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欣赏PPT
合集下载
第一讲 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与欣赏.pptx

蔡邕与《曹娥碑》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 之字属之。它是从汉隶发展、演变来的。兴于汉末, 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到今天,是通用时间最长的标 准字体。 特点:同汉隶的基本结构相同,但笔画没有波折,字 形方正,书写简便。
书法源流概述
一般认为魏代的钟繇是楷书的创始人。钟还善功隶、 行、草,但以楷书见长。其楷书特点是“刚柔备 焉,……幽深无际,古雅有余”。“备尽法度”。以 《宣示表》和《贺捷表》最有名。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 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 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 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 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 如不闻。”郗公云:“此正好!” 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十七贴(局部)
王羲之高古摹本《草书平安帖》
篆书的特点是园笔曲线的美,而隶书则是方笔 直线的美。隶书比起篆书更强调结构的平衡、 对称、整齐一致。
书法源流概述
邓完白 四体帖 篆书
邓完白 四体帖 隶书
邓完白(公元一七四三年--一八五○年) 名琰,字石如,后 改顽伯,号完白山人, 安徽省怀宁人。四体皆精,以篆隶最为出 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
书法源流概述
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
期形式;汉隶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通常 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 隶书因其字较方正、厚实,故带有刚正不 阿的严肃感。
书法源流概述
曹全碑 八分隶
“八分”是在秦隶之後,渐生波磔 zhé(磔:用笔向右下斜 ),归于 整齐、规范,转化而来的 。隶书发 展到八分,已经是姿致成熟。
特点:小篆比大篆字形更 匀称、整齐,笔画圆转、 简化,异体字也基本废言 臣请具刻诏 书金石刻因 明白。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 之字属之。它是从汉隶发展、演变来的。兴于汉末, 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到今天,是通用时间最长的标 准字体。 特点:同汉隶的基本结构相同,但笔画没有波折,字 形方正,书写简便。
书法源流概述
一般认为魏代的钟繇是楷书的创始人。钟还善功隶、 行、草,但以楷书见长。其楷书特点是“刚柔备 焉,……幽深无际,古雅有余”。“备尽法度”。以 《宣示表》和《贺捷表》最有名。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 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 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 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 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 如不闻。”郗公云:“此正好!” 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十七贴(局部)
王羲之高古摹本《草书平安帖》
篆书的特点是园笔曲线的美,而隶书则是方笔 直线的美。隶书比起篆书更强调结构的平衡、 对称、整齐一致。
书法源流概述
邓完白 四体帖 篆书
邓完白 四体帖 隶书
邓完白(公元一七四三年--一八五○年) 名琰,字石如,后 改顽伯,号完白山人, 安徽省怀宁人。四体皆精,以篆隶最为出 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
书法源流概述
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
期形式;汉隶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通常 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 隶书因其字较方正、厚实,故带有刚正不 阿的严肃感。
书法源流概述
曹全碑 八分隶
“八分”是在秦隶之後,渐生波磔 zhé(磔:用笔向右下斜 ),归于 整齐、规范,转化而来的 。隶书发 展到八分,已经是姿致成熟。
特点:小篆比大篆字形更 匀称、整齐,笔画圆转、 简化,异体字也基本废言 臣请具刻诏 书金石刻因 明白。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2
籀文汉字的书体名称,也 叫“籀书”,又称大篆。起于 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 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 形的构形多重叠。许慎所著 《说文解字》以小篆为正字, 《说文解字》收录的籀文,可 称为《说文》籀文。
完整版ppt课件
13
相 关 作 品
完整版ppt课件
14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 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 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 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 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 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 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 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 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 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 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 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 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完整版ppt课件
28
欧阳询,唐代,潭州临湘 (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 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 公权、赵孟頫)之一。。欧阳 询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 强记。隋朝时,欧阳询曾官至 太常博士。因与李渊交好,在 大唐盛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 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 学士,封渤海县男, 也称“欧 阳率更”。
完整版ppt课件
26
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 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 楷书四大家之一。汉族, 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 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 师,世称“柳少师”。
完整版ppt课件
27
柳体书法
他书法初学王羲之,以后遍阅 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 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 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 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 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 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 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 称。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PPT课件

教
序
褚遂良楷书代表作。
》
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
人笔
欧
称力 为险
阳
“劲
询
欧, 体结
《
”构
九
独
成
异 ,
宫
后
》
(三)张旭和怀素 二人为草书“二绝”,世人谓:
张旭为颠 怀素为狂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杜甫 《饮中八仙歌》
• 张旭书法得于“二王”而又能独创。狂 草是其在书法上的创新。 其狂草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 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痛快淋 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
渐渐恢复了生机。作为文房四宝的故乡的安徽宣城,是
我国文房四宝最正宗的原产地和饮誉世界的“中国文房 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 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举世闻名,为历代文 人墨客所追捧。
二、古代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精品 (一)王羲之
柔作《 变,肚 化其痛 ,字帖 神用》 采笔是 奕顿张 奕挫旭 。使书
转法 ,代 刚表
怀素的狂草,用笔
圆劲有力,使转如 环,奔放流畅,一 气呵成。
怀素的草书,较张 旭笔法变化丰富。
代表作《自叙帖》,其真迹龙飞凤舞,舒缓飘 逸,从容不迫,不同凡响。
(四)颜真卿
不仅完成了楷书变化,而 且还倡导了行草变化。
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六)苏轼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 于前代书法名家,而能自 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 天真烂漫之趣。 宋元尚意书风的代表。
其《黄州寒食诗帖》(《寒食帖》) 被世人称誉为 “天下第三行书”。
中国书法欣赏 ppt课件

的用品,更是书画家落款的工具。
篆刻艺术欣赏原则
·印文的鉴赏 ·书法 ·章法 ·刀法 ·情趣和意味 ·边款 ·印谱
篆
刻 [欣赏提示]
名
此印为战国时期古玺,据 考证为当时周末烙马之用。
作
• 文字采用铭文大篆,结体参差 错落、疏密有致 、奇丽无比。
• 章法上,将六字自左至右围成 一圆形,与方正边框相比较,呈 外方内圆的布局。
名 作 简 赏
汉 张芝 《冠军帖》 审美感受:铁画银钩,一泻千里
名 作 简 赏
东晋 王羲之《 寒切帖》 审美感受: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名 作 简 赏
东晋 王羲之《二谢帖》 审美感受:行云流水、潇洒流便
名 作 简 赏
东晋 王献之《中秋帖》
审美感受: 连绵萦绕,气势豪迈
书
八、书法意境的创造
法 ■书法艺术:源于生活 造法自然
意
境 王羲之与鹅
书 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
法
意
境
书 毛主席与北国风光
法 意 境
经
典 赏
第二节 作品欣赏
析
• 书法作品欣赏 • 篆刻作品欣赏
“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唐摹本)
经 典 赏 析
经
典 王羲之(321~369)
赏
析
▪ 所处时代(东晋) ▪ 审美时风(自然、妍 美) ▪ 生活条件(王谢家族 ) ▪ 家学渊源(书法世家 )
▪家学渊源(书香门第)
经 典 赏 析
[欣赏提示] 感情悲愤激越,书写不计工拙,纵笔浩放,一泻千里。 无意于书而气贯天成的极高境界。
经 典 赏 析
[欣赏提示]
雄浑苍劲的用笔,奇肆的结构变化,超然浑穆的章法.字形、行距 忽大忽小,时而滞重,如哽咽不前;时而纵放,如慷慨悲歌。 错、漏的地方多。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一)精品PPT课件

字的开始
(一)·甲骨文
甲骨文-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为殷商时 人刻于龟甲兽骨的卜辞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 字。文字相形简古,劲健挺秀,文字结构已 由独特趋向合体。
1. 甲骨文-殷商时期的一种文字形式,是书法 史上最古老的书体因刻在牛骨、龟甲上得名
2.其内容多为巫教祭祀活动的祈祷之辞,又称 甲骨卜辞。
仓颉作书;从殷民占卜记录的甲骨文, 到端庄稳定的篆书,从而拉开中国书法 的序幕。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 “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浸多 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汉〕许慎《说文解 字·序》
二·中国文字起源和书法形成
中国文字起源-学术界-多种观点 结绳记事-上上古 契木为文-上古 仓颉造字-黄帝 刻画符号-原始陶器 甲骨文-殷商时代-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
三代以来,每一个朝代有它的“书体”, 表现那个时代的生命情调和文化精神。我们 几乎可以从中国书法风格的变迁来划分中国 艺术史的时期。
-〔现代〕宗白华
(一)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高度韵胜的隶书统治时代,草书 开始步入书法艺术的殿堂,楷书和行书初露 端倪,直启魏晋时代。
西汉起步 告别混沌期 东汉有序 繁荣昌盛 举世瞩目 独特艺术 考证墨迹
(二)·金文
金文-钟鼎文-殷商至秦代铸刻在青铜器上 的文字,圆浑古朴,富有变化,书体由甲骨 文演变而成,497字 2.书法-特有的青铜文化的艺术特色 3.青铜器铭文-钟鼎款式
款-凹入的阴文 识-凸出的阳文
4.金文特点-字体粗、字形转折圆浑、不带棱 角
(二)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中国书法艺术转折的伟大时期, 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北雄南秀,崇尚气韵, 中国书法从此走向稳步繁荣。
(一)·甲骨文
甲骨文-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为殷商时 人刻于龟甲兽骨的卜辞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 字。文字相形简古,劲健挺秀,文字结构已 由独特趋向合体。
1. 甲骨文-殷商时期的一种文字形式,是书法 史上最古老的书体因刻在牛骨、龟甲上得名
2.其内容多为巫教祭祀活动的祈祷之辞,又称 甲骨卜辞。
仓颉作书;从殷民占卜记录的甲骨文, 到端庄稳定的篆书,从而拉开中国书法 的序幕。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 “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浸多 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汉〕许慎《说文解 字·序》
二·中国文字起源和书法形成
中国文字起源-学术界-多种观点 结绳记事-上上古 契木为文-上古 仓颉造字-黄帝 刻画符号-原始陶器 甲骨文-殷商时代-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
三代以来,每一个朝代有它的“书体”, 表现那个时代的生命情调和文化精神。我们 几乎可以从中国书法风格的变迁来划分中国 艺术史的时期。
-〔现代〕宗白华
(一)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高度韵胜的隶书统治时代,草书 开始步入书法艺术的殿堂,楷书和行书初露 端倪,直启魏晋时代。
西汉起步 告别混沌期 东汉有序 繁荣昌盛 举世瞩目 独特艺术 考证墨迹
(二)·金文
金文-钟鼎文-殷商至秦代铸刻在青铜器上 的文字,圆浑古朴,富有变化,书体由甲骨 文演变而成,497字 2.书法-特有的青铜文化的艺术特色 3.青铜器铭文-钟鼎款式
款-凹入的阴文 识-凸出的阳文
4.金文特点-字体粗、字形转折圆浑、不带棱 角
(二)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中国书法艺术转折的伟大时期, 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北雄南秀,崇尚气韵, 中国书法从此走向稳步繁荣。
中国书法鉴赏优质课件87张

“ 龙 ” 字 欣 赏
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的形体可以分成篆、隶、楷、行、 草五种,其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商代的甲骨文到秦代的小篆
(二)秦代的小篆发展到汉代的隶书
(三)从汉代隶书发展到魏晋之后的楷书、行 书、草书
书 体 的 演 变 ( 示 意 图)
甲骨文(古篆)
钟鼎文(金文)
大篆
石鼓文(籀[zhòu ]文)
楷书
又称正书,正楷,真书,因其字形方 正,笔画平稳,结构均匀,具有较强的书 写规范,可作楷模,故名楷书。是由隶书 演变而来。创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 朝、到隋唐时达到顶峰。
按照用笔和结体特点,可分为魏碑和 唐楷两大系统。
魏碑,是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性书体,点 画形体造型还留有明显的隶书的痕迹,是一种 还不成熟的楷书。
欧阳询 皇甫诞碑
唐/欧阳询/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楷书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宋拓唐刻欧阳询《九成 宫醴泉铭》,拓本半开 纵209cm,横13.9cm。 1956年张明善捐献文 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 院藏。 欧阳洵76岁书,贞观六 年(632)刻石。书法高 华浑穆,丰厚挺拔,既 有晋人凤韵,又开唐人 新风,是千余年来楷书 登峰造极之作。
草书 王
羲 之 的 《 七 月 都 下 帖 》
王献之作品:《鸭头丸帖》
▪ 《中秋帖》传为王献之 所书,与王羲之的《快 雪时晴帖》,王询的 《伯远帖》合称“三 希”,现藏故宫博物院。 《书断》中说:“字之 体势,一笔而成,偶有 不连,而脉不断,及其 连者,气候通其隔行”。 《中秋帖》书法纵逸豪 放,应是王献之创造的 新体。
中国书法鉴赏课件
2023年高中语文教学课件★★
什么是书法?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是中国 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 PPT

八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九明朝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十孙过庭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十一于右任十二爱新觉罗启功十三毛泽东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学术上又是诗人书法家毛泽东手书古诗词在书法境界上已臻出神入化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篆书体( 包含大篆、小篆),隶书体(包含古 隶、今隶),楷书体(包含魏碑、正 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 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
五、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
他是“宋四书法家”(苏、 米、黄、蔡)之一,又首屈 一指,擅篆、隶、楷、行、 草等书体。其书体潇散奔放 ,又严于法度。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 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 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 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 化。董其昌跋曰:“此卷如 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 为生平合作”。
泰山石刻(李斯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 字也进行了统一。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 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图 为秦始皇。
隶书
隶书源于东汉。隶书 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 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 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 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 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 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 体扁平、工整、精巧, 具有书法艺术美。汉隶 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 石刻与简牍。
二、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颜真卿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 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 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晚年犹求炉火纯青, 出神入化的境界。
《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不计工拙,一气 呵成,常常写至枯笔,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篆书,分大篆和小篆 。大篆是在甲骨文、金文 (钟鼎文)基础上演变而 来的。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篆书体( 包含大篆、小篆),隶书体(包含古 隶、今隶),楷书体(包含魏碑、正 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 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
五、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
他是“宋四书法家”(苏、 米、黄、蔡)之一,又首屈 一指,擅篆、隶、楷、行、 草等书体。其书体潇散奔放 ,又严于法度。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 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 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 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 化。董其昌跋曰:“此卷如 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 为生平合作”。
泰山石刻(李斯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 字也进行了统一。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 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图 为秦始皇。
隶书
隶书源于东汉。隶书 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 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 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 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 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 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 体扁平、工整、精巧, 具有书法艺术美。汉隶 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 石刻与简牍。
二、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颜真卿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 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 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晚年犹求炉火纯青, 出神入化的境界。
《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不计工拙,一气 呵成,常常写至枯笔,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篆书,分大篆和小篆 。大篆是在甲骨文、金文 (钟鼎文)基础上演变而 来的。
中国书法艺术ppt课件

三、讲究中和之美
3.艺术境界的创造及其对美的追求,反映了 人类对精神自由与审美自由的执著。
➢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洋洋大观的艺术珍品,以及 重表现、重传神、重写意、重美善相兼的美学追 求,集中体现了崇尚自然、体征生生、实践德行, 以及以自我生命去契合宇宙生命等民族特色,它 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文化的瑰宝。
三、讲究中和之美
1.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思想情感不要越 出传统的道德规范,即“发乎情,止乎礼 义”。
三、讲究中和之美
2.中和之美要求在艺术创作上将二元对立的因素融 汇结合。中国艺术在其发展史中形成了许多相反相 成的审美范畴,如书法创作要讲究奇与正、方与圆、 肥与瘦、曲与直、伸与缩、藏与露等的对立统一, 绘画注重构图布局中的虚实、宾主、疏密、参差等 关系的辩证处理。
第四节 中国艺术的美学追求
1. 李泽厚著:《美的历程》 2. 宗白华著:《美学散步》
9.东汉至魏晋在隶书和章 草的基础上孕育形成了楷书, 楷书比汉隶少波磔,形体方 正,笔画平整,便于书写, 因书写规范和便于辨认而流 行应用,至唐代已完全成熟。 在楷书的基础上,人们又简 化点面,吸收草书的连绵笔 势,形成了行书。
智永:楷书千字文
一、汉字:一个图像的世界
行书:在楷书基础上简化点面,吸收草书的连绵笔 势而形成。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时代风格
唐代:书法艺术的高峰
楷书一系:善于新变又讲 究法度。
初唐欧阳洵、虞世南、褚遂 良,其中欧阳洵尤负盛名, 其书法世称“欧体”,所书 写的《九成宫醴泉铭》标志 着楷书入唐后已完全成熟。
唐 ·欧阳洵《九成宫醴泉铭》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时代风格
唐 ·颜真卿《宝塔感应碑》
颜真卿的崛起为楷 书带来刚劲雄健之气。 颜体楷书刚健雄厚,大 气磅礴,布局上字与字、 行与行之间都比较紧密, 端庄稳重,最能反映大 唐文化生气勃勃、厚重 稳实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