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铵盐
季铵盐

季铵盐1.1 季铵盐化合物1.1.1 结构与性质季铵盐(又称四级铵盐)是铵离子中的4个氢离子都被烃基取代后形成的季铵阳离子的盐[3]。
季铵盐有4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直接与氮原子相连,阴离子在烃基化试剂作用下通过离子键与氮原子相连,其分子通式为:结构中4个烃基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取代的或非取代的,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可以有分支或没有分支,可以为环状结构或直链结构,可以包含醚、酯、酰胺,也可以是芳香族或芳香族取代物。
通过离子键与氮原子相连的多为卤素阴离子(F-、Cl-、Br-、I-)或酸根(HSO4-、RCOO-等),以氯和溴最为常见[4]。
1.1.2 合成与分析方法1.1.3 应用研究概况季铵盐化合物特有的分子结构赋予其乳化、分散、增溶、洗涤、润湿、润滑、发泡、消泡、杀菌、柔软、凝聚、减摩、匀染、防腐和抗静电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及相应的实际应用[8],这些独特性能使其在造纸、纺织、涂料、染色、医药、农药、道路建设、洗化与个人护理用品和高新技术等领域均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1.2 季铵盐杀生剂研究进展在季铵盐化合物的诸多独特性能及相应的实际应用中,优异的杀生性能是其中发现最早、应用最广的性能。
目前,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安全、长效稳定等优点的季铵盐杀生剂已在工业、农业、建筑、医疗、食品、日常生活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水处理[43]、造纸[44]、皮革[45]、纺织[46]、印染[47]、采油[48]、涂料[49]等行业的杀菌灭藻、防腐防霉、清洗消毒;农产品和农作物的防霉防病[50];养殖和畜牧的防病杀菌[51];木材和建材的防虫防腐[52];外科手术和医疗器械的杀菌消毒[53];禽蛋肉类和食品加工的清洗杀菌[54];个人家庭和公共卫生的洗涤消毒[55]等均要用到季铵盐杀生剂。
1.2.1 发展历程人们对季铵盐化合物的认识是从其所具有的杀菌作用上开始的,该类化合物在发展初期主要就是用作杀菌剂[13]。
季铵盐标准

季铵盐标准季铵盐是一类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洗涤、清洗、消毒等领域。
在生产、销售、使用季铵盐产品时,需要遵守相应的国家标准,即《季铵盐产品质量标准》(GB/T 23666-2009)。
以下分步骤阐述季铵盐标准的主要内容:一、标准适用范围和定义本标准适用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等季铵盐及其混合物的检验和评价。
本标准中定义了关键词和术语,便于标准的实施和应用。
二、外观及物理性质这一部分主要规定了季铵盐产品的外观特征、颜色、气味、杂质含量等物理性质的要求。
如:产品外观为白色至淡黄色固体,无臭味,不得有可见异物等。
三、化学性质本部分主要规定了季铵盐产品的化学指标和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如:季铵盐含量应符合制剂配方的要求,在制剂中含量不得超过规定限量。
四、物料分级本部分按照物料品质分级,对季铵盐产品进行分类。
分为一级品、优良品、合格品等多个等级,根据实际产品的质量进行分级。
五、检验方法为保证季铵盐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本标准规定了一系列的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验、有害物质分析、含量测定等。
同时,对检验方法的操作规范和具体要求也做了详细的说明。
六、包装、标志、贮存本部分要求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季铵盐产品时,应按照规定包装、标志和贮存。
如:包装应符合国家标准,标志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等信息。
总之,季铵盐标准是确保季铵盐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生产、销售、使用方都应遵守。
企业在实施标准时,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加强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季铵盐产品。
季铵盐和季铵碱的命名

季铵盐和季铵碱的命名季铵盐和季铵碱,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拗口?别担心,今天就来轻松聊聊这些化学小伙伴,咱们不深入那些复杂的公式,主要是带大家了解它们的命名背后的趣事。
咱们得从名字说起,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起的,得有点讲究。
季铵盐,这个名字就像个超级英雄,里头藏着“季”这个词,指的就是它的结构。
季铵盐是由一个铵离子和一些其他的阴离子结合而成。
要知道,铵离子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它的身世背景可复杂了,能和好多其他元素配对。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铵离子究竟是什么?简单说,就是氮和氢的组合体。
它可是个多面手,能和很多离子搭档,比如氯离子、硫酸根等等,组成各种各样的季铵盐。
比方说,氯化四甲基铵,它的名字就直接反映了它的组成,四个甲基加一个氯离子,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复仇者联盟》的队伍,大家都是大咖。
再来聊聊季铵碱,哎呀,这可有点儿意思。
顾名思义,季铵碱可不是说要跟盐拐个弯。
它也是个铵离子,但是和氢氧根结合了。
简单点说,季铵碱就是能溶于水的那种碱性物质,常常在洗涤剂、消毒剂里露面。
大伙儿肯定都用过,比如家里常备的那些清洁剂,里面大概率就有季铵碱的身影。
想象一下,你一喷,房间瞬间清新,哦,这就是它的功劳。
哈哈,听上去是不是很像魔法?大家可能会觉得,命名这些东西是不是挺无趣的,其实并不是。
科学家们在给这些化合物起名字的时候,常常还得参考它们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真是辛苦又讲究。
比如,二甲基苄基铵,这名字一听就觉得高大上,里面的“二”就表示有两个甲基,而“苄基”就是个更复杂的角色。
化学就像个侦探故事,每个名字后面都有个秘密,等着咱们去挖掘。
再说说那些大家熟悉的季铵盐,比如说,某些调味品里的成分,哎,想想就觉得亲切。
还有某些护肤品,里面也可能会添加季铵盐,它们能帮助保持水分,嘿,听上去就像是个皮肤保姆。
想象一下,早上洗脸时,涂上带有季铵盐的护肤品,肌肤瞬间水嫩,真是美滋滋。
这些化学名字听上去可能复杂,但其实就像咱们生活中的各种调味料,虽然名字不一样,功能却大同小异。
季铵盐命名

季铵盐命名
季铵盐,即季戊四醇铵盐,乃一种经过专门研制的多吡啶酰胺类金属螯合剂,其分子结构为醇态铵,其原材料主要来自孟加拉国。
季铵盐的名称的由来其实源于其原材料的由来,由于其源自孟加拉,而孟加拉共和国根据维斯帕古拉公式对材料进行命名,因此,“季”和“铵”两个字组合而成,源自“季戊四醇”和“铵”。
季铵盐具有多种优异的性质和特征,它可以有效清除有机物和金属离子,可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自流失和有效物。
并且它还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和安定性,可抗腐蚀作用非常强,可有效防止食品、水质和药品中的微生物繁殖散发。
此外,季铵盐的抗静电作用也是极为突出的,可通过清除空气中积聚的静电来减少制造设备对静电的影响,同时抑制爆炸性和有害的氧化作用,并帮助控制有害的气体的排放。
就其性质而言,季铵盐具有多种应用,可用于食品饮料、清洗卫生、医疗保健、制药以及精细化工等多领域,如剂型制剂、磷酸钙、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催化添加剂等方面。
综上所述,季铵盐是一种具有卓越性能和优良特性的特殊螯合剂,可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当下新兴的特种类型盐之一,具有重要意义。
季铵盐含量的测定

季铵盐含量的测定
季铵盐是一类由四个烷基类或芳基类化合物正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组成的盐类化合物。
测定季铵盐含量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以下介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重量法:
1. 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称取适量并充分研磨或摇匀,以取得均匀样品。
2. 称重: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尽量保持准确,记录下称量的质量(m1)。
3. 溶解样品:将称量好的样品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避免过量。
4. 旋转浓缩:将溶解的样品溶液放入旋转蒸发器中进行蒸发浓缩,直至得到较小体积的溶液。
5. 干燥:将浓缩后的溶液转移到烘箱中进行干燥,通常在60-80°C的温度下干燥4-6小时至恒量。
6. 称重:将干燥后的样品重新称重,记录下称量的质量
(m2)。
7. 计算季铵盐的含量:根据称重前后的差值(m1-m2),通
过校准曲线或计算公式来计算季铵盐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只能得到季铵盐的总重量,无法确定其
具体的化学结构。
对于不同季铵盐的测定,可能需要采用其他不同的测定方法。
季铵盐 抗氧化 原理

季铵盐抗氧化原理
季铵盐是一类化合物,通常被用作表面活性剂、防腐剂和杀菌剂。
在抗氧化方面,季铵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首先,季铵盐可以通过与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中和其氧
化作用。
这种反应可以阻止氧化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进而保护
被保护物质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季铵盐还可以与自由基发生反应,从而减少自由基引发的氧化反应,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其次,季铵盐还可以通过形成保护膜的方式来抵御氧化作用。
当季铵盐与被保护物质接触时,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阻隔氧分子
的接触,减缓氧化反应的进行,起到抗氧化的效果。
此外,季铵盐还可以作为金属离子的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结合
形成络合物,从而减少金属离子参与氧化反应的可能性,起到抗氧
化的作用。
总的来说,季铵盐的抗氧化原理主要包括化学中和氧化剂、与
自由基反应、形成保护膜以及螯合金属离子等多种方式,通过这些
途径季铵盐可以有效地抵御氧化反应的发生,保护被保护物质不被氧化损伤。
简述季铵盐的制备工艺

简述季铵盐的制备工艺
季铵盐是指季铵化合物的盐类,一般指的是季铵季铵化合物的盐类,如季铵氯化物、季铵溴化物等。
季铵盐的制备工艺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原料准备:选择适当的季铵化合物和相应的酸性物质作为原料,以制备所需的季铵盐。
2. 溶剂处理:将季铵化合物和酸性物质溶解于合适的溶剂中,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分离。
3. 反应条件调控:根据具体的反应条件和要求,调控温度、pH 值、反应时间等参数,以控制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生成。
4. 反应反应:将季铵化合物与酸性物质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混合并充分搅拌,使其发生反应生成季铵盐。
5. 结晶与分离:将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结晶,通过过滤、洗涤和干燥等操作,将季铵盐的产物分离出来。
6. 精制与质量检验:对得到的季铵盐产品进行精制处理,如使用活性炭吸附杂质,然后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总的来说,季铵盐的制备工艺涉及溶剂处理、反应条件调控、反应反应、结晶与分离、精制与质量检验等步骤。
其中,反应条件的调控是关键,可以通过调节温度、pH 值、反应时间等参数,进一步优化季铵盐的制备工艺,提高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季铵盐消毒液成分

季铵盐消毒液成分
一、前言
季铵盐消毒液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日常家居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季铵盐消毒液的成分。
二、季铵盐消毒液的定义
季铵盐消毒液是指以季铵盐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消毒剂。
它可以杀灭多
种细菌、病毒和真菌,并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
三、主要成分
1. 季铵盐: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常用的
季铵盐包括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氨基乙
醇盐等。
2. 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性物质,可以中和酸性物质,调节溶液的pH 值。
3. 硝酸钠:可以增强溶液的杀菌效果,并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4. 碳酸钠:可以中和溶液中过量的酸性物质。
5. 柠檬酸:可以增强溶液的清洁效果,并调节溶液的pH值。
6. 硫酸:可以增强溶液的杀菌效果。
四、其他成分
除了上述主要成分外,季铵盐消毒液还可能含有以下成分:
1. 香精:为了增加溶液的香味而添加。
2. 甘油:为了增加溶液的湿度而添加。
3. 色素:为了区分不同品种的消毒液而添加。
五、使用注意事项
1. 季铵盐消毒液应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配制,不要随意调整浓度。
2. 使用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3. 不要将季铵盐消毒液与其他化学品混合使用,以免产生危险气体。
4. 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干净,避免残留物对人体造成伤害。
六、结论
季铵盐消毒液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其主要成分包括季铵盐、氢氧化钠、硝酸钠等。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遵守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季铵盐化合物1.1.1 结构与性质季铵盐(又称四级铵盐)是中的4个都被取代后形成的的[3]。
季铵盐有4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直接与氮原子相连,阴离子在烃基化试剂作用下通过离子键与氮原子相连,其分子通式为:结构中4个烃基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取代的或非取代的,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可以有分支或没有分支,可以为环状结构或直链结构,可以包含醚、酯、酰胺,也可以是芳香族或芳香族取代物。
通过离子键与氮原子相连的多为阴-、RCOO-等),以氯和溴最为常见[4]。
离子(F-、Cl-、Br-、I-)或酸根(HSO41.1.2 合成与分析方法1.1.3 应用研究概况季铵盐化合物特有的分子结构赋予其乳化、分散、增溶、洗涤、润湿、润滑、发泡、消泡、杀菌、柔软、凝聚、减摩、匀染、防腐和抗静电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及相应的实际应用[8],这些独特性能使其在造纸、纺织、涂料、染色、医药、农药、道路建设、洗化与个人护理用品和高新技术等领域均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1.2 季铵盐杀生剂研究进展在季铵盐化合物的诸多独特性能及相应的实际应用中,优异的杀生性能是其中发现最早、应用最广的性能。
目前,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安全、长效稳定等优点的季铵盐杀生剂已在工业、农业、建筑、医疗、食品、日常生活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水处理[43]、造纸[44]、皮革[45]、纺织[46]、印染[47]、采油[48]、涂料[49]等行业的杀菌灭藻、防腐防霉、清洗消毒;农产品和农作物的防霉防病[50];养殖和畜牧的防病杀菌[51];木材和建材的防虫防腐[52];外科手术和医疗器械的杀菌消毒[53];禽蛋肉类和食品加工的清洗个人家庭和公共卫生的洗涤消毒[55]等均要用到季铵盐杀生剂。
1.2.1 发展历程人们对季铵盐化合物的认识是从其所具有的杀菌作用上开始的,该类化合物在发展初期主要就是用作杀菌剂[13]。
Jacobs W A等于1915年首次合成了季铵盐化合物,并指出这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翻开了季铵盐杀生剂的历史篇章。
然而,该研究成果一直未被人们所重视。
此后直到1935年,Domagk G[56]发现了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的杀菌作用,进一步研究了杀菌性能与化学结构的关系,并利用其处理军服以防止伤口感染之后,季铵盐杀生剂才逐渐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同年,Wetzel R即将季铵盐杀生剂用于临床消毒实践[57]。
随后,对季铵盐杀生剂的研究与开发一直是应用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
1.2.1.1 季铵盐杀生剂产品开发历程季铵盐杀生剂发展到今天,按其开发历程来划分,至少已有7代产品[35, 57, 58]。
(1)第1代产品:烷基二甲基苄基卤化铵,其中烷基链长为C12~C16的产品杀菌效果最佳;(2)第2代产品:第1代产品的衍生物,通过苯环或季氮上的取代反应得到;(3)第3代产品:双烷基二甲基卤化铵,此代产品与前两代相比,在合成工艺、生产成本方面都有了改进,且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的杀菌能力;(4)第4代产品:第1、3代产品的混合物,杀菌效果比前3代产品高出4~20倍,且抗干扰能力强、毒性小、价格较低;(5)第5代产品:含有2个N+的双季铵盐,主要特点是杀菌效果好、毒性低、水溶性好,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6)第6代产品:聚合季铵盐,具有毒性更小、杀菌作用更温和的特点,主要体现其药用价值,如角膜接触镜和个人护理用品的杀菌;(7)第7代产品:第1、2、6代产品的混合物,利用协同增效的原理,其杀菌效果优于单一成分。
此外,还有更多的其他组合及复配方式,形成了多种各具特色的季铵盐杀生剂,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2.1.2 我国季铵盐杀生剂发展概况我国对季铵盐用作杀生剂的研究起步较晚,直至上世纪60年代初才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先后合成了单链季铵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苯氧乙基溴化胺和十四烷基二甲基吡啶溴化铵,并于1964年研究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的杀菌作用。
1971年解放军总后勤部药品检验所再次对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的杀菌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推荐作为消毒剂使用[57, 59]。
国内在上世纪70年代开展了季铵盐在工业用水杀菌灭藻方面的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北京东方红炼油厂研究所共同研究了包括季铵盐在内的47种化合物对炼油厂循环冷却水中菌、藻的控制效果。
实验中以异养菌、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为受试对象,测定杀菌率达到99%以上时各种化合物所需的最低浓度,由此筛选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六烷基氯化吡啶等季铵盐为较理想的杀菌灭藻剂[60]。
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东方化工厂从美国Nalco公司引进了一系列水质稳定剂,Nalco7326即为其中的杀菌灭藻剂,主要成分为烷基(C1460%,C1630%,C185%,C125%)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与烷基(C1268%,C1432%)二甲基乙基苄基氯化铵的混合物。
1984年,上海合成洗涤剂三厂研制成功了FN-7326杀菌灭藻剂(早期称仿7326,有效含量为10%;现在称FN-7326,有效含量为50%)。
该药剂经实验对比研究,认为其药效与Nalco7326相仿[60]。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又研究开发出了双链季铵盐。
此后,我国在季铵盐杀生剂的研究、生产与应用等方面逐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1.2.2 杀生性能研究进展用以杀灭或抑制菌、藻等微生物生长的药剂统称为杀生剂(即杀菌灭藻剂)。
中的“杀生”并不一定需要把微生物杀死,大多数对微生物只起到抑制其生长和增殖的效果,效果大小取决于的浓度和作用时间[61]。
按照季铵盐杀生剂的发展历程,可将其分为单链季铵盐、双链季铵盐、复合季铵盐、双季铵盐和聚季铵盐等5大类杀生剂,其杀生性能通常包括杀菌性能和灭藻性能两方面。
1.2.2.1 杀菌性能研究进展1.2.2.2 灭藻性能研究进展对于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甚至在人体内也无孔不入的细菌、真菌和病毒来说,藻类对生长环境、生存条件的要求苛刻得多,其分布也远没有菌类和病毒的分布广,因此人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藻类污染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所以,尽管季铵盐杀生剂普遍具有杀菌和灭藻的双重功效,但与季铵盐杀菌剂的发展现状相比,对季铵盐灭藻剂的研究与开发明显要少得多,应用领域也没有那么广泛。
(1)单链季铵盐灭藻剂仉春华等[85]研究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等3种单链季铵盐对混合藻液(由中国石油辽阳石油化纤公司排放的直流冷却水中提取,小球藻30%,栅藻27%,硅藻40%,蓝纤维藻2%,其他藻类1%)的灭藻效果,结果表明单链季铵盐具有灭藻和剥离污泥的双重作用,当用量≥25mg/L时,其灭藻率均在90%以上,出水达到了工业水处理的要求。
周律等[86]进行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研究,发现在微囊藻生长迟缓期的最佳用量为10mg/L,最大抑藻率为98.3%;在微囊藻生长对数期的最佳用量为25mg/L,最大抑藻率为83.6%。
许银等[87]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小球藻的抑制效果,在0.1~1mg/L的用量范围内,随用量升高,该季铵盐对小球藻的抑制作用增强,96h抑制小球藻生长的半效应用量为0.18mg/L。
洪爱华等[88]研究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对赤潮生物海洋原甲藻的灭杀和抑制作用,用量为0.10mg/L时,可以抑制海洋原甲藻的生长,用量大于0.15mg/L 时,灭藻率可达到90%以上。
(2)双链季铵盐灭藻剂曹西华等[89]研究了几种不同结构的季铵盐灭藻剂对赤潮异弯藻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季铵盐灭藻剂作用时间延长,灭藻效果明显增加。
其中,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的用量为5.0mg/L时,24h后杀灭率仅为70%左右;而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用量均为1.0mg/L时,24h后灭藻率即可达到85%和90%以上,可见单长链季铵盐对赤潮异弯藻的灭杀效果优于双长链季铵盐。
张珩等[90]研究了双链季铵盐2-(2-苯氧基乙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对两种赤潮生物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发现该季铵盐能有效抑制赤潮藻,其中对球形棕囊藻96h的最小抑藻用量为0.8mg/L,对塔玛亚历山大藻96h的最小抑藻用量为0.4mg/L。
(3)复合改性季铵盐灭藻剂黄娟等[91]考察了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改性黏土对2种赤潮藻的杀灭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2mg/L的改性黏土对海洋卡盾藻作用24h后的灭藻率为85%,48h后达90%,72h后超过95%;16mg/L的改性黏土对塔玛亚历山大藻作用24h后的灭藻率不到50%,48h后为77%,72h后达到85%;而在相同用量和作用时间内,未改性黏土对2种赤潮藻的灭藻率均未超过50%。
庞艳华等[92]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膨润土对两种海洋生物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当改性膨润土的用量为20mg/L时,对小球藻的24h后除藻率大于85%,对新月菱形藻的24h后除藻率大于90%,而未经季铵盐改性处理的膨润土在相同用量下对小球藻和新月菱形藻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去除作用。
(4)双季铵盐灭藻剂王修林等[93]考察了由2个氯化十二烷基三甲基铵分子经联接基团连接而成的双季铵盐灭藻剂的抑藻活性,结果表明该双季铵盐在0.2~0.5mg/L的较低用量时,对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湾藻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当用量增至0.5mg/L以上时,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相同用量范围内,对裸甲藻、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形扁藻的生长影响不明显,表现出该双季铵盐的抑藻作用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
吴萍[94]比较了双烷基聚氧乙烯基三季铵盐(DPQAC)和三烷基聚氧乙烯基三季铵盐(TPQAC)对3种赤潮藻的杀灭效果,其中DPQAC的用量为3mg/L时,灭藻率均可达到90%以上,用量为4mg/L时,灭藻率均可达到100%;而TPQAC的用量为1mg/L时,即可严重影响赤潮藻的生长,用量为2mg/L时,短时间内就能100%的杀灭赤潮藻。
可见,TPQAC的灭藻效果优于DPQAC。
(5)聚季铵盐灭藻剂曹承进等[95]研究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的表面接枝聚季铵盐型高分子杀生剂对钝顶螺旋藻的杀灭效果,当1mg/mL的杀生剂作用于螺旋藻后,通过显微观察藻体的性状变化,发现原本呈现螺旋伸缩状的藻体已断裂成若干段,并由绿色变成土黄色,证明螺旋藻已经死亡,其灭藻过程是杀生剂表面吸附、接触、灭藻。
Nudel R等[96]报道了以聚苯乙烯或交联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合物等为载体,通过载体上的氯甲基与含有长链烷基的不同叔胺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得的水不溶性聚季铵盐或聚双季铵盐杀生剂能有效杀灭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