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改性硅油型消泡剂研究进展

聚醚改性硅油型消泡剂研究进展
聚醚改性硅油型消泡剂研究进展

硅油性能对比

1.氨基改性为什么柔性更好,请具体阐述原因 氨基硅油所具有的优异柔软性来源于其基本的分子构型。与甲基硅油结构类似,氨基硅油分子主链十分柔顺,是一种易扰曲的螺旋形直链结构,由硅原子和氧原子交替组成,甲基围绕Si-O 键旋转的自由能几乎为零,可以360°旋转,从而获得优异的柔顺性,使氨基硅油成为最优良的织物柔软整理剂。在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每一个硅原子上有两个甲基,这两个甲基垂直于两个相近的氧原子连接线的平面上。硅原子上的每个甲基可以绕Si-O 键轴旋转、振动,而每个甲基的三个氢原子就像向外撑开的雨伞。这些氢原子由于甲基的旋转要占据较大的空间,从而增加了相邻分子间的距离,使硅油分子间的作用力比碳氢化合物弱得多,因此硅油比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粘度低、表面张力小、成膜性强。氨基硅油因氨基的极性强,能与纤维表面的羟基、羧基等相互作用,与纤维表面形成牢固的定向吸附和很好的取向度,并形成非常牢固的膜,从而降低了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用很小的力就能使纤维之间产生滑动,使织物表现出很好的柔滑性。 2.氨值的合理范围,以及限定要求 氨值是氨基含量的表征,即中和1g 氨基硅油所消耗浓度为1mol/L 的盐酸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mol/g。因此,氨值直接与硅油中氨基含量的摩尔百分数成正比。氨基硅油对纤维所产生的柔软、平滑效果,很大程度上与分子中氨基含量的多少有关,氨基含量越高,氨值就越大,被整理织物的手感就越柔软和光滑。但织物性质不完全取决于氨值大小,氨基分布均匀与否、氨基硅油的分子量都会影响织物的性质。用做织物整理剂的氨基硅油的氨值一般在0.2~0.6 之间。一为氨值越大,氨基硅油分子的极性越大,反应性越好,更利于硅油分子与织物的结合和本身的成膜性,赋予织物优异的柔软手感和耐水洗性;二为硅油中氨基含量越多,整理后的织物的黄变越剧烈,影响织物的美观和服用性。 3.氨基硅油的粘度合理范围和限制要求,粘度指原浆粘度还是调和液粘度,请说明 氨基硅油的黏度直接与分子质量成正比,黏度越大,其分子质量相应也越大。由于织物烘干定型时氨基硅油分子间会发生交联,所以氨基硅油的起始分子量与最终在织物上成膜的分子量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分子质量越大,氨基硅油在织物表面的成膜性越好,手感越柔软,弹性也好。黏度太高难以制成微乳液,而黏度太低则导致处理后的织物光滑度和柔软度较差。另外,选择合适的交联剂及调整最佳的烘干定型工艺也是使织物获得优良柔软手感的一种途径。黏度测定时常用的有NDJ-1 型旋转粘度计,测得的单位为mPa·s,此外还有乌式粘度计等。用作织物整理剂的氨基硅油原浆的黏度(25℃)一般在1000mPa·s左右,也有的高达10000mPa·s 以上, 4.氨基硅油反应性如何评价 反应性是指在织物整理条件下,硅油可和基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这种性质,是就氨基硅油分子的端基和取代基而言的。这些基团可以是甲基也可以是具有反应性的甲氧基或羟基。具有反应性端基的氨基硅油在处理织物时,可在纤维表面交联,或与纤维上的羟基等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若选择合适的交联剂,可使织物更柔软、平滑和富有弹性。 5.氨基硅油分子量的合理范围,分子量和粘度,以及成膜性/柔性的关系 氨基硅油分子量的大小反映其聚合度,聚合度不同,其分子结构,如Si-O 主链的长短、侧链氨基数的多少也不同,其分子量的大小与粘度成正比,分子量越大,粘度也越大。一般情况下,分子量也越大,其织物表面成膜性越好,手感越柔软;分子量小的,被处理的织物则不能获得足够的光滑度。但如果粘度过高,则很难制成微乳液,因此选择合适分子量的氨基硅油,也是制备氨基硅油微乳液的一个关键因素 6.分子量过大过小不合适,请具体阐述不合适的原因 分子量和粘度的影响一致。 7对比表中-C00H硅油导致硬化以及柔性差的原因具体阐述

硅油的种类及价格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15314288.html,) 硅油的种类及价格 变宝网7月25日讯 硅油是一种液体状态的线型聚硅氧烷产品,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绝缘性等,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硅油的种类与价格。 一、硅油的种类 硅油按化学结构来分有甲基硅油、乙基硅油、苯基硅油、甲基含氢硅油、甲基苯基硅油、甲基氯苯基硅油、甲基乙氧基硅油、甲基三氟丙基硅油、甲基乙烯基硅油、甲基羟基硅油、乙基含氢硅油、羟基含氢硅油、含氰硅油等;从用途来分,则有阻尼硅油、扩散泵硅油、液压油、绝缘油、热传递油、刹车油等。 CAS号:63148-62-9 1氨基改性硅油 氨基改性硅油是侧链或端基中含有氨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又被称为氨基 硅油。此类硅油是专门用于纺织品柔软整理剂的基本成份。由于其具有很好的吸附性、相容性,当氨基硅油被适当的表面活性剂乳化成微乳液,用于织物整理可以增加纤维材料的柔软性,因而被作为织物柔软整理剂使用,适用于各种纺织品的后整理,氨基硅油还可以用于化妆品添加剂、涂料添加剂、树脂改性剂及光亮剂等领域。 2环氧基改性硅油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侧链或端基中含有环氧基的一类硅油 被称为环氧基改性硅油。使用此类改性硅油可以提高织物的弹性,如果将此类硅油与聚醚改性硅油配合使用,后整理的织物柔软性更好,还具有抗皱、耐洗等特性,与氨基改性硅油调配使用,可使织物具有较好的手感。

3聚醚改性硅油 侧链或端基中含有聚醚基团(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被称为聚醚改性硅油,其可以改善织物后整理的吸湿性能。由于聚醚基团具有亲水性,所以聚醚硅油的亲水性增加,分子中同时具有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以至于此类硅油表现出较好的水溶性,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破乳、漂油等问题。其次,聚醚基的引入还使被整理纤维或织物的吸湿性、抗静电性、易去污性增加,所以聚醚硅油在衣物柔软剂、化妆品、洗发用品中使用较多。聚醚硅油的另一主要用途,是作为表面活性剂用于聚氨酷泡沫的稳定剂,也称作匀泡剂,调整聚氨醋泡沫塑料的气泡降。聚醚硅油是氨基硅油柔软剂开发之前用量最大、效果最好的一类活性有机硅柔软剂。 (4)梭基改性硅油 侧链或端基中含有梭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被称为梭基改性硅油。此类改性硅油可用于纤维处理剂、汽车擦亮剂、涂料添加剂等。梭基改性硅油与氨基硅油并用,用于纤维处理可以增加耐久性,洗涤时不易脱落。 (5)醇轻基改性硅油 醇经基封端或主链中含有醇经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被称为醇轻基改性硅油。由于分子主链末端或分子链之间的轻基具有反应性,其受热能发生交联,此类硅油可用于硅橡胶加工中的结构控制剂,还可以用于纸张等防勃处理。以醇轻基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李伟,胡剑青,涂伟萍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广州510640) 摘要:以聚酯多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为原料,合成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乳液,加入含侧氨基和不饱和双键的有机硅氧烷进行扩链改性,得到了一系列有机硅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乳液。对得到的产物进行了表征,对改性前后的体系涂膜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有机硅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乳液形成的涂膜接触角更大、附着力更强、具有更好的耐水性,但硬度稍有下降。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有机硅;接触角;耐水性;柔韧性 0引言 水性聚氨酯(WPU)涂料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优良的耐寒性。但是单一的PU乳液存在自增稠差、固含量低、耐水性差、机械强度不如丙烯酸树脂等缺点,且成本较高。而聚丙烯酸酯(PA)乳液在性能上能与聚氨酯乳液形成互补,所以将聚氨酯乳液和聚丙烯酸乳液复合制备水 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乳液,兼有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乳液的优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有机硅树脂表面能低,耐水性、耐候性以及透气性优良,已经广泛用于聚氨酯改性,采用合适化学方法用有机硅对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进行改性,可以得到有良好耐水性以及力学性能的涂膜。本文在聚氨酯链段上引入了几种有机硅氧烷,对得到的产物进行了表征及性能对比,制得了具有优良耐水性及力学性能的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1-2]。 1实验 1.1原料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己内酯二元醇(PCL)(M n=2000):工业品,拜耳公司;1,4-丁二醇(BDO):化学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公司;二羟甲基丙酸(DMPA):工业品,进口;三羟甲基丙烷(TMP):试剂级,上海试剂一厂;N-甲基吡咯烷酮(NMP)、三乙胺(TEA)、乙二胺(EDA)、丙酮:分析纯,湖北大学化工厂;有机硅Z-6011、有机硅Z-6020、有机硅Z-6032:道康宁公司。 1.2合成工艺 1.2.1PU乳液的合成 将聚酯多元醇进行脱水处理后加入到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水浴升温到75~80℃后,加入IPDI,开动搅拌反应1.5~2h,后加入1,4-丁二醇,80℃反应1~1.5h,然后降温到70℃加入二羟甲基丙酸(溶于NMP中)和三羟甲基丙烷,反应2~3h,期间注意用丙酮调节黏度,后降温至50℃以下,加入有机硅后再加三乙胺中和15~20min,出料,在高速剪切下于去离子水中乳化分散,加入乙二胺扩链。减压脱去溶剂,最后得到半透明的带蓝光的PU乳液。 1.2.2PUA乳液的合成 将PU乳液、乳化剂、水混合后置于四口烧瓶中,搅拌加入含有引发剂AIBN的BA溶液,预乳化一段时间于80℃聚合3h,再升温至90℃反应1h,降至室温,出料,得到PUA乳液。 1.3乳液的成膜性能测试 (1)耐水性测试[3]:取适量的乳液涂在聚四氟乙烯板上,室温干燥7d成膜,将膜剪成 2cm×2cm的小块,称质量(m0),然后在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取出后吸干表面上的液体,称质量(m1)。计算膜的吸水率: 吸水率=(m1-m0)/m0×100% 用上海中晨数字技术设备有限公司JC2000C1型静滴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接触角; (2)硬度测试:根据GB/T1730—1993,使用QYB型漆膜摆杆硬度计测量; (3)附着力测试:根据GB1720—1979(1989)测量;

耐高温有机硅树脂的合成和改性研究状况

第24卷 第1期2010年 2月山 东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SHANDONG I N STIT UTE OF L I GHT I N DUSTRY Vol .24 No .1 Feb . 2010 收稿日期:2009-06-24 作者简介:徐清钢(1985-),男,山东省济宁市人,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有机硅高分子合成. 文章编号:1004-4280(2010)01-0033-04 耐高温有机硅树脂的合成和改性研究状况 徐清钢,姚金水,李 梅,马慧荣 (山东轻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353) 摘要:随着军工、航天科技的发展,对胶粘剂的耐高温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有机硅胶粘剂能够耐受400℃左右的高温,而改性后的有机硅树脂耐温性能显著提高。本文主要简述了耐高温有机硅树脂的合成,硅树脂耐温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环氧树脂和无机硼元素对有机硅树脂的改性。关键词:有机硅;环氧树脂;硼酸 中图分类号:T Q433.4+3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st atus of synthesis and modi fi cati on of hi gh te mperature sili cone resi n XU Q ing 2gang,Y AO J in 2shui,L IMei,MA Hui 2r ong (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dong I nstitute of L ight I ndustry,J inan 250353,China ) Abstract:W ith the devel opment of the m ilitary and aer os pace,high 2te mperature perf or mance of adhesiv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de manding .Silicone adhesive can stand with high temperature about 400℃,and the high 2te mperature perf or mance of the modified silicone resin i m p r oved significantly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synthesis of high 2te mperature silicone resin,influencing fact ors of te mperature resistance of silicone resin,and modificati on of epoxy resins and inorganic bor on t o silicone resin .Key words:silicone;epoxy resin;boric acid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高,在基体复合材料领域,对胶粘剂耐温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军工方面要求胶粘剂耐受几百甚至上千度的高温。一般有机硅树脂的耐温性在300~400℃,改性后的有机硅树脂的耐温性有了明 显提高,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是提高其耐温性的方法之一,另外在有机硅的大分子长链中引入无机杂原子,也是近年来改善有机硅树脂耐温性的一种新方法。 本文主要以硅树脂的合成、影响耐温性的因素以及改性硅树脂的方法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耐温 性硅树脂的发展,并简述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1 硅树脂的合成和耐温性的影响因素 1.1 有机硅胶树脂的合成 有机硅树脂制备的方法有很多,有缩合型,催化 加成型,过氧化物固化型[1] 。由于缩合型制备得到的有机硅树脂在耐热,强度,粘结性等性能方面比较好,而且成本低廉,所以三种方法中多以缩合型为主。 有机硅树脂一般是以有机氯硅烷单体(结构式为R n SiC14-n ,n =2或3,R 为甲基或苯基)为原料,经水解、浓缩、缩聚制成。有机氯硅烷的水解速度较快,但各种单体的水解速度不同:

氨基改性硅油在纺织品柔软中的应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氨基改性硅油在纺织品柔软中的应用 氨基改性硅油在纺织品柔软应用概况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在 棉、涤纶、丝绸、羊毛、亚麻、腈纶及超细纤维等织物的整理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用浸轧法,也可用浸渍法; 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在染浴中和染色同时进行或在染色结束冷却 时加入,也可在清浴中加入。不同的整理工艺,可得到不同的柔软效果。 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由于氨基种类繁多,在-Si-O-链上的位置也 各不相同,但用于织物柔软整理,均能赋予织物良好的柔软手感,抗折皱 回复性大大提高。用作织物柔软整理剂的氨基硅油,其氨基摩尔分数一般 均小于10(mol)%,而且70%以上皆为-C3H6NHC2H4NH2。近几年来,环氧化或酰化氨基硅油、环己氨基硅油、复合型氨基硅油等发展很快。 氨基硅油能赋予合成纤维、天然纤维以及混纺纤维织物润滑感、柔 软性、防皱性、抗撕裂性和回弹性等,使织物具有丰满似棉以及近乎毛和 丝绸等动物纤维的手感。氨基硅油用作织物柔软剂,能赋予织物优良的柔 软性和憎水性。憎水效果虽不如二甲基硅油处理后的织物,但耐洗性较好, 这与氨基带极性及定向吸附在织物表面上有关。 氨基硅油用在合成纤维中,可将丙烯腈纤维及聚酯短纤维整理成具 有兽毛般及羽绒手感的产品,并大量用于絮棉柔软整理中。在新合纤等原 料上利用桃皮整理可提高蓬松性和表面的触感或有染色效果增深的色相以 及艳光,同时可取得富于弹性的手感等。聚酯纤维与其它纤维相比有染色 浓度低,不鲜明的特点。信越公司的Neso.Saachike等人发现将氨基硅油 与硅烷交联剂或其水解物、乳化剂、水配成乳液作为深色聚酯纤维整理剂 时,整理后的织物具有深色效果。例如,将3500mPa·s的氨基硅油300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聚醚改性有机硅

缩合固化 ? 经过缩合处理,溶剂型有机硅树脂、反应性(羟基硅油)液体和多数RTV 弹性体固化(交联)。简单的硅醇缩合过程将会产生副产物水。 ? 其他常见反应包括: ≡ SiH + HOSi ≡ ≡ SiOSi ≡ + H 2 ≡ SiOOCCH 3 + HOSi ≡ ≡ SiOSi ≡ + CH 3COOH ≡ SiONR 2 + HOSi ≡ ≡ SiOSi ≡ + R 2NOH ≡ SiOH + HOSi ≡ ≡ SiOSi ≡ + H 2O ≡ Si-Cl + HOSi ≡ ≡ SiOSi ≡ + HCl ≡ Si-OR + HOSi ≡ ≡ SiOSi ≡ + ROH ? 多种催化剂可引发并加速缩合固化。胺类化合物如氨丙基硅烷衍生物、铅、锡和锌的碳酸盐均为常用催化剂,并研究了铁、钙、钡、锑、锆和镉的有机盐。辛酸、月桂酸和油酸锡以及二丁基锡盐特别有效。除了催化活性外,最关键因素是催化剂在有机硅聚合物结构中的溶解性。强酸(Br?nsted 和Lewis 型)和强碱影响缩合,但反应难以控制。 CH 3 CH 3 HO –– Si –– O –– Si –– O –– Si –– OH 3 3 3333 “工具箱” 文件号: 26-1354-40

有限保证信息 – 请仔细阅读 此处信息是准确无误的。然而,由于使用本公司产品的条件和方法非我们所能控制,本信息不能取代客户为确保道康宁产品安全、有效、并完全满足于特定的最终用途,而进行的测试。我们所提供的使用建议,不得被视为侵犯任何专利权的导因。 道康宁的唯一保证,是产品满足发货时的道康宁销售说明。 若道康宁违反该保证,您所能获得的补偿仅限于退还购货价款或替换不符合保证的产品。 道康宁特别声明,不作任何其他明示或暗示对特定目的适用性或适销性的保证。 道康宁声明,对任何间接或附带性的损害概不负责。 道康宁和Silastic是道康宁公司的注册商标。 所有其他商标或品牌名是各自所有者的财产。 ?2005 道康宁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AGP7191文件号: 26-1354-40

聚醚改性硅油

聚醚改性硅油 聚醚改性硅油(简称聚醚硅油),是由性能差别很大的聚醚链段和聚硅氧烷链段,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亲水性的聚醚链段赋予其水溶性,疏液、疏水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链段赋予其低表面张力。因此,作为表面活性剂、有机类产品无法与其比拟,纯硅氧烷也相形见拙。聚醚硅油已广泛用作聚氨酯泡沫匀泡剂,乳化剂,个人保护用品原料,涂料流平剂,织物亲水、防静电及柔软整理剂,自乳化消泡剂及玻璃防雾剂等,并已形成改性硅油中产量最大的一个品种。 而聚醚链段与硅氧烷链段之间的连接又有两种方式,即通过Si ‐O ‐C 键或Si ‐C 键连接,前者不稳定,易被水解,故也成为水解型;后者对水稳定,也称非水解型。市售聚醚硅油的主要类型有以下5中。 (1) SiOC 类主链型 Me 3Si ‐O(Me 2SiO)m (C 2H 4O)a (C 3H 6O)b R (R 为H 、烷基、酰氧基,下同) (2) SiOC 类侧链型 Me 3SiO(Me 2SiO)m (MeSiO)n SiMe 3 2H 4O)a (C 3H 6O)b R (3) SiC 类侧链型 Me 3SiO(Me 2SiO)m (MeSiO)n SiMe 3 C 3H 6O(C 2H 4O)a (C 3H 6O)b R (4) SiC 类两端型 R(OC 3H 6)b (OC 2H 4)a OH 6C 3(Me 2SiO)n SiMe 2C 3H 6(C 2H 4O)a (C 3H 6O)b R (5) SiC 类单端型 R(OC 3H 6)b (OC 2H 4)a OH 6C 3(Me 2SiO)n SiMe 3 其中,SiC 类产品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聚醚硅油的主要制法有两种。 (1) 缩合法制SiOC 聚醚硅油 即由含羟基的聚醚与含SiOR 、SiH 或SiNH2的硅氧烷通过 缩合反应而得,反应式如下(PE 表示聚醚)。 ≡SiOEt + HO ‐PE → ≡Si ‐O ‐PE + EtOH ≡SiOH + HO ‐PE → ≡Si ‐O ‐PE + H 2 ≡SiNH 2 + HO ‐PE → ≡Si ‐O ‐PE + NH 3 (2) 氢硅化法制SiC 型聚醚硅油 即由氢硅油与含链烯基的聚醚通过铂催化加成反应而 得。 ≡SiH + CH 2=CHCH 2O ‐PE → ≡SiC 3H 6OPE 甲基含氢硅油和含链烯基聚醚是制取聚醚改性硅油的主要原料,甲基含氢硅油的制法不再赘述。单端烯丙基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共聚醚,是聚醚改性硅油的主要原料,通常由烯丙基醇作起始剂,在碱催化剂存在下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在高压釜中聚合反应制得,制得的单端烯丙基聚醚分子的另一端为羟基。如在500ml 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按计量加入烯丙基醇、KOH 、封闭反应釜,冲氮气,搅拌下加热至110°C ,按计量加入的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在反应中,控制温度<125°C ,维持压力<0.5MPa 。当系统压力降至0.15MPa 时,降温,放空,在60~70°C 搅拌下抽真空,并通入氮气除去小分子。用酸性白土进行后处理,过滤,制得烯丙基嵌段共聚醚。 单端烯丙基聚醚在空气中受热或长期存放中很容易产生过氧化不纯物。这种过氧化不纯物会影响加成反应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在使用前可以用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柠檬酸及其衍生物进行分解处理。 此外,还可由含SiC 3H 6NH 2的硅油与含CH 2‐CHCH 2O 的聚醚出发,通过氨基与环氧基加成而 O ╱ ╲ Pt

有机硅消泡剂简单介绍

有机硅消泡剂简单介绍 含硅表面活性剂作为有机硅化合物中的一族,从60年代起就用 于各工业领域,但大规模和全面的快速发展,是从80年代开始的。 作为有机硅消泡剂,其应用领域也十分广泛,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 1、有机硅消泡剂的发展与现状 德国实验物理学家Quincke首先提出用化学方法来消泡,例如用乙醚蒸气可消除肥皂泡。19世纪的胶体化学家J.Plateau曾对液体起泡性进行过研究,提出表面张力小、黏度大的起泡性强。日本胶体化学家佐佐木恒孝在二次大战之前就开始研究泡沫问题,战后连续发表许多文章,成为消泡方面的一位专家。美国胶体化学家SRoss在二次大战期间,研究润滑油的消泡问题,战后连续发 表许多篇关于消泡的研究报告,在消泡剂的作用机理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952年,美国道康宁(DowCorning)公司的CCCurrie对当时的消泡剂文献做了较大规模的整理,对造纸、发酵、锅炉等方面的消泡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1954年,美国Wa gnd-ott公司首先投产聚醚型消泡剂,已经得到迅速发展。但 广泛应用和研究是从近几年随着聚醚工业的发展而开始的。 50年代,我国开始对发酵、造纸工业的消泡问题进行探索性的 研究。6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润滑油、传动油的消泡问题进行系统 研究,从而有助于飞机、内燃机车、舰艇、轿车方面的发展。后来又进行了造纸、印染、发酵、天然气脱硫、混凝土等方面的研究。60 年代末,我国开始研究聚醚型消泡剂,70年代以来,开始生产聚醚 型消泡剂,首先应用于抗菌素发酵,并逐渐推广到其他领域,品种也

由当时的单一品种甘油聚醚GP发展到现今的GPE、PPE、BAPE等。80年代,各种各样的消泡剂大量涌现,消泡技术也在我国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有机硅消泡剂的消泡机理 泡沫是一种有大量汽泡分散在液体中的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气体,连续相为液体。当体系中加有表面活性剂时,在气泡表面吸附着定向排列的一层表面活性剂分子,当其达到一定浓度时,气泡壁就形成了一层坚固的薄膜。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气液界面上,造成液面表面张力下降,从而增加了气液接触面,这样气泡就不易合并。气泡的相对密度比水小得多,当上升的气泡透过液面时,把液面上的一层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上去。因此,暴露在空气中的吸附有表面活性剂的气泡膜同溶液里的气泡膜不一样,它包有两层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双分子膜,被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对液膜具有保护作用。消泡剂就是要破坏和抑制此薄膜的形成,消泡剂进入泡沫的双分子定向膜,破坏定向膜的力学平衡而达到破泡。 消泡剂必须是易于在溶液表面铺展的液体。此种液体在溶液表面铺展时会带走邻近表面的一层溶液,使液膜局部变薄,于是液膜破裂,泡沫破坏。在一般情况下,消泡剂在溶液表面铺展越快,则使液膜变的越薄,迅速达到临界厚度,泡沫破坏加快,消泡作用加强。一般能在表面铺展、起消泡作用的液体,其表面张力较低,易于吸附于溶液表面,使溶液表面局部表面张力降低(即表面压增高),发生不均衡现象。于是铺展即自此局部发生,同时会带走表面下一层邻近液体,致使液膜变薄,从而气泡膜破坏。因此,消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易于铺展,吸附的消泡剂分子取代了起泡剂分子,形成了强度较差的膜;同

聚醚改性硅油

聚醚改性硅油是采用聚醚与二甲基硅氧烷接枝共聚而成的一种性能独特 的有机硅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制作产品时,通过改造硅油链节数或改变 聚醚Eo与Po之配比及改变其链节数和末端基团可获得性能各异的各种有 机硅表面活性剂,以满足多种行业的需要。 用途 1、在塑料大棚业:可作为内添加剂加入塑料中,用于生产无滴膜大 棚起防雾、提高透光率作用。2、用于织物整理剂:起柔软作用,特 别适于内衣、床单、毛巾等整理,不仅柔软,还吸水吸汗,穿着舒适。3、用于油漆及聚氨酯浆料的流平剂,可降低其分子的内摩擦力、应力,从而 起流平、消泡的作用。4、用于制作高效切削液,高档清洗剂。5、用作硬泡聚氨酯体系发泡的匀泡剂,使泡孔细密均匀。6、本产品在化妆品业用于制作膏霜类产品,起润滑皮肤、保湿抗皱功效。7、农 药行业用作草甘磷的润湿展着剂,提高药效,减少公害。8、聚醚改 性硅油是配制自乳化消泡剂和炼油行业延迟焦化消泡剂的关键成分。 9、其它未尽的新应用领域. 特点 1. 具有良好的润滑性,适于制作高档切削液。2、具有更低的 表面张力,适用作防雾剂。3、更好的柔软特性及抗静电性能,适于 用作织物柔软剂。4、良好的流平性,适于在多种树脂(聚氨酯用树 脂、油漆用树脂、塑料用树脂等)添加,可很好地改善这些树脂的分子间的应力,克服这些树脂本身的缺点,获取新的性能5、它具有较好的破乳性,适用于某些特定场合的油水分离。6、在其它新领域的应用。 本产品与聚二甲基硅氧烷相比,可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也与极性有机溶 剂如醇、DMF、醚、酯等互溶,与甲苯、烷烃等非极性溶剂部分或完全相 溶。使用时很方便。。因本产品是一种系列产品,用户如需要特殊规格可 与我厂联系定做。 用法 作流平剂使用时体系添加量为0.1~1%,作柔软剂时在浸轧液或浸渍液中的含量为1~5%,作化妆品添加剂时体系中加量为2.5~5%,其它应用在0.1~10%之间参考选择添加量或通过先锋实验予以确定。 注意事项 高温下或混入酸碱物质及储存期过长有粘度增大甚至交联的倾向。 包装储存 1、存于干燥、阴凉处,避免与强酸、强碱等接触。 2、本品为 非危险品,按一般货物运输即可。

有机硅及其改性涂料

有机硅及其改性涂料 简介:有机硅树脂涂料是以有机硅树脂或改性有机硅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是一种元素有机涂料,简称有机硅涂料。元素有机涂料是由元素有机聚合物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总称,包括有机硅、有机钛、有机氟、有机铝、有机锆涂料等。其中,有机硅树脂涂料产量最大。元素有机涂料是介于有机高分子和无机化合物之间的一种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热稳定性、绝缘性,耐高温、耐化学品性、耐水、耐候性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国防工业、电器工业等行业。 性能:有机硅树脂涂料的性能如下: 有机硅树脂涂料是一种价格较贵的耐热性、耐寒性、耐候性突出的绝缘涂层。 ①有机硅树脂涂料的耐热性强 这是有机硅树脂涂料最大的特点。纯有机硅树脂清漆可耐200-250℃高温,当与片状铝粉、玻璃料、耐热填料等配制的涂料可耐300-700℃高温,改性有机硅树脂与耐高温颜料可制得耐200-300℃高温的涂料。漆膜干燥后耐沸水煮和耐过热水蒸气。 ②有机硅树脂涂料的耐候性优异 纯有机硅树脂涂料在-50℃条件下仍然具有较好的冲击强度和柔韧性,采用聚酯改性后,可在低温-80℃下使用。 ③有机硅树脂涂料的绝缘性突出 在高温和潮湿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电绝缘性,可达H级,击穿电压达60-100kV/mm。 ④有机硅树脂涂料的耐化学腐蚀性较强 在100℃,3%碱液浸泡100h或者5%盐水浸泡70h条件下漆膜无变化。但耐稀盐酸、稀硫酸腐蚀性能不佳,以及耐油性不强,可做润滑油,遇汽油会变软。 ⑤有机硅树脂涂料的防霉性较高 有机硅树脂涂料不含油的成分,霉菌无法在漆膜上生存,防霉性能较好。 ⑥有机硅树脂涂料的附着力较好 有机硅树脂涂料适合以钢铁、玻璃、铝为基体。 ⑦有机硅树脂涂料的固化温度高 多数有机硅树脂涂料需要高温烘烤。 ⑧有机硅树脂涂料的耐有机溶剂差。 ⑨纯有机硅树脂涂料黏度低,与颜料制成的磁漆易沉淀。 表1列出了云母粘结绝缘漆的主要性能指标。 表1云母粘结绝缘漆的主要性能指标 分类: (1)按涂料组分 有机硅树脂涂料可分为纯有机树脂涂料和改性有机硅树脂涂料。 纯有机硅涂料是纯有机硅树脂溶于二甲苯而形成的,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耐候性、耐蚀

氨基硅油乳化

氨基硅油乳化 {Reference Type}:Journal Article {Author}:李玮 {Year}:1995 {Title}:TS系列氨基硅油乳液应用试验 {Tag}:0 {Journal}:有机硅材料及应用 {Issue}:2 {Pages}:20-22 {Reference Type}:Journal Article {Author}:白杉,周洁 {Year}:2006 {Title}:氨基改性硅乳液在纺织整理中的应用{Tag}:0 {Journal}:天津纺织科技 {Issue}:2 {Pages}:12-15

{Date}:2009-11-01 {Reference Type}:Journal Article {Author}:王树根,苏开第,马永才 {Year}:1998 {Title}:氨基改性羟基硅油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Tag}:0 {Journal}:印染助剂 {Volume}:15 {Issue}:6 {Pages}:5-9 {Date}:2009-09-20 {Reference Type}:Journal Article {Year}:2009 {Title}: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的合成及其微乳液的制备研究{Tag}:0 {Date}:2009-10-22

{Reference Type}:Journal Article {Year}:2009 {Title}:氨基改性有机硅微乳化技术的探讨{Tag}:0 {Date}:2009-10-26 {Reference Type}:Journal Article {Author}:钟泰宣 {Year}:1996 {Title}:氨基硅油乳化工艺的研究{Tag}:0 {Journal}:有机硅材料及应用{Issue}:2 {Pages}:9-11 {Reference Type}:Journal Article {Author}:郭丽霞,梅玉娇 {Year}:2000 {Title}:氨基硅油乳化剂的分析与配制{Tag}:0

聚醚改性硅与聚醚和有机硅消泡剂的区别

聚醚改性硅和聚醚和有机硅消泡剂的区别聚醚改性硅与聚醚消泡剂和有机硅消泡剂的区别在于:聚醚改性硅结合了聚醚消泡剂跟有机硅消泡剂二者的优点,具有无毒无害,对菌种无害,添加量极少,是一种高性价比的产品。聚醚改性有机硅,是在硅氧烷分子中因如聚醚链段制得的聚醚-硅氧烷共聚物(简称硅醚共聚物)。 聚硅氧烷类消泡剂具有消泡迅速,抑泡时间长和安全无毒等特点,但它难溶于水,耐高温,耐强碱性差,聚醚类消泡剂,耐高温,耐强碱性强,但其消泡速度和抑泡时间都不甚理想,经过缩合技术接枝在聚硅氧烷链上引入聚醚链,使之具有二类消泡剂的优点,成为一种性能优良,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消泡剂。在硅醚共聚物的分子中,硅氧烷段是亲油基,聚醚段是亲水基。聚醚链段中聚环氧乙烷链节能提供亲水性和起泡性,聚环氧丙烷链节能提供疏水性和渗透力,对降低表面张力有较强的作用。聚醚端基的基团对硅醚共聚物的性能也有很强的影响。 常见的端基有羟基、烷氧基等。调节共聚物中硅氧烷段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使共聚物突出或减弱有机硅的特性。同样,改变聚醚段的相对分子质量,会增加或降低分子中有机硅的比例,对共聚物的性能也会产生影响。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很容易在水中乳化,亦称作“自乳化型消泡剂”,在其浊点温度以上时,失去对水的溶解性和机械稳定性,并耐酸、碱和无机盐,可用于苛刻条件下的消泡,广泛用于涤纶织物高温染色工艺、发酵工艺中的消泡。此外,也可用于二乙醇胺脱硫体系的消泡及各种油剂、切削液、不冻押、水性油墨等体系的消泡,也适用于即印刷行业感光树脂制版后,洗掉未固化树脂的消泡,是一种很有代表性、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的有机硅消泡剂。聚硅氧烷消泡剂通常由聚二甲硅氧烷和二氧化硅两个主要组成物质适当配合而成,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材的消泡剂是消泡体系中一类理想的消泡剂,就是因为其不溶于水,较难乳化,聚二甲基硅氧烷比碳链烃表面性能低,因此比通常

有机硅树脂

有机硅树脂在涂料中的应用 一选定课题的简要说明:有机硅是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性能的综合,随着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改进,被广泛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有机硅树脂涂料是以有机硅聚合物或其改性聚合物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具有优良的耐热、耐寒、耐电晕、耐辐射、憎水、耐沾污、耐化学腐蚀、电绝缘性和弹性等特殊性能,近年来在产品的改性及应用上得到了迅速发展。针对有机硅树脂在应用方面的广阔前景,我通过网络进行数据检索,初步研究了有机硅树脂及其改良有机树脂在涂料方面的应用。 二信息检索说明: 1 检索关键词:有机硅树脂涂料改性有机硅树脂有机硅树脂的性质及 其应用规范主题词:有机硅树脂涂料应用 2 检索工具和数据库:2. 1百度文库 2. 2谷歌搜索 2.3万方数据系统 2.4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2. 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检索过程:一开始通过百度和谷歌进行整个大题目的广泛搜 索,发现相应的信息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多半是广告,但从中发现一部 分专业期刊或者学术论坛上的文章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近一步发现文章 没有文献,不能应用。偶尔也能找到一些专业的学术论文,但感觉不够 全面,基于为了更好地和更多的找到相应的文章,根据其文章的出处找

到了万方数据系统,和重庆维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简单检索发现范围太广泛,于是采用高级检索,一步步逐渐缩小范围,简化关键词,最终准确的搜索到有用的文章20篇左右。 3.1万方数据系统 “有机硅树脂”搜索结果:中文学术论文和期刊共204篇 “有机硅树脂”并且“应用”搜索结果:26篇 “有机硅树脂”并且“涂料”搜索结果:title:有机硅树脂 keyword:涂料应用 11篇“有机硅树脂”并且“涂料”并且“应用”搜索结果:title:有机硅树脂 keyword:涂料 abstract:应用 5篇 3.2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有机硅树脂”搜索结果:来自《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419个 “有机硅树脂”并且“应用”搜索结果:来自《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49个 “有机硅树脂”并且“涂料”并且“应用”搜索结果:来自《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6个 3.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有机硅树脂”搜索结果:1265条 “有机硅树脂”并且“涂料”搜索结果:390条 “有机硅树脂”并且“应用”搜索结果:71条 “有机硅树脂”并且“涂料”并且“应用”搜索结果:18条 通过对检索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有机硅树脂涂料应用是最佳检索关键词,由于本人选取的题目为有机硅树脂在涂料中的应用,需

硅油发展与基础

1、没有一个万能的配方,根据氨值不同,氨基的结构和位置不同,乳化体系是完全不一样的。乳化剂的量一般可以为油的50%~5%,HLB值一般可以从10到15(聚醚氨基改性硅油)。乳化剂选择一般非离子性的比较好,比如T05,T07,TWEEN系列的都不错。乳化剂能少加就少加,乳化剂多了会影响手感的,而且还会增加成本。每一种氨基硅油都会有一个HLB值,选择对应的乳化剂,就可以将乳化剂减到最少。少量的酸,醋酸,盐酸,能有助于乳化和乳液的稳定性,但是酸不能多加,这样会促使氨基硅油乳液黄变。加入小分子醇,如二丙二醇丁醚,也能起到助乳化,增加乳液的稳定性的作用。乳化的温度也很关键的,一般来说有50~60度的温水去乳化是非常有用的。 通常官方给出的比例是2:1,由于乳化剂用量对手感有影响,现在不少微乳实际用3:1或4:1(针对经典双氨型),可以做到,只是蓝光更明显,至于7:1到10:1,我见到的都是巨乳,是为了提供不同的手感,没见过微乳。至于乳化剂,通常是选用异构(10-13)醇聚氧乙烯醚类复配,通常会加入醇醚做助乳化剂,(二丙二醇单丁迷之类)对透明有较大帮助 通常做氨基硅油乳液,中间需要加入酸,让氨基成盐提高稳定性并尽可能获得粒径细小的乳液 假如你不想减少乳化剂,或者体系容许乳化剂数量比较大,那么有一个傻办法可以提高乳液粒径: 乳化过程不要加酸调节,等加入全部水,得到乳白液后,再调整

PH,得到的乳液粒径就比较大,当然这个办法仅适合氨基含量不是太高的情况,氨基含量高,调节PH后粒径还是会变小,但总会比先前加入酸调节PH要大些。这个高氨基的硅油则可以适当减少乳化剂用量来提高粒径,因为氨基含量高,稳定性也会高些,但乳化剂太少,在某些情况下使用是会有不良后果的 换乳化剂当然也是一条路,但会给你带来大量的试验工作 另外一个办法是拼混,即:将高、低氨基含量的两种氨基硅油混合起来乳化,甚至是非氨基硅油与氨基硅油拼混后乳化,也可以得到预期效果,甚至,可以得到特殊性能的产品,比如,微凝胶季铵盐硅油柔软剂 2、有机硅柔软剂在纺织及印染工业中应用广泛,近年来用量成倍增长,其中以氨基硅乳液的用量最大,但经过其整理后的织物仅能获得滑、软等一般手感,要获得像高回弹性、糯性等不同风格的手感还要开发其他基团的改性硅油[1-2]。环氧改性硅油作为一类新型的有机硅功能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其本身的反应性及高吸附性等特性,已经被广泛地关注和使用,传统的制备方法包括:①通过乳液聚合来制得阴离子或阳离子乳液;②由低含氢硅油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在铂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加成反应制得产物[2];③采用二官能团的环氧基偶联剂与八甲基环四硅烷或线性体经过平衡缩合反应制得产物.但方法l由于乳液的离子性使应用受到限制,已经很少使用;方法2制得的产物分子量较小从而使手感不理想;而方法3则可以容易制得高摩尔质量的环氧改性硅油.同时其环氧基也可以较容易地进行

氨基和聚醚共改性硅油的制备与应用性能

第37卷第10期2009年10月化 工 新 型 材 料N EW CH EMICAL MA TERIAL S Vol 137No 110 ?101? 基金项目:陕西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ZX07212) 作者简介:黄良仙(1963-),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轻化工助剂的研究工作。 氨基和聚醚共改性硅油的制备与应用性能 黄良仙 杜经武 杨军胜 李俊国 李 歌 安秋凤 (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西安710021) 摘 要 在异丙醇存在下,将氨基硅油和带环氧基的聚醚通过开环反应,制得了氨基和聚醚共改性硅油(A EMPS )。用IR 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A EMPS 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佳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h ,氨 基硅油和环氧基聚醚的质量比为2∶1,溶剂用量60%(相对于氨基硅油和环氧基聚醚的总质量),且当氨基硅油的氨值为 016mmol/g 、黏度约960mPa ?s 时,经其整理的白棉布的弯曲刚度经向181mN 、纬向132mN ,白度8115°、亲水性3″54。 而通用型氨基硅乳整理的白棉布则分别为:168mN 、125mN 、8111°、>300″,空白布样的则分别为:258mN 、157mN 、8218°、 1″15。 关键词 聚硅氧烷,氨基硅油,聚醚硅油,双官能基改性硅油,整理剂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mino polyether co 2modif ied silicones Huang Liangxian Du Jingwu Yang J unsheng Li J unguo Li Ge An Qiufeng (College of Chemist 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 ’an 710021) Abstract in the presence of isopropyl alcohol ,amino polyether co 2modified silicones (A EMPS )was obtained by ring 2opening reaction of epoxy group polyether with amino silicone (A PS ).Its chemical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IR.The application properties of A EMPS were also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um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 that reaction temperature 70℃,reaction time 6h ,the mass ratio of A PS to epoxy group polyether 2∶1,solvent dos 2age 60%(relative to amino silicone and epoxy group polyether total mass f raction ).When the amino value and viscosity of A PS were 016mmol/g and 960mPa ?s ,respectively ,the warp and woof bending rigidity ,the whiteness and hydrophilic property of the treated cotton fabric by A EMPS were 181mN and 132mN ,8115°and 3″54,respectively.The performance targets of the treated cotton fabric by currency amino silicone emulsion were 168mN and 125mN ,8111°and exceeding 300″,respectively.The performance targets of the treated cotton fabric by blank were 258mN and 157mN ,8218°and 1″15,re 2spectively. K ey w ords polysiloxane ,amino silicone ,polyether silicone ,double f unctional group modified silicone ,finishing a 2 gent 众所周知,氨基硅油整理后的织物柔软性优异,滑爽感好,但吸湿性差,易泛黄[1]。而聚醚硅油整理后的织物吸水性良好,抗静电性优异,克服了织物穿着时易带静电、吸尘、闷热的缺点,但柔软性和滑感较差[2]。为改善各自的不足,取长补短,研发既有良好柔软性,又具有亲水性的多功能柔软剂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然而,若将两者机械地复配,又存在复配助剂整理效果难以持久的问题[2]。所以,开发双官能基共改性硅油就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324]。 Czech A 等[526]在氯铂酸催化下,用含氢硅油和烯丙基缩 水甘油醚、烯丙基聚醚经硅氢加成先制得聚醚环氧硅油,再用有机胺(如乙二胺、二乙醇胺等)进行胺解开环反应获得。此法反应条件苛刻,且用到昂贵的催化剂。俞丽珍等[728]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 4)为原料,含聚醚的硅氧烷和含氨基的硅氧  烷为改性剂,烷基苯磺酸作催化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为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得。此法所得乳液稳定性较差,存在贮 存飘油问题。O ′lenickJ R 等[4]用聚醚硅油和(甲基)丙烯腈在催化剂作用下经亲核加成反应先制得含氰基的聚醚硅油,再用H 2还原制得氨基聚醚硅油。此法操作难度较大。Lauten 2 schlager H J 等[9]在碱催化下,用羟基硅油、氨乙基氨丙基甲 基二甲氧基硅烷(KH 2602)和聚乙二醇在适当温度下经聚合、 缩合反应制得氨基聚醚硅油。此法反应温度太高(200℃ )。本方法采用氨基硅油同带环氧基的聚醚进行开环反应,成功地合成了侧链携带有氨烃基与聚醚基的共改性硅油 (A EMPS )。本法操作条件温和,原料易得,克服了上述方法的不足。并用红外光谱对A EMPS 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