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学大师教学设计
走进文学大师教案

走进文学大师教案(共1课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文学大师”的概念。
2、通过交流分享文学大师的名句、名段、轶事,了解文学大师的作品和思想品格,让学生开阔眼界,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
3、教给学生走近文学大师的一些方法,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他们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由于网络文学、卡通漫画的流行,以及繁重的应试负担,现在的高中生更喜欢“浅阅读”,对经典文学作品、文学大师缺乏兴趣、尊崇、耐心。
但是在语文课本上已经接触到了许多文学经典作品和大师,有了一定的积淀。
基于此学情,本科设计由浅入深,从梳理以前学过的文学作品、大师的相关知识入手,选择经典片段、名人轶事等趣味性强的素材,探究走进文学大师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1、重点:教给学生走近文学大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品质。
2、难点:如何在活动中教给学生走近文学大师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幻灯片展示一则小故事:鲁迅的背影:一次综艺节目中,某明星主持人问抢答者一道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词是谁写的?”答曰:“苏东坡。
”明星主持人得意地摇摇头,笑道:“错了,扣十分。
正确答案是苏轼。
”台上台下顿时一片哗然。
2、不阅读名著,不了解文学大师,文学常识匮乏,在生活中闹出笑话。
所以我们需要走近文学大师。
板书:走近文学大师(出示课件)活动2【讲授】文学大师的概念1、提问:你知道的文学大师有哪些?2、总结: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许多文学大师,他们如璀灿夜空中的繁星映照苍穹。
他们以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卓越的才华,为世人瞩目,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学大师,是指在文学领域有突出成就并且德高望重的人。
板书:伟大的作品高尚的人品活动3【活动】文学大师知多少文学常识填空,小组抢答。
走近文学大师教资面试教案

走近文学大师教资面试教案
教案: 走近文学大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大师的生平、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
2.掌握文学大师的文学思想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文学大师的生平、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
2.文学大师的文学思想和艺术特点。
3.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创作。
三、教学过程
1.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文学大师的代表作品或介绍其生平来引发学生对文学大师的兴趣。
2.了解文学大师(30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文学大师的生平、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 介绍其文学思想和艺术特点,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学大师的文学成就和艺术魅力。
3.文学作品鉴赏(40分钟)
教师选取文学大师的代表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语言和意境等方面,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文学创作(40分钟)
教师提供创作主题或素材,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文学思想和艺术特点进行文学创作,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5.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文学创作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同时, 可以通过讨论和提问来检验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1.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和应用,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设计,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应该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 以提高教学质量。
《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

《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文学大师的作品和他们的思想品格,让学生开阔眼界,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
2、教给学生走近文学大师的一些方法,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他们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把“走近大师”与“名著导读”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品质。
2、培养学生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近大师,阅读经典,可以让我们汲取更醇厚的营养。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文学大师。
二、文学大师猜猜看(课件)1、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2、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一生的绝大部分时光在漫游中度过——李白3、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的艺术境界——苏轼4、其作品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曹雪芹5、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鲁迅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莎士比亚7、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的作品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巴尔扎克8、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夫·托尔斯泰三、走近文学大师1、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文学大师,他们以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卓越的才华,为世人瞩目,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走近文学大师教资面试教案

走近文学大师教资面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学大师的基本情况及其代表作品。
(2)分析文学大师的作品风格和文学贡献。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文学大师的创作背景。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学大师的作品进行评价。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文学大师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学大师的基本情况及其代表作品。
(2)文学大师的作品风格和文学贡献。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文学大师的作品风格和文学贡献。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学大师的作品进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文学大师的基本情况。
(2)激发学生对文学大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学大师的代表作品。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文学大师的作品风格和文学贡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学大师及其作品的看法。
(2)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学大师的作品进行评价。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2)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期待,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四、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文学大师的其他代表作品,分析其作品风格和文学贡献。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学大师及其作品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
2.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总结教学经验,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选取文学大师的代表作品,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其写作风格和文学特点。
2. 对比分析:将文学大师的作品与其他作家进行对比,突出其独特风格和贡献。
走进文学大师教资面试教案

《走近文学大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编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四梳理探究单元。
《走近文学大师》这一课是一个开放性的课题。
为了减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隔膜,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力量,感受文学大师的人格魅力,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了三个专题:专题一:走近文学大师之朗读经典文学作品。
专题二:走近文学大师之感受文学大师的人格魅力。
专题三:走近文学大师之探究经典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情分析】根据高一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本课题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比如朗读、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研究报告等)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能力。
本节课是专题一的内容:走近文学大师之朗读经典作品专题。
主要学习一些朗读方面的技巧,启发学生“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学生的朗读欲望。
从而推动课内课外阅读经典作品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课题名称】走近文学大师朗读经典作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朗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
2、掌握朗读中运用节奏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示范读、齐读、男女生分读、小组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朗读等等),让学生体会经典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2、通过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及作家的心路历程,学会用声音传达出作品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节奏在朗读中的重要性,从而体会朗读所传达出的艺术感染力。
2、通过朗读让学生减少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隔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推动课内外阅读经典作品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朗读中节奏的运用。
难点:通过朗读来感受经典作品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
【教学用具】ppt、音频资料、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我们常说:纸上的笔画可以字字千金,镌刻脑海。
走近文学大师_教学设计_教案(精选5篇)

走近文学大师_教学设计_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走近文学大师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探讨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走近文学大师2.教学重点/难点走近文学大师3.教学用具多媒体4.标签教学过程一.梳理积累1.你读过哪些文学大师的名著?请梳理你的阅读记忆,从作家、姓名、国籍、作品名称、印象深刻的作品形象及作品的思想精髓方面探讨。
2.默写名家名句,走进文学大师。
(1)屈原《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兮,?”请你谈谈对“余独好修以为常”的理解,并说说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格?简答:(2)李清照《醉花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请你对照李清照的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这位宋代著名女词人的评价。
答:(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恰,;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在这首词中“书生意气”的内涵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具体指的是。
这首词反应了作者当时怎样的精神面貌,与他后来的成就有怎样的关系?答:二.实践探究3.品读名著名段。
觉慧走到琴的旁边,问琴道:“琴姐,你觉得有趣吗?”“我不觉得有什么趣味”,她淡淡地答道。
“你看了,有什么感想?”觉慧不肯放松地追问了一句。
“没有感想,”依旧是简短的答语。
“太平淡了,小时候看起来倒有趣味,现在却不然,”觉民在旁边接口说下去。
“你们当真一点也不感动吗?”觉慧严厉地问道。
觉民不明白他的意思,便掉过头看他一眼,不以为然地说:“这种低级趣味的把戏,怎么能使人感动?”“难道人就没有一点同情心吗?”觉慧愤愤地说。
“你说得太过火了。
这跟同情心有什么关系?五舅他们得到了满足,玩龙灯的人得到了赏钱。
各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还不好吗?”琴发表她的见解道。
“真不愧一位千金小姐,”觉慧冷笑地赞了一句,“像你这样聪明的人也看不出来。
你以为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吗?你以为只要出了钱就可以把别人的身体用花炮乱烧吗?这样开来你的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嘞!”(摘自巴金《家》)(1)这段对话是针对一件什么事情展开的,请简要概述。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走近文学大师5-人教版

《走进文学大师》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1、明确文学大师于当下的意义
2、以李白为例,领略文学大师的风采
3、将李白的精神启发融入现实生活
二、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讨论法
三、教学步骤
1、以当今对文学的漠视现象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我们还需要文学,还需要文学大师吗。
2、以人生历程为线索,探究每一重要时期背后反映出的李白的情感思想。
3、探究总结得出,大师的伟大之处在于处于低谷仍能实现超我之境,追求属于自己的理想国。
4、以齐读李白的经典名句作结,希望本课结束后,学生能拥有李白一般的“自已人生”。
走近文学大师-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

走近文学大师-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文学;2.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代表作品;2.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发展对比;2.鉴赏文学作品和提高文学写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文学:–古文课文:《古文观止》中的选文–古诗词鉴赏:《唐诗三百首》中的选诗–古代小说:《红楼梦》、《西游记》等2.中国现代文学:–短篇小说:鲁迅、茅盾、老舍等–长篇小说:钱钟书、沈从文等–诗歌:徐志摩、席慕容等–戏剧:郭沫若、白先勇等3.外国文学:–英国小说:《呼啸山庄》、《简爱》等–俄国文学:《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美国文学:《了不起的盖茨比》、《老人与海》等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讲授文学知识和文学作品;2.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讨论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3.朗读演绎: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演绎文学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4.创作写作:鼓励学生模仿文学大师的创作风格,进行文学创作。
六、教学资源1.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材;2.课外阅读书目;3.文学评论和鉴赏文章。
七、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朗读演绎和创作写作等活动所得出的评价。
八、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20课时,按照如下安排:序号教学内容课时1 古文阅读:《论语》选读 12 古文鉴赏:《古文观止》中的选文 13 唐诗鉴赏:《唐诗三百首》中的选诗 14 宋词鉴赏:苏轼、李清照等 15 元曲鉴赏:《西厢记》、《拜月亭》 16 鲁迅文学:《狂人日记》等 17 茅盾文学:《子夜》等 18 钱钟书文学:《围城》等 19 苏轼诗歌:《水调歌头》等 110 徐志摩诗歌:《再别康桥》等 111 美国文学:《了不起的盖茨比》、《老人与海》等 112 英国小说:《呼啸山庄》、《简爱》等 113 俄罗斯文学:《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114 戏剧鉴赏:郭沫若、白先勇等 115 小组讨论活动 116 朗读演绎活动 117 创作写作活动 118 课外阅读推荐 119 课堂测试 120 总结评价 1九、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发展与代表作品,还提高了他们的文学欣赏和鉴赏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和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文学大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有阅读经典的意识
2、学生分享阅读体验,让更多的人喜欢阅读,以及大师对我们的启发
教学重点:
1、学生、教师分享阅读体验,感悟大师的魅力
2、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如何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如何用简练语言传达对心中大师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自己喜爱的作家巴金和他的作品《家》导入新课。
2005.10.17当时我在备考研究生,那天早上拿到华商报,头版头条是“巴金逝世”,我内心猛然一阵悸痛。
这位跨世纪的百岁老人去了另一个世界。
喜欢巴金,因为他的真实,他的讲真话,更是因为他的《家》,因为一些年轻的生命。
觉民、觉慧‘鸣凤这些年青的生命始终未追求新生活在做不懈的斗争。
人人都年青过,年青人的热血,年青人的新思想,年轻人的朝气,我在那里看到了。
斯人远去,唯独不变的是我对他的热爱。
世界文坛上的文学大师如同天上的繁星那样璀璨,读过他们的文学作品之后,也许有些已经淡忘,也许有些仍记忆犹新。
即使那些词藻在脑海中早已随风飘散,但总会留存些碎片在心灵深处:伟岸的人格、精神上的引导、或是其它。
二、何为文学大师
(学生讨论,从文学功能,大师素养,社会效应和民族心理等方面,谈谈“文学大师”应具备的素养和特点)
1、伟大的人格
(屈原的爱国,陶潜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
)2、深邃的思想
(鲁迅逝世时棺材上覆盖了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
)
3、为人类、生命写作
(《白鹿原》的扉页上引用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
4、艺术的魅力
(李白的浪漫,《红楼梦》的诗意、哲思)
5、影响久远
(学生列举经典的作品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色)
三、怎样才能走进文学大师
●读传记及其它相关资料
●读作品
四、我阅读我思考
(小组阅读,分享阅读体验)
●第一、二组:学生准备在纸上用签字笔大写自己喜欢则文学大师的名字,
并在旁边写出喜欢的理由
●第三、四组:学生搜集文学大师的感人轶事及其对自己的影响
●第五、六组:学生寻找大师的经典作品,并说说自己平时阅读经典好的方
法
五、我阅读我成长
1、教师关于阅读成长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
记得和大家这个年龄差不多时,我拿到了一本叫《平凡的世界》的著作,当时并不了解路遥,只是一个个年轻、热血、不服输的名字激荡着我的心。
当时因为冲动,因为深刻,因为爱我用文字记录下了好几篇所思所想。
后来,与堂弟聊天,他说:“我从来不喜欢读书,也没读过多少书,但有一部作品是深入他心的,就是《平凡的世界》。
”原来,路遥的作品已带有了普遍性,似乎每个人,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职业都可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学习的东西。
后来,孙少平、少安、田晓霞的名字,他们的精神一直鼓励我做着喜欢追求的东西。
2、学生介绍自己关于阅读成长的故事(此活动依时间而定,因为前半部分学生展示有的内容涉及到。
)
六、阅读的力量
1、《泰坦尼克号》中有这样的镜头:船覆人亡时,几位提琴师仍镇定自若演奏乐曲。
他们如何做到的呢?
有人说,这是阅读的力量:西方国家崇尚阅读,长期的道德熏陶、精神感化、理性的力量使他们演奏了一首辉煌壮丽的人生终曲。
2、孔子被困陈蔡七日的故事点出阅读的力量,以及与孔子有关的成语“韦编三绝”。
七、布置作业
利用我们的阅读课,一月至少一本书,并且利用一节阅读课介绍自己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