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欣赏PPT

合集下载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ppt课件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2
籀文汉字的书体名称,也 叫“籀书”,又称大篆。起于 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 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 形的构形多重叠。许慎所著 《说文解字》以小篆为正字, 《说文解字》收录的籀文,可 称为《说文》籀文。
完整版ppt课件
13
相 关 作 品
完整版ppt课件
14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 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 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 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 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 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 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 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 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 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 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 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 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完整版ppt课件
28
欧阳询,唐代,潭州临湘 (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 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 公权、赵孟頫)之一。。欧阳 询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 强记。隋朝时,欧阳询曾官至 太常博士。因与李渊交好,在 大唐盛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 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 学士,封渤海县男, 也称“欧 阳率更”。
完整版ppt课件
26
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 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 楷书四大家之一。汉族, 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 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 师,世称“柳少师”。
完整版ppt课件
27
柳体书法
他书法初学王羲之,以后遍阅 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 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 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 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 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 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 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 称。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一)精品PPT课件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一)精品PPT课件
字的开始
(一)·甲骨文
甲骨文-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为殷商时 人刻于龟甲兽骨的卜辞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 字。文字相形简古,劲健挺秀,文字结构已 由独特趋向合体。
1. 甲骨文-殷商时期的一种文字形式,是书法 史上最古老的书体因刻在牛骨、龟甲上得名
2.其内容多为巫教祭祀活动的祈祷之辞,又称 甲骨卜辞。
仓颉作书;从殷民占卜记录的甲骨文, 到端庄稳定的篆书,从而拉开中国书法 的序幕。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 “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浸多 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汉〕许慎《说文解 字·序》
二·中国文字起源和书法形成
中国文字起源-学术界-多种观点 结绳记事-上上古 契木为文-上古 仓颉造字-黄帝 刻画符号-原始陶器 甲骨文-殷商时代-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
三代以来,每一个朝代有它的“书体”, 表现那个时代的生命情调和文化精神。我们 几乎可以从中国书法风格的变迁来划分中国 艺术史的时期。
-〔现代〕宗白华
(一)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高度韵胜的隶书统治时代,草书 开始步入书法艺术的殿堂,楷书和行书初露 端倪,直启魏晋时代。
西汉起步 告别混沌期 东汉有序 繁荣昌盛 举世瞩目 独特艺术 考证墨迹
(二)·金文
金文-钟鼎文-殷商至秦代铸刻在青铜器上 的文字,圆浑古朴,富有变化,书体由甲骨 文演变而成,497字 2.书法-特有的青铜文化的艺术特色 3.青铜器铭文-钟鼎款式
款-凹入的阴文 识-凸出的阳文
4.金文特点-字体粗、字形转折圆浑、不带棱 角
(二)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中国书法艺术转折的伟大时期, 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北雄南秀,崇尚气韵, 中国书法从此走向稳步繁荣。

第三章书法艺术欣赏精品PPT课件

第三章书法艺术欣赏精品PPT课件
营位置。字的造型有点类似 建筑。
书法艺术语言
布局: 是指书法的整体效果,也有
称“布白”。看一副字一眼看上 去,黑白大效果,有气势的字, 马上会感到一种气势。
著名书法艺术作品欣赏
王羲之《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 行书”。也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对 后代很多书法家都有影响。
著名书法艺术作品欣赏
黄庭坚的《幽兰赋》体现了他的书法创 新。作品是歌颂兰花,以此歌颂功臣。作品 突出的特点:讲究韵律,不是单纯写字,有 情趣,体现一种精神内涵。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用 笔、 用 墨、 结 构、 布 局。
书法艺术语言
用笔: 运笔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方法。涉及到
点、画,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用 笔方式,中锋为主,即笔尖、笔 锋始终保持在线条的中间,侧锋 为辅。
书法艺术语言
用墨: 指的是墨的着色程度及
变化,墨色浓淡的变化,在 书法表现意境方面起着很重 要的作用。
书法艺术语言
结构: 是指字的分间布白,经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第三章 书法艺术欣赏
中国书法-中华民族审美经验的集中表现
1、中国书法有悠久的历史 2、从书法本身看,它的产生发展,是 一个漫长的过程 3、中国书法不仅从艺术门类中汲取养 料,而且与自然也密切相关 4、书法又是一门普及艺术、群众性艺 术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书法ppt课件(1)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书法ppt课件(1)

2024/9/10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书法课件
5
楷书脱化于隶书和章草。孕育于汉代,始于三 国,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代是鼎盛时期。
2024/9/10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书法课件
6
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体之间的一种书 体。自汉代以来一直风行于世。
2024/9/10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书法课件
7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就是独特的 书写工具,直接参与和促成了书法家 的艺术创作。
其书法“隶篆参合行楷,非古非今, 非隶非楷,纵横错落,自成体貌”。
2024/9/10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书法课件
51
郑 板 桥 书 法
2024/9/10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书法课件
52
郑 板 桥 立 轴
三、书法艺术美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概括了书法艺术的独特的
抽象精神。
书法美表现在“实”与“虚”两个方 面。
——杜甫 《饮中八仙歌》
• 张旭书法得于“二王”而又能独创。狂 草是其在书法上的创新。 其狂草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 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痛快 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2024/9/10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书法课件
23
挫《 使肚 转痛 ,帖 刚》 柔是 变张 化旭 ,书 神法 采代 奕表 奕作 。,
中 国 之传 统 中
国 书
文 法

件化
一、书法艺术的两个重要基础
其一,书法艺术奠基于方块汉字的造 型基础之上。
其二,独特的书法艺术有赖于独特的 书写工具。
篆书出现最早,又分为大篆和小篆。
隶书首创于秦, 到汉代发展起来。
2024/9/10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书法课件

中国书法鉴赏优质课件87张

中国书法鉴赏优质课件87张

“ 龙 ” 字 欣 赏
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的形体可以分成篆、隶、楷、行、 草五种,其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商代的甲骨文到秦代的小篆
(二)秦代的小篆发展到汉代的隶书
(三)从汉代隶书发展到魏晋之后的楷书、行 书、草书
书 体 的 演 变 ( 示 意 图)
甲骨文(古篆)
钟鼎文(金文)
大篆
石鼓文(籀[zhòu ]文)
楷书
又称正书,正楷,真书,因其字形方 正,笔画平稳,结构均匀,具有较强的书 写规范,可作楷模,故名楷书。是由隶书 演变而来。创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 朝、到隋唐时达到顶峰。
按照用笔和结体特点,可分为魏碑和 唐楷两大系统。
魏碑,是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性书体,点 画形体造型还留有明显的隶书的痕迹,是一种 还不成熟的楷书。
欧阳询 皇甫诞碑
唐/欧阳询/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楷书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宋拓唐刻欧阳询《九成 宫醴泉铭》,拓本半开 纵209cm,横13.9cm。 1956年张明善捐献文 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 院藏。 欧阳洵76岁书,贞观六 年(632)刻石。书法高 华浑穆,丰厚挺拔,既 有晋人凤韵,又开唐人 新风,是千余年来楷书 登峰造极之作。
草书 王
羲 之 的 《 七 月 都 下 帖 》
王献之作品:《鸭头丸帖》
▪ 《中秋帖》传为王献之 所书,与王羲之的《快 雪时晴帖》,王询的 《伯远帖》合称“三 希”,现藏故宫博物院。 《书断》中说:“字之 体势,一笔而成,偶有 不连,而脉不断,及其 连者,气候通其隔行”。 《中秋帖》书法纵逸豪 放,应是王献之创造的 新体。
中国书法鉴赏课件
2023年高中语文教学课件★★
什么是书法?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是中国 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 PPT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 PPT
八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九明朝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十孙过庭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十一于右任十二爱新觉罗启功十三毛泽东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学术上又是诗人书法家毛泽东手书古诗词在书法境界上已臻出神入化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篆书体( 包含大篆、小篆),隶书体(包含古 隶、今隶),楷书体(包含魏碑、正 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 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
五、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
他是“宋四书法家”(苏、 米、黄、蔡)之一,又首屈 一指,擅篆、隶、楷、行、 草等书体。其书体潇散奔放 ,又严于法度。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 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 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 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 化。董其昌跋曰:“此卷如 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 为生平合作”。
泰山石刻(李斯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 字也进行了统一。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 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图 为秦始皇。
隶书
隶书源于东汉。隶书 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 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 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 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 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 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 体扁平、工整、精巧, 具有书法艺术美。汉隶 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 石刻与简牍。
二、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颜真卿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 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 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晚年犹求炉火纯青, 出神入化的境界。
《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不计工拙,一气 呵成,常常写至枯笔,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篆书,分大篆和小篆 。大篆是在甲骨文、金文 (钟鼎文)基础上演变而 来的。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ppt课件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ppt课件
25
六、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
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 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 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 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 美誉。 《玄秘塔碑》——明王世贞云 :“此碑柳书中最露筋骨者。 ”其骨力矫健,筋骨特露,刚 健遒媚;结字瘦长,且大小颇 有错落,巧富变化,顾盼神飞 ,行间气脉流贯。全碑无一懈 笔,可谓精绝。
6
秦统一后,把大 篆酌加简化成小篆通 行全国。小篆是汉字 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 。标准篆书体基本特 征:字形修长而且紧 画,向下引伸,构成 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 。代表人物有被称为 小篆鼻祖的秦朝宰相 李斯等。
泰山石刻(李斯 )7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
字也进行了统一。从此交流与发展。图
为秦始皇。
8
隶书
隶书源于东汉。隶书 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 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 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 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 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 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 体扁平、工整、精巧, 具有书法艺术美。汉隶 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 石刻与简牍。
《石门9颂》拓片
毛泽东手书古诗词,在书法境界上已臻出神入化。从百幅真迹来看,毛 泽东的书法和诗意极为融洽,浑然一体,豪迈、苍凉、委婉、激越,风 雨雷电、水流花开、天地肝胆、大泽龙蛇,博大的心胸、纯美的诗情, 毛泽东凭手中的长锋狼毫笔,在尺幅间、时空中,留下了人间正道、男 儿意气、云水襟怀和审美理想。
空庖煮寒菜,破屋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
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17
18
“文房四宝”指纸、墨、笔、砚四类书画 用具,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
19
20
一、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

中国书法艺术ppt课件

中国书法艺术ppt课件

三、讲究中和之美
3.艺术境界的创造及其对美的追求,反映了 人类对精神自由与审美自由的执著。
➢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洋洋大观的艺术珍品,以及 重表现、重传神、重写意、重美善相兼的美学追 求,集中体现了崇尚自然、体征生生、实践德行, 以及以自我生命去契合宇宙生命等民族特色,它 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文化的瑰宝。
三、讲究中和之美
1.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思想情感不要越 出传统的道德规范,即“发乎情,止乎礼 义”。
三、讲究中和之美
2.中和之美要求在艺术创作上将二元对立的因素融 汇结合。中国艺术在其发展史中形成了许多相反相 成的审美范畴,如书法创作要讲究奇与正、方与圆、 肥与瘦、曲与直、伸与缩、藏与露等的对立统一, 绘画注重构图布局中的虚实、宾主、疏密、参差等 关系的辩证处理。
第四节 中国艺术的美学追求
1. 李泽厚著:《美的历程》 2. 宗白华著:《美学散步》
9.东汉至魏晋在隶书和章 草的基础上孕育形成了楷书, 楷书比汉隶少波磔,形体方 正,笔画平整,便于书写, 因书写规范和便于辨认而流 行应用,至唐代已完全成熟。 在楷书的基础上,人们又简 化点面,吸收草书的连绵笔 势,形成了行书。
智永:楷书千字文
一、汉字:一个图像的世界
行书:在楷书基础上简化点面,吸收草书的连绵笔 势而形成。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时代风格
唐代:书法艺术的高峰
楷书一系:善于新变又讲 究法度。
初唐欧阳洵、虞世南、褚遂 良,其中欧阳洵尤负盛名, 其书法世称“欧体”,所书 写的《九成宫醴泉铭》标志 着楷书入唐后已完全成熟。
唐 ·欧阳洵《九成宫醴泉铭》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时代风格
唐 ·颜真卿《宝塔感应碑》
颜真卿的崛起为楷 书带来刚劲雄健之气。 颜体楷书刚健雄厚,大 气磅礴,布局上字与字、 行与行之间都比较紧密, 端庄稳重,最能反映大 唐文化生气勃勃、厚重 稳实的精神风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的历史就是书法的历史
甲骨文
《 石 鼓 文 》 局 部 毛公鼎及铭文
汉 字 笔 画 名 称
汉字笔顺基本规则
为了方便、流畅地 书写汉字,根据汉 字结构特征、常用 书写工具、书写姿 势、书写时的肢体 动作及书写笔程, 人们从历代书写经 验中总结归纳出了 汉字笔顺基本规则。
汉字的结构
结构,即间架结 构。指一个字的 点画安排和形式 布局。 从结构上说,汉 字有独体字和合 体字之分
执笔方法
“五指执笔法” 指用“擫、押、钩、 格、抵”的方法把 笔执稳,使右手五 个手指各司其职。 执笔时需要注意四 个要点:手指实、 手心虚、手背圆、 手掌竖。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古代 书法家练习楷书的运笔 技法。 “永”字有八笔:点、 横、竖、勾、仰横、撇、 斜撇、捺,按各自的笔 势以八字概括为侧、勒、 弩(又作努)、趯、策、 掠、啄、磔。这八笔是 楷书基本笔划,每笔各 有特色,而又互相呼应, 一气呵成。
二、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颜真卿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 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 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晚年犹求炉火纯青, 出神入化的境界。
《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不计工拙,一气 呵成,常常写至枯笔,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主讲:
嘉峪关市文联副主席 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会员
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甘肃诗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
书法 ——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
—— 是汉字书写的一种法则。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 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 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 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历经3000多 年的发展历程,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 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画联结,搭配而成。笔划 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 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
➢ 书法结体的一般原则是:中宫紧凑、重心平稳、 计白当黑、虚实相生。在平正中求险绝,在匀称 中有参差,在分割中求连贯、在沉静中有飞动。
➢ 书法的结体之妙在于守法而不拘泥于法,相机而 动,出奇制胜。
➢ 用印,书法作品中所盖的印章,从内容来分,有名号 章和闲章。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迎首章(起首章) 和押脚章。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王 羲
1、力量感
之)书法的空间结构

1、单字的结体
时 晴
2、整行的行气

3、整体的布局

(三)书法的神采意味
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
柳公权《 玄秘塔碑》
草书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 产生的一种书体,共 有三种:章草、今草 、狂草。其特点是: 存字之梗概,损隶之 规矩,纵任奔逸,赴 速急就。代表人物有 后汉的草圣张芝、唐 朝的张旭和怀素。
怀素 《自叙帖》
草书
张芝 《终年帖》释文:终年缠此,当治何理耶?且方有诸 分张,不知比去复得一会。不讲意不意,可恨汝还,当思更 就理。所游悉,谁同过还复,共集散耳。不见奴,粗悉书, 云见左军,弥若论听故也。
一、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
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 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兰 亭序》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他将草书的流便速急与楷书的蕴藉 平和糅合一起,形成了新的审美样式,成为后世行书的典范,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太宗独爱之;《快雪时晴帖》亦是一代帝王乾隆的 最爱。被后世尊为“书圣”。
三、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
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对 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 “八诀”。欧阳询楷书法度之 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 ,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九成宫醴泉铭碑》被后世喻为 “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 一正书”,享有“楷书之极则 ”的美誉,被历代书家奉为楷 书的楷模,亦是历代书法初学 者临摹最多的作品。
➢ 元赵盂頫《兰亭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 字亦须用工。”
1、墨变与用水的关系(浓淡、干湿、苍润) 2、墨变与笔速节奏的关系(燥与润,浓与枯) 3、墨变与字体的关系(楷如立、行如走、草如飞) 4、墨变与纸张的关系(生宣和熟宣) 5、墨变与毛笔的关系(笔毫软硬,笔形大小,笔锋长短) 6、墨变与笔法的关系(轻重缓疾,提按顿挫) 7、墨变与意境的关系(“润含春雨”与“干裂秋风”)
一、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 二、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
情感的一门艺术。 三、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 四、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字法、
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
汉字产生与发展是中国书法产生 与发展的基础。
书法是在写字的基础上高度发挥 的艺术作品,因此,了解汉字的 演变及其规律并写好汉字是认识 书法的重要一步,在汉字发展的 基础上理解书法,理解汉字演变 中各阶段不同字体所体现的书法 艺术风格,对我们掌握汉字演变 与书法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王羲之《丧乱帖》
行书
苏轼《寒食帖》
释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
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 殊病少年(子点去),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雨点去)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 。空 庖煮寒菜,破 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 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用笔方法
1、运腕,是用笔的主要手段。无论写小字、中字、大 字或榜书,运腕都是主要的环节。运腕的好处在于方 便调整笔锋和加强点画力度。(枕腕、提腕、悬肘) 2、用笔的基本要领。 (1)起笔、行笔和收笔三环节; (2)提按和藏露; (3)中锋和侧锋; (4)轻重与缓疾; (5)使转和方圆; (6)骨肉筋血。
行书
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 一种字体。行书萌发于两汉 ,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 了以二王为代表的行书风格 ,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 开一代新风,明代晚期至清 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
行书 分“行楷”和“行草 ”。
代表人物有苏东坡、黄庭坚 、米芾、蔡襄宋四家,元代 赵孟頫和明代祝允明、文徵 明、董其昌等。
七、北宋书画家、文学家——苏轼
号东坡居士,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 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 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上乘之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 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 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结 构 方式
独体结构 品字形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左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 全包围结构 半包围结构
例字
米、日 品、森 思、华 霜、花 基、想
意、 褒、裹 村、联 伟、搞 刚、郭 街、坳 滩、傲 圆、国 医、叵 庆、尾 匀、句 遍、建 闻、闲 函、凶
间架比例
方正 各部分相等 上下相等 上小下大 上大下小 上中下相等 上中下不等 左右相等 左窄右宽 左宽右窄 左中右相等 左中右不等
全包围 左包右 左上包右下 右上包左下 左下包右上 上包下 下包上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 迷人。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还有汉代 的简帛朱墨手迹,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 态,清代的碑帖之争等书法演进。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篆书体(包含大篆、 小篆),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楷书体(包 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 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
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
,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 的最高境界。
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 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般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 2、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 3、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 作品意境。 4、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和思 想内涵。
隶书
隶书源于东汉。隶书的出 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 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 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 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 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 巧,具有书法艺术美。汉 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 石刻与简牍。
《石门颂》拓片
隶书
张迁碑
《曹全碑》
楷书

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
➢ 章法指一幅作品的整体布局与安排。通常有布白、题 款和用印三者构成。
➢ 布白是指对书写内容即正文的安排,是作品的主体。 常见的有横格式(横有列、纵有行)、纵行式(横无 列、纵有行)、随意式。
➢ 题款是正文之外的说明性文字。包括象正文题目,出 处,书写的时间、地点,书写者的姓名、字号、斋号 ,所赠对象的称呼、姓名等。题款内容的多少要视作 品的具体需要而定。有上款、下款之分。

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

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
繇 作
,横平竖直。三国曹魏著

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是

楷书(小楷)的创始人,
宣 示
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楷书盛行于六朝,鼎盛

于唐代。代表人物有书圣
王羲之、王献之,以及“
欧柳颜赵”等。
楷书
赵孟頫《寿春堂记》
颜真卿《多宝塔碑》
楷书
欧阳询 《化度寺塔铭》
六、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
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 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 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 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 美誉。 《玄秘塔碑》——明王世贞云 :“此碑柳书中最露筋骨者。 ”其骨力矫健,筋骨特露,刚 健遒媚;结字瘦长,且大小颇 有错落,巧富变化,顾盼神飞 ,行间气脉流贯。全碑无一懈 笔,可谓精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