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古诗周周练(二)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2)(K12教育文档)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2)(K12教育文档)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2)(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七年级上语文诗歌练习题1、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3、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4、。

闺怨(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5、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题奉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周周练——第二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周周练——第二周

第二周——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周周练考查范围:第一单元 4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灿烂(làn)澹澹(zhān)子规啼(tí)B.箫瑟(xiāo)竦峙(sì)歌咏志(yǒng)C.枯藤(téng)苍海(cāng)一帆悬(xuán)D.碣石(jié)归雁(yàn)断肠人(cháng)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C.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3.下列加粗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海日生残夜(升起)杨花落尽(杨树开的花)B.老树昏鸦(黄昏)古道西风(秋风)C.歌以咏志(咏叹)风正一帆悬(挂)D.星汉灿烂(银河)次北固山下(停宿)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曹操—一三国魏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C.《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5.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了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6.下列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自己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开阔的意境和雄浑的气势是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作者饱满的激情,表达却很含蓄。

七年级上册语文周测二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周测二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周练二班级:学号:姓名:分数:__________一、基础(40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6分)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漂泊在外,身不由己,但亲友之思、家国之情却是他们心灵纽带的寄托,是心中思念开出的绚烂之花。

离友人越远,思念就越深,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夜发清溪向三峡,”亦如是;游子远离家乡,黄昏之时,思乡之悲情难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亦如是。

心系祖国和平,同情忧患的人民,正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

”年老病衰之时竟又能与故人重逢,是多么令人动人之事,正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徒然唤醒了“征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恰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6分)春,是一拱彰显生命神奇的画廊,是一桢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

春来了,我轻轻地嗅着娇嫩的花叶,抚摸着那些为迎接春天而jiao mei()的花朵。

远处的荒原,曾经rén jì hǎn zhì(),如今花开满园,红杏出墙,引来了一群天真烂漫的顽童,他们正xiǎo xīn yì yì()地跃过荆棘地,寻找着花间翩翩起舞的浅黄色蝴蝶,欢乐至极。

3. 小明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对此,下列表达不得体...的—项是( )(6分)A. 小明发微信给老师“老师:我考上大学了,感谢恩师多年栽培。

”B. 小明父亲发短信向亲朋报喜“犬子顺利考上大学,多谢大家关心!”C. 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李叔叔说:“叔叔,您的到来使我家蓬荜生辉”D. 好朋友王勇对小明说:“恭喜你,改天我一定莅临你家当面祝贺。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6分)A.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提高读书的好习惯。

B. 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就能把新时代的长征之路走得坚定,走得稳健。

C. 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的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

初一语文第七周周练及答案

初一语文第七周周练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文言文期中复习专题(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 姓名: 得分:一、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15分)1.客路青山外,。

2.杨花落尽子规啼,。

3.青女素娥俱耐冷,。

4.中庭地白树栖鸦,。

5.梅雪争春未肯降,。

6.,自将磨洗认前朝。

7.萧萧暮雨子规啼。

8.,楼台倒影入池塘。

9.,吹面不寒杨柳风。

10.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1.等闲识得东风面,。

12.四面湖山归眼底,。

13.青山有幸埋忠骨,。

14.海纳百川,;,无欲则刚。

二、理解性默写(33分)1.“,”是唐代诗人《十五夜望月》中推己及人的咏月名句。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

词中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

3.一首律诗可分四联,代诗人《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这两句诗是:“,。

”4.代诗人的《赤壁》中,“,”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5.《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北宋文学家写的一首词。

词中“,,!”三句表现出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6.《幼时记趣》选自《》。

作者,代文学家。

文章以生动的笔调记述了作者儿时的一些“神游其中,”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

7.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韩非子》)8.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吕氏春秋》)三.文言文阅读(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8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期中课外古诗词专项练一、语句达标训练1.韩愈,字____,____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2.李白,字 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唐朝诗人。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

有“______________”之美誉,与杜甫并称“__________”。

3.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是()A.《孙权劝学》——司马光——南宋B.《说和做》——臧克家——当代作家C.《逢入京使》——岑参——唐代D.《竹里馆》——王维——唐代二.语用能力提升4.“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

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外国民族、中华民族。

(1)请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

请结合前半学期所学课文及人物,谈谈你对这一话题的看法。

5.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温暖需要传递。

用拥抱传递温暖,能让人冰释前嫌;用微笑传递温暖,能让人如沐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内容回顾6.名句默写。

(1)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2),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3)《晚春》中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的句子是:,。

(4)《晚春》一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表达对它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

(5)《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6)《逢入京使》中描绘诗人偶遇老友,万分喜悦,并托友人捎信向家人报平安的诗句是:,。

课内精彩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XXX题01竹里馆(XXX)理解性默写】1.XXX《竹里馆》一诗中,写XXX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2.XXX《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难以引人共鸣的是: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阅读理解】1.解释词语。

①幽篁:②啸:2.这首诗以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3.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4.XXX评XXX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活泼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5.“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与世浮沉的傲岸人格。

或表达对自力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6.诗中写了那些风景?营建了怎样的意境?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展现的画面。

8.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9.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0.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1B.“独坐”“奏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墨客安全、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02春夜洛城闻笛(XXX)理解性默写】1.XXX《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2.XXX《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XXX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那边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5.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6.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7.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

七年级第十二周周练试题

七年级第十二周周练试题

宁化城东中学七年级语文第十二周周练一、积累运用。

〔30分〕1、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8分〕嫩.〔〕叶蜷.〔〕曲 shū〔〕忽黄yùn〔〕发jì( ) 应和.〔〕偌.〔〕大枯hé〔〕2、默写古诗。

〔8分〕(1)无可奈何花落去,。

(2) ,天光云影一共彷徨。

(3) ,夜泊秦淮近酒家。

(4)争渡,争渡,。

(5)正入万山圈子里,。

〔6〕,却话巴山夜雨.〔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达其思乡情愫的诗句是 ,。

〔8〕?钱塘湖春行?中写出莺歌燕舞的写景名句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 。

〔9〕?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广阔胸襟的句子是,。

〔10〕?〈论语〉十二那么?中阐述学习和考虑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11〕?观书有感?中含有哲理意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著知识〔8分〕〔1〕.<水浒传>中冒充李逵拦路打劫,后被李逵一刀打翻在地的人是。

(1分)〔2〕分别是。

〔4分〕⒉<水浒传>中三位女将是谁?他的绰号分别是什么?〔3分〕〔1〕〔2〕 (3)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2分〕他是班上的清洁HY,很保护环境卫生,放学回家经过校门时,看到了地上有纸团,他很自然地弯腰拾起放进垃圾桶里,,班会上,他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

A、班主任发现了他B、班主任发现了自己C、自己被班主任发现了D、这被班主任发现了5.仿照下面两个例句,用恰当的词语完成两个句子,要求前后语意关联。

〔4分〕例句:钱可以买到宽阔的房屋,但不一定能买到家庭的温馨。

仿写:钱可以买到,但不一定能买到。

钱可以买到,但不一定能买到。

二.综合性学习。

〔6分〕为进步学生的身体素质,国家正在大力提倡“阳光体育〞活动。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

2015届古诗文周周练【练习】

2015届古诗文周周练【练习】

2015届古诗文周周练(一)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古诗周周练(二)
周一古诗阅读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岭外”一般是指地区,由此看来宋之问诗的一二句是
写,三四句是
写。

2、本来应该是“近乡情更切”,可作者为什么“近乡情更且”?这种手法叫什么手法?其作用如何?请作具体说明。

周二古诗阅读
马嵬驿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试题]
1,“石壕村”源自唐代诗人的诗歌;“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其号为。

2,诗的三、四句中的“石壕村”与一、二句中的相呼应,“长生殿”与一、二句中的相呼应。

3,诗的三、四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周三古诗阅读
过华清宫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过华清宫崔撸
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

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中尘。

[试题]
1、两首诗的一、二句有所不同,杜牧从的角度切入,崔撸却是从角度切入。

2、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始”字用得极好,请作简要说明。

3、你认为哪首诗的主题更深刻?为什么?
[注释]
华清宫:位于骊山脚下,唐玄宗为杨贵妃所见,内有杨贵妃沐浴的华清池。

霓裳曲:传说是唐玄宗为杨贵妃舞蹈制作的乐曲。

渔阳:地名,今天津蓟县,安禄山在此起兵造反。

渭水:河名,源出甘肃,经陕西、河南,汇合洛水,流入黄河。

周四古诗阅读
绿竹引宋之问
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

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

妙年秉愿逃俗氛,归卧嵩丘弄白云。

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

[试题]
1、诗中的“此君”是,和它“同一色”的是。

2、这首诗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为什么?(至少2点理由)
3、从内容上来看,前四句所写的对象主要是,表
现;后四句所写的对象则是,表现。

周五古诗阅读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 本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

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犯武则天,被诬而下狱。

[试题]
1、骆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其他三位是。

2、诗中的“玄鬓”指的是,“南冠”指的是。

3、这首诗最主要的手法是(填四字),颈联中还运用了比喻象征,“露重”和“风多”比喻的
是。

4、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周末古诗阅读
羌村(其二)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槽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释] 安史之乱中,杜甫逃出长安,追上肃宗,被任为左拾遗。

为了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视家人。

[试题]
1、杜甫,字,因官职而被称为,因诗歌成就被称
为。

2、从诗中看来,“还家少欢趣”表现
在。

3、联系时代和杜甫思想、经历,诗中的“百虑”指的是。

4、对“畏我复却去”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因为孩子怕我而离开,另一说是孩子怕我有离家远出。

你认为那一种更合理?为什么?
5、分析诗中“萧萧”和“煎”字的表达作用。

周一古诗阅读[参考答案] 1、五岭以南地区追述贬居岭南情况回归近乡时的心情2、因为贬居岭南“音书断”,不知家里情况,有种种疑虑,心情十分矛盾。

这是映衬手法,更能表现出深切的思念、关爱之情。

(意思对即可)
周二古诗阅读[参考答案]第1题为文学常识,答案为:杜甫、《石壕吏》,白居易、香山居士。

第2题需作简要分析。

“石壕村”是民间乡村,是当时百姓苦难的象征,所以和“人间”相呼应,唐玄宗身居“长生殿”,自然和“长恨歌”相呼应。

3、三、四两句,“石壕村”和“长生殿”并列,以泪相比,所以是运用的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

表达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长恨歌》的不以为然。

(意思对即可)
周三古诗阅读[参考答案]第1题的答案分别为“历史事件”和“眼前景象”。

第2 题考查词语的作用理解。

“始”在诗中的意思是“才”“方才”。

一个“才”字显示了唐玄宗寻欢作乐的时间之长,也显示了唐玄宗耽迷声色、荒淫误国的恶果,既有极强的讽刺性。

所以这个“才”字用得非常之好。

3、这两首诗,杜诗主题显明,崔诗主题含蓄;杜诗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揭示了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而崔诗只是一般的历史变迁的感慨。

所以,比较起来杜牧的诗主题更深刻。

周四古诗阅读[参考答案]1、“此君”即竹子,“同一色”的是“潭”和“竹”,颜色当然是绿色。

2、分辨古体和近体的方法有多种,这首诗与七律相似,所以可以用律诗的基本要求来辨别。

如果是七律,那么七律压韵是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可以转韵,而《绿竹引》前四句和后四句不同韵。

律诗一般要求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但是此诗的5、6两句显然不能对仗。

根据以上两点,可以判定《绿竹引》是古体诗。

3、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竹子的“居处”和它的孤独寂寞、不为人赏识;后四句主要写自己的隐居和志向——保持竹子的高洁品格。

(可惜此人言行不一)
周五古诗阅读[参考答案]1、王勃杨炯卢照邻2、蝉自己3、托物言志仕途的风波和自己遭受的迫害、打击4、表明自己的品行高洁,却无人相信,希望友人为自己表白。

周末古诗阅读[参考答案]第1题为文学常识,答案为:子美、杜工部(杜拾遗)、诗圣。

2、家庭的离合、忆昔的惆怅、国事的忧虑、迟暮的感伤等等百感交集。

3、杜甫“煎百虑”的内容无非是国家命运、人民疾苦和个人的仕途坎坷。

第4题,是一个比较理解。

比较理解不能脱离原诗,不能脱离语境,不能脱离作者的思想情感,要从诗歌本身得出正确的结论,切不可主观臆断。

请看“畏我复却去”的前句是“娇儿不离膝”。

“娇儿不离膝”说明孩子非常喜爱父亲,所以“孩子怕我而离开”是毫无根据的。

而“另一说是孩子怕我又离家远出”,却是十分合理的。

为什么呢?其一,前后两句形成映衬,更能表现父子的深情;其二,孩子“畏我复却去”,又说明父亲离家已经不是一次,更能表现安史之乱危害的剧烈。

所以这个描述内涵和感情极为丰富,自然是“更合理”的。

第5题是词语分析。

诗歌中的词语考察,无非是分析词语在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情感方面的作用。

考察的词语大多为动词、形容词,以及副词,此外还有叠词和名词(名词组成画面)。

本诗中的“萧萧北风劲”是写景,“抚事煎百虑”是写自己的心境,所以前者一定是渲染气氛,创造一种忧伤悲凉的气氛。

“萧萧”描绘风声,表现秋风之大,创造出一种凄凉感伤的意境。

“煎”写心境,是煎熬的意思,突出内心极其复杂强烈的焦虑痛苦,体现他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生动而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