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与检验复习题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食品分析与检验复习题

(完整word版)食品分析与检验复习题

食品分析与检验复习题一、单选题1、用pH计测得的是食品的()A、总酸度B、有效酸度C、挥发酸度D、真实酸度2、在30℃测得糖溶液的锤度值为20,相当于标准条件20℃的锤度值为()A、20B、20.68C、19.32D、19.683、以下()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缩写A、AOACB、ISOC、CACD、OIE4、测水不溶性灰分时,需用()先溶解总灰分,过滤后,再高温处理。

A、蒸馏水B、纯净水C、去离子水D、矿泉水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紫外光源是由()发出的A、氙灯B、氘灯C、钨灯D、空心阴极管6、在气相色谱仪中,样品以()形式与流动相结合,进入色谱柱A、固体B、液体C、气体D、半固体7、测定酸度时,样品处理时需将样品中的( )除去,避免对测定结果的干扰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硅C、二氧化氮D、二氧化硫8、下列()适合测量黏度较高的流体A、毛细管黏度计B、旋转黏度计C、滑球黏度计D、质构仪9、酸不溶性灰分也是()A、水溶性灰分B、水不溶性灰分C、碱溶性灰分D、碱不溶性灰分10、用凯氏定氮法测得某样品中氮元素的含量为15克,则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推测是()A、240克B、140克C、93.75克D、160克11、()测定是糖类定量的基础。

A还原糖B非还原糖C葡萄糖D淀粉12、直接滴定法在测定还原糖含量时用()作指示剂。

A亚铁氰化钾 B Cu2+的颜色C硼酸D次甲基蓝13、为消除反应产生的红色Cu2O沉淀对滴定的干扰,加入的试剂是()A铁氰化钾B亚铁氰化钾C醋酸铅 D NaOH14、K2SO4在定氮法中消化过程的作用是( ).A.催化B. 显色C.氧化D.提高温度15、凯氏定氮法碱化蒸馏后,用()作吸收液.A.硼酸溶液B.NaOH液C.萘氏试纸D.蒸馏水16、灰分是标示()一项指标。

A无机成分总量B有机成分C污染的泥沙和铁、铝等氧化物的总量17、测定葡萄的总酸度时,其测定结果以()来表示。

A柠檬酸B苹果酸C酒石酸18、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所用标定溶液是()A、菲林试剂B、样品C、葡萄糖D、酒石酸甲钠19、高锰酸钾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所用标定溶液是()A、菲林试剂B、次甲基蓝C、葡萄糖D、高锰酸钾20、用水提取水果中的糖分时,应调节样液至()。

(完整版)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答案

(完整版)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答案

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答案食品分析复习题一、填空题(一)基础知识、程序1、系统误差通常可分为方法误差、试剂误差及仪器误差,在食品分析中消除该误差的常用手段有:回收率实验、做空白试验和仪器校正。

2、样品采样数量为:样品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检、保留备查。

3、精密度通常用偏差来表示,而准确度通常用误差来表示。

4、样品保存的原则是干燥、低温、避光、密封。

5、食品分析技术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感官分析法。

6、样品采样数量为:样品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检、保留备查。

7、根据误差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误差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8、均匀的固体样品如奶粉,同一批号的产品,采样次数可按(填公式)12、化学试剂的等级AR、CP、LR分别代表分析纯、化学纯、实验室级。

13、移液管的使用步骤可以归纳为一吸二擦三定四转移。

14、称取20.00g系指称量的精密度为 0.1。

15、根据四舍六入五成双的原则,64.705、37.735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应为 64.70 、37.74 。

16、按有效数字计算规则,3.40+5.728+1.00421, 0.03260×0.00814,0.0326×0.00814计算结果分别应保留 3 、 4 和 3 位有效数字。

(二)水分1、测定面包中水分含量时,要求准备的仪器设备有:分析天平、玻璃称量瓶、常温常压干燥箱、干燥器。

因为面包中水分含量>14%, 故通常采用两步干燥法进行测定,恒重要求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小于2mg 。

2、取一洁净的称量瓶在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后称得重量为3.1200g,准确称取全脂乳2.0008g放入称量瓶中,置于105℃的干燥箱内干燥至恒重,称得质量为4.8250g,则全脂乳粉的水分含量为 14.8%3、测定样品中水分含量:对于样品是易分解的食品,通常用减压干燥方法;对于样品中含有较多易挥发的成分,通常选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于样品中水分含量为痕量,通常选用卡尔费休法。

食品分析题库

食品分析题库

食品分析与检测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一)绪论1、下列标准代号属于国家商业部颁布的推荐性标准是(B)。

A、SH/TB、SB/TC、GB/TD、DB/T2、下列标准代号不属于行业标准的是(C)。

A、SBB、QBC、DBD、SH3、下列属于重量分析法的是(D)A、凯氏定氮法测食品中粗蛋白的含量B、密度瓶测酒精的比重C、斐林试剂法测食品中还原糖的含量D、索氏抽提法测食品中粗脂肪的含量(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可用“四分法”制备平均样品的是(A)。

A、稻谷B、蜂蜜C、鲜乳D、苹果2、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的样品称为(C)。

A、检验样品B、平均样品C原始样品、D、仲裁样品3、测定还原糖含量时常用的澄清剂是(A)A、碱性醋酸铅B、酸性醋酸铅C、中性醋酸铅D、磷酸氢二钠(三)分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评价1、评价分析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可用RSD值表示,该值为(B)。

A、相对标准误B、相对标准偏差C、标准误D、标准差2、能减少实验偶然误差的方法是(D)。

A、空白试验B、回收率试验C、对照试验D、增加平行测定次数3、下列关于精密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精密度就是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互接近程度B、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C、精密度表示测定结果的重现D、精密度高的测定结果,其准确率亦高4、仪器不准确产生的误差常采用(A)来消除。

A、校正仪器B、空白试验C、对照试验D、回收率试验5、某一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可通过误差和(B)来判断。

A、回收率B、偏差C、标准差D、灵敏度6、为了使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1%,称取样品的最低质量应()。

A、小于0.1gB、0.1~0.2gC、大于0.2gD、任意称取7、称取大米样品10.0g,抽提前的抽提瓶重113.1230g,抽提后的抽提瓶重113.2808g,残留物重0.1578g,则样品中脂肪含量(B)。

A、15.78%B、1.578%C、1.58%D、1.6%8、表示回归方程估测可靠程度的高低,回归曲线拟合度高低的参数是(A)。

《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复习题

《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复习题

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1. 食品仪器检测分析常用的有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和2. 水是食品中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种类的食品水分含量差别很大,乳粉中水分的含量应控制在3. 选择萃取的深剂时,萃取剂与原溶剂4. 使空白测定值较低的样品处理方法是5.色谱分析法的作用是6. 测定样品灰分时,常加入碳酸钙与样品一起灰化,则碳酸钙的作用是7.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量样品质量正确的读数是()8. 湿法消化方法通常采用的消化剂是()9. 在样品的保存过程中应注意容器、储样场所、()10. 样品烘干后,正确的操作是11.除了用干燥法测定液态食品水分含量外,还可用的间接测定法是12.用波美密度计测定酱油密度时,正确读数是( )。

13. 耐碱性好的灰化容器是()14. 样品保存的原则是()15. 干法灰化方法优点是()16.溶剂提取法可用于提取()17.湿法灰化方法缺点是()A.产生有害气体B.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C.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D.因温度高易造成易挥发元素的损失18.根据食品中水分在性质和作用上的差异,可分为两种存在形式,即为和。

测定水分含量约18%的面包水分含量时,采用方法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19.感官检验的种类包括、、和。

20. 折光法是通过__________ 的分析方法。

它适用于__________ 类食品的测定,测得的成份是 __________含量。

常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

名词解释题1.简单随机抽样2.相对密度3. 旋光法4. 感觉阈简答1.食品感观检验常用的方法有哪些?每种方法的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蒸馏法以及常用的蒸馏方法?3.温度对密度、折光率和旋光度有何影响?六、计算题1.某检验员要测定某种面粉的水分含量,用干燥恒重为24.3608g的称量瓶称取样品2.8720g,置于100℃的恒温箱中干燥3小时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称重为27.0328g;重新置于100℃的恒温箱中干燥2小时,完毕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称重为26.9430g;再置于100℃的恒温箱中干燥2小时,完毕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称重为26.9428g。

食品分析与检测试题及答案

食品分析与检测试题及答案

食品分析与检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计 30 分,每小题 2 分)1、采样遵循的原则是( ) 。

2、肉制品新鲜度常用检验方法有( ) 、( ) 、( ) 、( ) 。

3、采样一般分三个步骤进行,分别得到的样品为( ) 。

4、分析柑橘类果实及其制品时,用( ) 酸表示, K=0.064, K 是换算为主要酸的系数,即指( ) 。

5、用工业酒精配制白酒的鉴别主要检测对象是( ) 。

6、已知测定蔗糖溶液的糖锤度为 35.8oBx,则该糖液的重量百分浓度为( ) 。

7、食品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8、对于颜色深的食品,测定其酸度的方法有( ) 。

9、对于含磷脂较多的鱼、贝、肉、蛋等,测定其脂肪含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

10 、测定痕量水分的食品中的水分含量的方法是( ) 。

11、在测定磷酸盐含量比较高的食品的灰分时,为了使灰化完全,可采取的措施有( ) 。

12、食品中的总酸度是指( ) 。

13、食品感官分析按照应用目的可分为( )按照方法的性质可分为( ) 。

14、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为( ) 。

15、快速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名称有( ) 。

二、是非题(计 10 分,每小题 1 分)1 、测定所有食品中的脂肪含量时都可以用索氏抽提法。

( )2、在测定冰淇淋膨胀率时,加入乙醚的体积为 2.0ml,滴加蒸馏水的体积为 22.0ml,则冰淇淋膨胀率为 92.3% 。

( )3 、测定脂溶性维生素一般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前处理。

( ) 4、测定食品中的钾、钠含量时,可用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

( ) 5 、有效酸度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

( )6 、测定含磷脂的结合态脂类的样品中的脂肪含量用巴布科克法。

( )7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糖精时,根据色谱图以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高、峰面积定量。

( )8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以测定矿物元素的含量。

( )9、VB2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荧光,在 525nm 波长下可以测定其荧光值,从而可以在 525nm 波长下测定食品中 VB2 的含量。

食品分析试卷(有答案)(食品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食品分析试卷(有答案)(食品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食品分析与检验》试题一、填空题(1分/空,共40分)1、费林试剂由甲、乙溶液组成,甲为硫酸铜溶液,乙为氢氧化钠和酒石酸钾钠溶液。

2、国家标准规定的对各类食品的检测项目都是从人的感官、理化、卫生三个方面进行。

3、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包括样品的采集、制备、预处理、样品的检验和结果计算。

4、人的感觉可以分为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

5、液态食品相对密度的测量方法有密度计法、密度瓶法、比重天平法。

6、糖锤计在蒸馏水中为 0 ºBx ,读数为35ºBx时蔗糖的质量浓度为 35% 。

7、食品分析与检验可以分为食品营养成分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食品有毒有害物质分析、食品感官鉴定。

(感官检验物理检验化学检验仪器分析)8、样品的制备的目的是保证样品十分均匀,使样品其中任何部分都能代表被测物料的成分。

9、利用旋光仪测定旋光性物质的旋光度以确定其含量的分析方法叫旋光法。

10、液体及半固体样品如植物油、酒类,取样量为。

11、均匀的固体样品如奶粉,同一批号的产品,采样次数可按(填公式)决定,所以,200袋面粉采样 10 次。

12、还原糖通常用氧化剂斐林试剂为标准溶液进行测定。

指示剂是次甲基蓝。

13、堆状的散粒状样品,则应在一堆样品的四周及顶部分上、中、下三个部位,用双套回转采样管插入取样。

14、纯蔗糖溶液的折射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

蔗糖中固形物含量越高,折射率也越高。

15、测量食品的折射率可以用阿贝折射仪和手提式折射仪。

二、选择题(1.5分/题,共36分)1、应用旋光仪测量旋光性物质的旋光度以确定其含量的分析方法叫( C )A、比重计法B、折光法C、旋光法D、容量法2、用普通比重计测出的是( A )A、相对密度B、质量分数C、糖液浓度D、酒精浓度3、乳稠计的读数为20时,相当于( C )A、相对密度为20B、相对密度为20%C、相对密度为1.020D、相对密度为0.204、密度是指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 D )A、体积B、容积C、重量D、质量5、发酵酒指含糖或淀粉原料经过糖化后( B )而制得的酒。

《食品分析与检验》-习题

《食品分析与检验》-习题

《食品分析与检验》习题汇总选择题1.对样品进展理化检验时,采集样品必需有〔1〕〔1〕代表性〔2〕典型性〔3〕随意性〔4〕适时性2.使空白测定值较低的样品处理方法是〔 2 〕〔1〕湿法消化〔2〕干法灰化〔3〕萃取〔4〕蒸馏3.常压干法灰化的温度一般是〔1〕〔1〕100~150℃〔2〕500~600℃〔3〕200~300℃4.可用“四分法”制备平均样品的是〔 1 〕〔1〕稻谷〔2〕蜂蜜〔3〕鲜乳〔4〕苹果5.湿法消化方法通常采纳的消化剂是〔 3 〕〔1〕强复原剂〔2〕强萃取剂〔3〕强氧化剂〔4〕强吸附剂6.选择萃取的试剂时,萃取剂与原溶剂〔 2 〕。

〔1〕以随意比混溶〔2〕必需互不相溶〔3〕能发生有效的络合反响〔4) 不能反响7.当蒸馏物受热易分解或沸点太高时,可选用〔 2 〕方法从样品中分别。

〔1〕常压蒸馏〔2〕减压蒸馏〔3〕高压蒸馏8.色谱分析法的作用是〔 3 〕〔1〕只能作分别手段〔2〕只供测定检验用〔3〕可以分别组份也可以作为定性或定量手段9.防止减压蒸馏暴沸现象产生的有效方法是〔4〕〔1〕参加暴沸石〔2〕插入毛细管与大气相通〔3〕参加枯燥剂〔4〕参加分子筛10.水蒸汽蒸馏利用具有必须挥发度的被测组分与水蒸汽混合成份的沸点〔 2〕而有效地把被测成份从样液中蒸发出来。

〔1〕提升〔2〕降低〔3〕不变〔4〕无法确定11.在对食品进展分析检测时,采纳的行业标准应当比国家标准的要求〔 2 〕〔1〕高〔2〕低〔3〕一样〔4〕随意12.表示精细度正确的数值是〔 1 〕〔1〕0.2% 〔2〕20% 〔3〕20.23% (4)1%13.表示滴定管体积读数正确的选项是〔 3〕〔1〕11.1ml (2)11ml (3)11.10ml (4)11.105ml14.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量样品质量正确的读数是〔3〕〔1〕0.2340g (2) 0.234g (3)0.23400g (4)2.340g15.要求称量误差不超过0.01,称量样品10g时,选用的称量仪器是〔 1 〕〔1〕准确度百分之一的台称〔2〕准确度千分之一的天平〔3〕准确度为万分之一的天平16.通常把食品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因为〔 3 〕。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复习题(课程代码392183)一、名词解释1、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这项工作叫采样。

2、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3、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

4、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5、样品的制备:指对样品的粉碎、混匀、缩分等过程。

6、误差: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7、系统误差:由固定原因造成的误差,在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一般具有单向性,即测定值总是偏高或总是偏低。

它一般可以分为:仪器误差、方法误差、试剂误差和操作误差等。

8、偶然误差:由于一些偶然的外因所引起的误差。

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一般是不固定的、未知的、且大小不一,具有不确定性。

可能由于环境的偶然波动或仪器的性能、分析人员的操作不一致所产生的。

9、灵敏度: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10、绝对偏差:单次测定与平均值的差值。

11、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12、平均偏差:单次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偏差之和,除以测定次数。

1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14、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15、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16、食品感官分析:利用人体五种感官的刺激反应即感觉,如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等,用符号或文字作实验记录的数据,对食品的各项指标,如色、香、味、形等作出评判,后对实验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到结论的方法。

17、感觉:感觉就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的反应。

18、感觉的敏感性:是指人的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识别和分析能力。

19、感觉阈: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该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20、绝对阈: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题
1、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

2、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有()()()()()。

3、食品分析结果表示方法有()()()。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分为()与()检验两部分。

4、采样分为3个步骤:()()()。

5、采样方法有()和()两种方法。

6、进行感官检验的顺序,通常先进行(),再进行(),然后进行()及()。

7、测定水分含量的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是利用食品的()、()、()、()等物理性质测定水分的方法。

直接法的准确度()于间接法。

8、常压烘箱干燥法使用温度范围()。

减压干燥法在达到()kPa~()kPa压力后加热至(),采用减压烘干方法去除试样中的水分,再通过烘干前后的称量数值计算出水分的含量。

9、一般水分含量在()以下时称安全水分。

安全水分以下的样品可以用()测定。

10、食品中钙的含量测定:实验条件设置,灯源(),波长(),光源(),火焰()。

11、食品中钙的含量测定实验中,氧化镧的作用:(),(),消除Al、P、Si、Ti、Fe、Mn、Be、V的化学干扰。

12、盖勃氏法的测定原理是,在乳中加入()的浓硫酸破坏乳胶质性和覆盖在脂肪球上的蛋白质外膜,离心分离脂肪后测量其体积。

加入()(相
对密度)的异戊醇作用是使(),并能降低脂肪球的(),以利于形成连续的脂肪层。

加热(65~70℃水浴中)和离心的目的是使()。

浓硫酸过浓会使乳()成黑色溶液而影响读数;过稀则不能使酪蛋白(),使测定结果()或使脂肪层混浊。

13、直接法测定还原糖中,加入盐酸的作用是()。

14、凯氏定氮法,步骤:()()()()。

加入硫酸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溶液的(),加快有机物的分解。

加入硫酸铜的作用:硫酸铜除了起()的作用外,还可以指示()的到达,以及下一步蒸馏时作为碱性反应的( )。

14、酱油氨基酸态氮的测定,加入甲醛的作用:根据氨基酸的()作用,加入甲醛以固定氨基的(),使羧基显示出(),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依据酸度计指示的pH判断和控制滴定终点。

15、2,6-二氯靛酚的颜色反应表现两种特性,一是取决于其()状态,氧化态为(),还原态变为(),二是受其介质的()影响,在碱性溶液中呈(),在酸性介质中呈()。

2,6-二氯靛酚滴定法的原理:用蓝色的碱性染料标准溶液,对含维生素C的酸性浸出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染料被还原为无色,当达到滴定终点时,多余的染料在酸性介质中则表现为浅红色,由染料用量计算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平行试验:就是同一批号取两个以上相同的样品,以完全一致的条件进行试验,比较其结果的一致性。

空白试验:不用试样,或在差示测量时以参比物为试样所进行的热分析试验。

四分法:将样品按照测定要求平铺成圆形,分成四等分,取相对的两份混合,然后再分成四等分,取相对的两份,此即是平均样品。

偏振光通过光学活性物质的溶液时,其振动平面所旋转的角度叫做该物质溶液的旋光度,以α表示。

简答题
1、测定食品中脂肪含量常用的提取剂有哪些?
答:无水乙醚、石油醚、氯仿-甲醇。

2、为什么用索氏抽取法测定脂肪是粗脂肪?
答:残留物中除了主要含游离脂肪外,还有色素、树脂蜡、挥发油等物质。

3、盖勃氏法测定牛乳中脂肪过程中加入硫酸与异戊醇的作用是什么?
答:硫酸的作用:是破坏脂肪球膜,是脂肪游离出来。

又增加液体的相对密度,使脂肪容易浮出。

异戊醇的作用:是促使脂肪析出,并能降低脂肪球的表面张力以利于形成连续的脂肪层。

1、食品中钙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哪几种?
答:有原子吸收光度法和EATA法。

2、为什么要进行样品消化?
答:防止破坏有机物质,释放出被测组分及其他共存元素,再对试样溶液进行浓缩。

3、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奶粉钙含量的操作条件是什么?
答:波长:422.07NM、光源:可见光、火焰:空气-乙炔
4、实验中加入氧化镧的作用是什么?
答:是ca的释放剂,同时也是掩蔽剂消除AL、P、SI、TI、FE 、MN、BE、V的化学干扰。

P46
1、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的分析检测项目有哪些?
答:高锰酸钾消耗量、蒸发残渣、重金属与脱色实验。

2、对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进行检测,如何选择浸泡溶剂与浸泡条件?
答:4%乙酸,60℃,保温2h。

65%乙醇,室温,浸泡2h。

水,60℃,浸泡2h。

正乙烷;温室,浸泡2h。

3、塑料包装材料中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加入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答:保持溶液酸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