 情绪和心理上的变化
寻求专业帮助的途径
关注青春期心 理发展的重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注青春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青春期心理发展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青春期心理发展对社会健康的影响
关注青春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倡导关注和支持青春期心理发 展
总结
总结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提供心理发展教育支持的有效 策略
总结
关注青春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发展心理学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阶段,也是心理发展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发展心理学研究了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阶段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发展心理学对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研究成果和应用。

青春期是从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经历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身份认同、自我意识和社交关系的变化。

首先,青春期是一个探索自我身份认同的时期。

青少年开始对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价值观进行深入思考,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身份。

他们开始主动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并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和对照。

通过与同龄人的交流和互动,青少年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形成了个人身份认同。

其次,青春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进行反思和觉察。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发展心理学发现,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呈现出更加内省和自我反省的特点。

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不仅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还为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青春期是社交关系重新调整的时期。

青少年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与同龄人建立更为密切和重要的社交关系。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青少年往往更加倾向于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关系,并经历友谊和恋爱的阶段。

这种社交关系的重塑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帮助他们培养社交技巧和情感智慧。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首先,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支持和指导青少年的成长。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可以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和资源,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心理素养。

此外,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还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

青少年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自我认同困惑、情绪波动和社交关系问题等挑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和解决,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发展心理学的8个阶段

发展心理学的8个阶段

发展心理学的8个阶段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发展的八个阶段。

这些阶段代表了心理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重大变革,以及对人类行为和心智的不断认知和理解的进展。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重要的发展成果,对于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这八个阶段的综合梳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学从起初的哲学探索到现代的科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以历史的角度来追溯这些发展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进行介绍。

从心理学的起源和早期思想家的观点开始,到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不同的学派的兴起和发展,我们将看到心理学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的不断进步和演变。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每个阶段对于心理学发展和应用的贡献,并分析这些理论和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心智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对这些发展阶段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心理学知识的基本框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启示。

综上所述,本文将以发展心理学的八个阶段为线索,探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理论和应用。

通过对这些阶段的概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学的发展轨迹,深入理解人类行为和心智的本质,为人类的幸福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正文2.1 第一阶段2.2 第二阶段2.3 第三阶段2.4 第四阶段2.5 第五阶段2.6 第六阶段2.7 第七阶段2.8 第八阶段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发展心理学的阶段。

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对于理解心理学的发展和了解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以时间顺序的方式对每个阶段进行介绍,并注意强调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和转变。

每个阶段将包括以下内容:1. 阶段概述:对该阶段的总体特点进行简单概括,以便读者能够迅速了解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2. 主要理论:介绍在该阶段出现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成果。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课件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课件

VS
性别角色分化
男性和女性在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可 能出现明显的分化,更加符合各自的性别 特征。
PART 05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挑战与 应对
压力与焦虑的管理
压力源识别
帮助青少年识别并理解 他们所面临的压力源, 如学业、社交关系等。
应对策略
教授青少年应对压力的 技巧,如深呼吸、放松
训练、时间管理等。
智力水平的提升
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在某些认知能力上,如数学和空间能 力,存在性别差异,但并非绝对。
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青少年的智力 水平逐渐提高,达到一生中的高峰。
思维能力的发展
逻辑思维能力
青春期思维能力从具体形 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 变。
批判性思维
青少年开始具备独立思考 和判断的能力,不再盲目 接受信息。
问题解决能力
青少年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复杂问题,展现出更 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策略的发展
元认知策略
青少年开始使用元认知策略,如 计划、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
程。
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青少年逐渐 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方法的改进
青少年会根据学习任务和自身特点 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记忆的发展
人生目标
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对未来有更明确的规划和 期望。
兴趣与爱好的发展
广泛的兴趣
青少年可能对各种活动和领域产生兴 趣,尝试不同的爱好和活动。
深入探索
随着兴趣的深入,青少年可能会对某 一领域产生特别的兴趣,进行深入学 习和探索。
性别角色的认同与分化
性别角色认同
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对 自己的性别有更明确的认识和认同。

发展心理学-青春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青春期的发展
假想的观众: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 别人的关注。
独特的自我:觉得自己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
自我的发展
自我意识发展的两个高峰期:
1-3岁、初中 关于自我的特征
高中(青年早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理想自我,现实自我 关心个性成长 自我评价的成熟 较强的自尊心自杀原因 1.生物因素 2.心理因素 3.社会因素
(1)疾病:
抑郁症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 精神分裂症 慢性或重性疾病 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 5%死于自杀。
第一位因素
第二位因素
终身自杀率1 0%
痛苦感、重负感、 累赘感、恐惧感、 自卑感、孤独感。
(二)自杀原因 1.生物因素 2.心理因素 3.社会因素
青春期的发展
青春期的生理发展
1、身体的发展 身高:
两个高峰期——1岁,初中 男女高峰期差异:女9岁开始,男13岁开始
体重:11-15岁之间迅速增长 第二性征出现:
与性成熟有关的身体外观 性器官的发育 脑垂体释放信号刺激体内性激素分泌 性机能的发育 对青春期发育的身心回应
头面部的变化 体内机能的增强
社会关系——同伴关系
逐渐远离团伙交往方式,选择相似的朋友 对朋友关系的重视 与异性朋友的关系,对异性产生好感的积极和
定义: 神经性贪食症也称为贪食症。
一种反复出现的发作性暴食,并有 过分控制体重的观念为特征的综合征。
与心 理相 关的 生理 障碍
Bulimia nervosa BN
这种饥 饿涉及心理 需要,并非 单靠食物便 能解饿。
与心 理相 关的 生理 障碍
Bulimia nervosa BN
发病与流行:
贪食症远高于厌食症。 90%为女性。 多为15~29岁。 发病年龄平均18~20岁。 较厌食症预后好。 多数由节食引发。

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是由心理学家爱德华·阿德勒在20世纪早期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心理发展可以被划分为八个不同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对个体的个性形成和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理论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界,而且对教育、社会工作和临床心理学等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出生至1岁:基本信任与不信任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建立基本的信任感。

如果他们得到了充分的照顾、喂养和爱护,他们会形成对世界的信任感。

相反,如果他们饱受忽视或虐待,他们可能会形成不信任感。

这个阶段对个体以后的人际关系和信任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 1岁至3岁:自主与怀疑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对自己的能力和独立性产生兴趣。

他们渴望自己决定事物,并表达自己的意愿。

如果他们得到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将培养出自主性和积极性。

否则,他们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并缺乏自信心。

3. 3岁至6岁:倡导与罪恶感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试图从他人那里学习,并与同伴互动。

如果他们得到充分的鼓励和认可,他们将培养出积极的自尊心和责任感。

否则,他们可能会产生罪恶感和低自尊心。

4. 6岁至12岁:勤奋与劣等感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在学校和社交圈子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他们开始明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如果他们得到相应的认可和鼓励,他们将培养出积极的努力和竞争意识。

否则,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和劣等感。

5. 青春期:认同与角色混乱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和个性。

他们开始关注社会的认同问题,并试图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如果他们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指导,他们将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和清晰的目标。

否则,他们可能会陷入角色混乱和自我怀疑。

6. 成年早期:亲密与孤独阶段在这个阶段,成年人开始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并寻找长期的伴侣。

如果他们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他们将形成稳定的个人和家庭生活。

相反,如果他们面临孤独和缺乏支持,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心理学
第五节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11、12岁-15、16岁)
第一单元 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
青春发育期以少年期为主,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 一、生理发育加速 (一)身体成长加速 (第二加速期、鼎盛期 ) 身高、体重 、头面部 (二)生理机能的变化 (三)性的发育和成熟 生殖系统发育成熟最晚--标志人体生理发育完成 青春发育期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平均 提早2年
各国青少年自杀率
中国青少年自杀率较高,其中15~24岁占自杀总人数的 26.64%;25 ~34岁为18.94%(1987~1989年)。 韩国教育部门18号发布报告说,在过去5年中韩国中小 学生的自杀率增加了4倍,据调查,学生自杀的第一大原 因是家庭矛盾,而担心学业表现不好则是自杀的第二大原 因。 瑞士生活水平及福利高居世界各国,但瑞士的自杀人数每 年却高达约1400人左右,相当与每10万人中有19.1%人自杀 率。15—24岁瑞士年轻人的平均自杀率为10万人中高达 18.1%人。 近10年来,日本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0万人,青少年的自杀 率城明显的上升趋势。 至此,青少年自杀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公共关系大事。
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17、18岁-35岁)
第一单元 青年期的一般特征
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二、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三、生活空间扩大 四、开始恋爱、结婚
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思维发展
一、青年思维的发展——辨证、相对、实用性 帕瑞(W. Perry)观点:进入青年期后,个体思维中 逻辑的绝对成分逐渐减少,辩证成分逐渐增多。 把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二元论(非此即彼,要么对,要么就错)。 第二阶段:相对性(通过比较不同的理论、方法,进而 找到有效的理论和方法)。 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能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认识到两个相反的观点都可能是正确的)。
第一单元 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
二、青春发育期提前的趋势(全球性提前倾向) 表现:青春发育期提前到来和青春发育期完成的 缩短。使每一代人提早达到成人的成熟标准。 三、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 (一)心理生物性紊乱 (二)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 四、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心理断乳(独立意识)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思维发展
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1、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 初一---开始掌握;初三---迅速发展;高中---优势 2、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因素 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宽度、深刻性、系统性 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 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 三、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 1、发展速度快 2、良好的计划性、准备性、方法性 3、接近成人水平
第二单元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二、记忆的年老变化 1、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 再认和回忆等的减退或下降。 2、老年期记忆衰退的特点 机械记忆衰退明显;再认能力逐渐老化;回忆“姓氏”最难。 3、老年人的主要记忆障碍 信息提取困难;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老年人较 少主动的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文化因素对记忆影响显著; 4、对老年期记忆减退的解释 主要有两种解释机制: 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 工作记忆容量变小 5、老年记忆衰退的延缓和弥补
1、学业压力:尤其是在名牌重点大学,这类情况更为多见。被名牌重 点大学录取的荣誉本身就是一种沉重的压力。家长和母校都为这些佼佼 者而自豪,他们被低年级同学视为榜样。荣誉光环笼罩着他们,反而形 似一种桎梏。涉世不深、心理上对挫折缺乏承受力的年轻人,一时想不 开往往铤而走险,结束了自己本可再度辉煌的年轻生命。 2、抑郁症、神经症等的困扰:大学生自杀的事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 比例是源于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3、环境适应不良:大学一年级新生中,适应不良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尤其是初次离家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的同学都需要经历一个从不适应的过 程。但在这一适应过程中,从小受溺爱或过度保护的人、性格孤僻、内 向或暴戾的人不易合群,难以适应生活的变化,在孤独感、无助感的折 磨下,个别人会选择轻生。 4、情感挫折:恋爱是大学生中多见的现象,且多数为初恋。感情过分 专注的人,一旦失恋便会体验到深切的痛苦。当他们感到难以忍受这种 精神上的打击时,便会由怨恨而引起轻生的偏差念头,其中女同学较为 多见。 5、其他:其他一些少见原因,如亲子失和、经济拮据、毕业后找不 到满意的工作等等。
第二单元 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
两种观点 老年丧失期观---不断老化和衰退,没有发展 心身健康、经济基础、 社会角色、生活价值的丧失 毕生发展观---人的发展贯穿一生 巴尔特斯(Baltes)
第三单元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认识活动的退行性变化是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一、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明显 感知觉是个体心理发展最早,衰退也最早的心理机能, 主要表现为感觉阈限升高,感受性下降。 视觉退化:敏锐度下降、视野缩小、聚焦能力减弱、 暗适应需要时间长(老花眼,白内障、黄斑病、青光眼) 听力下降:对高音的听力减弱更加明显 味、嗅、肤觉逐渐迟钝
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一、中年转换期: 改变过去建立起来的东西,重新建立新的系统 二、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 三、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 四、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拉勃威维夫—实用性的思维方式) 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年期的智力的发展 卡特尔(R. B. Cattell) 液态智力是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如知觉速度、机械 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都不怎么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 晶态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 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在青年期以前两种智力都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成人阶段, 液态智力开始下降,晶态智力保持稳定或上升。
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60以后)第一Fra bibliotek元 老化的原因
老化:退行性变化 衰老:老化过程的最后阶段和结果 老化的原因 1、从个体出发 遗传学说:衰老是按遗传程序实现的,是有规律 的退化。 行为老化学说:精神退化机能引起的,并主要从 行为变化中反映出来。 2、从个体与社会关系出发 疏离学说:与社会的脱离是主要原因。 适应学说:人际关系的改变是关键。
第三单元 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1、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导致自我意 识的第二次飞跃。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 有很强的自尊心(满足感/挫败感) 二、情绪变化特点 (一)青少年的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 (二)情绪变化的特点:烦恼增多,孤独感增强 三、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特点:独特自我、假想自我 把自己想像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的观 众”, 过分夸大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现象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自我 中心倾向。 (案例:青春痘的烦恼)
第四单元 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新增) 对自我的看法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满意的变化 (一)关于自我的概念 (二)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水平(四阶段) 尊奉者水平;公平水平;自主水平;整合水平 (三)影响自我发展水平的因素 年龄因素;受教育水平;认知发展水平 二、中年期的人格特征 (一)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人格结构成分、平均水平) (二)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 1、内省日趋明显--荣格 2、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3、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三)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男女同化” 人格---完美人格 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新增)
第三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发展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认识、情感、品行) (一)自我概念的特点 抽象性日益增强;组织性和整合性;结构更加分化 (二)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 自我探索是内动力;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通过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识自我; 二、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 (一)艾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感的确立是自我分化和整合 统一的过程。 (二)同一性症候群 (三)延缓偿付期
第三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发展
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 的思维发展有关。 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决定发展的速度或改变其道德 的内容,但不能改变它的发展顺序。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35或40岁-60或65岁)
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更年期
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明显改变的时期。 女性更年期: 男性更年期:45-55岁,持续8-12年 更年期的表现: 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情绪低沉、处处表现出紧迫感。 更年期---第二个青春期 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的生理现象。 更年期主要表现为人的内分泌功能减退或失调,最突出的 是性腺功能的变化。 这一变化或轻或重会引起体内一系列平衡失调,使人体的 神经系统功能与精神活动状况的稳定性减弱,从而导致人体 对环境的适应力下降,对各种精神因素和躯体疾患都比较敏 感,以致出现情绪波动,感情多变,并可诱发多种疾病。 更年期出现的生理上的反应往往导致心理上的变化。
近日,据香港中新社消息,香港某交友社区突然有人发起 集体自杀的邀请。有网友建立“我要练习自杀”群组,只 邀请青少年加入这个所谓的自杀者报名行列,据报道已经 有超过180多名自愿报名者,准备在圣诞节前集体自杀,甚 至有一名香港中学女生,已经准备跳楼轻生,目前香港警 方已经介入。到底是因为什么,集体自杀现象屡屡出现, 成为社会的顽疾呢? 2009.11.26
第三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发展
三、青年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价值观: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 所持的内部尺度。 (二)青年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时期(三个阶段) (三)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因素 1、受个体成熟因素的制约 2、受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的制约 3、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制约 4、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 5、社会历史事件和个人遭遇的非规范事件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