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合集下载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案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案
(3)治疗周期:直至病情进展或患者出现不可耐受的副作用。
四、监测与评估
1.定期随访:治疗期间,患者需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病情、评估疗效和副作用。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肿瘤标志物等。
3.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彩超、钼靶、胸部CT、腹部CT、骨扫描等。
4.评估标准: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评估。
五、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患者需密切关注药物副作用,如潮热、阴道干燥、骨质疏松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2.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不得随意停药或更换药物。
3.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力。
4.鼓励患者参加各类康复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六、结语
本方案旨在为乳腺癌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内分泌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遵循医生建议,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希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信心,共同战胜病魔,重获健康。
(2)治疗方案:选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进行治疗。
(3)治疗周期:一般为4-6周,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2.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
(1)适应症: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
(2)治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案:
①芳香化酶抑制剂(AI):绝经后患者首选,如来曲唑、阿那曲唑等。
②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绝经前患者首选,如他莫昔芬、托瑞米芬等。
③特殊情况:对无法耐受AI或SERM的患者,可选用氨基酸类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如氟维司群等。
(3)治疗周期:一般为5年,高风险患者可延长至10年。
3.晚期内分泌治疗
(1)适应症:适用于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
(2)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受体状况和治疗史,选择AI、SERM或氨基酸类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2024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ppt课件

2024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ppt课件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ppt课件•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概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最新研究进展•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更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目•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挑战录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概述内分泌治疗定义与原理定义原理利用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生长依赖于雌激素的特点,通过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或抑制雌激素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禁忌症常用药物及作用机制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01芳香化酶抑制剂(AIs)02卵巢去势药物03治疗效果评估方法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评估病理学评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最新研究进展新型药物研发及应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新型靶向药物联合用药策略优化内分泌药物与靶向药物联合内分泌药物与化疗药物联合不同内分泌药物序贯使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探索基于基因检测的个体化治疗基于免疫组化的个体化治疗基于临床特征的个体化治疗耐药机制研究新型耐药逆转剂研发联合用药克服耐药个体化耐药解决方案耐药问题解决方案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更新国际指南国内指南主要差异030201国内外指南对比分析推荐用药方案调整依据药物疗效与安全性数据根据最新临床研究结果,评估不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患者病理生理特征考虑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分期和分子分型等因素。

既往治疗史和耐受性根据患者既往治疗反应和耐受性,调整用药方案。

辅助检查项目选择建议01020304激素水平检测影像学检查骨密度监测其他相关检查患者管理与教育重点治疗依从性教育副作用管理生活方式调整建议定期随访与监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01020304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关注阴道和子宫健康状况01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评估骨质疏松风险,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02监测血脂和心血管健康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03关注肝功能变化,必要时给予保肝治疗04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不良反应的认识和应对能力05严重程度评估标准介绍轻度中度重度0102血管舒缩症状妇科症状骨质疏松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肝功能异常030405针对性处理方法和效果评价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新型靶点药物研发前景展望激素受体调节剂针对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进行更精准的调节,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十个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十个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作用耐受能力。
药物调整
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情况,适时调整 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及处理
副作用类型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可能导致潮热、阴道干燥、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同时还可能影响患者的血脂、血糖 等指标。
副作用预防与处理
针对不同类型的副作用,可以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措施,预防和处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副作 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0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十个热点问题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选择
药物种类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包括抗雌激素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 、孕激素类药物等,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用人群不同,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药物选择依据
选择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时,需考虑患者的激素受体状态、 年龄、月经状态、病情分期等因素,以及患者的个人意愿和副
成本效益影响因素
影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成本效益的因素包括治疗方案 的选择、患者个体差异、医疗资源利用情况等。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遗传学基础
遗传因素与乳腺癌发病关 系
遗传因素在乳腺癌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多个基因的遗传变异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 关。
遗传学研究进展
随着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乳 腺癌易感基因被发现和鉴定。
重要性
内分泌治疗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 段,能够显著降低复发风险和提高生存率。
历史与发展
历史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世纪40年代,当时人们发现切除卵 巢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发展
随着对激素受体和激素代谢机制的深 入了解,内分泌治疗药物不断涌现, 如抗雌激素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和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

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及调整

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及调整

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及调整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作为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并介绍如何调整治疗策略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一、内分泌治疗的效果1. 荷尔蒙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荷尔蒙受体阳性(ER+/PR+)的乳腺癌患者约占70-80%。

这类患者的肿瘤细胞对于雌激素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通过抑制或阻断雌激素的作用,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内分泌治疗主要采用激素阻断剂,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和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s)。

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肿瘤生长和复发的风险,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2. 非荷尔蒙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对于不具备荷尔蒙受体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弱。

因为这类肿瘤不受雌激素的影响,因此通过荷尔蒙治疗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

对于这些患者,通常需要采取其他治疗策略,如化疗或靶向治疗等,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二、内分泌治疗的调整1. 药物选择的个体化在进行内分泌治疗时,由于患者之间的生理状态和耐药性存在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分期和分子分型等因素,医生需要综合考虑从而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不同类型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获得最佳的疗效。

2. 药物联合治疗的优势单一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为了提高疗效,可以考虑采用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法。

例如,SERMs和AIs的联合应用,可以达到更好的雌激素阻断效果。

此外,联合靶向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例如联合使用激素治疗和HER2靶向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3. 药物副作用的管理与调整内分泌治疗的药物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肌肉酸痛、关节痛等。

为了减轻患者的不适,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合理处理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和饮食。

4. 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乳腺癌患者在进行内分泌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评估疗效。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一)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一)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一)引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内分泌治疗作为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影响激素水平来控制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包括激素受体和荷尔蒙依赖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机制、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和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正文内容:一、激素受体和荷尔蒙依赖性乳腺癌1. 乳腺组织中的激素受体分布情况2. 荷尔蒙依赖性乳腺癌的概念和分类3.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策略二、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机制1. 阻断雌激素受体的结合2. 抑制雌激素合成3. 阻断黄体生成素释放4. 抑制雌激素的作用三、雌激素受体调节剂1.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作用2. 常用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及其副作用3.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四、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1. 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2. 常用的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及其副作用3. 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五、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1.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机制2. 常用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及其副作用3.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总结: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控制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

激素受体和荷尔蒙依赖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机制、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和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重要内容。

研究和应用这些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什么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什么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什么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致死率低于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但乳腺癌的癌细胞极易脱落形成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医学水平显著提高,女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不对更新和进步。

目前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的方法有手术切除治疗、放射线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和结合中医药治疗等治疗方法。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作用最为显著。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接受度最高。

那么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呢?1.乳腺是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乳腺癌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雌酮、雌二醇与乳腺癌的发病关系密切。

在乳腺上皮细胞内正常的激素和特定的雌激素结合会促进乳腺的生长和发育。

如患有乳腺癌,患者乳腺分泌的激素与特定的雌激素结合作用于癌细胞,癌细胞会大量增生繁殖,加速癌细胞的扩散,加重患者病情。

乳腺癌患者中有很多患者的雌激素受体是异常的,针对这部分患者来说,通过内分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雌激素,去除或阻断激素的作用,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和发展。

较手术治疗和化疗相比,内分泌治疗更为方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明显。

因此,内分泌治疗也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

2.抗雌激素治疗常用药物有托瑞米芬、三苯氧胺等。

三苯氧胺也叫做他莫昔芬。

托瑞米芬是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对于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作用明显。

此类药物的应用有效降低了乳腺癌术后复发率及乳腺癌的转移率,同时,患者对侧乳腺癌的发生率也大大降低。

对于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采用此种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从另一方面来讲,雌激素的治疗有利也有弊,常言道“是药三分毒”,雌激素治疗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患者常出现厌食、腹泻、便秘、恶心、呕吐、腹部不适、食欲增加等症状,但是不会很严重,部分患者会面色潮红,同时阴道出现异常分泌物或阴道干燥,患者睡眠也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极少数患者会发生过敏和高钙血症和静脉血栓。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遵从医生的指导,按照医生的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加量或减量,激素类药物治疗都不可随意停药。

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与预后

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与预后

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与预后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会在男性身上发生。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在一些病例中,内分泌治疗也可以用于预防癌症复发。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以及它在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一、内分泌治疗的原理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主要通过抑制或阻断雌激素的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乳腺癌绝大部分是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此类癌症对激素高度依赖,通过阻断雌激素与乳腺癌细胞结合,能够有效地控制癌症的发展。

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目前常用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主要有抗雌激素药物和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两类。

抗雌激素药物主要包括阿曲库铵、托马司琼、依西美坦等,这些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雌激素受体,从而阻止雌激素的结合。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主要是柔顺通、舒健宁等,通过影响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和分布来达到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效果。

三、内分泌治疗的适应症内分泌治疗适用于ER或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根据乳腺癌的分子亚型,患者可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和Luminal B/HER2型三种。

Luminal A型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反应最好,该亚型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

Luminal B型和Luminal B/HER2型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较Luminal A型差,通常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手段。

四、内分泌治疗的效果评估监测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效果通常通过临床症状、肿瘤大小、辅助检查以及术后复发等指标进行评估。

有效的内分泌治疗可以使肿瘤缩小或停止生长,同时患者的症状也会得到明显的缓解。

术后复发的情况也是评估内分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五、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患者中通常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但仍然可能出现疲劳、关节痛、骨质疏松、潮热、阴道干燥等症状。

这些不良反应在多数患者中通常是暂时性的,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对症处理。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进步。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一、乳腺癌与内分泌治疗1.1 乳腺癌的基本介绍乳腺癌是女性乳腺组织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可发生于男性。

其特点是肿瘤细胞对激素的依赖性,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

这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1.2 内分泌治疗的原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旨在通过干扰肿瘤细胞与激素的相互作用,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

内分泌治疗可以通过阻断雌激素合成、抑制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活性,或抑制激素受体下游信号传导途径等方式发挥作用。

1.3 内分泌治疗的适应证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适用于ER和/或PR阳性的早期、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对于未绝经的患者,内分泌治疗通常与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联合应用,称为综合治疗。

而对于已绝经的患者,内分泌治疗常作为单独治疗手段。

二、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2.1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分为两类:雌激素竞争拮抗剂和雌激素合成抑制剂。

2.1.1 雌激素竞争拮抗剂雌激素竞争拮抗剂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阻止雌激素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常用的药物包括他莫昔芬、泾尼松等。

2.1.2 雌激素合成抑制剂雌激素合成抑制剂可以抑制体内雌激素的合成,降低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药物有氨氯地平、普萘洛尔等。

2.2 雌激素降解酶抑制剂雌激素降解酶抑制剂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新型药物,主要通过抑制雌激素降解酶的活性,增加雌激素的水平,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目前已有临床研究证明其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三、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评估和不良反应3.1 疗效评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评估通常通过复查乳腺病理学、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等指标来进行。

常见的评估方法有放射性同位素骨扫描、CT、MRI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危
化疗
内分泌治疗
化疗 疗
内分泌治
化疗
2013-7-16
8
内分泌治疗的分类
非药物治疗 手术 切除卵巢、肾上腺、垂体 放疗 照射双侧卵巢
2013-7-16
9
药物治疗
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三类: 1、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变剂( SERMs) ——与雌激素竞争激素受体 2、芳香化酶抑制剂(AIs ) ——减少体内雌激素的浓度。 3、卵巢去势:LH-RH类似物 ——减少体内雌激素的浓度。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流行病学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全球第 二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肺癌。欧美国家 发病率最高。 我国虽属乳癌低发地区,但随着经济体系向 西方转变,以及性行为及生殖模式的改变, 乳癌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 5%有遗传因素, BRCA1基因突变携带女 性的终身危险率:
2013-7-16 19
卵巢切除以及卵巢抑制
辅助性手术切除卵巢始于1889年,在经 过了近60年后的1947年方首次在一项随 机临床试验中证明了对乳腺癌患者的疗 效。 卵巢抑制
2013-7-16
20
‘诺雷得’ 3.6mg用于绝经前病人的联合分 析
ZIPP:‘Zoladex’ in Premenopausal Patients ‘诺雷得’ 3.6mg/28天 共2年
2013-7-16 13
关于绝经定义的几个注意事项:
1、正在接受LH-RH激动剂或拮抗剂治疗的妇女无 法判断是否停经。 2、辅助化疗前没有绝经的妇女,停经不能作为判 断绝经的依据,因为患者在化疗后虽然会停止 排卵或无月经,但卵巢功能可能正常或恢复正常。 3、对于化疗引起停经的妇女,如果考虑以芳香化酶 抑制剂作为内分泌治疗,则需要考虑进行有效的 卵巢抑制(双侧卵巢完整切除或药物抑制),或 连续多次监测FSH和/或雌二醇水平以确保患者处 于绝经后状态。
ONC-0612-20-13
2013-7-16
Baum M, et al. Proc ASCO 2001; 20: 27a, Abstr 103. Baum M, et al. Breast 2001; 10 (Suppl 1): S32–3, Abstr P64. Houghton J, et al. Proc ASCO 2000; 19: 93a, Abstr 359. Baum M.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1999; 57: 30, Abstr 24.
另外还包括: 4.雌激素 5.雄激素 6.孕酮类药物
2013-7-16 10
乳腺癌内分泌药物治疗作用机理
下丘脑 LHRH 垂体 FSH 卵巢/睾丸 LH 肾上腺 LHRH类似物
雄激素
芳香化酶抑制剂
雌激素
2013-7-16
三苯氧胺
11
内分泌治疗所致副作用
生理
内分泌治疗
性功能障碍 排尿困难 潮热 认知行为异常
2013-7-16 5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疗效影响因素
月经状况 ER、PR TNM 分化程度 pS-2 阳性内分泌治疗敏感 CerbB-2(Pneu受体蛋白)阳性内分泌治疗不 敏感
2013-7-16 6
2005年St Gallen术后复发风险
危险度 转移淋巴结 低危
阴性
判断要点 其他
同时具备以下5条:标本中病灶大小(pT) ≤2cm、分级1级、瘤周脉管未见癌侵犯、 Her2基因没有过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 具备以下5条之一:标本中病灶大小(pT) >2cm、分级2-3级、瘤周脉管见癌侵犯、 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 未见Her2基因过表达和扩增
2013-7-16
2013-7-16
27
2013-7-16
28
卵巢去势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I)
AI v TAM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确切优 势。 由于AI作用机制,不适合绝经前使用。 卵巢去势治疗后,使用AI可否取得与 常规绝经后妇女用药相同的疗效?
这在理论上不存在疑问。但是确切效果仍需临 床进一步验证。
2013-7-16
2013-7-16
32
第一个证实TAM辅助治疗疗效的试验由NATO (Nolvadex Adjuvant Trial Organization)于1983 年发表。 1100余例淋巴结阳性或阴性患者在术后随机分为 观察组及TAM治疗组(20mg/d,共2年),中位 随访66个月,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TAM能 使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36%与29%。
比较标准治疗中加或不加 ‘诺雷得’ 3.6mg
DFS显著改善 (HR=0.80 [95% CI 0.70–0.92]; p<0.001)
总体生存显著改善 (HR=0.82 [95% CI 0.67–0.99]; p=0.04) 对侧乳腺癌发生率显著降低 (HR=0.60 [95% CI 0.35–1.00]; p=0.05)
2013-7-16 14
绝经前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三苯氧胺(TAM) 卵巢去势 卵巢去势联合TAM 卵巢去势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I)
2013-7-16
15
以TAM为代表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41%
ER(+) TAM 5年 ER(?)
复发率
15年 20%ER(?)
事实上 没有其他的乳腺癌治疗方法 可以象内分泌治疗这样 在取得长期 显著获益的同时 副作用温和
0.0 0 暴露人群 无诺雷得治疗 诺雷得治疗
2013-7-16
2
4 6 8 随机后随访时间 (年) 877 893 486 501 178 198
10
12
1356 1354
1216 1214
33 37
0 0 23
Baum M. et al. Eur J Cancer 2006; in press
ZIPP: 结果
16
34%
死亡率
3-7-16
41%
34%
2013-7-16
17
从各数据可以看出,TAM不但对改善 无疾病生存有效,同时改善了死亡率。 TAM对各年龄组均有显著疗效,而且 相互之间疗效差别不大。 他莫昔芬可以减少39% 的ER(+)患者 对侧复发风险.
2013-7-16
18
在2005年的资料显示TAM会增加血栓性疾 病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并且有因此导 致死亡率上升的趋势,但是该影响未达到统 计学意义。 另外一个较有趣的现象是TAM可以减少血 管性疾病,特别是心血管性疾病的发病率, 同样有因此导致相关死亡率下降的趋势,该 影响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推测原因可能和服TAM后有较低的血脂水 平有关。目前我们初步认为TAM在抗肿瘤 的同时,“顺带”有长期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情绪
长远问题: 不育 骨质疏松 心血管意外
2013-7-16
12
关于绝经有几条明确的定义:
1、双侧卵巢切除术后; 2、年龄≥60岁; 停经≥ 12个月, 没有接受化疗、他莫昔芬、 托瑞米芬或抑制卵巢功能 治疗 3、年龄<60岁 FSH及雌二醇水平 在绝经后范围 正在接受化疗、他莫昔芬、 托瑞米芬或抑制卵巢功能 治疗,导致停经
ONC-0612-20-13
2013-7-16
中位随访时间5.5年
无事件生存 比例 1.0 0.8 0.6 0.4 0.2
无事件生存率 (EFS)
诺雷得 对照组
HR 0.80; 95% CI 0.70, 0.92; p=0.002
0.0 0 暴露人群 无诺雷得治疗 诺雷德治疗
2013-7-16
2
4 8 10 6 Time since randomisation (years) 702 772 381 418 134 156 22 31
Baum M, et al. Proc ASCO 2001; 20: 27a, Abstr 103. Baum M, et al. Breast 2001; 10 (Suppl 1): S32–S33, Abstr P64. 21 Baum M. et al. Eur J Cancer 2006; in press
12
1356 1354
1062 1108
0 0
ONC-0612-20-13 HR, 风险比; CI, 可信区间
Baum M. et al. Eur J Cancer 2006; in press 22
总生存率
中位随访时间5.5年
生存比例 1.0 诺雷得 对照组
0.8
0.6 0.4 0.2
HR 0.81; 95% CI 0.67, 0.99; p=0.038
40岁,20%; 50岁,51%;
2013-7-16
70岁87%
2
其他非遗传因素主要包括:
月经初潮早 晚育 绝经晚 饮食:高脂肪、高蛋白质,绝经后体重增加 乳腺良性疾病史 替代疗法:NCI研究组随访46000多绝经后应用激素
替代疗法的妇女,发现应用雌孕激素联合的妇女每年 乳癌的危险率增高8%,单用雌激素的为1%。
25
INT0101试验
蒽环类化疗
化疗+戈舍瑞林 没有优势
9.6年随访
1503名 淋巴结阳性 ER(+) 绝经前患者
化疗+5年戈舍瑞林
化疗+戈舍瑞林+TAM
化疗+戈舍瑞林+TAM DFS 明显改善 OS 无显著意义
2013-7-16
26
在这个试验中一个潜在的长远的趋势对于 40岁以前的患者化疗后加戈舍瑞林治疗 (卵巢抑制治疗)可能是有意的。 ?一个重要的问题: 化疗+TAM在这个试验中没有提到? 但这个结果被Oxford 研究的TAM对增加化 疗的意义中被补充。
29
2013-7-16
30
绝经后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