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的佛学大师们

北大清华的佛学大师们
北大清华的佛学大师们

北大清华的大师们

2011-03-27 19:01:53

最早接触的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和尚是河北的释明海法师,哲学学士。后来又认识了他的师弟,毕业于北大地质系的明影法师。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得知“文革”之后,前前后后约有5位以上的北大校友出家为僧。

上周末与家人去北京西北的凤凰岭爬山,在刚刚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的龙泉寺,验证了一个新的情况:最近两年,大约有七八位清华大学的博士或博士后出家,龙泉寺是他们的重要道场。用一位法师的话说,清华后来居上,出家人数一举超过了北大。

晨钟暮鼓、梵呗僧袍、念佛、坐禅,这样的修行生活显庆法师已经过了一年有余。在成为法师之前,他的名字叫邓文庆,拥有令人羡慕的北京大学硕士头衔。但是毕业之后他选择了出家。

邓文庆的出家过程简洁而迅速,事先并未告知父母,也没有告诉其他亲友。“毕业之后就没有了他的消息,有说在某个中学教书的,也有传说他出家了,但是也不确信,直到看到报道才知道。”一名哲学系的同学说。

邓文庆的事之所以被报道出来,是因为北京大学“耕读社”和“国学社”的80名学生来到凤凰岭龙泉寺体验生活,他给同学们讲课,被认了出来——当年的邓文庆,曾是“耕读社”的首任社长。

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这些“天之骄子”们选择出家,大多不是因为感情困惑、生理疾病等原因,而多是先接触了佛教理论并为之吸引后作出的一种人生选择。

现在广东四会六祖禅寺的登觉法师,出家前是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的硕士生。他回忆说,自己学社会学就是想帮助别人解决心理烦恼,但是总觉得学到的理论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后来接触了佛教,觉得这是解除心理烦恼的好办法。于是他放弃了学位,迅速出家了。

在家,还是出家

选择出家修行这样一种人生的,当然并不止于年轻的学生。明影法师就是工作多年之后才接触佛教的。1989年毕业于北大地质系的他,曾经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先在北京市海淀区,后在深圳市。

虽然工作优越,但是理科出身的他总爱对许多问题探究本来,越探究却越困惑。后来遇到了净慧法师,他觉得“终于找到归宿了”,于是在2001年成为他的校友明海的师弟。

曾经看过早期《今日说法》的观众,或许会记得经常在节目中担任嘉宾的两位气质优雅的女法学家,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的范愉,一位是北京大学的王小能。而后者,已经于2003年出家,法名衍能,现在五台山隐修。

现在的衍能法师,仍然不愿意接触任何媒体,她表示只有在修行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敢和别人讨论在家出家的话题。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她出家前已经评上教授职称,工作顺利,经济宽裕,身体健康,也有美满的家庭。

曾任北京大学素食文化研究会会长的哲学系毕业生王文利对记者介绍,王小能老师出家前一直是研究会的指导教师,所以接触较多。她学佛多年,同事学生都知道。“她早就戒了荤酒,自称在家是…一锅两制?。她很早就计划要出家,但是她师父,香港的一位高僧,劝她等孩子大一点再出家。所以她出家是早晚的事,家人也都早有预期。”王文利对记者说。同样在五台山,还隐居着一位曾经非常有名的出家人——曾被誉为“第一神童”的宁铂。现在他在佛教界已小有名气,但却不再愿意谈起与“宁铂”相关的往事。

资料

龙泉寺有多位北大清华高材生

两棵600多岁的巨柏散发着苍凉的神秘气息,一左一右守护着千年古刹的山门――从北京西山凤凰岭自然风景区驱车行驶一刻钟后,龙泉寺到了,传闻武汉伢柳智宇放弃了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要来此出家。

据居士和义工们介绍,龙泉寺内隐居的“真龙”不少:既有北大的也有清华的研究生。目前寺内排队等候剃度的净人众多,一些外地新建寺院,专门来这里寻找优秀人才。其中有位北大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寺里当了3年多义工,一手建起“龙泉之声”网站,去年正式剃度。还有一位名校高材生,离婚后把百万家产留给了妻儿,孑然一身来此剃度。

此前媒体报道过的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邓文庆,毕业后在福建莆田广化寺剃度出家,人称“显庆法师”,2006年来到龙泉寺。他父母先规劝他还俗,后也成为龙泉寺居士,跟在儿子身边。不过显庆法师现已离开龙泉寺,在另一家寺院挑大梁。他的师兄、现任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柏林禅寺方丈明海法师,是北大哲学系八七级学生,他于毕业的次年――1992年在柏林禅寺从净慧老法师剃度出家,现在已是佛教界有名的高僧。

与许多人想象不同,这些“天之骄子”们选择出家,大多不是因为感情困惑、生活所迫等原因,而多是一种人生选择。龙泉寺的僧人告诉记者:“我们是在用另一种方式为社会服务。”

据《长江日报》

人物

北大耕读社――“三任社长都出家”

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生柳智宇曾经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国深造,并且得到一笔全额奖学金;另一个是到位于凤凰岭一带的千年古刹龙泉寺,遁入空门修习佛法。今年6月,这位从中学起就被称为“才子”、“大牛”的北大毕业生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他选择了后者。

在北大就读期间,柳智宇曾经参加过学校里的两个社团,一个是禅学社,另一个是耕读社。2008年起,柳智宇连续两年任北大耕读社社长,不再参与任何禅学社活动,已然淡出禅学社。

对于北大耕读社的社员们来说,柳智宇的选择其实并不出人意料。一位不愿具名的耕读社前社员对本报记者透露:“如果算上柳智宇,我们这个社团,三任社长都已经出家了。”据他介绍,第一位出家的社长就是耕读社的创办人,原北大哲学系硕士邓文庆。

“这件事情涉及别人的个人隐私,对他的选择我也不好表态,但是我们很多社员对此并不认可。”这位前社员说。

为什么有这么多高知出家?不是说科学知识越多,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就越强,人们的宗教性就越弱吗?北大清华的学子们出了什么问题?

实际上,类似的疑问在90多年前的美国就出现过,并有过非常专业的研究。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刘巴(James Leuba)以《美国科学家名人录》(American Men of Science)为据,随机抽样,询问科学家是否同意:“我相信一个对他祈祷可以期待得到回答的上帝。”刘巴想证明科学家是非宗教的,但令他吃惊的是,有41.8%的人选择了“是”。这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比例。

1996年,埃德华"拉森(Edward J. Larson)和拉瑞"威赞(Larry Witham)复制了刘巴的研究,发现39.3%的科学家选择了“是”。他们的结论是:82年以后,科学家对上帝的信仰并没有衰落。

与北大清华毕业生出家为僧联系起来,笔者想说的是:知识多少或许与宗教信仰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在很多人的想象中,知识多了,人的宗教性会降低。从上述中美两国的经验看,这样的想象也许还值得探讨。在宗教社会学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学派,认为人们的宗教需求基本是稳定的,不会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素而改变。在宗教产品不充分的情况下,人们会以家族、国家、事业等宗教替代品来满足自己的宗教需求,但需求本身并没有大的改变。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最近半个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或许很有启发。

有没有理论解释在出家方面为什么清华的学子后来居上呢?也已经有成熟的研究成果供我们参考。1969年,卡内基委员会对60,028名美国学者作问卷调查,发现科学家的信仰比例与其学科的科学化程度成正比。越是科学性强的学科,其科学家的信教比例也越高;反之则低。60%的数学家和统计学家自称“宗教人”,排行第一;其次是物理科学家和生命科学家,55%。倒数前3位则是人类学家(29%)、心理学家(33%)和社会学家(49%)。研究者的结论是“最不宗教的人在最少科学性的学科中”,这些人之所以倾向于非宗教,或许是因为他们的学科不太够格成

为发达的科学!

以此推断,似乎未来北大出身的和尚,要从数量上超过清华也难。

附:

□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

——爱因斯坦

□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时候,以“弦论”为代表的物理学,真正步入“缘起性空”的禅境了。

——中科大前校长,科学院院士朱时清

□佛教不仅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彻底的学理,科学造诣愈深者,愈能解释佛经中素不能解的真义。

——中国现代科学家尤智表

□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经达到比较精致的程度。弗里德利希·科本送我两卷他的著作《佛陀的宗教》,这是一部很重要的作。

——卡尔·马克思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

——梁启超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盖教有辅佐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孙中山

□佛法的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陈独秀

□释迦牟尼其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

——鲁迅

□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

——朱光潜

□我本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趣,我对佛教同样感兴趣。我个人认为佛法和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如果我们要悟得正觉,我们须以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去切实修行。

——沈家祯

□佛学广矣、大矣、深矣、微矣,切于人事,证于实用,实天地间最高尚圆满、深切著名之学说也。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

——梁启超

□佛学之博大精深,虽有圣哲无所措手。

——康有为

□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据实证的宗教。

——尼采

□无常的社会观,菩萨行的人生观,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

——瞿秋白

感谢

分享到

推荐3人

1人喜欢喜欢

2011-12-27 07:19:20 地下室人

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我觉得作者在结尾的分析未免太外行了,还用统计学和社会学去解释,从这些人的知识背景看他们明显已经超越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范畴了,记者为什么不去深入采访他们的想法呢,就像「金阁寺」里所还原的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那样,我觉得这篇报道基本还停留在猎奇的层次。

> 删除

梦的佛学解释——太虚大师谈“梦”

https://www.360docs.net/doc/5a17023834.html,/ 梦的佛学解释——太虚大师谈“梦” 本文整理自太虚法师于2011年厦门大学心理学会讲座。 一、“梦”的事实存在 现在讲到“梦”,以梦为我们研究对象,所以首先要问:梦这个事实是不是存在的?梦是大家都经验到的,我们在睡眠中大概都做过梦的。中国古书上虽说“至人无梦,愚人无梦”,其实愚人并不是无梦,不过做了梦不记忆罢了;至于至人,也不过是做梦来得少些,或来得清明些,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梦的,可知道梦的事实的确是存在的。中国人有梦,外国人也有梦,古人有梦,今人也有梦,空间无论是中外,时间无论是古今,都有梦的事实。所以梦并不是现在才讲到的,试把古今中外的解释引来说一下。 二、中国古书的梦说 中国古书周礼六官中春官所属的太卜,所司有三种卜梦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涉。这种是沿袭、夏、商、周三代将梦的现象予以解释的;如近今流行之玉匣记等,即为此类占梦的书。在列子周穆王篇里说:梦有六种:一曰、正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二曰、噩梦,惊奇异状的梦;三曰、思梦,对于某种事特别思想的梦;四曰、寤梦,清明的梦;五曰、喜梦,非常欢喜的梦;六曰’惧梦,非常惧怕的梦。又云:『故阴气壮、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而燔炳,阴阳俱壮则梦生杀之事』等。 中国古医书灵枢经说:『厥气客于心,则梦丘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钱之奇物』等。中国素来重「气」,就是梦也喜欢用气来解释,以为气凝聚在什么地方,即梦到什么。梦的构成原因与状况也就不同。此外还有比较有学理根据的,是汉朝王符潜夫论里所讲:凡梦有直,有象,有精,有想,有人,有感,有时,有反,有病,有性十种。王符所讲梦在将来能发生什么影响,都是心理或生理的原因所构成。 三、现代科学的梦说 甲、梦的特征 普通生活现象,在醒觉时因为神经系统组织互相联络,所以能照个人的意思去进行;到了疲痨的程度,神经失去了统治的能力,入于睡眠,即常常有梦的事实发生。这种梦,在睡眠的时候,每以为是真的,简直分不出那一件是梦的境界,那一件是醒的境界,这种梦的身心器界与醒的身心器界究竟有什么不同?梦有甚么特征?现在将多数科学者研究的结果,分五种说明如下: 第一、是化自他身: 梦中所梦到的,当然化生有自身及对象存在,但有时不但是有所梦到的自身及对象,并且还化生许多人共同活动。如梦演讲时,不但是有自己演讲,同时亦有许多听讲的人来共同活动。在所化出的天地万物里,谈笑歌哭,与醒时一样。这种现象,称做化自他身,是梦中最平常的事情。

浅析何元普—从“戎马书生”到佛学大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a17023834.html, 浅析何元普—从“戎马书生”到佛学大师 作者:安勇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7期 摘要:何元普是晚清一代能臣、著名学者和佛学大师,一生经历了晚清波云诡谲的时局 变换,体验了宦海沉浮的艰辛,最终专注于参禅悟道和从事诗词楹联和书法艺术创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尽管何元普以其名联闻名天下,其逸闻趣事广泛地流传于民间,与其相关的资料散见于报刊、杂志和网络上,但学术界对其研究仍为一片空白。本文拟对其生平做一梳理,对其宦海生涯、诗词楹联、书法艺术和佛学思想进行初步整理和分析,为学术界对何元普的进一步研究做出抛砖引玉的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何元普戎马书生佛学大师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这副挂在新都宝光寺大雄宝殿的楹联,以其圆融、洞彻的人生智慧名闻天下,并曾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该联作者正是晚清著名学者和佛学大师何元普。 一、何元普生平简介 何元普:(1829—1905),字芝亭,号麓生,又号金台山樵、翡兰旧侣,清代四川省成 都府金堂县人(现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人),家住金堂县城厢镇槐树街。何元普的祖先于清代康熙年间由福建移民到四川,其祖父何涵章,廪贡生,候选训导,掌教和成书院。其父亲何绳武,道光五年乙酉科拔贡,掌教绣川书院,官直隶南宫县,钦加知州衔。 何元普出生于书香官宦之家,家道殷实,又是家中长子,被寄予厚望。他自幼博览群书,少负才气,文韬武略。像大多数读书人一样,他也走上了读书登第、出仕做官的传统科举道路,准备在科举和仕途道路上一展才华。可惜生不逢时,正值清王朝加速腐朽堕落、内忧外患的时期,时代的不幸注定了其人生的艰辛和苦难。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 战败投降,中国从此国运衰微,何元普等众多读书人的命运也因此改变。咸丰元年(1851年),何元普考取秀才为廪生,获得政府资助,入选北京国子监读书。在京读书期间,大清王朝风雨飘摇,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南方,英法联军入侵中国,何元普再也无心走皓首穷经、寻章摘句的科举入仕正途,凭借其殷实的家底直接出资捐官,被授予户部员外郎(从五品)。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仓惶出逃。何元 普以户部郎中(正五品)身份投笔从戎,负责保卫京师,“总理外城巡防”,为国抗敌,夙夜不懈,屡立战功。1861年,咸丰皇帝猝逝,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并夺取政权。何元普不幸卷入了 慈禧与肃顺等八大顾命大臣的权力斗争,因支持肃顺而遭到慈禧的打击和报复,为其坎坷的一生埋下了伏笔。

北大清华的佛学大师们

北大清华的大师们 2011-03-27 19:01:53 最早接触的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和尚是河北的释明海法师,哲学学士。后来又认识了他的师弟,毕业于北大地质系的明影法师。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得知“文革”之后,前前后后约有5位以上的北大校友出家为僧。 上周末与家人去北京西北的凤凰岭爬山,在刚刚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的龙泉寺,验证了一个新的情况:最近两年,大约有七八位清华大学的博士或博士后出家,龙泉寺是他们的重要道场。用一位法师的话说,清华后来居上,出家人数一举超过了北大。 晨钟暮鼓、梵呗僧袍、念佛、坐禅,这样的修行生活显庆法师已经过了一年有余。在成为法师之前,他的名字叫邓文庆,拥有令人羡慕的北京大学硕士头衔。但是毕业之后他选择了出家。 邓文庆的出家过程简洁而迅速,事先并未告知父母,也没有告诉其他亲友。“毕业之后就没有了他的消息,有说在某个中学教书的,也有传说他出家了,但是也不确信,直到看到报道才知道。”一名哲学系的同学说。 邓文庆的事之所以被报道出来,是因为北京大学“耕读社”和“国学社”的80名学生来到凤凰岭龙泉寺体验生活,他给同学们讲课,被认了出来——当年的邓文庆,曾是“耕读社”的首任社长。 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这些“天之骄子”们选择出家,大多不是因为感情困惑、生理疾病等原因,而多是先接触了佛教理论并为之吸引后作出的一种人生选择。 现在广东四会六祖禅寺的登觉法师,出家前是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的硕士生。他回忆说,自己学社会学就是想帮助别人解决心理烦恼,但是总觉得学到的理论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后来接触了佛教,觉得这是解除心理烦恼的好办法。于是他放弃了学位,迅速出家了。 在家,还是出家 选择出家修行这样一种人生的,当然并不止于年轻的学生。明影法师就是工作多年之后才接触佛教的。1989年毕业于北大地质系的他,曾经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先在北京市海淀区,后在深圳市。 虽然工作优越,但是理科出身的他总爱对许多问题探究本来,越探究却越困惑。后来遇到了净慧法师,他觉得“终于找到归宿了”,于是在2001年成为他的校友明海的师弟。

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

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txt如果背叛是一种勇气,那么接受背叛则需要更大的勇气。爱情是块砖,婚姻是座山。砖不在多,有一块就灵;山不在高,守一生就行。 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 所以,佛法不一定在高山、在清净的地方、或在庙子,真正大菩萨可能嘴里一句佛也没有,不要用宗教的外形去看世界看人。社会上到处有菩萨,即使狗牛马这些畜生当中都有, 佛法还是在世间的,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社会上无处没有佛法。虽然佛教说,末法时代佛法要没落了,可是佛在大乘经典上,根本没有讲末法、像法、正法。佛法在世间是不生不灭的,真理在世间是不会变的,不过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间,表达有所不同而已。它不一定是这个形象,也不一定是这个宗教,但所行的都是佛道。 「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外表看起来是在拍马屁、奉承人或作假,可是都是方便。有的人说话中不提一佛字,但是讲的都是佛法。我常希望你们同学能走这种菩萨道,尤其是今天这个时代,一讲宗教人家就头大。你可以不用说教的方式嘛,宣扬佛法不一定要讲佛经。可以把佛经变成电视剧、电影、笑话,只要把真理放进去了就是弘扬佛法。说不好听的,这就是「曲学阿世」,把真正的佛法作了改变,来拍世上群众的马屁。但是行菩萨道的人不怕这些罪名,他宁可谄媚众生,用善巧方便的手法,去表达佛法的精义。但自己要有修持,有善巧方便,才可以不照老路子走,否则你不要轻言佛教革命。 学佛要度人,什么是度人?你作人家的桥梁是度人。度人的方法太多了,不只是劝人出家才是度人,那是作理发匠度人。度人是作众生桥梁,助他渡过苦海,解除他的烦恼痛苦,甚至进而使他证得菩提。 中国老话说文人千古相轻,我改了几个字来形容宗教界,就是宗教界千古相仇,彼此攻讦不休。跑江湖献艺卖膏药的,就是千古相恨,等于做生意说同行是冤家。学佛第一个要学谦虚,例如济颠和尚,已经成就了,仍然装疯卖傻,让人家看不起。

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当代佛教高僧大德图

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当代佛教108高僧大德(图)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当代佛教108高僧大德(图) 中国佛教禅宗十大高僧中国十大高僧肉身不腐之谜(附图)2014-02-13 11:17 来源:佛光文化摘编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在佛教中,修行到最高境界就有望实现圆寂之后肉身不坏。佛教用语将肉身不坏的躯体称为“全身舍利”,就是僧尼圆寂之后,身体经过多年不但未见腐朽溃烂,而且栩栩如生。能达到肉身不坏的境界,自然不是一般修为所以够,因此肉身不坏的僧尼被尊称为“肉身菩萨”。唐宋之后,相当数量的“肉身菩萨”称号出现。但遗憾的是,自惠能禅师以下,千载之后,由于战乱频繁,无数名山大川寺毁僧散,肉身菩萨金身多不可保,故时至今日,在我神州大地上的肉身菩萨已然数量稀少,现小编试选取至今仍然保存的十大肉身菩萨,仅供网友参考。相关阅读:站在佛教的观点看肉身菩萨中国十大肉身菩萨介绍一、惠能大师(638—713)唐朝的惠能大师,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尊肉身菩萨(肉身不坏之得道高僧),目前仍供奉于广东韶关的南化寺。于文革时期,偏激的红卫兵为了破除迷信,打倒所谓的牛鬼蛇神,为验证慧能大师是否为人工伪造的,曾经用钉锤在大师的胸口处,硬是挖一个小洞,结果赫然发现大师体内器官皆完好无缺,当场吓得纷纷跪地叩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中国佛教禅宗唐代六祖惠能大师

的开悟偈。大师开创顿悟法门,大兴禅学,使禅宗从此风行全国,速播海外。说法三十七年,度人无数。于唐先天二年,在曹溪人定二十余天,和四众告别,说偈坐脱。留下金刚不坏的肉身,既未注射防腐剂;又非真空密闭;广东气候炎热,环境潮湿;至今已历1200余年,不腐变,不枯槁;依然神态安详,栩栩如生。肉身现供奉在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科学还无法解释,佛法真不可思议。佛经说:大彻悟人,法身报身,了无有二。是以肉身不坏,发爪能长,威仪摄物,历劫香光。作肉身观如是,作法身观亦如是。禅宗衣钵相传凡六世。即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是为震旦六祖。正宗记:六祖慧能大师姓卢氏,新兴人,辞母直造黄梅东山。既得法,回南海法性寺,开东山法门,后归宝林寺。一日谓众曰:吾于忍大师处受法要,并及衣钵。今汝等信根纯熟,但说要法,衣钵不须传也。次年坐化,塔于曹溪,今南华寺是也。又,天台宗荆溪湛然,自智者大师起,适当六代故亦称曰六祖大师。二、慈航法师(1893--1954)慈航法师(1893--1954),俗名艾继荣,闽北人,17岁在福建大金湖剃度出家,后追随太虚大师,于全国各地巡回弘法,后访南洋,宣传抗日国策;晚年驻锡于台湾,创办“台湾佛学院”,开创台湾僧伽教育,收留大陆到台青年僧人,1949年,受诬告以“匪谍罪”被台湾有关方面逮捕入狱。1954年在关房中示寂,寂后坐缸,面目如生,五年后开缸检视,面呈紫色,全身完好。目前,慈航菩萨金身供奉于台湾弥勒内院。

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当代佛教高僧大德图

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当代佛教高僧大德图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当代佛教108高僧大德(图) 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当代佛教108高僧大德(图) 中国佛教禅宗十大高僧中国十大高僧肉身不腐之谜(附图)2014-02-13 11:17 来源:佛光文化摘编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在佛教中,修行到最高境界就有望实现圆寂之后肉身不坏。佛教用语将肉身不坏的躯体称为“全身舍利”,就是僧尼圆寂之后,身体经过多年不但未见腐朽溃烂,而且栩栩如生。能达到肉身不坏的境界,自然不是一般修为所以够,因此肉身不坏的僧尼被尊称为“肉身菩萨”。唐宋之后,相当数量的“肉身菩萨”称号出现。但遗憾的是,自惠能禅师以下,千载之后,由于战乱频繁,无数名山大川寺毁僧散,肉身菩萨金身多不可保,故时至今日,在我神州大地上的肉身菩萨已然数量稀少,现小编试选取至今仍然保存的十大肉身菩萨,仅供网友参考。相关阅读:站在佛教的观点看肉身菩萨中国十大肉身菩萨介绍一、惠能大师(638—713)唐朝的惠能大师,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尊肉身菩萨(肉身不坏之得道高僧),目前仍供奉于广东韶关的南化寺。于文革时期,偏激的红卫兵为了破除迷信,打倒所谓的牛鬼蛇神,为验证慧能大师是否为人工伪造的,曾经用钉锤在大师的胸口处,硬是挖一个小洞,结果赫然发现大师体内器官皆完好无缺,当场吓得纷纷跪地叩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中国佛教禅宗唐代六祖惠能大师的开悟偈。大师开创顿悟法门,大兴禅学,使禅宗从此风行全国,速播海外。说

法三十七年,度人无数。于唐先天二年,在曹溪人定二十余天,和四众告别,说偈坐脱。留下金刚不坏的肉身,既未注射防腐剂;又非真空密闭;广东气候炎热,环境潮湿;至今已历1200余年,不腐变,不枯槁;依然神态安详,栩栩如生。肉身现供奉在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科学还无法解释,佛法真不可思议。 佛经说:大彻悟人,法身报身,了无有二。是以肉身不坏,发爪能长,威仪摄物,历劫香光。作肉身观如是,作法身观亦如是。禅宗衣钵相传凡六世。即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是为震旦六祖。正宗记:六祖慧能大师姓卢氏,新兴人,辞母直造黄梅东山。既得法,回南海法性寺,开东山法门,后归宝林寺。一日谓众曰:吾于忍大师处受法要,并及衣钵。今汝等信根纯熟,但说要法,衣钵不须传也。次年坐化,塔于曹溪,今南华寺是也。又,天台宗荆溪湛然,自智者大师起,适当六代故亦称曰六祖大师。二、慈航法师(1893--1954)慈航法师(1893--1954),俗名艾继荣,闽北人,17岁在福建大金湖剃度出家,后追随太虚大师,于全国各地巡回弘法,后访南洋,宣传抗日国策;晚年驻锡于台湾,创办“台湾佛学院”,开创台湾僧伽教育,收留大陆到台青年僧人,1949年,受诬告以“匪谍罪”被台湾有关方面逮捕入狱。1954年在关房中示寂,寂后坐缸,面目如生,五年后开缸检视,面呈紫色,全身完好。目前,慈航菩萨金身供奉于台湾弥勒内院。为中国十大肉身菩萨之一。检阅慈航法师的一生,堪称为僧者之表率。他念佛不

史上最具才情的传奇高僧:弘一大师

史上最具才情的传奇高僧: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历数中国近代佛门高僧,在俗时能以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才情名满天下,皈依佛门后潜心修道、弘法倡佛,饶有功德者当首推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俗姓李,名文涛,字叔同。一八八零年十月二十三日生于天津。大师乃世家子弟,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喜读唐、五代诗词,尤爱王维诗。后又师从津门书印名家唐静岩学篆书及治印。一九零五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

上野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绘画,同时还在音乐学校学习钢琴及作曲理论。一九一八年农历七月十三日,三十九岁的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取名演音,号弘一。 李叔同天资聪颖且学贯中西,这给他多姿多彩的人生、在俗及出家后做出的斐然成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自幼似乎就与佛有缘,十五岁时即能写出“人生犹似西山月,富贵终如草上霜。”这样的诗句,很有堪破红尘的意味。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位才子胸中那颗滚烫的拳拳报国之心也曾狂跳。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辛亥革命爆发,逾年清帝被迫宣告退位,结束了清朝政府的统治。民国肇始,群情高涨,百废待兴。李叔同豪情万丈,填下了一首足以言志的《满江红》: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一九一二年,李叔同加入了进步文学团体“南社”,并与社友姚雨平、叶楚伧、柳亚子等创办了《太平洋》报。在该报任主笔期间,李叔同充分发挥了他的书法、绘画、诗文等艺术才能。同时他与许多文艺界人士广泛交游,这其中就有富有传奇色彩的陈师曾、苏曼殊两位。此后,李叔同应邀到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教。 出生在北方的李叔同,来到风景秀丽甲天下的江南水乡,清雅毓秀的西湖山水更激发了他的艺术灵感,使他的才情得到了升华。 在杭州浙师任教的六年里,他醉心艺术教育,培养出了丰子恺、刘质平、潘天寿等一批优秀艺术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为师者,解惑授业也!这方面他做到了,而且做得极为出色。同时,在这一时期还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水平极高的诗词、歌曲。如歌曲《春游》:

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当代佛教108高僧大德(图)

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当代佛教108高僧大德(图) 当代佛教高僧排名:当代佛教108高僧大德(图) 中国佛教禅宗十大高僧中国十大高僧肉身不腐之谜(附图)2014-02-13 11:17 来源:佛光文化摘编当代佛教高僧排名 在佛教中,修行到最高境界就有望实现圆寂之后肉身不坏。佛教用语将肉身不坏的躯体称为“全身舍利”,就是僧尼圆寂之后,身体经过多年不但未见腐朽溃烂,而且栩栩如生。能达到肉身不坏的境界,自然不是一般修为所以够,因此肉身不坏的僧尼被尊称为“肉身菩萨”。唐宋之后,相当数量的“肉身菩萨”称号出现。但遗憾的是,自惠能禅师以下,千载之后,由于战乱频繁,无数名山大川寺毁僧散,肉身菩萨金身多不可保,故时至今日,在我神州大地上的肉身菩萨已然数量稀少,现小编试选取至今仍然保存的十大肉身菩萨,仅供网友参考。相关阅读:站在佛教的观点看肉身菩萨中国十大肉身菩萨介绍一、惠能大师(638—713)唐朝的惠能大师,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尊肉身菩萨(肉身不坏之得道高僧),目前仍供奉于广东韶关的南化寺。于文革时期,偏激的红卫兵为了破除迷信,打倒所谓的牛鬼蛇神,为验证慧能大师是否为人工伪造的,曾经用钉锤在大师的胸口处,硬是挖一个小洞,结果赫然发现大师体内器官皆完好无缺,当场吓得纷纷跪地叩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中国佛教禅宗唐代六祖惠能大师的开悟偈。大师开创顿悟法门,大兴禅学,使禅宗从此风行全国,速播海外。说法三十七年,度人无数。于唐先天二年,在曹溪人定二十余天,和四众告别,说偈坐脱。留下金刚不坏的肉身,既未注射防腐剂;又非真空密闭;广东气候炎热,环境潮湿;至今已历1200余年,不腐变,不枯槁;依然神态安详,栩栩如生。肉身现供奉在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科学还无法解释,佛法真不可思议。佛经说:大彻悟人,法身报身,了无有二。是以肉身不坏,发爪能长,威仪摄物,历劫香光。作肉身观如是,作法身观亦如是。 禅宗衣钵相传凡六世。即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是为震旦六祖。正宗记:六祖慧能大师姓卢氏,新兴人,辞母直造黄梅东山。既得法,回南海法性寺,开东山法门,后归宝林寺。一日谓众曰:吾于忍大师处受法要,并及衣钵。今汝等信根纯熟,但说要法,衣钵不须传也。次年坐化,塔于曹溪,今南华寺是也。又,天台宗荆溪湛然,自智者大师起,适当六代故亦称曰六祖大师。二、慈航法师(1893--1954)慈航法师(1893--1954),俗名艾继荣,闽北人,17岁在福建大金湖剃度出家,后追随太虚大师,于全国各地巡回弘法,后访南洋,宣传抗日国策;晚年驻锡于台湾,创办“台湾佛学院”,开创台湾僧伽教育,收留大陆到台青年僧人,1949年,受诬告以“匪谍罪”被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