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安全核查总结与持续改进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普外科重点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总结分析及持续改进

普外科重点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总结分析及持续改进
一、原因分析
(一)死亡病人原因分析
全年术后10日内死亡病例2人次,1例为胃穿孔术后并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1例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术后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
(二)非计划再手术原因分析
全年非计划再手术人次为8人,2例为术后切口裂开二期缝合,2例为术后腹腔内出血 ,2例为术后并肠梗阻。2例为术后肠瘘。
(三)术后切口感染原标总结分析
2020年度普外科(肝胆+胃肠)各级手术共计2216台,重点手术:644台次,重点手术占比为 29.06 %,手术后10日内死亡2人次。非计划再手术8人次,术后感染 4人次。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I类切口无预防性用药,II、III类切口术前半小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00%,围手术期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2.及时有效的处理术后并发症,降低病人医源性损伤。
3.加强重点人员的手术操作培训及监管工作。
(二)降低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
1.加强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的培训。
2.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3.老带新,确实降低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
(三)降低院感发生率
1.培养细菌符合本年度医院细菌培养谱,为减少术后感染几率,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中加强切口保护,术后反复冲洗腹腔及切口,可最大程度上减少术后感染率。
术后感染发生5例,感染疾病主要为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3,腹腔镜中转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4人。培养的细菌谱如下: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氟氏柠檬杆菌,金黄色葡萄杆菌。
二、整改措施
(一)降低术后10日内死亡率
1.确实落实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加强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疑难病人讨论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培训管理。
2.响应医院关于强化围手术期管理学习,优化住院相关流程,从围手术期管理,手卫生,术中手术操作规范化,术后规范治疗入手,改善病患预后。

提升手术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提升手术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提升手术质量安全工作总结手术作为医疗领域中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至关重要。

然而,手术质量与安全问题一直是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提高手术质量和保障患者的安全,我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在此进行总结,以期进一步提升手术质量和安全水平。

首先,我们加强了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手术安全核查机制,确保手术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方案的评估和手术器械的准备等环节都经过严格审核和确认。

同时,我们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个人情况,以便更好地制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其次,我们注重手术中的安全控制。

我们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要求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确保手术场所的清洁和无菌。

我们还加强了手术团队的协作与沟通,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与要求,确保手术全程的高效与安全。

此外,我们加强了手术后的监测与护理。

手术结束后,我们密切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术后随访机制,跟踪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以便提供更好的护理和康复指导。

最后,我们注重了手术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

我们定期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我们还加强了手术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以期不断提升手术质量和安全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中的安全控制、手术后的监测与护理以及持续改进,我们在提升手术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手术质量与安全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手术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和操作技术,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和优质的手术服务。

手术室三方核查整改措施

手术室三方核查整改措施

手术室三方核查整改措施
一、针对现有问题,采取的解决措施
1、检查室内环境和设备安全及操作规范
(1)定期检查操作室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照明、静电场等,保证手术室环境符合《医用空气清洁度标准》要求。

(2)定期检查设备,通过安全检查、维护和维修检查等确保手术设备有效、安全可靠,满足手术要求。

(3)定期审核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操作规范符合手术室要求,并根据手术室需要不断完善操作规范。

2、强化手术室人员管理
(1)定期审查手术室人员,包括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责范围,确保人员的专业水平能够满足手术要求。

(2)严格执行保洁人员和手术室人员的穿着规定,规范他们在手术室内的行为。

(3)每年定期为护士进行培训,增强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执行手术室的日常工作。

3、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1)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病床、检验、手术室、护理室和处方等基本医疗流程的检查和监督,保证每一环节的医疗过程都符合质量管理要求。

(2)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信息系统,通过设定质量目标、收集和处理质量问题数据。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记录(三篇)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记录(三篇)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记录1. 引言手术安全是医疗机构的首要任务之一。

为了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安全,我院制定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以确保每位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得到全面的安全核查和准备。

本文记录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相关要点,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执行情况。

2.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要点2.1 手术安全核查的时机手术安全核查应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并在手术当天进行最后核查,确保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符合手术条件。

2.2 手术安全核查人员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室的责任护士和手术室主任共同完成,他们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3 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患者身份核对、手术部位标识、手术仪器和设备准备、术前止血准备、过敏史核对等。

2.4 处理异常情况如果在手术安全核查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停止手术准备、补充相关检查、联系专科医生等。

3.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3.1 手术安全核查的时机手术安全核查在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时间进行,我们设立了专门的手术安全核查区域,由手术护士负责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确认。

在手术当天,手术室主任和责任护士会对患者的所有检查结果进行最终核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宜手术。

3.2 手术安全核查人员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室的责任护士和手术室主任共同完成。

他们会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手术计划和安全措施,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确认。

3.3 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手术安全核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患者身份核对:手术室主任和责任护士会与患者核对个人信息,确保手术人员操作的是正确的患者。

- 手术部位标识:手术室主任和责任护士会核对手术部位是否明确标识,确保手术在正确的部位进行。

- 手术仪器和设备准备:手术室主任和责任护士会核对手术所需的仪器和设备是否齐全,并进行相关消毒和准备工作。

- 术前止血准备:手术室主任和责任护士会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并准备相应的止血药物和器械。

手术安全核查总结与持续改进

手术安全核查总结与持续改进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执行情况的总结与改进一、总结手术安全核查的目的是保证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在医疗行业中,曾发生过多次手术部位或者手术患者错误的事故,因此医护人员都应当高度重视手术安全核查。

医教科多次对安全核查进行过检查,对科室完成情况在院内公示,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1、手术安全核查表填写过于形式化,未落到实处。

2、部分手术医生未及时签字。

3、部分医护人员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内容和流程部熟悉。

4、核查表眉栏项目空白。

5、个别手术存在未认真核查执行者就已签字的情况。

6、部分手术未做手术部位识别标示。

7、未严格执行“三步安全核查”。

二、改进1、我院制订的制度中包括《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麻醉方式制度》等,要求医务人员完成术前检查、术前小结、术前讨论、知情同意等再与手术室联系安排手术。

2、患者入院后,目前科室能够完成术前常规检查,包括:胸片、心电图、肝胆胰脾超声、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等,少数科室对血型检查完成不好。

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患者手术风险,完成相关科室会诊。

下一步医教科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监管,对有关科室进行批评或处罚。

有些科室的部分患者年轻,手术简单,分级较低,入院后第二天即通知手术,下午检查结果才能回来,如果有异常需取消手术。

这种情况导致科室护理工作、手术室安排手术工作都受到干扰,不利于工作有序开展。

对于这种现象,要求杜绝,对于患者的化验检查可以提前在门诊完成,确保辅助检查能耐受手术后再手术治疗。

目前我院外科一般早晨通知手术,下午进行手术谈话及麻醉谈话,这种工作方式在其他医院也较为普遍存在。

对于这些患者,在通知手术之前,至少应当完成口头的手术、麻醉沟通,避免通知手术后因沟通不够再取消的发生。

3、手术部位标识在我院实施要求2年多,要求涉及双侧、多重结构、多平面的手术一定要在进入手术室前完成标识,现较以前有很大改善。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检查,眼科执行较好,妇科卵巢手术虽涉及双侧,但手术切口固定,容易探查双侧,不至于发生手术部位的错误,最好也按要求在术前标识。

医务科2020年第三季度手术安全核查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工作总结

医务科2020年第三季度手术安全核查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工作总结

医务科2020年第三季度 手术安全核查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总结手术安全核查是具有执业医师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医务科不定期对手术安全核查进行抽查,了解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二季度存在的问题及效果追踪2020年第二季度,医务科抽查手术安全核查落实情况,共抽查93台手术,合格率80.2%。

抽查手术均为早8点至17点之间,包括急诊手术与日间平诊手术,覆盖 12 个手术科室,共查出3项问题,经过整改,三季度问题发生次数有所下降。

2468 463 5 83342问题发生次数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二、三季度督察情况及存在的问题2020年第三季度,医务科抽查手术安全核查落实情况,共抽查111台手术,合格率91.9%。

抽查手术均为早8点至17点之间,包括急诊手术与日间平诊手术,覆盖 12 个手术科室,共查出3项问题:1.三方核查未及时签字,3次,问题占比33.3%。

2.字迹潦草,4次,问题占比44.5%。

3.助手代签,2次,问题占比22.2%。

三、原因分析1.科室主任监管力度不够,未能将质控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2.科室三方核查质控小组的活动质量不达标,抽查监管考核的数量不足,对问题制定的整改措施过于宏观。

3.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医师责任心不强没有及时签字。

4.手术医师对手术三方核查制度不够重视。

四、三季度持续改进的目标通过持续改进问题发生次数逐步下降,合格率≥90%。

五、制定计划六、整改措施1.加强麻醉科人员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学习和培训,做到人人将此项核心制度落实到每一例手术麻醉中。

2.麻醉实施前的三方核查,要求主刀医生按时进入手术室。

3.出室前执行三方核查后,及时签字。

4.不能严格执行三方核查制度者,给与绩效奖金的扣罚。

七、检查整改的效果2020 年第三季度手术安全核查合格率91.9%,达到预期目标。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手术治疗作为医院的重要环节,对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和质量,医院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

本文将就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展开讨论,涵盖手术前、中、后各个环节以及相关管理和改进策略。

一、手术前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前的核查是确保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全面细致。

核查内容包括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仪器、药物过敏等重要信息。

同时,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采用扫描二维码或使用电子标签等方式,提高核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2.手术风险评估制度针对不同手术风险的患者,医院应建立相应的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通过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手术手段等因素,确定手术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此外,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还可以作为医院内部质量监控和改进的依据。

3.手术前团队沟通制度手术前,手术团队应进行全面的团队沟通,明确分工和责任,确保信息流畅和无障碍。

医院可以建立手术前团队沟通制度,规范团队成员的沟通内容和方式,减少信息交流的误差和遗漏,提高工作效率和手术安全性。

二、手术中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1.手术间操作规范制度手术间操作规范制度是确保手术安全的基础。

医院应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手术间操作规范,包括手术场地的清洁消毒、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和消毒等。

同时,医院还应加强对手术间操作规范的培训和督查,确保每位手术人员严格遵守规定,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

2.手术器械管理制度手术器械是手术治疗的关键环节,对其管理要求严格。

医院应建立手术器械管理制度,包括器械的采购、存储、清洁消毒和定期检验等。

此外,医院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手术器械追溯体系,追踪器械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保证手术的安全和质量。

3.手术过程监控制度手术过程监控是对手术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医院可以建立手术过程监控制度,利用现场摄像、运动捕捉等技术手段,对手术过程进行录像或实时监控。

手术安全核查总结与持续改进

手术安全核查总结与持续改进

手术安全核查总结与持续改进
本文总结了我院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

手术安全核查的目的是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因此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

然而,医务科对安全核查进行了多次检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术前检查不完善就安排手术,术前讨论不充分。

2.部分手术医生未及时签字。

3.部分医护人员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内容和流程不熟悉。

4.核查表基本信息未完善。

5.个别手术存在未认真核查执行者就已签字的情况。

6.部分手术未做手术部位识别标示。

7.未严格落实“三步安全核查”。

8.术后病人交接时未详细交接术中用药、输血、管道标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组织手术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强化研究《手术安全核查制
度及流程》和《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2.要求医务人员在完成术前检查、术前小结、术前讨论、知情同意等程序后再与手术室联系安排手术。

3.患者必须有手术标识才能接入手术室。

4.涉及内植物手术,麻醉前必须和器械公司人员共同核对器械物品的正确性和无菌包装是否破裂或过期。

5.建立动态登记,严格落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手术安全核查总结与持续改进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总结
我院2017年实施手术2116台次,2018年上半年实施手术1340台次,医务科针对2017年-2018年6月期间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总结。

手术安全手术安全核查的目的是保证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在医疗行业中,曾发生过多次手术部位或者手术患者错误的事故,因此医护人员都应当高度重视手术安全核查。

医务科多次对安全核查进行过检查,存在以下问题:
1、术前检查未完善即安排手术、术前讨论。

2、部分手术医生未及时签字。

3、部分医护人员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内容和流程不熟悉。

4、核查表基本信息未完善。

5、个别手术存在未认真核查执行者就已签字的情况。

6、部分手术未做手术部位识别标示。

7、未严格落实“三步安全核查”。

8、术后病人交接时未详细交接术中用药、输血、管道标识。

通过发现问题,及时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1、组织手术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强化学习《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2、要求医务人员完成术前检查、术前小结、术前讨论、知情同意等再与手术室联系安排手术。

3、患者无手术标识不得接入手术室。

4、涉及内植物手术,麻醉前必须和器械公司人员共同核对器械物品正确、无菌包装无破裂或过期。

5、严格落实,建立动态登记。

*医务科
2018.07.2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