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阅读答案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 关于书法的材料阅读答案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关于书法的材料阅读答案大家都知道,书法的魅力从王羲之草书到楷书,这其中还经历过千变万化,你对书法有什么样的认识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关于书法的阅读理解材料一:中国文字的发展,由模写形象里的"文";,到孳乳浸多的"字";,象形字在量的方面减少了,代替它的是抽象的点线笔画所构成的字体。
书写者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对形象的情感,发抒自己的意境,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纯洁的"乐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自心的情感。
近代法国大雕刻家罗丹曾对德国女画家萝斯蒂兹说:"一个规定的线(文)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了一切被创造物。
如果他们在这线里面运行着,而自觉着自由自在,那是不会产生出任何丑陋的东西来的。
希腊人因此深入地研究了自然,他们的完美是从这里来的,不是从一个抽象的理念"来的。
人的身体是一座庙宇,具有神样的诸形式。
";又说:"表现在一胸像造形里的要务,是寻找那特征的线纹。
低能的艺术家很少具有这胆量单独地强调出那要紧的线,这需要一种决断力,像仅有少数人才能具有的那样。
";我们古代伟大的先民就属于罗丹所说的少数人。
古人传述仓颉造字时的情形说:"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仓颉并不是真的有四只眼睛,而是说他象征着人类从猿进化到人,两手解放了,全身直立,因而双眼能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好像增加了两个眼睛,他能够全面地、综合地把握世界,透视那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了万物的规定的线,因而能在脑筋里构造概念,又用"文";"字";来表示这些概念。
"人";诞生了,文明诞生了,中国的书法也诞生了。
《中国书法艺术生命的思考》说明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在进化的途程中蹒跚了多少万年之后,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大古老民族,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大步,约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在这四大国度里,人们唱起歌来,并将之记录在文字里而流传到后代。
这是闻一多先生在《文学历史动向》一文中约略说过的话。
在这世界文明征记里,中国书法于闻先生所讲猛抬头之时,业已承载着华夏文明而一路铺展。
它源远流长,既保特历史本色,又由于充满创造性的活力,每一时代都被赋予当代意义,因之,人们说它在几千年中华文化里成了活标本。
它以汉字为依附,以独到而从宜的书写方式,敷衍出万千气象,呈现了别样精神,在其所形成的艺术世界里,似乎简简便便的这一笔那一画,经过微妙的整合,居然能够凸现出中国人尊崇的美学极致,蕴藏着可以教人无穷回味的智慧。
这智慧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沃土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识争奇妙手法,展示了以人文精神为灵魂的传统艺术特质,有着说不清,道不完的无限,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路攀,实在有着太多的斑斓与瑰丽。
那感觉方式、思维习惯、心灵境界仿佛那么恒定、悠远而神秘,但又这般多采、自足而亲切。
历史的进程尽管此起彼伏,但它都在不断构筑美的殿堂,成为安顿人的心灵的`港湾,这对于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来说,都有一种回家感觉,宛然黄河之水在心中流淌。
也许我们今天去观照一个完整的传统书法世界的时候,好像所曾拥有的文化特征已经在淡隐,但这土生土长的书法,所一直具有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还在延传,这个艺术世界,还会成为中国人赖以坚守的精神家园。
在这个精神家园,人们可以潇萧洒洒,或固寄所托,释放忧伤;或取诸怀抱,享受喜悦。
然而,一个真正的实践者,欲明就里,探出其虚实幽微,作出相应判断与抉择并有所拓展,也绝非易事。
要知道书法精神在当代意义下阐释,如何使其转化为自身的再造与自我认同的再生资源,既需勇气,又需毅力。
要在深入地思考与不断价值求索中,酝酿成蜜,锻炼成金。
清人刘熙载不就这样说过:写字者,写志也。
“书法在中国艺术体系中是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阅读及答案

“书法在中国艺术体系中是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5—7题。
书法在中国艺术体系中是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书法以文明社会的重要工具——文字为载体,通过具有特殊笔情墨韵的汉字形象的创造,表现书法家情感,这一天然特性,决定了中国书法是最具国民普及性、最具有广泛社会基础和日常社会生活结合最紧密、最具有国民素质孕涵功能的艺术。
五千年的中国书法史,实际上也就是中国人倾泻艺术智慧、创造多样化的中国文字形式的历史。
从文字学角度谈字形演变,从遥远的刻画符号到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汉代隶书,汉魏行草书,北魏正书,直到唐代标准汉字正体形式——楷书出现,由实用书写而孕生的篆、隶、草、行、楷五大书体形式,都源于其最初“象形”文字对生活对象的象征性模仿。
而从象征性模仿的图形,到抽象字符的形成,到抽象字符的“艺术化”多元变异、拓展,中国的文字在一步一步发展成熟,并走向形式多样化。
书法艺术的形式语言也经历了一次次几何数量级的裂变,最终臻于全面的个性化形式出现,其背后的推动者都是生活实用书写。
由于书法艺术从艺术特质上秉承了“实用书写”的全部特性,从表象看人们无从分辨是实用还是艺术审美——即便是最审美的草书,它也原来就是(而且一直都是)“实用书写”。
作为实用文字书写,毫无疑问,书写文字内容需要有可辨读性。
从中国书法史的发展看,书法的“可辨读性”原则一直被奉为一个艺术法则而得到普遍遵守。
没有语序的“梦呓”式书法,从来没有被允许成为“艺术书法”的一种创作模式。
实用和审美本来是两条线,但依托于一个共同的母体,审美书法对实用书法实现全覆盖,使人们无从分辨哪些书法是表现性的,是纯艺术,哪些是实用性的,是“非艺术”。
这样的艺术“生态形式”,在世界艺术史上不多见。
中国书法是中国美术的基础,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中国画家崇尚的是“以形写神”的“写意”,强调艺术家主体精神的介入,心灵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书法,是中国“写意”艺术的最高环节。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它的形式美建立在几千年汉字的特殊形式基础上,线条在运动中构成活泼的生命。
汉代蔡邕曾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这里的“形”,包括了天地万物及人的本身。
以后的研究者都离不开这个大范围。
直到康有为,简捷地表明:“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
“势”是动态,进一步有了“意”,即意味、意蕴,“意”扩大了空间、时间,没有穷尽。
中国书法艺术积淀了自身的审美意味,它是作者与接受者共同的创造。
艺术家应该以更加包容与开放的心态面对传统,面对古人、今人、世界,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所有文化艺术的精华,同时还要善于在生活里发现美。
古人论书“万岁枯藤”“千里阵云”“惊蛇入草”“飞鸟入林”都是在自然中妙悟笔法的例子。
书法的节奏与韵律,也与音乐、舞蹈相通。
杜甫说“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
一个书法家的成长,要重视对经典法帖碑刻的学习,还要重视在字外功夫上参悟,要“书内书外,艺道并进”。
读书与游历,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功课。
明代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现代黄宾虹说“凡病可医,唯俗病难医。
医治有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广,俗病可除也”。
知识学问的来源无外乎读书、行路。
读书与行路,不仅有增进知识的作用,更有变化气质、医俗的意义。
这里说的读书和行路,不是一般的“读”书,也不是一般的“行”路。
齐白石老年时“五出五归”,游历大江南北,饱览名山大川,就是深入生活、师法造化,开阔了眼界和心胸,对其衰年变法有重大意义。
林散之晚年在其《书法选集·自序》中回忆远游的经历:“行越七省,跋涉一万八千余里,道路梗塞,风雨艰难,亦云苦矣。
”然而苦则苦,此行得“画稿八百余幅,诗二百余首”,对其眼界胸襟的开阔,其意义更是无法计量。
今人出行,都是借助飞机、火车这些现代交通工具,与古人那种长艰难跋,不可相提并论。
然而,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以新的审美眼光面对新事物,开拓新思想,运用新语言。
书法艺术阅读答案【书法艺术博采众美阅读答案】

书法艺术阅读答案【书法艺术博采众美阅读答案】书法艺术博采众美阅读答案书法艺术博采众美阅读答案《书法艺术博采众美》阅读材料与其它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璀璨的书法艺术来自人类对于美的不懈追求。
我们的祖先以汉字的形式美为基础,结合他们对于自然美、生活美的感悟,创造了具有无限魅力的书法艺术。
换句话说:汉字的天生丽质与书法家的艺术气质,共同构筑了辉煌的书法艺术。
那么,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易经》里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也就是说:上古时代,人们是用绳子打结的方法来帮助记忆的。
相传是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这种过于简单的原始记事方式显然不能够满足需要,于是,“书契”,也就是文字,应运而生了。
关于汉字的创造者,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比较流行的说法,一个是“伏羲造字”,一个是“仓颉造字”。
伏羲氏,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
《史记》与《韩诗外传》等史籍中都说:研制出八卦的伏羲,也是文字的创制人。
仓颉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真有其人,他是黄帝时代的一个史官。
《述异记》与《淳化阁帖》等史籍中记载:仓颉与另一个名叫沮诵的史官一起。
“始作书契,以代结绳”。
《三字经》、《百家姓》还没有问世的时候,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秦代李斯等人写的《仓颉篇》,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四字一句,两句一韵,很便于诵读。
因此,“仓颉造字”之说比“伏羲造字”之说更为流行。
实际上,如同“轩辕氏造车”、“有巢氏造屋”、“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这些说法一样,汉字不可能是一人、一时创造出来的,而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仓颉不过是对前人的创造做了一些总结和提高。
当然,他的总结和提高是有极其重要意义的贡献,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创造文字是为了使用,并不是一种艺术活动。
但是,我们的祖先具有很强的审美观和高超的艺术才能。
从“仰韶文化”(即“彩陶文化”)遗址与“龙山文化”(即“黑陶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来看,古人在陶器上面绘制的图画是很美的,图案、花纹十分精致,飞翔的鸟、击水的鱼、奔跑的鹿更是栩栩如生。
《中国书法》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书法》阅读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非常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
书指书体,即汉字。
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
中国书法通过超群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那么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进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索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②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
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满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
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
韵如橄榄,它需要渐渐地去体会、涵咏。
假如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那么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
而“韵”的猎取那么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缘由也就在于此。
③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识。
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
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
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默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那么的境界。
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观赏一种超然的清淡。
“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表达,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
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沟通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
在瞬间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实的环境,沉醉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的奥妙所在。
中国书法艺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同济大学

第一章测试1.汉字以()为基本的成字方式。
A:形声B:会意C:抽象D:象形答案:D2.汉字的成字方式有()种。
A:六B:三C:四D:五答案:A3.书法的主要字体有()A:真B:行C:草D:隶E:篆答案:ABCDE4.学书法就是学习写字的方法。
()A:对B:错答案:B5.初学平正,渐追险绝,复归平静是一个书法家的必经之路。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是我们现今能看到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
A:英文B:金文C:纸草文字D:甲骨文答案:D2..金文是()的一种类型。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大篆答案:A3.笔法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A:中锋B:侧锋C:圆笔D:方笔答案:CD4.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其中包括甲骨文()A:对B:错答案:A5.秦始皇为统一中国后的官体标准文字是小篆。
()A:对B:错答案:A第三章测试1.()是晚期金文的杰出代表。
A:《毛公鼎》B:《大盂鼎》C:《虢季子白盘》D:《散氏盘》答案:A2.石鼓文是战国时代()的文字。
A:楚国B:赵国C:秦国D:齐国答案:C3.大篆是对秦代以前()的合称。
A:金文B:甲骨文C:焱文D:籀文答案:ABD4.《毛公鼎》《散氏盘》是商代时期著名的金文代表作()A:错B:对答案:A5.金文是一种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因为古人把铜叫做金而得名()A:错B:对答案:B第四章测试1.()是秦朝末年民间从“草篆”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
A:小篆B:大篆C:草书D:隶书答案:D2.隶书萌芽于()时期。
A:秦朝B:南北朝C:汉代D:战国答案:D3.比较典型的汉简隶书包括()A:延居汉简B:铜雀台汉简C:马王堆汉简D:银雀山汉简答案:ACD4.隶书是由小篆演变而来的()A:对B:错答案:A5.汉隶主要指东汉时期的隶书()A:对B:错答案:A第五章测试1.篆书向隶书的演变在文字历史上叫()。
A:恢变B:渐变C:隶恢D:隶变答案:D2.()是今体书法之鼻祖。
陈望衡《中国书法艺术》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书法是最具有中国美学意义的艺术。
作为文字,它的基本功能是记录语言;然而它又可以成为艺术,它像绘画、舞蹈一样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现今世界上,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并列的书法能够独立作为一种艺术,除了汉字就没有别的了。
书法艺术从现象上看近于绘画,自古以来就有书画同源说。
但就其内在本质来看,书法与绘画则大相径庭。
绘画的功能主要是再现,大体上都离不开为客观事物造像。
象形是绘画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段。
书法很难做到像物。
书法也有再现、象形功能,但比起绘画来,不啻小巫见大巫。
而且,书法是以表达情感为功能的,它是表现艺术。
书法的表达情感是大致的,模糊的,象征性的。
仅就这一点看,它近于音乐。
音乐也是以表达人的情感为主要功能的,它之表达人的情感也具有模糊性、象征性、多义性的特点。
但书法的存在方式又根本不同于音乐。
书法是造型艺术,是静态的存在,音乐是音响艺术,是动态的存在。
书法是空间的存在,音乐是时间的存在。
书法艺术是线条艺术,这线条绝不同于西洋油画中的线条,也不同于硬笔写出来的线条。
谈到书法艺术不能不谈到它特殊的制作工具——毛笔。
毛笔是软笔。
据专家考证,甲骨文骨板上曾经发现有朱笔书写而漏刻的痕迹,好像是用毛笔书写的。
如果这一推断不错,那至少在殷代就有了毛笔。
甲骨文亦应算书法艺术,当然它与直接用毛笔书写在纸上的书法艺术还是有所差别的。
至于铸在青铜器内壁或底部的金文,专家已经断定,是先用毛笔写在青铜器胚胎上然后铸的。
中国的书法艺术家就是通过对毛笔的操纵,或轻或重,或疾或徐,或润或涩,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既具观赏价值又耐人品味不已的书法艺术来的。
战国末期出现小篆字体。
大、小篆字体其基本风格是圆婉,只是大篆不及小篆规整。
汉代通行隶书,因字形“似八字势,有偃波”,故命名为“八分”。
汉代又产生了新的书体——楷书、行书和草书。
其中,草书的产生最具美学意义。
在所有的书法字体中,草书最能自由抒写书家的思想情感,最能见出书家的创造个性,最具审美情趣,因此,草书可以说是书法艺术的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艺术阅读答案【篇一:中国书法艺术修养练习题及答案】p> 1.“钻坚仰高,忘其疲劳”语出(b )。
a.《说文解字》b.《非草书》c.《散氏盘》d.《画赞》2.汉字以(c )为基本的成字方式。
a.抽象b.形声c.象形d.会意3.汉字的成字方式有( d)种。
a.三b.四c.五d.六4.《说文解字》作者是( a)时期人。
a.东汉b.西汉c.西晋d.东晋5.“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语出(c )。
a.《说文解字》b.《艺舟双楫》c.《书谱》d.《非草书》6.“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语出( c)。
a.许慎b.王羲之c.蔡邕d.刘向7.圣书文字是(a )使用的文字。
a.古埃及b.古希腊c.古罗马d.古印度8.(b )是我们现今能看到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
a.英文b.甲骨文c.金文d.纸草文字9.秦统一六国之后用于书写诏书等匹配皇帝的专用字体是(c )。
a.金文b.隶书c.小篆d.大篆10.(d )是秦朝末年民间从“草篆”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
a.大篆b.小篆c.草书d.隶书11.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字体是(c)。
a.篆书b.章草c.行书d.隶书12.汉字的最初形态是图画文字,即( b)。
a.图画b.刻画符号c.图样d.符号13.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a )。
a.甲骨文b.金文c.篆书d.纸草文14.甲骨文最初于河南(b )出土。
a.洛阳b.安阳c.新乡d.唐河15.著名古文学家董作宾将甲骨文按书法风格划分为(c )个时期。
a.三b.四c.五d.六16.金文是(d )的一种类型。
a.小篆b.甲骨文c.隶书d.大篆17.金文以(c )为代表。
a.战国青铜器铭文b.春秋青铜器铭文c.西周青铜器铭文d.东周青铜器铭文18.《大盂鼎》是西周(a )时期金文的代表。
a.早期b.中期c.晚期d.后期19.(c )为西周中期金文的代表,形成金文大篆的典型风貌。
a.《大盂鼎》b.《散氏盘》c.《毛公鼎》d.《虢季子白盘》20.(d )是晚期金文的杰出代表。
21.石鼓文是战国时代( d)的文字。
a.齐国b.楚国c.赵国d.秦国22.(b )的特点是圆润均匀,结构匀称。
a.秦大篆b.秦小篆c.秦隶书d.汉隶书23.隶书萌芽于( a)时期。
a.战国b.秦朝c.汉代d.南北朝24.隶书传为秦官吏(b )在狱中所创。
a.程过b.程邈c.关彡d.贸待25.秦隶又称(a )。
a.古隶b.今隶c.先隶d.现隶26.篆书向隶书的演变在文字历史上叫( c)。
a.渐变b.恢变c.隶变d.隶恢27.西汉时,隶书已演变成熟,古隶向(a )转变。
a.今隶b.汉隶c.先隶d.现隶28.《张迁碑》的风格是(b )。
a.端严俊逸b.雄浑古拙c.典雅肃穆d.散逸张开29.章草的代表作品,传为西汉史游的(a )。
a.《急就章》b.《书断》c.《力命表》d.《丧乱帖》30.行书、楷书早在(b )时也已萌芽。
a.秦b.汉c.三国d.西晋31.史传颍川(c )创造了行书字体。
a.刘玉章b.王羲之c.刘德升d.王献之32.《石门铭》的风格是(b )。
a.方圆兼备b.飞逸浑穆c.方笔刻厉d.斜画紧接33.被称为“六朝集成之碑”的是(a )。
a.《龙藏寺碑》b.《龙门二十品》c.《郑文公碑》d.《泰山金刚经》34.“尚法”的主要标志是( d)。
a.两晋行书b.汉代隶书c.隋朝楷书d.唐代楷书35.被历代奉为楷书极则的是(a )。
a.《孔子庙堂碑》b.《化度寺碑》c.《多宝塔碑》d.《皇甫诞碑》36.将诸遂良称为“唐之广大教化主”的是( b)。
a.刘向b.刘熙载c.文征明d.赵孟頫37.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是( a)。
a.《祭侄季明文稿》b.《争座位帖》c.《祭伯父稿》d.《古诗四贴》38.隋唐五代中,篆书成就最高的是(c )。
a.颜真卿b.柳公权c.李阳冰d.杨凝式39.开宋人尚意书风先河的是( d)。
a.颜真卿b.柳公权c.李阳冰d.杨凝式40.下列不属于杨凝式作品的是(a )。
a.《食鱼帖》b.《韭花帖》c.《夏热帖》d.《神仙起居法》41.( a)的书法为“宋四家”之首,“尚意”书风的首创者,开一代风气。
a.苏轼b.黄庭坚c.米芾d.蔡襄42.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是(b )。
a.《松风阁诗》b.《黄州寒食诗帖》c.《暑热帖》d.《洞庭春色赋》43.(b )是宋代成就最高的草书大师。
a.苏轼b.黄庭坚c.米芾d.蔡襄44.早岁以“集古字”自居,后自成一家,以“刷字”自评的是(c )。
a.苏轼b.黄庭坚c.米芾d.蔡襄45.蔡襄作品以(b )风格著称。
a.风樯阵马b.秀雅清朗c.肆意挥洒d.铁板黄牙46.开元代复古书风先河的是( c)。
a.苏轼b.蔡襄c.赵构d.陆游47.《自书诗卷》是(d )的作品。
a.赵孟頫b.蔡襄c.赵构d.陆游48.行书以“狂怪”闻名的是(a )。
a.杨维桢b.鲜于枢c.张旭d.怀素49.被尊为法帖之祖的是(c )。
a.《诸上座帖》b.《黄州寒食诗帖》c.《淳化秘阁法帖》d.《蜀素帖》【篇二:《中国书法艺术修养》答案题库(2014.07.17版)】p> 1.“钻坚仰高,忘其疲劳”语出()。
a.《说文解字》b.《非草书》c.《散氏盘》d.《画赞》2.汉字以()为基本的成字方式。
a.抽象b.形声c.象形d.会意3.汉字的成字方式有()种。
a.三b.四c.五d.六4.《说文解字》作者是()时期人。
a.东汉b.西汉c.西晋d.东晋5.“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语出()。
a.《说文解字》b.《艺舟双楫》c.《书谱》d.《非草书》6.“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语出()。
a.许慎b.王羲之c.蔡邕d.刘向7.圣书文字是()使用的文字。
a.古埃及b.古希腊c.古罗马d.古印度8.()是我们现今能看到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
a.英文b.甲骨文c.金文d.纸草文字9.秦统一六国之后用于书写诏书等匹配皇帝的专用字体是()。
a.金文b.隶书c.小篆d.大篆10.()是秦朝末年民间从“草篆”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
a.大篆b.小篆c.草书d.隶书11.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字体是()。
a.篆书b.章草c.行书d.隶书12.汉字的最初形态是图画文字,即()。
a.图画b.刻画符号c.图样d.符号13.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a.甲骨文b.金文c.篆书d.纸草文14.甲骨文最初于河南()出土。
a.洛阳b.安阳c.新乡d.唐河15.著名古文学家董作宾将甲骨文按书法风格划分为()个时期。
a.三b.四c.五d.六16.金文是()的一种类型。
a.小篆b.甲骨文c.隶书d.大篆17.金文以()为代表。
a.战国青铜器铭文b.春秋青铜器铭文c.西周青铜器铭文d.东周青铜器铭文18.《大盂鼎》是西周()时期金文的代表。
a.早期b.中期c.晚期d.后期19.()为西周中期金文的代表,形成金文大篆的典型风貌。
a.《大盂鼎》b.《散氏盘》c.《毛公鼎》d.《虢季子白盘》20.()是晚期金文的杰出代表。
a.《大盂鼎》b.《散氏盘》c.《毛公鼎》d.《虢季子白盘》21.石鼓文是战国时代()的文字。
a.齐国b.楚国c.赵国d.秦国22.()的特点是圆润均匀,结构匀称。
a.秦大篆b.秦小篆c.秦隶书d.汉隶书23.隶书萌芽于()时期。
a.战国b.秦朝c.汉代d.南北朝24.隶书传为秦官吏()在狱中所创。
a.程过b.程邈c.关彡d.贸待25.秦隶又称()。
a.古隶b.今隶c.先隶d.现隶26.篆书向隶书的演变在文字历史上叫()。
a.渐变b.恢变c.隶变d.隶恢27.西汉时,隶书已演变成熟,古隶向()转变。
a.今隶b.汉隶c.先隶d.现隶28.《张迁碑》的风格是()。
a.端严俊逸b.雄浑古拙c.典雅肃穆d.散逸张开29.章草的代表作品,传为西汉史游的()。
a.《急就章》b.《书断》c.《力命表》d.《丧乱帖》30.行书、楷书早在()时也已萌芽。
a.秦b.汉c.三国d.西晋31.史传颍川()创造了行书字体。
a.刘玉章b.王羲之c.刘德升d.王献之32.《石门铭》的风格是()。
a.方圆兼备b.飞逸浑穆c.方笔刻厉d.斜画紧接33.被称为“六朝集成之碑”的是()。
a.《龙藏寺碑》b.《龙门二十品》c.《郑文公碑》d.《泰山金刚经》34.“尚法”的主要标志是()。
a.两晋行书b.汉代隶书c.隋朝楷书d.唐代楷书35.被历代奉为楷书极则的是()。
a.《孔子庙堂碑》b.《化度寺碑》c.《多宝塔碑》d.《皇甫诞碑》36.将诸遂良称为“唐之广大教化主”的是()。
a.刘向b.刘熙载c.文征明d.赵孟頫37.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是()。
a.《祭侄季明文稿》b.《争座位帖》c.《祭伯父稿》d.《古诗四贴》38.隋唐五代中,篆书成就最高的是()。
a.颜真卿b.柳公权c.李阳冰d.杨凝式39.开宋人尚意书风先河的是()。
a.颜真卿b.柳公权c.李阳冰d.杨凝式40.下列不属于杨凝式作品的是()。
a.《食鱼帖》b.《韭花帖》c.《夏热帖》d.《神仙起居法》41.()的书法为“宋四家”之首,“尚意”书风的首创者,开一代风气。
a.苏轼b.黄庭坚c.米芾d.蔡襄42.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是()。
a.《松风阁诗》b.《黄州寒食诗帖》c.《暑热帖》d.《洞庭春色赋》43.()是宋代成就最高的草书大师。
a.苏轼b.黄庭坚c.米芾d.蔡襄44.早岁以“集古字”自居,后自成一家,以“刷字”自评的是()。
a.苏轼b.黄庭坚c.米芾d.蔡襄45.蔡襄作品以()风格著称。
a.风樯阵马b.秀雅清朗c.肆意挥洒d.铁板黄牙46.开元代复古书风先河的是()。
a.苏轼b.蔡襄c.赵构d.陆游47.《自书诗卷》是()的作品。
a.赵孟頫b.蔡襄c.赵构d.陆游48.行书以“狂怪”闻名的是()。
a.杨维桢b.鲜于枢c.张旭d.怀素49.被尊为法帖之祖的是()。
a.《诸上座帖》b.《黄州寒食诗帖》c.《淳化秘阁法帖》d.《蜀素帖》50.文征明的《滕王阁序》是()。
a.楷书b.行书c.隶书d.草书51.金农以齐头笔侧锋写隶书,号()。
a.刀书b.漆书c.侧书d.齐书52.远在()之前,古人已经开始使用毛笔。
a.夏b.商周c.战国d.春秋53.汉唐以()为制笔中心。
a.徽州b.兖州c.宣州d.亳州54.宋室南渡之后,以()为制笔中心。
a.湖州b.兖州c.宣州d.亳州55.明清时期以北京为制笔中心,即所谓()。
a.北笔b.京笔c.平笔d.御笔56.每次使用前用清水将笔毫浸湿称为()。
a.开笔b.醒笔c.喂笔d.润笔57.我国早在()时代就开始使用墨。
a.新石器b.商朝c.夏朝d.周朝58.直到汉魏时期,才有了真正用()制成的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