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信念模式

合集下载

健康信念模型的主要观点

健康信念模型的主要观点

健康信念模型的主要观点健康信念模型的主要观点健康信念模型是一种理论框架,用于解释个体为何会选择或不选择参与健康行为并采取健康行为,并阐明影响个体决策的因素。

该模型由Rosenstock等人于1966年首次提出,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修改,目前已成为健康行为和健康促进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健康信念模型的主要观点。

1. 健康信念模型的基本观点健康信念模型认为,对于个体而言,参与健康行为的决策取决于以下四个核心信念:(1)健康信念:个体对拥有健康状态的价值和好处的认知。

这个信念基于个体对健康威胁和风险的认知,包括个体对健康问题的感知、严重性、预后和可控性等方面的感觉。

(2)自我效能信念:个体对自身能够采取有效的行动来控制健康威胁和风险的信念。

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掌控感的信念,在促进健康行为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3)知觉到的严重性:个体对健康威胁和风险的感知程度,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并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程度加以判断。

(4)具体行为控制信念:个体相信他们采取的行动可以达到目标的信念。

这个信念基于个体对于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知晓程度、可行性、可控性等因素。

以上四个信念是健康行为决策的中心要素,同时发挥着相互作用的作用。

此外,健康信念模型还提出了行动阶段的概念,包括前置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

这个阶段模型也是健康行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能够帮助专业人员根据个体的行为阶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2. 健康信念模型的核心构成要素(1)感知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健康信念模型认为,感知健康问题的严重性是影响个体参与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

个体会更倾向于采取健康行为,如果他们相信自己或他人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威胁。

但是,严重性是相对的,它取决于个体的文化背景、社会经验和感性认知。

为了在干预计划中有效地利用这一构成要素,专业人员需要了解患者对健康问题的感知,以确定适当的干预措施。

(2)知觉病症的患病率和易感性个体对健康威胁和风险的感知程度也是决策制定的重要因素。

健康信念模式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健康信念模式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健康信念模式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健康信念模型(HBM)正是一个通过干预人们的知觉、态度和信念等心理活动,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的健康教育模型,由当时服务于美国公共卫生机构的社会心理学家Hochbaum等创立于19世纪50年代,其后经过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已成为人们开展健康行为干预项目和活动的重要工作模式。

HBM的理论假设是:
一个人的行为会发生改变,如果他:--感到一种疾病或残疾是可以预防或避免发生的;--意识到只要采取建议的措施(行为)就可以避免其发生;--自信自己能够成功地改变这种行为;
HBM自创建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控烟、营养、性病艾滋病、高血压筛查、安全带使用、乳腺自检、锻炼等众多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和活动的计划、设计和实施工作之中。

HBM模型的基本思路可以用1表示。

HBM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
1、到目前为止,多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只用到了其中的部分内容;
2、作为一个心理学的行为改变模型,未考虑到其他因素对人们行为
的影响,如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等;
该模型未考虑社会规范、同伴压力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内容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内容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内容(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健康信念模式(HBM, health belief model)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提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从下图可以看出,该模式认为对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知与预防疾病的行为是相关的。

认知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疾病的个人信念,这个信念调节着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采用对抗疾病的行为的可能性。

社会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多种形式的政策形成和大众媒介宣传运动,这些运动是专门设计以使公众相信危险是真实存在的,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则可以起到有益的作用。

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关键。

(一)主要内容图5 健康信念模式理论框架从上图可知,这个模式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个体对健康的认识和观点包括: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识;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对健康含义的理解;对健康状况的理解;对自我在健康中的作用的理解;对健康促进行为有利性的理解;以及对促进健康行为障碍的认识和理解。

2.修正因素包括:个体的人口学特征、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影响、情景因素、行为因素,以及个人的疾病知识和经历等。

3.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参与促进健康行为的可能性,准备行动的证据。

2。

2-1-1什么是“健康信念模式”和“保护型动机理论”?

2-1-1什么是“健康信念模式”和“保护型动机理论”?
6
认知过程行为意向行动过程健康行为健康信念模式和保护型动机理计划性行为理论转换理论模式认知的疾病罹患性认知的疾病严重性认知的疾病威胁采取预防性健康行为的倾向人口学变量社会心理变量行动的利益行动的障碍个人的认知修正因素行动的可能性大众传播媒介他人的忠告医院诊所的通知单家人或朋友的疾病行动的线索行动的障碍健康信念模式非健康行为的威胁性很大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动机保护型动机理论个体对此威胁性的认知与感个体对借助行为可否远离威胁的认知个体对所作反应可否会有效果的认知得
1.相信不当行为方式会遭遇疾病。 2.相信疾病会带来不良或严重的后果,适 当的威胁认知能够促使健康行为的发生和 保持。 3.相信所实践的行为有利于降低生病的可 能性及减轻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 4.具有相关的行动线索。 5.相信自己有能力实践某种行为。 6.不同个体实践健康行为的可能性有可能
大不一样。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第二章 第1课时
• 什么是“健康信念模式”和 “保护型动机理 论”?
1
健康行为养成是健康教育的核心
请替换文 字内容 请替换文 字内容
请替换文 字内容
2
健康行为是如何养成的?
认知过程
行为意向
请替换文 字内容
行动过程
健康行为
“健康信念模式” 和“保护型动机理
论”
请替换文 字内容
“计划性行为理论”
“转换理论模式”
3
健康信念模式
个人的认知
认知的疾病罹患性 认知的疾病严重性
修正因素
人口学变量 社会心理变量
行动的障碍
认知的疾病威胁
行动的线索 大众传播媒介 他人的忠告 医院诊所的通知单 家人或朋友的疾病
行动的可能性 行动的利益
减去 行动的障碍

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
▪ (1)感知到易感性
即个体认为不健康行为给他带来的总体危害,以及 该行为导致其自身出现疾病的机率和可能性。
▪ (2)感知到严重性
即个体感知到的行为改变可能带来的身体、心理 和金钱方面的不良影响。
健康信念模式理论的内容
▪ 2.期望 ▪ (1)感知到益处 ▪ 即个体对改变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好
处的认识和评价, 如维护健康或改善 健康状况 ▪ (2 )感知到障碍 ▪ 即个体对采纳行为可能面临的困难 的主观判断, 包括身体、心理、经济、 时间花费上的各种障碍。
6.Donald J. Ross, M.D. Compliance and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A Challenge for the Liaison Psychiatrist. Gerwal Hospital Psychiatry 1983,5:31-35
7.S. Sutton.Health Behavior: Psychosocial Theories.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 Behavioral Sciences 64996506
3.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健康行为改变理论述评[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122-127
4.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 北京医 科大学出版社,1998.11-12,170.
5.Patricia D.Mullek,James C.Herseyand DONALD C.IVERSON.Health Behavion Models COMPARED,Sot.Sci.Ued,1987,24(11):973 -981
健康信念模式的优缺点
1.优点: 充分考虑了社会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用态度和信念较好地解释和预测行为。

《健康信念模式》课件

《健康信念模式》课件

感知疾病易感性:对自身患病可能性的认 识
感知疾病治疗效果:对疾病治疗效果和治 疗方法的认识
感知疾病严重性:对疾病后果的严重性和 危害性的认识
感知疾病治疗成本:对疾病治疗成本和负 担的认识
健康信念模式的工作机制
感知疾病威胁:个体对疾病的认知和 感知
感知疾病严重性:个体对疾病严重性 的认知和感知
感知疾病易感性:个体对疾病ຫໍສະໝຸດ 感性 的认知和感知改进建议
健康信念模式在行为改变中的应用
健康信念模式:一种解释和预测健康行为的理论模型
应用实践:通过改变个体的信念和态度来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 健康信念模式的核心要素:感知威胁、感知益处、感知障碍、自我效能、 提示和线索 应用实例:戒烟、减肥、运动等健康行为的改变
健康信念模式 的评价与展望
健康信念模式的评价方法
促进健康行为:通过健康信念模式,促进人们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如定期体检、预 防疾病等
健康信念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健康信念模式: 一种解释和预 测健康行为的
理论模型
慢性病管理: 对慢性病患者 进行长期、系 统的健康管理
应用实践:通 过健康信念模 式,提高慢性 病患者的自我
管理能力
效果评估:健 康信念模式在 慢性病管理中 的效果评估和
健康信念模式的发展历程
1950年代:健 康信念模式首 次提出,强调 个体对健康行 为的认知和信

1970年代:健 康信念模式得 到广泛应用, 成为健康教育 领域的重要理

1980年代:健 康信念模式被 进一步发展和 完善,增加了 社会和文化因
素的影响
1990年代:健 康信念模式被 广泛应用于各 种健康行为干 预研究中,取 得了显著成效

以健康信念模式的核心概念和框架设计健康干预方案

以健康信念模式的核心概念和框架设计健康干预方案

以健康信念模式的核心概念和框架设计健康干预方案1 健康信念模式1.1 健康信念模式的发展背景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作为应用于个体行为改变的理论,认为信念是人们接受教育、改变不良行为进而采取利于健康行为的关键。

HBM是20世纪50年代在探索美国公共卫生服务中实施免费结核病筛查失败的原因中逐步发展起来的[1]。

为探索失败原因,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森斯托克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线调查,主要评估个体对肺结核易感性以及对筛查益处的感知,并得要想说服公众接受免费筛查,不仅要让其了解肺结核的严重性,还要得知早期筛查的益处的结论。

在罗森斯托克提出了健康信念的雏形后,社会心理学家侯慈本于1975年对健康信念模式加以修订成基本框架。

后有很多学者不断将社会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理论引入到健康信念模式,提出扩展模式,使得健康信念模式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强,适用于多种人群和范围。

1.2 健康信念模式的概念及组成HBM的核心概念是感知,即健康信念[2]。

其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行为的信念,而不是一般心理学意义上的健康信念。

健康信念人们采取与执行某种目标行为的心理基础,从而去改变不健康行为。

研究表明,人们能否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能与以下因素是紧密相连的[2,3]:①感知受到威胁:感知到易感性取决与个人的主观感受,感知到严重性取决于个人的判断性;②行为评价:感知到益处即人们觉得对自己有利时、感知到障碍;③提示因素即行动线索:指激发或换起行为者采取行动的“导火线”,是健康行为发生的决定性因素;④自我效能:是行为者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评价和判断,即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成功地采纳促进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

个体的自我效能越高,其尝试或执行该行为的可能性越高;⑤影响与制约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疾病相关因素如疾病史等。

因此,研究人员在干预人们改变不良行为时,应该综合的分析研讨,将以上五点因素考虑进去,拟定合理的健康宣教方案,增强人们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健康信念模式概述

健康信念模式概述

(二)健康信念模式
• 5.社会人口学因素 社会人口学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 民族、人格特点、社会阶层、同伴影响,以及个体所具有的疾病 与健康知识。具有卫生保健知识的人更容易采纳健康行为。对不 同类型的健康行为而言,不同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的采纳行为 的可能性相异。
(二)健康信念模式
• 某人60岁,近期查体发现患有高血压病,由于几十年来饮食口味 很咸,医生建议他要把每天的钠盐摄入量降下来。如果他认识到 自己口味很咸的饮食习惯会导致高血压(知觉到易感性),高血 压病可能导致脑卒中,脑卒中可能带来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导致死 亡(知觉到严重性),
• (2)对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所遇障碍的认识:指人们对采纳或 戒除某种行为所遇困难的认识,如费用的高低、痛苦的程度等。 只有对困难具有足够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才能有效地采纳或 戒除某种行为。
3.对自身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 • 也称效能期待或自我效能。 • 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自己一定
(二)健康信念模式
• 他相信控制钠盐的摄入对控制血压有好处(知觉到益处),同时 他觉得改掉多年来养成的饮食习惯太难了(知觉到障碍),但是 他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逐渐把口味变淡(自我效能),在这种 情况下,医生的建议(提示因素)帮助他做出减盐的决定,综合 以上因素,这位患者可能逐渐采纳低钠盐饮食行为。
• (2)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指个体对罹患某种疾病可能性的认 识,包括对医生判断的接受程度和自身对疾病发生、复发可能性 的判断等。
(二)健康信念模式
2.认识到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的困难及益处 • (1)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指人们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后,
能否有效降低患病危险性或减轻疾病后果的判断,如减缓病痛等。 只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有效时,人们才能自觉地采纳或戒除某种 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是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人们要采取某种促进健康行为或戒除某种危害健康行为,必须具备以下3方面的认识:
一、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及严重性。

1、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指个体对罹患某种疾病严重性的看法,包括人们对疾病引起的临床后果的判断,如死亡、伤残、疼痛等;对疾病引起的社会后果的判断,如工作烦恼、失业、家庭矛盾等。

2、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指个体对罹患某种疾病可能性的认识,包括对医师判断的接受程度和自身对疾病发生、复发可能性的判断等。

二、认识到采取某种行为或戒除某种行为的困难及益处。

1、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指人们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后,能否有效降低患病危险性或减轻疾病后果的判断,包括减缓病痛、减少疾病产生的社会影响等。

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有效时,人们才能自觉采取行为。

2、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障碍的认识:指人们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所遇困难的认识,如费用的高低、痛苦的程度、方便与否等。

只有当人们对这些困难具有足够认识,才能使行为维持和巩固。

三、对自身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也称效能期待或自我效能。

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克服障碍,完成这种行动,到达预期结果。

综上所述,健康信念模式在采取促进健康行为、放弃危害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充分让人们对其危害健康行为感到害怕;然后,使他们坚信:一旦放弃这种危害健康行为、采取相应的促进健康行为会得到有价值的后果,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最后,使他们充满改变行为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