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全书笔记完整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重点笔记整理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二物理上册全书重点知识汇总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s=vt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笔记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主单位是m 。
① 1km=1000m ②1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m (①1dm=10cm ②1cm=10mm ③1mm=1000μm ④1μm=1000nm)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① 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叫做分度值。
) ② 放尺:沿所测长度正放③ 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 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时间的主单位是s 。
①1h=60min=3600S ②1min=60 S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
误差不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
错误是能够消除的。
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第2节 运动的描述1、 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2、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即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路程;②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4、速度的主单位是m/s ,常用单位是km/h 。
1m/s=3.6km/h5、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其特征是运动方向和速度都不变,所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图像如上图所示。
)6、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7、交通标志牌的含义:①路标:到某地还有多少km ;②限速标志: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km/h(限速多少km/h)。
8、车过桥(隧道)特殊在路程上。
路程=车长 + 桥长s=s 1 + s 2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νs t =,,/s km t h km h ν→→→②⇒=t s νt s ν=,,/s m t s m s ν→→→①1、实验原理: 。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笔记

八年级上册数学必背概念、定义全部公式总结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13.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⑸斜边、直角边(S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角平分线: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5.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第十三章轴对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概念: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基本性质:⑴对称的性质: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3.基本判定: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基本方法: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一、知识框架:知识概念1.基本运算(1)同底数幂的乘法: a m×a n =a m+n(2)幂的乘方:(a m)n=a mn(3)积的乘方:(ab)n=a n B n2.整式的乘法(1)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为积的因式(2)单项式×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个项后相加(3)多项式×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每个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每个项后相加3.计算公式(1)平方差公式: (a-b)×(a+b)=a2-B2(2)完全平方公式: (a+b)2=a2+2ab+b2;(a-b)2=a2-2ab+b24.整式的除法(1)同底数幂的除法: a m ÷a n =a m-n(2)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作为商的因式(3)多项式÷单项式:用多项式每个项除以单项式后相加(4)多项式÷多项式:用竖式5.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式子因式分解.6.因式分解方法(1)提公因式法:找出最大公因式(2)公式法①平方差公式: a2-b2=(a+b)(a-b)②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 =(a±b)2③立方和: a3+b3=(a+b)(a2-ab+b2)④立方差: a3-b3=(a-b)(a2+ab+b2)(3)十字相乘法: x2+(p+q)x+pq =(x+p)(x+g)(4)拆项法(5)添项法第十五章分式一、知识概念: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4.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5.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叫做通分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一般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7.分式的四则运算:(1)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2)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3)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4)分式的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8.整数指数幂:(1) a m ×a n =a m+n ( mn 是正整数)(2) (a m )n =a mn ( mn 是正整)(3) (ab)n = a n b n ( n 是正整数)(4) a m -a n =a m -n ( a≠0,m 、n 是正整数,m >n )(5) (ba )n = nb na (n 是正整数) (6) a -n = na 1 (a≠0,n 是正整数 ) 9. 分式方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10. 分式方程的解法:①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② 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③ 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2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二、机械运动4三、速度4四、测量平均速度5第二章声现象6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6二、声音的特性7三、声音的利用(了解)8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了解)8第三章物态变化9一、温度9二、熔化和凝固10三、汽化和液化12四、升华和凝华13第四章光现象15一、光的直线传播15二、光的反射16三、平面镜成像17四、光的折射18五、光的色散(了解)19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20一、透镜20二、生活中的透镜21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1四、眼睛和眼镜(了解)2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25一、质量25二、密度26三、测量物质的密度27四、密度与社会生活(了解)28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例如: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m=106um;1um=10-6m。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四会a会选:根据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
b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C会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会记:结果有数值和单位。
总结:四会:1、会选2、会放3、会读4、会记小资料:门高2m;一层楼高3m;我国铁道标准轨距1.435m人走一步:0.6m左右3、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制:秒s常用的还有:小时h、分min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h=3600s测量时间工具:停表、时钟等小资料: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地球公转一周:1年;人走1m用1S左右人体脉搏跳动1min约80次左右;1s跳动1次多点;4.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八年级上册完整生物笔记

八年级上册完整生物笔记一、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生物的多样性: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生态价值。
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动物的结构:动物的体态和结构因种类不同而异,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结构特征,如头、颈、躯干和四肢等。
动物的功能:动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等,这些功能都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密切相关。
三、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的生长: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不断生长和繁殖。
植物的发育:植物的发育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生长阶段,如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理特征和环境需求。
四、生物与环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土壤、水分等。
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影响也不同。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如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垃圾处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五、人与生物圈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人类生活在生物圈中,与各种生物相互依存,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对生物圈产生影响。
保护生物圈:保护生物圈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在进行实验探究时,需要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变量和对照组,并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
数据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并提出建议。
实验报告撰写:撰写实验报告时,需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以及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实验评价与改进:对实验进行评价和改进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可以为后续实验提供参考。
实验室安全: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八年级英语上册笔记(全部)

Unit1 Playing SportsTopic1 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重点短语】1.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s 1.在暑假期间2. between…and… 2.在两者之间3. cheer sb. on 3.为某人加油4. prefer doing sth. 4.更喜欢做某事5. quite a bit/a lot 5.很多6. plan to do sth. 6.计划做某事7. have a skating club 7.举办滑雪俱乐部8. go skating/skiing/bicycling/climbing/hiking 8.去滑雪/滑冰/骑车/爬山/远足9. arrive in/at 9.到达10. play against…10.与……对抗/较量11. for long 11.很久12. leave for…12.动身去…13. the day after tomorrow 13.后天14. China’s national team14.中国国家队15. play baseball 15.打棒球16. at least 16.至少17. What a shame! 17. 多羞愧!18. be good at 18.善于做某事19. take part in 19.参加20. all over the world 20.全世界21. be good for 21.对……有益22. a good way 22.一种好方法23. keep fit/healthy 23.保持健康24. relax oneself 24.放松某人自己【重点句型】1. 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 What sport do you like best? 你最喜爱的运动是什么?2. Which sport do you prefer? = Which sport do you like better?你更喜欢什么运动?I prefer skating. = I like skating better. 我更喜欢滑雪.3. Do you skate much? = Do you often skate? 你常滑雪吗?4. She spends at least half an hour in the gym every day. 每天她至少花半小时在体育馆.5. She plays baseball pretty well and she is also good at jumping. 她棒球打得相当好而且擅长于跳.6. What kind of sports do you like? = Which sport do you like? 你喜欢哪种运动?7. Would you like to come and cheer us on? 你愿意来为我们加油吗?8.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当你长大后做什么?9. There is going to be a school sports meet next month.下月有一场运动会。
八年级地理上册笔记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位置和疆域1.中国的位置:⑴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⑵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⑶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热带,没有寒带。
2.领土面积、邻国和濒临的海洋⑴陆、海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⑵疆界:陆上国界线长20000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⑶临海: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岛屿——台湾岛(第一大岛)、海南岛(第二大岛);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盐场,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4.邻国陆上邻国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5.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五个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四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二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部分特殊的省区第二节人口和民族1.人口分布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人口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我国的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民族的分布56个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人口最多,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分布最广的是回族,云南省的少数民族种类最多。
3.民族节日:汉族——端午节、赛龙舟彝族——火把节维吾尔族——手鼓舞、开斋节蒙古族——摔跤、那达慕大会藏族——晒佛节壮族——三月三、对山歌傣族——泼水节、孔雀舞朝鲜族——长鼓舞、跳板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2.多种多样的地形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笔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笔记一、第一单元。
- 新闻要素。
- 时间:1949年4月20日午夜开始的渡江战役。
- 地点:长江前线。
-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 事件: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 新闻结构。
-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即渡江人数和渡江的基本情况。
- 主体:具体叙述了渡江战斗的经过,从二十日夜起,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 新闻要素。
-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
-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 事件: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新闻结构。
-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概括了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和作战区域等重要信息。
- 主体:分别叙述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已渡过长江;西路军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东路军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进展顺利。
1. 新闻要素。
- 时间:1901年12月10日。
-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 事件: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2. 新闻结构。
- 导语:“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导语交代了新闻的核心内容,包括时间、人物和事件。
- 主体:详细介绍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
例如,德国的伦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等。
1. 文学特色。
- 新闻特写:这是一篇新闻特写,它聚焦于跳水姑娘吕伟夺冠的瞬间。
特写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选取最富有特征的片段进行细致描绘。
- 描写手法。
- 动作描写:如“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笔记(2013.9)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一课鸦片战争的烽烟(即中英鸦片战争,又称第一次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林则徐被称为“民族英雄、“全球禁毒第一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背景英国:__打开国外市场、鸦片牟利中国:__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_、烟毒泛滥2、经过:1839.6.__林则徐___(谁)__虎门__(地点)销烟,他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 1987年联合国把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3、影响中国:表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英国:__利益受损、挑起争端__二、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原因根本原因: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2、时间:_1840.6__——1842.6.3、经过(略)4、结果:中英__《南京条约》_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①割地:___香港岛____ ②赔款:__2100万银元__________③五口通商:__广州____、__厦门_____、__福州__、_宁波__、_上海__④关税:____中英关税__协定开放通商口岸和协定关税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5、影响:①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最主要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政治: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③经济:中国经济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④思想:魏源“师夷长技”新思想的出现。
三、魏源编写《海国图志》——“师夷长技”新思想的出现1、背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促使部分爱国知识分子开始寻求革新救国方法。
2、新思想出现: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3、影响:魏源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对洋务运动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课劫难中的抗争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年—1860年、咸丰帝时期)1、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要求修改条约,清政府拒绝其无理要求。
2、列强的罪行:1860 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北京条约》。
主要内容有:割九龙司给英国。
增开汉口、南京、天津为通商口岸等。
二、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大片领土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机会,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因此,俄国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2、《瑷珲条约》是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多的条约,达60多万平方千米。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农民起义反抗外来侵略(新的时代特点)1、太平天国简况:①时间:1851年—1864年②核心领袖:__洪秀全___③广西金田起义、定都___南京__(1853年)④军队:太平军2、太平军在浙江慈溪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美国人__华尔___。
四、__左宗棠__收复新疆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西北地区出现危机。
2、收复新疆:(1)军事进攻:1876年,左宗棠率兵进入新疆,在新疆人民的支持下,打败政权,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广大地区。
(2)外交谈判:清政府派曾纪泽出使俄国,进行外交谈判,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3)加强对新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
3、意义:打击侵略者的气焰,维护国家的利益,有利于新疆的开发和建设。
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_1894——1895_(时间)1、重要战役:__黄海__海战,致远舰管带_邓世昌_壮烈殉国,称之为民族英雄。
_威海卫__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2、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1月,签订《马关条约》;双方代表(中国:李鸿章、日本:伊藤博文)二、《马关条约》(1895年)1、内容:①割地:_辽东半岛_、_台湾_、_澎湖列岛_(台湾被日本强占50年:1895-1945)②赔款:_白银2亿两_③通商口岸:_重庆_、_沙市_、_苏州_、_杭州_与《南京条约》比较,《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为内陆城市,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势力由东南沿海地区深入内陆、长江流域。
④开设工厂:允许_日本_在_通商口岸_投资设厂开设工厂最能体现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影响:(1)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或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表现:《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具有群体意义的变法改革由此开始。
(维新派领导的维新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张謇为例实业救国、义和团运动)三、瓜分中国的狂潮《时局图》反映当时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社会状况。
熊——沙俄;虎——英国;蛇——德国;蛙——法国;鹰——美国,太阳——日本,官员——腐败无能的清朝统治者。
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义和团运动(1899—1900)1、背景: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最早爆发地点:山东、直隶;后来发展到京津地区。
3、口号:“扶清灭洋”。
4、重要战役:廊坊阻击战、杨村阻击战。
5、意义:抗击了外国侵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1、原因(借口):镇压_中国人民(义和团)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2、侵略者:八国联军指:_英、法、俄、美、德、日、意、奥匈_3、结果:中国战败,1901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三、《辛丑条约》1、时间:__1901___年2、内容:①经济上:赔款 4.5亿两白银;(《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条约)②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③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影响:①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单元小结:2、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变化: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艰难探索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第六课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_封建地主阶级_在经济上学习西方先进_科学技术_,创办近代_军事工业和__民用_工业,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一、洋务运动——经济近代工业化(时间:19世纪60-90年代)1、根本目的:_维护清朝统治_2、代表人物:中央:_奕_;地方:_曾国藩__、_李鸿章_、_左宗棠_、_张之洞_。
3、主要内容:(1)前期,以“_自强_”为口号,创办近代_军事工业_1861年,曾国藩创办_安庆内军械所_(第一个兵工厂)。
1865年,李鸿章创办_江南制造总局_(最大的军工厂)。
1866年,左宗棠创办_福州船政局_(第一所造船厂)。
(2)后期,以“_求富_”为口号,创办近代_民用工业_。
李鸿章在上海开办_轮船招商局_(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公司,最大的民用企业)。
李鸿章创办_开平矿务局_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创办_汉阳铁厂_和湖北织布局。
(3)筹建新式海军:北洋海军是规模最大的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_京师同文馆_是第一所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詹天佑),培养人才。
4、结果:甲午中日战争,_北洋舰队_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5、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洋务运动未触动_封建制度_。
6、评价:(1)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积极作用: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_先进科技_,兴办_近代工业企业_,促进中国_资本主义_的发展,抵制外国_资本主义_的扩张。
推动中国_近代化_的进程,洋务运动是中国_近代化_的开端。
(指经济的工业化)(3)局限性:洋务运动成效不大,没有使中国_富强_起来。
二、轮船、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近代交通、通迅事业的发展1、轮船: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公司。
2、铁路:1893年_唐胥_铁路通车,这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
3、电报:1880年设_天津_电报局,1881年架设天津到上海之间电线,从此中国人可发电报。
三、爱国知识分子1、状元实业家——_张謇_,主张“_实业救国_”,创办_大生纱厂_,发展民族工业。
2、_詹天佑_主持修建_京张_铁路:1909年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是_资产阶级维新派_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_君主立宪制_的资产阶级政权的运动,(开启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
一、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2、经过:_1895_年,_康有为_、_梁启超_等人联合上书_光绪皇帝_,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史称“公车上书”。
3、影响:“公车上书”揭开_维新变法运动_的序幕。
二、严复与《天演论》——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严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_《天演论》_,宣传“_物竞天择、适者生存_”的_进化论_思想。
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维新派开展系列活动: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翻译西方着作,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发展。
三、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运动达到高潮1、开始标志:1898年(戊戌年),光绪帝颁布“_明定国是_”诏书,标志戊戌变法开始。
2、主要内容:①政治:_开放言论_,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触犯_守旧贵族_的利益,遭到反对,最终失败)。
②经济:发展_农工商业_。
(促进_资本主义_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开办_新式学堂_、培养人才(如_京师大学堂_——北京大学前身),创办报刊,废除_八股文_。
(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阶级思想和科学技术的传播),④军事:训练新式_陆海军_。
(提高军队作战力)。
3、结果:_慈禧太后_发动政变,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_谭嗣同_为变法牺牲。
4、评价:(1)性质: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_维新派_领导的_改良_运动。
(2)积极作用:有利于_资本主义_的发展和西方_科学知识_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_思想启蒙_作用(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作用突出)。
(3)局限性: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愿望。
说明_资产阶级改良_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5、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变法触犯了以_慈禧太后_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_变法改良道路_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在中国行不通。
第八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_资产阶级民主_的国家的活动。
一、辛亥革命的准备1、成立兴中会:1894年,_孙中山_在檀香山成立_兴中会_——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创立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_东京_创立中国_同盟会_。
(1)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__革命政党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