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检查鉴别诊断及特点

合集下载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一、胸部 X 线检查胸部 X 线检查是肺结核诊断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在肺结核的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肺部上叶的局部浸润影,或者是肺门淋巴结的肿大。

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肺结核在 X 线上常表现为“哑铃状”阴影,即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形成的典型影像。

继发性肺结核的表现则更为多样,常见的有渗出性病变,在X 线上呈现为云絮状或片状的阴影,边缘模糊;增生性病变表现为结节状阴影,密度较高,边界清晰;干酪样坏死则可形成空洞,在 X 线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透亮区,洞壁较厚,有时可见液平。

此外,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在 X 线上可看到一侧或两侧上肺有多发的厚壁空洞,周围伴有广泛的纤维条索状阴影和散在的新老病灶。

二、胸部 CT 检查胸部 CT 检查对于肺结核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在发现隐蔽部位的病变、判断病变的性质和评估治疗效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肺结核的早期,CT 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肺部的微小结节和粟粒状阴影。

对于空洞性病变,CT 能够准确地显示空洞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洞壁的情况。

同时,CT 还可以发现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的肿大,以及支气管的受累情况。

在肺结核的进展期,CT 可以显示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更加准确,对于判断是否有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并发症也更加清晰。

在治疗后的随访中,CT 可以观察到病变的吸收、好转情况,以及是否有新的病灶出现。

三、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 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有一定的价值。

例如,对于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的评估,MRI 可以提供更多关于淋巴结内部结构和组织特性的信息。

然而,由于肺部含有大量的空气,导致 MRI 信号衰减,对于肺部实质病变的显示不如 X 线和 CT 清晰,因此一般不作为肺结核诊断的首选方法。

四、影像学诊断的综合分析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往往需要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与鉴别(一)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与鉴别(一)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与鉴别(一)肺结核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传染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尤其在一些贫困山区,社区以及旅游区域,肺结核患者的感染率相对较高。

而影像学检查一直被认为是可以放心使用的诊断方法,经过多年研究,已经确证了在诊断肺结核方面影像学的准确性。

本文将从影像学常见的检测方式以及如何鉴别进行详细讲解,以期对肺结核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一、影像学检测方式1.常规X线检查:肺结核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通过X线检查,一般可发现由中央结构向边缘扩散的散在、不规则的小斑点状阴影,结节、斑片、空洞和弧形或线形痕迹等。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肺部广泛浸润,肺纹理增多、粗细不均、(见于活动期结核)、肺部钙化灶等。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CT检查采用层面成像技术,可以更加精细和准确地观察到肺部不同部位的细节,从而使对肺结核的诊断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此外,CT检查还可以检查到怀疑肺结核并发症的情况如肺膜炎、胸膜炎、胸腔积液、肺不张等等,可以为及时预防并发症提供指导。

二、鉴别诊断1.肺癌:肺癌一般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单发肺结节或者肺部团块,其边缘比较光滑,而且可以表现为液体样低密度影或高密度影,肺部的纵隔和肺门淋巴结也会受到突出。

而肺结核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斑点状影,其边缘不够明显,呈结节状和不规则形、环形和龟裂状阴影等。

2.肺水肿:肺水肿表现出来的阴影密度比较均匀,但是肺内会有大量的肺泡内液体,所以边缘比较模糊。

而肺结核呈不规则的斑点状影,边缘影像分明有节理和纹理。

3.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与肺结核相比,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像表现形式是一个明显的软组织结构,边缘不规则,肺内本身的纵隔和肺门淋巴结也会受到突出。

4.肺梗塞:肺梗塞特征性的影像特点是一条细长的、有边缘的、亚段性(斑块状,条状状)或全节段的肺动脉不同程度闭塞引起的局灶性肺缺血,而与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则差异较大。

综上所述,采用影像学检查进行肺结核的诊断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医学X线检查部位及目的临床意义

医学X线检查部位及目的临床意义

医学X线检查部位及目的临床意义X线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可用于观察和诊断身体各个部位的异常情况。

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的不同,X线检查可以提供丰富的临床意义,本文将对常见的X线检查部位及其目的、临床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1.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一种常规的影像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观察和诊断胸腔内脏器官的异常情况,如心脏、肺部、纵膈等。

胸部X 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肺部感染、肺结核、肺部肿瘤、胸腔积液、心脏扩大、纵膈间隔异常等情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腹部X线检查:腹部X线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可用于观察和诊断腹部脏器的异常情况,如肝脏、胆囊、胰腺、肾脏、膀胱等。

腹部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肝脏肿瘤、胆囊结石、胰腺炎、肾结石、盆腔积液等疾病,对于腹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有价值。

3.脊柱X线检查:脊柱X线检查是一种常用的骨科影像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观察和诊断脊柱的异常情况,如脊椎的曲度、骨折、脊椎关节的变形等。

脊柱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脊柱侧凸、脊柱侧弯、脊柱骨折等疾病,对于骨科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骨骼X线检查:骨骼X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观察和诊断肢体骨骼的异常情况,如骨折、脱位、骨质疏松等。

骨骼X 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骨折的类型、脱位的程度、骨质疏松的程度等,对于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5.显影造影X线检查:显影造影X线检查是一种特殊的影像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观察和诊断血管和腔道的情况,如冠状动脉造影、胆道造影、肾盂造影等。

显影造影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血管的通畅程度、腔道的形态和功能等,对于血管和腔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疾病状况,结合不同部位的X线检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判断和鉴别诊断,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各种肺炎的X线检查有何特征

各种肺炎的X线检查有何特征

各种肺炎的X线检查有何特征1.肺炎球菌肺炎: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

近年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典型的大叶实变少见。

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气道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征。

肺炎消散期,X线浸润逐渐吸收,可有片块区域吸收较早,呈现“假空洞”征。

2.葡萄球菌肺炎:X线阴影的易变性是金葡菌肺炎的一个重要特征。

X线显示肺段或肺叶实变,或呈小叶样浸润,可有单个或多发的液气囊腔,形成阴影内伴有空洞和液平。

3.克雷白杆菌肺炎:X线显示肺叶或小叶实变,有多发性蜂窝状肺脓肿,叶间隙下坠。

4.军团菌肺炎:早期为单叶斑片状肺泡内浸润,继有肺叶实变,可迅速发展至多肺叶段,下叶多见,单侧或双侧,可伴少量胸腔积液。

偶有肺内空洞及脓胸形成。

5.肺炎支原体肺炎: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也有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者。

6.肺念珠菌病:(1)支气管型:双肺中、下野纹理增重。

(2)肺炎型:两肺中下野有弥漫性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亦可融合成大片肺炎阴影,边缘模糊,形态多变,还可有多发性脓肿。

少数病例伴胸膜改变。

7.病毒性肺炎:多见双肺下叶弥漫性密度均匀的小结节状浸润阴影,边缘模糊,少数患者可见叶性浸润或弥漫性网状结节性浸润灶。

8.厌氧菌性肺炎:双下肺底纹理增多粗乱,夹杂有边缘模糊的斑片状阴影,或同时伴有脓胸、胸膜积液等征象。

肺炎是由多种病源菌引起的肺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性病变.临床上常见,可发生于任何的人群。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X线可见炎性浸润阴影。

细菌性肺炎占成人各类病原体肺炎的80%。

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中病死率极高。

多有畏寒、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少数有咯血和呼吸困难;其它症状有恶心呕吐、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

病毒性肺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

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临床表现一般较轻。

主要症状为干咳、发热、呼吸困难、紫绀和食欲减退。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曾称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骨科常用的辅助检查

骨科常用的辅助检查

(2)、骨的发育(包括骨化和生长) 骨化有二种形式:
A、膜化骨 如:颅盖骨和面骨
B、软骨内化骨 如:躯干骨和四肢骨
骨的生长:在骨化的同时进行成骨和破骨, 保持一个动态平衡,使骨进行增粗和增长。
2、长骨 (1)、小儿骨骼的特点: 1)、骨干:管状骨周围由密质骨含钙多,密 度高而均匀且中间厚而端薄。
3)、骨质坏死:是指骨组织局限性供血中 断,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其原 因有二:一是死骨表面有新生骨的形成,骨 小梁增粗,为绝对密度增高;二是死骨周围 骨质吸收,或在肉芽、脓胞包绕衬托下形成 相对性的骨质密度增高。 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缺血坏 死和外伤骨折后等。
临床表现:
病程慢而长,一般以月或年计算;多为单发;局部可 有肿、痛和活动障碍。实验室检查为血沉增快。
X线表现:
1)、长骨结核 A、好发于骺和干骺端。 B、骨松质内出现一局限性类圆形或、 边界清 的骨质疏松、破坏区。 C、骨质增生硬化不明显。
D、骨质破坏区内可见“泥沙样”死骨。
E、骨膜反应轻。
2)、脊椎结核
骨科常用的辅助检查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脊柱外科 付鹏
一、X线检查
一、检查方法
(一)、X线平片: 1、任何部位,都要用正侧位,某些部位还要用斜位、轴 位和切线位等。 2、应包括周围软组织。四肢长骨应包括邻近的关节以便 定位。 3、两侧对称的关节,必要时还应加拍对侧,以便对照, 发现细小病灶。
(二)、血管造影:
2)、骨膜增生又称骨膜反应 是因骨膜成骨细胞层受炎症、出血、肿瘤等 刺激所引起的骨质增加。正常骨膜是不显影的, 一旦出现 应视为病理变化。 X线表现:可见与骨皮质平行的细线状致密 影,同骨皮质间可见一宽约1-1mm透亮间隙。其 形态各异如:线状、花边状、层状、日光状或放 射状等。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X线诊断(附34例报告)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X线诊断(附34例报告)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X线诊断(附34例报告)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最为常见,X线检查可以为临床诊断确诊提供影像学支持。

本文搜集典型34例X线检查阳性的病例,就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34例中男性14例,女性20例,年龄19~54岁,平均39岁。

病程4月~20年不等。

双侧发病21例。

临床表现32例有颞下颌关节活动弹响或破碎音,25例开闭口关节酸痛,14例下颌僵硬活动受限,6例伴有耳内耳周痛,3例有颈肩痛,4例下颌欠对称,2例伴有习惯性下颌脱位。

1.2方法全部病例初诊常规拍摄颞下颌关节张闭口许氏位,并加照健侧对比。

投照条件:管电压65 kV,管电流100 mA,曝光时间0.3 s。

必要时行体层摄影或髁状突经咽、经颌位片。

2结果2.1颞下颌关节关节间隙改变共24例其中关节前间隙增宽,后间隙变窄或者消失,髁状突后移状态者14例。

关节前间隙变窄,后间隙增宽,髁状突呈前移位状态5例。

关节间隙普遍变窄,髁状突呈上移位状态3例。

关节间隙普遍增宽,髁状突呈下移位状态2例。

2.2颞下颌关节面改变18例其中关节面模糊8例,X线表现为颞下颌关节面显示不清晰。

关节面破坏10例,X线显示关节面毛糙不规则,负重区域不光滑。

2.3髁状突骨质改变共15例其中髁状突硬化10例,X线表现为骨皮质不均匀增厚或散在斑点样钙化。

髁状突骨质增生6例,X线表现为髁突前缘唇样增生。

髁状突前斜面破坏6例,X线表现为骨皮质缘消失,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侵蚀和破坏。

髁状突囊样变4例,X线表现为皮质下小囊性低密度区,可有硬化边。

髁状突短小2例。

2.4关节窝改变共11例其中关节结节硬化7例。

关节窝硬化3例。

关节窝浅平宽大1例,呈典型的鸭舌帽型。

2.5髁状突运动度变化10例颞下颌关节活动受限9例,X线表现为张口许氏位髁状突运动度相对减小。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定义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利用各种物理学原理,通过特定的设备对人 体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无创性成像的技术。
发展历程
自X射线发现以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经历了从简单的X射线平片 到复杂的数字化成像技术的漫长发展历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 学影像学理论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 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重要性
提高诊断准确性
通过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患者 体内病变的位置、形态和大小等信息,从而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
无创性检查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以 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伤。
指导治疗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诊断疾病,还可以 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高治疗效果。
2024/1/26
29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未来趋势
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
远程医学影像服务
将不同模态的医学影像信息进行融合 ,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远 程医学影像服务,使患者在任何地方 都能接受专业的医学影像检查。
智能化医学影像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医学影像进行自 动分析和诊断,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 性。
超声成像特点
实时动态显示、无辐射、价格相对较 低、操作简便等。
20
常见超声检查方法及应用
01
02
03
04
A型超声
一维超声,主要用于眼科和颅 脑疾病的诊断。
B型超声
二维超声,广泛应用于各个临 床科室,可观察脏器大小、形 态、内部结构等。
M型超声
主要用于心脏和大血管的检查 ,可观察心脏各层结构、运动 情况等。

放射科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科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科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X线检查的特点与临床应用(一)X线检查的特点X线检查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无创伤的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病变的诊断方法。

它具有以下特点:1.可直视人体内组织器官和病灶不仅可以看到诸如心、肺、骨骼、消化道等体内组织器官,还可以看到病变形态特点、位置、大小、毗邻关系等。

2.具有无创伤观察活体器官的功能X线检查能在不改变或破坏机体完整的情况下,对活体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进行观察,对其解剖和生理进行研究。

如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道系统、胆道系统等的X线造影检查。

近年来,DSA›CT、CR、DR等数字X线检查的发展,更加拓展了X线检查的临床检查范围。

X线检查影像的全面数字化,将为医院的阁像管理与通讯传输系统(PACS)及远程会诊的实现做出贡献。

3.X线检查是有辐射损伤的检查方法X线检查必须遵循放射实践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

(一)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X线检查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

但其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①受检查部位应具有对比条件;②检查必须安全,不危及病人生命,不发生严重后果;③根据病情、临床需要及适应证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采取最优首选检查制。

(三)X线检查的限度1.病变密度的限制如脓胸、血胸在X线检查中无法定性鉴别,密度一致。

2.病变反应时间的限制某些疾病症状早于X线征象的出现。

如大叶肺炎、急性骨髓炎等。

3.病变部位的限制多数位于体表部位或一般视诊所及的部位,如皮肤、外耳等,临床检查优于X线检查。

4.发育方面的限制人体某些部位的检查与年龄发育有关。

如鼻旁窦在新生儿尚未发育,无X线检查价值。

(四)X线检查方法X线检查方法分三大类,普通X线检查(透视与摄影)、X线造影检查和X线特殊检查。

1.X线透视检查优点是可转动病人体位,改变观察方向;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可立即得出结论。

缺点是影像对比度、清晰度差,难以分辨密度或厚度差异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或厚度较大的部位;缺乏客观记录也是重要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支气管炎、COPD、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的影像学检查是鉴别它们的一个方法。

它们的X线特点如下:
慢性支气管炎的X线检查:早期无异常表现。

随病情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或纤维化,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或出现双轨影和袖套征,以双下肺野较明显。

COPD的X线检查:早期胸片可无异常变化。

以后可出现慢支和肺气肿的影像学改变。

虽然X线胸片改变对COPD诊断特异性不高,但作为确定肺部并发症及与其他肺疾病进行鉴别的一项重要检查,应该常规使用。

CT检查对有疑问病例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阻塞性肺气肿的X线检查:后前位X线胸片见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后肋呈水平状。

膈降低,膈面变平。

纵隔变窄,心脏常呈垂直位,心影狭长。

两肺野的透亮度增加。

有时可见局限性透亮度增高,为局限性肺气肿或肺大疱的表现。

肺血管纹理外带纤细、稀疏、变直,而内带的血管纹理可增粗和紊乱。

胸部CT检查(特别是高分辨率薄层CT)对明确肺气肿病变比普通胸片更具敏感性与特异性,它可以估计肺气肿的严重程度,了解小叶中心型和全小叶型等病变,确定肺大疱的大小和数量,了解肺气肿病变分布的均匀程度。

肺源性心脏病的X线检查:除有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尚有肺动脉高压征。

其X线诊断标准如下:①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mm或右下肺动脉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l.07,或经动态观察右下肺动脉干增宽2mm以上。

②肺动脉段中度突出或其高度≥3mm.③中心肺动脉扩张和外周分支纤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④圆锥部显著突出(右前斜位45度)或其高度≥7mm.⑤右心室增大。

具有上述五项中的一项可以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