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基础·

(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基础·
(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基础·

第三章战略分析——内部资源、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本章考情分析及教材主要内容

本章属于重点章。主要从企业的内部因素出发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并将企业放入SWOT分析图中对其进行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分析,最终制定企业战略。属于教材内容中较为基础的一章。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1)企业内部战略因素的构成;(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测试条件、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及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方法;(3)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4)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分析概论与实践;(5)资源审计的五个方面;(6)价值链的驱动因素,波特的价值链理论;(7)价值链的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价值链的分解与描述;(8)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9)SWOT分析的概念及作用,四个要素及分析方法。

本章介绍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及基本的分析手段与分析方法,与本书第二章战略分析的外部分析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战略分析内容,共同为企业战略分析提供手段、方法和工具。同时,与本书中战略分析的其他各章节内容均相互联系,共同形成完整的战略分析体系。本章为本书第六章战略控制、第七章财务战略和第八章内部控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对于本章内容,需要认真把握。

本章的考试题型为客观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2009年考点主要集中在内部因素、核心竞争力分析、价值链分析和SWOT分析部分,注意SWOT分析部分可能出案例分析题。

第一节战略的内部因素分析

一、企业内部因素的构成

(一)企业资源

1.企业资源的定义

企业资源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有效因素的总合,包括资产、生产或其它作业程序、技能和知识等。企业的资源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组织资源。

2.主要的企业资源

(1)有形资源:有形资源是指可见的、能用货币直接计量的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由于会计核算的要求,资产负债表所记录的有形资产账面价值并不能完全代表有形资源的战略价值。

(2)无形资源:无形资源是指企业长期积累的、没有实物形态的、甚至无法用货币精确度量的资源,通常包括品牌、商誉、技术、专利、商标、企业文化及组织经验等。由于会计核算的原因,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并不能代表企业的全部无形资源,甚至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无形资源是游离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之外的。

(3)组织资源:组织资源是指企业协调、配置各种资源的技能。

【例题1·单选题】以下属于无形资源的是()。

A.应收账款

B.控制系统

C.企业制度

D.企业文化

【答案】D

【解析】无形资源是指企业长期积累的、没有实物形态的、甚至无法用货币精确度量的资源,通常包括品牌、商誉、技术、专利、商标、企业文化及组织经验等。选项A属于有形资源;选项B和选项C属于组织资源。

【例题2·多选题】组织资源比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更加难以准确界定,它蕴含于企业的()之中。

A.规章制度

B.组织结构

C.业务流程

D.控制系统

【答案】ABCD

【解析】组织资源比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更加难以准确界定,它蕴含于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控制系统中,是企业实现目标的经营风格或行为方式,决定着企业个人互动、协作和决策方式。

(二)企业能力

1.企业能力的定义

企业能力是指企业配置资源,发挥其生产和竞争作用的能力。企业能力来源于企业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组织资源的整合,是企业各种资源有机组合的结果。

【例题3·多选题】企业的营销能力可分为以下()能力。

A.产品竞争能力

B.销售活动能力

C.市场决策能力

D.产品研发能力

【答案】ABC

【解析】企业的营销能力可分为以下三种能力:产品竞争能力、销售活动能力和市场决策能力。

【例题4·多选题】企业的融资方式有()。

A.内部融资

B.债务融资

C.股权融资

D.资产销售融资

【答案】ABCD

【解析】一般来说,企业有四种不同的融资方式: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和资产销售融资。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

1.若企业的能力能同时满足以下三个关键测试则可称为核心竞争力,测试如下:

(1)它对顾客是否有价值?

(2)它与企业的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有优势?

(3)它是否很难被模仿或复制?

换言之,也就是看顾客是否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赋予了额外的价值,而此价值可令企业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核心竞争力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

【例题5·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核心竞争力的测试条件。

A.它对顾客是否有价值

B.它是否很难被模仿或复制

C.它对管理是否有价值

D.它与企业的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有优势

【答案】C

【解析】核心竞争力测试的三个条件为选项A、B、D的内容,属于记忆内容。

【例题6·单选题】以下不属于能够建立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资源是()。

A.新产品的专利权

B.优越的地理位置

C.耐克的商誉

D.好利来的生产用面粉

【答案】D

【解析】选项A和选项C属于不可被模仿的资源,选项B属于建立竞争优势的资源,这都是建立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资源。好利来生产用的面粉是各企业均能获得的,不构成核心竞争力。

A.企业功能

B.企业的资源

C.企业的过程系统

D.企业的效益

【答案】A

【解析】考察企业功能是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常用的方法。

【例题8·多选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够通过一些方法来识别的,下面()方法可以用来识别核心竞争力。

A.功能分析

B.资源分析

C.过程系统分析

D.产品分析

【答案】ABC

【解析】识别企业的战略能力并非易事,然而即便它很难被识别,也存在几种识别的方法,包括功能分析、资源分析以及过程系统分析。

三、评价核心竞争力

评价核心竞争能力的几种方法:

(1)企业的自我评价。

(2)行业内部比较。(行业标准)

(3)基准分析。(选择参照标准)

最理想的方法是把企业和一流企业相比,无论它们是否处在同一个行业。

的信息。(作业链角度)

(5)竞争对手的信息。

四、市场竞争总论

不是所有的行业都具有相同的竞争力,以下是鼓励竞争的主要因素:

1.存在大量同质的竞争者;

2.行业增长较慢;

3.较高的沉没成本;

4.缺乏产品差异化;

5.仅靠大规模取得优势;

6.竞争对手时常更换;

7.较高的战略性投资;

8.较高的退出壁垒。

【例题9·单选题】下列()活动属于企业自我评价。

A.海飞丝企业人员根据经验判定其产品在去屑方面有绝对优势

B.快餐行业专家搜集快餐行业内企业的某些数据进行企业间的比较

C.清妃化妆品将其与欧莱雅产品进行比较

D.联通雇用移动的员工

【答案】A

【解析】选项B是行业内部比较;选项C是基准分析;选项D是竞争对手的信息。

【例题10·单选题】评价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海尔与松下作出比较

B.潘婷调查顾客满意度

C.海南马自达对奇瑞进行实地考察

D.立白洗衣粉评估其生产设备质量

【答案】D

【解析】选项A属于基准分析;选项B属于行业内部比较;选项C属于竞争对手的信息;选项D属于内部分析的实物分析。

第二节企业内部因素的分析方法及附加竞争值

一、资源分析

考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做的是资源审计。审计人员需要识别企业目前拥有的资源,以及这些资源的生产能力、弹性、平衡性以及对内部环境的影响。

资源审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分别是实物资源、无形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

源以及财务资源。

A.战略分析

B.资源审计

C.价值链分析

D.技术分析

【答案】B

【解析】考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做的是资源审计。资源审计有助于回答资源是如何符合企业的战略的问题以及在外部事物中具有何作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看出本企业资源的优势、劣势及其独特的能力,从而最终回答企业资源能给企业带来多少价值的问题。

【例题2·多选题】资源审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A.实物资源

B.无形资源

C.人力资源

D.技术资源

【答案】ABCD

【解析】资源审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分别是实物资源、无形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财务资源。

二、价值链分析

(一)价值链的定义

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长期的市场目标以及整个链条的共同利益而进行的战略协作。

(二)将资源转化为价值链

价值链分析是对顾客需求进行深入了解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把企业的活动划分为战略上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为了进行成本分析以及找出区别所在,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它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安排这些在战略上非常重要的活动。

(三)波特的价值链理论

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定义:顾客愿意为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支付的价格。

波特认为,企业应该按照成本最小化或者产品差异化的战略来分配资源,这是能为企业带来竞争性优势和超常利润的一般性战略。

为顾客创造高于成本的价值是每个企业的战略目标,在分析企业竞争能力时应使用的是价值指标而不是成本指标。

价值链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到给企业贡献最多增加值的活动,并且规划相应的战略进行改善。

价值链分析关注的是企业可以产生增加值的活动。

(四)价值链中五种基本活动和四种辅助活动

五种基本活动阐述

进货后勤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接收、储存和分配关联的各种活动。

生产经营将各种投入品转化为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各种活动。

发货后勤产品集中、储存以及配送最终产品的活动。

市场营销提供买方购买产品的方式,引导买方进行购买的各种活动。

服务向顾客提供能使产品保值增值的各种服务。

四种辅助活动阐述

企业的基础设施建

企业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常规管理系统和管理活动。

采购是指购买各种投入的活动,包括了所有与供销商有关的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对员工的管理。

技术开发包括技术诀窍或技术成分、工艺设备,生产过程,产品设计和研究、办公自动化等。

(五)价值链中资源的分解与描述

分析步骤描述

识别价值活动这个阶段应包括成本与相应增加值的匹配,以及关键活动的识别。

识别成本或价值驱动因素成本动因是审查每一项价值活动,找出对成本影响较大活动的过程。

识别联系企业的价值活动与这些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相关链接】活动之间的联系具有以下两个作用:

(1)活动之间的联系表示企业需要统一规划这些活动;

(2)企业通过权衡各种活动的成本效益来优化活动。

【例题3·单选题】以下属于价值链中基本活动的是()。

A.采购

B.人力资源管理

C.技术开发

D.服务

【答案】D

【解析】五种基本活动的内容:进货后勤、生产经营、发货后勤、市场营销、服务;四种辅助活动的内容: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采购、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

【例题4·多选题】价值链的辅助业务包括()。

A.采购

B.研究开发

C.售后服务

D.人力资源管理

【答案】ABD

【解析】价值链可以被分解为主要业务和辅助业务。主要业务是指产品的进货物流、生产、出货物流、营销和售后服务;辅助业务是为主要业务提供必要的支持,主要包括研发、采购、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等。

(六)波特价值链的应用实例(了解)。

【例题5·单选题】关于价值链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企业各项活动之间都有密切联系

B.每项活动都能给企业带来有形或无形的价值

C.价值链不仅包括企业内容各链式活动,还包括企业外部活动

D.不是每项活动都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

【答案】D

【解析】价值链关注的是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那部分活动。价值链中的每项活动都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

【例题6·多选题】设立链条组织的目的在于()。

A.减少交易、存货及运送费用

B.改进价值链中的瓶颈部分

C.改进无效率部分

D.节约筹资成本

【答案】ABC

【解析】设立链条组织的目的在于减少交易、存货及运送费用,找出价值链中的瓶颈部分以及无效率部分进行改进。筹资成本的节约不是设立链条组织的目的。

三、超越竞争对手

差异化意味着企业拥有独特的战略为顾客提供价值。以下是实现差异化的五个主要途

【例题7·多选题】差异化的主要来源包括()。

A.提高生产效率

B.提高产品性能

C.优质客户服务

D.严格内部控制

【答案】BC

【解析】差异化的来源包括提高性能、质量、可靠性、信誉以及便利。生产效率和内部控制不是差异化的主要来源。

第三节 SWOT 分析

一、

SWOT 分析的概念及作用

SWOT 阐述

概念企业评估(或SWOT分析)是将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同列在一张“十”字形图表中加以对照。(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结合的分析)

目的SWOT分析的目的在于提供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分析。

作用SWOT分析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清晰地把握全局,分析自己在资源方面的优势与劣势,把握环境提供的机会,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威胁。

一旦做出了SWOT分析,企业就能够确定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从而形成了一个有益的平台,有利于企业选择最好的战略以实现企业目标。

要素阐述

优势优势是指能给企业带来重要竞争优势的积极因素或独特能力。劣势劣势是限制企业发展且有待改正的消极方面。

机会机会是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有利于企业的时机。威胁威胁是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不利于企业的时机。

优势(Strengths)

●企业专家所拥有的专业市场知识●对自然资源的独有进入性

●专利权

●新颖的、创新的产品或服务

●企业地理位置

弱点(Weaknesses)(即劣势)

●缺乏市场知识与经验

●无差别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相比较)

●企业地理位置

●竞争对手进入分销渠道的优先地

三、内部资源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的匹配 内部评价(优势和劣势)应确定便于项目利用的企业优势,和可能影响项目的企业优势。科考察的主要领域包括:(1

)产品;(2)生产过程;(3)分销;(4)人力资源;(5)市场营销;(6)财务;(7)研究开发。

威胁和战略选择上。

【例题1·单选题】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相匹配的技术分析方法主要有战略要素评估矩阵和( )两种。

A .核心能力分析

B .SWOT 分析 C.财务分析 D .生命周期分析法 【答案】B

【解析】SWOT 分析的目的是找到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相匹配的战略。 【例题2·单选题】SWOT 分析的目的是( )。 A.提供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分析

B.是一种用于检测公司运营与公司环境的工具

C.清楚的确定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

D.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答案】A

【解析】SWOT 分析的目的提供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分析;选项B 不是目的;选项C 和选项D 都仅阐述了一个方面。注意不要答非所问。

CPA教材精讲-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

CPA考试内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公司治理 (一)公司治理概念 公司治理是用来管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决定并控制企业战略方向和业绩的一套机制。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寻找各种方法确保有效地制定战略决策,管理潜在利益冲突的各方之间秩序的一种方式。因此,公司治理反映了企业的文化、政策、如何处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价值观。 【相关链接】公司治理 从公司治理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公司治理可以分为狭义的公司治理和广义的公司治理两个层次。 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界定和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背离所有者的利益。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 广义的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整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股东、债权人、职工、潜在的投资者等)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 公司治理的本质是理顺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关系,保证企业在有效监督下高效运作,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股东的利益。为此,公司治理把工作重点放在理顺“三会一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关系上。 (二)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 有效的公司治理原则主要包括: 1.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 2.明确董事会的角色和责任; 董事会中大部分成员应当是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的层面上,独立董事只在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之外不再担任该公司任何其他职务,并与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之间不存在妨碍其独立做出客观判断的利害关系的董事。 独立董事的职责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角色,即战略角色、监督或绩效角色、风险角色和人事管理角色。

CP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总结

C P公司战略与风险管 理知识点总结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2012年复习《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第一章 知识点一、战略的定义 日常大家经常说的是“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中国与西方有各自不同的源流。“战略”用于其他领域,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战略的作用: A:方向指导,指导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B:沟通协调,与利益相关者沟通企业发展目标与经营情况。 商场如战场。战略,应用的对象,大到世界、国家,中到行业,微观到企业集团或者企业,再小到企业的业务单位,甚至对于各位学员你们自身也需要有战略管理理念。本书的内容的思想,完全适合于这些各个层面的战略管理。 知识点二、名茨伯格的5P战略 “战略”的含义。名茨伯格从五个角度去综合理解战略: 战略是一种计划,战略是一种计谋,战略是一种模式(范式),战略是一种定位,战略是一种观念(视角、思维模式)。 (一)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指向未来,是某种有意识的行动过程,是处理某一形势的指导方针。此定义特点是:(1)战略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之前制定的,战略先于行动;(2)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制定的计划。事先的有目的的活动。

(二)战略是一种计谋(Ploy);是在竞争中赢得竞争对手,或令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以及受到威胁的智谋。有准备和意图。不是竞争行动本身,是为改变竞争态势而采用的计谋。“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从竞争的角度。 (三)战略是一种模式(Pattern);企业的一系列行为的模式,在一系列行动里显现出来的模式,有行为就有战略。计划是有意图的战略,模式是已经实现的战略,一种总结。 一系列行动,是指企业为实现基本目的而进行竞争、分配资源、建立优势等决策与执行活动。 计划: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使得先前的意图得以实现; 模式:是应急战略,模式的发展与意图无关。 (四)战略是一种定位(Position);按照这个定义,战略变成了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媒介力量,涉及到企业如何适应所处环境的问题。定位包括相对于其他企业的市场定位。 战略的定位观认为,一个事物是否属于战略,取决于它所处的时间和情况,今天的战术问题可能成为明天的战略问题。 (五)战略是一种观念(Perspective)。战略是一种观念,第四种战略定义是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寻求来定位组织,第五种战略定义则留意组织内部。战略之于组织,就像性格之于个人。 5P战略的联系: 战略同时作为定位和观念可以与战略作为计划、模式保持一致。但实际上,不同定义间的关系可以比这些更复杂。比如,当一些人把观念看作计划,另一些

中国中车内部控制指引第1号-公司治理.doc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公司治理 编号:CRRC/CG-1 (送审稿) ××××-××-××发布××××-××-××实施

目录 前言 (3) 1定义及范围 (4) 2内部控制原则 (4) 3内部控制建设 (5) 3.1内部控制环境……………………………………………………* 3.2风险评估…………………………………………………………* 3.3控制活动…………………………………………………………* 4内部控制评价…………………………………………………………*

前言 为指导和规范公司治理行为,特制定本指引。 本指引提出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原则,建设公司治理的主要要素、控制活动的控制要求和控制流程、要点,以及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旨在帮助企业按照内部控制的原则和要求,建设及评价公司治理,促进公司治理的有效、完善。 本指引由中国中车审计和风险部提出并负责解释、修订。 各企业在构建本企业及下属子公司的公司治理架构时,应按照本指引的要求及控制要点实施。内部控制和审计部门可根据此指引对公司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本指引主要起草人:陈震晗等人。

1 定义及范围 本指引按照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指南》、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工作规定》、《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手册》以及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车”)有关公司治理的相关规定制订。 本指引所称公司治理是指协调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公司治理中,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股东、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和监管机构等。制度安排是指在公司治理领域内约束利益相关者行为的一组规则,它支配利益相关者之间可能采取合作与竞争的方式以确保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为了确保公司的正确决策,实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均衡,提高公司的绩效,确保公司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本指引提供了中国中车总部及各子企业建立、实施公司治理的指导性文件,可指导企业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实施公司治理。 2 内部控制原则 建立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是为了防范企业可能存在的公司治理风险。 公司治理风险是指由于公司治理制度设计不合理或运行机制不健全,以及与公司治理相关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公司治理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 为有效管理公司治理风险,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原则为: (1)确保合规 公司应遵循与公司治理有关的法律法规,防止因违规而可能造成的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等。 (2)信息沟通 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应进行持续、双向、充分和及时的沟通,尤其是公司

2017年CPA《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总结(完美版)

第一章战略与战略管理 ★★★必须现在牢牢掌握 ★★循序渐进记忆 ★考前突击记忆 内容索引 序号知识点描述要点数页码 1 明茨伯格的 5P 战略★★★5 1 2 企业战略的结构层次★★★ 3 2 3 战略的关键要素★★5 4 4 战略测试★ 2 4 5 企业存在的理由★★2 5 6 企业使命的要素★★57 7 企业使命陈述三作用 ★★ 3 8 8 确定战略目标五原则★★★ 5 8 9 形成企业战略的方法归结为两类 ★★★ 2 8 10 企业战略理性形成方法步骤★ 5 8 11 企业战略理性形成方法局限性 ★ 6 9 12 企业战略应急战略局限性 ★ 3 10 13 战略管理的主要特点★★ 4 10 14 战略管理的流程 ★★★ 3 11 15 战略实施具体构成内容★★★ 3 13 1.明茨伯格的 5P 战略Plan)、计谋 ( Ploy )、明茨伯格以其独特的认识归纳总结了“战略”的五个定义:计划( 模式( Pattern)、定位( Position )和观念 ( Perspective)。 ①战略是一种计划 ②战略是一种计谋 ③战略是一种模式 ④战略是一种定位 ⑤战略是一种观念 上述五种定义反映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战略特征的解释和认识,它们的重要性程度并没有差异。了解这些不同的定义,有助于对战略的全面理解。 8 2.企业战略的结构层次 ①公司战略 ②业务单位战略 ③职能战略 3战略的关键要 素① 有愿景 ② 具有可持续性 ③ 有效传递战略的流程 ④⑤与获取竞争优势有关 能利用企业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4.战略测试 应用相关性检验(价值增值检验、竞争优势检验、一致性检验) 学术严谨性检验(原创性检验、目标性检验、灵活性检验、逻辑一致性检验和风险和资源检验) 5.企业存在的理由:营利和非营利。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手册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手册(2010年A版)

引言 (3) 第一章 总则 (4) 1.1.手册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4) 1.2.手册的适用范围 (4) 1.3.手册编制的依据 (4) 1.4.手册编制的原则 (5) 1.5.手册编制的特征 (5) 1.6.手册的管理 (6) 1.7.手册的维护与监督 (7) 第二章 内部控制基本原则 (7) 第三章 内部控制组织机构 (8) 第四章 内部控制执行与考核 (9) 第五章 内部控制基本框架 (10) 5.1.内部环境 (10) 5.2.风险评估 (24) 5.3.控制活动 (33) 5.4.信息与沟通 (39) 5.5.内部监督 (50)

引 言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或“本公司”)是由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整体重组改制、独家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铁道部工程总局和设计总局。股份公司是集基建建设、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和其它业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特大型企业集团,成立于2007年9月12日,注册资本212.999亿元人民币。 股份公司辖有全资公司28个,控股公司15个,分公司4个,参股公司3个,共46家二级子公司。在2010年公布的世界企业500强名列第137名,2010年蝉联全球最大承包商第二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9位。 股份公司于2007年12月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编号:601390),2007年12月7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上市挂牌交易(股票编号:0390.HK)。作为在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两地上市的公司始终致力于管治水平的提升,曾荣获“2009年度中国100家最佳管理上市公司”、“2009年中国证券市场年度金鼎奖”、香港上市公司“管治卓越奖”等多项殊荣,自2009年起,连续两年获得“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中国上市公司最佳治理董事会”的奖项。 股份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及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的有关规定规范运作,持续完善公司治理规则,逐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透明度。2009年,股份公司开展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旨在梳理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搭建全公司相对统一的内部控制平台,以确保在合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整体内部控制水平。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GB/T27914-2011) 目次 前言 1围 2规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 5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过程 6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 附录A法律风险识别框架示例 附录B法律风险清单示例 附录C法律风险可能性分析示例 附录D法律风险影响程度分析示例 前言 本标准在GB/T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第一会达风险管理科技、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市展达律师事务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晓红、叶小忠、吕多加、薄勇、王志华、白莲湘、艳武、瑛、孔雪屏、玉秀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1围 本标准提供了企业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通用指南。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可指导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所有经营环节中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本标准是通用指南,不作为行业性专用标准使用,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结合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应用本标准实施法律风险管理。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基础、资源以及管理需求,对本标准提供的法律风险管理过程和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进行简化或采取递进式建设,逐步达到本标准要求,从而确保本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资源投入与企业的目标相契合,达到管理本企业法律风险的目标。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基础·

第三章战略分析——内部资源、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本章考情分析及教材主要内容 本章属于重点章。主要从企业的内部因素出发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并将企业放入SWOT分析图中对其进行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分析,最终制定企业战略。属于教材内容中较为基础的一章。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1)企业内部战略因素的构成;(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测试条件、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及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方法;(3)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4)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分析概论与实践;(5)资源审计的五个方面;(6)价值链的驱动因素,波特的价值链理论;(7)价值链的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价值链的分解与描述;(8)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9)SWOT分析的概念及作用,四个要素及分析方法。 本章介绍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及基本的分析手段与分析方法,与本书第二章战略分析的外部分析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战略分析内容,共同为企业战略分析提供手段、方法和工具。同时,与本书中战略分析的其他各章节内容均相互联系,共同形成完整的战略分析体系。本章为本书第六章战略控制、第七章财务战略和第八章内部控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对于本章内容,需要认真把握。 本章的考试题型为客观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2009年考点主要集中在内部因素、核心竞争力分析、价值链分析和SWOT分析部分,注意SWOT分析部分可能出案例分析题。 第一节战略的内部因素分析 一、企业内部因素的构成 (一)企业资源 1.企业资源的定义 企业资源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有效因素的总合,包括资产、生产或其它作业程序、技能和知识等。企业的资源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组织资源。 2.主要的企业资源 (1)有形资源:有形资源是指可见的、能用货币直接计量的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由于会计核算的要求,资产负债表所记录的有形资产账面价值并不能完全代表有形资源的战略价值。 (2)无形资源:无形资源是指企业长期积累的、没有实物形态的、甚至无法用货币精确度量的资源,通常包括品牌、商誉、技术、专利、商标、企业文化及组织经验等。由于会计核算的原因,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并不能代表企业的全部无形资源,甚至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无形资源是游离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之外的。 (3)组织资源:组织资源是指企业协调、配置各种资源的技能。 【例题1·单选题】以下属于无形资源的是()。 A.应收账款 B.控制系统 C.企业制度 D.企业文化 【答案】D 【解析】无形资源是指企业长期积累的、没有实物形态的、甚至无法用货币精确度量的资源,通常包括品牌、商誉、技术、专利、商标、企业文化及组织经验等。选项A属于有形资源;选项B和选项C属于组织资源。 【例题2·多选题】组织资源比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更加难以准确界定,它蕴含于企业的()之中。

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论文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探析 论文 姓名:李春艳 班级:14级会计13班 学号:201492510628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为了适应经济一体化的当代局势,企业走向国际化已经不足为奇,企业想要更好的走出国门,走向全球,国际化经营战略对每个企业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应根据国际环境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根据国际环境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有利于促进企业适应国际化的发展,从而能使企业在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中谋求长远发展。本文从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概述,战略类型,战略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析。 关键词: 国际化经营,战略,探析 绪论: 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经济市场已经没有了国家界限的限制,大部分企业不断的走向世界这个大的发展空间,加大了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同时也使企业面临更大的经济竞争,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规模化,市场竞争激烈化等经济发展的特点,企业要想在如此大的竞争中寻求好的生存发展空间,企业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目标制定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二、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概述 (一)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概念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追逐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由发展国内企业成为发展成跨国

企业的过程。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时代,每个企业都作为全球经济产业链条中的一条,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企业的经济活动不断走向全球化时,企业国际化的进展就已经悄然展开。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指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寻找更优秀的资源、追逐更丰厚的利润,而突破一个国家之间的界限,在世界其它的国家或地区从事经济发展相关的活动。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是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发展规划,是跨国公司为了公司在国际环境中长期经营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而确定的一个较长时间的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规划和目标,并根据全球经济发展变化的环境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将对企业国际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对企业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态势也存在着决定性作用。 (二)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特征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是企业国际经营活动的指导方针,他与一般企业战略相比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1、它以国际化经营目标为原则规划全球性的经营活动, 2、运用全球化的目光规范相应企业的行为; 3、它在全球化经营的前提下进行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 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首先是为了获得更多的

《公司治理》讲义第7讲:治理风险

《公司治理》第7讲:公司治理风险 7. 公司治理风险 7.1 案例 7.1.1中石化:国企腐败第一案,谁之过 据新华社2009年7月15日电,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会司原董事长、原总经理陈同海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陈同海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中石化在最新的财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10位,其掌门人历来位高权重,官居正部级。但就是这样一个央企重量级的人物,却出现了严重的贪污厦腐败行为。这为中国企业,尤其是那些央企的公司治理,敲响T警钟。陈同海的腐败,与失去监管的权力真空是息息相关的。陈同海极其腐败的行为,难道仅仅是刚开始吗'为什么他以前做了那么多与公司治理完全相违背的决策与行为,没人去制止呢?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机构,为什么没能发挥出其监督、监控功能呢。这些都值得企业家深思,也值是监管部门去深思。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陈同海在中石化任董事长厦总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创造了中国国企贪污腐败等多项之最。 (1)在被查处的国企官员中,陈同海是受贿最多的贪官,贪污总金额近2亿元。 (2)单笔受贿1 6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的单笔贪污记录。 (3)公款挥霍无度,其公开说,每月交际费用一二百万算什么。根据网友爆料,中石化大堂的吊灯花了1 200万元,即后来网络爆炒的“吊灯门事件”。 (4)在没有与任何人商谈的情况下,就个人决定投资2亿元,入股其他公司。 (5)用公款8亿元.对上海F1赛事进行赞助。

我们从陈同海的行为与结果可以看出,中石化的公司治理.尤其是其监管机制存在较大缺陷。 稍为懂得公司治理的人都明白,所有重大决策必须经过董事会集体、民主决策决议通过后,才能执行。而陈同海在作重大决策时,不但一个人说了算,而且根本没上升到桌面上来进行谈论。 更遗憾的是,竟然也没人出面进行举报。凡是国外完善的公司治理企业,都建立了一套健全、完善的投诉与举报机制。这样。对于扼制与公司利益相违背的行为,是极其有帮助的。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陈同海在与一家股份制人寿公司谈合作时,这个公司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见上陈同海一面。可是,陈同海只用了40分钟,在不与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就决定出资2亿元入股该公司。 如果说美国的“麦道夫事件” 是对高傲的华尔街投资者是一次讽刺,那么,中国的“陈同海事件”则应该对中国的央企治理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难怪连时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都表示:“陈同海的问题是一个十分深刻的教训!” 讨论分析: 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当时中石化公司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 (1)决策机制形同虚设 具体表现在但凡中石化有重大的决策时,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根本没有发挥出其部门的集体、民主决策及监督功能。如果有的话.陈同海事件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 (2)监管体系没有落地 陈同海做出那么多违背公司治理准则及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公司的各个监管部门却始终没能对他的过错行为进行必要性的纠正,也是造成、纵容陈同海继续往极端方向发展的根源。所以,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体系,必须要有一套健全、完善的监管、监控体系,而且必须百分百执行到位。这是保证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公司治理能否成功的最基本条件。离开了这个根本与基本条件,任何公司谈治理都是一句空话。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附件7: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报告一、公司治理 (一)组织架构图 股东会 执行监事 董事会 风险控制管理委员会 审计薪酬委员会 总经理 副总经理 个人担保部企 业 担 保 部 市 场 开 发 部 风 险 控 制 部 综 合 管 理 部

(二)职能部门名称、职责 经总经理办公会讨论,我公司下设个人担保部、企业担保部、市场开发部、风险控制部、综合管理部5个职能部门。 个人担保部负责对个人贷款进行担保项目的受理、调查、保后管理;企业担保部负责对企业贷款进行担保项目的受理、调查、保后管理;市场部负责公司担保业务的市场开拓;风险控制部负责公司担保业务的审核、风险预警;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行政办公、人事工作、财务核算和后勤管理。 (三)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情况 公司依据《融资性担保公司治理指引》的要求,建立了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并对各主体之间相互制衡的责、权、利关系作出制度安排,保障公司建立明晰的治理结构、科学的决策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和有效的约束机制。 公司股东会共6人,分别是安达市天翼锻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梁洪钟、大庆市澳顺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姚兰、闫军、刘剑峰、寇松涛、冷洪波。公司股东会的主要职责为: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包括决定担保公司的经营方针和重大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董事、监事,审议批准董事会、监事会报告,审议批准公司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对公司增资、减资等重大事项作出决议等。

公司设立董事会,选举闫军为董事长、公司法定代表人,选举姚兰、梁洪钟、寇松涛、冷洪波为董事。董事会向股东会负责,董事会职权依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确定。其职权为负责召集股东会会议,执行股东会决议,向股东会报告工作,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制定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决定内部管理机构设置,聘任或解聘总经理,制定公司基本管理制度等。董事会下设风险控制管理委员会和审计薪酬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就公司业务合规情况、风险状况、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及执行情况、经营业绩等向董事会提供专业意见,并依据董事会授权对相关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公司设一名监事,由刘剑峰担任,监事向股东会负责,履行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监督的职责,监事职权依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确定,包括检查财务会计状况,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防止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行为损害公司、股东、债权人、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定期向股东会报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职情况等。 公司的高级管理层由总经理、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财务负责人等组成。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向董事会负责,总经理依照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权,组织开展经营管理活动。高级管理层应当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建立内部规章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拟订经营计划并经董事会批准后组织实施。高级管理层应当按有关规定建立完善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公司安全稳健运行。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教材

第六章公司治理 第一节公司治理的差不多理论 一、公司治理的概念 现有的公司治理概念能够区分为两大类不,即狭义定义或广义定义。 从狭义定义看,公司治理是公司及其股东的关系,是监督和操纵过程,以保证公司治理层的行为同股东的利益相一致。从广义定义看,公司治理不仅包括了监督和操纵公司及其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了监督和操纵公司与其他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雇员、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甚至社会公众等。 尽管公司治理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含义至少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差不多特征: (一)公司治理是一种规范公司所有者、董事会和治理层的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是用来治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决定并操纵企业战略方向和业绩的一套机制。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查找各种方法确保有效地制定战略决策,治理潜在利益冲突的各方之间秩序的一种方式。公司治理是在合法、

合理、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同时确保公平对待每一个利益相关者。 因此,公司治理反映了企业的文化、政策、如何处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价值观。 (二)公司治理是一种对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制衡体系,以保证公司对其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履行受托责任,同时以一种对社会负责的方式开展各地区的业务经营活动。 有效的公司治理使治理层能够成功地解决缺席的所有者和治理层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良好的公司治理制造了一个体制,确保对投入资本的恰当经管和如实报告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业绩。(三)公司治理的目的是用来关心确保公司资产的恰当经管的所有人员和所执行的所有程序和活动。 良好的治理为企业长期生存和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环境。企业的成长需要投资,良好的企业治理提高了公众对企业的信心,降低了投资的资本成本。 二、代理理论 提出“托付代理理论”,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让渡。该理论现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

(整理)CPA注会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归纳.

注会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二章 1、战略是一种计划:包含两个含义。第一、战略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之前制定的,具有前导性;第二、战略是有意识的、有目的地开发和制定的计划,是一个理性思维的结果,具有主观性; 2、战略是一种计谋:强调战略是要在竞争中赢得竞争对手,或令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及受到威胁的智谋; 3、战略是一种模式:是一系列行动的模式或行为模式,或者是与企业的行为相一致的模式。在选择企业战略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和尊重企业原有的行为模式,因为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未来的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如果需要改变企业的行为模式,那么需要充分认识到推行这种改变的难度; 4、战略是一种定位:企业必须要明确在自身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或在市场中的位置。将战略作为一种定位,涉及到企业如何适应所处环境的问题; 5、战略是一种观念:战略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战略观念通过个人的期望和行为而形成共享,变成企业共同的期望和行为; 6、战略设计企业的全局,其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基本目标; 7、公司战略涵盖了公司的整体范围,平衡公司的业务组合,关注在每个战略业务单位中创造竞争优势; 8、公司董事会是公司战略的设计者,承担公司战略的终极责任; 9、公司战略的作用是确保各部门或职能之间协调运转、减少冲突,以整合各部门的工作,使它们能为公司战略做出最大贡献; 10、业务单位战略关注的是在特定市场、行业或产品中的竞争力; 11、战略的五个关键要素有:有愿景、具有可持续性、通过流程交付来传递、与获取竞争优势有关、利用企业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12、一般应该在应用相关性和学术严谨性两个层面上检验战略是否良好;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实施 ××××-××-××发布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Guidelines on Enerprise Legal Risk Management (征求意见稿) GB/T XXXXX—X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ICS 03.100.01 A02 目次 前言 (2)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 (3) 5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过程 (5) 6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 (14)

附录A 法律风险识别框架示例 (18) 附录B 法律风险清单示例 (19) 附录C法律风险可能性分析示例 (20) 附录D法律风险影响程度分析示例 (21) 前言 本标准在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1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1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企业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通用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可指导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所有经营环节中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 本标准是通用指南,不作为行业性专用标准使用,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结合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应用本标准实施法律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基础、资源以及管理需求,对本标准提供的法律风险管理过程和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进行简化或采取递进式建设,逐步达到本标准要求,从而确保本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资源投入与企业的目标相契合,达到管理本企业法律风险的目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苗壮清华大学法律硕士生联合导师 最近,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该规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了以美国COSO《内部控制统一框架》,确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管为促进、以中介机构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实施机制。据报道,该规范将于明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基本规范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将对公司、证券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内部控制规范包括基本规范、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等。除了基本规范,五部委还发布了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并在研究、起草其它9项具体规范。具体规范包括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存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资产减值、销售与收款、筹资、衍生工具、成本费用、担保、合同、对子公司的控制、企业合并与分立、服务外包等财务报表项目相关规范,财务报告编制、关联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交易、公允价格、信息披露等财务报表编制相关规范以及预算、人力资源政策、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审计、中介机构聘用等制度支持。基本规范与具体规范共同构成内部控制规范的完整体系。 一定义、目标、要素 基本规范首先界定了内部控制的含义。根据该规范,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与其它经营管理活动一样,控制活动既有收益也有成本。这就有必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换句话说,控制活动也要讲求效率。考虑到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与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内部控制应当且只能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的宗旨体现为内部控制的目标。根据基本规范,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企业战略,经营的效率和结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上述5目标类似于COSO报告3目标:经营的有效与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相比之下,将“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列入目标更为可取,因为许多管理信息无法进入财务报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案例分析 SWOT分析法 【例题·综合题】某公司主要生产电脑,其公司形象已深入人心,拥有大量的老客户,产品很有自身的特色,目前公司开发的大量工具软件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软件的支持。但是和竞争对手相比其办公软件方面尚有欠缺,且有的芯片不能自行生产,此外一些客户有转向其他产品的趋势,该公司用SWOT分析法对公司现状进行分析。请阐述SWOT 分析法,并结合案例对该公司进行分析。 【答案】 (1)企业评估(或SWOT分析)是将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同列在一张“十”字形图表中加以对照。 (2)SWOT分析的目的在于提供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SWOT分析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清晰地把握全局,分析自己在资源方面的优势与劣势,把握环境提供的机会,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威胁。一旦做出了SWOT分析,企业就能够确定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从而形成了一个有益的平台,有利于企业选择最好的战略以实现企业目标。SWOT的四个要素:优势,指能给企业带来重要竞争优势的积极因素或独特能力;劣势,是限制企业发展且有待改正的消极方面;机会,是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有利于企业的时机;威胁,是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不利于企业的时机。 (3)该公司的优势是公司目前开发的工具软件为新产品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劣势是一些客户有转向其他产品的趋势;该公司的机会是形象深入人心,有大量的老客户,产品有自身的特色;威胁是和竞争对手相比其办公软件方面尚有欠缺,且有的芯片不能自行生产。案例分析:沃尔玛(Wal-Mart)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1)沃尔玛是著名的零售业品牌,它以物美价廉、货物繁多和一站式购物而闻名。(2)沃尔玛的销售额在近年内有明显增长,并且在全球化的范围内进行扩张(例如,它收购了英国的零售商ASDA) (3)沃尔玛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是由先进的信息技术所支持的国际化物流系统。例如, 在该系统支持下,每一件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每一间卖场的运输、销售、储存等物流信息都可以清晰地看到。信息技术同时也加强了沃尔玛高效的采购过程。 (4)沃尔玛的一个焦点战略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优秀的人才是沃尔玛在商业上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沃尔玛投入时间和金钱对优秀员工进行培训并建立忠诚度。 2.劣势(Weaknesses) (1)沃尔玛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食品零售帝国。尽管它在信息技术上拥有优势,但因为其巨大的业务拓展,这可能导致对某些领域的控制力不够强。 (2)沃尔玛的商品涵盖了服装、食品等多个部门,它可能在适应性上比起更加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竞争对手存在劣势。 (3)该公司是全球化的,但是目前只开拓了少数几个国家的市场。 案例分析:沃尔玛(Wal-Mart)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1)沃尔玛是著名的零售业品牌,它以物美价廉、货物繁多和一站式购物而闻名。(2)沃尔玛的销售额在近年内有明显增长,并且在全球化的范围内进行扩张(例如,它收购了英国的零售商ASDA) (3)沃尔玛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是由先进的信息技术所支持的国际化物流系统。例如, 在该系统支持下,每一件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每一间卖场的运输、销售、储存等物流信息都

内部审计练习题

内部审计练习题 第一章强制性指南 一、名词解释 1.确认 2.咨询 3.内部审计章程:内部审计章程是确定内部审计活动宗旨、权力和职责的正式文件。它确 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内部的地位,授权内部审计部门接触与业务开展相关的记录、人员和实物资产,界定内部审计活动的范围。 4.职业审慎: 5. 外部服务提供者是指独立于内部审计所在组织的个人或公司。这些个人或公司拥有某一学科或领域的专门知识、技能和经验。外部服务提供者丰富多样,包括精算师、会计师、评估师、证券专家、统计师、信息技术专家、组织外部审计师和其他审计机构。 6.风险: 7.内部审计 二、判断题: 1.客观原则要求勤恳地开展工作; 2.内部审计具有处罚权; 3.内部审计可以提出建议; 4.内部审计可以对被审计的对象进行评价; 5.内部审计独立性是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要求; 6.内部审计章程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统一制定的; 7.内部审计可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 8.内部审计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 9.内部审计意见应该尊重董事长的意见; 10.内部审计可以由会计人员兼任; 11.内部审计师应该精通IT技术; 12.发现和揭露舞弊的知识和技能是内部审计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3.应有的职业审慎是指要对所有交易进行详细检查; 14.内部审计师应该尊重被审计单位专家的意见; 15.内部审计师在审计期间可以接受被审计人员赠送的挂历; 16.如果对首席审计官负责的业务提供确认服务,应由内部审计部门的质量保证部门进行监 督。 17.内部审计师不能对其以往负责的运营业务提供咨询服务。 18.蓄意参与违法活动属于不诚信。 19.出于对本单位相关信息保密性要求和内部审计的性质,内部审计师可以不配合外部审计 师的工作。 20.外部评估只评估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即可。 21.首席审计官不需要向董事会和高管层报告内部评估的结果。 22.内部定期评估和外部评估结果应该至少每年报告一次。 23.为保持独立性,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不应该考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意见。 24.董事会审批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损害。 25.出现重大事项或者年度审计计划发生重大临时性变化时,首席审计官可以自行更改计划, 不需要报告。 26.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后,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就解除了。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最新完整版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前言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 2 5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过程 3 6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15 附录A 法律风险识别框架示例20 附录B 法律风险清单示例21 附录C法律风险可能性分析示例22 附录D法律风险影响程度分析示例24 前言 本标准在《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1 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企业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通用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可指导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所有经营环节中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 本标准是通用指南,不作为行业性专用标准使用,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结合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应用本标准实施法律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基础、资源以及管理需求,对本标准提供的法律风险管理过程和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进行简化或采取递进式建设,逐步达到本标准要求,从而确保本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资源投入与企业的目标相契合,达到管理本企业法律风险的目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3694-2009风险管理术语(ISO/IEC Guide73:2002,IDT) 3 术语和定义 GB/T 23694-2009 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企业法律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基于法律规定、监管要求或合同约定,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或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作为或不作为,对企业目标产生的影响。 4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 为了有效管理法律风险,支持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企业进行法律风险管理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1)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原则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目的在于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法律风险评估和应对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活动中应充分考虑法律风险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等因素。 (2)审慎管理的原则 由于法律风险的特殊性,对于法律风险应坚持审慎管理的原则。要在尊重法律、保持诚信前提下,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不应违反法律的强制性和义务性规定。 (3)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法律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企业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信

注会教材精讲-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三者的关系

高顿财经CPA 培训中心 高顿财经CPA 培训中心 电话:400-600-8011 网址:cpa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3906690.html, 公众微信号: gaoduncpa 1 注会教材精讲-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三者的关系 在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下,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三者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体现。 (一)管理范围的协调 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下的内部控制是站在企业战略层面分析、评估和管理风险,是把对企业监督控制从细节控制提升到战略层面及公司治理层面。风险管理不仅仅关注内控建立,最主要的是关注内部控制运行与评价,从企业所有内外风险的角度为公司治理层、管理层持续改进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提供思路,风险管理比内部控制的范围要广泛得多。 (二)前动与后动的平衡 在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下的内部控制既包括提前预测和评估各种现存和潜在风险,从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确定相应的内控应对措施来管理风险,达到控制的效果,又包括在问题或事件发生后采取后动反应,积极采取修复性和补救性的行为。显然,在未发生风险负面影响前即采取措施,更能够根据事件或风险的性质,降低风险的损失,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管理效率。 (三)治理、风险、控制的整合 依照风险管理的整体控制思维,扩展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外延,将治理、风险和控制作为一个整体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这一整合的过程将克服原本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内部控制与管理脱节的问题,整个组织风险管理的过程也是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内控不再被人为地从企业整个流程中分离出来,提高了内部控制与组织的整合性和全员参与性。 (四)“从上到下”控制基础和“从下到上”风险基础执行模式的融合 在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下的内部控制既体现内部控制从上到下的贯彻执行,也强调内部控制从下到上参与设计、反馈意见以及“倒逼”机制,即从上到下控制基础和从下到上风险基础的执行模式的融合。 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下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既包括管理层以下的监督控制,又包括管理层以上的治理控制,按照内部控制五要素分析内部治理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