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旅游行业结构分析
上海市旅游产业结构分析

2o 0 9年 3
Vo .7 1 No3 2 . Ma . 0 9 r2 0
H ENAN S ENCE CI
文章编号:0 4 3 1 (0 9 0 — 3 8 0 10 — 9 8 20 )3 05 —4
上海市旅游产业结构 分析
张 洪
2 0 9) 10 3 ( 南京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南京 摘
动 因素的方 法 . S A 数 学模 型的构建 流程 如下 : S
假 设 区域在 经 历 了 期 间 [, 之 后 , O ] 经济 总量和 结构 均 已发 生变化 , 基期 i 设 区域 经 济总 量 为. 末期 , 为 , 区域 子产业 在基 期和 末期 的经 济规 模 分别 为知 , . , 表示 背 景 区域在 相 应 时期基 期和 末 期 的
要 : 用 S A方法, 运 S 分别以营业收入 、 固定资产投入为指标 , 分析 由旅行社 业、 游住宿业 、 游景 区业 3个子产 旅 旅
业构成的上海市旅 游产 业结构特点 .结果表 明, 上海市获取旅游经济效益的产 业结构稍 欠合理 , 固定资产投入 结构 基 本合理 , 旅行社业 、 游住宿业在投入一 出方面优 于旅游景 区业 .在 SA分析的基础上 , 旅 产 S 对上海市旅游产业结构
品或使 用基本 相 同 的技术 【, 2 而世 界旅 游 与旅 行理 事会 ( I ) 19 ] WT ' 在 9 8年发 表 的 《 游 业对 经济 的影 响》 C 旅 的
报 告 中, 使用 的“ 游产 业 ” 旅 的概念 是“ 为旅 游者 直接提 供 产 品和服 务 的行业 或部 门’1 然 , 7.显 3 这种 界定 不符 合 同质 性产 品的标 准 . 因此 , 本文 借用 m C对 旅游 产 业 的定 义 , 据 各旅 游相 关 产业 对旅 游产 业 的影 响 依 程 度 , 与旅 游活 动 直接相 关 , 将 即与 旅游 活动 相关 的业 务 占绝对 比重 的产 业 , 设定 为本 文所讨 论 的旅 游 子产 业 , 与 国家旅游 局 统计 的旅游 产业 的部 门罗列 直接衔 接 , 这 同时又鉴 于统 计数 据 的缺 失 , 文所 讨论 的 旅游 本 产业, 限于旅 行社 业 、 旅游 住宿 业 、 旅游 景 区业 3个 子产 业 构 成 ( 子产 业 的概 念符 合 产业 经济 学家 对“ 3个 产 业” 的解 释) . 本 文尝试 运 用产 业 结构 分析 中的偏 离一 额分 析法 (hn saeA a s ,S ) 以上海 市旅 游产 业 为研 份 S i—hr nl i SA , ys 究对 象 , 以营业 收入 、 固定 资产投 入 为指标 , 对其子 产业 结构 的合理性 进行 分析 和评价 , 结合产 业实 际提 出 并 旅游 产 业结构 的调 整与优 化 的建议 .
旅游业财务分析

旅游业财务分析标题:旅游业财务分析引言概述:旅游业作为一个多元化和快速发展的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对于旅游企业来说,财务分析是一项关键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其财务状况、评估经营绩效,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旅游业的财务分析进行详细阐述。
一、财务结构分析1.1 资产结构分析:通过分析旅游企业的资产构成,了解其资产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并对其进行比较和评估。
1.2 负债结构分析:对旅游企业的负债情况进行分析,包括长期负债、短期负债、应付账款等,以评估企业的债务风险和偿债能力。
1.3 所有者权益结构分析:通过分析旅游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构成,了解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以评估企业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二、财务运营分析2.1 营业收入分析:对旅游企业的营业收入来源进行分析,包括旅游产品销售、旅游服务收入等,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2 成本费用分析:对旅游企业的成本和费用进行分析,包括人力成本、运营费用、营销费用等,以评估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2.3 利润分析:通过对旅游企业的利润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毛利润、净利润等,了解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
三、财务偿债分析3.1 偿债能力分析:通过分析旅游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债务风险。
3.2 偿债能力改善建议:根据财务偿债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如增加资本投入、优化资产结构等,以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
3.3 偿债能力风险预警:根据财务偿债分析结果,预警企业可能面临的偿债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以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
四、财务投资分析4.1 投资回报率分析:通过分析旅游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包括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评估企业的投资效益和盈利能力。
4.2 投资风险评估:通过分析旅游企业的投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评估企业的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
旅游业研究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我国旅游业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品日益丰富。
本报告通过对旅游业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1. 旅游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根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的数据,2019年全球旅游业的产值约为10.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0.4%。
旅游业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
2.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旅游总收入达6.63万亿元,同比增长8.5%。
我国旅游业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3. 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尽管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旅游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旅游环境问题突出等。
三、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问题。
2. 数据分析法:收集和分析旅游业相关数据,如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旅游消费等。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业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四、数据分析1. 旅游人数及收入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旅游总收入达6.63万亿元,同比增长8.5%。
从数据来看,我国旅游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消费能力不断提高。
2. 旅游消费结构从旅游消费结构来看,我国旅游业以观光旅游为主,休闲度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逐渐兴起。
其中,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热点。
关于我国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的分析

关于我国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的分析客源市场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旅游业发展竞争的焦点。
对旅游客源市场研究是旅游开发规划和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等工作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意识不断增强,这直接促使了我国旅游客源市场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加深,政府对外政策的逐渐放开,外国友人来华旅游人数快速增加,这也扩大了我国的旅游客源市场。
关于我国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的分析,我们认为应该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国内旅游来考虑,另一方面从入境旅游来分析。
我们先从入境旅游来看:一、入境旅游业实绩2008年,受到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较前年有所下降,主要统计指标同比均有所降低:——入境旅游人数13002.7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0%。
其中:外国人2432.53万人次,下降6.8%;香港同胞7835.01万人次,增长0.5%;澳门同胞2296.63万人次,下降1.0%;台湾同胞438.56万人次,下降5.2%。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304.9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3.1%。
其中:外国人1970.41万人次,下降7.9%;香港同胞2566.86万人次,增长1.1%;澳门同胞387.90万人次,下降0.8%;台湾同胞379.75万人次,下降5.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
二、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1、外国市场2008年,外国入境市场受到影响最大,与上年相比,各洲来华人数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全年入境外国游客2432.5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8%。
——亚洲市场依然独大,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59.9%,亚洲各国入境总人数比上年下降9.4%。
其中:韩国继续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洲际市场同样遭受影响。
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入境人数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1.5%、5.1%、5.5%和0.2%。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停留天数和人均每天花费较上年持平或有所增加。
景点旅游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通过对2023年中国主要旅游景点的旅游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我国旅游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旅游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各大旅游景点官方网站及第三方数据平台,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三、旅游市场现状1. 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达到57.7亿人次,同比增长8.2%;旅游收入5.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其中,国内旅游人数增长8.4%,旅游收入增长10.6%。
2. 旅游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逐渐向高品质、个性化、休闲度假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旅游消费人均达到988元,同比增长5.2%。
3. 旅游目的地分布不均我国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内陆城市,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相对滞后。
从旅游收入来看,东部地区旅游收入占比超过60%,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旅游收入占比分别为20%和18%。
四、旅游景点分析1. 人气景点分析(1)故宫博物院: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代表,故宫博物院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1500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一。
(2)杭州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西湖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
(3)黄山风景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每年接待游客超过800万人次。
2. 景点类型分析(1)自然景观:如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大量游客。
(2)人文景观:如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游客。
(3)休闲度假:如海南三亚、云南丽江等,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休闲度假资源吸引游客。
3. 景点区域分布分析(1)东部地区: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为代表,景点数量和游客接待量均居全国前列。
(2)中部地区:以河南、湖南、湖北等省市为代表,旅游景点以历史文化为主。
中国旅游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1.旅游业现状(1)旅游市场规模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中国旅游总收入达到约5.9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0.5%。
同时,国内旅游人次超过了60亿人次,实现了高速增长。
(2)旅游消费方式多样化: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品质、体验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如特色民宿、高端度假村等。
此外,自由行消费成为新兴趋势,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注重自由自在和个性化的需求。
(3)宗教、文化旅游兴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旅游观念的改变,宗教、文化旅游成为新的热点。
中国拥有众多的寺庙、故宫、长城等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同时也增加了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市场需求。
(4)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旅游业已成为国内GDP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约11%以上。
2.旅游业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旅游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以下是几个旅游业发展的趋势:(1)旅游业结构转型升级:未来旅游需求将更加多样化,消费者对旅游品质和体验的要求将继续提高。
因此,旅游业需要加强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开发高品质、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2)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和数字化已成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旅游解决方案,如智能导游机器人、在线预订系统等将更加普及。
同时,数字化技术为旅游景区提供了更多的营销和推广方式,如社交媒体、直播等。
(3)旅游目的地多样化:中国旅游需求正逐渐向多样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除了传统的城市旅游和观光旅游,农村旅游、休闲度假和健康养生旅游等也将受到更多关注。
同时,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4)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旅游业将与文化、体育、影视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旅游综合体,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旅游产业结构

❖ 3)旅游产业结构是旅游产业实际运行 的结果,是旅游产业运动的静态反映。
❖ 4)旅游产业结构是一国国情在旅游产 业运动中的具体表现。
❖ 1.1.3具有法人资格专门从事 招徕、接待旅游者,组织旅游活动,实行自负盈 亏,独立核算的旅游企业。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 “龙头”,在旅游行业中有着特殊地位和作用。 它是联系游客和旅游供给者之间的桥梁,直接对 旅游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旅游产业结构,是指以食、住、行、游、购、 娱为核心的旅游业内部各大行业间的经济技术联 系与比例关系,也就是旅游业的部门结构。由于 旅游经济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从而决定了旅游产 业结构具有多元化的性质。
❖ 对旅游产业结构的理解应包括以下四 个方面:
❖ 1)旅游产业结构反映的是旅游经济各 个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
❖ 【案例】
❖旅游是一个产业吗?
❖ 思考题: ❖ 1.结合传统产业的概念,分析旅游产
业的特殊性。 ❖ 2.有些学者认为旅游业不能称之为一
个产业,具体原因是什么? ❖ 3.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
1.需求因素
❖ 需求是决定产业结构并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 素。不能满足需求的生产,不适应消费结构的产 业结构都不能使社会生产形成良性循环。
❖
2.资源因素
❖ 旅游资源对旅游产业结构的影响是至关重要 的。旅游资源包括人才、信息、智力、资金等。
❖
3.科技因素
❖ 科技进步是旅游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推动力。
❖ 4.政策和体制因素
❖ (1)所有制结构优化
❖ (2)组织结构优化
❖ (3)技术结构优化
❖ 2.旅游饭店业的结构优化
❖ 旅游饭店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创造外汇收入的重要场所。但近年来, 许多高档房地产项目纷纷投资改造,转为 旅游饭店,造成饭店数量急剧增加,对饭 店业带来很大冲击。
中国旅游目标客源市场结构分析

亚洲客源市场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目标客源市场,其中是以港澳台同胞和韩日等游客为主要客源市场。2004年,中国接待香港游客6653.89万人次,同比增长13.22%;澳门游客2188.16万人次,同比增长16.66%;台湾游客368.53万人次,同比增长34.90%。2005年,接待香港同胞7019.38万人次,增长5.5%;澳门同胞2573.41万人次,增长17.6%;台湾同胞410.92万人次,增长11.5%。2006年,接待香港同胞7390.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澳门同胞2440.8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2%;台湾同胞441.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2007年,接待香港同胞7794.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澳门同胞2318.6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0%;台湾同胞462.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2005年全年中国共接待韩国游客354.53万人次,同比增长24.62%;日本游客339万人次,同比增长1.67%。2007年全年,共接待韩国游客477.68万人次,同比增长21.73%;日本游客397.75万人次,同比增长6.18%。
2007年各国来华旅游总人数累计同比继续增长,旅游总人数达13187.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过夜旅游人数达5471.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6%。旅游外汇收入达419.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
本论文主要以中国旅游目标客源市场的结构为研究对象,旅游目标客源市场的结构大致有几种划分方法。例如,根据旅游者的不同国家、洲际和不同消费水平可以分为区域结构市场和消费结构市场;根据旅游者的年龄和性别特征可分为老、中、青旅游结构市场和成年男性、女性旅游结构市场;根据旅游活动的类型和目的可分为观光、度假、商务、会议、探险和科学考察等旅游结构市场;根据不同旅游者的不同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和经济支付能力可分为高档型旅游结构市场、文化型旅游结构市场和经济型旅游结构市场等等。接下来的章节主要对旅游目标客源市场的区域结构和消费结构进行市场分析,并针对区域结构市场和消费结构市场的未来开拓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规划的背景与相关说明一.旅游行业结构分析(一)旅游行业结构体系众所周知,在经济学中,替代品或互补品的生产者被划为同一行业,但旅游行业是依据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范围来划分的,通常是指一系列与旅游相关行业的总和,因而具有很大的综合性与关联性。
由于在国际、国家的经济行业标准分类中,缺乏“旅游行业”类型,因此,许多国家的国民经济统计都没有将“旅游行业”作为一个产业进行统计,我国“国家统计年鉴”中也仅有“国际旅游”这一要素的统计。
但在实际中,向旅游消费者提供消费品(服务产品、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部门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行业,正逐渐演变为世界上最大的行业之一,甚至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越来越受到政界、学界、业界的广泛注意。
依据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范围及其引起的波及效应,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的标准分类,并考虑学术界、产业界的一般共识,我们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旅游行业结构体系(附录1:梅州市旅游行业结构体系图)。
1.旅游基本行业(狭义旅游业)旅游基本行业或狭义旅游业,指其主要为旅游消费者提供相关产品的行业,包括旅行社业、景区点业(游览业)、酒店业。
换言之,如果没有旅游消费者,它们将没有存在的必要,其中以旅行社表现十分突出,景区点业(游览业)、酒店业还有可能成为本地休闲者的消费对象。
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中有住宿业(代号66)、商务服务业(代号74)下的旅行社(代号7480),但景区点业(游览业)分散在环境管理业(代号80)、公共设施管理业(代号81)、文化艺术业(代号90)。
前者属于产业性质,后者属于事业性质。
2.旅游直接相关行业(广义旅游业,旅游核心行业)旅游直接相关行业(广义旅游业)指直接为旅游消费者提供相关产品的行业,除旅游基本行业外,主要还包括旅游交通业、餐饮业、休闲娱乐业、旅游购物业,形成“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图1:旅游核心行业结构体系图),构成7大旅游核心行业。
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中有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中,旅游交通属于铁路运输业(代号51)、道路运输业(代号52)、城市公交业(代号53)、水上运输业(代号54)、航空运输业(代号55)的一部分,旅游购物业属于零售业(代号65)的一部分,餐饮业(代号67)、娱乐业(代号92)独立成业。
此外,通讯业、金融业等也为旅游消费者直接提供服务产品。
观赏娱乐业(景区点业与娱乐业)↓旅游交通业(航空、铁路、公路客运)→旅行社业←住宿餐饮业(酒店业、餐饮业)↑旅游购物业(旅游商店)图1-1 旅游核心行业结构体系图3.旅游间接相关行业(大旅游业,旅游外围行业)旅游间接相关行业是指不直接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但却向旅游直接相关行业提供中间产品,从而间接与旅游相关的行业。
其范围相当广泛,几乎涉及到物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各个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广义农业),采矿业、制造业、电气水生产供应业、建筑业(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业、零售业(商业),房地产业,卫生业,新闻出版业、广电音像业、文化艺术业、体育业等,成为旅游直接相关行业的波及对象,放大旅游乘数效应,构成旅游上游产业。
设计“旅游间接相关行业”概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大旅游”角度来分析发展旅游业的意义,在本规划中我们将它与旅游核心行业相对而言,称为旅游外围行业。
(二)旅游产业化的内涵1.旅游产业化背景由于旅游活动(旅游消费活动、旅游经营活动)对旅游者、旅游目的地而言具有综合效益(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旅游行业不仅具有产业性质,也具有事业性质。
其中许多景区点业、娱乐业具有事业性质,旅游交通业具有垄断性质,只有旅行社、住宿业、餐饮业、旅游购物业具有市场竞争性质。
在改革开放后一长段时间里,甚至还存在政府办的事业性接待业,垄断性旅行社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2.旅游产业化标志所谓旅游产业化就是在充分考虑旅游行业的公益性质外,主要将旅游行业作为一大产业来经营,按照市场运作方式,将区域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区位、旅游文化、旅游人才、旅游管理等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形成产业竞争力。
旅游产业化涉及诸多复杂问题。
首先,旅游产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交织在一起;其次,旅游产业化受到区域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区位、文化环境,以及旅游人才、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但无论如何,旅游产业化是现代旅游业的基本业态和基本趋势。
旅游产业化是一个不断从初级产业向高级产业、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发展的渐进过程,是以旅游直接相关产业(六要素)为龙头,带动间接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推进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最终形成具有强大产业竞争力的集群化过程。
可见,旅游产业化标志具有多个层面:(1)市场化——旅游产业化的基本前提和运作方式。
首先,依据旅游市场需求、休闲市场需求,同时创造旅游市场需求、休闲市场需求来发展旅游产业,即市场导向型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没有旅游资源可以创造旅游吸引物,特别是休闲娱乐项目(如美国的拉斯维加斯),没有好的旅游环境可以建设旅游环境(如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没有好的旅游区位可以改善旅游交通。
在旅游需求、休闲需求的集中化、细分化的基础上,形成旅游供给的市场化、专业化。
其次,按照市场规律、市场规则进行企业运作与产业运作,彻底告别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接待型旅游”观念;政府退出市场,主要运用政策、法规、经济等手段进行引导、监管和调控,充当引路人、裁判员、战略家;旅游行业组织成为行业自律性管理的专家能手,发挥积极主动作用,而不是沦为政府的附庸。
(2)规模化与集约化——旅游产业化的成熟标志。
旅游产业规模化的集中表现就是大众旅游与大众休闲市场的形成,这已是大势所趋。
可见,市场并没有问题,关键是如何针对市场创造项目,形成规模,打造品牌,实行品牌营销。
例如,旅游景区如何形成规模,而不再小打小闹,“小老板占大资源”?住宿业、餐饮业、娱乐业如何通过连锁加盟,形成集团,铸造品牌?旅行社如何通过网络化、网点化、专业化增大覆盖面?旅游商品生产如何在保持个体手工艺、地方民俗基础上形成基地?旅游产业集约化的经营是提高旅游产业资源——旅游资本运营效率的前提基础,旅游者、休闲者的旅游效用提升就必须打破我国旅游产业分散经营、地方分割现象,降低旅游行业平均成本,以品牌、资本运营来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旅游企业集团,中小旅游企业瞄准细分市场走专业化道路。
(3)国际化与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水平标志。
没有国际旅游的发展,就没有旅游业的现代化。
国际化不仅在于发展国际出境旅游、接待国际旅游者,关键在于学习借鉴国际发达国家旅游产业的运营模式,旅游企业的现代管理经验与理论,促进产业素质的提升。
国际化促进现代化,现代化关键在于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旅游产业运营、旅游企业经营、旅游服务与社会服务的现代化(当然并不排除民族、地域特色)。
(4)集群化——旅游产业化的竞争优势。
第一,旅游产业需要在空间地域上积聚,形成“月亮带星星”的产业格局;第二,地域上积聚的旅游产业需要在产品(物质产品、服务产品、精神产品)形成专业分工,形成有机的上下游产业链和横向的旅游产业体系,共同为旅游者、休闲者服务。
3.旅游产业优化标志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且需要旅游经济结构的优化。
旅游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指旅游经济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及其互动关系。
狭义旅游经济结构指旅游产业结构,即游览业、旅行社业、交通业、酒店业、餐饮业、娱乐业、旅游购物业的比例及其互动关系;广义旅游经济结构除了旅游产业结构外,还包括旅游市场结构、旅游消费结构、旅游产品结构、旅游区域结构、旅游投资结构、旅游组织结构、旅游所有制结构等。
旅游经济结构的完善化、合理化是旅游经济健康运行的前提,旅游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是旅游经济稳定发展的方向。
旅游经济结构优化指旅游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结构比例的合理化(互补性、协调性)及其结构功能的效益化(综合效益——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效益),以确保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经济结构优化的标志(标准)包括:◆旅游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旅游业资源不仅包括旅游资源,还包括了环境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等方面,旅游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主要以市场调节为主,但离不开政府宏观调控,特别是政策、经济手段调控,如战略性规划、鼓励性政策等。
◆旅游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协调性。
依据市场需求,实现旅游产业内部的协调互补,促进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动态平衡。
◆旅游区域布局的合理性。
通过中心—次中心—边缘的旅游布局,打造核心旅游产业园区,形成组合旅游产业园区,构建“星星带月亮”式的旅游产业空间格局,促进旅游线路合理化。
◆旅游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这就要求政府、开发经营商、旅游地居民、游客本着对环境、文化、后代子孙负责任的原则,开发旅游、开展旅游。
◆旅游环境状态的和谐性。
旅游环境不仅指自然生态环境,还包括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环境,发展旅游不能以生态环境为代价,也不能以社会失序、文化失范为代价。
二.梅州市旅游产业化的基本条件分析(一)梅州市旅游产业化的优势1.内部优势(1)地域文化优势。
梅州是客家文化大本营,客家文化既是一种特色地域文化,也是一种特色民系文化,不仅属于岭南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一分支,也是中国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之一,具有很大的文化研究、文化教育,以及经济价值,特别是旅游与商业价值。
“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昨天的文化就是今天的经济”。
在旅游业中,客家文化不仅是一种旅游资源,而且是一种旅游环境;不仅是一种物质,而且是一种精神、价值观,特别是品牌。
因此,文化旅游业必将成为梅州旅游特色产业。
(2)品牌形象优势,特别是文化品牌优势。
梅州作为终点旅游目的地,在国内外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第一,作为客家人“一枝散五叶”(粤北、桂、云、贵,台湾,国外,赣南,四川)的首发之地,“世界客都”、“文化之乡”、“华侨之乡”闻名海内外。
第二,作为粤菜三大菜系之一,“中国客家菜之乡”远近皆知;第三,围龙屋作为中国五大典型民居之一,就以梅州最典型也最多,而且与最有机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近在咫尺,可以联合打造世界文化遗产。
第四,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一定知名度。
第五,梅州一些旅游企业如雁南飞茶田度假村、雁鸣湖旅游度假村、五华热矿泥山庄、一些名人故居(如叶剑英故居、黄遵宪故居)等具有一定知名度,可以进行品牌输出。
第六,某些节庆,如客家山歌节、客家恳亲祭祖大会等具有一定知名度。
第七,体育如“足球之乡”具有一定知名度。
(3)旅游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