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第三次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江西省南昌市三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三中2015届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第一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涨工资与幸福感徐贲①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涨工资一般是发生在物价上涨之后的。
如果涨工资增进幸福感,那么物价上涨就是破坏幸福感。
网上有人写道:“昨天去西单地下广场的那个豆花庄吃小吃,以前10块钱一碗的凉面竟然涨到了13块钱一碗,鸭血粉丝汤也涨到了7块钱一碗,可是那量却一点也没多。
我旁边一个满头华发的老太太端着一碗豆花喃喃自语,怎么什么都涨价啊,前儿吃还7块钱呢。
〞②首先,谁涨了工资便意味着他的购置力得到提高,购置力与满足人的根本欲望直接相关。
满足欲望正是一般人对“幸福〞最本能的理解。
这种推理带给人的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幸福幻觉。
由于公共信息的缺失,一般老百姓很难弄清涨工资和涨物价之间真正的消长关系。
③其次,谁涨了工资都会觉得自己有“运气〞,而这种感觉比多买一碗凉面或鸭血粉丝汤更能让人觉得幸福。
心理学家考斯米德斯和托比指出,“幸福来自某种意外的好事〞。
涨工资便是这样一种被视为“运气〞的意外的好事。
涨工资并非人人都涨或一样地涨,有的人涨,有的人不涨,有的涨得多,有的涨得少。
这是有幸涨工资者觉得幸福的一个主要原因。
“运气好〞不只是自己觉得幸运,还会受到别人的羡慕。
心理学家列尔里说,“受到别人羡慕和赞扬特别能让人觉得幸福〞。
涨了工资的会觉得非常骄傲、荣耀,在别人的羡慕和妒忌中享受到一种幸福感和优越感。
④但是这种幸福感是极为脆弱的,并不能持久。
那往往不过是一种“比下有余〞的暂时的心理满足,因为它随时都在被“比上缺乏〞的不幸福感所抵消。
就算是大家羡慕的公务员,工资涨在别人前面,但与某些“国企〞人士一比〔更不要说富豪大款们了〕,便觉得自己十分寒碜和委屈。
他们仍然属于那些不能不为大蒜、大葱、凉面、豆花和猪肉涨价操心的人群。
⑤涨工资的幸福感是收入带来的幸福感的一个局部。
2015长春第三次模语文试题

长春市普通高中2015届高三质量监测(三)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或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
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
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
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
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
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
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
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山东省淄博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高三复习阶段性诊断考试试题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学校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涛.光养晦,不能自用其才。
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洞明,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
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
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刚愎自用....,方能成才。
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甲)”,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
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
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乙)”;而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一愁.莫展且自感怀才不遇,“(丙)”。
有的甚至义.气用事,自暴自弃....,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今天我们生正逢时,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以“出世..”情怀,自用其才。
2015高考三模语文试卷

鄂州高中2015年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旱涝.(lào)熏陶.(tāo)夹.(jiá)袄浑.(hún)水摸鱼B梵.(fàn)语迤.(yǐ)逦档.(dǎng)案间.(jiān)不容发C怔.(zhâng)住内蒙.(měng)芰.(jì)荷罪行累累..(lěi)D 叨.(tāo)扰花骨.(ɡū)朵的.(dī)士亘.(gâng)古不变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报歉磨蹭撒手锏生杀予夺 B魁梧频律临界值胁肩谄笑C颠簸签署笑咪咪唉声叹气 D反馈煤炭亲和力归根结蒂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 幽幽暗暗幽深娉娉婷婷摇曳 D斑斑驳驳幽深亭亭玉立挥动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考古部门在南京门西地区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虽然目前出土文物有限,但根据其方位和时代判断,这可能疑似金陵凤凰台遗址。
B古镇见证这一切变迁,带着智者的敏锐,洞察着一切,然后露出淡淡的微笑,它将一切沧桑包容在这微笑之中:那么宁静,那么从容,那么淡然。
C中国产品经营者有责任让全世界消费者彻底改善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和偏见,告别野蛮模仿、粗糙设计、粗放经营、恶性竞争。
D天津市政府在宣布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以及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后,购买汽车的天津市民就像买稀罕水果一样排起了长龙。
5.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表现出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B《呐喊》中有一群帮闲的人,他们既可以是帮凶,也可以是庸众。
如《药》里的“驼背五少爷”,《阿Q正传》里“未庄的闲人们”,《明天》里的“蓝皮阿五”。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哈师大附中2015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标明。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以推断作品中的意向,将诗人的仕宦出处、爱情生活、师友渊源乃至异闻轶事,都列为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可靠指引,这种鉴赏,是传统方法中常用的,像《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及许多诗话,无不如此。
后来写文学史、诗史的作者,也都是采用这种历史的鉴赏法,着重于诗歌本身以外的材料。
谈到诗歌的本身,便只用些抽象的辞汇来形容,像讨论到高适的诗,不是渲染他“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的神话,就是详述在旗亭看“妙妓”唱诗的趣事。
对作品本身的鉴赏,最多说它“风格雄放”,能将它与岑参的诗作一比较,说什么相异处是“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相同处是皆以“悲壮为宗”,稍稍涉及作品的本身,已经算是说得很透彻了。
传统的诗歌鉴赏滞留在这个圈缋中打转,历时甚久,许多说诗的资料,重复引用,愈积愈多,至清末的夏敬观作《唐诗说》,总结前人所说而集其大成,可以举为这一派鉴赏法的代表。
就缺点而言,这样的鉴赏往往将作品内在的结构忽略,我们不否认研究作者的历史,是与作品的鉴赏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但作者的生平历史往往只数十百言,即使加以编年纪事,一年所纪仍有限,要想了解每首作品仍有其困难,而即使了解诗作的本末,与了解诗作的艺术成就依然是两回事。
三模语文试卷和答案分解

2015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1.本试题卷共6页,22小题,全卷共150分(含3分卷面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所有试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积累·运用(30分)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0分)(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论语》)(2)造化钟神秀,。
(杜甫《望岳》)(3),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4)爱惜芳心莫轻吐,。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5)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6),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7)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进中举》选自明代小说家吴敬梓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集《儒林外史》。
该文主人公范进在乡试考试中获得举人身份却喜极而疯,有力的批评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
B. 戏剧是和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创作体裁。
按内容性质,戏剧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和《哈姆雷特》分别是喜剧和悲剧的代表作品。
C.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其在晚年回忆人生不同时期人和事的10篇文章。
长妈妈、范爱农、藤野先生、寿镜吾、双喜均是在他人生不同阶段对他产生深刻影响的人。
D.古代官员任免或调动有其专有说法。
如《岳阳楼记》中“谪守巴陵”的“谪”意为降职或远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意为官员提拔。
3.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一届政府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完善法制、振兴经济,实现中国人的强国梦。
B.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C.2015年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聚集了世界各地近千家汽车生产厂家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详解版.

2015届高三第三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详解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60分。
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加试题40分,延时3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网络上大规模▲的“挖掘机哪家强?”造句热,使蓝翔技校▲。
事实上,现在“蓝翔”已经和“土豪”等词语一样,成了某种文化的象征。
“蓝翔”两个字早已不再是蓝翔技校的代名词,而逐步▲成了类似“高深莫测,咋咋呼呼”的含义。
A.爆发名声大噪演绎B.爆发名声大噪演化C.暴发声名鹊起演化D.暴发声名鹊起演绎B.爆发:比喻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迅速地发生,适用范围比较广,如巨大的声音、重大事件等的突然出现。
暴发:侧重来得突然而猛烈,适用范围较窄,多与和水相关的事物相连,如山洪、洪水等。
名声大噪: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侧重于之前有点小名气,突然因为某原因而被世人所知。
声名鹊起:一时名声很大,主要侧重于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突然因为某原因被世人所知。
演绎: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
演化:演变,变化发展。
查《现代汉语词典》,“暴发”有两重意思:(一)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
比如:暴发户,指突然发财得势的人或人家。
又例如,“他很善于走上层路线,没几年就暴发起来了。
”(二)指“突然发作”。
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例如:“河上本来有一座小桥,山洪暴发时,被冲毁了。
”“大水退走后,又暴发了一场传染病。
”再说“爆发”。
查《现代汉语词典》,“爆发”有三个义项:(一)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
多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
例如:“这一带的火山正处于活跃期,随时都有爆发的危险。
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知识积累及运用:(1---5题,共23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5分)我们要学会控制情绪,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弥.补不足。
沮丧时,我们要引吭.高歌,自卑时,我们要换上新装。
缭倒时,我们要想象未来。
纵情得意时,要记得挨饿的日子。
砧砧自喜时,不要忘了那忍辱的时刻。
⑴给加点字注音。
(2分)弥.补()引吭.高歌()⑵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改为改为⑶文中有一处标点用的不得当,请用横线在原文标出并在下面改正。
(1分)改为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年轻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希望,年轻人怎能遇到一点挫折就自暴自弃....呢?B.关羽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千百年来,他以集忠诚和勇武于一身而备受人们的推崇。
C.不一会儿,妈妈就把脏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简直是妙手回春....。
D.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解放是不可能的。
3.下面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
B.在那条河上,当地渔民至今仍保留着单脚划船的习性。
C.李爷爷种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
D.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4.古诗词文默写。
(10分)⑴,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⑵,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⑶,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⑷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
⑸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有两句诗含蓄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它们是:,。
⑹《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跟《小石潭记》一文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
5.走进名著(4分)⑴忽然我的眼前暗了起来,但是当时觉得这和头顶上飞来一片云的情形大不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三年级第三次语文试卷姓名班级分数一.选择题。
(2分/题)1、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四两绍兴不过瘾,再来四两,B、有些款爷倒吊起来,肚子里也滴不出几滴墨水。
C、心灵的创伤难以愈合,严酷的现实生活,常常又在这伤口上撒上一把盐。
D。
、一双高筒马靴,在教室外的青砖甬道上,“咔、咔、咔”地践踏过来。
2、下列语句划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1)、江州司马青衫湿(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3)、铁皮铜琶,高唱大江东去。
(4)、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李清照杜甫辛弃疾欧阳修B.白居易曹植苏轼司马迁C.白居易杜甫辛弃疾欧阳修D.李清照曹植苏轼司马迁3、下列诗文名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也B、非汝之为美,美人之贻C、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D、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4、下列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B、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C、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
D、明代文征明有《新荔枝》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5、依次填入句中的动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船将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上了岸,着铁环。
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过小山不见了。
A、拢嚷跃拉翻B、靠喊跃拉翻C、靠喊跳拽爬D、拢嚷跃拉爬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将进酒》是一首古体诗,向来被视为杜甫的巅峰之作。
B、孟子,战国末年赵人,提出“性恶论”和“人定胜天”等观点。
C、广义的散文,即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D、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气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7、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A、错过这个锻炼机会是很难得的。
B、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吗漫长的研究,后来在那里发现了镭。
C、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
D 、对于黑板报的艺术质量问题,应该引起班委会的重视。
8、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上朔面面相觑慰藉馈赠B、礼上往来往哲先贤不可思议影壁C、踽踽而行游目骋怀欢呼雀跃够呛D、人烟阜盛嗾使放诞暮蔼9、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其.皆出于此乎B、距其.院东五里C、其.文漫灭D、余嘉其.能行古道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因.利乘便(因为)B、今之众人..(很多人)君子不齿..(看不起)C、余嘉其能行古道.(道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D、至于..幽暗昏惑而悟物以相之(抵达、到达)为.国以礼(治理)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起。
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 的权利罢了。
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
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和人类、祖国、友人、理想的信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超拔(2)戚戚2、简要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第一段第二段。
(2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本诗的作者是当代的女诗人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诗派。
(2分)2.本诗以___________方式,主要运用___________的手法,展示了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追求,表达诗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分)3.诗人眼中的爱情观是什么?(2分)4.该运用了象征手法,其中橡树的“铜枝铁干”象征___________,木棉“红硕的花朵”象征___________。
(2分)5.“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在修辞手法上属于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不同的一项是()(1分)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B、秦以攻取之外C、然后得一夕安寝。
D、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A.赂秦而力亏而秦兵又至矣B.破灭之道也暴秦之欲无厌C.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秦之所大欲3、第二段以历史事实论证了什么观点?第二段的论证方法是?(2分)4、翻译下列句子。
(6分)(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古之学者必有师。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补全文中的原句(2分)2、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3、翻译句子(4分)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吾从而师之B、火尚足以明也C、可使足民D、会盟而谋弱秦三.作文(40分)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
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郁郁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提示:可以联系社会现实,也可以自己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
答题卡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题2分)1-5 6-10二、阅读题(一)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超拔戚戚2、(2分)第一段、第二段、3、(2分)。
4、(2分)。
5、(2分)、(二)1、(2分)、2、(2分)、、。
3、(2分)。
4、(2分)、。
(三)1、(1分)()、2、(1分)()3、(2分)、4、翻译句子(6分)(1)(2)(3)(四)1(2分)、。
2、解释词语(2分)乎师师无3、翻译句子(4分)(1)(2)4、(2分)三、作文(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