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内重点篇目整理
高中语文必背篇目64篇

高中语文必背篇目64篇一、高中课内必背古诗文聚集(50篇)1、孔子语录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新课标语文必背篇目高中72篇

新课标语文必背篇目高中72篇1.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 《汉乐府·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 《观沧海》(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高中必背语文篇目

高中必背语文古诗文篇目1. 《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 《逍遥游》(节选)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3. 《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4. 《阿房宫赋》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5.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6. 《氓》《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7. 《离骚》(节选)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8.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0.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高中语文课内背诵篇目

高中语文课内背诵篇目(适用于上海教材)第一册:1、《蒹葭》全诗背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诗二首》中《饮酒》全诗背诵。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沁园春·长沙》全诗背诵。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第二册:1、《诗词四首》:《登金陵凤凰台》、《八声甘州》、《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登快阁》四首全诗背诵。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八声甘州》北宋·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南宋·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登快阁》北宋·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高中教材必背篇目(14篇)

高中教材必背篇目(14篇)语文: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将进酒》李白
《蜀道难》李白
《琵琶行》白居易
数学:
《几何原本》欧几里得
《数理逻辑》罗素
英语: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第二册
《牛津书虫》第一级、第二级
历史:
《史记》司马迁
《资治通鉴》司马光
地理:
《徐霞客游记》徐霞客
物理:
《物理学原理》牛顿
化学:
《化学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
生物:
《物种起源》达尔文
政治: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
这些篇目涵盖了高中阶段各个科目的重点内容,背诵它们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背诵方法建议:
理解记忆: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才能更好地记忆。
反复朗读: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分段背诵: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逐段背诵。
联想记忆:将文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更容易记忆。
默写练习:默写可以帮助你检验背诵效果,并及时巩固记忆。
希望你能将这些篇目背诵下来,它们将成为你宝贵的财富。
2024高中语文必背篇目整理

2024高中语文必背篇目整理一、必修(10篇)1、《论语》2、《劝学》(《荀子》)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三、选修(12篇)1、《老子》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大学》(《礼记》)4、《孟子》5、《逍遥游》(《庄子》)6、《谏逐客书》(李斯)7、《兰亭集序》(王羲之)8、《滕王阁序》(王勃)9、《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四、诗词曲(40首)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离骚》(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琵琶行》(白居易)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中)

高中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中』(练习+翻译)一、篇目及重点句1、《屈原列传》·司马迁·两汉翻译下列句子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4、《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fěi)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5、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7、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8、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9、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10、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1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1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13、”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苏武传》·班固·两汉翻译下列句子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nǔ)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3、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4、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5、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7、天雨(yù)雪。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8、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羝乳乃得归。
9、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jǔ)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0、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11、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huò),诚甘乐之。
3、《过秦论》·贾谊·两汉翻译下列句子1、孝公既没(mò),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高中语文课文重点篇目要点复习(答案版)

课内重点篇目要点复习第一册《边城》的作者沈从文1、文章内容:《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作者深情的歌咏(亲)情、(爱)情(友)情的漂亮,充分展示了湘西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和善心地。
2、语言特色:田园牧歌式情调和诗意,简练细腻、散淡自然。
《最终的常春藤叶》1、文学常识:课文的作者是欧•亨利,代表作除本文外还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他的创作风格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
欧美三大短篇小说之巨匠除欧亨利外,还有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2、文章内容:小说描写了发生在几位穷挚友之间相濡以沫的故事,刻画了一个舍己为人、以自己的生命创建出真正的杰作的画家形象老贝尔曼,歌颂一般人的宏大人格和高尚情怀《种树郭橐驼传》1、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柳州”、“柳河东”。
和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
2、文章内容:本文记叙了郭橐驼所说的种树之道,突出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根本做法,并由此得出“养人”即“治民”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扰民、伤民弊端,反映了作者怜悯人民的思想和改革政治的愿望,体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哲学思想。
3、文章写法:这是一篇寓言体政论性散文(传记体讽喻性散文)。
全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病梅馆记》1、文学常识: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清朝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代表作《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2、文章内容:作者通过指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清王朝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特性解放的剧烈愿望。
3、文章写法:文章采纳的是_托物言志;以梅喻人___(艺术手法),“病梅”指的是__被压制、摧残的人才_____,“文人画士”指的是__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清王朝统治阶级__。
《促织》1、文学常识: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代文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内重点篇目整理第一册重点篇目《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主要人物、百年、美丽、写法)作者:梁衡文章主人公:居里夫人百年: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美丽:“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著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
结构与写法:倒叙和侧面描写(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
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
)《合欢树》(作者、线索、写法)作者:史铁生线索:合欢树故事梗概:作者以合欢树为线索,回忆了母亲为治疗“我”瘫痪的腿奔波,以及对我的写作理想的支持和帮助,母亲去世后,“我”几次探访老家,母亲当年种下的合欢树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写法:借物抒情的手法。
合欢树象征了作者的经历,也有着同样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还象征着母爱。
《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主题、线索、写法)作者:欧·亨利(美国)世界三大小说家: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主题:《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
他为绘制这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
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舍己救人。
线索:常春藤叶写作顺序:时间顺序写法:1、欧·亨利式结尾: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
2、反衬:人物外貌与心灵之间的反差: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牢骚满腹——舍己救人。
《邂逅霍金》(作者、写法、情感)作者:葛剑雄写法:侧面描写(以作者的眼光写对霍金的情感)心理描写细腻情感变化:写我与霍金相遇时的敬仰、震惊、凝视、沉思这一心理变化。
《一碗阳春面》(作者、主要人物、线索与情感)作者:栗良平主要人物:一家三口(母子三人)次要人物(面店老板夫妇)线索:阳春面开端:第一年母子三人合吃一碗阳春面(设置悬念);发展:第二年母子三人合吃一碗阳春面、第三年母子三人吃两碗阳春面、面馆的等待;高潮和结局:十四年后母子三人再次来到面馆吃三碗阳春面。
情感:以一碗阳春面为贯穿全文始末的线索,使其具有了团结、不屈、向上、奋争等多种美好的含义。
第二册重点篇目《老王》(作者、写法、情感)作者:杨绛写法:片段组合(送冰车费减半;送医问钱够否;送鸡蛋香油)情感:对人性中善良的肯定与呼唤,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自己不能平等对待老王的愧怍之情。
文眼: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项链》(作者、线索、主要人物、写法)作者:莫泊桑(法国)线索:项链(借、戴、丢、找、赔、知真相)主要人物:玛蒂尔德夫人写法:留白艺术伏笔艺术主题:文章以项链为线索,通过对马蒂尔德夫人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知真相等一系列事件的描述,揭示了在以金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对高贵、奢华生活的追求与渴望,以及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视为玩物的思想对人们的毒害。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写法、情感)作者:萧红写法:生活细节描写情感: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生活化更真实可亲的鲁迅,体会到了鲁迅先生有着“普通”的一面:他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同时也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
鲁迅的“笑”:神态描写(鲁迅的笑)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寥寥几笔,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坦诚真诚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②笑声冲下楼梯来——明朗、可亲可爱、与普通人一样③鲁迅转身坐在躺椅上自己笑起来——和萧红几乎天天见面还说这样的话,是在开玩笑,幽默,透着风趣,像个孩子,有着普通人的普通心。
《小溪巴赫》(作者、小溪寓意、写法)作者:肖复兴小溪寓意:既象征巴赫音乐的特色:有着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
又象征巴赫的品格:小溪永远清澈(清静圣洁),小溪从不张扬(本性安详),小溪穿行于山道林莽之中(不畏艰难),小溪一路跳动着一直奔流到海(目标执著,持久地令人感动)。
写法:通篇运用比喻手法——作者用小溪作比喻来写巴赫,使巴赫音乐的价值以及他的高尚品质都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展现,使作品闪耀着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用巴赫的音乐来展现他的品格,也最具有说服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者、马克思的贡献)悼词作者:恩格斯马克思的贡献:政治家——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剩余价值规律;科学家——数学;革命家——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艺术特色:1、类比手法——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2、语言方面:①严密性逻辑性,如关联词的运用(限制性作用、上下前后的关联) ②丰富的情感色彩,如修辞讳饰: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为了忘却的纪念》(作者、五烈士、情感)作者:鲁迅左联五烈士:白莽、柔石(迂)、冯铿、胡也频、李伟森。
情感:本文既深情地颂扬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又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同时还抒发了作者怀念烈士、憎爱分明、坚信革命一定胜利的思想感情。
《哦,香雪》(作者、象征手法)作者:铁凝象征手法:象征手法——铅笔盒、火车、大山(是文化和知识,现代文明,封闭传统的象征);对比手法——台儿沟通火车前后的比较前:吃过晚饭后就钻被窝。
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后: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
细节《变形记》(作者、流派、寓意)作者:卡夫卡,奥地利作家。
流派: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荒诞派鼻祖。
寓意:本文卡夫卡描述了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生动而深刻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父母妹妹)的冷漠。
作者描写这种人情反差,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我有一个梦想》作者:马丁·路德·金梦想是平等演讲辞的特点:内容上:针对性、启发性、感染力语言上:句式整齐或骈散结合;善用短句、呼唤语等、运用排比、反复、对偶、反问等多种修辞第三册重点篇目《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作者、内容、体裁)作者:贾平凹书信体散文特点:行文迂曲——文章重点在向即将成人的小妹讲述自己读书做人的经验,却从回忆寒弱家境、自己童年读书的经历写起,先叙后议,酸涩的回忆,殷殷的告诫,既有深厚的兄妹情,有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界和读书方法的深刻理解。
内容:1、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
2、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3、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读。
4、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每每读到欢心出,我就在地上翻着跟头,你就乐得直叫,读到伤心处,我便哭了,你见我哭了,也便爬在我身上哭。
《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读书方法、写法)作者: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
写法:本文采用了层进式的写法,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有理性思考,又有感性体验。
内容:1、教养具有非功利的色彩2、获得教养的途径有三:“研读经典”,“求学之道”和“从质疑到创新”。
第一部分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
第二部分重点是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
第三部分重点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研讨质疑和创新的关系。
可以概括为“读”——“学”——“思”。
《白莽作孩儿塔序》(作者、文体、内容、赏析)作者:鲁迅内容:本文为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一篇序。
叙述了写序的原因、与白莽的关系、抒发了对《孩儿塔》的赞许以及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热忱。
文体:序,也叫序文,序言,前言,是写在一部书或诗文前对其写作缘由、内容、体例加以说明的文字。
片断赏析: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整散结合:突出了孩儿塔的伟大意义,使文章节奏鲜明,缓急有致,气势磅礴,便于抒发作者对《孩儿塔》的赞美之情。
善用修辞:这段文字用了比喻(博喻)、排比、对比三种修辞手法。
《爱因斯坦与艺术》(作者、内容)作者:赵鑫珊内容:“科学、艺术和哲学作为一个整体便成了他一生的三大支柱” 是主旨句《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作者、内容、写法)作者:冯友兰内容:本文围绕两个方面展现蔡元培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一是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一是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写法:叙议结合、以小见大《想北平》(作者、情感、写法)作者:老舍情感:《想北平》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北京处于危急之中。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想念家乡,写下这篇抒发自己情感的散文。
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炽热的挚爱之情。
精彩句子:1、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
怎样爱?我说不出。
2、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写法:对比(北平与巴黎);选取平常的家乡风物(花多菜多果子多而非历史古迹)《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作者:资中筠手法:叙引交互,感议结合作者评论的关键点“以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和强烈的爱憎”,符合“小议”从小处下笔的写法关键词:奇气第四册重点篇目提示《故都的秋》(作者、情感、写法)作者:郁达夫情感:文章通过对江南之秋与故都之秋的描写与对比,细致地体现了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深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思念与热爱。
写法:对比——江南之秋与故都之秋;罗列、博喻——“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晨昏诺日朗》(作者、写法)作者:赵丽宏内容:作者驱车前去观赏诺日朗瀑布,按时间顺序,从昏到晨再到上午,描写了诺日朗瀑布不同时间的不同形态,以及作者在不同时间的不同心理感受。
写法:1、多角度描绘:作者分别从形声色等方面来描写诺日朗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