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和爱的史诗——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父亲和女儿》赏析

合集下载

短片《父与女》赏析

短片《父与女》赏析

• 《多瑙河之波》以小调 色彩为主,融合了手风 琴、钢琴的元素,舒缓 中透露出淡淡的忧伤。 开篇伊始,随着白云镜 头的出现、拉远,手风 琴的声音缓缓响起,父 与女骑行的身影由远至 近,声音与画面的结合 把观者带入了一个水墨 般的视听世界。
• 随着故事的发展相继出现的几个镜头的音乐则是 凄婉伤感:父亲和女儿骑行到了湖岸,与女儿拥 抱别过后,父亲只身一人走下堤岸,划船远去。 这几个画面中的音乐似乎是要停止,时间仿佛就 此凝固,观者的情感也在短短的时间内积聚、等 待。漫长的几秒后,镜头转换为一只孤单的飞鸟 穿过白杨树凝重的黑影以及宽阔无一物的静静湖 面,悠扬的声音再次响起,它给观者带来很多的 期待与情感释放,女孩弱小的身影骑上自行车返 程。
பைடு நூலகம்
• 迈克尔·度德威特似乎刻意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
离,尽量通过场景的画面语言传递信息、表现情 感、烘托氛围。在《父与女》中,创作者本人是 回避隐退的,他置身于幕后,冷静的旁观。
• 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是以线勾勒、以影造型,且片中 的人物都无过多的表情刻画,似剪影般单纯。片中 有一镜头,表现划船父亲的身影逐渐远去直至成为 天际小小的黑点,女孩弱小如豆的影子在堤岸上跳 动,折回、翘首、眺望。高大的白杨、宽阔的水面、 父亲与女儿似点的黑影,父与女从此天水相隔。
• 在芦苇的深处,她找到了父亲当年留下的船骸, 船身的一半已被沙土遮盖。女儿走近、停靠、 轻抚,然后蜷缩着躺在船里。
• 不知是在梦里还是与父亲同在的彼岸世界里, 女儿听到了父亲急切的呼唤,她起身、张望, 然后向着父亲声音传来的方向奔跑。她奔跑过 了自己的老年、中年,停驻在了豆蔻的少女时 代。在那里,他见到了父亲的高大身影,父女 深情相拥,她终于与父亲重逢了。
二、对白的缺失:此时无声胜有声

电影《父与女》赏析.

电影《父与女》赏析.

短片《父与女》赏析动画电影《父与女》是一部很经典的影片,虽然电影只有八分半,但是看过之后就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那种感觉和画面中无时无刻流淌出来的温情和忧伤是令人无法忘怀的。

电影的画面写意又肌肤感染力,寥寥几笔的线条,并不鲜艳的色彩,如影子般的人物形象结合舒缓忧伤的配乐很好的把电影中人物的情感给衬托出来,让我们很能融入电影中的情境。

故事的开始就给了我们极大的臆想。

屏幕上的父亲和女儿踩着单车滑过橙黄色的傍晚,高大的父亲起着一辆大车,小小的女儿骑着一辆小车,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拖出长长的轨迹。

道路上没有其他人,只有他们和他们的影子。

高高的大树压住了天际的明亮,制造出了一种压抑的灰度。

骑车来到了斜坡下,女孩卯足了劲。

父亲看着女儿,光线照射遮住了他一般的脸庞。

上了斜坡,父亲停了下来,将他的车靠在了树上。

女孩也从她的小车上活泼的跳下,调皮的学者父亲也将车子停靠在大树下。

父亲抬着头,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

这是女孩也抬起头看着她的父亲。

父亲一步有一步走下堤岸来到海边,但还是舍不得女儿,转身又奔上去把女孩举了起来,像往常一样亲热的拥在怀里,女孩快乐的笑起来。

但还是要离开,女孩就站在堤岸上看着父亲划着船越行越远。

她似乎不知道父亲再也回不来了,骑着小车离开了,至此开始了一生的守望和等待。

后来女孩又来到堤岸上望着大海,可是海上却再没有了父亲的身影,而父亲的车依旧停靠在大树下。

画面一转,树叶被风吹的沙沙作响。

女儿也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她骑着单车,顶着狂风又来到与父亲离别的海边,抬头望向大海,他父亲离开的方向。

但是除了波涛汹涌的大海还是没有父亲的身影,她失望的回去,留下的痕迹依然是那树下的单车。

雨下得很大,女孩身着雨衣来到堤岸边,此时父亲的车不知去向,海面上还是没有出现令她熟悉的身影。

女孩和一群伙伴们骑车又来到这个海边,她们充满着欢声笑语,但是,女孩看到了这熟悉的海边,又停到了那个大树旁,静静地朝海与天交际的地方望去,但是还是一无所有,这时她的伙伴似乎发现女孩掉队了,她们向她招手示意她快跟上来,女孩停顿了一下,收回目光向前骑去,此时已经日落,车轮转过像斑马线一样的树影。

《父与女》赏析

《父与女》赏析

《父与女》赏析短片讲述了父亲驶船离开,女儿在岸边等待的故事。

从父亲离开那一刻开始,女儿等待着。

从一个幼童到少女,从毕业到成家,从有了孩子到年迈,每天都骑着单车在河岸边等待着。

无论是烈日还是骤雨,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都是那样的等待着。

单车的车轮见证时间的流逝,留下胎迹的地面是时间的痕迹。

等待父亲的回来,已经成为了女儿生命的一部分。

对父亲的归来充满期待,却又不敢想象。

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只能推着单车去河岸了,发现单车已经不能够自己立在草地上了,发现曾经的河床现在已是荒草丛生。

女儿一步一步的走下了河岸,在荒草地里穿梭,疯狂的寻找着父亲的踪迹。

终于,她找到了父亲的小船,还好只有小船。

伴着小船,伴着父亲的气息,渐渐的女儿睡着了。

在梦里,父亲回来了。

影片很短,只有八分钟左右,也没有对话,只有背景音乐,人物形象也很简单,类似于沙画。

作品以女儿的等待为主线,展示了父女之间的爱。

影片里,处处都有着象征,单车轱辘的简单转动,路上的春夏秋冬,女儿的成长经历,都是对时间推移的展现。

那条河是象征着死亡,从父亲的没有原因的离开到女儿老后的进入,都象征着死亡。

故事里,女儿已经将对父亲的眷恋变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精神的寄托。

通过这些简单的东西表达了一些影片之外的内容,就是这一种意境。

使我们观众产生了共鸣。

对亲人之间的遗憾或伤感。

从第一次看,就以为父亲在水上遭遇了不测都后来觉得那河就是象征着死亡,那是每个生命的终点。

故事那么短,却讲出了人的一生,是那么简单那么的短暂。

虽然故事结束了,但是生活还没有结束。

故事概括了我们的一生,我们可能知道结果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还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行为。

因为,有些东西不是我说给你听,于是就成了你的人生。

没有经历过,你就不会明白。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让人后悔的,趁着现在父母还在,家里的长辈还健康,抓紧时间多陪陪他们,原谅他们的记忆的衰退。

因为,下一次见面可能就只有懊悔。

动画短片《父与女》和《回忆积木小屋》影评

动画短片《父与女》和《回忆积木小屋》影评

我们能守望多久达·芬奇说过:“简单是终极的复杂。

”。

简洁深刻的艺术形式最能震撼人心,而动画短片的魅力就在于不需要繁文缛节,虽然简短,但却以发散或流线型的脉络有力的向人们讲述一个沉淀淀的人生哲理。

其中《回忆积木小屋》和《父与女》无疑是这当中的精华。

在《回忆积木小屋》这部短短的动画里,纯净的音乐,温暖却哀伤的昏黄色调,简单却充满质感的画面,还有湮没在深海中的回忆。

影片中老人身穿明亮的红色上衣和绿色裤子,总爱咬着烟斗,老人居住在如搭积木般一层一层盖起来的房子里,随着海水的不断升高,老人的“积木小屋”也越来越高,而越来越多的回忆却被深深封盖在海水里。

在孤独的日子里,老人只能凭借墙上的相框来片段回忆往昔,而在一次搬家中,烟斗的掉落牵引出了老人回忆的细细流淌:捡拾烟斗,眼前却浮现的是爱人的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再下一层是温暖舒适的床,安躺着昔日相濡以沫的温情;全家福;初见幸福的女儿和女婿;然后是女儿长大,离家远行;接着就到了老人的童年,一个摆弄积木的小孩和天真烂漫、两小无猜的爱情;最后是生命的尽头。

在短短的12分钟里,我们仿佛亲历了老人的一生,如此干净透明的人生追忆,就如同自己经过洗练一般,冰冷的海水还在嗒嗒的往下滴。

每次回看这部动画,都有一种死亡将近,想要窒息的感觉,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暗沉的画面还是过于沉重的主题,好像所有的回忆都会在一瞬间坍塌毁灭,永不复再。

是的,年华终老,时间在不断的遗忘我们,青草流逝,容颜易老,亲人也会在一天离散,在不断倒退的风景后,我们或许只有在深深的回忆中才能得到一丝慰藉,回溯自己的人生海洋,哪段彼岸才是自己最动心,最神往的?回忆是很容易让人感到苍凉的,尤其是在回忆昔日的美好,越美好的回忆越痛心,当那些美好消失的时候,整个人瞬间被拉回冰冷的现实,被抽离了空气。

(或者加藤久仁生还要表达全球变暖的危机,但我不想讨论。

)有时候我们总是离回忆太近,可同时离自由就远,浮华一生,淡忘一季。

动画片父与女观后感

动画片父与女观后感

动画片父与女观后感《父与女》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动画片,不仅令人陶醉于精致的画面和细致入微的情感表达,更从一个父亲与女儿之间的温馨故事中引发了我对亲情、成长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本片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和动人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父亲与女儿的亲情历程。

父亲负责照顾女儿从她出生到长大成人的每个阶段,他无私地付出着,用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引导着女儿走向独立、成长。

父亲的陪伴和支持是女儿成长过程中最珍贵的礼物,从懂事到少女再到成年女子,女儿慢慢明白了父亲的用心和爱意。

这部动画片在描绘亲情的同时,也对女儿的成长和自我认知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从小到大,女儿经历了友情的拥挤和恋爱的痛苦,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她更加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

在成长的路上,她逐渐理解到,父亲似乎是唯一始终随时支持她的人,是最值得依靠的人。

影片通过简单直接的情节,给人以很高的情感共鸣。

不同于一些烂大街的家庭动画片,本片刻画的父亲形象非常真实且有血有肉。

他不是默默无闻、总是默默支持的父亲形象,而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矛盾的人物。

他既面临着自己的发型师事业的挑战,也面临着作为单亲父亲的责任和压力。

我简直可以感受到他的无助和困惑,但他从未停止对女儿的爱与付出。

影片通过动人的音乐和精美的画面,将故事情节展现得生动而感人。

每一帧画面都充满着细节和温暖,无论是父亲为女儿梳理头发的场景还是女儿在大学校园里拉着父亲的手的画面,都令人感受到父女之间那份执拗而真挚的情感。

画面的布局和色调的把握更是让观众仿佛融入其中,与父亲和女儿们一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瞬间。

这部动画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重新思考了亲情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和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父母都很忙碌,工作压力大,常常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性。

而父亲在片中的角色,让我们意识到无论工作再忙,家庭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压力,家人的陪伴和支持才是我们生活的支柱。

另外,这部动画片也引发了我对于成长和自我认知的思考。

父与女动画短片的寓意

父与女动画短片的寓意

父与女动画短片的寓意
《父与女》是一部充满寓意的动画短片。

故事讲述了一个父女之
间温暖而纯粹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这个短片通过父女之间的互动展现了父爱的力量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父亲为了给女儿最好的生活,付出了很多努力,尽管中途面临了
很多困难,但他从不放弃。

这种坚持和奉献精神告诉我们,作为家长,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未来。

故事中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的一些问题。

女儿在追求物质和奢华
生活的时候,渐渐远离了父亲。

这可以看作是现代社会中追求物质享
受的盲目追逐和失去真正关注他人的价值观转变。

而当女儿面临困境时,她才意识到父亲的爱与付出的珍贵,最终与父亲团聚。

这提醒人
们要珍惜亲情和重视他人的付出,在追求物质之外,还要关注人与人
之间的情感联系。

总的来说,《父与女》通过父女关系的展示,传达了亲情的重要
性和父爱的伟大。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关注他们的付出,并
时刻牢记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

同时,这部短片也对现代社会的价值
观进行了思考和警示,告诉我们要保持对情感的关注和珍惜,不要盲
目追求物质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

动画父与女观后感

动画父与女观后感

动画父与女观后感《动画父与女》观后感《动画父与女》是一部由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日本动画电影,于2015年上映。

故事以天才画家和他的女儿之间发生的情感纠葛为主线,深入探讨了亲子关系中的挣扎、成长和和解。

观看这部动画片后,我对父爱和女儿情感的表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影片的主角是画家松冈孝夫和他的女儿鹿子。

松冈孝夫是一位顶尖的艺术家,在绘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却忽视了对家庭的责任和关爱。

鹿子则一直渴望与父亲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却总是感到被父亲冷落。

整个故事通过鹿子回忆童年时光的方式展开,逐渐揭示了她父亲过去的事情和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

在《动画父与女》中,父爱的表达与传统的父亲形象有所不同。

传统上,父亲被认为是家庭的顶梁柱,负责挣钱养家,但对于情感的表达往往相对保守,不善于与孩子们建立亲密关系。

而松冈孝夫则更加自由、独立和浪漫,他坚持艺术的追求,追求自己内心深处的创作灵感。

在这个过程中,他无法给予家庭足够的关注,使得女儿对他的失望日益加深。

然而,这部动画片并不仅仅是对父爱的批判,更加注重对父爱的理解与和解。

通过回忆,鹿子开始渐渐理解被父亲忽略的原因。

她在成长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父亲在创作中的激情和挣扎,并开始明白他之所以疏离自己是出于一种对艺术的执着。

这种理解让鹿子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她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欣赏父亲的画作,并重新评价了他作为一个人和一个父亲的价值。

影片中深入探索了亲子关系中的挣扎和成长。

父与女之间的冲突和误解常常是家庭中的常见问题,尤其是在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中。

西方文化中,“反叛期”是孩子和父母之间关系紧张的一个阶段。

而在《动画父与女》中,鹿子的反抗和抗议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她对父亲的失望与不满。

然而,正是通过回想这段过去,她学会了尊重和理解父爱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了自身的成长和独立。

影片给人以深思。

我们常常被忙碌的生活所迷惑,对亲人的关心和付出常常处于次要的位置。

然而,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对个体的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与女》动画短片-影评

《父与女》动画短片-影评

《父与女》影评由迈克尔•度德威特导演的荷兰动画短片《父与女》获得第七十三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故事讲述了秋日温暖的傍晚,父亲带着女儿一起骑单车,他们穿过林间小路,骑过草地,骑上高坡,来到平静的湖边。

父亲抱抱女儿,登上了小船。

女儿在湖边静静的等待,等到船在视线里变模糊,等到太阳就要落山。

父亲迟迟不归,女儿一个人骑着小小的脚踏车回去了。

从那以后女儿每天都来湖边等候,她一个人骑着单车来来返返,风雨无阻。

多年过去,小女孩为人妇,为人母,转眼老去。

已然老去的她日日来到湖边,直到湖水干涸,化为草原。

她来到沉睡在湖底的小船边,躺在小船里,就像躺在父亲暖暖的臂弯。

可以不难看出故事中的各种隐喻,小船是离开人世的载具,脚踏车是人的健康与身体,无边际的河是思忆。

故事中的人物除了到湖边,都是骑着或牵着脚踏车,皆是死别、躯体与回忆的描写。

自行车和车轮,是象征着生命,车轮不停,生命不息,所以片里每个人都是在自行车上的,而离开了自行车去往远方,便是象征生命的终结。

开始的时候,小女孩和父亲一起骑车,她便骑得很轻松。

父亲第一次走向码头,走到船边上,但回过头去,看了一会,又冲回去一把抱起女儿。

这样动画角色的表演是富有感情的,人在去世的时候对于生命和爱的人的不舍便传达给了观众。

然后当第二次走向船之后,父亲便划向大海,小女孩不知道父亲不会再回来,艰难的骑着小车离开了,至此开始了一生的守望和等待。

这意味着此后她的生命里将不再有父亲的陪伴和保护。

此后的一个场景里,小女孩稍微长大,但是当她骑车上那个坡的时候,却不像原来有父亲陪伴时那样轻松,反而吃力了,这就是象征着她的生活因为失去了父亲的保护和帮助,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变得艰辛。

而她每次的守望,是在等待父亲回来么?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是的,但是懂事以后,就会真正懂得生命的离开是不会返回的,而她父亲划船远去的那个地方,就是她心中对父亲的思念,是父亲在心中不可或缺的位置。

她也许不是想父亲什么时候才回来,而是父亲曾在这个地方离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和爱的史诗——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父亲和女儿》
赏析
生命和爱的史诗——奥斯卡获奖动画短
片《父亲和女儿》赏析
影评范文:生命和爱的史诗——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父亲和女儿》赏析你有没有试过被一部片长仅八分钟,而且没有一句对白的动画短片所感动呢,如果没有的话,请去看一看荷兰画家迈克尔(Michael Dudok de Wit)的作品《父亲和女儿》。

该片2000年在加拿大渥太华的国际电影节上首映时就引起了动画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2001更是毫无争议的击败对手《The Periwig-Maker》(假发匠)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中的最佳动画短片。

虽然是一部多年前的作品,但是该片所包含的对生命、对真情的感悟却是历久弥新的。

这是一个从别离开始讲述的小故事。

有一天,小女孩和爸爸骑着自行车来到堤岸边,爸爸吻别小女孩后,坐上小船朝水平线划去,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小女孩一直等、一直等……直到有一天,成为老婆婆的她,又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当年爸爸离开的岸边。

她走过已经干涸的河床,找到了半埋在泥沙中已经破旧不堪的小船,她倦缩起身躯满足地卧在船舱中,就像躺在爸爸的怀中一样。

恍惚之间,她仿佛看到了亲爱的父亲。

于是站起身向爸爸走去,她越走越快,越来越年轻。

最后,穿越回少女模样的她与爸爸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该片除了对人间永恒的真情的歌颂,还包含了作者对于生老病死这一沉重话题的感悟。

与轻松幽默类动画片相比,严肃题材动画片往往费力而不讨好观众。

但作者娴熟的动画技巧加上自身深厚的艺术修养却赋予了本片不同寻常的魅力,感人至深。

本片作者迈克尔20世纪40年代出生于荷兰,年少时对艺术抱有极大的兴趣。

青年时代,赴英国伦敦接受艺术教育,练就了非凡的艺术造型能力,艺术功底十分扎实,后来开办自己的动画工作室,制作了许多动画片和商业广告。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他的动画风格日趋成熟。

1995年,他以一部《僧侣与鱼》的动画短片在动画界崭露头角。

这部表现僧侣生活的诙谐有趣的动画片,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曾多次获世界级的奖项,并曾得到奥斯卡奖的提名。

近年以来,迈克尔活跃在欧美地区致力于独立动画的创作。

《父亲和女儿》就是他的又一部力作。

简洁而平实的情节,短短八分钟的时间,却给观众带来了长久的回味和美妙的艺术享受。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它的成功,作者又是靠什么打动了众多观众
的心呢,
一、情节与人物动作的巧妙安排
由于没有人物对白也没有面部特写,要想展开故事、表达思想,就必须让人物的动作和肢体语言说话,加强动作与情节的表现力因此显得格外重要。

作者在这方面可谓煞费苦心。

女儿年复一年地骑着自行车去堤岸边等候爸爸是影片的主要情节,作者在这里设置了几次擦肩而过,即女儿每次都会在路上与某个人擦肩而过:当她是个小女孩时,她与风中推着自行车、步履蹒跚的老妇人擦肩;当她长成少女时,她与不紧不慢的中年妇女擦肩;当她坐在丈夫身后时,她与风华正茂的少女擦肩;当她载着自己孩子时,她与接孩子的少妇擦肩;当她变得老态龙钟时,她与活泼的小女孩擦肩;当她老到骑不动车时,与骑着童车飞驰的孩童擦肩。

这一独具匠心的设置仿佛告诉观者:在生生不息的人生旅程中,当春去秋来,沧海交换,唯有心底的那一份真爱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自行车作为影片的关键道具,被迈克尔赋予了极强的表现
力。

不停转动的自行车车轮是全片惟一的特写镜头,它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反复出现,强化了生生不息的主题。

在描写人与车的关系时,作者也是苦心经营。

看似
简单枯燥的骑车动作,被作者赋予了富有韵味的节奏变化。

小女孩骑车时的得意洋洋,中年人骑车时的不紧太慢,老妇人骑车时的摇摇晃晃,逆风时的费力,顺风时的轻松,都显得真实生动而极具说服力。

这种变化在表现不同的人骑车上坡的情节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让观众不得不钦佩作者对生活的发现力和观察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女儿第一次骑车来到堤岸边时,是随手将车倒在路旁。

而当年迈的她最后一次来到岸边时,同样“年迈”的自行车站立不稳倒了下来,扶起来,又倒下,她干脆不再理会,耐人寻味的细节刻画让整部影片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因为一开始就交待了父亲和女儿的离别,父亲和女儿是否还能再度相见就成为了影片唯一的悬念,观众也正是带着这种心理上的共识自然进入到了影片的情节之中,随着女儿一次次出现在岸边期盼爸爸归来,观众的情感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与女儿的情素共舞,共同盼望父亲的归来。

女儿恍惚之间与父亲的相会是影片的高潮部分,这种超现实主义的处理不仅让父女的深情得到升华,也给了观众的情感期待一个完满的交待,令观众在这一刻不禁眼眶湿润。

二、独具匠心的美术样式
“动画是运动的画的艺术”。

虽不甚准确,用来形容《父亲和女儿》却是很确切的。

因为无论我们何时按下暂停键,都会得到一幅具有精妙艺术美感的图画。

影片画面风格吸收了欧洲插图艺术的经验,大胆运用光影和黑白处理形成强烈对比。

加之以沉稳而淡雅的色彩,使影片表现出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

人物造型虽着墨不多但简练而生动,场景画面更是犹如一幅幅意境高远的中国水墨山水画,令人赞叹不已。

本片给观众的另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作者对画面构图的艺术追求。

动与静、疏与密、方与圆,以及点线面的搭配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

河堤上树影相连的成排大树、被风吹动如层层波浪的毛草、浅滩上形孤影单的水鸟、秋风中漫天飞舞的落叶,甚至女儿站着岸边的观望,没有一处不给人以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

三、相得益彰的摄影和音乐
在剧中人物的景象设置上,创作者全部采用了远景和中景,并运用了氧化褪色照片的色调,在描写过程中力求以客观、
陈述式的笔法,不掺入个人意见,令观者以为作者仅在“直言其事耳”,使全片具有了史诗式的艺术风格,一方面摆脱了严肃题材动画片易于陷入的说教气息,另一方面也更易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

画面的摄影和剪辑也赋予了影片更加动人的魅力,南飞的大雁、凛冽的秋风、变换的桑田、光秃的大树,这些表现时间流逝的情节被不留痕迹地贯穿于影片的各个阶段,恰到好处地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在表现女儿最后两次来到岸边的情节时,第一次,镜头以天空中孤独飞翔的大雁巧妙地化为地上水滩中的倒影。

然后女儿的自行车车轮轧过水滩,再向等候父亲的堤岸骑去。

第二次,镜头跟随天空中成群的飞鸟移动,停在岸边的小路上,然后年迈的女儿推着自行车走近,车轮的特写镜头淡入,再切至女儿步履蹒跚地推车的全景,之后骑着童车的孩童从她身边飞驰而过。

巧妙的摄影手法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彼此呼应、相得益彰,显示了作者独到的艺术匠心和娴熟的专业技巧。

影片中的音乐也是这部成功的作品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以手风琴为主要演奏乐器的背景音乐舒缓清新,它无形地担当着影片中的重要角色,较好地烘托出了短片浓浓的幽美抒情的氛围,随着情节的发展和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恰到好处地出现和行走,渲染出了影片的主题,让观众沉醉在优美的影像中不能自拔。

四、结语
短小精悍、富有创新意识的动画短片一直是推动动画艺术向前发展的先锋,随着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青睐动画片这一艺术形式,动画短片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父亲和女儿》可以算作当今优秀动画短片当中的佼佼者,通过对它较深入细
致的欣赏与分析,相信从事动画短片创作的人们都能从中吸收到养分,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