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佛学解释——太虚大师谈“梦”

合集下载

对梦的一点理解

对梦的一点理解

对梦的一点理解这是我学佛之前写的一篇关于梦的文章,里面有一些内容有参考价值。

(附后)现在想想,通过学佛不仅明白了《周公解梦》和《梦的解析》(佛洛依德代表作)对梦的解释,也明白了其他一些梦的缘由。

佛教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自己的如来藏,是由我们的佛性和无明组成的,而这个无明就是我们无始劫以来所造业的信息底片,而在做梦时,这个底片里的信息相应部分会被激活,犹如被打开的文件呈现出来。

因为我们普通人都是颠倒想问题,所以梦大部分都是反的;又因为信息被无数次无序繁杂重叠,所以出现在梦里的是一些隐喻和符号。

当我们身心清净时,我们所做的梦是正的,与现实发生的事无异,本人有亲身体验。

如佛菩萨、天人或鬼神与我们沟通时,与平时做梦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似梦又感觉清醒等等)。

佛在《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梦本身是虚幻不实的,无论本身寓意如何,是何征兆,皆不能执着于此,正如《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可做好身心准备采取预防,但不可依赖于它。

一切皆是无常,皆在变化之中,虽在变化中,但在因果之内。

人性之七——梦境梦,从心理学上讲是指睡眠时产生的心理活动,梦的内容无确定性、连续性和联贯性。

1.意识控制——梦的确如心理学上所讲“日有所思,夜有所想”a.白天想的事,晚上一直想,以至于意识里的内容在梦中再现,而且是顺着意识里的方向在排除外界干扰下向更深逻辑层次发展,甚至出现白天找不到答案,梦中找到答案的情况,这是意识集中和控制的结果,比如我们睡觉前决定早上6点起床,而且多叮嘱自己几遍,就会发现第二天早上往往不到6点就醒了。

b.另一种意识控制就是如看到周公解梦中“被狗咬代表吵架”,那么,这种意识就会存在记忆中,如有一天吵架了,就有可能在当晚梦到被狗咬。

c.再就是意识折射,如睡觉时,受到外界刺激,刺激就会通过某种意识传给大脑形成梦,如睡觉时把手放在胸部,就会梦到自己被东西压住喘不过气来。

2.潜意识里事情或愿望的转化、显现平时未入睡时,受意识控制较强,入睡后意识控制弱的情况下,潜意识里内容的自我释放,如受到惊吓后(尤其是幼儿时期早已忘记的事情)做的恶梦,有的长达数年或一生。

佛教对梦如何解释

佛教对梦如何解释

济群法师:佛教对梦如何解释
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济群法师发布时间:2011-6-29 23:34:44繁體版问:我经常做些奇怪的梦,佛教如何对梦做出解释的呢?
济群法师答:梦的原因各不相同。

有些是潜意识的反映;有些是白天思维的延续,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还有一些是鬼神托梦,在梦中给我们以暗示或提醒。

佛教认为,我们的整个人生,就是由无明编织的一场生死大梦,很多时候都是不由自主的。

所以,佛陀要我们通过修行来培养正念,这样才有能力从梦中觉醒,有能力做自己的主人。

为什么会做梦

为什么会做梦

如本法师:为什么会做梦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如本法师发布时间:2011-7-1 21:35:11繁體版真正达成无梦的境界,要修证到佛之果位才无梦,不但凡夫会做梦,阿罗汉、声闻缘觉乃至菩萨亦然会做梦。

俗云:智者无梦。

梦是由睡觉之际,意识起现行,现行而产生执著,因执著再产生种种影像,如山河大地、人事物,这种现象佛门称之梦中意识。

梦中意识可说还没有真正熟睡,似睡非睡所起的妄识,因而起变化之幻影,梦中意识不要太认真了,梦之好与坏不离妄心所浮现,不应执著其境。

永嘉大师云:“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梦中明明有六道的种种境界,这种千奇百态的情景一旦觉醒过来,却空空无世界了,这就是告诉我们说,梦乃睡觉中的微细妄识所现起的,我们不该对梦之境产生爱恋与恐怖,毕竟,梦是虚幻意识所变现故。

做梦当然不好,梦是没有实际睡著,由微细意识浮动所变之境,难怪睡了老半天,还是没睡好,一直还想睡下去,熟睡是无梦,有梦不能熟睡,换句话说:有梦无睡,睡时无梦,半睡半梦会越睡越疲惫,梦中劳心故。

梦是过去生中,乃至今生所做之善恶种子,弥留在八识田中,在夜睡中往往会影现出来,似真非真乃至真,从梦中显出有善恶之境界,有喜有悲,有哭有笑,七情六欲都在梦中流露而出,甚至演完人生的生老病死。

人真奇怪,喜欢贪执美梦,一躺在床上就想等待梦中的情人再度出现,于梦中约会,谈情说爱,甚至有些人,梦不到情人,在临睡前合掌,跪于床上祈祷美梦再来,社会上的青年男女有如此倾向颇多,这是很危险的举动,往往贪执美梦会感召不可收拾的后遗症,佛门叫做内魔引外魔。

夜睡之际起恶的妄念,就成恶梦,若起善的念头,就成善梦,梦即是妄心之病,无妄心即无梦,无梦即无病。

恶梦与善梦,都由夜睡妄心所变现之境,离心无境,离境无心,心生境生,心灭境灭,是故,心与境是不二的,若能正见心境如幻,毕竟空,清净自性,光明不动,那么恶梦与善梦一扫而空,匿迹无影,万里无云万里天,到此时此刻,梦从何起?。

太虚大师谈梦的意义

太虚大师谈梦的意义

太虚大师谈梦的意义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发布时间:2013-10-20 21:19:55繁體版梦的意义佛学上说“梦”是什么东西?佛学谓一切众生有八种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梦既不是前五识,也不是末那及阿赖耶两识,乃是第六意识在睡眠时的心心所相应活动,这种活动就是梦。

所以梦是睡眠相应的第六意识心心所,而与他识无关。

在第六意识有有漏无漏之分,在诸佛圣人的意识是无漏的,在平常人类的意识是有漏的。

有漏之意识,又有五俱及独行之分;五俱意识是眼识乃至身识之五官感觉之一,与第六意识同起的作用,此在醒时才有,如见色、闻声等。

独行意识乃离开眼、耳、鼻、舌、身五官感觉之后,单独构成的。

但独行意识的范围亦甚宽大,又分三位:一、清醒的时候,心力分散而非集中统一的为散位独行意识;二、经过修定工夫而增加许多超越的力量,为定位独行意识;三、梦时前五识不起现行,唯是第六意识之分别现忆,为梦位独行意识。

而不称为睡眠意识者,因平常所谓睡眠,只是指血液的休息状态,而梦是睡眠时的意识现起活动,此可知梦是第六意识在睡眠中现出来的。

有了梦位意识的见分相分同时现起,就是有梦了。

睡眠心所梦是在睡眠中演成的。

要知道梦是什么,兼要知道睡眠。

通常所谓睡眠,但是生理的;而佛典所谓睡眠心所,则是心理的。

成唯识论云:“眠谓睡眠,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

“谓睡眠位身不自在,心极□劣,一门转故。

昧简在定,略别寤时,令显睡眠非无体用,有无心位假立此名,如余盖缠心相应故”。

睡眠心所,乃第六意识作用之一,谓意识心理作用与定心所合作,则成定位意识;与睡眠心所共起活动,就成为梦。

梦的来源睡眠不定就成为梦。

佛典善见律说梦的来源有四种,大智度论、毗婆娑论说有五种,内容所讲大同小异。

今用毗婆娑论的五种:第一种、是由“诸病”:即身体上四大不调发生出来的病态,如身体在冷则梦水,身体感暖则梦火,即由生理关系而生梦。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指导:梦的解义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指导:梦的解义

;能量——消耗无序——有序混屯的信息终究成为了一事件。

当重要信息来临时,日有所想,夜有所思。

多年来的冲动与愿望被信息包装后组成一则故事、事件。

佛咯依德把梦解释为潜意识的活动,在梦中人们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梦的方式却往往不那么直接,甚至有反愿望之梦,当然他发现儿童的梦却是非常直接的,并反映着生活的本来面目。

在成人的梦中一些未能满足的愿望或欲望得到了释放,并以伪装的方式发现出来,往往发以不相干的词、信息、其他记忆的形象来代替,给梦的解释铺上了层层迷幻。

但为什么梦会欺骗我们呢?梦又维护会被改造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千千万万的信息与记忆,而一些记忆却不被表露,于是可以释放出欲望与本能状态,人类具有了理性之后,理性便压制本性,一些记忆或真实想法也被层层压制,由于一些本能或内心的想法很容易带来不利,我们会用理性来权衡,又由于信息与记忆的不断增多,潜意识在大量理性与意识的累积后在也无法出头。

但是在梦中,意识是被抑制的,于是潜意识便开始反抗的反抗、浮现的浮现,然而战斗仍然没有结束,没有抑制的意识又出来“维和”,梦因此被改造了。

它们被包上了糖纸,梦的伪装性决不输给清醒时理性伪装,潜意识在睡梦中曾现出来,但偏偏又被改造。

就如佛咯依德说的“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而达成。

于是当我们分析梦时,我们就剥开层层的糖纸,最后留给我们的就是“原始动机”。

梦来自于愿望,梦来自于经验,梦来自于思考,并非所有的梦都只是忙于“实现愿望”,梦也会不时带给一些人启示,于是梦也并不只是人们所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我们每天都有无数个意志从我们身边溜走,意识并不会留意,但它们往往已经被聪明的大脑储蓄起来,因为人类大脑提取信息数量有限,于是许多最近印象与无关紧要的记忆被抛之脑后,但这些无时无刻击来的信息并没有被丢失,这时,我们会感到无顾的情绪不佳,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其实之前已经有许多事物开始影响到我们,但这一连串的事物比起后来的信息实在是微不足到,于是你不在记得而意识只提取了当天一些主要的信息作为记忆的主要部分,之后无数被遗漏的记忆成为了梦中的原材料,有时,在梦中,出现了一位奇怪的人物,告诉你一些奇怪的事,然而这些事就是真理,它甚至会以形象化的态度来表示起寓意,这就是梦的启示。

佛家谈梦会萃

佛家谈梦会萃

佛家谈梦会萃周公解梦梦见佛家谈梦会萃旧版算命| 算命大全| 心理测试| 今年运程| 2011年兔年运势| 在线八字合婚-您当前的位置:三藏算命网- 免费算命大全- 周公解梦大全- 佛家谈梦会萃【分享我的梦】【网友分享的梦】佛家谈梦会萃《梦中说梦》——梦观成就法修持指导一、深睡状态与超觉状态深睡状态是一种完全休息。

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状态,能为自己带来无限益处。

在这种状态中,可以使自己身体,神经系统、大脑和心灵都得到充分的休息,补充身体自己的元气。

通过瑜珈的修持,可以用意志控制自己的睡眠,不论何时,想睡就睡,迅速进入深睡状态。

想醒就醒,从睡眠状态,回到清醒状态。

当修持梦观成就法到了这种境界,就为自己达到最深境界—超觉状态,做好了准备。

修持者必须经过无意识层次才能达成意识的第四种境界,深睡正是一片空白的,无意识的状态,是一种空的境界,这种空的境界、佛法称之“空定”。

佛法所说“定中生慧”,但空定是不生智慧的。

证得空境,还要进一步破空、进入第四种状态,达到非空非有的境界。

这个境界,是禅定的深沉状态,自己保持全然警觉,意识平静,即是“止观双运”(止就是定,是在深沉的睡眠中保持宁静的状态,但是无意识的,是只有止没有观,只有定没有慧的境界。

在超觉状态中仍然保持清醒,完全觉知外地的环境,甚至比清醒状态还要专一和清明。

这就是超觉状态。

二、八识与梦佛法将人的心理活动—识(即分别意识)分析为八个,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未意识、阿赖耶识。

眼识分别颜色、大孝形态;耳识分别声音的好恶;鼻识分别香臭;舌识分别苦辣;身识分别冷暖等。

八识中的前六识,由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中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五识,不能单独产生作用,而且由前五识自己界限以内的东西。

而第六识—意识,则是由前五识所引起,帮助它们发生作用。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一.梦的原因与梦的解释我们为什么会做梦?做了梦,有所谓解梦的人,到底有没有这个必要?说到做梦的原因,在佛教里,像《大智度论》、《善见律》、《大毘婆娑论》,都曾提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做梦。

现在,我以《毘婆娑论》的记载,来说明五种做梦的原因:(一)体弱多病者,容易做梦四大不调,身体种种不顺的时候,容易做梦。

例如梦到山崩,被盗贼追赶,或者梦到猛狮凶虎,甚至梦到自己遨行天空,不小心跌落凡尘。

总之,病人所梦到的梦境,大都是恐怖、惊惧、骇人听闻的情形。

(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思维的梦大都和平常生活有关,诸如感情、情绪的不安,小自生活的细节,大至工作上的各种状况,都可能会夜入梦中。

这种梦境,常有男女感情、朋友交往,甚至争吵、激辩等情形发生。

(三)曾经有过的,又来托梦曾经发生的事,已经历时很久了,会偶尔出现在梦中。

譬如很久以前认识的某一个人,或过去做过的某一件事、吃过的一碗饭或一盘菜,平时根本未曾记忆,却忽然在某一个梦境中出现。

我们平时的思想行为,就像一粒种子,埋在我们的八识田中,成为一种经验、习气,遇到这种思维运作的因缘,梦于是产生。

(四)未来将发生因为人的身体、心理,和时空的关系密不可分,虽然有些事尚未发生,但是我们的生理、心理会有自然的感应,所以在梦中就先有预兆,例如梦见甲,第二天果然见到甲,一般所谓的托梦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五)想梦举凡天下一切的梦境,不外是忆念、意想所成,无想则无因,无因则无梦,这种想梦有时是前世业因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梦中,会梦见自己成为另一种自己完全不熟悉,未曾经验过的身分。

一个飘泊异乡的游子,长年在外,家中的老母思念成疾,这种种的讯息会传达到这游子的梦境,一般说这是母子连心,这也是想梦的一种。

做梦有两种成因,一种是自发性的,也就是自己的意念所引发而起的梦境;一种是他发性的,受到外在环境、人、物的影响、刺激而产生的。

做梦的原因,多半是各人心态所显示出来的景象,同时也可能是各人对现实环境的分别意念所引起,因此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梦是白天思想的延续。

梦的分析

梦的分析
该求助者的梦境,与其现实生活事件并无直接的联系,她的梦不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但是,曾经体验过的情绪,如安全感不够和换工作的愿望不能实现而造成的焦虑,因他人纠缠而产生的紧张情绪等等,却能在梦中再现。
案例二。沈×,男,29 岁,未婚,大学文化,技术人员。
患者有不自主的肩部抽动,已有三年病史,神经科检查无任何异常所见,诊断为神经官能症 。因近期有说不出的压抑感和早醒后不能再入眠而来心理门诊。
(2)1991 年 7 月 12 日,梦见到海南出差,突然发现有人追赶自己,自己抬腿便跑,跑到大海边上,眼前再无去路 。后面的人向自己开枪,但并未射中,心急如火,猛地向空中一跃,竟然飞了起来,一直向高处和远处飞,心情略微安静一些,可是突然身体下降,自己无法控制,觉得立刻就要落进大海。心中一急,从梦中惊醒。
自弗洛伊德以后,释梦,就成了临床心理诊断方法 。弗洛伊德认为,梦境是性本能挣脱意识禁锢之后的变相宣泄。所以,它有临床诊断价值。弗洛伊德在释梦中的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对。可是,梦,作为人类心理活动的一部分,对诊断人的心理问题,到底有无价值和意义呢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梦自身的性质和意义谈起。
说明梦的性质,必须从两方面入手。第一,给出定义,确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二,在临床实践中,考察梦与心理紊乱的关系。
求助者的梦境内容与实际生活事件是没有联系的,但情绪状态却是一类,都属于后悔、因解脱不能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在临床上另有一些类似的案例,大致都能证明,梦只对判断情绪状态有价值,而梦境却与现实事件不太相符。当然,有个别案例,梦境与现实事件有联系,就像弗洛伊德所谓的“显性梦”。
自远古时期,释梦就是人类自我探索的一个方面。在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长期以来,对自己的命运,几乎没有主动权。为改善这种局面,人类出于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的本能,便想尽一切办法,去判断自身的前途和命运。那时,除了求神问卜之外,还有一个比较简捷的方法,就是对自己的梦境进行推论,进而判断自己生存发展过程的吉或凶。进行推论的依据,是一种信仰,人们深信,梦境是神对人的启示,神的启示是至高无上的,所以是可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的佛学解释——太虚大师谈“梦”本文整理自太虚法师于2011年厦门大学心理学会讲座。

一、“梦”的事实存在现在讲到“梦”,以梦为我们研究对象,所以首先要问:梦这个事实是不是存在的?梦是大家都经验到的,我们在睡眠中大概都做过梦的。

中国古书上虽说“至人无梦,愚人无梦”,其实愚人并不是无梦,不过做了梦不记忆罢了;至于至人,也不过是做梦来得少些,或来得清明些,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梦的,可知道梦的事实的确是存在的。

中国人有梦,外国人也有梦,古人有梦,今人也有梦,空间无论是中外,时间无论是古今,都有梦的事实。

所以梦并不是现在才讲到的,试把古今中外的解释引来说一下。

二、中国古书的梦说中国古书周礼六官中春官所属的太卜,所司有三种卜梦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涉。

这种是沿袭、夏、商、周三代将梦的现象予以解释的;如近今流行之玉匣记等,即为此类占梦的书。

在列子周穆王篇里说:梦有六种:一曰、正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二曰、噩梦,惊奇异状的梦;三曰、思梦,对于某种事特别思想的梦;四曰、寤梦,清明的梦;五曰、喜梦,非常欢喜的梦;六曰’惧梦,非常惧怕的梦。

又云:『故阴气壮、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而燔炳,阴阳俱壮则梦生杀之事』等。

中国古医书灵枢经说:『厥气客于心,则梦丘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钱之奇物』等。

中国素来重「气」,就是梦也喜欢用气来解释,以为气凝聚在什么地方,即梦到什么。

梦的构成原因与状况也就不同。

此外还有比较有学理根据的,是汉朝王符潜夫论里所讲:凡梦有直,有象,有精,有想,有人,有感,有时,有反,有病,有性十种。

王符所讲梦在将来能发生什么影响,都是心理或生理的原因所构成。

三、现代科学的梦说甲、梦的特征普通生活现象,在醒觉时因为神经系统组织互相联络,所以能照个人的意思去进行;到了疲痨的程度,神经失去了统治的能力,入于睡眠,即常常有梦的事实发生。

这种梦,在睡眠的时候,每以为是真的,简直分不出那一件是梦的境界,那一件是醒的境界,这种梦的身心器界与醒的身心器界究竟有什么不同?梦有甚么特征?现在将多数科学者研究的结果,分五种说明如下:第一、是化自他身:梦中所梦到的,当然化生有自身及对象存在,但有时不但是有所梦到的自身及对象,并且还化生许多人共同活动。

如梦演讲时,不但是有自己演讲,同时亦有许多听讲的人来共同活动。

在所化出的天地万物里,谈笑歌哭,与醒时一样。

这种现象,称做化自他身,是梦中最平常的事情。

/第二、是不觉自身:醒时的活动是和自他相一致的,梦时把自己的身体完全忘掉,梦中所现出来的东西,虽然有种种的不向,可是自身实际上仍睡在床上丝毫没有动作。

第三、是不合事实:人当醒时,一切活动都能与事实相符,譬如鸟因有翼所以能飞,人类没有翼当然是不能飞了;可是在梦的时候,也许可以梦到自身从地下飞上天,这种与平常经验事实不相符合的,是在醒时所不能有的。

第四、是空时约束:醒时要走到多少路,须费若干的时间,时时觉时空的限制;可是在梦时就不然,夜睡之梦不用说,即午后少睡数十分钟,也或梦做许多事,经过许多地方。

岑参诗云:『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这时醒时是不能够有的。

第五、物体移换:梦自己为羊、为牛、为蝴蝶,自己即为牛、为羊、为蝴蝶;梦从山走到海,海也可走上山,万物乃至自身都可移换。

梦中的现象,因有许多特征为醒觉世界所不能有的,所以、每有以为很神奇奥秘的。

乙、梦的构成梦的构成,有生理的,心理的,弗洛德Freud 约三种说。

一、生理的有三种:一、细胞惰性说:人身细胞活动有惰性,醒时的生理状态,五官百体各尽其职,并且发生强有力的联络,受脑中枢所统率,但在睡眠时陷于惰性,缺少中枢的统一,所以有梦的事实发生,这是文德Wundt 细胞惰性说的说明。

二、脑神经及反应说:吾人感官受刺激,由传达神经传达到脑神经,是时脑神经必起一种相应的反应;但在梦的时候就不然,刺激与反应的程度相差甚远,脑神经的反应不能和感官上所受的刺激相当,往往就发生奇怪百出的梦象出来。

三、潜病预现说:有人在没有病的时候,就梦自己得到了甚么病,这种梦象从生理上观察起来,以谓此人的身体虽尚康健,但是他的内部组织已经有了某种病的倾向,所以在睡眠的脑神经统治力消失时,常常梦到潜伏中病的状态,而后来所得的病亦完全与所梦的一样。

这种裴奈楷Beueke 的潜病预现说,和中国灵枢经所说的也差不多。

二、心理的有二种:一、观念复起说Copernicus:一切观念都存在人的脑中,复起与否,看它原有势力之强弱为断;假使势力强大,虽醒意识亦不能支配,何况在梦中的意识,已经非常薄弱,祇好任观念势力自己起伏,形成种种的梦了。

二、想象说:醒时由意识结合旧观念,可以成为想象。

梦中的意识,虽无支配能力,但有时也忽明忽闇,以半意识的想象操纵其间。

翻希奈尔Fecinel 所谓记忆复象,就是想象说的一个代表。

三、弗洛特-加龙省Freud 是近代一个特殊的心理学家,他对梦中说明最多,所以讲到梦特别要提到他。

弗氏以为精神作用有三部份:1、现意识之下,还有潜意识,潜意识都是从许多被压迫的欲望所构成;现意识彷佛是统一的政府,潜意识如有许多被压服的叛民。

但是这被压迫的潜意识欲望,虽为现意识所压迫,但是还有机会,还是勃勃欲试。

在睡眠中现意识一经松懈,隐意识乘隙表现出来,就成各种/的梦。

这是弗氏梦为隐意识表现的说明。

2、是欲望的满足:弗氏分两重的我,一种社会我,一种自我。

人类因为社会、风俗、法律等关系,各种欲望不能随各人而得满足,这是无可如何的,因此就有许多欲望压伏;可是这些欲望的潜势完全没有失掉,遇有机会还要出来活动,所以在睡眠中各种的梦,就为给被压伏的各种欲望得到满足。

3、是检察与遏抑:弗氏既发见梦就是表现一种不曾满足的自我中心的欲望,这些欲望因为被压伏在潜意识之中,所以在梦中表演出来。

可是现意识遇见潜意识这样的表现,是一定要加以检察与遏抑的。

在梦中现意识虽比较来得忽略,可是潜意识还不敢公然大胆的呈现出来,有许多和现代风俗习惯相合的,虽不妨表现出来,但有许多违背伦俗的便不敢公然现出来。

于是就利用化装的方式现出来:在化装的分析中,就有隐义(LatentCoutent)和显义(Manifest Content)。

显义乃梦的化装,隐义乃梦的真意,所以要研究梦的真意,非探索其隐义不行。

但这派有多种的基本欲望说:弗洛特-加龙省主性欲说:弗氏说梦乃潜意识所含欲望的求得满足,但是这些欲望最基本的是属于那一种呢?在弗氏则以为都是属于性欲的。

以性欲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望,一切道德文化他都用性欲来说明,所以他用象征符号来解释一切梦,亦不外就是以象征化的性欲来解释。

此外、还有德勤尔,以为人类基本欲并不是性欲,而是权力欲,因为人类有好高威权的本能;这种欲望不能满足,就化生种种的梦。

又永格的学说:谓性欲、权力欲,还不是基本欲,基本的欲在求生存。

各个人求生存的欲望甚高,而平日的生活则甚庸碌,乃祇好到梦中去求满足了。

四、佛学的梦说甲、梦的意义佛学上说「梦」是什么东西?佛学谓一切众生有八种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梦既不是前五识,也不是末那及阿赖耶两识,乃是第六意识在睡眠时的心心所相应活动,这种活动就是梦。

所以梦是睡眠相应的第六意识心心所,而与他识无关。

在第六意识有有漏无漏之分,在诸佛圣人的意识是无漏的,在平常人类的意识是有漏的。

有漏之意识,又有五俱及独行之分;五俱意识是眼识乃至身识之五官感觉之一,与第六意识同起的作用,此在醒时才有,如见色、闻声等。

独行意识乃离开眼、耳、鼻、舌、身五官感觉之后,单独构成的。

但独行意识的范围亦甚宽大,又分三位:一、清醒的时候,心力分散而非集中统一的为散位独行意识;二、经过修定工夫而增加许多超越的力量,为定位独行意识;三、梦时前五识不起现行,唯是第六意识之分别现忆,为梦位独行意识。

而不称为睡眠意识者,因平常所谓睡眠,只是指血液的休息状态,而梦是睡眠时的意识现起活动,此可知梦是第六意识在睡眠中现出来的。

有了梦位意识的见分相分同时现起,就是有梦了。

乙、睡眠心所梦是在睡眠中演成的。

要知道梦是什么,兼要知道睡眠。

通常所谓睡眠,但是生理的;而佛典所谓睡眠心所,则是心理的。

成唯识论云:『眠谓睡眠,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

『谓睡眠位身不自在,心极闇劣,一门转故。

昧简在定,略别寤时,令显睡眠非无体用,有/无心位假立此名。

如余盖缠心相应故』。

睡眠心所,乃第六意识作用之一,谓意识心理作用与定心所合作,则成定位意识;与睡眠心所共起活动,就成为梦。

丙、梦的来源睡眠不定就成为梦。

佛典善见律说梦的来源有四种,大智度论、毗婆娑论说有五种,内容所讲大同小异。

今用毗婆娑论的五种:第一种、是由「诸病」:即身体上四大不调发生出来的病态,如身体在冷则梦水,身体感暖则梦火,即由生理关系而生梦。

第二种、是由「思惟」:即心理有所希求,因感情和思想的不安宁就生梦,略同前心理说中的观念复起及想象二说。

第三种、是由「曾更」:即前所经过留下来的习气,在梦中重演出来;凡人生的经验,都谓之曾更。

第四种、是由「当有」;这种、在现代科学没有讲到,所谓当有,就是将来要实现的事情,先在睡眠的梦中发现出来。

到了某时某月某日所发现的事情,果如睡眠的梦中所梦见的。

余从前在湖北听一个人说,他在武汉起义前,有一晚上梦见许多人没有辫子,过了几天果然革命军政府成立,大家都剪了辫子,这是由当有的梦底一个例证。

这种梦的性质,虽然有时发现,不过不是常有的。

第五种、是由「他引」:由人心力底关系,所引生的梦,简名之曰「他引」。

他字所包括的很广,凡他心等关系皆属之。

譬如母亲爱子的关系,心理上有种像磁石相引的力一样,子女远别,常常梦见母亲的现状。

从前伍廷芳说:可由梦中和朋友通信会晤,亦是「他引」的功用吧!丁、梦位意识与其他七识及五根关系做梦的本身固然是第六意识睡眠相应心心所的活动,但是第六意识与眼识,乃至末那、阿赖耶识及五根亦有间接底关系。

第七识与第八识是永不相离的,平常经验的印象,普通心理学以为是藏在脑府,在佛典则谓藏在第八识里;可知「曾更」及「思惟」的梦,都是与七识或八识所受熏的习气有关系。

至于与前五识所依的五根底关系,不过没有十分显明,譬如以磨墨的声音影响到梦舂米,尤其是与身根的关系更切。

由此可知梦位意识与七八二识一定有关系,与前五根识亦有相当的间接关系。

戊、梦的空有及俱非在佛典或说梦是空无的:如一般的经论多用梦来讲空,如人生如梦等说。

或说是实有的:一切有部以为除自我是空,其余一切法都是有的;如现代新实在论所说,不惟具体的事物是有,即概念也是有的。

这一切有部以为梦的事物虽有时不合事实,其实梦的构成是实在的;如梦有角之马,乃从角与马相加而成。

或说非有非无的,如二十唯识的即空即有说:以梦喻天地人物都是唯识所现,如梦位意识所现的宇宙万有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